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唐書食貨志》比較研究_第1頁
兩《唐書食貨志》比較研究_第2頁
兩《唐書食貨志》比較研究_第3頁
兩《唐書食貨志》比較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唐書食貨志》比較研究

研究唐代文學史最重要的史料是《唐朝志》和《新唐書食物志》。那么兩者之中何者史料價值更高?如何對待和使用它們?自古學者多有分歧。有的學者認為《新志》優(yōu)于《舊志》,如清人王鳴盛就認為“《新食貨志》較《舊志》加詳約幾倍之有余,似勝于舊”。另外,王應麟《玉海》、馬端臨《文獻通考》、胡三省《通鑒注》在涉及到唐代食貨部分也大量征引《新志》。顧炎武也曾說:“《新唐書》志……頗有裁斷,文亦明達”。可見這些學者對《新志》的評價相當高。然而有些學者則認為《舊志》優(yōu)于《新志》,如司馬光、沈炳震、鈴木俊等人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盡采《舊書》而不用《新書》。沈炳震在《唐書合鈔》中,對于《天文志》、《地理志》、《五行志》諸志皆以《新唐書》為主,而以《舊唐書》分注。而對于《食貨志》,除卷78《俸料》為《舊志》所無外,其余部分均以《舊志》為主,而以《新志》分注??梢妼W者對兩《唐書》中《食貨志》的看法早就存在著分歧。譚英華先生則認為《新志》與《舊志》互有短長。這一看法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下面試從幾個方面對兩《唐書·食貨志》略作比較,以見其各自的優(yōu)劣。一、《新志》編纂方法解析一部史書的編纂方法和編寫原則,決定了編纂者對原始史料的取舍和利用態(tài)度,也反映編纂者的歷史觀與政治態(tài)度等,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史書的史料價值。《舊唐書》的作者在編纂該書時,大量原搬照抄唐代保存下來的《實錄》、《國史》、《起居注》等原始檔案材料,不少地方甚至連稱呼也沒有做相應的改變。例如,《舊唐書》在記載唐軍與薛舉軍戰(zhàn)斗時就曾說:“秦王與薛舉大戰(zhàn)于涇州,我?guī)煍】儭?這種稱呼顯然是唐代史官的語氣。而《新唐書》就不同。對于這次戰(zhàn)斗,《新唐書》記載說:“劉文靜及薛舉戰(zhàn)于涇州,敗績?!焙茱@然,這是由于《舊唐書》作者照抄唐朝《實錄》的緣故?!杜f唐書·高祖本紀》又有這樣的記載:武德二年,“劉武周侵我并州”;“賊帥朱粲殺我使散騎常侍段碓”。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那么《舊唐書·食貨志》是如何編纂的呢?在《舊志》中,作者亦大量抄錄唐政府的詔敕原文以及當時各級官吏的奏議。據(jù)筆者粗略統(tǒng)計,在《舊志》兩卷中,第一卷抄錄唐政府詔敕制令共28條,第二卷共20條,改寫的詔敕還不算在內(nèi)。另外,抄錄唐代大臣的奏議也為數(shù)不少。然而編纂者總結性的語言卻并不多。從編纂學的角度來說,這種方法不能算作優(yōu)點。但從史料學的角度來看,《舊唐書》采用這種編撰方法則值得肯定,因為這樣可以保存大量唐代原始材料,使我們得以看到當時史料的原貌。因此,《舊唐書·食貨志》所載史料具有相當高的真實性,其史料價值應該是很高的。那么《新唐書》的作者是如何編纂《食貨志》呢?曾公亮在《進唐書表》里聲稱《新唐書》比《舊唐書》的優(yōu)點是“其事則增于前,其文則省于舊”。歐陽修等正是本著這種編纂原則來寫《新唐書》的。其中的《食貨志》當然也就不能例外??梢?“文省事增”正是《新志》的編纂原則。為了達到“文省事增”這樣的效果,他們不得不對唐朝保存下來的原始材料進行刪節(jié)、改寫、壓縮,加之,歐陽修、宋祁不喜歡駢體文,而唐代的詔敕都是用駢體文寫成的,大臣的奏章也多用駢體。因此他們在編寫時,“凡遇詔、誥、章、疏、四六行文者,必盡刪之?!敝劣谟龅健榜夡w中有新語不忍棄者,則寧代為改削存之?!逼渌缯率柚愑嘘P政體治道者,或就四六改為散文,或節(jié)其要語存之?!壁w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列舉了許多事例,并指出這樣做“遂使有唐一代館閣臺省之文不見于世,究未免偏見也?!币虼嗽凇缎轮尽分?幾乎看不到唐朝詔敕的原貌等。這種編纂方法對于其他類的書也許不錯,但對編撰史書來說,則有損于史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譚英華先生撰文指出,《新書》作者在編《新志》時,這種編纂方法主要有三種失誤。