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lián)賽深圳初賽試題_第1頁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lián)賽深圳初賽試題_第2頁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lián)賽深圳初賽試題_第3頁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lián)賽深圳初賽試題_第4頁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lián)賽深圳初賽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lián)賽試題注意事項:1.所有試題使用2B鉛筆在機讀卡上作答;2.試題按學科分類,單選和多選題混排。未加注明的題目均為單選題,每題1分;多選題均已注明,每題1.5分,多選題答案完全正確才可得分;3.試卷103題,共計121分,答題時間120分鐘。一.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生物技術24題1.在傳統(tǒng)的TRIzol法提取RNA中使用了苯酚和氯仿,以下說法正確的是:(多選)A.苯酚可以裂解細胞;B.氯仿可以用于抽提樣品中殘存的苯酚;C.氯仿可以使DNA變性;D.氯仿可以用于抽提樣品中的一些脂溶性雜質。2.綠色熒光蛋白GFP外周圍成圓柱狀的柵欄的是蛋白質的一種二級結構(如圖)。關于這種二級結構及結構中常見的氨基酸,下列組合正確的有:(多選)A.α-螺旋;PheB.α-螺旋;GlyC.β-折疊;PheD.β-折疊;Tyr3.從含有N端6*His標簽的GFP蛋白的大腸桿菌裂解液中純化GFP的層析方法首選:A.疏水相互作用層析B.離子交換層析C.固定化金屬離子親和層析D.凝膠過濾層析4.想要分離純化一種等電點是4.0的目的蛋白,當在pH為7.0的溶液還含有等電點分別為6.0、7.5、8.5的3種雜蛋白時,純化目的蛋白應優(yōu)先選用的層析方法是:A.陰離子交換色譜法B.陽離子交換色譜法C.凝膠過濾層析D.疏水相互作用層析5.在正常細胞中過度增強脂肪酸氧化則抑制葡萄糖的氧化代謝,能夠解釋該機制的說法有:(多選)。A.脂肪酸氧化產生乙酰-CoA,后者通過變構激活丙酮酸脫氫酶復合物(PDHc)激酶,來磷酸化PDHc,從而抑制PDHc活性;B.脂肪酸氧化產生的乙酰-CoA不能全部進入TCA循環(huán)徹底氧化,多余的乙酰-CoA轉化為檸檬酸,被運至胞漿中;C.檸檬酸變構抑制糖酵解途徑中關鍵酶的活性;D.脂肪酸氧化產生的乙酰-CoA通過激活PEP羧激酶的活性,從而減少PEP的生成。6.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代謝存在很大差異,腫瘤細胞在有氧條件下通過糖酵解消耗大量葡萄糖。研究人員發(fā)現腫瘤抑制因子p53與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結合并抑制其活性。以下解釋錯誤的是:A.在正常細胞中,葡萄糖通過糖酵解途徑和三羧酸循環(huán)為細胞生長提供能量;B.在p53發(fā)生突變或缺失的腫瘤細胞中,受p53抑制的糖代謝途徑被激活,大量葡萄糖被消耗;C.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是糖酵解途徑中的一個酶;D.腫瘤抑制因子p53在代謝平衡調控中發(fā)揮作用。7.研究者用一個mRNA分子與包含相應基因的基因組DNA雜交,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如右圖所示的分子雜交結果。根據實驗結果推斷,問號箭頭所指的那段DNA最有可能屬于:A.復制子B.啟動子C.外顯子D.內含子8.右圖是不同濃度PM2.5處理人肺淋巴內皮細胞不同時間后,細胞活性檢測的結果。以下結論中,最不合理的是:A.PM2.5的濃度低于25μg/mL時,在48小時的處理時間內并沒有呈現明顯細胞毒性;B.PM2.5濃度大于50μg/mL時,細胞毒性隨時間增加而增強;C.PM2.5對細胞的毒性呈現明顯的劑量效應;D.進一步研究PM2.5對細胞毒性的機理,應該用濃度100μg/mL的PM2.5,處理細胞24小時更為合理。2/129.體外培養(yǎng)心肌細胞,用顯微注射法將某種極性的小分子熒光染料注入其中一個細胞,之后立即觀察,發(fā)現這個細胞及周圍細胞均呈現熒光。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A.細胞膜的流動性導致熒光染料擴散到其它細胞;B.熒光染料通過胞吐胞吞作用進入其它細胞;C.熒光染料經細胞間的通訊連接進入其它細胞;D.熒光染料經胞間連絲進入其它細胞。10.