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王國泰一、走出課堂,利用室外情境。
傳統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在教學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應以多種形式、在多種陣地上進行。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嘗試了將學生領出課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來為教學服務。
教學二年級語文《秋游》一課時,講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guī)ьI學生走出課堂。在大操場,讓學生實地對天上的云進行觀察。當時天氣晴朗,天空中飄著幾朵白云,與課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想象。追著要告訴老師,這朵云像駱駝,那朵云像手槍;這朵云像白兔,那朵云像綿羊;這朵云像一只公雞,那朵云像一棵樹……
學生發(fā)言極為激烈。然后再領學生進課堂,進行《秋游》的學習。由于學生有了直接的體驗,對課文中的內容不但理解得透徹,而且朗讀得特別有味兒!
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免費且最實用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從自己的觀察中得到了體驗。
二、動手實驗,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低年級學生對于具體、感性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對于邏輯、抽象的事物就不會太喜歡。蘇教版二年級《動手試一試》一文,雖然記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發(fā)展、結果,卻是需要邏輯分析去理解的。
為此,在教學中,我借助課文中的實驗,進行了一場實地、真實的實驗,讓學生免去了分析的過程,而只需進行觀察與思考。
先端出滿滿的一杯水,放入一個石子,讓學生看有什么事情發(fā)展。學生都觀察得很認真,發(fā)現水漫了出來。然后我問,如果放進去的是金魚,水會漫出來嗎?有的說會(已經預習過而已理解課文),有的說不一定(還沒有預習課文),有的肯定的說不會(預習了課文,但還沒有理解課文)。于是我現場實驗,將帶來的一條金魚放入水中,讓學生觀察。結果水也漫了出來。然后導入新課。
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而對于全體學生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收獲。
由于對于真實的答案已經知道,且是看著實驗知道的,學生對于后面的學習就順利了許多。
三、借助道具,渲染對話情境。
小學生都非常喜歡童話故事。對于課本上的幾篇寓言,也是情有獨鐘。在這些課文的教學中,導入和學習時,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如果在朗讀時,仍能使學生保持一種十分興奮的心情,無疑是十分有利于學習的。而分角色朗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導《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讀時,為學生準備了頭飾(狼、小羊),讓學生到講臺邊來表演。由于頭飾渲染了氣氛,學生們都格外的興趣盎然,爭先恐后來表演、朗讀。甚至有的學生將對話背了下來。
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道具,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得開心、讀得開心、演得開心。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學變得更為有聲有色。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使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心得體會張延敏
在我所教的班級里,有一個學生在日記里這樣問道:“老師,你為什么沒有領著我們一句一句地來分析課文呢?我認為你應講得再細點,這樣我們會理解得更好?!边@說明學生已正在由過去的被動接受、消極存貯知識的“記憶倉庫”向敢于質疑、敢于發(fā)表不同見解、敢于反駁老師的新型學生轉變。
今日的小學語文教育無疑加強了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這在他們的口頭表達上更突出一些。不論是開學時的自我介紹,還是課堂上的發(fā)言都已證明了這一點。
此外,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也初見成效。
應該說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與過去“應試教育”時的教學相比,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但在其中我們還是覺得有幾點不足:
第一,拼音教學還有待提高,這一問題在近幾屆的學生身上都有很明顯的表現。例如:韻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聲母進行拼寫的時候,應寫成iu、ui、un,而很多學生卻仍把中間的字母拼寫上去。再如以“i”開頭的韻母,如拼寫時前面沒有聲母,應把“i”大寫,如“夜”應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第二,常用字詞掌握不準確。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經常錯寫成“以經”、“已后”??傊e別字現象較為普遍,因為先入為主,這些錯誤在初中階段糾正起來很困難。
第三,小學語文教學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觀察力及領悟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多體驗生活。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學生作文時,無論寫家庭生活還是寫學校生活,選材仍然狹窄,內容也不新鮮。小學語文教學隨筆靳生福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于大家對新課程尚處于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筆者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guī)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fā)展地看問題,把什么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yǎng)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并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于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三、勤于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guī)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yǎng)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guī)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yǎng)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qū)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fā)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guī)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yǎng)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tài)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于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yǎng)成教育來培養(yǎng)。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并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fā)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后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jié)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么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于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向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并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準有個“不少于”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并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yǎng),當然首先*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采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次。2007——2008學年度第一學期巷頭小學語文教研計劃一、
