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縣新石器時代遺址_第1頁
河北省承德縣新石器時代遺址_第2頁
河北省承德縣新石器時代遺址_第3頁
河北省承德縣新石器時代遺址_第4頁
河北省承德縣新石器時代遺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河北省承德縣新石器時代遺址

承德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和燕山山脈東段。在近年來的文物調(diào)查中,承德縣境內(nèi)共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遺址8處(圖一)。現(xiàn)將情況簡報如下。一、北近錦承鐵路遺址位于上谷鄉(xiāng)榆樹溝門村東臺地上,距榆樹溝門村約300米。北近錦承鐵路,南距白馬河約260米。遺址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90米,面積27000平方米。1974年平整土地,使遺址破壞嚴(yán)重。地表暴露的石器較少,陶片較多。(一)平頂形駁岸石斧4件。均殘。皆通體磨光。斧體上窄下寬,兩面微鼓,平頂,弧形刃,斷面近橢圓形。其中最大的一件殘長8.6厘米(圖二,1)。敲砸器3件。完好。沿厚石片的邊緣單面打制。最大的一件長約7.4、寬約7.2厘米(圖二,2)。(二)陶瓷無完整器。都是夾砂褐陶,陶質(zhì)疏松。紋飾有繩紋和附加堆紋。有少量素面器。可辨器形有罐等。二、南距白馬河水系遺址位于上谷鄉(xiāng)榆樹溝門村西臺地上。遺址北近錦承鐵路,南距白馬河約20米。東西長約280米,南北寬約140米,面積39200平方米。1974年秋在遺址內(nèi)平整土地,使其遭到嚴(yán)重破壞。出土器物有石器和陶片。(一)體上闊下寬,面微鼓石斧6件。僅一件完好。大都通體磨光。斧體上窄下寬,尖頂,兩面微鼓,斷面近橢圓形。最大的一件長13.4、刃寬7.2厘米;最小的一件殘長12厘米(圖二,3、4)。(二)機構(gòu)的形狀無完整器。多為夾砂褐陶,其次是泥質(zhì)褐陶。陶器火候較低,質(zhì)疏松。紋飾有繩紋和附加堆紋等。可辨器形僅有罐。這種罐略近筒形,圓唇,平底,腹部最大直徑稍大于口徑。器表飾繩紋。三、距鄉(xiāng)村2周,人口距70米遺址位于石灰窯鄉(xiāng)毛蘭溝村東北的高臺地上。東距老牛河約70米。遺址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50米,面積5000平方米。整個遺址破壞嚴(yán)重,地表暴露的碎石器、碎陶片到處可見。(一)石提取石措施石斧4件。均殘。打制和磨制品各2件。其中較大的一件殘長12.6米(圖二,9)。敲砸器3件。完好。利用殘斷的石斧打制。其中最大的一件長6.6、寬5厘米;最小的一件長5.2、寬4.4厘米(圖二,6、7)。刮削器2件。完好。用廢棄的石斧單面打制而成。周刃,上有明顯的使用痕跡。其中一件長約3.3、寬約3厘米(圖二,8)。(二)泥質(zhì)灰陶的裝飾沒有完整器。有夾砂褐陶、泥質(zhì)褐陶和少量的泥質(zhì)灰陶。夾砂陶質(zhì)疏松。紋飾有壓印橫向“之”字形線紋、細繩紋、凹弦紋和附加堆紋等。器形有敞口筒形罐、鼓腹罐、缽等。四、東南角區(qū)域遺址位于六溝鎮(zhèn)六溝村南臺地上。北約100米處有老牛河支流。