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亂離巧相認故事類型與主題_第1頁
《聊齋志異》亂離巧相認故事類型與主題_第2頁
《聊齋志異》亂離巧相認故事類型與主題_第3頁
《聊齋志異》亂離巧相認故事類型與主題_第4頁
《聊齋志異》亂離巧相認故事類型與主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聊齋志異》亂離巧相認故事類型與主題

《聊齋志異鳳爪》描繪了胡大成和女兒凌鳳之間的愛情故事。雙方都同意了。然而,大成則不幸成為土匪,在國外阻止了侵略者。這位不幸的老人想賣自己的身體來做母親。她在母親買了回,并為自己報仇。這位老人取代了她以前的新妻子。雖然小說把這歸結(jié)于是神人即觀世音相助,而小說所展示的卻是主人公因善良而自救,得以和心愛的人團圓。這類“亂離之后巧相認”類型實際上是一個經(jīng)?;仨懙膩y世人生主旋律。一、社會原因:聚分離首先,是數(shù)量眾多,種類豐富。《聊齋志異》中帶有亂離重逢情節(jié)的近20篇之多,其中有的篇章是亂離故事之中復包孕以亂離情節(jié)。其觸及了大多數(shù)家庭人倫關(guān)系,舉凡父子、夫妻、情侶、兄弟等等,離別重聚都得以表現(xiàn)。其中,父子(女)離合最多,達9例;夫妻次之,占6例,再加上2例情侶離合的;余者如主仆、母子、兄弟、各占一例。這一分布體現(xiàn)傳統(tǒng)社會男子主外,遭遇離別機會多。同時夫妻離合,則一般屬于亂世人生不幸遭遇的特殊情況,在觸及廣泛社會問題時,帶有較多明清陵谷之變的時代特點。其次是對于造成親人分離原因的描寫,分離原因的描寫分明帶有明清易代時代特征和作者自身的選擇偏好,這么多不約而同的聚分離合悲悲喜喜,哪里是當事人及其親人們愿意承領(lǐng)的,實屬事出無奈,無可回避,所謂社會原因,才稱得上是造成絕大多數(shù)當事人及小說人物忍痛與親人離別的根本原因。無疑,其中只有卷二《張誠》是為虎銜走,屬外在自然界力量不可抗拒,馀者均屬正常社會秩序遇到問題所導致的人為原因;而人為原因中都屬于當事人被迫與親人分離的,因遇盜、遭遇戰(zhàn)亂而分離者占很大比重,這樣,故事就帶有明顯的控訴現(xiàn)實不平的思想意義。其三是對于親人分離之后的團聚動因,以及如何表現(xiàn)能帶有更多的審美含蘊和賞美效應(yīng)。從眾多相關(guān)作品看,蒲松齡已在有意識地予以揭示和加以探討??嚯y終結(jié)是否具有某種必然性的規(guī)律?個人與家庭親友們?nèi)松目嚯y,亂離之人的別后重逢之喜,也都是眾多敘事文本不約而同所加以突出的,而重逢往往皆緣于一個善良人幸運的“巧”字。值得注意的是,遭遇別離者重逢之“巧”的構(gòu)成動因,有不少并非完全來自客觀、偶然的機緣,而是得之于當事人善良品格支配下的主動行為,其表面上的隨機性偶然性背后,載錄生發(fā)者總是試圖揭示其背后的某種必然性深層動因。如卷四《亂離》一篇寫某公資助老兵買婦后,買來的衣衫整潔的一婦女偏巧認出:“汝非某班役耶?”“汝從我兒服役,胡不識?”竟是公之老母。公又資助其再買,買的竟是公失散已久的妻子。如此巧合,豈不皆與某公的同情心至為相關(guān)!而如此奇巧,根本成因讓人覺得還是來自于某種主體品格支配之下的倫理行為,“巧”乃是個體倫理行為派生的一個直接結(jié)果,而這結(jié)果又成為一種對于行善者進行“社會酬賞”必不可少的手段。