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僧詩歌創(chuàng)作論_第1頁
唐詩僧詩歌創(chuàng)作論_第2頁
唐詩僧詩歌創(chuàng)作論_第3頁
唐詩僧詩歌創(chuàng)作論_第4頁
唐詩僧詩歌創(chuàng)作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詩僧詩歌創(chuàng)作論

“十二座中間寺,詩僧寺孤獨而安靜。多年松色別,后夜磐聲秋。見世慮皆盡,來生事更修。終須執(zhí)瓶缽,相逐入牛頭?!?《全唐詩》卷四百九十七P5645)看到這首詩中的“詩僧”,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以“郊寒島瘦”(P1939)享譽詩壇的“詩僧”賈島。賈島早年出家,法名“無本”,后經(jīng)韓愈提攜,詩名大振,并與孟郊共開一代清苦詩風。然而,姚合所作的這首詩講的卻不是賈島,詩名為《寄無可上人》。這位上人不但法名與賈島很相似,更巧合的是他本人就是賈島從弟。無可詩名遠小于賈島,絕大多數(shù)有關文學史的書籍中都不會為他留下一席之地。但晚唐詩壇大手筆姚合同樣以“詩僧”相譽,并在詩中反復提及,稱與之“共師文字有因緣”。姚合的這種賞識當然不會僅僅是出于一種偏好,本文即欲探討無可被譽為“詩僧”的原因所在。無可詩集《新唐書·藝文志》沒有著錄,至宋尤袤《遂初堂書目》始載有《僧無可集》,未注卷數(shù)。之后,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著錄《無可集》一卷,《文獻通考·經(jīng)籍》卷七十、《宋史·藝文志》卷七均同此。今《全唐詩》卷八百一十三、八百一十四錄存無可詩一百首,這一百首詩中有重出詩十五首。另,《全唐詩》卷五百四十五劉得仁詩《贈敬晊助教二首》題下注“一作無可詩”。這樣,無可共有重出詩十七首②。其中,與劉得仁重出的《寄姚諫議》(P818)、與張喬重出的《哭張籍司業(yè)》(P1013)、與郎士元重出的《送李騎曹之武寧》(P1011),陶敏先生已考知為無可詩。與劉得仁重出的《書事寄萬年厲員外》,《文苑英華》卷二百六十、《唐人五十家小集》均題為無可詩,當從之。與郎士元重出的另一首詩《寄青龍寺原上人》從宋代尤袤的《全唐詩話》以及后出的《瀛奎律髓》、《唐詩品匯》、《唐詩紀事》等均選為無可的詩。集中還有五首詩與李群玉重出,分別是《中秋江驛示韋益》、《中秋臺看月》、《中秋夜南樓寄友人》、《中秋月彩如晝寄上南海從翁侍御》、《中秋夜君山腳下看月》。詩文情濃意重、筆帶華彩,與無可另幾首描寫中秋的詩如《中秋》、《中秋夜隴州徐常侍座中詠月》風趣有別。《唐摭言》、《中晚唐詩叩彈集》均稱李群玉詩筆“妍麗”。而四部叢刊影印的宋本《李群玉詩集》中也錄有這五首詩,似當為李作。其他幾首詩待考。另外,童養(yǎng)年先生《全唐詩續(xù)補遺》卷八補一首《送新羅人歸本國》,陳尚君先生已據(jù)《文苑英華》卷二百七十九考知實為劉得仁詩。陳先生自己據(jù)《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后集》(《全唐詩補編》P603)、《記纂淵?!费a得《贈敬睦助教》(《全唐詩補編》P1094)一首,而此詩實為劉得仁詩《贈敬晊助教二首》之二的中間兩聯(lián)。這樣,現(xiàn)可推知無可的詩共有九十首。今就這些詩作一初步的分析與探討。劉禹錫在《澈上人文集》中說,“世之言詩僧,多出江左。靈一導其源,護國襲之。清江揚其波,法振沿之?!?《劉夢得文集》卷二十三)僧人為詩,唐以前久已有之。逯欽立先生輯校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就載有佛圖澄、支遁、鳩羅摩什、釋道安等人的作品。但這些僧人們偶一為之的詩作水平較低,還無法融入當時的詩壇。