用紫外線(UVB)照射以及細胞因子IL-1α處理細胞,研究DNA損傷的情況,未處理的細胞作為對照。處理1小時和3小時后檢測DNA損傷程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由此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UVB能夠增加DNA損傷的發(fā)生;B.IL-1α能夠增加DNA損傷的發(fā)生;C.IL-1α不影響DNA損傷的發(fā)生;D.UV處理后隨著時間延長,DNA損傷的程度會逐漸變低。11.液泡中pH的不同會使植物表現出不同的花色。較高的液泡pH花瓣會呈現藍色,而較低的pH花瓣會呈現紅色。植物液泡的pH由X和Y兩組基因控制,X促進H+轉運進入液泡,而Y導致H+運出液泡。能得到藍色花瓣植物遺傳操作有:(多選)A.降低植物中X基因表達B.向植物中轉入Y基因C.降低植物中Y基因表達D.向植物中轉入X基因12-15Scc1,Scc3,Smc1和Smc3是酵母細胞中染色體粘連復合體的亞基,對于保持有絲分裂中姊妹染色單體分開前的粘連是必需的。Eco1蛋白對于姊妹染色體的粘連也必需,但它不是粘連蛋白復合體的組分。為了研究Eco1的功能,通過實驗對Scc1和Eco1溫度敏感型(ts)突變體的生存能力進行了檢測。首先,將同步化于G1期的Scc1ts和Eco1ts的突變體分為三份,一份在25℃(正常溫度)下培養(yǎng),第二份在37℃(限制溫度)下培養(yǎng),第三份先在25℃下培養(yǎng),待S期結束馬上轉移至37℃下培養(yǎng)。在不同的時間點取樣測定活細胞數,結果如圖。圖中的箭頭表示從該時間點把25℃轉至37℃。請回答如下問題:12.在37℃下,Scc1ts和Eco1ts的突變體的復制都開始于1.5小時,那么可以得出的結論有:(多選)A.Scc1對于復制是必需的,而Eco1對于復制不是必需的;B.Eco1對于復制是必需的,而Scc1對于復制不是必需的;C.Scc1和Eco1對于復制都是必需的;D.Scc1ts和Eco1ts突變體在37℃下可以生長,但進入S期則存活力顯著下降。13.在25℃下,S期在2小時時間點結束,那么Scc1和Eco1對細胞生存力的影響是:(多選)A.S期結束以后,Scc1是必需的,Eco1不是;B.S期結束以后,Eco1是必需的,Scc1不是;C.S期結束以后,Eco1和Scc1都是必需的;D.Eco1ts突變體在完成S期后從25℃轉移至37℃以后仍然可以生長并增殖。14.根據實驗結果,對Scc1功能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測有:(多選)A.Scc1必須有功能,以便在S期形成粘連蛋白復合體;B.Scc1只對細胞的S期是必需的;C.Scc1對于細胞的S期、G2期直到細胞分裂是必需的;D.由于Scc1是粘連蛋白復合體的組分,因此,無功能的Scc1將導致姊妹染色單體之間不能粘連。15.根據實驗結果,對Eco1功能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測有:(多選)A.Eco1的作用與Scc1不同;B.Eco1在S期是必需的,但S期結束后則不是必需的;C.Eco1可能通過某種途徑協(xié)助建立粘連蛋白復合體;D.Eco1直接參與DNA復制。16.病毒是非細胞形態(tài)的生命體,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是:A.病毒很小,必須用高倍的光學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它的結構;B.在自然條件下,病毒的復制只能在活細胞內進行;3/12C.病毒粒子包裹的遺傳物質,或為DNA,或為RNA,如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D.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冠狀病毒的衣殼蛋白向外側延伸形成日冕狀結構,冠狀病毒因此得名。17.在脊椎動物發(fā)育過程中,一部分細胞會發(fā)生程序性細胞死亡。下面說法正確的有:(多選)A.程序性細胞死亡都是通過細胞凋亡的形式進行的,所以這兩個概念是等同的;B.凋亡是一種特殊的程序性死亡方式;C.在凋亡過程中,細胞變得皺縮,質膜出泡,染色質凝集,而且常常會引起炎癥反應;D.凋亡細胞的形態(tài)學及生化特征是由效應caspases作用于他們的底物而引起的。18.離子的電化學梯度是細胞多種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由質子(氫離子)驅動的過程包括:(多選)A.線粒體內膜上的ATP合成酶合成ATPB.細菌鞭毛的轉動C.細菌通過協(xié)同運輸吸收葡萄糖D.神經細胞產生動作電位19.硫酸鹽可被微生物還原為還原態(tài)的硫化物,如果硫酸鹽的還原產物被同化到細胞組分中或形成有機硫化合物,這個過程稱為:A.同化性硫酸鹽還原B.