指導思想緊緊圍繞著提高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實效性,促進學校的內涵發(fā)展為中心,以科教興研為目標,充分發(fā)揮我校兩位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教研環(huán)境。落實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品德修養(yǎng),調動啟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全面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新時代要求。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努力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促進教師間的經驗交流,提高教學質量。奮斗目標1、
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力爭全組各班科的合格率、優(yōu)秀率達市一級學校的要求。2、
通過各種形式,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此交流不僅僅是指教師聽課后的評價交流,同時也包括上課前的備課交流、教學思想交流等。3、
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能使教師把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對新課程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能完善自己的教育觀。4、
在有獨特見解的情況下,增進對理論與實際的研究,使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受益。5、
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梳理、歸納、整理為學科研究論文。6、
進一步完善公開課制度,使其能起到對教師教學指導、啟迪的作用。7、
組織好校內的各項學科比賽,為參加鎮(zhèn)比賽作好準備。8、
開展校內“書香滿園”“爭當讀書大王”一系列活動。
(1)在每班開展每天一詩活動。(2)開展讀書交流會。(3)校園每周一詩。繼續(xù)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方案另定)通過這些活動,學校形成一種很好的氛圍,學生對書的興趣大大提高,普通話也成了校園的實際語言。
9、
舉行體現課改、課標精神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優(yōu)秀論文評選活動。比賽。根據鎮(zhèn)教研計劃,我校舉行體現課改、課標精神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優(yōu)秀論文評選活動。每個語文教師至少上交一篇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論文,于十七周前從中評選出5——6篇參加鎮(zhèn)的評比活動。二、
內容和工作措施1、引導教師加強對《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輔導材料》等有關新理論、新觀念的學習,更新觀念,鼓勵倡導教師創(chuàng)建適合學生發(fā)展,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新體系。2、加強本組教師教學工作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使教師樹立起共同提高的幫教意識。積極進行備課、上課、指導學生作業(yè)等方面的有益研究探索。3、無論是用過渡性教材的教師,還是使用實驗教材的教師,在教學中都要轉變教材觀,在理解、挖掘、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由教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向生活、向實踐拓展,啟迪學生智慧、激發(fā)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宰者、學習的主人。4、配合好教導處舉行的“我校高級教師課堂觀摩課”活動,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5、加強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由過去重視知識的傳授轉變?yōu)橹匾晫W生的學習過程,利用課堂教學的變化給學生帶來的新鮮氣息,積極進行各學科間的整合、信息技術的整合、新課程理念的貫徹執(zhí)行等,并時刻記錄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心得,做教學中的有心人,不追求模式但也不忽視模式的重要作用,在合理對待模式的情況下,形成個人的教學特色。6、有效地利用公開課聽評制度,重視與課前授課教師進行課堂思路的交流和課后教學過程的評價,重點從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角度,談自己對授課老師課堂操作的認識,應當優(yōu)缺點并重,并提出自己的建設性意見,共享教師的智慧。7、組織好校內外的各項比賽活動,做到有序組織,有效參與,有力保持,將各項活動落到實處。本學期計劃開展多項語文活動——寫字比賽、高年級語文閱讀比賽、校內作文比賽等。8、充分利用學校條件與上級教研部門聯系、向兄弟學校同行學習,拓寬教師的教育視野、激發(fā)教師的教學靈感、培養(yǎng)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本組教師盡快成熟起來。附:語文組出墻報一覽表
時間負責老師第一期(9月)陳儉英、陳艷平、葉麗嫦、黃小麗第二期(10月)劉艷菲、高慧、黃權興、陳秋法第三期(11月)溫玉芳、陳沛華、陳馮毅、劉肖英、洪寶君第四期(12月)葉麗霞、陳福亮、陳高照、梁潤霞、陳鑄江
巷頭小學06-07學年度第一學期語文高年級組行事歷
日期
周次
內容負責人9月3—9月7第一周制訂、學習教研工作計劃。明確本學期教研工作重點。葉麗嫦9月10—9月14第二周1、重溫《語文新課程標準》。2、拉開“書香滿園”讀書活動的序幕。葉麗嫦全組教師9月17—9月21第三周1、討論、確定學生的作業(yè)量。2、學生參加鎮(zhèn)作文比賽全組教師9月24—9月28第四周1、積極籌備語組墻報葉麗嫦10月1—10月5第五周1、交流科研課題的存在問題、總結經驗。2、學生作業(yè)規(guī)范化的抽查。葉麗嫦10月8—10月12第六周1、交流閱讀教學中的“讀”的引導。葉麗嫦10月15—10月19第七周2、交流在教學中的收獲與困惑葉麗嫦10月22—10月26第八周更新語文組墻報。葉麗嫦等10月29—11月2第九周舉行學生寫字比賽。陳儉英上習作匯報課葉麗嫦等11月5—11月9第十周認真復習,做好期中質量自查。全組教師11月12—11月16第十一周反思期中質量調查的成績,調整后半學期工作計劃。高慧老師上習作匯報課。全組教師陳沛華11月19—11月23第十二周1、
更新語文組墻報。2、
舉行語文教學論文評選活動、語文閱讀競賽。全組老師11月26—11月30第十三周1、校內學生作文比賽。陳福亮黃權興12月3—12月7第十四周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大朗鎮(zhèn)學生自編作文選比賽活動。高慧陳福亮12月10—12月14第十五周學習名師課堂觀摩全組老師12月17—12月21第十六周1、更新語文組墻報。2、檢查教學進度。溫玉芳等葉麗嫦12月24—12月28第十七周1、科研課題實施情況總結。2、著手制定復習計劃。葉麗嫦1月—1月第十八周評選“讀書大王”活動。復習考試。全組教師1月—1月6第十九周1、期末復習計劃全組教師1月—1月6第二十周2、期末考試、試卷分析。2、教研工作反思,作好總結;全組教師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本教研組堅持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在學校教導處的領導下,嚴格執(zhí)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地在教導處的領導下完成各項任務。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獲得充分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一、主要工作1、學習新課標,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繼續(xù)加強健全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學習。本學期我們全組教師繼續(xù)以學習新課標為主要的學習內容,主要以《課程教材教法》一書為主,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們把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教學注重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注重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參加課題研究的老師結合各自研究的課題,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和研究,提高了教師們的課堂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的能力,牢固地樹立評價要以學生發(fā)展為宗旨。在教師們學習、總結經驗的時候,教師們也在此基礎上積極參加各類比賽和向各級各類雜志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2、教學工作繼續(xù)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們以新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平等、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在溝通和"對話"中實現師生的共同發(fā)展,努力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本學期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主,提倡研究性學習、發(fā)現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地轉變,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3、力求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本學期備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備課中教師改革傳統的一問一答式的教案撰寫方法,以師生互動的形式撰寫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初次嘗試了集體備課,為以后的備課改革鋪平了道路。