為了直觀而方便地了解,這里不妨列出下表:二、雜曲歌辭的使用別離,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人生最苦離別,以古代文人詩歌的“詩母”——《古詩十九首》為例,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所講更接近主題史的意義:“《十九首》所以為千古至文者,以其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幾?雖處富貴,慊慊猶有不足,況貧賤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誰不感慨?人情于所愛,莫不欲終身相守,然誰不有別離?以我之懷思,猜彼之見棄,亦其常也。夫終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不復知其樂;乍一別離,則此愁難已。逐臣棄妻與朋友闊絕,皆同此旨。故《十九首》唯此二意,而低回反復,人人讀之,皆若傷我心者,此詩所以為性情之物?!绷捍汀秳e賦》概括了13種別離的人物角色其不同的分別情境和氛圍,及其同中之異的情感關(guān)注重點。許多文人抒發(fā)個體情懷等等,文學主題莫不與別離密切相關(guān),其如悲秋、春恨、思鄉(xiāng)、相思、黍離等主題,無不構(gòu)成了各自錯綜復雜的網(wǎng)狀聯(lián)系。別離主題牽涉到中國傳統(tǒng)詩學一些最核心的概念范疇的形成和功能。繼白居易《序洛詩序》體會:“予歷覽古今歌詩,……多因讒冤、遣逐、征戍、行旅、凍餒、病老、存歿、別離,情發(fā)于中,文形于外,故憤憂怨傷之作,通計今古十八九焉”之后,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二載《古別離》、《生別離》、《長別離》、《遠別離》、《久別離》、《新別離》、《今別離》、《暗別離》、《潛別離》、《別離曲》等雜曲歌辭多首。與《聊齋志異》“亂離巧相認”敘事模式的神理、情懷最切近的,即那種在不可抵御的外力強迫之下的別離,有《楚辭·九章·哀郢》、庾信《哀江南賦》所詠的痛楚,其不僅充實進大量意象狀寫苦難場景,更將哀憫同情的鏡頭移向橫遭大難的眾生。在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形態(tài)中,夫妻別后相認,更具有較大的特殊性。早期敘事較多受到先秦秦漢盟誓影響,較重視離別后夫妻雙方的忠貞不渝。李冗《獨異志》卷下寫徐德言妻陳氏,叔寶妹。因懼亂不能相保,德言乃破一鏡分之,以為他年不知存亡,但端午日各持半鏡于市內(nèi)賣之,以圖相合。至期適市,果有一破鏡,德言乃題其背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馀半月輝?!睍r陳氏為楊素所愛,見之,乃命德言對飲,三人環(huán)坐,令陳氏賦詩一章,即還之。陳氏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素感之,乃還德言。”相認前對男性的“考驗”,并非沒有必要。因性別帶來的男女差異,男性重新覓偶條件相對優(yōu)越,亂離后無疑男性較易重新覓得意中人。因而“復合如初”,對女性一方來說就彌顯珍貴。