異化性硫酸鹽還原C.硫化作用D.反硫化作用20.類病毒是一種比病毒更小的侵染因子,對于類病毒,以下描述是正確的是:(多選)A.單聯(lián)環(huán)狀DNA分子B.單聯(lián)環(huán)狀RNA分子C.不能編碼蛋白質D.無mRNA活性21.在下列微生物中,與其他三種微生物親緣關系最遠的是:A.枯草芽孢桿菌B.金黃色葡萄球菌C.詹氏甲烷球菌D.結核分枝桿菌22.研究人員從東北酸菜中分離純化出一種微生物,測定了其抑菌性能,并進一步利用分步沉淀及層析等方法提純了抑菌產物。在下列實驗與驗證產品的抑菌功能基本無關的是:A.利用16srRNA序列鑒定菌種;B.碳源利用實驗;C.產物的抗菌譜;D.產物的最小抑菌濃度。23.蛋白質結構預測的方法主要分為演繹法和歸納法。下列蛋白質結構預測方法中屬于歸納法的有:(多選)A.分子力學B.分子動力學C.同源建模法D.穿線法(threading)24.下列關于序列信息資源的說法,錯誤的是:A.GenBank允許序列發(fā)現者向其提交序列數據;B.可以在NCBI網站在線使用BLAST;C.與TrEMBL相比,Swiss-Prot數據庫蛋白序列數量更多;D.DDBJ是蛋白序列數據庫。二.植物和動物的解剖、生理、組織和器官的結構與功能32題25.絕大多數兩棲動物生活在淡水環(huán)境,也有少數種類生活于海濱潮間帶的海水中。為了探究這些兩棲類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研究人員提出了下列假設。這些假設中合理的有:(多選)A.它可能會有腎外排鹽的結構;B.它的皮膚可能會有大量的單細胞粘液腺;C.它的腎臟內可能會有大量的腎小球;D.它的體液可能會有較高的滲透壓。26.一般認為,腹足綱動物在演化過程中經歷過“扭轉”過程,形成了不對稱的體制;后鰓亞綱后來又經歷了“反扭轉”過程,這樣身體外形是兩側對稱的。支持后鰓亞綱經歷過“扭轉-反扭轉”過程的特征是:A.后鰓亞綱動物都不具有殼;B.后鰓亞綱動物具有2對觸角;C.后鰓亞綱動物的肛門在身體的前端;D.后鰓亞綱有一個心耳。27.通過對一個琥珀內保存的來自白堊紀的頭骨化石進行分析,研究者認為它是一種小型鳥類——眼齒鳥,并提出眼齒鳥是僅次于始祖鳥的原始鳥類。但其他多位學者認為這一標本屬于爬行類。請觀察右圖,始祖鳥具有但眼齒鳥不具備的特征是:A.眶前孔B.齒C.鼻孔D.鞏膜骨28.不同脊椎動物類群的心臟血管差異較大,下圖為陸棲脊椎動物心臟及其附近動脈的模式圖,模式圖均以腹面向上的方式展示,其中Cc為頸總動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Sc是肺動脈,圖(b)是鳥類的模式結構;B.Sc是肺動脈,圖(d)是鳥類的模式結構;4/12C.Sc是鎖骨下動脈,圖(b)是鳥類的模式結構;D.Sc是鎖骨下動脈,圖(d)是鳥類的模式結構。29.菊粉會在腎臟中被完全過濾,且不會被重吸收,被用于測試腎臟的功能參數。假設在某一生理條件下,尿液流速為1mL/min,尿液中菊粉的濃度為100mg/mL,血漿中的菊粉濃度為2mg/mL,尿液中尿素濃度為50mg/mL,血漿中的尿素濃度為2.5mg/mL。在這一條件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血液經過腎臟的流速為66mL/min;B.腎小球的過濾速度為50mL/min;C.尿素重吸收的速度為50mg/mL;D.尿素重吸收的速度為100mg/mL。30.人體液的滲透壓基本上與300mmol/LNaCl溶液的滲透壓相等。假如體內含有3L體液,其中2/3為細胞內液,1/3為細胞外液。當向體內注入2L含有250mmol/LNaCl和2L含有250mmol/L尿素的溶液后,下列情況最可能發(fā)生的有:(多選)A.細胞外NaCl濃度降低;B.細胞內尿素濃度高于細胞外;C.細胞外液量增加;D.細胞內液量增加。31-32幾乎所有生物都有內在的生物鐘,調節(jié)代謝、行為等的晝夜節(jié)律。果蠅的羽化過程也受到晝夜節(jié)律調節(jié),羽化往往發(fā)生在清晨,而非下午和晚上。下圖分別展示了野生型、節(jié)律縮短型、節(jié)律延長型和節(jié)律混亂型四個果蠅品系的羽化數據,橫軸為天數,縱軸為每小時羽化數量。31.分別正確對應了野生型、節(jié)律縮短型、節(jié)律延長型和節(jié)律混亂型四種果蠅品系的是:A.IV,III,I,IIB.I,II,IV,IIIC.IV,I,III,IID.I,III,IV,II32.后續(xù)研究發(fā)現,節(jié)律縮短型、延長型、混亂型這三個品系是果蠅同一個基因period的不同突變類型,顯然period基因編碼的蛋白參與了果蠅晝夜節(jié)律的建立。這三種突變,有兩種為錯義突變,一種為無義突變。最可能由無義突變導致的品系是:A.節(jié)律縮短型B.節(jié)律延長型C.節(jié)律混亂型D.節(jié)律不變型33.一位56歲女性在過去幾年里嗜睡伴有體重增加。查體時發(fā)現,患者甲狀腺腫痛,皮膚厚硬,低碘血癥。