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每節(jié)課后教師都認真地反思教學過程,及時地把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寫下來,重視二備和反思,從深層次上去考慮自己的教學工作,寫出有質量的教學反思和二備。本學期更好地發(fā)揮周二業(yè)務學習的功效,確保每周一次的教研組和備課討論的活動,做到周周有內容。參照學校的工作計劃,上好示范課、教研課和匯報課,加強了研課、磨課的力度。我教研組每位教師都開出了一堂高質量的校公開課,在校教研周中我為教育局張局長一行開出了一節(jié)優(yōu)質課《浪之歌》,課后受到張局長一行的好評?!?、做好培優(yōu)補差的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在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教師們努力抓好了培優(yōu)補差工作。抓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教師們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后進生,都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納他們,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適合的知識,讓他們在學習上有所進步,以提高學校的成績合格率。緊張忙碌的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回頭看看我們走過的路,有我們值得回味,因為我們一起努力過,奮斗過;也有我們感到遺憾的,因受條件的制約,我們難以請進來(請外鄉(xiāng)鎮(zhèn)的教師到我們學校里來參加教研活動),難以走出去,有閉門造車之嫌。我堅信,隨著我們教學條件的改善,和我們的不斷進取,我們一定會突破一個個瓶頸,從勝利走向勝利。
語文教研組2005年1月17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發(fā)展
2006---2007學年第一學期數學科組教研工作總結
作者:梁金友
時間:2007年1月15日
聯系地址:廣東省佛市順德區(qū)倫教三洲學校
郵箱地址:B118400@126.COM
聯系電話/p>
QQ號:272012646
本學期數學科組全體教師在學校的直接領導和支持下,以抓好新教材的使用為重點。堅持深入班級、落實計劃,狠抓課堂、創(chuàng)出成果、形成特色的工作方針,本學期順利通過了《自主探索,點撥發(fā)展》的課題研究的結題驗收,科組堅持“科研促教,打造特色”工作策略,真正做到常規(guī)工作要扎實,特色工作爭出色。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發(fā)展,回顧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工作,主要有幾下幾點:
一、加強課改理論學習,更新教育理念
實施新課程,轉變觀念是關鍵。學校在課改初期就提出了:“理念先行,機制保障;培訓提高,科研推動;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立足校情,實踐創(chuàng)新”的工作新思路,并從組織上、制度上、激勵機制上予以保障。同時,還積極組織科組成員參加省、市、區(qū)舉辦的各類有關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聽專家講座、看光盤、觀課例、析個案、與專家對話等。并且還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發(fā)揮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干教師的作用。通過開設講座,做輔導報告,引導科組成員領會新理念;通過討論、學習成功的案例,大部分老師嘗試新課程的教學;通過推薦一些理論書籍,交流課改信息,引導撰寫課改論文;以課堂教學為載體,要求必須用“新課標、新理念”武裝自己,課堂上要呈現出“自主、合作、探索、點撥”的良好氛圍,學生學到的知識都是“在教師的點撥下,自己的感悟中”所獲得的,而不是教師用**化的邏輯將整理好的知識塞給學生,從而有計劃、有指向的推動全體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與教學方法的推進。
二、發(fā)揮集體智慧,認真開展集體教研
數學科組在課程改革的新方向下,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將課改工作確定為:集體備課,分工合作;集體評議,“二度設計”;注重反思,及時總結。
(一)、加強集體備課,發(fā)揮群體效應
我們不受固定時間的限制,時時集備,天天教研,遇到疑問,即時研討。每天學習新課標,領會新教材的設計意圖,制訂教學策略,設計問題情境,制作教具等等。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避免了教師走彎路的現象。
(二)、相互聽課評課,取長補短
以集體備課組為單位,每人至少上一次課改“嘗試課”,做到人人有內容,個個有分工。選擇一個教學難點或重點,先個人寫教案設計,后備課組集體討論并修改,再上課,課后集體評課,上課教師談得失感受,其他教師按“2+2”的方式評課,即每個人都要提出至少2個值得自己學習和借鑒的地方、至少2個教學中的不足及改進措施,真正形成探索與爭鳴的局面,再修訂教案設計,其他教師用修訂后的設計上課,有效地進行教學的“二度設計”。
(三)、注重反思,總結經驗
我們認為課后反思不僅為課改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而且還是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水平,真正練好教學基本功的有效途徑。我們主要反思教材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學生實際,反思教案設計是否恰當,反思每個問題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反思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以及改進的措施。按照學校的課改要求,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到節(jié)節(jié)清,日日清,周周清。
三、結合課題研究,探索教學新模式
《自主探索,點撥發(fā)展》的課題研究,我們不斷探索,反復修正,勤于實踐,初步形成了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堂模式,基本流程如下:
學生:入情——初探——交流——感悟——應用——反思
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點撥——應用拓展——小結反思
教師:設境——激思——引導——布疑——拓思
(一)、學生參與有價值、有層次的數學活動是課改教學的關鍵
為了改變以往課堂中教師教、學生聽的狀況,讓學生真正“活”起來,“動”起來,我們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設計了一些具有一定現實性、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通常以問題串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例如上《字母能表示什么》一課時,學生一邊動手擺牙簽,一邊思考如下問題串:
搭一個正方形需要4根牙簽。
(1)按圖示的方式,搭2個正方形需要(
)根牙簽,搭3個正方形需要(
)根牙簽。
(2)搭10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牙簽?
(3)搭100個這樣的正方形呢?你是怎樣得到的?
(4)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個數,那么搭x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牙簽?與同伴進行交流。
我們以追求活動的質量為宗旨,保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嘗試與探索,保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交流學習方法。為了面向全體,避免一些學生被“遺忘”,我們設計的活動盡量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做做,有事想想,都有收獲,都有體驗。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動手**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讓學生自主探索
為了做好中小學數學的銜接工作,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在初期我們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時,遵循“起點要低、步伐要小、活動要多、反饋要快”的原則,放低門檻,放小坡度,使大部分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2、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我們常用的幾種合作學習的形式是:
(1)合作小組游戲競賽。通過數學游戲培養(yǎng)合作與競爭,如玩“24
點”游戲。
(2)小組共學式。通過合作實驗、測量、估值,在做中學。
(3)合作創(chuàng)新。通過七巧板的制作、拼圖,想到制作三巧板、四巧板、五巧板、十四巧板,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
(4)合作小組調查實踐。如調查家庭每周丟棄塑料袋的數量,制作統計圖并估算全校學生家庭丟棄的總數量,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同時也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
(三)、教師角色的變化: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伙伴我們的工作不再是在“講”的基礎上“扶”著學生、“牽”著學生去掌握知識,而是將知識“放”給學生,放心、放手地讓學生自主學習。