洪邁《夷堅志》補卷十一寫徐信與妻在茶肆,遇一人竊睨其妻,原來己妻是這人失散的妻子,徐慨然許還,令其攜新娶之妻同來,次日客所攜,“乃信妻也”,各復其故?!毒劳ㄑ浴し饿q兒雙鏡重圓》入話就敷演此。洪邁《夷堅志》甲志卷十五“晁安宅妻”條還稱,鄧州晁氏逢胡兵之亂,晁安宅妻、女和乳母被邵伯手下小將王生所掠,妻見道上乞丐貌似丈夫,聲色不動,令嫗持金與之,約會,經(jīng)一番周折終復合如初?!掇嚯s說》還寫范希周娶呂氏女,危城將破時范逃,呂氏一天在父親廳上見送公牒軍士酷似范,因父阻不敢再說。后懇問父,果是范郎,二人悲泣團圓,此即《警世通言·范鰍兒雙鏡重圓》的本事。婁東無名氏《研堂見聞雜記》寫張獻忠屠蜀,不第留京的楊廣文托洛陽令盛泰昭關(guān)注家事,盛偶出見有婦人負書匍匐道左者,竟是楊之妻,就飛書致廣文。婦人嚙指血書同指裹來,“楊得之慟,即出二百金,授來足,使僦車南下。已而南宮期近,楊例得同應(yīng)公車,竟不能忘情雞肋,束裝且北,舟至京口,有北舟歘然而南,訝問之,則楊夫人之舟自陜來也。相別十馀年,流落萬死,又不意猝遇于兩舟之偶觸,相對大慟,誠不能使其鐵石作心也。向使早暮無打鑼之警,即兩舟覿面失,廣文且至北,又不知幾閱月后乃晤矣。楊于是意慘甚,斷絕公車念,謝同行者,傭夫人南,有一女,方楊出門時,尚在襁褓,今已覓婿。同兩家丁,出入萬死,吳尾楚頭,一朝合鏡,誠古今一奇也?!眮y世苦難別離使人覺得,再也沒有夫妻團聚更彌足珍貴了。周亮工《因樹屋書影》第五也載陰城陷,戚三郎妻王氏被兵拽走,戚攜五歲子尋親,路遇也在尋妻的成三,成三為失金與某標郝總旗爭執(zhí),以自殺逼郝還戚三郎婦,郝義之,不想所還婦乃是成妻;郝相責,成愿夫婦自賣于郝,得金還戚;郝愈義之,帶二人到張將軍處,得其助終與王氏相見,但贖金不夠,眾慟哭聲中張將軍慨然允諾兩夫婦偕還,但戚要留下兒子給將軍為子,皆大歡喜。這里雖戚三郎夫妻完聚歸因于奉關(guān)帝得佑,但亂世遭逢中激發(fā)、感受的人倫情懷,卻已超越了占領(lǐng)者和被占領(lǐng)者的界限。然而,縱覽《聊齋》“亂離巧相認”母題,其與文人抒情文學傷離惜別模式不同有四:一者,士大夫文人的別離心曲,偏重在宗廟社稷和王公貴族,連及百姓亂離悲苦,較偏重社會大背景鋪寫;《聊齋》偏重在平常個體及其家庭因社會變故,所帶來那些普通人的人生苦難。二者,文人抒情文學偏重離別故鄉(xiāng)桑梓的黍離麥秀之悲;而《聊齋》側(cè)重骨肉別離痛楚的人倫情感。三者,文人抒情文學只是一味地訴說苦難帶來的個體身心創(chuàng)傷和不盡的悲苦;《聊齋》則總是給人以“始亂終享”、巧相認之后骨肉至愛的團圓喜悅。四者,文人抒情文學偏重在表現(xiàn),表現(xiàn)主體內(nèi)心在外界現(xiàn)實撞擊下的感受;而《聊齋》重視再現(xiàn),展示一個人生苦難終歸過去,善良無辜最終獲得幸福歡樂的過程和結(jié)局。三、隱語相認:情感的豐富與女性意識的缺失如果以夫妻相認情境中的主動一方為關(guān)注點,可以分為“夫不忘故妻型”和“妻不忘故夫型”。兩者實際上都是以對方?jīng)]有背叛、忘卻自己為前提的?!胺虿煌势扌汀?是男性為主動者一方相認的?!墩f郛》卷三十七所引《摭青雜說》寫單符郎與邢春娘幼訂婚,遇金兵南侵失散,后為官的符郎邂逅名妓楊玉,得悉這位多才多藝的美妓就是春娘,了解到其誠心厭惡風塵,未明言相認,而是投書致父與太守“乞歸良續(xù)舊婚”,其間作為收養(yǎng)人的翁媼舍不得楊玉,而同在風塵中的姐妹李英也要追隨楊玉出來,賴太守作主遂愿。