對于該患者的診斷結論以及其血液中促甲狀腺激素(TSH)的水平應該是:A.甲狀腺功能亢進,高水平TSH;B.甲狀腺功能亢進,正常水平TSH;C.甲狀腺功能減退,高水平TSH;D.甲狀腺功能減退,正常水平TSH;E.甲狀腺功能減退,低水平TSH;34.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后細胞膜上的鈉離子通道打開。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Na+內流是自由擴散,引起細胞膜電位去極化;B.Na+內流是協(xié)助轉運,引起細胞膜電位去極化;C.Na+內流是主動轉運,引起細胞膜電位去極化;D.Na+內流是主動轉運,引起細胞膜電位超極化。35.同時剪斷家兔脊神經背根和腹根后,刺激哪個部位可以引起其四肢肌肉收縮:A.背根中樞端B.腹根中樞端C.背根外周端D.腹根外周端36-38某研究人員觀察到一種水稻突變體,與普通野生型水稻比較,這種水稻突變體的葉片由葉片邊沿向中脈卷曲。對其葉片結構進行切片觀察,結果如圖所示,左側為野生型,右側為突變體。觀察圖片,回答下列問題:36.組成圖中BC區(qū)域的細胞是:A.表皮通道細胞B.泡狀運動細胞C.機械組織細胞D.表皮毛細胞37.關于BC所示細胞的位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近軸面,因為這些細胞在葉脈木質部一側;B.近軸面,因為這些細胞一側的表皮細胞光滑;C.遠軸面,因為這些細胞在葉脈韌皮部一側;D.遠軸面,因為這些細胞一側的表皮細胞光滑。5/1238.對BC區(qū)域細胞的大?。ㄗ髨D,單位:um2)和細胞數量(右圖)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圖中Wt為野生型,crm1-D為突變體。根據葉片結構觀察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判斷,突變體卷葉表型產生的可能原因是:A.突變體中BC區(qū)細胞數量減少,體積減小使得葉表面收縮;B.突變體中BC區(qū)細胞數量減少,細胞體積不變使得葉表面收縮;C.突變體中BC區(qū)細胞體積減少,細胞數量不變使得葉表面收縮;D.突變體中BC區(qū)細胞體積減小,細胞數量減少使得葉表面收縮。39-41下圖顯示黃瓜花發(fā)育過程的部分切片觀察結果,觀察圖片回答下列問題:39.此圖顯示的是下列哪種花的發(fā)育:A.兩性花B.雄花C.雌花D.雜性花40.圖a、g、i中的箭頭分別顯示的是:A.花原基、雄蕊原基、花藥B.花原基、雌蕊原基、柱頭C.葉原基、花冠原基、花被D.葉原基、花萼原基、花萼41.能同時看到雌蕊和雄蕊結構的圖片是:A.圖d至圖jB.圖e至圖jC.圖f至圖jD.圖h至圖j42.一種與次生壁纖維素合成有關的纖維素合酶發(fā)生了突變后,導致莖中纖維素含量僅為野生型植株的25%,在這種突變體植株中受到顯著影響的細胞有:(多選)A.皮層薄壁細胞B.厚角組織細胞C.石細胞D.木質部中的導管分子E.表皮細胞43.調節(jié)擬南芥花發(fā)育的B類基因突變,則花托上由外至內可見到的四輪花器官結構是:A.萼片-雄蕊-雄蕊-心皮B.萼片-花瓣-花瓣-萼片C.萼片-花瓣-雄蕊-心皮D.萼片-萼片-心皮-心皮E.萼片-心皮-萼片-心皮44.在被子植物中,木質部主要由具有輸導作用的導管分子和起支持作用的纖維構成;而在較原始的陸生維管植物中,木質部僅具有管胞,兼有輸導和支持的功能。由此判斷管胞、導管分子和纖維的演化路線是:A.纖維演化形成管胞,管胞再進一步演化為導管;B.纖維沿一條路線演化成為管胞,另一條路線演化為導管;C.管胞沿一條路線演化成為纖維,另一條路線演化為導管;D.管胞演化成纖維,纖維再進一步演化為導管。45.在成熟的孔紋導管分子之間的紋孔對中,有一個紋孔膜的結構。關于這個紋孔膜的結構組成,下列正確的是:A.中膠層、初生壁B.中膠層、初生壁、質膜C.中膠層、初生壁、次生壁D.初生壁、質膜46.大約有70%的被子植物以蓼型胚囊的方式發(fā)育。通常認為蓼型胚囊是被子植物雌配子體發(fā)育的原始類型,下列關于蓼型胚囊的大孢子發(fā)生和雌配子體發(fā)育的描述,可證明蓼型胚囊原始性的是:A.合點端的大孢子是功能大孢子;B.大孢子的第一次分裂沒有細胞壁形成;C.胚囊中核分裂形成的8個核,4個在珠孔端,4個在合點端;D.游離核細胞化形成包含有7個細胞和8個核的成熟雌配子體。47.根據國際植物命名法規(guī),下列說法正確的有:(多選)A.每種植物可以有一個英文名和一個拉丁學名;B.每種植物只能有一個合法的拉丁學名;6/12C.植物新物種命名時的拉丁學名包括:屬名、種加詞和定名人;D.一種植物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拉丁學名,應按“法規(guī)”選擇一個最早發(fā)表且為合格發(fā)表的名稱為合法名稱,其它為晚出同名,應予以廢棄。48.