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序地層復習題答案整理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12a41f070bdc556543a6828ed3ec32/5312a41f070bdc556543a6828ed3ec321.gif)
![層序地層復習題答案整理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12a41f070bdc556543a6828ed3ec32/5312a41f070bdc556543a6828ed3ec322.gif)
![層序地層復習題答案整理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12a41f070bdc556543a6828ed3ec32/5312a41f070bdc556543a6828ed3ec323.gif)
![層序地層復習題答案整理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12a41f070bdc556543a6828ed3ec32/5312a41f070bdc556543a6828ed3ec324.gif)
![層序地層復習題答案整理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12a41f070bdc556543a6828ed3ec32/5312a41f070bdc556543a6828ed3ec3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加層序地層學復習題一、判斷正誤1.高水位體系域的下界為上超面,上界為下一個層序的底部邊界(×)2.凝縮段是水體范圍擴大,造成最大過補償面伴生的快速沉積巖性段(×)3.海浸體系域只在I型層序中出現(xiàn)(×)4.I型層序和II型層序均發(fā)育低水位體系域(×)5.I型層序和II型層序均發(fā)育陸棚邊緣體系域(×)6.同一體系域內(nèi)只發(fā)育一種類型的準層序(×)7.進積式準層序組在沉積速率>可容納空間增加速率的情況下形成(√)8.退積式準層序組在沉積速率<可容納空間增加速率的情況下形成(√)9.前積結構常常構成盆地的地震相骨架(√)10.地震反射的連續(xù)性與地層本身的連續(xù)性無關(×)11.不同級次海平面升降變化周期形成了不同級次的層序(√)12.Galloway學派以區(qū)域海泛事件為標志,把最大海泛面之間的地層單元劃歸為一個沉積層序(√)13.I型層序內(nèi),海進體系域的下部邊界為初次海泛面,上部邊界為最大海泛面(√)14.海退體系域只在I型層序中出現(xiàn)(×)15.I型層序和II型層序均發(fā)育高水位體系域(√)二.名詞解釋層序地層學:(SequenceStratigraphy)研究以不整和面或與之相對應的整和面為邊界的年代地層格架中具有成因聯(lián)系的、旋回巖性序列間相互關聯(lián)的地層學分支學科。層序:(Sequence)一套相對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聯(lián)系的、頂?shù)滓圆徽兔婊蚺c之相對應的整和面為界的地層單元。I型層序邊界面:一個區(qū)域型不整合界面,是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大于沉積濱線坡折帶處盆地沉降速度時產(chǎn)生的。即I型層序界面是在沉積濱線坡折帶處,由海平面相對下降產(chǎn)生。II型層序邊界面: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小于沉積濱線坡折帶處盆地沉降速度時產(chǎn)生的,在沉積濱線坡折帶處未發(fā)生海平面的相對下降。I型層序:底部以I型層序界面為界,頂部以I型層序或II型層序界面為界的層序。II型層序:底部以II型層序界面為界,頂部以I型層序或II型層序界面為界的層序。沉積濱線坡折帶:(Depositionalshorelinebreak)陸架剖面上的一個位置,是沉積作用活動的地形坡折,在此坡折向陸方向,沉積表面接近基準面,而向海方向沉積表面低于基準面。