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失戀心理危機及其應對策略_第1頁
大學生失戀心理危機及其應對策略_第2頁
大學生失戀心理危機及其應對策略_第3頁
大學生失戀心理危機及其應對策略_第4頁
大學生失戀心理危機及其應對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生失戀心理危機及其應對策略摘要當代大學生失戀后,往往表現(xiàn)出一些消極行為,失戀所引發(fā)的消極情緒若不及時化解,會導致身心疾病,從而影響大學生的一身,其消極行為對個人會造成極壞的影響,甚至會危及他人及社會,對于大學生失戀后的消極行為,既有個人原因也有社會化不足等原因,減少大學生失戀后的消極行為,除了大學生自己要積極面對外,家庭的教育支持,學校的教育疏導及同輩群體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是不可或缺的。關(guān)鍵詞:大學生失戀,心理分析,社會化ABSTRACT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afterthebreakup,oftenexhibitnegativebehaviour,lovelorntriggeredbynegativeemotionsifnotpromptlyresolve,willleadtomentalandphysicaldiseases,therebyaffectingtheuniversitystudents'body,thenegativebehaviorofindividualscancauseverybadinfluence,evenendangerthepeopleandsociety,tothestudentsafterthebreakupofnegativebehaviors,bothpersonalreasonsareinsufficientsocializationandotherreasons,toreducethecollegestudentslovelornafternegativebehavior,inadditiontocollegestudentsshouldactivelyfaceforeignsupport,familyeducation,schooleducationcounselingandpeergroupinfluencecharacterbyenvironmentinfluenceisindispensable.Keywords:Collegestudentslovelorn,Psychoanalysis,Socialization 目錄1引言 12大學生失戀后的現(xiàn)狀透析 23大學生失戀后的心理行為特征 23.1積極主動型行為 33.2消極被動型行為 34研究方法 34.1貴陽學院大學生失戀調(diào)查 34.2貴陽學院大學生戀愛基本特征 44.3貴陽學院大學生失戀心理分析 55當代大學生失戀消極行為原因分析 65.1家庭 65.2學校 75.3同輩群體 76當代大學生失戀的調(diào)適對策 76.1大學生失戀的自我調(diào)節(jié) 86.2家庭的教育和支持 86.3學校的教育和疏導 86.3.1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86.3.2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陶冶大學生良好的情操 96.4同輩群體潛移默化的作用 97結(jié)論 9參考文獻 11致謝 14PAGE11引言失戀是指戀愛的一方否認或中止戀愛關(guān)系而給另一方造成的一種嚴重挫折。當代的大學生往往充滿浪漫幻想,但由于情感尚未完全成熟,在情感沖動的時候,理智和行為的自控力是一般是很薄弱的。這一群體面對失戀,往往會產(chǎn)生難堪、失望、激動、懷疑、抑郁、孤獨、空虛和絕望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使其身心都受到很大的傷害。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緩解,那么便容易導致失戀者自殺,自殘,報復的消極行為。與上個世紀70年代出生的大學生相比較,中國80年后出生的大學生很容易戀愛,但也同樣容易失戀,這和20世紀80年代后出生的獨生子女的不成熟以及社會化不足有關(guān)。大學生作為大學校園里的一個重要群體,他們現(xiàn)階段的生活狀態(tài)和成長經(jīng)歷迫切需要被正確認識和給予幫助??v觀當今的大學校園戀情,低年級的大學生由于初離家門,人在異鄉(xiāng),不免心生孤獨之感。此時若因緣機遇,適逢心儀對象,非常容易涉足愛河,從而找到依賴和寄托。而中年級的大學生,許多是因為大學生活得相對悠閑與輕松,或者受電視劇或者言情書籍的影響,再加上身邊朋友逐漸開始進入戀愛階段,從而亦心生向往,而高年級的大學生,雖然不能一概統(tǒng)括,但相對于低年級的同學已成熟不少,此時的戀愛往往有著一定的功利性。許多高年級的大學生開始戀愛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有的為了走關(guān)系,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或者女生找到長期飯票,男生希望少奮斗二十年,等等,不一而足。有的大學生社會閱歷淺,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沖動。一旦失戀,往往造成愛情的悲劇,其中主要體現(xiàn)在傷害對方,自殺,精神分裂,厭惡俗世等。面對這些的潛在危險,我們的高校教育者已經(jīng)引起了高度的重視,每個班級都有心里委員,舉辦過很多有關(guān)的活動,這使大學生關(guān)于大學生戀愛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了解低中高各個年級的大學生戀人分手的因素,進而減少像上述的事發(fā)生。