高等植物的生活史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有性世代和無性世代的第一個細胞分別是:A.孢子,合子B.配子,孢子C.合子,孢子D.配子,合子49.孑遺植物是起源較早、在某一地質歷史時期十分繁盛,而今只孤立分布在個別地區(qū)的一類植物。下列屬于孑遺植物的有:(多選)A.水杉B.銀杉C.油松D.珙桐50.今有一草本植物,單葉、互生,花萼、花瓣均為五枚,雄蕊、雌蕊多數,螺旋狀排列于隆起的花托上,子房上位、周位花,聚合瘦果。這種植物可能屬于:A.木蘭科B.薔薇科C.毛茛科D.錦葵科51.關于楊柳絮、蒲公英的“飛傘”和棉花的絨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三者的“毛”都是種子附屬物;B.三者的“毛”都是果實附屬物;C.楊柳絮是花粉及其附屬物,后兩者是種子的附屬物;D.楊柳絮是種子及其附屬物,蒲公英的“飛傘”是特化的萼片,棉花的絨毛是種子附屬物。52.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表明,被子植物中的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A.都是單系類群;B.都不是單系類群;C.單子葉植物是單系類群而雙子葉植物不是;D.雙子葉植物是單系類群而單子葉植物不是。53.研究一種植物激素受體蛋白的功能,下列哪種方法相對而言不是必需的?A.受體基因的突變體篩選和表型鑒定;B.受體蛋白與激素結合活性的測定和分析;C.受體蛋白調節(jié)的基因表達的檢測和分析;D.受體蛋白與下游基因的直接結合分析。54.PhyB是紅光受體,PIF是與phyB相互作用的蛋白,包括4種同源蛋白(PIF1,3,4,5)??茖W家發(fā)現它們在植物磷元素(Pi)吸收中具有新的功能。根據右圖研究結果,下面敘述正確的有:(多選)A.在野生型植物中,紅光促進Pi的吸收;B.在phyB突變體中,紅光抑制Pi的吸收;C.phyB介導紅光誘導的Pi的吸收;D.phyB是紅光促進Pi吸收的負調節(jié)因子,PIF蛋白是正調節(jié)因子。55.關于植物營養(yǎng)與成花的關系,下面陳述正確的是:A.開花的碳/氮比理論對短日照植物適用,對長日照植物不適用;B.碳/氮比的控制在農業(yè)生產中應用的例子之一是煙草打頂;C.植物的營養(yǎng)狀況對成花的影響主要取決于營養(yǎng)從根部向地上部的運輸;D.植物營養(yǎng)對成花的影響與植物激素無關。56.同化物在葉綠體合成后需要在細胞內進行分配并在器官間進行運輸,下面陳述正確的是:(多選)A.在葉綠體中經光合碳同化形成的磷酸己糖在細胞質中轉化為蔗糖,在葉綠體中轉化為淀粉;B.在夏天高光強、長日照下,葉綠體中有較多淀粉積累;C.在夜間,葉綠體中的淀粉被淀粉酶水解,產生的己糖由葉綠體輸出到細胞質;D.同化物向葉外器官的運輸和分配符合源庫理論。三.動物行為學、生態(tài)學20題57.在旱季的熱帶稀樹草原上,不時能看到大量食草動物聚集在淺洼周邊飲水的情形,這可視作下列種間關系中的:A.分攤式競爭B.資源利用性競爭C.相互干涉型競爭D.似然競爭7/1258-59母體效應是自然選擇形成的重要繁殖性狀。對于卵生動物而言,雌性筑巢行為產生的母體效應非常重要。雌性個體選擇的巢址微生境可以影響幼體的發(fā)育軌跡、表型和存活情況??茖W家以美國的西部錦龜為研究對象,追蹤記錄巢址微生境數據并設計交叉實驗研究雌性筑巢行為對后代存活情況的影響。58.將追蹤到雌性個體筑巢點作為研究點,在其周圍選擇40個隨機點,測量研究點和隨機點的林冠開放程度和平均溫度,獲得結果如右圖,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多選)A.雌性龜更傾向于在林冠開闊程度高的微生境中筑巢;B.幼體龜存活率與林冠開闊程度和平均溫度沒有關系;C.幼體龜在林冠開闊程度高并且平均溫度高的微生境中存活率更高;D.雌體龜選擇的筑巢點比隨機位點更溫暖。59.根據所得數據,繪制林冠開闊度和巢內平均每日最低溫度與卵存活概率的關系如右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有:(多選)A.雌性筑巢的卵存活概率比人工巢的卵存活概率高。B.卵的存活概率隨著巢內平均每日最低溫度的升高而升高。C.卵的存活概率隨著林冠開闊度的增加而增加。D.雌性選擇的筑巢環(huán)境對孵化成功沒有明顯的影響。60.慈鯛科的薩氏新亮麗鯛是一種合作繁殖的魚類,營洞穴生活。科學家對薩氏新亮麗鯛種群中繁殖雌性和幫助者的合作行為進行研究,結果如右圖顯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多選)A.繁殖雌性的體型越小,挖洞的頻率越低;B.幫助者數量的增加能夠降低繁殖雌性的工作量;C.當種群中沒有幼體時,幫助者依然能夠減輕繁殖雌性的工作量,說明在薩氏新亮麗鯛中,洞穴不是繁殖或撫育子代的場所;D.幼體的存在會增加繁殖雌性挖洞的工作量。61.