陸棚坡折帶:(Shelf-break)大陸架與大陸斜坡之間的過渡地帶。體系域:(Systemstract)一系列同期沉積體系的集合體。低位體系域:(Lowstandsystemstract,簡稱LST)I型層序中位置最低、沉積最老的體系域,是在相對海平面下降到最低點并且開始緩慢上升時期形成的。在具陸棚坡折的深水盆地的沉積背景中,低位體系域是由海平面相對下降時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和海平面相對上升時形成的低位前積楔狀體以及河流深切谷充填物組成的。低位體系域以初次海泛面為頂界,其上為海進體系域。海進體系域:(Transgressivesystemstract,簡稱TST):是I型和II型層序中部的體系域,是在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與構造沉降共同產(chǎn)生的海平面相對上升時期形成的,由一系列向陸推進的退積準層序組成,沉積作用緩慢。海侵體系域頂部與具有下超特征的最大海泛面(MFS)相對應。頂部沉積物以沉積慢、分布廣、富含有機質(zhì)和非常薄的海相泥巖沉積的為凝縮段特征。高位體系域:(Highstandsystemstract,簡稱HST):是I型和II型層序上部的體系域,是海平面由相對上升轉(zhuǎn)變?yōu)橄鄬ο陆禃r期形成的,沉積物供給速率大于可容空間增加的速率,因此形成了向盆內(nèi)進積的一個或者多個準層序組。陸架邊緣體系域(Shelf-marginsystemstract,簡稱SMST):是與II型層序邊界伴生的下部體系域,以一個或者多個微弱前積到加積準層序組為特征。陸架邊緣體系域由陸架和斜坡碎屑巖或碳酸鹽巖組成,它們以層序邊界為底部邊界、由海進面為頂部邊界的加積型或前積型準層序組構成。海泛面:(Marinefloodingsurface)是一個新老地層的分界面,穿過這個界面會有證據(jù)表明水深的突然增加。首次海泛面:(Firstfloodingsurface)I型層序內(nèi)部初次跨越陸架坡折的海泛面,即響應于首次越過陸棚坡折帶的第一個濱岸上超對應的界面,也是低位與海侵體系域的屋里界面。最大海泛面:(Maximumfloodingsurface):是層序中最大海侵時形成的界面,它是海侵體系域的頂界面并被上覆的高位體系域下超,它以從退積式準層序組變?yōu)檫M積式準層序組為特征,常與凝縮層伴生。準層序:(Parasequence)一個以海泛面或與之相應的面為界的、由成因上有聯(lián)系的層或?qū)咏M構成的相對整和序列。準層序組:(Parasequencesets)由成因相關的、一套準層序構成的、具特征堆砌樣式的一種地層序列??扇菘臻g:(Accommodation)是指可供沉積物潛在的堆積空間(Jerrey,1989),是全球海平面變化和構造沉降的綜合表現(xiàn),并受控于沉積背景的基準面變化,或者海平面升降和構造沉降的函數(shù)。凝縮層:(Condensedsetion)沉積速率很慢、厚度很薄、富含有機質(zhì)、缺乏陸源物質(zhì)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積物,是在海平面相對上升到最大、海侵最大時期在陸棚、陸坡和盆地平原地區(qū)沉積形成的。并進型沉積:在正常的富含海水的陸棚環(huán)境,海平面上升速率相當較慢,足以使得碳酸鹽的產(chǎn)率與可容空間的增長保持同步,其沉積以前積式或加積式顆粒碳酸鹽巖沉積準層序為特征,并且只含少量海底膠結物,這種沉積方式為并進型沉積。追補型沉積:在海平面上升速率較快、水體性質(zhì)不適宜碳酸鹽巖產(chǎn)生情況下,碳酸鹽巖的沉積速率明顯低于可容空間的增長速率,多由分布較廣的泥晶碳酸鹽巖組成。三.經(jīng)典層序地層學的理論基礎部分1.海平面變化具有全球周期性海平面升降變化具有全球周期性,海平面變化是形成以不整合面以及與之可對比的整合面為界的、成因相關的沉積層序的根本原因。由于海平面變化的全球性,層序地層學可以成為建立全球性地層對比的手段。重建全球地層對比系統(tǒng)。