對于失戀的問題,絕大多數(shù)都認為順其自然比較好,很大一部分同學能夠?qū)ψ约鹤晕艺{(diào)整,轉(zhuǎn)移注意力,但是也有少一部分同學則認為自己不能很輕松得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甚至有小部分的人選擇報復手段、自殺等一些不成熟的行為。對失戀大學生異常心理與行為應該進行適時疏導和積極應對,既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也有利于高校的德育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2大學生失戀后的現(xiàn)狀透析在改革開放市場經(jīng)濟背景下的當代大學生,沒有過去的禁忌和過多排斥。如今的大學生有著自己開放的戀愛觀,更容易獲得愛情的體驗。據(jù)一項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中,大約有30%的學生有過戀愛經(jīng)歷,另外還有33.7%的大學生正積極考慮談戀愛";另一份調(diào)查,大學生中除大約10%的學生因種種原因暫時不考慮戀愛外,90%的學生都有積極考慮或正在戀愛[3]。戀愛對于每個人都是難以忘懷的,戀愛中的體貼關(guān)心、互幫互助和激勵安慰讓每個人都體會到戀愛的美好。然而,越是美好的東西,越容易失去,失去之后的傷害就越大,失戀正是如此。很多大學生經(jīng)歷的是人生的第一次戀愛,因此受挫感更加強,郁悶情緒更加難以排解,失戀后存在著種種復雜的心態(tài)。近年來,大學生戀愛的現(xiàn)狀,有許多不健康,不正常,不和諧的因素,不僅對校園文化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和誤導,影響學生的思想、學術(shù)、友誼的增長和全面發(fā)展,而且還威脅到社會穩(wěn)定,和諧是一個潛在的風險,大學生因為失戀而引起自殺的事件已經(jīng)屢見不鮮。一項關(guān)于上海高校有關(guān)學生自殺問題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中顯示,在大學生各種自殺原因中,戀愛的情感問題占22.0%[4]。而南京的危機干預中心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中也顯示,戀愛的感情問題占大學生自殺原因的44.2%[5]。同時,據(jù)廣東某師范院校心理輔導中心介紹,來該中心咨詢的人群中,有八成是遭遇到了感情困難,而其中最大部分是“追求被拒”和“失戀”的[6]。該中心的統(tǒng)計,去年在該校發(fā)生了五起試圖跳樓自殺事件,后均被成功解救有調(diào)查顯示,失戀是大學生自殺的主要誘因之一。大學生失戀后,有的能夠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有的人選擇報復別人,有的人選擇傷害自己等等。由此可見,加強大學生失戀心理分析及應對策略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大學生的愛情不能隨波逐流,大學生失戀后必須正確積極合理的應對。3大學生失戀后的心理行為特征當代大學生失戀后,往往表現(xiàn)出一些不良癥狀。失戀后的癥狀,又稱失戀后的挫折感,人生觀,戀愛時間,長度和深淺程度不同,從而癥狀表現(xiàn)多種多樣。多數(shù)失戀的大學生,他們也逐漸接受現(xiàn)實,正確度過失戀的心理適應期,然而,一些失戀者往往是很長一段時間出現(xiàn)的控制和心理反應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7]3.1積極主動型行為這種行為是一般是心智較成熟的大學生可以做到的,思想政治狀況是積極,健康,向上,有端正的戀愛觀,以謀求共同進步,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以確定關(guān)系,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堅強的意志,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夠本著對他人、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能積極面對失戀。失戀雖然會帶來一些痛苦,但這種類型的失戀者一般能夠較短的一段時間(一般為1-2周)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與精神狀況,能源投入學業(yè)。因此,這個角度來看,這種類型的失戀大學生在失戀大學生中是主流的。3.2消極被動型行為這種類型的學生占的比例并不多。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依賴性強,處理問題缺少經(jīng)驗和技能,未能建立正確的戀愛觀,顯然是有脆弱的心理和負面的認知態(tài)度的問題,失戀了,他們不能改變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和的思維方式,無法建立一個新的認知節(jié)以及思維方式,無法面對和承受失戀帶來的痛苦,可以很容易產(chǎn)生以下消極行為:第一,悔恨的行為,這類型的失戀者往往陷入了痛苦的泥潭深淵之中,常唉聲嘆氣,或喋喋不休,責怪自己,對自己之前的行為后悔不已。常常與失戀當事人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素質(zhì)有關(guān)。第二,抑郁的行為,在失戀的巨大的心理壓力,心理的失敗和自卑的陰影下,失戀者感覺非常尷尬和羞辱,充滿了空虛和失落感,每日無精打采,愁眉不展,郁郁寡歡。