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與近代教育的實質與教育_第1頁
張與近代教育的實質與教育_第2頁
張與近代教育的實質與教育_第3頁
張與近代教育的實質與教育_第4頁
張與近代教育的實質與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張與近代教育的實質與教育

在近代中國,許多有效的工業(yè)公司受到民族危機的刺激,充滿了救國的愛國主義熱情,積極投資教育事業(yè)。張謇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面對外來的挑戰(zhàn)與現實的危機,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腐敗不堪的官場,以在野之身,憑一己之力,赤手空拳,慘淡經營,謀求近代中國實業(yè)與教育現代化之路。可以說,實業(yè)是他一生事業(yè)的主要基礎和主要成就,而教育則是他一生的主要旨趣所在。他不僅創(chuàng)建了一個完整的資產階級教育體系,而且留下了許多值得我們咀嚼深思的教育思想遺產。一、經營實訓,發(fā)展警務,堅持教育改良行業(yè)實業(yè)與教育,是張謇借助于救國富民的兩大法寶,即所謂“富強之本也”。他認為實業(yè)與教育是一對密不可分、相互依賴的伴侶。沒有實業(yè)作為教育的經濟后盾,大談辦教育,顯然系紙上談兵;同時要想改良和發(fā)展實業(yè),又須依賴教育為其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所以教育亦是一種“直接分利而間接獲利”的投資,即所謂“實業(yè)與教育迭相為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張謇在《大生紗廠第一次股東會之報告》中指出:“謇愚不自量,念普魯士之報告,畢士馬克歸功于教育。欲興教育,赤手空拳,不先興實業(yè),則上阻旁撓,下復塞之,更無憑籍。”可見,他投身實業(yè)的動機之一,在“欲興教育”,使教育在經濟上有所憑籍。為了大規(guī)模地興辦教育事業(yè),張謇以極大的毅力、精干的才能不遺余力地經營各項事業(yè)。到1924年止,他所經營的大生企業(yè)集團中的4個廠,資本總額達700余萬兩,紗錠15500枚,布機1500余臺。此外,他還創(chuàng)辦了通海墾牧公司等幾十個公司和工廠。張謇所經營的實業(yè),其資本之雄厚、范圍之廣泛、影響之遠大在當時民辦企業(yè)中是首屈一指的。但張謇在經營實業(yè)的過程中一開始就遇上了勢力強大的競爭對手,西方列強把中國當作他們輸出資本和商品的市場。尖銳的現實使張謇認識到:“世界今日之競爭,農工商之競爭也;農工商之競爭,學問之競爭,實踐責任合群閱歷能力之競爭也?!币虼怂鲝垺耙越逃牧紝崢I(yè)”,通過教育來培養(yǎng)自己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以改變中國工人“不得不延歐人以司其命”的狀態(tài)及由實業(yè)乏人指導而陷入“瞎騎盲進”的可悲境地??梢娊逃秊閷崢I(yè)服務又是他辦教育的基本出發(fā)點。他在重視基礎教育、師范教育的同時,更注重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加強專業(yè)培訓。先后創(chuàng)辦了幾十所正規(guī)職業(yè)學校和培訓機構,以培養(yǎng)專門技術人才。他通過這種中等與高等專門職業(yè)教育相結合、正規(guī)專門職業(yè)學校與短期職業(yè)訓練班相結合的辦學方式,基本上實踐了他自己所提出的“實業(yè)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的理想。為了使教育切實為實業(yè)服務,他在興辦學校和經營實業(yè)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切實可靠的教育模式。在教學內容上,他主張要密切結合發(fā)展實業(yè)的需要,傳授切實有用的知識。在教學方法上,他強調實業(yè)教育要以“實踐為主要”,在他創(chuàng)辦的學校里實踐課占有很大的比例,都設有供學生實習的場所。