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農農學概論考試試題_第1頁
華農農學概論考試試題_第2頁
華農農學概論考試試題_第3頁
華農農學概論考試試題_第4頁
華農農學概論考試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名詞:1.生態(tài)型2.作物發(fā)育3.頂端優(yōu)勢4.經濟產量5.土壤構造6.土壤肥力7.混作8.連作9.種子產業(yè)10.雜交育種1.生活型2.作物生長3.作物溫光反映特性4.生物產量5.土壤6.種植制度7.復種8.輪作9.雜種優(yōu)勢10.病害二填空1.農學的研究對象是以為主的種植業(yè),因此農學的性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種植業(yè)?,F在,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作物是和,另首先是和油料作物。2.在作物信息技術中,以3S(GIS、GPS、RS)分別是指、和。3.按作物對光周期反映特性分類,可分為、、和定日照作物。4.按作物對二氧化碳同化途徑分類,可分為、和CAM(景天酸代謝)作物。5.大豆是人類重要的植物蛋白來源,其營養(yǎng)豐富,用途廣泛。來源于,但在美洲有較大發(fā)展。6.作物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的生長稱為;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的生長稱為。7.有些作物的種子即使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仍不能正常萌發(fā),這一現象稱為。8.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及。9.仙人掌類作物肉質部分器官是,其上的刺是變態(tài)。10.作物的根系可分為和兩大類。11.按芽所形成的器官不同可分為、和混合芽。12.單子葉作物葉脈的特性是。13.桃的食用肉質部分是,桃仁則是。14.多個作物對溫度的規(guī)定有、最適點和之分,稱為作物對溫度規(guī)定的三基點。15.土壤微生物涉及、、、和5大類群。16.鉀肥的重要品種是和。17.按土壤中各粒級的構成狀況,能夠把土壤質地分為3類,即、、。18.地面澆灌按其田間工程和濕潤土壤方式又可分為、和。19.種子市場由、、三個要素構成。20.兩種肥料同時施用對作物的效應要不不大于每種肥料單獨施用時作物效應的總和,稱為;兩者共同效應不大于兩者單施效應之和,稱為。21.一種是昆蟲的一生通過、、、四個階段,稱完全變態(tài)昆蟲,如水稻螟蟲、粘蟲、棉鈴蟲等.22.昆蟲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趨向或背向行為活動稱為趨性,如食物餌誘殺是以為根據的。23.蚊子的口器是口器。24.害蟲的防治必須貫徹“,”的植保方針。25.作物病害的傳輸方式重要有下列4種:,,,和人為傳輸。26.油菜—早稻—晚稻復種方式的復種指數為。1.農學正式形成一門科學是19世紀后期的事,它與施旺的、李比希的、達爾文的和孟德爾發(fā)現的遺傳規(guī)律等分不開。2.農學是以和社會經濟科學為基礎的一門應用科學,農學是服務于的一門綜合學科,農學是以為目的的一門應用生態(tài)學科。3.普通用雙名法對植物進行命名,稱為學名。例如小麥屬禾本科,其學名為TriticumaestivumL.,第一種字為名,第二個字為名,第三個字為命名者的。4按作物感溫特性分類,可分為作物和作物。5.谷物中又以、和為最多,號稱世界三大作物。6我國地區(qū)廣闊、地形地貌復雜。在地理上明顯呈現出、和垂直地帶性三大特點,引發(fā)溫度、降水、光照等的巨大變化。7.根據作物溫光反映所需溫度和日長,可將作物溫光反映歸為典型的兩大類,即以小麥為代表的和以水稻為代表的。8.按芽在莖上發(fā)生的位置不同能夠分為和腋芽。9.食用馬鈴薯、芋頭器官是變態(tài),而甘薯則是塊。10.小麥產量構成因素是:、、。11.根據植物對光照強度規(guī)定的不同,可把植物分為和陰生植物。12.干旱可分為和兩種。13.土壤膠體普通帶有凈電荷。14.肥料三要素是指:、、。15.土壤的三相是指、和。16.現在國內外育種的總目的是、、、和適應性強。17.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和《重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方法》的規(guī)定,重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實施和(自治區(qū)、直轄市)兩級審定制度。18.土壤耕作分為和表土耕作。19.慣用的氮肥有,、和酰胺態(tài)氮肥。20.作物施肥時期的擬定要根據作物的營養(yǎng)特性和不同肥料的特性決定,可將施肥時期分為、種肥和。21.生產上采用的播種辦法有下列幾個:、、和精細播種。22.用于作物生產增進果實成熟的生長調節(jié)劑重要是。23.昆蟲最明顯的特性就是體軀分成明顯的、、三個體段,具六足,多數尚有兩對翅。24.末齡幼蟲蛻去最后一次皮變?yōu)橛?,這種現象叫做。25.不全變態(tài)昆蟲的末齡若蟲蛻去最后一次皮后變?yōu)槌上x,全變態(tài)昆蟲的蛹由蛹殼破裂變?yōu)槌上x,這個過程都稱為。26.昆蟲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趨向或背向行為活動稱為趨性,如燈光誘殺是以為根據。27.葉片殘缺不全這是口器害蟲的典型為害狀。28.害蟲的防治必須貫徹“,”的植保方針。29.病害在寄主作物個體中的發(fā)展階段,病程普通分為3個階段:、和發(fā)病期。三.判斷題1.施肥給作物和環(huán)境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最佳不施肥。()2.植物的生長取決于數量最局限性的那一種營養(yǎng)物質。()3.作物一生中對養(yǎng)分需求最迫切的時期稱為作物營養(yǎng)的最大效率期。()4.溫度升高,作物生長加緊,因而,提高溫度對作物有利。5.經低溫誘導促使植物開花的作用稱為馴化作用6.零度以上低溫對作物生長所造成的傷害稱為冷害,而霜凍對作物生長所造成的傷害稱為凍害。()7.不同作物有不同的溫度三基點,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長發(fā)育時期含有相似的溫度三基點。()8.作物生長和發(fā)育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礎,而后者是前者的成果。()9.光照影響作物生長的方式涉及: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光周期以及光質。()10.整地的目的涉及平整田地、協調土壤三相比例、拌勻施入的肥料、殺滅雜草等。()1.作物種子發(fā)芽可分為三個過程,即吸脹、萌動、發(fā)芽。()2.在作物品種選育過程中,自然選擇是基礎,人為選擇是動力。()3.地膜栽培技術核心是:地整平整細、膜蓋平蓋嚴、化學除草、及時揭膜、殘膜回收。()4.一年內,在同一田塊上,種植兩季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稱為混作。()5.良種是指含有某種優(yōu)良性狀的品種,其優(yōu)良性狀由品種遺傳物質決定。()6.氮肥應施在近根部,磷鉀肥可施在遠處。()7.農業(yè)生產中用到的種子即指植物學中的種子。()8.北方農諺:“倒茬如上糞”、“三年兩頭倒,地肥人吃飽”;南方農諺:“年花、年稻、眉開眼笑”。都闡明了輪作換茬的重要性。()9.養(yǎng)地的中心目的是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10.耕作制度區(qū)劃指標中,重要環(huán)境指標是熱量、水分、地貌以及社會經濟條件,耕作制度本身的重要指標是熟制,另首先是作物類型。()四、選擇題(1-5單選,6-10多選。)1.兩種或兩種以上生育季節(jié)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同一田地上稱謂()。A.間作 B.套作 C.混作 D.輪作