第一是刪改舊文,即對駢文或雖非駢文但被認為是文辭雜芫的詔令奏議,采用舍棄原文或刪改原文的辦法。另外,對詔令奏議進行修改,或改四六文為散文,或節(jié)其要語,或減損字句。如廣德元年七月詔,原為“一戶之中,三丁放一丁庸調(diào),地稅依舊每畝稅二升?!倍缎轮尽穭t刪改為“一戶三丁者免一丁,凡稅畝二升,”刪去了六個字,而違背了原義。又如關于兩稅法,刪去了楊炎《請行兩稅法奏》中二十余字,使這個奏章殘缺不全,失去了原貌。又如,《新志》節(jié)錄了陸贄《均節(jié)賦稅恤百姓六條》全文。為了“省文”,便對其進行刪改。原奏第二條有“每歲色目頗殊”六字,就被減省為“歲目頗殊”四字。本來,“色目”一詞是唐人習語,是“種類”的意思,在這里指征稅名目的種類,而改為“歲目”則屬生造,使人不知其意。這類例子還有很多。第二是刪改數(shù)字。對于史書中的《食貨志》來說,數(shù)字的準確性應是衡量其史料價值的重要標準。《舊唐書·食貨志》在記載史事時,對數(shù)字一般未加刪節(jié),而《新志》則大量刪削數(shù)字。一般是只取整數(shù)而舍棄零數(shù),對于千位甚至萬位以下的數(shù)字多刪去不載。最突出的例子,如《通典》卷二記天下屯田歲收“百九十一萬三千九百六十石”,《新志》則刪削為“百九十余萬斛”,這里雖省去了“十一萬三千九百六十”九字,卻使得這條史料的準確性差了十一萬石糧食,若按比率計算,就使這條史料產(chǎn)生了多達5%的誤差。另外,《新志》在計數(shù)時,亦常有錯誤。如把“貫”換算為“文”就常出錯。又如《新志》卷54論“唐有鹽池十八”,而據(jù)下文所列之數(shù)合計,卻只有十七池?!胞}井六百四十”,而總計各州井數(shù),只有639井。第三,年歷紊亂。譚英華還特別指出,《新志》在記載唐代有關典章制度或山川物產(chǎn)的專節(jié),“或著于卷首,或系于某年。核以其他文獻,方知新記多是概括數(shù)年乃至數(shù)代之事,揉合成文,非屬一年一朝的資料,因而舛駁混亂之處,不一而足?!笨傊?《新唐書》作者這種編纂方法,有損于史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甚至由于過分追求“省文”而造成文意不明,嚴重違背史實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唐書·食貨志》不如《舊唐書·食貨志》史料真實、準確、完整。在有些地方,本來《舊志》的記載是清楚明白的,經(jīng)過《新書》作者的刪節(jié),反而變得不知所云。二、《舊志》第二十卷一部史書結構的完整與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史書的史料價值?!杜f志》共分為兩卷,分為上、下兩部分??偟膩砜?《舊志》在結構上有些混亂,閱后的確有“紀次無法,事實零落”之感?!杜f書》雖采用原始檔案材料,但缺乏仔細的整理與加工,記事缺乏應有的條理,不夠完備,也有詳略失當?shù)谋撞 @?對唐武宗以后史事的記載就頗多闕略,使人對唐末經(jīng)濟無法取得更多的了解。也許這是因為五代時編修《舊唐書》資料缺乏的緣故所致。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點。特別應指出的是,《舊志》第二卷所載史事更為龐雜零散。據(jù)梁方仲先生說,從影印宋刊本來看,這一卷的格式與第一卷不同,即第一卷是不分段的,也無空格,而這一卷除分段以外,又有分條甚多,各條之間各空一二格不等。直到清殿本《舊唐書》中“食貨志”第二卷才改為直排到底,不再留空格了。所以,梁先生懷疑第二卷“為未定稿”。仔細閱讀《舊志》上、下卷,就會發(fā)現(xiàn)其間的差別很明顯。上卷所記史事尚有條理,比較整齊系統(tǒng),而下卷則顯得很零亂,顯然缺乏必要的整理和加工。例如《舊志》下卷記載唐代茶稅,先說,建中“四年,度支侍郎趙贊議常平事,竹木茶漆盡稅之。茶之有稅,肇于此矣?!倍诤髞碛终f“貞元九年正月,初稅茶。這兩條記載顯然前后矛盾,如果稍加整理考訂,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失誤,另外,同卷記載說,貞元九年”張滂奏立稅茶法”,而在此條記載之后約四千余字才又記載了張滂請稅茶的奏議。這樣記載史事,顯得雜亂無章,缺乏條理。而《新志》在結構體例上似應勝于《舊志》。《新志》共分五卷,記載唐代經(jīng)濟的盛衰,較有條理。如在第一卷序言里,把天寶年間作為唐代盛衰的轉折點,以簡明的語言勾勒出了唐代經(jīng)濟盛衰的大致輪廓和經(jīng)濟制度變化的軌跡。