四、開展各項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新課改精神,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活躍學校的學習氛圍,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營造良好的學風、校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開拓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展示我校學生的才華。
(一)、自制“數學手抄報”,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學校教導處的支持下,十月初,數學組特舉辦“學數學、用數學”專題的手抄報比賽。這次比賽共吸引了來自三至六年級的近800名“辦報”愛好者。經過層層篩選,有320人獲獎。
自制“數學手抄報”活動是我校數學教研組的一項特色活動,利用文字、圖片相結合做一份設計美觀、新穎,內容豐富的數學手抄報。使學生在活動中意識到團結就是力量的深刻內涵。深受學生的喜愛。這項活動的開展不僅展示了學生的才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好,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數學大王”競賽,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本學期數學組舉行了“數學大王”口算能力競賽,在落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抓好學生的課外發(fā)展;四——六年級學生全員參加,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使數學尖子生脫穎而出,全校有近300多人獲獎。其中有25人獲特等獎。從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三)、寫數學日記,可以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贬槍@一情況,近兩年數學科組嘗試將語文學習的重要形式——日記,引入到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yè)中,嘗試讓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寫數學日記,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用“數學眼光”看生活的興趣,進而調動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寫數學日記,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觀察力和表現力。通過寫數學日記,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用數學的熱情,為他們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奠定基礎。本學期收集部分日記,編輯出版第二期學生數學日記,深受家長的歡迎。
總之,這一學期數學科組的全體教師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發(fā)展。努力做好自身的教學工作,且大膽推陳出新,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并取得了一定成績。我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數學科組會做得更好,另外要感謝學校領導對數學科組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后我們科組將一如既往地積極工作,為三洲學校的明天做出貢獻。最后,我們愿與新課程同行,在探索中前進,在失敗中成熟,把新課改引向深入。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新課改最終可以使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小學課外閱讀工作計劃課外閱讀是我校的一項特色教育活動。我校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為使這項工作開展更規(guī)范,更有實效,根據學校要求,結合現實需要和實際情況,特制定了此計劃。一、理念與目標總目標:認真貫徹課改精神,以新《課標》為引領,構建大語文的戰(zhàn)略思想,培養(yǎng)“我想、我要”的讀書意識,形成良好的課外讀場。同時,在總結上學期課外閱讀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本著學校的實際情況補充新的理念,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兩年來在課外閱讀活動中積累的成果,豐富課外閱讀活動課的內容,營造出“腹有詩書語自華”的讀書氛圍。分目標:1、閱讀量:一、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一萬字,背誦優(yōu)秀詩文12篇;三、四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萬字,背誦優(yōu)秀詩文15篇;五、六年級背誦優(yōu)秀詩文20篇,閱讀總量不少于6萬字。2、指導學生做好《好書伴我成長》的記錄,教師進行及時批閱;3、各級競賽:參加上一級課外閱讀的有關競賽,成績上要力爭更大突破。各班級參加學部組織的有關課外閱讀的競賽,獲獎人次或獲獎等級要高于往年。4、做好課外閱讀的培優(yōu)工作,培養(yǎng)一批在閱讀、朗誦、寫作方面有突出成績的拔尖學生。二、措施方法(一)充實閱讀資源:閱讀資源是開展課外閱讀的一個前提和保證。經過兩年的建設,現在已經初步建立了閱讀資源體系,現從以下方面再做補充要求。(1)完善班級圖書角。每個班級要繼續(xù)完善班級圖書角建設,班級人均擁有書籍不少于2冊。圖書配置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師生捐贈。號召班級師生為班級捐獻書籍,但要采用自愿性質,不強行分配;三是借閱學校圖書。學校的現有的圖書館,是課外閱讀的又一個重要資源,要充分利用起來。班主任和學生代表在開學后可以到到學校圖書室借閱一定量圖書,具體數量和借閱手續(xù)按學校圖書室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2)在內容上,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年齡特點以及《語文課程標準》的附錄中列舉的書目作為圖書配置的基準,內容要涵蓋知識、科技、文學等各個門類,突出文學性強的特點,文學類書籍所占比例不少于百分之五十(其中名篇名著有占相當比例)。(二)時間安排每天中午的11:30—12:00。(三)考核制度為保障課外閱讀活動能夠規(guī)范有序地開展,特制定以下考核制度:1、閱讀指導課,盡量要有教案或學案,做到有計劃地指導。2、本小組舉行的“課外閱讀競賽”結果,納入“教學質量管理”考核中。3、每天的固定閱讀時間列為責任老師的到崗時間。4、學生的讀書筆記列為常規(guī)作業(yè)檢查之中。(由指導小組的成員不定時進行抽查)5、在本學期我校的課外大閱讀的一系列活動中,各班所取得的成績將做為本學期評比先進班級的重要指標之一。(四)課外指導小組成員安排組長:史漢賓
姜云沖組員:各班班主任及語文老師
工作安排:九月份:1.學習本學期的《課外閱讀計劃》,明確分工及職責。2.繼續(xù)建立或完完善班級的圖書角。(班主任和語文老師)3.第一階段的詩詞抽檢。(指導小組的成員)十月份:1.匯報活動:慶“國慶”征文比賽。(第六周)2.第二階段的詩詞抽檢。3.讀書筆記的大抽查。(指導小組負責人)十一月份:1.一至六年級的講故事比賽。(第九周)2.第三階段的詩詞抽檢。十二月份:1.匯報活動:中高年級的作文比賽。(第十五周)2.匯報活動:迎“元旦”手抄報比賽。(第十三周)07年元月份:1.第四階段的詩詞抽檢。2.本學期課外大閱讀活動總結會。3.課外大閱讀的考核會。備注:未盡事宜,再作補充。此外也將根據上級工作安排做適當調整。貨隆鎮(zhèn)虎躍小學課外閱讀指導小組二零零六年九月校本教研總結校本教研是適應新課改的智慧源泉,它是積極向上的現代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校本教研讓學校教研組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領導、教師間的一種平等、合作、對話、理解、溝通與互相啟迪的教研文化,教師文化,可以使學校、教研組成為一個高度凝聚力的團隊——不僅為課題,而且為了成就心靈的歸屬感、情意感,使教師走到一起來。它增強了教師的合作意識、親和意識,心靈得到溝通,充滿了人文關懷。這些無疑會感動、鼓舞和提高著學生們的學習情緒、學習意志與創(chuàng)新能力,是進行素質教育的深厚土壤。我校根據撫松縣教育局的指示精神,也積極的開展了校本教研活動。我們學校確定的課題是《小學生作文序列訓練的實踐研究》,我們二年組根據學校的課題確定了自己的子課題《低年級學生如何進行說話訓練》圍繞主題我們主要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備課年組每周三進行集體備課之前先學習有關的資料,并對前面的教學進行反思,大家把自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在這時候展示出來,集體研討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然后精選課題,充分研究教材,根據教材的教學目標制定達成目標,即本課學生應該掌握哪些內容,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教給學生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在那些地方學生可能出現問題,有可能出現哪些問題,該怎樣設計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學生應該掌握的問題,課上全部要落實,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制定詳細的達成目標,讓教有目標,學有方向。在此基礎上主備人在教研組內說課同教研組的教師審閱、評議、補充完善教案。大家集體設計出一個共同的教案,用來進行教學。同時,在備課過程中讓教材感染自己,帶著這樣的熱情走進課堂,再以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在充分的情感熏陶下的語文教學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授課采取磨課的方式進行。我們教研組開展多輪磨課活動。磨課教師借班試教,看看教學預案在實際執(zhí)教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在教研組成員聽課反思評議中,磨課教師再綜合他人的想法和自己的反思重新修改教案。再試教——再反思評議——再修改——再試教,直到滿意為止。具體做法:1、課前學生要進行五分鐘展示,我們年組的學生展示的是成語。