對在工廠企業(yè)中實習的學生,他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各處學生,須令習勞,須令曉事,須令知本職不可因循曠廢……有不守規(guī)則者戒之,戒之而不悛改者去之,以勵其余。”與此同時,他還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忠實”、“勤儉”、“合群”、“篤敬”等傳統(tǒng)美德教育,在他看來這些美德不僅是個人的修身之道,抑且是近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從事實業(yè)的人的素質要求。張謇積極發(fā)展實業(yè)教育,提出以“實業(yè)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yè)”,一方面是他“振興實業(yè)”思想實踐的客觀要求。近代中國要走“實業(yè)救國”的道路,要實現“振興實業(yè)”的理想就必須有一批具有近代先進科學技術知識的,積極為“振興實業(yè)”服務的實干家。另一方面反映了他對人才的重視,對實業(yè)與教育之間關系的妥善處理和正確認識。事實上,張謇本著他的這一理論從事實業(yè)與教育,不僅為他的實業(yè)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也為南通地區(qū)近代教育的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二、師資培養(yǎng)的基本內容張謇是我國師范教育的先驅。中國教育年鑒《張先生傳》中說:“師范學校,尤先生心力所注。先生謂‘家可毀,不可敗師范’,又謂‘師范是鄙人汗血而成之地’?!彼詫煼督逃绱酥匾?是基于他對師范教育的深刻認識,即所謂“師范為教育之母”。因此,他把培養(yǎng)新式的合格師資放在發(fā)展教育的起點和基點,稱之為“普及根源,教育本位”。1902年他用私資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所民立師范——通州師范學校,1905年他鑒于“女子教育之不可無師”。特別是“小學師宜女子”,又創(chuàng)設女子師范學校。有了師范這個工作母機,南通地區(qū)普及國民教育的師資就有了保障,南通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也就可以正常發(fā)展了。在創(chuàng)辦師范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張謇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廣設師范,以應時需張謇認為,辦多少師范學校、師范學校應設哪些科、師范學校應教授些什么內容都要依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而定。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明諭:各省城書院均改設大學堂。依此諭“通州宜并有中小學校”,但要設中小學校,須有師范培養(yǎng)師資。鑒于此情,他主張用國家稅辦官立師范,用地方稅辦公立師范,用民間私資辦私立師范等辦法來廣設師范,以應時需。根據當時中國缺乏嫻熟教育管理教授的學者、社會貧富不均及學生能力年齡有別等情況,張謇主張:“師范之師擬延中人之普通,東人之嫻教育管理教授學者當之,而約以本科、速成、講習,其班次則以年差、以力差、以愿差?!焙髞硗◣熞驳拇_是這樣做的,如1903—1909年間,張謇為通師先后從日本請來了多名教師,教授教育、日語、數理、史地等科;學?!坝兄v習科、簡易科、本科之分”。為了使學生畢業(yè)后能勝任用新知識教育下一代,張謇根據當時社會和小學教育的需要,設置師范課程。當時通師的課程幾乎全是科舉時代所不曾設置過的,計有教授管理法、修身、歷史、地理、算術、方法、理化、測繪、體操等。這些課程大體上可以滿足師范生日后教授高、初兩級小學各門課程的需要。對師范生的教育張謇主張應從名譽和物質兩方面鼓勵師范生終身從事教育。在名譽方面,凡大學、高等、中等學校師范本科畢業(yè)生,準作貢生、舉人、進士,以期使師范生“仍得與他科進取之人,同享人間之福利”;在物質待遇方面則根據中國的具體實情,給尋常小學教師每月俸薪20元或30元,高等小學校教師每月30元或40元,中等學校教師每月40或50元,??