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尿失禁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_第1頁
重度尿失禁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_第2頁
重度尿失禁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_第3頁
重度尿失禁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_第4頁
重度尿失禁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度尿失禁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

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方法很多,通常分為手術和非手術。手術治療通常用于嚴重的尿失禁患者。通過改變膀胱頸部和陰道的角度或尿的中段來懸掛膀胱頸部,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但傷口相對較大,術后可出現(xiàn)尿潴留等癥狀。對于輕中度患者可首先使用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包括盆底肌肉鍛煉、電刺激、藥物治療、注射治療等。注射療法以其簡便、安全、微創(chuàng)而受到醫(yī)生及患者的青睞。1減輕壓力性尿失禁的作用靜止時女性自主控制排尿依靠兩個因素:尿道壓力和膀胱壓力。若尿道壓大于膀胱壓則不產生尿失禁;當腹壓升高時,升高的腹壓傳遞到膀胱頸及后尿道,此時尿道壓力若不能克服前兩種壓力,則發(fā)生尿失禁??梢娔虻雷枇υ降?尿失禁的程度越重,而提高尿道壓有助于減輕壓力性尿失禁。根據(jù)Laplace定理,P=T/r(P:尿道壓,T:尿道長度,r:尿道內徑),說明尿道壓與尿道長度成正比,與尿道內腔直徑成反比,減小尿道內腔直徑可提高尿道壓,注射療法即是將注射介質或自體組織等注入后尿道周圍使得尿道管腔變窄、縮小,以提高尿道阻力,有效控制排尿,又不引起明顯排尿梗阻的一種治療方法。2不同適應證過去認為尿道注射的適應證是尿道內固有括約肌功能缺陷且逼尿肌功能正常,現(xiàn)在認為任何原因的壓力性尿失禁均可以注射治療,且可達到一定緩解,但仍以對尿道內固有括約肌功能缺陷者療效最佳。目前認為尿道注射的適應證為:有手術禁忌證或不愿手術或需要妊娠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禁忌證為:有尿路感染、對注射的藥物過敏、尿路黏膜脆性大、結締組織病、行放射治療的患者。注射治療的優(yōu)點在于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操作簡便,患者易于接受。但與手術相比,以尿道中段懸吊術為例,一項薈萃分析顯示,尿道中段懸吊術有效率優(yōu)于尿道注射治療,主要由于注射治療常需多次進行以維持療效。3腸道周注射藥物劑量注射方法主要為經(jīng)尿道注射和尿道周注射,但無論何種方法,其目的均為提高有效率將并發(fā)癥的風險降到最低。文獻顯示這兩種方法在有效率上并無明顯的差異,但經(jīng)尿道注射1個月內緩解率較高,且這兩種方式并發(fā)癥上也未發(fā)現(xiàn)明顯區(qū)別,但尿道周注射藥物劑量相對較大,在理論上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機會更大,尤其對于不能吸收的注射介質。常見的注射部位主要為為尿道近段和尿道中段,目前未發(fā)現(xiàn)兩者存在明顯優(yōu)劣。故注射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于醫(yī)生對何種方法更為熟悉,操作更有經(jīng)驗。4壓注射介質的制備1938年Murless第一次報道使用魚肝油酸鈉進行注射治療,此后新材料層出不窮。理想的注射材料應該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完整性,不遷移,沒有免疫原性和過敏性的特點。有一些材料已經(jīng)證明有較好的近期效果,包括聚四氟乙烯、膠原、硅酮、碳顆粒、羥磷灰石鈣、自體脂肪、干細胞等。