遺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50米,面積30000平方米。地表暴露的碎石器極多,陶片也非常豐富。(一)石刀回石鏟1件。石片打制。鏟體扁平,上寬下稍窄,平頂,弧刃。長23.2、刃寬18厘米(圖二,11)。石斧6件。完好。均為打制。尖頂,弧刃,斷面略近橢圓形。其一長11.8、刃寬4.4厘米(圖二,17)。亞腰形器3件。完好。大小相當(dāng)。均為打制。器體扁平,上窄下寬,兩側(cè)呈亞腰狀,弧刃。其中一件長13.8、刃寬9.6厘米(圖二,5)。敲砸器1件。打制。長方體,一端薄,一端厚。長9.4、寬5.4厘米(圖二,18)。石球5件。完好。略呈圓形。其中最大的一件直徑約7.5厘米;最小的一件直徑約5.2厘米。尖狀器7件。均為打制。一件長11.2厘米;一件長9.8厘米(圖二,14、15)。刮削器6件。用殘斷的石斧雙面打制而成。最大的一件長5.5、刃寬3.3厘米;最小的一件長3.8、寬2.3厘米(圖二,10、12)。(二)陶瓷無完整器。有夾砂褐陶、泥質(zhì)褐陶和泥質(zhì)灰陶。以夾砂褐陶居多,泥質(zhì)灰陶很少。紋飾有繩紋、弦紋和附加堆紋等。可辨器形有缽、罐等。五、牛河流域及河流水系遺址位于三溝鎮(zhèn)三溝村東北梁頂上。地勢平坦,四周視野開闊,西距老牛河支流約1.3公里,東距老牛河主流約400米。遺址東西長約180米,南北寬約120米,面積21600平方米。1975年平整土地使遺址遭破壞。地表暴露的殘斷石器極為豐富,碎陶片也到處可見。(一)廢棄石藩石斧6件。完好。有打制和磨制兩種。斧體上窄下寬,尖頂,弧刃,斷面近橢圓形。最大的一件長9、刃寬5.2厘米;最小的一件長5.6、刃寬4.6厘米(圖二,13、20)。石飾件1件。完好。磨制。器體扁平,略近圓形,中間有一穿孔。直徑約2厘米(圖二,21)。刮削器9件。多數(shù)是利用廢棄石斧加工制成。有的刃在一側(cè),有的為多半周刃或周刃,上面都有明顯的使用痕跡。一件長約3.2、寬約2.6厘米;一件長約3、寬約2.8厘米(圖二,16、19)。(二)砂褐陶的裝飾無完整器。有夾砂褐陶和泥質(zhì)褐陶兩種。以夾砂褐陶居多,泥質(zhì)褐陶較少。陶器上的紋飾有壓印橫向“之”字形線紋、籃紋、網(wǎng)紋、繩紋和附加堆紋等。可辨器形有敞口筒形罐、圈足缽等。六、白河遺址(一)河卵石研磨法石斧28件。完好。大都通體磨光。以尖頂斧為多,平頂次之。斧體上窄下寬,兩面微鼓,弧刃,頂部較薄,近刃處最厚,斷面近橢圓形。大者長約18、寬約11厘米;小者長約9.5、寬約4厘米(圖三,1—4、9)。石鏟13件。多數(shù)完好。石片打制。鏟體扁平,上下寬窄相當(dāng),頂微凹,弧刃。大者長約25、寬約20厘米(圖三,5)。石鋤2件,其中一件已殘。石片打制。鋤體扁平,頂窄刃寬,兩側(cè)略呈亞腰狀,弧刃。其中一件有肩。較完整的一件長17、最寬處13厘米(圖三,6、7)。敲砸器12件。完好。沿著石片的邊緣單面打制。平面近圓形。一件直徑約12厘米;一件直徑約11厘米(圖三,11、12)。石磨棒5件,分為二式。Ⅰ式:4件。均殘。端部粗大呈半球形,斷面呈橢圓形(圖三,13)。Ⅱ式:1件。已殘,略呈圓柱體石磨盤2件。均殘。平底,使用面下凹。石網(wǎng)墜9件。完好。取近扁圓形的河卵石,在兩側(cè)打出凹槽即成。其中一件長約8.6、寬約8厘米(圖三,8)。石球2件。完好,略呈圓形。石飾件1件。完好。上端呈蘑菇頭狀,其下有短頸,下部呈橢圓形。長4、寬2.4厘米。刮削器共7件,分為二式。Ⅰ式:5件。