茖W校教師每月70或80至100元。此外,他還主張采用“擢優(yōu)”、“勵恒”、“彰廉”等辦法獎勵師范生。張謇不僅主張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師范生“樂從教育”,而且還主張對師范生的功過是非實行賞罰,使之日后能“從好教育”。但賞罰必須分明,必須嚴肅對待,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他說:“一賞也,使其人有樂于奮勉之思,他人有競爭學業(yè)進步之想,賞之益也;設受賞之人,但以欲望褒賞為心,致飾外表而失其沈毅高尚之志趣,他人以不能得賞之故,而生嫉妒之情,是賞之損也?!睂?yōu)秀教師,張謇主張經勸學所、教育會考實考核后呈報地方官給予獎金、免收地方稅、職稱上予以升遷、概免其子弟入學學費;對年老病弱的優(yōu)秀教師則給予退老費、輔助費等;對違背國家法律,侵損地方公益,個人言行不檢的教師,張謇“主張由地方勸學所教育會查實報告地方官及提學使,停其教育權,甚者并奪公民權,就學之校追回畢業(yè)證書,以此為防,庶詭薄害群之士,不得為玷于教育?!币员WC教師隊伍的純潔性,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創(chuàng)辦通師第一附屬小學張謇除注重對師范生傳授教育科學方面的知識外,對師范生的教學實習尤為重視,要求師范生“最終一學期,必就附屬小學實習教育”。他要求教授實習,必備方案于未習之前,更加評論于既習之后。他說:“方案者,作戰(zhàn)之計劃也;評論者,使識其勝負原因之果何在也?!闭捎诮逃龑嵙晫煼渡绱酥匾?張謇在創(chuàng)辦通師后不久,就著手籌建了通師第一附屬小學。1904年又在南通女子師范學校設立初高兩等附屬小學供女師范生實習之用。1920年建通州師范第二附屬小學供師范生實習之用。三、參與創(chuàng)辦職業(yè)學校,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張謇在二十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對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務等都不斷有所論述,但當我們把這些論述綜合起來考察時,就不難發(fā)現: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救國”論??梢赃@么說,他不論搞國民普及教育,還是辦職業(yè)教育,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進行的。為了使教育能達到救國圖強的目的,他提出“國家思想、實業(yè)知識、武備精神三者,為教育之大綱”。所謂“國家思想”,在張謇看來就是要教育民眾和青年學生“打破為我主義”,樹立國家觀念。他認為:“中國人往往為己者多,蓋政教之不良也”。因此,教育的目的之一在“期人民知有國而已。能有國之終效,使人人任納稅為兵之責,多數無怨望而已?!鼻嗄陮W生更要“打破為我主義”,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新一代有知識、愛國家、盡力于國家的國民。張謇認為,不僅要教育學生樹立國家觀念、打破“為我主義”,而且辦教育也要以國家利益為重,“打破地方觀念”。所以他除了在南通地區(qū)辦學外,江蘇省乃至全國只要需要他幫助、籌劃辦學,他都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其中,促其成功。如1905年,張謇集合通、泰、如、靜、海五州廳鄉(xiāng)官紳商議興辦五屬中學。該校由于張謇的上下奔走,到處籌集經費,終于1906年建成開學,是江蘇較早的一所現代中學。1906年春,因反對日本當局頒布《關于清國入學之公私立學校章程》(即《清國留學生取締規(guī)則》),留日學生歸國,返滬的學生就有四千多人,為了不使這批學生輟學,張謇等人創(chuàng)“中國公學”于上海;1909年,張謇在南京任江蘇諮議局議長,大力策劃立憲運動,為配合立憲運動,他參與組建南京法政學堂,培養(yǎng)政法人才,是年又被聘為南京商業(yè)高中兩等學校監(jiān)督(校長);1917年5月,張謇、蔡元培、黃炎培等四十余人,發(fā)起成立中華職業(yè)教育社;1920年,他幫助江蘇東臺縣,建立母里師范學校;同年,他又和郭秉文等人努力促成東南大學正式成立。