目前膠原的應用較為廣泛,但是這些注射介質均有一些優(yōu)缺點。常見的并發(fā)癥為尿道膨出,血尿,尿潴留,還包括特異性的過敏,顆粒轉移和肉芽腫等。4.1長期隨訪療效聚四氟乙烯糊劑由聚四氟乙烯顆粒和甘油及吐溫20組成。聚四氟乙烯顆粒直徑大約40μm,通過尿道周圍注射,平均每次大約10~15mL,短期有效率約為57%~86%,但是長期隨訪其有效率約為33%~76%。聚四氟乙烯能導致局部的炎性反應,也會被巨噬細胞吞噬融合形成異物巨細胞或肉芽腫,同時形成巨大瘢痕組織,可能會導致尿路梗阻、尿潴留、刺激性的排泄癥狀,如果患者癥狀加重需要手術,瘢痕會增加手術難度。動物實驗也表明聚四氟乙烯顆??梢娺h處遷移,至盆腔淋巴結,甚至肺、腦、腎等重要器官,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其直徑過小。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相關并發(fā)癥的報道如:肺泡炎、發(fā)熱、無菌性尿道周圍膿腫、尿道憩室等,因而聚四氟乙烯目前已不常用。4.2異種蛋白的使用戊二醛交聯(lián)的膠原含有95%的Ⅲ型膠原,5%的Ⅰ型膠原,溶劑為生理鹽水,膠原注射不會導致炎性反應、肉芽腫形成,以及遠處遷移。膠原可在膀胱鏡輔助下在膀胱頸兩側的黏膜下注射,劑量每側2.5~7.5mL不等,因為是異種蛋白,所以有一定的過敏性,約2%~5%的患者對其過敏,使用前30日必須做皮試,若皮試陽性者,則不能使用。膠原注射短期有效率較高,約72%~100%,長期有效率略低為57%~94%,10個月后膠原的作用開始減退,并且逐漸被宿主膠原所代替,故時間越長,效果越弱。因而大多數(shù)患者需要多次治療。Cross等的研究表明,經(jīng)20個月的隨訪后,約33%的患者需要第二次注射治療,第二次治療后隨訪50個月,約70%有效,其中30%治愈,40%癥狀好轉。治愈標準為1h尿墊試驗溢尿小于1g,好轉標準為1h尿墊試驗溢尿量較前減少50%。4.3雞肉芽腫的原因硅酮類聚合物是一種固體聚二甲基硅氧烷顆粒懸浮于聚乙烯酮水凝膠中形成,固體顆粒約占33%,其99%直徑在100~450μm之間,因其直徑較大,所以不會遠處遷移,也不形成肉芽腫,溶劑可以被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吸收,并以原型從腎臟排出。硅酮類聚合物注射的短期療效約為73%~83%,但長期療效較短期療效有所下降,Radly等報道了60例經(jīng)此治療的患者,平均隨訪1.5年,其中12例(20%)完全治愈,25例(41%)癥狀改善,23例(39%)則無效。Harriss等有一項40例隨訪3年的研究,有效率達58%(治愈40%,好轉18%)。4.4腸道周圍注射FDA批準透明質酸右旋糖樹脂復合物在內鏡下治療兒童膀胱輸尿管返流已有多年,近年來它被用來進行注射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使用其配套的裝置(Implacer),可以進行尿道周圍的注射,療效確切。首次關于其有效性的研究是有42例患者參與,在注射后12個月,24%完全無漏尿,76%癥狀有所改善。Lone等的21例6.7年的隨訪研究中,注射后1年52.3%(11/21)患者有效,28.5%(6/21)的患者需要第2次注射,21例中7例出現(xiàn)了尿道膨出的并發(fā)癥,6.7年后只有1/7的患者治愈,其余的18例中有9例(42.8%)采取了其他方式治療。除了常見的并發(fā)癥以外,此治療還可能導致無菌性膿腫及肉芽腫形成。4.5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干細胞用來治療壓力性尿失禁是目前研究的前沿?,F(xiàn)在最常用的干細胞是肌源性干細胞(MDSC)。肌源性干細胞存在于成熟的肌纖維基膜下,是一種分裂能力很強的細胞,可分化為骨骼肌纖維、平滑肌纖維,甚至軟骨細胞。Strasser等曾經(jīng)經(jīng)尿道注射肌源性干細胞及成纖維細胞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42例。成纖維細胞注入尿道黏膜下層;肌源性干細胞注入橫紋括約肌。其中35例治愈,7例明顯改善。Mitterberger等使用肌源性干細胞及成纖維細胞治療20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一年后18例治愈,2例癥狀明顯改善,兩年后16例治愈,2例患者改善,2例失去隨訪。