用打制大型石器時脫落下來的碎片制成。刃緣是沿石片的邊緣單面加工而形成周刃。其中一件長4.2、寬4.7厘米(圖三,15)。Ⅱ式:2件。石片打制。體寬而短,單面加工,刃在一側(cè),上有明顯的使用痕跡。其中一件長3.6、寬6.3厘米(圖三,14)。石鏃1件。石片打制。兩端呈尖狀,斷面呈菱形。長3.9、寬1.7厘米(圖三,10)。除上述器物外,在遺址內(nèi)還發(fā)現(xiàn)一些長條形的河卵石,約占采集石器的20%左右。這些卵石有的兩端呈圓形,有的呈尖狀,一般都有使用痕跡。(二)陶瓷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的陶片很少,無完整器。陶質(zhì)都是夾砂褐陶,以灰褐色居多,黃褐色次之。皆為手制。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和鋸齒狀紋等,未見素面器。七、遺址地理位置遺址在岔溝鄉(xiāng)岔溝村西北梁上,距岔溝村約0.5公里。遺址區(qū)北高南低,東、西兩側(cè)有深溝,北依小山,南面梁下有公路。遺址南北長約150米,東西寬約70米,面積10500平方米。1974年秋在遺址內(nèi)平整土地,使東、南兩部分破壞嚴(yán)重。在遺址區(qū),地表暴露的碎石器、陶片極為豐富。(一)石磨棒石刀涉及創(chuàng)建石斧50件。皆完好。通體磨光。以尖頂斧為多,平頂?shù)妮^少。斧體上窄下寬,兩面微鼓,頂部較薄,近刃緣處最厚,有的刃緣呈斜弧狀。其中也有少數(shù)石斧兩側(cè)磨平,各顯出一對側(cè)棱。最大的石斧長14、最寬處約8厘米;小者長8、寬4厘米(圖四,1—4)。石鋤4件。其中一件略殘。石片打制。鋤體扁平,頂窄刃寬,有肩,弧刃。其中二件分別長為13、18厘米(圖四,5、6)。石磨棒4件。均殘。呈四棱或五棱柱體(圖四,7、8)。石刀共3件,分為二式。Ⅰ式:1件。石片打制。平刃,整體略呈三角形(圖四,13)。Ⅱ式:3件。石片打制。一端窄一端寬,縱斷面呈三角形(圖四,11)石錛1件。略殘。石片打制。平頂,單面刃,斷面呈長方形。長26.8、寬4厘米(圖四,9)。石鑿2件。打成后僅磨刃部。兩面鼓起,單面刃。一件長8.6、寬3厘米;一件長5.6、寬2.1厘米(圖四,10、14)。敲砸器5件。沿著石片的邊緣單面打制。其中較完整的一件長10、寬9厘米(圖四,12)。石球1件。圓形石飾件1件。略殘。平底,凹面。平面似大小兩個半圓形相接而成,在小頭一側(cè)有一乳頭狀凸起。長約4.8厘米(圖四,17)。刮削器共10件。有的是利用打制大型石器時脫落的長條形石片加工制成。這種刮削器器體上窄下寬,兩側(cè)亞腰,弧刃。其中一件長約4.6厘米(圖四,18)。有的利用殘斷石斧加工而成。這種刮削器為寬刃,刃呈弧形。其中一件長7、寬9厘米(圖四,19)。還有的是薄石片打制,兩端略尖。其中一件長4.1、寬2.1厘米(圖四,15)。三角形器1件。石片打制。長4.5厘米(圖四,16)。筒形罐2件。均殘。滑石質(zhì)。敞口,平底,深腹(圖五,1、2)。(二)形貌、紋紋、帶紋的盤紋罐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大量的陶片,都是夾砂陶,砂粒多是黑灰色石渣。陶器顏色多呈灰褐色,黃褐色的較少?;鸷蜉^低,陶質(zhì)疏松。大部分器物陶胎厚重。體小的器物用手捏制,體大的器物用泥圈套接而成,器表一般都經(jīng)過壓磨。紋飾有網(wǎng)紋、弦紋、籃紋、指甲紋和附加堆紋等。