盡管還有許多地學研究者對全球海平面變化曲線的準確性持懷疑態(tài)度,指出區(qū)域海平面海平面變化周期受控于構造、氣候、全球性海平面變化,沉積物供給等多種因素,但是若排除構造運動以及其它干擾因素的影響,并對具有全球性周期的沉積層序進行準確測年,就能夠提供一種特別適合于沉積相和古地理重建的年代地層格架,同時還能獲得對全球海平面周期升降規(guī)律的認識。2.哪四個變量控制了地層單元幾何形態(tài)和巖性?一個層序中地層單元的幾何形態(tài)和巖性由構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沉積物供給速率和氣候等四個基本因素的控制。其中構造沉降提供了可供沉積物沉積的可容空間,全球海平面變化控制了地層和巖相分布模式,沉積物供給速率控制了沉積物的充填過程和盆地古水深變化,氣候控制了沉積物類型以及沉積物的沉積數(shù)量。實際上,一個沉積層序和地層疊置樣式常受四個基本因素的綜合影響。3.地震基本的4種反射中止?上超是一套水平(或微傾斜)地層逆著原始傾斜沉積面向上超覆尖滅。代表水域不斷擴大逐步超覆的沉積現(xiàn)象。下超指一套新沉積地層沿原始沉積面向下超覆。它代表定向水流的前積作用,意味著較年輕地層依次超覆在較老地層的沉積界面上,反映水退或扇進的沉積現(xiàn)象頂超:在沉積層序的上部邊界處地層的超覆稱之。在傾斜地層處,頂超現(xiàn)象很普遍,例如,三角洲前積層或斜坡沉積,以及在沉積層序邊界處的上傾尖滅??赡芘c沉積物的經(jīng)過和較小的侵蝕作用有關。削截:是在層序的上部邊界處由于侵蝕作用而造成的橫向地層尖滅,代表一個侵蝕間斷。4.兩類層序(I型和II型層序)識別的主要依據(jù)⑴層序邊界的不整合類型I型層序底部以I型層序界面為界,頂部以I型層序或II型層序界面為界,II型層序底部以II型層序界面為界,頂部以I型層序或II型層序界面為界。⑵層序邊界之間的體系域組合I型層序由低水位體系域、海侵體系域、高水位體系域組成,II型層序由陸棚邊緣體系域、海侵體系域、高水位體系域組成。5.I型層序邊界的識別標志①廣泛出露地表的陸上侵蝕不整合面②層序界面上下地層顏色、巖性以及沉積相的垂向不連續(xù)或錯位③伴隨海平面相對下降,有河流回春作用形成的深切谷是層序邊界的典型標志。④相對海平面明顯下降造成層序界面處的古生物化石斷代或絕滅⑤在巖性和地層產(chǎn)狀突變的層序界面處,測井曲線具有良好的層序界面響應⑥層序界面上下體系域類型或準層序類型的突變⑦伴隨著沉積相向盆地方向的遷移,可在地震剖面上識別一個層序的頂部海岸上超的向下遷移現(xiàn)象和一個層序下部層序界面之上的海岸上超的向陸遷移現(xiàn)象,他們與地震剖面上的地震反射終止關系共同構成了層序邊界的識別標志另外,層序邊界上下地層所含的地球化學微量元素類型和含量、古地磁極性和構造運動面、古氣候和水深等方面都有明顯的變化,也是識別層序邊界的重要標志。6.進積式準層序組序列特征進積式準層序組是在沉積物沉積速率大于可容空間增長速率的情況下形成的,所以較年輕的準層序依次向盆地中央方向推進。盡管進積準層序組中的每個準層序都是在一個向上粒度變粗、水體變淺的沉積序列,但是對于整個進積式準層序組來說,在盆地的某一個位置,自下而上,砂巖厚度不斷增大,泥巖厚度不斷減薄,砂泥比值加大,總體上構成一個向上水體變淺的準層序堆砌樣式。7.退積式準層序組序列特征退積式準層序組是在沉積物沉積速率小于可容空間增長速率的情況下形成的,所以年輕的準層序依次向陸方向推進。盡管每個準層序都是進積作用的產(chǎn)物,但就整個退積式準層序組垂向序列而言,自下而上,砂巖單層厚度減薄,泥巖厚度增大,砂泥比值降低,沉積水體向上變深,整體構成水體向上變深的準層序堆砌樣式。9.加積式準層序序列特征加積式準層序是在沉積物沉積速率基本等于可容空間變化速率是形成的,所以相鄰的準層序之間沒有明顯的沉積巖相側(cè)向移動。對于整個加積式準層序組垂向序列而言,砂泥巖沉積厚度和砂泥比值沒有明顯變化,整個構成每個準層序沉積水深基本不變的地層堆砌樣式。四.問答題1.簡要闡述典型的I型層序內(nèi)部體系域類型與海平面升降變化關系及不同體系域的沉積特征和識別標志。⑴低位體系域:盆底扇形成于快速海平面下降時期,低位斜坡扇和前積楔狀體形成于相對海平面下降晚期或上升的早期;沉積特征與識別標志:底界為Ⅰ型層序邊界,頂界為初始海泛面,發(fā)育盆地扇、斜坡扇、低位前積楔狀體、深切谷等,多為加積或進積式準層序組。