當事人符郎為此獲譽:“每有不了辦公事,上司督責,聞有此事,以為知義,往往多得解釋?!繉κ看蠓蚓哐云涫?無有隱諱,人皆義之?!标懭她垺缎褪姥浴返谌呋亍段靼哺騽e妻,郃陽縣男化女》敷衍隆慶年間李良雨患病后化女故事,說他婚后出外經(jīng)商患病化為女性,回鄉(xiāng)后妻韓氏已認不出,而他還執(zhí)意自述是其親夫。褚人獲《堅瓠三集》卷二“婦散重婚”條總結(jié)明代老故事,對夫妻離合新聞性非常關(guān)注:“吳士姜子奇,娶婦三載,值淮張據(jù)吳,明兵臨城下,子奇脅妻出避,愴惶間,因失其妻。為領(lǐng)官兵攜歸京邸,子奇流落四方者數(shù)年,行乞至京,有高門一婦人見之而泣,貽酒饌米囊,急使之去。子奇不敢仰視。翌日復乞于此,婦呼與語,又為主女所見,白母令人追之,檢其囊中,有金釵一只,書一封,因告其夫。啟視之,則律詩一首云:‘夫留吳越妾江東,三載恩情一旦空??接行慕K向日,楊花無力暫隨風。兩行珠淚孤燈下,千里家(一作江)山一夢中。每恨妾身罹此難,相逢愧把姓名通。(一作音書誰寄子奇翁)’官兵見詩憐之,即遣還。仍給錢米以資其歸。”夫妻隱語做為相認的必要條件,具有豐富的性別意蘊。上表例14《聊齋志異·陳云棲》對于這一重要關(guān)目也予提示,其寫男主人公生母于親族家中見一女子麗絕,攜同歸,思為子婦。二人“道及當日私語,竟云棲也”;因夫妻屬男女相認,不能認錯,講話也不能隨便,甚至無法正面、正常地交談,雙方彼此“心領(lǐng)神會”的特殊語言,能暗示各自身份。早年孫楷第先生即注意,王同軌《耳談類增》卷八寫金三病重被岳父楊某設(shè)計拋棄,后與妻子偶遇:“女竊視之,驚語母曰:‘客狀甚似吾婿!’母詈之曰:‘見金夫不有躬耶?若三,不知死所矣?!觳桓已?。三顧女,佯謂舟人曰:‘何不向舡尾取破氈笠戴之?’蓋三窶時初登楊舟,有是言也。于是妻覺之,出見,相與抱哭,歡如平生。”憑借隱語相認,強調(diào)了夫妻這一特定“角色伴侶”相認之角色的特殊性,條件排他性和情境偶然性。此外就是瞬間不容錯過,以及私秘的回憶效應(yīng)?!读凝S》續(xù)書還描寫宋大中在金山,立船頭看一船艙有婦宛然失散之妻辛娘,辛娘連忙在窗里探頭認,神情越像:“卻還不好便去叫他。那小船如飛般快,早去有一丈來遠。宋大中匆忙里忽然想起和他(她)在家做那一聯(lián)對句,便似唱‘大江東去’的一般高聲吟道:‘男兒志節(jié)惟思義。’只聽那婦人也高聲應(yīng)道:‘女子功名只守貞。’……兩船相近,仔細一看,何嘗有錯?”此作來自《聊齋志異·庚娘》,顯示了原作者立美范式的原創(chuàng)價值。清末傳聞,更帶有重視亂世遭逢中女性反性別、反文化的卓異表現(xiàn):“咸、同間,軍興以來,豪杰之士,摩厲戎馬間,建功立名,人才輩出。而世間奇女子,不愿以閨帷終老。若杜氏者,乃亦以勇略著于時。”說俠女杜憲英嫁周生,戰(zhàn)亂中兩人勞燕分飛,一次救商船時杜憲英報出姓名,這時一“方面?zhèn)ボ|”漢子自稱周生,說是帥兵緝盜過此,女不敢輕率遽應(yīng):“周乃曰:‘卿不憶嵩山射虎時耶?’女曰:‘弓衣金彈何在?’周曰:‘置之洛水犀腹中?!D―蓋當時閨中隱語。問答既合,女不覺泣下曰:……”也有的較忠實于現(xiàn)實傳聞,未描寫夫妻隱語相認,而狀寫其他證實身份的細節(jié)。如閩中邑令王公家眷被賊掠,他逃生途中為西安邑宰收留,后宰細詢歷難狀,王語及妻則流涕不止,宰并未直接相告:“退而因使其夫人治饌以進,酒半,王復泣下。