野生雌性日本獼猴會采食漿果,并散布其種子。在堅果資源貧乏及堅果資源豐富的連續(xù)兩年進行個體取食行為及糞便組成監(jiān)測,來測試獼猴優(yōu)勢等級(H、M和L分別為高、中和低等級個體)和堅果產果量對漿果種子散布的影響。研究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多選)A.在堅果貧乏年雌性日本獼猴社群等級不影響漿果種子散布;B.低等級個體在堅果資源貧乏的年份采食漿果量相對多,播撒漿果種子較多;C.堅果資源的多少影響漿果種子散布;D.在堅果貧乏年雌性日本獼猴社群等級影響漿果種子散布。62.一般情況下,動物幼體成熟后會離開出生地擴散到新的地點繁殖后代。然而,有些動物的個體成熟后仍然留居在出生地做“幫手”,幫助親體撫育后代。動物最有可能選擇留居并充當“幫手”的情況是A.留居時能夠占有豐富的食物資源和領地;B.擴散時死亡風險小,擴散后成功繁殖的可能性大;C.擴散時死亡風險大,擴散后成功繁殖的可能性小;D.留居時獲得配偶的可能性大。63.樹冠可以為樹棲動物提供隱蔽保護??茖W家給松鼠提供了兩只大小不同的盛滿向日葵籽的金屬盤作為兩種采食斑塊。當金屬盤置于離樹冠水平距離5米遠的地方時,聚在大盤旁邊采食的松鼠比聚在小盤邊采食的松鼠多。接下來,他們將大盤搬到離樹冠15米遠的地方,小盤仍留在離樹冠5米遠的地方,結果只有少數幾只松鼠跑到大盤邊采食,大多數松鼠選擇在小盤邊采食。對這一現象的最合理解釋是:8/12A.松鼠在大盤進食的速度比在小盤進食的速度慢;B.松鼠知道與樹冠的距離影響采食效率;C.這是松鼠對采食收益和被捕食代價權衡的結果;D.那些去大盤采食的松鼠全都會付出更大代價。64.研究者把澳大利亞喜鵲分成15組,每組由2只到11只等不同數量的喜鵲組成,然后給它們提供食物,食物密封在帶有特定裝置的容器內,只有當喜鵲發(fā)現并破壞裝置后才能獲得食物。研究者觀察并記錄喜鵲發(fā)現并操作這一裝置的開始時間,并跟蹤觀察這一探新行為的傳播速度,結果如圖,并且發(fā)現這一探新行為在個體數量多的群組傳播得更快。根據這一結果可得到的推論有:(多選)A.集群生活有利于動物種群探索環(huán)境;B.集群有利于動物個體獲得更多的食物;C.集群有利于減少動物被捕食的概率;D.集群有利于動物互相學習。65.所有硅藻在生長過程中均需要硅酸鹽。右圖是利用兩種淡水硅藻(星桿藻和針稈藻)進行的一個實驗結果。根據圖示分析,下面敘述中正確的是:A.這個實驗反映了兩種硅藻之間是捕食關系;B.單位密度下星桿藻對硅酸鹽的利用量始終大于針稈藻;C.兩物種的起始密度影響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D.在兩物種相互作用過程中針稈藻的競爭力比星桿藻的強。66.某小組為研究一種昆蟲幼蟲在田間的空間分布,隨機選取10個樣方,編號為1-10,檢查每個樣方內的幼蟲數如下表所示,該昆蟲幼蟲空間分布格局是:取樣草叢編號12345678910幼蟲數105710205410209A.隨機分布B.均勻分布C.聚集分布D.條件不足尚無法確定67.人們通俗地將那些因其種群數量暴發(fā)而導致農牧業(yè)危害的動物稱之為有害動物。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探討對其危害的控制,在有害動物控制方法中屬于下行控制對策的是:A.調節(jié)小麥田間水-氮比例,優(yōu)化小麥生長發(fā)育,控制麥稈蠅發(fā)生;B.加速秋收期作物收割進度,進行秋季土地翻耕,降低田間鼠類冬貯食物資源,以降低其來年春季密度;C.用赤眼蜂防治棉鈴蟲、玉米螟等;D.將蘇云金芽孢桿菌的δ毒素基因轉入煙草基因序列中,控制鱗翅目昆蟲危害。68.刺蛾科昆蟲的物種多樣性與緯度相關,中低緯度具有更高的多樣性,原因可能是:(多選)A.群落物種多樣性與群落演化時間有關,中低緯度地區(qū)自然條件穩(wěn)定,保留更多的古老生物類群;B.中低緯度地區(qū)生境復雜程度高,可以為更多的物種提供生態(tài)位;C.中低緯度地區(qū)自然條件穩(wěn)定,生物輻射演化導致物種多樣性更高;D.中低緯度地區(qū)氣候適合,生物特化程度高,物種多樣性水平也高。69.在單配制鳥類中,存在大量的“配偶外交配(EPP/EPC)”行為。對于發(fā)生EPP/EPC的繁殖雄性來說,以下不是其EPP/EPC行為潛在代價的是:A.配偶發(fā)生EPP/EPC風險增高B.失去當前配偶C.喪失資源供應D.后代所受撫育減少70.在某一個地區(qū)長期觀察的數據顯示,初級生產量決定著生物群落中更高營養(yǎng)級物種的種群數量大小。這個觀察結果說明這個群落結構是:A.下行控制B.上行控制C.并行控制D.隨機變化9/1271.根據動植物物種不同的生活史與繁殖對策,可以把它們劃分為r對策和K對策物種。以下不是K對策物種典型特點的是:A.個體發(fā)育速度快B.體型大C.繁殖周期長D.單次繁殖后代數量少72-74北美的黃石國家公園內,野生狼種群在歷史上曾被人為清除。