⑵海侵體系域:形成于相對海平面快速上升時期;沉積特征與識別標志:①底界為初次海泛面,頂界為最大海泛面;②由一系列較薄層的、不斷向陸呈階梯狀后退的準層序組構成,水體向上不斷加深,依次堆積的較新的準層序向陸方向上超在層序邊界之上;③海侵體系域完全是退積的,幾乎沒有前積沉積物,主要沉積體系有陸棚三角洲、濱岸平原、富煤的海陸交互沉積、沖積和越岸沖積以及瀉湖和湖泊沉積,潮汐影響可能廣泛;④具有更低的砂泥百分比值,構成廣泛分布的蓋層和烴源巖層⑤當海平面沿早期老的斜坡面上侵以至淹沒整個陸棚、海平面洪泛海侵達到最大時,形成薄層、富含古生物化石的、以低沉積速率凝縮層。⑶高位體系域:形成于相對海平面上升晚期、停滯期和下降的早期。沉積特征與識別標志:①高水位體系域下界為下超面,上界為下一個層序邊界;②以一個或多個加積式準層序組,繼之以一個或多個具前積斜層形態(tài)的前積準層序組為特征;③常被上覆層序邊界削截。在其發(fā)育期間,隨著相對海平面上升速率的降低,潮汐作用也隨之降低,煤、越岸沉積、瀉湖、湖泊沉積減少,三角洲沉積和河道砂體發(fā)育連片。2.在地震相分析中,最常用的地震相參數(shù)有哪些?并簡述不同地震相參數(shù)的地質(zhì)意義地震相參數(shù)地質(zhì)解釋反射結構沉積模式、沉積過程、侵蝕和古地形、流體接觸面反射連續(xù)性地層連續(xù)性、沉積過程反射振幅速度-密度差、地層間距、流體成分反射頻率地層厚度、流體成分層速度巖性、孔隙度估計,流體成分、地震相單元外形和平面分布關系總的沉積環(huán)境、物源、沉積背景3、簡述地震層序劃分的原則與方法(10分)⑴骨干地震剖面的選擇①選擇地層發(fā)育齊全,厚度大而又能延續(xù)到盆地斜坡上的剖面作為地震層序研究的基礎;②為了更好地識別層序和體系域,盡量選擇與主水流方向(物源方向)平行的、前積結構清楚的剖面;③避開斷層和地層厚度過薄的隆起區(qū)和剝蝕區(qū);④存在若干沉降中心時,分別建立每個沉積中心的標準剖面,以便于研究各凹陷之間在沉積歷史上的差異與演變。⑵地震層序劃分原則在地震剖面上盡可能詳細地識別各種不整合關系及其限定的層序,然后逐級組成較高級的層序或?qū)有蚪M;⑶分析地震反射波組的地質(zhì)屬性①以骨干測網(wǎng)的水平疊加剖面為主,充分利用附近的偏移剖面和精細處理剖面,多方位研究波組特征,以求將不同測線的典型現(xiàn)象盡可能地統(tǒng)一到骨干剖面;②利用特征突出、可大范圍追蹤對比的地震波組,控制并提高縱向地震層序的劃分和橫向地層對比的可靠性;③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VSP(單井的垂直地震剖面),以VSP作為中間媒介,建立地震剖面和鉆井剖面之間的聯(lián)系,分析確定各地震層序的地質(zhì)屬性。4.簡述陸相斷陷湖盆中層序發(fā)育的主控因素。⑴構造作用對層序的控制盆地構造演化是形成陸相層序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構造運動是動力,是形成沉積區(qū)的主因。盆地構造演化的階段包括基底沉降的快速期和基底沉降的靜止或上升期,從而形成了與百萬年至千萬年旋回相對應的構造層序。從這個意義上講,盆地范圍的階段性構造作用控制了沉積層序的形成,該層序的邊界往往是在盆地范圍內(nèi)可追蹤對比的構造不整合界面。⑵氣候?qū)有虻目刂崎g接影響:氣候的變化會造成植被和降雨量的改變,影響風化作用,也會導致河流地貌的巨大變化,從而影響沉積物源供應。直接影響:影響湖平面的變化,氣候影響了湖泊的蒸發(fā)量和注入量,進而影響了湖平面的升降變化,湖平面的升降變化控制了地層的疊置樣式和沉積相的分布。⑶物源供給對層序的控制物源供給是保證,提供沉積物的種類和多少。構造沉降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物源充足與否對沉積充填樣式有很大的影響。⑷古地形對層序的控制古地形是前提,提供沉積物場所、決定物源粗細。盆地邊緣地形坡度對沉積樣式、體系域類型及特征有很大的影響。5.判斷海平面或湖平面升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⑴利用被海相沉積物覆蓋面積的變化確定海面變遷的幅度①測高曲線②地震反射資料的沉積物加積、退積和上超的幾何形態(tài)確定海平面升高幅度⑵沉積記錄作為確定全球海平面變化幅度古水深標志與古海濱線位置結合,可用于計算全球海面變化幅度。