第三,破壞的行為,甜蜜的愛,出現(xiàn)了危機,失戀者暫時無法接受失戀的現(xiàn)實,很容易喪失理智,造成破壞行為。這種破壞行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大部分失戀者對另一方或者所謂第三者進行報復。第四,自暴自棄的行為。當失戀者痛苦和無法自拔,他們往往采取不合理的做法他們自殘離家出走或者以死尋求緩解疼痛。如今大學生因失戀而否定自我認為活著沒什么意義的自暴自棄的現(xiàn)象已屢見不鮮了。4研究方法4.1貴陽學院大學生失戀調(diào)查縱觀當今的大學校園戀情,低年級的大學生由于初離家門,人在異鄉(xiāng),不免心生孤獨之感。此時若因緣機遇,適逢心儀對象,非常容易涉足愛河,從而找到依賴和寄托。而中年級的大學生,許多是因為大學生活得相對悠閑與輕松,或者受電視劇或者言情書籍的影響,再加上身邊朋友逐漸開始進入戀愛階段,從而亦心生向往,而高年級的大學生,雖然不能一概統(tǒng)括,但相對于低年級的同學已成熟不少,此時的戀愛往往有著一定的功利性。許多高年級的大學生開始戀愛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有的為了走關(guān)系,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或者女生找到長期飯票,男生希望少奮斗二十年,等等,不一而足。有的大學生社會閱歷淺,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沖動。一旦失戀,往往造成愛情的悲劇,其中主要體現(xiàn)在傷害對方,自殺,精神分裂,厭惡俗世等。面對這些的潛在危險,我們的高校教育者已經(jīng)引起了高度的重視,每個班級都有心里委員,舉辦過很多有關(guān)的活動,這使大學生關(guān)于大學生戀愛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了解低中高各個年級的大學生戀人分手的因素,進而減少像上述的事發(fā)生。研究對象選取貴陽學院的學生234人,其中男138人,女96人;大一92人,大二75人,大三67人。具體男大一44.2%,大二30.4%,大三25.4%;女生大一32.3%,大二34.4%,大三33.4%。平均年齡為20歲。4.2貴陽學院大學生戀愛基本特征大學生對失戀的認識直接影響著他們對戀人分手影響的因素的判斷??傮w上看,大學生不同年級段存在著很明顯的差異性。表現(xiàn)為:低年級的大學生失戀的原因大多是認識到開始的草率,對對方認識的不足,及心理的成熟,性格和眼界都發(fā)生了改變,有了更心儀的對象或者希望結(jié)束與并不很喜歡的戀人的戀愛關(guān)系。中年級的大學生失戀原因許多是盲目追求脫離現(xiàn)實的藝術(shù)化的愛情,他們過分追求時尚、潮流,至于戀愛對方和客觀條件是否允許這樣的愛情存在,則欠考慮。這種人是具有理想型戀愛心理的人,深信多找?guī)讉€會使將來更幸福,因為可以體會不同類型的戀人,覺得可以辨別哪種類型更適合自己。但最后卻往往孓然一身,或者懷念最初的戀人。高年級的大學生失戀原因多是現(xiàn)實原因,畢業(yè)將至,從此天各一方,天長日久,感情就逐漸轉(zhuǎn)淡?;蛘?,因為家庭原因,家里為其找到更合適的對象,主要是相距更近,經(jīng)濟條件更好,更了解,當然也有部分是移情別戀,在家鄉(xiāng)找到更心儀條件更佳的??傊?,影響大學生失戀的因素與多方面因素有關(guān)。面對這些失戀造成愛情的悲劇的潛在危險,我們的高校教育者應該引起了高度的重視,應該舉辦一些有關(guān)的活動,這使大學生關(guān)于大學生戀愛這一方面的認識有一定的提高,,進而減少像不必要的事發(fā)生。4.3貴陽學院大學生失戀心理分析4.3.1與要好異性交往時的滿意情況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在戀愛前期時既有快樂也有煩惱,這是正常的戀愛因素。但是,從數(shù)據(jù)中我們可以讀得大學生與異性交往時,煩惱的時候顯得更加頻繁。在戀愛過程中,對于煩惱有了更廣泛的定義。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雙方煩惱的是如何讓對方更加重視自己,更加喜歡自己。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甜蜜的煩惱”。其中,女生要比男生更加煩惱,這是因為女生的心思比男生要更加細膩,同時又羞澀于言表。從表格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高中低各年級的數(shù)據(jù)并沒有很大的差異,這也說明了大學生戀愛的低年級化,以及其普遍性。4.3.2要好異性交往時的要求情況大部分人都對由身體因素而引起的分手現(xiàn)象持反對態(tài)度。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現(xiàn)今大學生們的戀愛是純粹的戀愛。在大學這樣一個相對輕松、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中,他們考慮到的只是自身的心理需求。4.3.3經(jīng)濟原因因工作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分手現(xiàn)象要比因相貌太丑這一因素引起的手現(xiàn)象更加普遍。當問卷涉及到“你的TA因為你賺的錢比較少而離開你,那你持以何種態(tài)度?”,調(diào)查顯示的數(shù)據(jù)并不那么具有一致性。僅從性別上來說,41.7%的女生持反對態(tài)度,7.3%持支持態(tài)度,而男生有26.1%持支持態(tài)度,且比持反對態(tài)度的調(diào)查者多出3.6%。由此說明女生遠遠不如男生那么理性,那么現(xiàn)實。從不同年級段的角度來看,大三的學生對于這項分手因素持支持態(tài)度遠遠大于持反對態(tài)度的百分比,而這與低年級大學生形成鮮明對比。