20世紀90年代中期,公園管理者把狼重引入黃石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作為群居的大型食肉動物,狼成為公園內野生馬鹿的主要捕食者,而馬鹿的取食則影響著區(qū)內植物的生長。在1998-2001年期間,隨著狼種群數量的持續(xù)增長,研究者在馬鹿被狼被捕食風險低(左列圖)和捕食風險高(右列圖)的地方,分別測量了三角楊(馬鹿的主要食物之一)被啃食植株的比例(上排圖)與平均植株高度(下排圖)。請根據這些信息,完成以下問題:72.在不同區(qū)域內,狼對馬鹿捕食強度的不同使得的植物生長出現明顯差異,這種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現象被稱為:A.中域效應B.中級食肉動物釋放效應C.營養(yǎng)級聯(lián)效應D.自然選擇73.以下說法正確的是:(多選)A.在狼捕食風險高的區(qū)域,三角楊的生長比風險低的區(qū)域受到更強的抑制;B.隨著幾年間狼種群數量的持續(xù)增長,捕食風險高的區(qū)域內三角楊被啃食比例的變化趨勢與捕食風險低的區(qū)域內變化趨勢相反;C.狼的捕食壓力增加可以使馬鹿對植物的啃食強度明顯下降;D.如果從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移除狼,則三角楊的生長將出現明顯增長。74.如果從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移除狼,那么以下情況中會發(fā)生的有:(多選)A.被馬鹿啃食的三角楊的比例將增加;B.三角楊幼樹每年實際增長的高度將增加;C.馬鹿對三角楊的啃食強度將降低;D.三角楊的生長將受到更強的抑制。75-76Clutton-Brock等對幾種靈長類動物在食性和活動范圍之間的關系做了研究,結果如圖。75.群中個體總重量大的物種,個體的體型也大,例如大猩猩體型大于狐猴,根據圖中的趨勢線,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體型大的物種,家域范圍通常也大;B.卷尾猴的家域范圍比疣猴大;C.赤猴的家域范圍最大;D.嬰猴的家域范圍最小。76.從圖可以看出,由食葉物種數據做出的實線位于由食性特化(食蟲和食果)物種數據做出的虛線下方,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多選)A.食性特化與食葉兩類物種中,家域范圍隨群中個體總重量變化的趨勢是一致的;B.同樣的家域范圍,食性特化物種的群中個體總重量更大;C.對群中個體總重量相同的兩個物種,食葉物種的家域范圍更大;D.同樣的家域范圍,食性特化物種的群中個體總重量更小。四.遺傳學與進化生物學、生物系統(tǒng)學等27題77-81哺乳動物依靠X染色體隨機失活來實現劑量補償。為研究X染色體隨機失活的機理,人們在來源于129品系小鼠的ES細胞中,對Xist基因上游1-9kb的區(qū)域進行刪除,突變體和突變基因座都記作Δ5。在稱作Pg-1的另一品系小鼠中,位于X染色體的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基因與129小鼠存在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129小鼠中的某一GC對,在Pg-1小鼠中是AT對。Xist基因在兩個品系的小鼠之間也存在SNP。野生型或上述突變型129小鼠與Pg-1小鼠雜交后,用單核苷酸引物延伸法(SnuPE)10/12測定雌性后代中分別來自兩種小鼠的Xist和Pgk的表達,結果如圖所示:77.根據這一結果,以下敘述最可信的是:A.野生型129與Pg-1雜交的雌性后代中,兩個X染色體都表達Xist和Pgk;B.Xist上游的大片段刪除,導致攜帶這種突變的X染色體(XΔ5)失活;C.Xist上游具有抑制Xist基因表達的序列;D.Xist的上游序列能夠激活Pgk基因的表達。78.某些因素會使實驗結果出現偏離,要增加上述結論的可信程度,最合理的做法是:A.從多種組織取樣,分別進行檢測;B.先分離mRNA,再進行反轉錄;C.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D.原位雜交檢測。79.Δ5/Pg-1小鼠與野生型Pg-1小鼠雜交,如果產生的后代足夠多,則后代中:A.雌性明顯多于雄性;B.雄性明顯多于雌性;C.雌雄比例接近;D.Δ5的基因頻率維持不變。80.用單核苷酸引物延伸法測定雌性后代中分別來自兩種小鼠的Pgk的表達,可進行的操作有:a.提取小鼠RNA;b.反轉錄;c.構建cDNA文庫;d.分離Pgk基因;e.擴增Pgk基因片段;f.合成特定引物;g.加入四種dNTP;h.加入帶有標記的ddCTP或ddATP;i.變性膠電泳。這些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是:A.c,e,hB.d,f,gC.c,d,gD.e,f,i81.