包括在變淺旋回中指示高水位的沉積構造;古海岸線;古海蝕崖中的浪蝕坎;古水深的化石標志,如底棲生物、藻疊層石、潛穴、珊瑚礁階地和泥炭等⑶根據(jù)同位素比值和與更新世冰川期伴生的珊瑚礁階地確定全球海平面變遷大?、?.簡述密集段的地震、測井及地球化學等方面的識別標志7.簡述具陸棚坡折帶的海相碎屑巖I型層序低位體系域特征(1)低位體系域是在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速率大于沉積濱線坡折帶構造沉降速率時,以及海平面相對緩慢上升時形成的,其底為I型不整合界面及其對應的整合面,其頂為首次越過陸棚坡折帶的初次海泛面。在具陸棚坡折的盆地中,低位體系域常由盆底扇、斜坡扇、低位前積楔狀體組成。(2)LST組成特征:1.盆底扇(Basinfloorfan)①
概念及形成:是指沉積在盆地底部或大陸斜坡下部的海底扇,其形成與斜坡上的峽谷侵蝕以及陸棚暴露地表發(fā)生河流回春下切作用密切相關。即在形成I類層序界面時,由于陸棚部分或全部出露地表遭受剝蝕,沉積物越過陸棚和大陸斜坡,通過深切谷和斜坡峽谷以點物源的供應方式在盆底形成盆底扇。②邊界特征:盆底扇底界面與低位體系域底界一致,頂界面為一下超面,常被斜坡扇和低位前積楔狀體下超。③沉積特征:盆底扇作為重力流沉積物可用鮑瑪序列的AB,AC段組合或被截切的A段描述。盆底扇內(nèi)扇為序列不明顯的、互層的砂礫巖,中扇為向上粒度變細、砂層厚度減薄的水道化沉積序列,外扇為向上粒度變粗、砂層變厚的非水道化沉積序列,在外扇部位可能存在較大規(guī)模的砂質(zhì)朵狀體。2.斜坡扇(Slopefan)①概念及形成:于大陸斜坡中部或底部的重力流沉積體,它是在全球海平面下降晚期或上升早期形成的。②沉積特征:斜坡扇可沉積于盆底扇之上,也可沉積在比盆底扇更近源的地方,其頂被低位前積楔狀體下超。斜坡扇可以與盆底扇同期沉積,也可與低位前積楔狀體同期沉積。由于斜坡扇形成時,陸棚上河流下侵趨于停止,粗粒物質(zhì)往往優(yōu)先充填在深切谷內(nèi),因此斜坡扇粒度和砂泥比均比盆底扇沉積物更細更低。典型的斜坡扇呈開闊裙邊狀,以發(fā)育有堤活動水道和溢岸席狀韻律濁積砂為沉積特征。
3.低位前積楔狀體(Lowstandprogradingwedge)①概念及形成:在海平面相對上升期間形成的,由進積到加積準層序組構成的楔狀體,它主要位于陸棚坡折向海一側(cè),并上超在先前層序的斜坡上。②沉積特征:楔狀體的近源部分有深切谷充填沉積物及其在陸棚或陸坡上伴生的沉積物組。遠源部分由厚層富泥的楔狀體前積單元組成,在低位前積楔狀體早期沉積物中可包含有互層的薄層的濁積巖。隨著海平面的相對上升,河流砂體的連通性降低,而煤層、越岸頁巖、瀉湖相以及三角洲沉積物不斷發(fā)育。4.深切谷(Incisedvalley)①概念及形成:是指因海平面下降、河流向盆地擴展并侵蝕下伏地層的深切河流體系及其充填物。在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期,陸棚因暴露受到河流體系的侵蝕形成深切谷地并構成沉積物的搬運通道。②沉積特征:在低位體系域形成期,因海平面突然下降,深切谷可與下伏陸棚泥巖呈突變接觸,并且具有典型的電測曲線響應,這種垂向不同環(huán)境成因的、缺少過渡相的相變接觸關系是在海平面相對下降期間,沉積相向盆地方向遷移造成的。8.圖示并說明不能確定首次湖泛面的坳陷型湖盆層序地層樣式在某些坳陷型盆地中,由于缺少地形坡度的明顯變化以及缺乏確定初次湖泛面的其它標志,只能在該類盆地中確定出最大湖泛面,該類盆地中的一個層序劃分成水進和水退體系域或稱為湖侵和湖退體系域。關鍵是在確定層序邊界的基礎上,確定最大湖泛面的位置。一般來說,與最大湖泛面對應的凝縮層常是由質(zhì)純、粒細、色暗的深水環(huán)境沉積物構成的,它富含有機質(zhì)和生物,化石,發(fā)育頁理或季節(jié)紋理,可見自生黃鐵礦等礦物。在地震剖面上,它不僅對應于濱岸最遠的向陸上超點,而且向盆地中央方向具有明顯的下超反射結構。在測井曲線上,凝縮層表現(xiàn)出高伽馬值泥巖等。水進體系域底界為層序邊界,頂界為最大湖泛面,以湖泊水體不斷擴張為特征;水退體系域底界為最大湖泛面,頂界為層序邊界,以湖泊水體不斷收縮為特征。9.敘述利用鉆測井資料進行層序地層分析的步驟①進行關鍵井巖性序列、沉積旋回和沉積相研究,并建立巖性及其序列與電測曲線的響應關系。