這些學校的創(chuàng)辦,都有力地推動了近代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所謂“實業(yè)知識”就是要向民眾和青年學生傳授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他說:我國古時皆賤實業(yè),“近年來雖漸漸崇尚實業(yè)”,而實業(yè)界中“受教育者實少”,故中國實業(yè)“之所以一蹶而不能起者,可一言以蔽之,曰不學無術”。所以在通州師范開辦不久,他就在該校附設測繪、蠶桑、農、工等科。自此以后,他以極大的熱情和毅力陸續(xù)創(chuàng)辦了十多所不同門類、不同層次的職業(yè)技術學校,以期培養(yǎng)實業(yè)人才。這些職業(yè)技術學校所傳授的絕大部分是切時有用的實業(yè)知識,這點我們可從南通紡校、農校、醫(yī)校、河海工程校等的課程表中得到證實。張謇時刻注意讓兒童從小養(yǎng)成從事農工商業(yè)的興趣,如小學開設有社會服務部、販賣部等,要求小學生參加一些諸如賣貨、裝訂書籍、紡織手工業(yè)品、栽培植物、美化校園、飼養(yǎng)家畜、管理文庫、訂報紙等社會性勞動,“期于服務之中灌輸工商業(yè)知識,養(yǎng)成勤勞習慣”。所謂“武備精神”,就是要訓練國民,使之有強健的體魄和尚武的精神,從身體和精神兩方面提高國民的素質,能擔當起捍衛(wèi)祖國的重任。張謇認為,當時中國教育的弊病,“扼要言之:其中于心理者曰私心,而其中生理者曰惰力,二者之病不去,救亡圖強之教育不可得而言也,教育之精神不可得而言也?!倍枇?為教育精神上之大病之一,有什么方法可以補救呢?張謇指出:“救惰力,當竭力提倡軍國民教育。”怎么個提倡法呢?他主張學校教育“須于體操、兵操、拳法、刀法、槍法及游戲競漕種種游戲之法,與夫游行遠足之習勞,居處服食之簡質,須極注意”。因此,在張謇創(chuàng)辦的各級各類學校中,體育課均與其他學科并重,就連小學也有諸如視察團、童子軍、秩序比賽、避災練習、運動會、遠足會、球類比賽等活動項目。可見,張謇對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不僅要求他們有文化知識而且還有思想品德與身體素質等方面的要求。這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也就是說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就必須具有“國家思想、實業(yè)知識、武備精神”。四、對新有效的教育制度和文化政策張謇指出:處于競爭時代的中國,“無論何種政策,皆須有觀察世界之眼光,旗鼓相當之手段,然后得與競爭之會?!迸d辦教育事業(yè),尤其需要具有“觀察世界之眼光”,否則就難于與列強競爭,也“不足救我國時局之危”。何謂“觀察世界之眼光”呢?以教育而言,就是要摒棄傳統(tǒng)教育制度中的種種流弊,正視中國教育的現狀,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怎樣向西方學習呢?主要學習些什么呢?他主張匯通中西,博采外來文化,“善取法于各國參究之后”。他向外國學習的態(tài)度是積極而誠摯的。他曾說:“無論教育實業(yè),不但打破地方觀念,并且打破國家界限。人我之別,完全沒有的,只要那個人能擔任,無論中國人外國人都行。”他向外國學習的面又是廣泛而具體的,大的方面如學校制度、辦學方式、教學管理、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資配備等;小的方面如學校設備、教室大小、窗門桌椅設計、教師待遇等,他都一一予以注意、借鑒。這些在他的書信文章中均有反映。如在談及何以創(chuàng)辦職業(yè)專門學校時,就指出:他是鑒于“泰西人精研化學機械學,而科學益以發(fā)明。其主一工廠之事也,則又必科學專家,而富有經驗者,故能經工業(yè)發(fā)揮農產,而大張商戰(zhàn)。夫工業(yè)之發(fā)達,工學終效之徵也?!惫饩w三十四年(1908年)他在《請建圖書館呈》中直言不諱地宣稱他辦的“蒙養(yǎng)院,系仿各國幼稚園”。