宰佯問故,曰:‘此味絕類亡荊所治,其斷蔥亦以寸度,對此不覺感觸耳?!籽馂樘?既請以妹妻之。王曰:‘亡荊此去,不知其存其沒,高誼所不忍聞?!偃龔娭?終不可。宰乃別設(shè)館舍,治奩具,而以夫人歸之。戒婢仆蒙夫人以巾,扶令交拜。王輒轉(zhuǎn)身面壁,泣絕不一顧。其夫人固預聞其謀,至是則悲喜不勝,更難少忍,泣而語曰:‘王郎王郎,乃猶念糟糠乎?’王驚顧,乃其妻也!遂前相持而哭,各述流離之狀?!苯^類洪邁《夷堅志》丁志卷十一《王從事妻》寫汴人王從事攜妻妾來臨安調(diào)官,不想妻被壞人拐走。五年后在西安宰宴上他食鱉時悲泣,因妻善做此菜:“每治鱉裙,去黑皮必盡,切臠必方正,今一何似也?所以泣?!痹瓉砥淦蕻斈瓯毁u到宰家,宰以為側(cè)室(妾),研究者指出,《拍案驚奇》卷二十七取此故事為頭回,《石點頭》第十卷《王孺人離合團魚夢》即演此事。四、為子之“孝”與“義”母題的道德傾向是明顯的,意在褒揚為主。首先是報恩。前表6、7兩例出自《聊齋志異》卷四《亂離》,故事強調(diào)了陜西鹽秩某公,在清兵擄掠百姓時有資助喪偶老兵買婦的“善行”,得到始料未及的回報:初買之婦為公之母,后買之婦為公之妻,小說歸結(jié)為:“意公必有大德,所以鬼神為之感應(yīng)?!焙蟪捎趤y中認一義母,母欲為謀婚,成言有婦,一夜義母忽言新婦將至,離去,婦來細認,果少時所聘之婦菱角,如果當初忍心拒絕認領(lǐng)老婦,老婦沒有報恩心理和行動,就不會與菱角重逢。相比之下,《說郛》卷三十七引《摭青雜說》宋代故事,則歸結(jié)為解救者厚德。鹽商項四郎從水中救出少女徐某,本想留為媳,后應(yīng)女請嫁縣尉金某,呼為七娘,金后任臨安,一次人偶來訪,七娘屏后窺之貌類家兄,盤問果然,把這幸運都歸結(jié)為項四郎的高義。王同軌《耳談》卷八載王游擊性孝,一次見老母憂,問知自己本趙公之子,母懷孕八月被王帥搶來,王死,游擊得襲父職,四十年后才發(fā)現(xiàn)牧馬老卒酷似前夫,詢問果然,王游擊上奏回去當兵,朝廷嘉其孝義,復原職又其復趙姓。這完滿結(jié)局也歸結(jié)為當事人為子之“孝”,為妻之“義”。先于蒲松齡,李漁(1610~1680)《生我樓》借元寫清,寫元兵把所擄婦女封在布袋中出售,尹樓生因多行善事,恰好買到母親與未婚妻,研究者認為:“但當時人的記載證明這是清初時確曾有過的實事,煙水散人在《春燈鬧》里也寫到了清軍八旗營擄掠婦女出售的暴行。”據(jù)此李漁還改編為傳奇《巧團圓》。梁紹壬也注意到這一社會現(xiàn)象及其與文學創(chuàng)作聯(lián)系:“國初浙東亂時,諸暨陳氏女,年甫十八,為杭鎮(zhèn)撥什庫所得,鬻于銀工。逼之,堅不肯從。杭人朱膽生尚御、郭宗臣創(chuàng)義,璩金贖難民,知女之義,贖之。方至,忽友人某贖一童子,問之,即其夫也。翼(翌)日,贖一嫗至,乃其母也。既又贖一嫗至,乃其姑也。有兩翁覓妻,踉蹌而至門,即其父及翁也。兩家骨肉,一時完聚,遂合巹結(jié)裝而歸之。此較李笠翁《巧團圓》更奇,莫謂天下無異事也?!迸c蒲松齡同時,王士禛則在載錄亂離之后得完聚故事后,歸結(jié)為女性貞節(jié)所帶來的酬賞:“浙東亂時,諸暨陳氏女年甫十六,為杭鎮(zhèn)撥什庫所得,鬻于銀工。工逼之,堅不可從。杭人郭宗臣、朱膽生、尚御公者,創(chuàng)義醵金,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