真正得到當時詩壇承認的僧人之詩,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詩僧”出現(xiàn)于唐代。靈一生于開元十五年,卒于寶應元年。且不論是否導源于靈一,劉禹錫所說的產(chǎn)生時代是正確的。這之后,詩僧們便開始大量涌現(xiàn)于詩壇。究其原因,正如“詩僧”這一名詞所涉及的兩個方面,一方面與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度繁榮有關;另一方面又與唐代禪宗思想的發(fā)展有關。唐代詩歌的高度繁榮自不待言。就禪宗而論,“頓悟”、“話頭”與詩歌創(chuàng)作有著直接的關系。南北朝時期,慧遠在《廬山出修行便禪經(jīng)統(tǒng)序》中所說的:“禪非智無以窮其寂,智非禪無以深其照”(《釋文紀》卷八)就已潛含了頓悟的思想,到唐六祖惠能則大倡之。此頓悟與詩歌創(chuàng)作中所渴求的“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陸士衡文集》卷一)的靈感有著直接的共通性。既倡頓悟便不可言說,故使用話頭委婉感之?!段鍩魰分芯陀兄罅砍錆M詩意的話頭。如“萬里白云朝瑞岳,微微細雨灑簾前”(P481)、“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P492)等等,而這些又都源于禪宗理念的深刻轉(zhuǎn)變。在《祖堂集》卷十八《趙州和尚》中有一段趙州從諗與南泉普愿的著名對話:“師問:‘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從僧肇《不真空論》:“道遠乎哉,觸事而真”到“平常心是道”,可以看到外來的印度佛教思想最終與中國固有的老莊“自然”的融合,實現(xiàn)了般若生活化的發(fā)展道路。他們擺脫了參禪打坐的苦習,生活得任真、自然?!叭涡藻羞b,隨緣放曠,不要安禪習定,性本無拘,……但盡凡心,別無圣解”(《祖堂集》卷五《龍?zhí)逗蜕小?。這正如葛兆光先生在《中國思想史》中說的:印度佛教到中國禪宗的轉(zhuǎn)化,也使本來充滿宗教性的佛教漸漸卸卻了它作為精神生活的規(guī)訓與督導的責任,變成了一種審美的生活情趣、語言智慧和優(yōu)雅態(tài)度的提倡者。(P90)這種與自然的融合使得生活方式本身具有一種潛在的詩性,生活于其中,具有“審美的生活情趣”的詩僧們便有了將這種潛在的詩性宣之于筆端的可能。這種頗具詩意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逐漸涵養(yǎng)了一顆“詩心”。無可便是這樣一位具有“詩心”的詩僧。無可的生卒年不可考,《唐才子傳》卷六說他為長安人,據(jù)吳企明先生考知應為范陽(今河北諑縣)人(P69)。由姚合《送無可上人游越》:“清晨相訪立門前,麻履方袍一少年”可知其出家時年尚少。他曾與賈島同居青龍寺(P74),又曾為終南白閣寺及長安先天寺僧人(卷六十六)(《全唐詩》卷六百四十九P7459),一生中遍游越州、湖湘、廬山等地,居無定址(《全唐詩》卷五百七十三P6668)。無可在當時頗有詩名,與雍陶、方干、賈島、朱慶余、顧非熊、李洞、戴叔倫、薛能、喻鳧、馬戴等多有唱和、贈答之作,當時人也經(jīng)常向他請教為詩之法(《全唐詩》卷八百一十三P9154)。在詩話中,唐代張為的《詩人主客圖》把無可列入“清奇雅正”之入室十人之中。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也錄有他的佳句。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評》言“釋皎然之詩,在唐諸僧之上。唐詩僧有法照、無可、護國、靈一、清江、無本、齊已、貫休”,除皎然外,無可排名僅次于法照列第三。清賀貽孫在《詩筏》中也說:“唐釋子以詩傳者數(shù)十家,然皎然外,應推無可、清塞、齊已、貫休數(shù)人為最。”