2.()是一種地區(qū)或生產單位的作物構成、配備熟制和種植方式的總稱。A.作物布局 B.種植制度 C.輪作 D.復種

3.武漢地區(qū)作物的復種指數為:()。A.>1 B.=1 C.<14.集犁、耙、平三次作業(yè)于一體的耕作辦法是()A.翻耕 B.深松耕 C.旋耕 D.中耕5.長日照作物是指只有在()條件下才干完畢花芽分化過程的作物。A.短日 B.長日 C.低溫

D.長于臨界日長6.品種改良的目的有:()。A高產 B優(yōu)質 C穩(wěn)定性好D適應性強 E種植面積大7作物病害防治辦法()。A植物檢疫 B選用抗病品種 C物理和微生物防治D化學防治 E栽培管理8.擬定播種期須考慮的因素有()。A品種特性 B種植制度 C氣候條件D土壤濕度 E病蟲害發(fā)生狀況9.播前種子解決技術涉及:()。A選種 B曬種 C消毒D包衣 E浸種催芽10.植物營養(yǎng)診療涉及()。A生長診療 B形態(tài)診療 C組織分析D缺素診療 E生育診療1.兩種或兩種以上生育季節(jié)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同一田地上稱謂()。A.間作B.套作C.混作D.輪作

2.武漢地區(qū)作物的復種指數為:()A.>1B.=1C3.集犁、耙、平三次作業(yè)于一體的耕作辦法是()A.翻耕B.深松耕C.旋耕D.中耕4.連作的危害有()A病蟲草害加劇B土壤養(yǎng)分失衡C有毒物質積累D土壤構造惡化E土壤微生物活性減少5.作物病害防治辦法()A植物檢疫B選用抗病品種C物理和微生物防治D化學防治E栽培管理6.植物內源激素涉及()A生長素B赤霉素C脫落酸D細胞分裂素E乙烯7.葉面施肥()A養(yǎng)分吸取快B肥料用量大C濃度不適宜太低D噴在新葉上為好E可用于根部受損時或田間干旱時。8.農業(yè)水資源合理開發(fā)運用技術涉及()A水資源優(yōu)化分派技術B多水源聯合運用技術C雨水聚集運用技術D地下水運用技術E劣質水運用技術9.土壤耕作的作用和意義()A調節(jié)耕層三相比B調節(jié)微生物活性C提高肥料運用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