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長期受到人們的青睞。學生通過背成語,記成語,講成語,做到了對成語的積累。講成語就是學生將成語所包含的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聲情并茂的講述出來。我們要求,要遵循成語的原意,故事要講完整,切不可隨意省略,更不得隨意更改。講成語需要站在大庭廣眾之下來演講,對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心理適應能力都能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2、課上學生更多的是把自己預習到的知識展示出來,學生通過自我學習不僅能用字組詞,而且還能說一句,甚至說一段完整的話。這樣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給學生充分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去說,去學習,去探究,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打基礎。3、課堂上還相應的采取問題介入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集體討論解決。提出問題,不僅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消費者,而且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曾經有人在一項研究中,向一群科學家提出“創(chuàng)造性怎樣才能得到提高”這樣的問題。許多科學家認為創(chuàng)造性可以通過向成功的科學家拜師得到提高;他們一致認為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最需要的東西是怎樣正確提問、怎樣提出有效的問題。因此我們我們在課堂上采用提問的技能,不只是為了了解、弄懂或搞清信息,而且是為了創(chuàng)造、即進一步創(chuàng)造信息,是學生學會提出多種類型的問題,特別是那種挑戰(zhàn)性(挑釁性)的、推測(推理性)的、假說性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在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從三個信息處理水平評價學生的提問,并更好地指導學生,幫助他們提升提問水平。如:“爺爺和小樹”這課,分析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提問非常踴躍。教師根據信息處理的三個階段分析學生提出的部分問題。(1)搜集信息的問題“到了夏天,小樹怎么樣?”屬于事實類問題?!跋奶?,爺爺在小樹下做什么?”屬于事實類問題?!岸靵砹耍l給小樹穿衣裳?”屬于事實類問題。“爺爺是怎樣給小樹穿衣服的?”屬于過程類問題(2)組織信息的問題“為什么要給小樹穿衣服?”屬于目標性提問?!盀槭裁从械男溥^冬不用穿衣服?”屬于目標性提問?!袄蠣敔敒槭裁匆玫静荻挥妹抟\來保護小樹?”屬于假設性提問。(3)擴展信息的問題“小樹會凍死嗎?”屬于臆想類提問。“如果冬天不給小樹穿衣服,會怎樣呢?”這屬于推測性提問。“人如果只知道利用小樹而不去保護小樹,地球會怎樣呢?”這屬于推測性提問。4、重視朗讀的訓練與指導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是朗讀本身是枯燥的。課堂上總是教師在計數著學生讀了多少多少遍,學生卻往往有口無心,沒有多大的收獲。如果孩子們長期被動地朗讀,不僅朗讀的興趣會降低,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思維的發(fā)展。因此,作為低年級的老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啟蒙階段設法營造朗讀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學生對朗讀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去體驗朗讀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朗讀。(1)激勵促讀——感知低年級學生有意識注意時間短。課堂上,他們時而高舉小手,時而沉浸在自己所搞的“小發(fā)明”的專注中。朗讀時要想讓他們主動投入,教師必須巧妙地化朗讀指導于激勵之中。例如:“這幾位同學的朗讀真像百靈鳥在唱歌,你能不能也來這樣動情地讀一讀?”“他(她)讀的真好,誰能比他(她)讀的還好?”“誰來挑戰(zhàn)這一句最難讀的句子?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行的?!薄袄蠋熞瞾碜x一讀,誰能像老師這樣讀,那你就是小老師,好嗎?”“哇,他的朗讀可真棒,真有點讓大家過耳不忘的本領,我們送他一個‘讀書小天使’的稱號。有誰也想當一當讀書小天使?”讓我們一起大聲說:“我的課堂聽——我——的!”“身坐直,書端正,正確流利有感情”……用時髦的話講,也許這就是教師的“炒作”,在課堂上把勇氣、信心、熱情散播給每一個學生,把學生朗讀的興致“炒”得沸沸揚揚,使課堂上朗讀氛圍因老師的只言片語迅速升溫。(2)表演促讀——感受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角色體驗,促使其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這種角色體驗包括分角色朗讀、演課本劇等。在這種感受活動中,兒童的各種身體器官、各種心理因素,都處在積極的狀態(tài)之中,既能使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得到滿足,又能調動起他們朗讀的興趣,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學習了課文《稱贊》,我感覺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已不成問題,可對課文對話描寫的體會仍然不到位。于是就提出:“我們能不能來演演這個故事?如果要演好這個故事,必須先……”“讀懂課文!”學生馬上接口說。于是,便又細細地讀起課文來。接下來先交流:你喜歡小刺猬還是小獾?為什么?再研讀文本:你從哪里感受到的?然后嘗試表演:你們能扮演它們嗎?最后學生互相挑戰(zhàn)切磋:誰演得最好?這樣層層深入地讀演結合,學生不但弄明白了課文里提示語出現的三種狀態(tài),也能準確地抓住“很認真”“高興極了”“不好意思地說”等的語氣。學生在生動的表演中感受到了人物內心世界,再現課文的同時也懂得了: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贊,首先要學會稱贊別人。只要是發(fā)自內心的稱贊,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需老師苦口婆心地一遍遍強調,學生在自瀆、悟讀中細細地體會了文本,而且孩子們令人忍俊不禁的表演也滿足了他們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的成就感。這便是以表演來促讀的最大收獲——在朗讀中感受,在朗讀中體驗,在朗讀中成長。(3)想象促讀——感悟低年級兒童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在朗讀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借助色彩鮮明的圖畫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朗讀伴隨著對圖畫的想象。在教學人教版第三冊《秋天的圖畫》時,我先讓同學們聽老師朗讀看課件觀察,再讓學生畫一畫。他們有的畫紅紅的高粱;有的畫黃澄澄的梨;有的畫紅通通的蘋果;還有的畫紫色的葡萄;藍天上飛翔的大雁,有的排成“人”字,有的排成“一”字……有了第一次觀賞留下的真實表象做基礎,再加上自己獨特地理解、想象后創(chuàng)作的畫面形象,每一個孩子對秋天都有了新的認識,加上他們對生活的積累。此時讓學生學生隨著誦讀讓自己所畫的圖畫動起來,再度想象秋天的畫面:秋天來啦,秋天來啦,山野就是美麗的圖畫。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誰使秋天這樣美麗?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一個個靜止的文字便活起來了,一張張笑臉也隨之露出來了,學生個個讀得搖頭晃腦了起來……恰當地運用想象給文字配“畫”,在圖畫與文本的巧妙聯系中,文字變得有聲有色,朗讀變得有滋有味。三、集體會診落到實處在會診中每一名年組的教師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然后根據自己的分析理解,積極主動的闡述自己的觀點,決不人云亦云隨聲附和。更不會當面不說會后亂講,專挑別人的不是品頭論足造成不好的影響。相反經過這一階段的共同研討,共同提高,大家真正的象一家人一樣團結協作,資源共享。真正嘗到了校本教研的甜頭。校本教研真正通過教師之間的互動、合作,促進我們教師的探索與科研的有效進行,使我們教師找到了另一種價值、意義。它已成為我們教師的自覺行動,我們在這其中獲得的是歡樂、自信、與成熟。以上僅僅是我們一點很不成熟的做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會不斷完善,讓校本教研真正服務于學生健康、全面的、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張云《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yǎng)起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倍嗄甑慕虒W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教”,而且要“導”,不僅要教數學知識,而且要教如何學數學知識。下面就談談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如何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教學生會聽課,養(yǎng)成積極動腦的習慣每接一個新班,首先要著手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認真聽講的習慣。教學生四會:會聽、會看、會想、會說。會聽:聽要入耳,如果聽而不聞,等于沒聽。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fā)言,并能聽出別人發(fā)言中的問題。為了考查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可以組織如下練習:(1)教師口述題目,學生直接寫出得數;(2)教師口述應用題,學生寫出或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等。