這說明就業(yè)壓力和社會壓力對于大學生的戀愛觀有著重大的影響力。當問卷涉及到“花錢多”這一因素時,數(shù)據(jù)顯示比較一致,其中大三學生的態(tài)度更加明顯地偏向于支持態(tài)度。這說明,跟外面的現(xiàn)實世界走得越近,大學生的戀愛觀也就變得越現(xiàn)實。這是大學生的成長足跡,需要外界人士的引導。4.3.4個性原因毋庸置疑,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都贊同因個性不合而引起的分手結(jié)果。對于個性因素中的浪漫因素和朋友因素,大家的態(tài)度也都是相當一致的。反對因不懂浪漫而分手,反對因太在乎朋友而分手。4.3.5社交或價值觀我們知道大三學生的態(tài)度與低年級學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大三的女大學生迥然不同與低年級的女大學生,她們變得更加現(xiàn)實,不在只是純粹地談戀愛。她們更多地考慮到家人的想法和意見,更多地考慮到未來的歸宿和發(fā)展。僅5.77%的大二男生支持因志向不同而分手的現(xiàn)象值得讓人深思。5當代大學生失戀消極行為原因分析失戀有著復雜的個人原因,這里也有著社會因素我們從個人社會化[8]來分析。社會化,是個體在社會的影響下,通過學習掌握社會經(jīng)驗、規(guī)范,形成與社會一致且有自己的特色的態(tài)度、情感、行為習慣與品格,并取得社會成員資格的成長過程。社會化具有雙重意義:其一,社會成員通過社會化方式獲得獨立參與社會活動的資本;其二,社會通過社會化獲得合格的社會成員實現(xiàn)自身存在的延續(xù)。大學生社會化過程分為社會教化和自我教化兩個過程。社會化不足的大學生,往往在人際交往、自我定位、情感等方面存在有較大的困難和障礙。社會化不足的大學生在心理上幼稚,心理脆弱,自我控制能力弱,不愿意長大,不愿意承擔責任。消極被動性行為所占比列雖少但是對大學生造成的影響是極其具有破壞性的,消極被動型行為從社會化載體角度分析有家庭、學校、同輩群體等原因。5.1家庭家庭是個人最初遇到并貫穿于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社會化的執(zhí)行者[9]。家庭作為最重要的社會化的基地,對個人各方面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家庭教育和環(huán)境的影響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開端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第一場所,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交往對象,更是他們在早期發(fā)展階段的和性能影響源。童年期是社會化的關(guān)鍵時期,家庭中的親子關(guān)系、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兒童的語言、情感、角色、經(jīng)驗、知識、技能與行為規(guī)范的習得均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從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過程來看,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而家庭對于兒童的社會化以教導生活的基本技能和教導行為規(guī)范為主:而且是以親情作為基礎,希望兒童—青少年能過得到全方面的綜合的發(fā)展,大學生受家庭影響社會化不足心理上幼稚,心理脆弱,甚至價值觀人生觀錯位,這直接影響著自己失戀后的心理和行為方式。5.2學校學校是兒童脫離家庭后所進入的第一個專門的社會化機構(gòu)。在傳播文化技能與知識遺產(chǎn)、灌輸以廣大社會為取向的新的角色行為、教育個體以非個人的規(guī)則和權(quán)威調(diào)整自己等方面,學校是重要的。在學校的生活中,有老師的引導和同齡之間的交流溝通。在同齡中他們開始試著進行角色的扮演,這都是一種實踐鍛煉友好交往能力的手段,而這是在家庭中無法得到的。而隨著他們的成長,學校變成了一個社會場合,而教師又提供了成人的榜樣。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會對學生的人身觀和價值觀產(chǎn)生影響。學生在校期間正是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與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學校在特定的時期起著很重要的引導作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大學生社會化狀況的好壞。大學生在適應環(huán)境、承受挫折等方面的心理狀況低,一些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不能正確面對失敗或挫折,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低。大學生在學校的社會化不足間接導致大學生自我定位、情感等方面存在有較大的困難和障礙。5.3同輩群體隨著青少年的成長,父母的影響逐漸讓位于同伴的影響,青少年更傾向于對同輩群體[10]的認同。同輩群體為青少年提供了互相模仿的對象,影響著青少年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和道德能力,是青少年行為的參照群體。大學生同輩群體之間的交往是個人的社會化的重要因素。同輩群體由擁有相同社會地位、興趣愛好相近、年齡相仿的人構(gòu)成。