在史料的編排體例上,基本上是按照各種制度的變化分類編寫。例如,第一卷主要寫均田制和租庸調(diào)法;第二卷主要記兩稅法以及實行兩稅法以后賦稅額的加重。第三卷主要記轉運、屯田、和糴;第四卷主要記鹽鐵和貨幣制度附以雜稅;第五卷主要記百官俸祿。這樣安排史料就有條理得多,使人從中可以看出各種制度的演變過程。另外,《新志》對唐末史事記載較《舊志》詳備得多,如唐末鹽、茶法之嚴密,《新志》就有所記載,這就避免了《舊志》記載史事前詳后略的弊病??傊?從結構體例上看,《舊志》顯得缺乏系統(tǒng)性、完備性,記載史事前詳后略,有殘闕不全的弊病。同時,也缺乏對原始史料作必要的梳理、加工考訂工作,而《新志》記事則較為系統(tǒng)、完備,相對而言,沒有殘闕之感。三、《新志》與《舊志》一般資料,均田多見相含量衡量一部史書的優(yōu)劣,真實性、準確性應是首要的標準,其次是系統(tǒng)性、完整性。另外,記事的全面性(或稱詳細程度)也應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下面試用記載史事的詳細程度(全面性)這個標準去考察《舊志》與《新志》的優(yōu)劣(既從總的方面,又從具體史事的角度兩方面去考察)。第一,從總的情況來看,《新書·食貨志》要比《舊志》詳細。因為,單從字數(shù)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杜f志》兩卷共有27000字,而《新志》分為五卷,共約有4萬余字,可見《新志》比《舊志》多出1萬余字。另外,《新志》記載唐末經(jīng)濟較《舊志》詳備得多。如唐末鹽法的嚴酷,《新志》就有詳細的記載,而《舊志》則未載。這就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更豐富的史料。這無疑是珍貴的。應當指出,這正是新書作者要求“事增”的結果。這一點應是《新志》的優(yōu)點。第二,從局部情況看,即從具體史事的記事來看,則情況較為復雜,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舊志》記載而《新志》失載的。例如,記載唐代度田之制,據(jù)《舊志》記載說“以度田之制,五尺為步,步二百四十為畝,畝百為頃。”而《新志》則只說“度田以步,其闊一尺,其長二十四步為畝”,如果沒有《舊志》的記載,僅據(jù)《新志》所載,誰能知道一步該是多長呢?只有以“五尺為步”,才有統(tǒng)一的標準。而唐代尺的長度是有明文規(guī)定的。又如,《舊志》詳細地記載了唐代度量衡制度,而《新志》卻棄而不載。關于唐代戶籍制度,《新志》就頗多失載。這種例子還有不少。這可能是《新志》作者為了避免與《舊志》重復才故意棄而未載以便記載其他內(nèi)容。這應當說是《新志》的一個缺點?!缎轮尽放c《舊志》都記載,但《舊志》比《新志》記載更為詳實。這種情況也不少。前已指出,《新志》在編寫時,刪改了《舊志》所載錄的許多史料,如唐代的許多詔令、奏議,從而使它的內(nèi)容比《舊志》記載史更為簡略。又如,關于唐代貨幣制度,《新志》與《舊志》都有記載,但《舊志》所載卻更為詳盡,幾乎比《新志》詳細一倍。這也是《新志》的不足之處。(3)《新志》比《舊志》所載內(nèi)容詳細。這種情況主要是《新志》對《舊志》內(nèi)容作補充。如關于唐代戶口制度,《新志》補充了關于“手實”、“鄉(xiāng)帳”、“計帳”等內(nèi)容。關于均田制和租庸調(diào)制,《新志》比《舊志》多出許多新內(nèi)容。如寬鄉(xiāng)、狹鄉(xiāng)的規(guī)定,永業(yè)田應種榆、棗、桑等樹木,特別是《新志》有“狹鄉(xiāng)授田,減寬鄉(xiāng)之半,其地有薄厚,歲一易者,倍授之。寬鄉(xiāng)三易者,不倍授”等《舊志》所沒有的內(nèi)容,以及永業(yè)田、口分田的買賣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記載唐代租庸調(diào)時,《新志》比《舊志》多了“非蠶鄉(xiāng)則輸銀十四兩”一句??偟恼f來,這種例子是相當多的,這應是《新志》優(yōu)于《舊志》的地方。(4)《舊志》失載而《新志》則增加進全新的內(nèi)容,這種情況也為數(shù)很多。例如,《舊志》對唐代官吏的棒祿失載,而《新志》則用整整一卷來論述唐代官吏的俸祿制度。如俸料、祿米、職分田等的變化。又如,《新志》記載了唐代屯田,而《舊志》未載?!杜f志》未載唐代鹽池、鹽井、銅、鐵、錫等礦的分布情況,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