這類練習,可以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邊聽邊想邊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有意識記憶能力。會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以教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學生通過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不講或少講。會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學中要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吸引學生看。教師的板書、演示等要準確,鮮明,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由教師帶領觀察到只給“觀察提示”的半獨立觀察,到完全獨立觀察,使學生逐步掌握通過觀察比較,做出判斷,發(fā)現規(guī)律的觀察方法。在課堂練習中要多設計一些能引起觀察興趣旨在訓練觀察能力的題目。如在學完“分數的初步認識”以后,可以設計如下一些練習(見圖71):觀察,陰影部分各占整體的幾分之幾?又如在學完“數的整除”后可安排這樣的練習:觀察下列各組數,請找出不同類的數,并說明理由。(2)0、1.2、3、13、5、27。(1.2不是整數)(3)10、8、44、56、65、12。(65不是偶數)(4)33、39、12、21、49、57。(12不是奇數,49不是3的倍數)再如學完“分數和小數的互化”后可進行這類練習:尋規(guī)律,填空。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概念進行觀察比較,作出判斷,在觀察中發(fā)展智力,逐步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習慣。會想:會想,首先要肯想。課堂上要學生肯動腦子想問題,除了靠教師教學的啟發(fā)性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動腦子。要求學生,老師每發(fā)一問,人人都要立即思考,準備回答。如果不會答,也要把問題重述一遍并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兒不會了。告訴學生這也是一種回答。堅持這樣做,可以提高提問的教學效率。因為全班學生毫無例外人人都得積極動腦思考,會與不會都有的可想。提問時可讓可能不會答的優(yōu)先做答,再請會答的針對前者的疑問做答。這樣,教師既可以了解后進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維的障礙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鍛煉。提問后教師要及時評價,對回答好的,敢于發(fā)言的要給予鼓勵。會說:聽、看、想,要通過“說”這一點來突破。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得去想。課堂上抓住要學生盡量多說這一環(huán),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細心看。抓了會說,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口答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數學課上訓練說,可采用以下這些做法。第一,訓練學生大聲發(fā)言。接班第一節(jié)課師生相互介紹,訓練說話就開始了。要求每個學生起立,大聲說我叫×××,上學期期末考試得多少分,再用一兩句話說說新學年自己學好數學的打算。教師從中發(fā)現說得好的,當即表揚:“××同學發(fā)言,姿勢端正,態(tài)度自然,語句完整,語言簡煉明確,特別是聲音宏亮:很精神!”。通過表揚樹立榜樣,使學生明確要求。此后,每節(jié)課都結合檢查復習,基本訓練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訓練。要求學生大聲回答問題,每個人都要通過“發(fā)言聲音合格”的達標驗收。第二,讓學生習慣于“說想法”。所謂說想法就是說思路,說思維的過程。課上要給每個學生說自己想法的機會,可以個人獨自小聲說,同位之間練習說,四人小組互相說,等等。通過說,學習思維方法。長此訓練,學生就會習慣于說想法。如,一次要學生回答填空問題:“兩個連續(xù)偶數的和是82,這兩個偶數分別是()和()”在解答時,一位同學說:這兩個偶數是40和42。我是這樣想的,因為相鄰的兩個偶數相差2,也就是說,這兩個偶數和是82,差是2。82減去2的差除以2等于40,40是較小的偶數;40加2等于42,42是較大的偶數。所以這兩個連續(xù)偶數是40和42。第二位同學回答時說:我是用兩個偶數相加湊出來的,我想這兩個偶數都應該接近82的一半,所以一個偶數是40,那么另一個偶數就是42。第三位同學說:我想,根據兩個偶數的和82,可以求出這兩個偶數的平均數是41,41是奇數,因為相鄰的兩個自然數相差1,那么和41相鄰的兩個偶數,一個是41減1等于40,另一個是41加1等于42,40和42是連續(xù)的兩個偶數。學生說得有根有據,有條有理。顯然,說想法的過程就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通過說想法,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的條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第三,訓練學生使用數學語言。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上關于概念、法則的用語,要求學生用數學用語,簡明、準確的語言,完整地回答問題。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判斷后,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概括出定義、法則或公式。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做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教師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考查學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學生敘述中糾正他用語的錯誤,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完后,還要統一到課本語言上來。如要學生總結關于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學生在敘述時常常丟掉“平均”兩字,這時可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小黑板,上面畫著幾個圓,其中一個圓平均分成2份,另外的圓各分成不等的2份。引導學生觀察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認識到“分成若干份”與“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然后讓說錯的同學重新敘述。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定義(法則)本身,又能理解表述這一定義(法則)的書面語言,而且自己還能準確地講述出來。學生在組織語言的過程中,思維的條理性,準確性得到了操練。第四,給后進生發(fā)言權。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回答問題的習慣,難點在于訓練后進生。后進生上課一般表現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為他不善于觀察,不會聽講,不會思考。因此對后進生更要設法使他學會動腦子,這就要給后進生發(fā)言權。后進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心虛,聲音小,若說錯,遭同學嬉笑,下次就更不敢舉手發(fā)言了。不說也就不想,不動腦子。所以輔導后進生學會動腦子,就要設法使后進生開口,敢講話,會回答問題。例如,接班后的前幾節(jié)課可以作為爭取后進生的重點課來上。課前就把檢查復習的題目先告訴后進生,并具體教他們如何回答。由于后進生先學一步,心中有底,上課時就敢于舉手發(fā)言,回答時也聲音宏亮。稍有進步,就抓住時機給予表揚。后進生逐漸練大了膽,再逐漸加大難度。后進生嘗到了甜頭,有了自信心,說的積極性就高了。后進生也能積極動腦回答問題,也可促進中等生,優(yōu)等生。說,促進了想,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上述訓練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的口算練習,板演回講,總結定義,回答提問,小組討論,爭論問題等形式進行。二、教學生會思考,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學生會思考,首先要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能創(chuàng)造條件并能激發(fā)學生思考。要讓學生在對數學材料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的過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單憑認真聽“講”是聽不來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來領悟。只有學生不斷地體嘗到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F以教學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為例說明如何使學生在學習算理算法的過程中,學習思考方法,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第一,激發(fā)思考的欲望,明確思考的目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里,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包含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這是這部分教材的難點,也是學生理解算法的關鍵。疑問是發(fā)現的鑰匙,思考的動力。我把這一難題作為自學思考題交給學生。面對這一問題,許多學生不禁會想:“是啊,到底為什么呢?急于尋“根”找“據”思維積極活躍起來。