在談及為什么要嚴格教育管理時,他亦以歐美為憑籍:“今歐美學校,教授管理之外,尤重訓練、尤重服從,而盧梭放任教育之不可靠也,已為世界教育家之所公認。師道貴嚴,中外同軌。”在師資方面,他提出“借才于異域”的設想,大膽聘請外籍教師和從國外留學歸來的人;而且他還不時派遣優(yōu)秀學生出國深造,籍以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和科技人才。對學校教育的輔助機構博物館和圖書館,張謇更是主張仿效西歐:“近今東西各邦,其所以為政治學術考之大部以補助于學校者,為圖書館,為博物苑?!毡镜凼也┯[館之建設,其制則稍異于他國,且為他國所不及,蓋其國家盡出其歷代內府所藏,以公于國人,并許國人出其儲藏,附為陳列,誠盛舉也,我國今宜參用其法。”張謇是一個一貫講究實際的人,盡管他對西方先進的教育制度殷殷向往,但他在學習外國先進經驗時,又都要通盤考察,全面衡量,事事都從國內實際情況出發(fā),反對不加選擇地盲目照搬。他說:“各國教育,各有其特殊情狀……他們的風俗,也是不同的,法國和美國比較奢侈些,英國最為嚴整。試把三國的教育方法,移到中國來,這好像拿他人的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哪里可以呢?……就是照西人的做法,心中也要有個斟酌。”清末民初的學制,大都是直接仿自日本,而間接取法西歐。民國以后留學生回國者漸多,我國學制又仿歐美,制定了“辛酉壬戊學制”。這個學制比1912年學制是前進了一步,具有適應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大體上適應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迫切要求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張謇對新學制一方面表示贊成,在其所辦學校中基本上照學制規(guī)定章程辦事;一方面又對新學制一些內容持批評態(tài)度。1922年他在師范附屬小學廿周年演說中指出:“學校制度頒自政府,主政者多系留學生,一切規(guī)程,均摹仿歐美,其是否合于國情,或未暇計及。壁之醫(yī)術,徒泥宗古方而未嘗臨癥,安可冀其必效。”他強調辦學,“要當酌地方情形,棄瑕錄瑜”,中國的政治經濟情況不同于歐美,人的素質與他們也有很大距離,“今校員朝談美制,夕取歐法,設備完備,務勝人事,務新奇,務悅從,譬之貧人入五都之市而羨其富,歸而求給家人,予喜而否怒,不計家之有他用也,此亦今之通病”。對于使用外國教科書較多的工科學校,他要求學生不要輕視本國固有的優(yōu)秀成果,不要以洋書本為教條,要把書本知識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對畢業(yè)生日后辦事,他亦告誡他們要根據中國國情,量力而行。五、民國時期推動教育的多元化作為教育家的張謇,他提出了許多遠見卓識的教育理論,并逐一付諸實踐,在荊棘滿程的中國教育現代化過程中,留下了一串串彩色斑斕的足跡。第一,他開拓了近代中國教育的一些新領域,推進了南通乃至中國教育的現代化進程。他1902年創(chuàng)辦的通州師范學校,不僅開我國民立師范之先河,亦為我國現代師范教育專設機關的起點;他于1905年創(chuàng)辦的女子師范學校,亦早于學部頒布的女子教育章程;他還首創(chuàng)了師范學校設附屬小學的先例;他創(chuàng)辦的南通紡織專門學校,為當時中國絕無僅有的紡織專門學校;他辦的南通農校為江蘇省第一所;他創(chuàng)辦的南通女工傳習所,為中國第一所學校形式的刺繡學校;他創(chuàng)辦的伶工學社,為中國最早的戲劇學校;他創(chuàng)辦的南通博物苑,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博物館;他創(chuàng)辦的南通狼山盲啞學校,為第一所由中國人自己創(chuàng)辦、自己任教的特殊學校。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僅南通一地,他就辦了370多所小學、6所中學、1所大學及幾十所職業(yè)、社會教育機構。舉凡當時資本主義國家所具有的普通教育、師范教育、特殊教育、職業(yè)教育、社區(qū)教育,在這里都可以找到,基本上建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