交往范圍擴大、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將有利于大學生的社會化。然而且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很多危機,不利于大學生的社會化。大學生面臨程度不同的心理壓力,其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顯極其容易產(chǎn)生一些心理疾病。同輩群體在這一方面產(chǎn)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占據(jù)了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可或缺的地位,從而誕生的同輩心理輔導,有著很重要的意義。6當代大學生失戀的調(diào)適對策青春期的大學生雖然生理已經(jīng)成熟,但他們的心理成熟水平遠遠落后于生理,有許多問題,他們不明白,有時他們頑固任性,或盲目跟風。當他們遇到的愛情挫折時,會有很多的麻煩和痛苦。如果不能解決這些麻煩和痛苦,長期積累,這將影響他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并最終影響學業(yè)。積極和熱情的關(guān)注大學生失戀的心理現(xiàn)象,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6.1大學生失戀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失戀學生要努力克服愛情至上的觀念,冷靜和理智,可以通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如文體活動、學習班、繼續(xù)深造等,將自己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事上去,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使心理上得到某些滿足,以促進心理平衡。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失戀雖然說是一次失敗的戀愛,但同樣有積極意義,對于大學生經(jīng)歷了失戀,能減少以后的婚姻失敗,能豐富人的閱歷和抗挫能力,能夠澄清自我的愛情觀,能讓人學會珍惜擁有、尊重別人和理解寬容等等,從積極的角度認識失戀問題能有效降低失戀的痛苦感,并將失戀的負面影響有效減低。要減輕失戀者的痛苦,讓其心智恢復正常,減少大學生失戀后的消極行為,除了失戀者自己要努力外,朋友,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當給其支持,幫助失戀者減輕痛苦,社會支持的作用不容忽視。6.2家庭的教育和支持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教育相互連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喚醒愛失戀的積極意識。父母及家庭成員對子女應給與一些積極的教育及引導,并給與足夠的關(guān)注,促進其快熟成長,使其心智更加成熟,在孩子失戀時多一些理性的體貼及關(guān)懷,這有利于孩子積極地去面對失戀并盡快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開始新的生活,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6.3學校的教育和疏導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是高校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大學生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問題更應該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引導大學生提高修養(yǎng),早日成才教育工作者應該關(guān)心學生,尤其是大學生分手后的教育和引導[9]。6.3.1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大力營造關(guān)心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良好氛圍。通過必修課、選修課程或講座、報告或校內(nèi)媒體,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高校有意識有側(cè)重地加入正確的愛情觀教育,多角度開展正面積極地教育引導,加強當代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性別教育等,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很有幫助,從而為為大學生戀愛問題上的健康選擇把雨傘。6.3.2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陶冶大學生良好的情操校園文化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且又潛移默化,美好優(yōu)雅的校園學習生活環(huán)境,內(nèi)涵深刻而豐富的新思想以及新文化、各種各樣的學生社團以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會極大的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在充實而又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大學生的眼界得以開闊,情操得以陶冶,境界得以提高,品位得以提升,談戀愛漸漸地就不再是他們唯一的精神寄托,高校教育者也不必再為大學生談戀愛和失戀的問題而日漸沉重。