這一問題不僅激起了思考的欲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標。第二,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由于課本、(四省市教材第10冊第41頁)沒有直接回答上述問題的講述,所以不能讓學生面對這一問題“硬”想,應提供一些資料,給以提示。如:思考題為什么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里,至少要有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有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提示(1)18的倍數中,至少要包含哪幾個質因數?30的倍數中,至少要包含哪幾個質因數?(2)18和30的公倍數里,必須包含哪些質因數?(請試算一下,有何發(fā)現?)參考資料18=2×3×330=2×3×536=2×3×3×254=2×3×3×360=2×3×5×272=2×3×3×2×290=2×3×3×590=2×3×5×3第三,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時間。如果思考時間太短,多數學生還沒有“想出來”甚至后進生還沒有“想進去”,就讓思維敏捷的同學發(fā)表意見,勢必會挫傷多數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為使全班每個學生都進入思考之中,必須留有充裕的思考時間。經過五、六分鐘的獨立思考,試算練習,許多學生有所發(fā)現,神情興奮,躍躍欲試,產生了“說想法”的要求。第四,及時組織多項交流。為了滿足學生想“說”的要求,及時組織了小組議論和全班討論。在討論中,同學們逐步明確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既要“公”又要“小”,并研究了怎樣才能保證這兩點。如有的同學說:“在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里,如果只要18和30公有的質因數2和3,那么相乘的積是6,6是18和30的最大公約數而不是公倍數。”有的同學講:“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里,不但要包含它們公有的質因數2和3,而且要包含18獨有的質因數3和30獨有的質因數5,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是18和30的公倍數”。又有人補充說:“18的質因數里有一個2,30的質因數里也有一個2,18的質因數里有一個3,30的質因數里也有一個3,而在它們的最小公倍數里只能要一個2,一個3,這樣才能保證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蓖瑢W們熱情高,發(fā)言涌躍,相互補充、糾正。許多人還能運用老師提供的資料作為自己的論據。由于這算理、算法不是聽老師講出來的,而是由他們自己想出來的,許多人流露出喜悅的神情。在獨立思考之后要及時組織議論、討論、爭論等多項交流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表現自我,交換思考所得,體嘗獨立思考的樂趣。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產生見解。有見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訓練,思考能力隨之提高。學生有了思考的興趣,就會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三、教學生會閱讀,養(yǎng)成自己學習的習慣課本是無聲的教師,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堅持課前閱讀,課內閱讀,課后閱讀,養(yǎng)成預習和復習的自學習慣。課前閱讀,就是課前預習課本。要求學生每天完成家庭作業(yè)后要翻開課本,看看第二天要學的內容。特別是每一單元,每一小節(jié)的開頭新課,閱讀時要標出疑問,以便在老師講課時,帶著問題有重點地聽課。有時也可由教師提出能引起興趣的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找書去讀。如在講完“差倍”應用題的基本例題后,提出“差都有哪些表述方法,看誰找得多”的題目,要求學生課外完成。同學們起初是自己想,后來就到課本習題中去找,也有到處翻看課外書及習題集的。第二天討論,有的同學一人就歸納出六種“差”的不同提法:甲比乙多幾,乙比甲少幾,甲減少幾等于乙,乙加幾等于甲,甲給乙若干后,甲、乙相等,甲減去15,乙加上3,兩數相等。在這樣預習的基礎上再學較復雜的差倍應用題,學生學起來很輕松。這樣的預習可把學生的興趣引向課外,廣泛地閱讀、主動地學習。課內閱讀,就是課內學習課本。課上在教師指導下有要求有檢查地閱讀數學課本,是教給學生自學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數學課本,沒有故事情節(jié),吸引力小,可讀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閱讀,必然會出現“讀不進去”,“看不出(什么東西)來”的現象,因此閱讀課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導。開始可由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具體地指導學生如何抓住課本中每一小節(jié)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怎樣理解數學概念,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對于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進行圈點劃批,咬文嚼字,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指導閱讀,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內容,學生不易看出重點,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尋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則。有的教材內容,學生已有一定知識基礎,可由學生先做嘗試性練習,再與課本對照、印證,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內容,學生能獨立看懂,就放手讓學生自己看書,然后組織交流所得,進一步消化理解。課后閱讀,就是課后復習課本。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做作業(yè)前先復習課本的習慣。要求學生每天做家庭作業(yè)前先看課本,看老師當天講的部分書上是怎么寫的,想想老師是怎么講的,做題時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題。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邊看課本邊整理所學知識的習慣。每學完一個單元,教師可不留作業(yè),由學生自己復習課本,整理已學知識,歸類、編號,練習寫簡短的復習提綱或筆記。每隔一段時間,選擇優(yōu)秀筆記組織傳閱,進行評議,以調動“自己學”的積極性。四、教學生會審題,養(yǎng)成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乏必要的審題習慣和審題技能。要提高作業(yè)正確率,必須下功夫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要求再解題的習慣。每教一新課例題,教師都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練審題,在學新課的同時學會審題方法,養(yǎng)成審題習慣。解題時要認真書寫,教學生解題時要書寫整潔,格式規(guī)范。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樣,一律寫在作業(yè)本上,做到算草不草,豎式排列有序,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解題時還要邊做邊驗。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會驗算,養(yǎng)成解題時必有驗算的習慣。驗算首先是驗算理,驗方法,其次是驗計算。提倡邊算邊查邊驗,一步一“回頭”,爭取一次做對,防止無效勞動。引導學生解題時要自覺地靈活運用已學知識,使其形成這樣的習慣:解四則式題,不管是否要求簡算,只要有一步能簡算就簡算,并畫出標記,注明依據,解多步應用題,一般至少用兩種方法,并從中選出最佳方法,注上標記。培養(yǎng)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主要靠課內教學的指導和訓練。家庭作業(yè)題要認真設計,數量要少,質量要好,解題的要求要高。由于題量少,學生不感到負擔,就樂于開動腦筋認真完成。這樣安排作業(yè),學生負擔輕,積極性高,不有利于良好習慣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維能力的提高。五、教學生會改錯題,養(yǎng)成自我評價的習慣能對自己的學習作出評價,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善于從錯誤中學習也是一種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判斷正誤,自我檢驗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業(yè),可由教師指定范圍和數量,由學生自己選題,自己計時,自己口算,自己用筆算檢查訂正。指導學生對自己作業(yè)中的錯題分析并登記錯因,認真改錯,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驗和自我評價能力,提高作業(yè)正確率的有效方式。每學完一個單元,學生可根據錯題情況評價自己該單元學習的成績和問題,確定自己復習的重點。要求學生做題時認真仔細,獨立完成,不依賴別人,不弄虛作假,做錯了也要錯個明白,學會真本事。但老師批改后,找錯題原因,改錯時可以互相研究,這樣促使同學們課下互相研究,養(yǎng)成求甚解和對自己工作負責任的習慣。再做題時就細心多了,錯題率大大降低。總之,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如何培養(yǎng)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鄧海玉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廣。