諸選本中,如《瀛奎律髓》、《唐詩歸》也都錄有他的佳句。無可現(xiàn)存的詩作中除一首七律《題崔駙馬林亭》、一首七絕《御溝水》外,其余全是五言律詩。這些律詩很少犯律,《唐才子傳》卷六說他“律調(diào)謹嚴”,確是如此。這與僧人們嚴謹?shù)纳罘绞接嘘P,而在這點上無可又做得更為突出。無可不廢坐禪,《酬厲侍御秋中思歸樹谷所居見寄》說;“坐石眠霞侶,秋來短褐成?!薄赌呵锼抻讶司印分幸舱f:“翻嫌坐禪石,不在此松陰。”這種“靜境唯聞鐸,寒床但枕肱”(《全唐詩》卷五百一十八P5912)的修行生活是清冷的,故而詩僧們的詩作往往趨于清冷、凄苦。人們也往往會用這樣的眼光去審視他們的作品。對于無可的詩作也同樣有如此的看法。如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評無可《寄青龍寺原上人》時就說,“三四極天下之清苦?!比欢?細味此詩,意蘊遠非“清苦”二字可以概括。原詩為:劍履入寒竹,安禪過漏聲。高杉殘子落,深井凍痕生。此詩單看三四兩句,其“殘”、“深”、“凍”確讓人有清苦凄寒之感,但涵詠全詩則風味有別。在漏聲相伴的安禪中,凝聽殘子落,靜觀凍痕生。屋外的白雪與燈光輝映,使得禪房顯得分外晶瑩明亮。三四句在“安”、“明”兩字的映襯環(huán)護之下,凄苦之感已消。更再加之最后兩句,使得整首詩頓覺情趣盎然、禪意撩人。在穩(wěn)襯的漏聲中,顯出詩人于醇濃禪意熏濡之下的恬然自得心理狀態(tài)。因此,這時的“高杉殘子落”表現(xiàn)的是與“待鶴移陰過,聽風落子頻”(《松》)相同的于安禪寧思的心理狀態(tài)映照之下的一種境像。賈島也有一首同樣是描寫青龍寺的詩:一夕曾留宿,終南搖落時。孤燈岡舍掩,殘磬雪風吹。《全唐詩》卷五百七十二P6641這兩首詩字面多有相同,但“殘磬雪風吹”、“泉深出井遲”所營造的意蘊與上首詩明顯有別。無可的詩中有著很多像這樣的“殘”、“冷”、“寒”、“病”字眼,如:這些字眼表面上都具有一種荒冷意,但在無可禪思的縈繞之下總能消解去這層荒冷而趨于一種塵俗難以企及的恬淡與寧靜。如人病中愁思很難被排解,許渾在《病中晨起即事寄場中往還》中言:“病多三徑塞,吟苦四鄰驚?!卑拙右住洞鷷娨话夙嵓奈⒅芬舱f:“病多知夜永,年長覺秋悲?!睙o可既病又老,然而他的詩中卻毫無悲苦之色。如《贈詩僧》:“寒山對水塘,竹葉影侵堂。洗藥冰生岸,開門月滿床。病多身又老,枕倦夜兼長。來謁吾曹者,呈詩問否臧?!闭自娡钢U思浸潤之下對病與老、生與死的徹悟、坦然。無可的詩雖多得禪思之助,但他的詩不是偈頌、不是話頭,我們在他的詩中看不到對禪理的直接描述。與無可相似,寒山有些詩寫得也很美。他們都不像拾得的詩,詞語直木無文,味如嚼蠟。如拾得詩:“佛舍尊榮樂,為愍諸癡子。早愿悟無生,辦集無上事。后來出家者,多緣無業(yè)次。不能得衣食,頭鉆入于寺。”(《全唐詩》卷八百七十P9104)這些純是佛家的說理,了無詩意可言。寒山的詩則要好得多,如他的一首名作: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朧。似我何由屆,與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度圃姟肪戆税倭甈9064但此詩不論多美,也純是為了闡釋禪思佛理,與拾得詩有表現(xiàn)形式的差異而無本質(zhì)的不同。無可卻不是這樣簡單地進行創(chuàng)作,他的詩與寒山、拾得相區(qū)別的一個明顯標志就是:寒山、拾得的詩作全無題,而無可的詩篇篇有題。原因就在于寒、拾二人的詩都是佛理的闡述,缺乏具體真實的現(xiàn)實生活載體,是由理及物。他們表現(xiàn)粗淺的詩作如講經(jīng)說道,好一些的則去捕捉一些非真非幻的物像讓人感悟。故而百篇如一,難以區(qū)分也無題可命。他們的詩與《五燈會元》所載相同,都只能算是偈頌、話頭,稍好些的寒山詩也只是美麗的偈頌而已。正如拾得所言:“我詩也是詩,有人喚作偈。