將129品系小鼠的XY型ES細胞注入Pg-1小鼠囊胚中,得到嵌合體的概率為38%,配子嵌合的概率為25%。如果將129品系小鼠突變的XY型ES細胞(XΔ5Y)注入Pg-1小鼠囊胚中,則:A.得到嵌合體的概率與配子嵌合的概率均略低于野生型;B.基本無法得到嵌合體;C.得到嵌合體的概率略低于野生型,配子嵌合的概率接近0;D.嵌合體中突變的ES細胞只能產生含Y的配子,不能產生含XΔ5的配子。82-86將小鼠Xist基因的編碼區(qū)刪除,而保留基因的調控區(qū),攜帶突變的X染色體記作XXist-。攜帶突變的小鼠有如右側表格所示的表型:82.以上結果說明:A.失活的X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會恢復活性;B.母方X染色體在特定細胞中的失活,是雌性胚胎正常發(fā)育所必需的;C.父方X染色體在特定細胞中的失活,是雌性胚胎正常發(fā)育所必需的;D.X染色體保持活性,對精子的形成很重要。83.研究者檢測了8.5天胚胎上胚層中(圖中1-3)和2周齡幼鼠中(圖中4)野生型Xist和X染色體連鎖基因Pgk的表達(Xist的表達信號是密集的大斑塊,Pgk的表達信號是小點)。1,野生型雌性;2,野生型雄性;3,XXistX,突變X來自父方;4,XXistX,突變X來自母方。由此可知:A.1,2,3和4中均只有一條X染色體有活性;B.1,3和4中均有一條X染色體隨機失活;C.3和4失活的X染色體來源不同,造成3胚胎無法正常發(fā)育;D.樣品3的有些細胞中,兩條X染色體均失活。84.研究者檢測了雌性胎鼠滋養(yǎng)層細胞中X染色體連鎖的Hprt基因產物—次黃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的活性,結果如圖所示,其中Xm表示X染色體來源于母方,Xp表示X染色體來源于父方,縱軸表示酶活性。圖a和圖b的樣品分別來自于野生型和Hprt-/Hprt懷孕母鼠的胚胎。根據下圖判斷,下列有關實驗設計和結果的說法正確的是:(多選)A.滋養(yǎng)層細胞中來自父方的X染色體失活;B.父方染色體所編碼的Hprt的酶活性是母方的2倍;C.同時檢測一種常染色體編碼的酶活性作為對照;D.檢測中胚層的細胞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11/1285.如果上述結果真實反映了Hprt的活性,這說明在雌性胚胎的滋養(yǎng)層細胞中:A.Xist的缺失破壞了X染色體隨機失活機制;B.野生型的Xm和Xp各有50%的活性;C.X染色體不會失活;D.X染色體的失活不隨機。86.由以上結果推測,XXistO個體的表型最可能是:A.發(fā)育正常;B.胚胎致死;C.發(fā)育遲滯,但可以出生;D.難以確定。87.科學家利用文昌魚為模式動物來探索脊椎動物的祖先采用何種性別決定機制。文昌魚廣泛分布于北緯48°至南緯40°的淺海水域中,取樣調查發(fā)現各地雌雄魚數量比例均接近于1:1。根據上述信息,下面描述正確的有:(多選)A.利用文昌魚展開上述研究,是因為它是現存生物中最近似于脊椎動物直接祖先的生物;B.文昌魚的性別決定基本不受環(huán)境的影響;C.利用雌性的卵子進行孤雌生殖,發(fā)現后代既有雌性又有雄性,說明文昌魚的性別為ZW決定型;D.為確定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還是ZW型,還可以尋找與性別決定基因相連鎖的顯性基因,若該基因只存在于雄性中,則性別決定型為XY型,若只存在于雌性中,則性別決定型為ZW型。88.在分子演化中,推測不同物種的祖先序列常用最大簡約法。下圖是一個真實的系統(tǒng)發(fā)生樹,在某同源基因的三個特定位點上,所有物種的核苷酸已給出,枝長與演化速率(每位點預期替換數)成比例。假設各類核苷酸替換的速度相同,那么人類和黑猩猩的最近共同祖先(圖中圓點處)的序列最有可能是:A.TAGB.CTGC.TTGD.CAG89.海豚是哺乳類動物,但是和魚類一樣,也有著適應游泳的流線型軀體。這種現象稱為:A.趨同演化B.趨異演化C.平行演化D.輻射性演化90.下列對分子演化的中性理論的理解錯誤的有:(多選)A.大部分對種群的遺傳結構與演化有貢獻的分子突變在自然選擇的意義上都是中性或近中性的;B.中性突變的演化是隨機漂變的過程;C.中性理論認為不存在有害突變;D.嚴格中性理論可以解釋蛋白演化速率和物種群體大小存在關聯(lián)這一現象。91.在某個物種中,基因A發(fā)生了一次重復事件,最終在基因組中形成A1和A2兩個基因。下列描述錯誤的是:A.A1和A2叫做直系同源基因;B.A1和A2的功能可能相同;C.A2可能在接下來的進化過程中發(fā)生突變而變成假基因;D.A2可能產生新的功能。92.物種之間通過模仿而獲益的現象稱為擬態(tài)。無毒物種通過模仿有毒物種來欺騙捕食者,稱為貝氏擬態(tài);有毒物種通過互相模仿來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