解答應用題既要綜合運用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基礎知識,還要具有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能力。所以,應用題教學不僅可以鞏固基礎知識,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怎樣培養(yǎng)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呢?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一、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數量關系是解答應用題的基礎應用題的特點是用語言或文字敘述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條件和問題兩部分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數量關系。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就是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過程。學生解答應用題時,只有對題目中的數量之間的關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學生對題目中的某一種數量關系不夠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數量關系是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什么是基本的數量關系呢?根據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決定了加、減、乘、除法的應用范圍,應用范圍里涉及到的內容就是基本的數量關系。例如:加法的應用范圍是:求兩個數的和用加法計算;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計算。這兩個問題就是加法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怎樣使學生掌握好基本的數量關系呢?首先要加強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基礎知識的教學。舉例來說,如果學生對乘法的意義不夠理解,那么在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這個數量關系式時就有困難。其次,基本的數量關系往往是通過一步應用題的教學來完成的。人們常說,一步應用題是基礎,道理也就在于此。研究怎樣使學生掌握好基本的數量關系,就要注重對一步應用題教學的研究。學生學習一步應用題是在低、中年級,這時學生年齡小,他們容易接受直觀的東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東西。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直觀教學,通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的基礎上,再通過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認識。下面以建立有關倍的數量關系為例來說明。兩個數量相比,既可以比較數量的多少,也可以比較數量間的倍數關系。這就是說,“倍”也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在教有關“倍”的數量關系時,核心問題是對“倍”的認識。為了使學生理解“倍”的意義,教學中可以這樣進行:第一步從同樣多入手。教師在第一行擺了2個△,第二行擺了2個○,啟發(fā)學生說出○與△的個數同樣多。第二步引出差,使差與比的標準同樣多。接著教師在第二行再擺上1個○,這時○比△多1個。然后在第二行再擺上1個○,使學生說出○比△多2個;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得出:○比△多的部分與△的個數同樣多。第三步從份數入手建立“倍”的概念。接上面,如果把2個△看作1份,○有這樣的幾份呢?○有這樣的2份,我們就說○的個數是△個數的2倍。把“倍”的概念理解透了,那么教有關“倍”的數量關系時就比較容易了。例如教“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種數量關系時,可以使用下面這樣的應用題:有3只黑兔,白兔的只數是黑兔的4倍,白兔有幾只?在這道簡單應用題中,“白兔的只數是黑兔的4倍”這個條件是關鍵。通過教具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學生清楚地知道這句話的含意是:把3只黑兔看作1份,白兔有這樣的4份。求3只的4倍是多少,就是求4個3只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是:3×4=12(只)。從而使學生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如果在建立每一種數量關系時,都能使學生透徹地理解,牢固地掌握,那么就為多步應用題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人們在工作和學習中,把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概括成關系式,如: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畝產量×畝數=總產量,應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這對學生掌握數量關系及尋找應用題的解題線索都是有好處的。再有,對一些名詞術語的含意也要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如:和、差、積、商的意義,提高、提高到、提高了、增加、減少、擴大、縮小等的意義。否則會在分析數量關系時造成錯誤。二、掌握應用題的分析方法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數量關系后,能否順利地解答應用題,關鍵在于是否掌握了分析應用題的方法。可以這樣說,應用題教學成敗的標志也在于此。(一)常用的分析方法分析應用題常用的方法是綜合法和分析法。1.綜合法綜合法的解題思路是由已知條件出發(fā)轉向問題的分析方法。其分析方法是:選擇兩個已知數量,提出可以解決的問題;再選擇兩個已知數量(所求出的數量這時就成為已知數量),又提出可以解決的問題;這樣逐步推導,直到求出題目的問題為止。2.分析法分析法的解題思路是從應用題的問題入手,根據數量關系,找出解這個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這些條件中有的可能是已知的,有的是未知的,再把未知的條件做為中間問題,找出解這個中間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這樣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條件都能從題目中找到為止。以上這兩種分析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由條件入手分析時,要考慮題目的問題,否則推理會失去方向;由問題入手分析時,要考慮已知條件,否則提出的問題不能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來求得。在分析應用題時,往往是這兩種方法結合使用,從已知找到可知,從問題找到需知,這樣逐步使問題與已知條件建立起聯系,從而達到順利解題的目的。以下面這道應用題的分析為例,就可以看出兩種分析方法結合運用的過程。例某工廠計劃全年生產機床480臺,實際提前3個月就完成了全年計劃的1.2倍。照這樣計算,這個廠全年實際生產機床多少臺?分析過程用圖64表示如下。順便再提一下,如果在分析這個題時,從條件入手分析而不兼顧問題的話,很容易根據“計劃全年生產機床480臺”這個已知條件,先提出“計劃每月生產機床多少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這個問題與解題是無關的,使分析偏離了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再一次說明,在分析應用題時,一定要瞻前顧后,統觀全題。(二)特殊的分析比較有些應用題由于結構比較特殊,單純用綜合法和分析法分析還是有困難的,這就需要再掌握一些特殊的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這樣有助于提高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常用的特殊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幾種。1.轉化法由于已知條件和問題的不同,轉化的方法又可以細分為以下五種。(1)把一事物轉化成它事物例媽媽買了3千克桔子和4千克蘋果,共花了23.4元。每千克蘋果的價錢是桔子的1.5倍。每千克蘋果和桔子各多少元?這個題由于桔子和蘋果的重量不相等,故而需要轉化?!懊壳Э颂O果的價錢是桔子的1.5倍”是轉化的條件??梢赃@樣分析:買1千克蘋果的錢可以買1.5千克桔子,那么買4千克蘋果的錢可以買(4×1.5)千克桔子。從而可知,買蘋果和桔子花去的23.4元錢相當于買(3+4×1.5)千克桔子的錢。通過這樣的轉化,題目就迎刃而解了。解:23.4÷(3+4×1.5)=2.6(元)2.6×1.5=3.9(元)答:每千克蘋果3.9元,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股權質押借款合同范本2
- 信用貸款合同模板
- 2024年國際買賣合同中英文
- 2024年建筑外墻節(jié)能保溫技術服務合同
- 2024規(guī)范的電子配件購銷合同模板
- 三輪摩托購車合同范本2024年
- 教育機構合作契約
- 2024停車場場地協議書范文
- 網絡證券交易平臺服務協議
- 經營托管合同范本
- 中國介入醫(yī)學白皮書(2021 版)
- 202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詳細解讀課件
- 代運營合作服務協議
- 婚內財產協議書(2024版)
- 有限空間作業(yè)應急管理制度
- 2024全國普法知識考試題庫及答案
- 化工企業(yè)中試階段及試生產期間的產品能否對外銷售
- 籃球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浙江大學
- 國開作業(yè)《公共關系學》實訓項目1:公關三要素分析(六選一)參考552
- 碳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 第XX部分:鉛冶煉企業(yè)
- 物業(yè)及物業(yè)管理:提升旅游景區(qū)品質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