詩偈總一般,讀時須子細?!?《全唐詩》卷八百七P9104)他們還不懂得怎樣去作詩,算不得真正的“詩僧”。與之相比,無可的詩來自日常生活,充滿生活氣息。他的詩大多是與世俗中人交往贈懷之作。無可與士大夫們往還頻繁、過從甚密,經(jīng)?!肮布坛俭邸?《全唐詩》卷八百一十四P9163)、“禪客詩家見”(《全唐詩》卷八百一十四P9161),甚至同宿共眠(《全唐詩》卷五百四十四P6295),在他的詩集中常能見到“會宿”、“集宴”這樣的詩題。少量描寫內(nèi)容與塵俗無關的作品也或是與道侶們的相互追思贈往,或是描寫山寺的清雅景致,極少直接從佛理出發(fā)再去尋找一個物象加以承載。我們在他的作品中時時能感到禪思,卻不會讀到偈頌般的詞句。他的禪思已與生活融為一體,與寒山、拾得相比其詩作已達到一種更高的境地,由“趣”而得理,成一種“理趣”。他在詩中歷練了人生的多種情感,有友朋相聚時的歡愉、相離時的哀感、離別后的追思、一人獨處時的寂寞。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面對人生諸種況味他是如何從容地應對、消解,以及這消解中所滲透出的禪思與頓悟。宋蔡居厚《詩史》言:“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有比物以意而不言物,謂之‘象外句’。如無可上人詩曰‘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聲’,是落葉比雨聲也。又曰‘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是微陽比遠燒也。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耳?!薄跺伤琛芬舱f:“聽雨徹夜,既而開門乃是落葉如雨,此體極少而絕佳?!㈥栂聠棠?原燒入寒山’亦然?!边@便道出了無可詩歌創(chuàng)作的另一個特點:“象外句”。蔡居厚所說的這種言其“用”而不言其“名”的“象外句”近似于譬喻,但它少有僵硬與刻板而出之以“象”,具有一種靈動的意境。以之再透過一層,就由具體的物象近至整體的意象構(gòu)筑。這樣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表圣文集》卷三),才是真正的“象外句”。如無可送姚合的《酬姚員外見過林下》:掃苔迎五馬,蒔藥過申鐘。鶴共林僧見,云隨野客逢。無可與姚合過從甚密,兩人感情很好。對于老友的離去,此詩專意于離情的抒寫。但全篇不用重筆裹挾濃情,而施以淡墨輕染。于山嵐游云拂觸下,離情若即若離、乍隱乍浮。此詩的五六句頗值得玩味。兩句寫山寫水而著意于山水之外,表現(xiàn)的是他們兩人如水般割不斷的相思,以及如松露滴旆般的眷念。隨后,末尾兩句如蜻蜓點水般一點即逝,使得整個詩篇象外象、景外景的構(gòu)筑幾近于“空中之音、相中之色”的境地,讓人的思緒層層蕩漾,久久難寧。其他如《秋日寄厲玄先輩》、《送邵錫及第歸湖州》、《酬厲侍御秋中思歸樹石所居見寄》、《送僧》都是如此。這種“象外之象”是唐代詩人們的一種普遍追求,從劉禹錫的“境生于象外”(《劉夢得文集》卷二十三)到唐末司空圖“韻外之致”(《司空表圣文集》卷二),大家都愜心于此。正如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中所說:“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睙o可雖非盛唐詩人,但他的“浮云流水心”(《全唐詩》卷八百一十四P9162)安然于山林清水,耐得住變動,穩(wěn)得住身心,不會像一般詩作者那樣,于觸動中獲得怎樣的心緒就怎樣直接地表露出來。詩思經(jīng)過他反復的涵濡打磨,變得格外輕靈。世俗詩人們雖也追求這種意境但他們僅只是就詩歌的創(chuàng)作而言,于不斷的詩歌鍛煉中逐漸獲得這種技巧。