現(xiàn)在另一種干細胞也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即脂源性干細胞。顧名思義這是脂肪中獲得的,脂肪不僅包含40%~60%的成熟脂細胞,還包含間質細胞,包括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肥大細胞、造血細胞、內皮細胞、脂前細胞,其中脂前細胞即成熟脂細胞的前體,培養(yǎng)后稱為脂源性干細胞。有一項關于脂源性干細胞的動物研究表明其也具有多能性,能向肌細胞分化,可以增加尿道括約肌的厚度,改善尿失禁癥狀,這也是其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理論基礎。干細胞治療壓力性尿失禁具有可行性和持久性而且它幾乎無副反應,此方法有可能成為最有潛力的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方法。4.6脂肪注射的聯(lián)合應用碳顆粒:是由碳衣包裹的氧化鋯顆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直徑約251~300μm,在體內不發(fā)生遷移、吸收。在一項多中心的隨機雙盲前瞻性研究中,61例患者接受碳顆粒注射治療,1年后,49例(80.3%)尿失禁癥狀明顯好轉。羥磷灰石鈣:是骨骼的組成成分之一,一項研究顯示使用羥磷灰石鈣(直徑100μm)治療后,有效率約70%。自體脂肪:通過抽脂法獲得,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注射后仍有50%~90%的脂肪細胞難以存活。有一項試驗對比了分別注射脂肪和生理鹽水的治療效果,3個月后,注射脂肪組有22.2%的患者得到緩解,而生理鹽水組則為20.7%,這說明使用脂肪注射其效果與安慰劑類似。但注射脂肪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可致死的并發(fā)癥即脂肪栓塞,目前脂肪注射已很少使用。此外,還有用肉毒桿菌毒素A、聚丙烯酰胺水凝膠、自體軟骨等作為注射材料的,有待進一步研究其臨床意義。5其他因素對注射治療的影響5.1膠原注射的療效一般輕中度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較重度患者使用注射治療能取得更好的療效。有一項關于膠原注射的研究表明,重度的壓力性尿失禁只有13%的治愈率。另外一項研究顯示在輕度的尿失禁病人中使用膠原注射有效率有40%以上,而中重度患者有效率則為20%。這顯示對于輕度至中度的壓力性尿失禁注射治療療效較好。5.2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臨床治療優(yōu)勢過去認為在逼尿肌過度活動未被控制時注射療法屬于禁忌證,但現(xiàn)在認為即使逼尿肌過度活動也可行注射治療,但注射療法在單純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上比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有優(yōu)勢。一項關于膠原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研究顯示:合并有膀胱過度活動的患者治愈或緩解率相對比較低,約為58%,而正常膀胱患者為78%。另一項研究顯示使用硅酮類聚合物治療后,行尿流動力學檢查,提示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療有效率為59%,而單純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6%。故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可行注射治療,但療效較單純壓力性尿失禁較差。5.3麻醉后并發(fā)癥的防治對老年女性來說,注射療法相對其他侵入性的操作更有優(yōu)勢,因為只使用局部麻醉并且術后并發(fā)癥相對較少。一項186例的研究顯示在<50歲,50~70歲,>70歲的人群中使用膠原注射治療,發(fā)現(xiàn)年齡因素并不能影響治療結果。總之,目前尚且沒有十分有力的證據(jù)說明年齡對注射療法有十分明確的影響。5.4觀察觀察指標約有66.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