②依據(jù)風化殼、底礫巖、古土壤、生物化石的斷帶和巖性、沉積相的垂向突變以及地層產(chǎn)狀的不一致性確定層序邊界,并進行多井層序邊界對比,通過古生物組合和同位素測年等方法,確定層序的年代,建立盆地覆蓋區(qū)年代地層框架。③識別不同級別的界面,包括不整合面、海泛面與侵蝕面,最大海泛面或湖泛面,確定體系域類型。④通過測井資料的時頻分析,確定層序旋回周期的規(guī)律,探討形成層序的主控因素。⑤建立測井-地質(zhì)巖相知識庫,實現(xiàn)地質(zhì)資料與測井資料的溝通。⑥識別關鍵井巖相序列。⑦建立多井關鍵對比沉積層序剖面。⑧通過沉積環(huán)境和古氣候詳細分析,編繪單井和多井層序地層綜合分析圖以及以層序或體系域為作圖單元的地層等厚圖、沉積相圖,為確定有利的烴源巖、儲集層和蓋層分布區(qū)作準備。⑨建立巖性序列、沉積相類型、層序和體系域與地震反射之間的響應關系,為地震資料的層序地層分析作好準備。⑩預測有利的烴源巖、儲集層和蓋層的分布。10.簡述被動大陸邊緣盆地I型層序的體系域構成及各自的沉積特征11、簡述陸相斷陷湖盆中層序發(fā)育的主控因素。12.簡述密集段的地震、測井、露頭及地球化學等方面的識別標志。⑴地震識別標志退積層序組的出現(xiàn):海平面迅速上升,沉積物供應速率降低,沉積層序向陸地方向遷移,退積層序的頂部和前端是密集段和生油巖發(fā)育的良好區(qū)帶;進積層序組的出現(xiàn):與大規(guī)模地層前積作用有關,靠近下超面底積層,為富含有機質(zhì)細粒沉積發(fā)育帶,也是良好生油巖發(fā)育區(qū);上超層序組的頂部:多為低水位期沉積,雖然低水位體系域中以下超為特征的細粒沉積物也能構成密集段,但厚度小,分布范圍有限。上超層序頂部臨近首次海泛面部分,可發(fā)育較好密集段;層序內(nèi)部的下超面:在一個層序內(nèi)部,當發(fā)育特征明顯的下超面時,往往可構成一個較大的密集段;層序厚度的迅速變?。?/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課改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2課《新中國的初步鞏固》聽課評課記錄
- 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4.2《城鄉(xiāng)差距》聽課評課記錄
- 招投文件合同范本(2篇)
- 生物燃料鍋爐購買合同(2篇)
- 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7-2-2用坐標表示平移》聽評課記錄
- 魯人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9.1《公正律師法律援助》配套聽課評課記錄
- 湘師大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2.3《快樂學習》聽課評課記錄
- 道德與法治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同步聽課評課記錄《第8課 生命可以永恒嗎》
-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鴉片戰(zhàn)爭》公開課 聽課評課記錄及教學反思
- 蘇科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課題學習 關于勾股定理的研究》聽評課記錄
- 財務管控的間接成本
- 藏族唐卡藝術特色分析
- 操作系統(tǒng)課程設計報告
- 護士團隊的協(xié)作和領導力培養(yǎng)培訓課件
- QFD模板含計算公式計分標準說明模板
- 醫(yī)院護理培訓課件:《早產(chǎn)兒姿勢管理與擺位》
- 人工智能在生物醫(yī)學倫理與法律中的基因編輯與生命倫理問題研究
- 《論文的寫作技巧》課件
- 國有資產(chǎn)管理辦法-國有資產(chǎn)管理辦法條例
- 公務車輛定點維修車輛保養(yǎng)(附彩圖) 投標方案
- 00015-英語二自學教程-unit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