而無可則不然,這種意境來自他身心的深層體驗。這種表露不是一種詩歌技巧的展現(xiàn),而是他的諸般鍛煉之一,滲透著他的參禪與靜悟。正如皎然所言:“兩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若遇高手如康樂公,覽而察之,但見情性,不覩文字,蓋詩道之極也,向使此道尊之于儒,則冠六經(jīng)之首;貴之于道,則居眾妙之門;崇之于釋,則徹空王之奧?!?《詩式·重意詩例》)我們從無可的詩中正能看出他對于“徹空王之奧”的追求。故而他對于“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這樣的意境表現(xiàn)得尤為圓融、自如。喻鳧在《冬日題無可上人院》中就說他:“詩言與禪味,語默此皆清?!?《全唐詩》卷五百四十三P6270)僧人們在把禪思融入詩境的同時往往又會把另一因素帶入詩歌的創(chuàng)作之中,這就是“苦”。禪宗的修行雖無以前戒律森嚴,可僧侶的生活與世俗相比要清苦許多,如《送贊律師歸嵩山》(一作清江詩)所言:“清貧修道苦?!睙o可在詩中也時有描寫靜夜獨處、默思參禪的情景。但可貴的是,他并沒有把這種“苦”帶入詩篇之中,以致流于“苦”而“枯”的弊端。無可詩中的苦不是“書贈同懷人,詞中多苦辛”(《全唐詩》卷五百七十一P6626)這樣的愁苦,他的苦多是一種琢詞煉句的“苦吟”。如《暮秋宿友人居》中的“開門但苦吟”、《金州冬月陪太守游池》中的“苦吟行迥野”、《奉和裴舍人春日杜城舊事》中的“春來詩更苦”都是如此。苦吟往往總被人與詩的清苦聯(lián)系到一塊,認為苦吟詩必是清苦詩。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嘁鲀H只是表明構(gòu)思謀篇、煉辭造句用功之深。而這是能作好詩的一個必要條件,歷代有所建樹者無不經(jīng)此磨練方有所成。賈島、孟郊這些所謂的“苦吟”詩人們自不用說,其他詩人們也無不如此。朱慶余《送馬秀才》言:“清貌不識睡,見來常苦吟?!眲⒌萌试凇断娜占词隆分姓f:“到曉改詩句,四鄰嫌苦吟。”在《全唐詩》中這樣的詩句俯拾即是、隨處可見。若沒有“語不驚人死不休”(P345)的苦練,就不可能寫出優(yōu)美動人的詩篇,更不要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P281)了。詩僧們由于過于他人的自律、苦行,影響到為文造句也格外刻苦自修。無可的詩“律調(diào)謹嚴”,謀篇下字一絲不茍,如“遙山寒雨過”的“過”(《賦得望遠山送客歸》)、“衣赤動霞風”的“動”(《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諸同志三首次本韻》之一)、“雨霧蒸秋岸”的“蒸”(《送李使君赴瓊州兼五州招討使》),非凝思苦想不得??嘁魇侵冈姷臒捵衷炀渲?而清苦則是指詩的內(nèi)容意境,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詩僧們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容易形成清苦的詩風,故而就往往使人們產(chǎn)生一種誤解。而無可的詩清而不苦,正是對這種誤解的一個很好說明,這也是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一個很可貴的方面。清賀裳在《載酒園詩話又編》中就說;“無可詩如秋澗流泉,雖波濤不興,亦自清冷可悅?!奔o昀也說他“格韻頗高”(P3102),正是如此。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簽》中說:“無可詩與兄島同調(diào),亦時出雄句,咄咄火攻?!焙鸷嗾f對了一半,無可時有雄句,但并無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