6.4同輩群體潛移默化的作用朋友,室友,同學,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同輩群體隨著青少年的成長,父母的影響逐漸讓位于同伴的影響,青少年更傾向于對同伴群體的認同。同伴群體為青少年提供了互相模仿的對象,影響著青少年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和道德能力,是青少年行為的參照群體。同輩心理輔導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不同形式帶來更有效的效果,是一種積極的人際互動過程。個人在生活實踐中實現(xiàn)社會化的具體途徑有三:一是觀察學習,二是角色扮演,三是知識積累。而同輩群體在角色扮演上,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我們在自己的圈子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進入社會之前,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對于失戀大學生而言同輩群體更是意義非凡。在大學生失戀時同輩群體給予的陪伴以及開導對失戀者積極地認識失戀,減少失戀的痛苦有著很大的幫助。7結(jié)論在當代大學生中,戀愛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大學生生理、心理發(fā)育成熟的必然結(jié)果,而失戀是戀愛中不愿發(fā)生但有時又不可避免的一種正?,F(xiàn)象。失戀總會給大學生帶來一些消極影響,而戀愛或失戀在我國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發(fā)生率都是很高的,對失戀的應對方式反映了一個人心理成熟水平和戀愛觀。一個人能夠理智地從失戀中解脫出來,往往會使自己變得成熟起來。指導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如何應對失戀應是社會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失戀者本人應該積極冷靜對待失戀問題,家庭、學校以及同輩群體在對待大學生失戀反應上首先應給予理解和尊重,并給予足夠的關(guān)注,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促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參考文獻[1]徐雪平.青年教師心理資本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冶金教育,2018(01):102-104.[2]方必基,劉彩霞.醫(yī)學生社會比較與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研究[J].江蘇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8(01):57-61.[3]基艷.基于大學生留守經(jīng)歷的團體心理輔導積極心理品質(zhì)優(yōu)化路徑[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11):73-75.[4]何文.大學生失戀的處置策略[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9(04):82-85.[5]廖悅詩,蔡慧思,黃華.美術(shù)專業(yè)大學生消極生活事件現(xiàn)狀與特點研究[J].肇慶學院學報,2017,38(03):65-69.[6]沈景亭,賀峰,錢云柯,婁荷清,丁昕,吳秀娟,張訓保.徐州市大學生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12):890-893.[7]孫利.90后大學生的擇偶標準、婚戀觀和教育對策[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33(11):54-58.[8]陸曉花.470名大學生戀愛壓力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guān)性[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10):1564-1568.[9]劉愛樓,劉賢敏.大學生閾下抑郁成因及綜合干預對策的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6(05):107-111.[10]張金娟.關(guān)于大學生失戀的原因、危害及其調(diào)適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6(10):35.[11]宮梅玲,于學美,冀寶蘋,徐海軍.失戀引發(fā)的大學生抑郁障礙閱讀療法書方分析及配伍[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34(02):80-88.[12]王延真,潘月游.大學生失戀期失當行為探析及其干預[J].法制博覽,2016(07):292.[13]萬金,時勘,朱厚強,丁曉滄.抗逆力對工作投入和工作幸福感的作用機制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01):33-38+32.[14]陳龍.在“社會交換論”視角下探討大學生失戀原因[J].現(xiàn)代交際,2015(0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