器形主要是敞口筒形罐,這種罐大小不一,大者較多,通高可達40厘米左右,小的較少,高約20厘米左右。其主要特征是,敞口,平底,圓唇,深腹,器表皆以網(wǎng)紋和弦紋形成組合紋飾。其它器形有圜底、平底缽以及罐等(圖五,3—9)。八、形3座打制遺址位于上谷鄉(xiāng)娘娘廟村北臺地上。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南有錦承鐵路、公路,再向南有白馬河。遺址南北長約130米,東西寬約90米,面積11700平方米。1974年秋在遺址內(nèi)平整土地,文化層被全部破壞。出土器物僅有石器。石斧9件,分為二式。Ⅰ式:7件。多為打制。斧體上窄下寬,兩面微鼓,弧刃,斷面呈橢圓形,大者長22、小者長12.2厘米(圖六,1—5)。Ⅱ式:2件。通體磨光。尖頂,弧刃,兩面微鼓,兩側(cè)磨平,各顯出一對側(cè)棱。其一長15.2厘米(圖六,7)。石鏟2件,分為二式。Ⅰ式:石片打制。鏟體扁平,上下寬窄相當(dāng),平頂,弧刃,長20.4厘米(圖六,6)。Ⅱ式:石片打制。通體磨光。尖頂,弧刃,頂窄刃寬,兩側(cè)亞腰,長20厘米(圖六,8)。石磨棒2件。均殘。器體呈不規(guī)則的四棱或五棱柱體。敲砸器2件。完好。沿石片的邊緣兩面打制。一件平面近圓形,長、寬分別為14.4、13.8厘米;一件平面近方形,長、寬分別為7.6、8厘米(圖六,11、12)。石磨盤2件。均殘.平底,凹面(圖八,10、13)。石犁1件。通體磨光。犁體前后寬窄相當(dāng),弧刃,兩側(cè)亞腰,尾微凹,中起脊不明顯(圖六,9)。九、敞口筒形罐與上子遺址承德縣是承德地區(qū)田野考古工作的重點。通過長期的調(diào)查,使我們對這里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有了新的認(rèn)識。岔溝門的陶器以敞口筒形罐的數(shù)量最多,占出土陶器的90%以上。特別是敞口筒形罐上的組合紋飾圖案,顯示出濃厚的地方特色,這表明該遺址與鄰近地區(qū)的一些考古學(xué)文化有一定的區(qū)別。在時代上,岔溝門遺址大約相當(dāng)于內(nèi)蒙古敖漢旗興隆洼文化階段。小坪園遺址陶器器形的變化特征,反映出該遺址延續(xù)的時間很長。陶器中的敞口筒形罐,是小坪園遺存中的早期器物。實地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這種敞口筒形罐與泥質(zhì)圈足缽共存于同一地層,而岔溝門的陶缽,都是夾砂粗陶,有圜底缽和平底缽,不見圈足缽。據(jù)此,小坪園遺址可能晚于岔溝門遺址。小坪園的敞口筒形罐,其形制與岔溝門的同類器物接近,其中少部分器表組合紋飾也與岔溝門的敞口筒形罐大體一致,這可以表明二者之間有密切關(guān)系。至于小坪園部分敞口筒形罐上出現(xiàn)壓印橫向“之”字形線紋,當(dāng)是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上砬子遺址延續(xù)的時間也很長,其年代下限應(yīng)在新石器晚期。遺址內(nèi)出土的敞口筒形罐,其形制、紋飾與小坪園遺址的同類器完全相同。這兩個遺址的早期當(dāng)屬同期,其文化類型也相同。在石坡梁遺址,還發(fā)現(xiàn)了類似敞口筒形罐的陶器。這種筒形罐,口徑略小于最大腹徑,平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