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通用28篇)_第1頁
2023年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通用28篇)_第2頁
2023年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通用28篇)_第3頁
2023年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通用28篇)_第4頁
2023年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通用28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通用28篇)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驗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使學生通過視察,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潔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打算:

1分硬幣、電話卡、醫(yī)療保險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圖、制作的量課本長、寬、厚的課件(可以用圖或干脆演示替代)。

教學過程:

一、學習毫米產生的意義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視察。學生視察后,老師提出圖中的小摯友在干什么?你們情愿參加他們的探討嗎?

(2)采納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加,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老師事先打算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姓名長寬厚

估計測量估計測量估計測量

測量毫米的相識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精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相互探討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愛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溝通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組分別匯報本小組測量的結果,在匯報時,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敘述測量的結果,由于課本的寬和厚不是整厘米,學生在表述時,會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間的小格,也有的學生可能說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寬不到15厘米,還差兩小格。數(shù)學書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老師用課件(可以用圖或干脆演示替代)邊演示測量課本長、寬和厚的方法邊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議,并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書課題毫米的相識。

二、學習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老師提出問題:從學生尺中,你能發(fā)覺毫米與其他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在學生仔細視察學生尺并獨立思索后,讓學生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關系,讓學生多說說發(fā)覺這個關系的過程,如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說明,也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來說明隨后老師將學生總結的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板書在黑板上。

三、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讓學生在尺子上視察1毫米的長度,在組內相互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老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誕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先在組內說,再在全班溝通。老師分別出示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說明: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shù)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終數(shù)一數(shù)看有多少張。

4.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5.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自動筆的筆芯、降雨量等等)。

四、師生共同小結

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五、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支配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后推斷,再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yè)本上。

3.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六年制第十二冊數(shù)學第48—49頁的內容,完成第49頁上面的“做一做”和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相識圓錐,駕馭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教學重難點:

圓錐的特征

教具打算:

圓錐形物體一個、圓錐的模型一個、CAI課件四件

學具打算:

圓錐形實物,模型一個、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學問,誰能告知老師圓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打算好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感覺一下,它與圓柱有什么不一樣?

生視察感知后,說出自己的結果,師確定:這個物體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

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也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錐的相識

二、新授

1、教學圓錐的相識

〈1〉出示多媒體CAI課件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

(此處有圖)

提問:這些物體的形態(tài)是什么?(圓錐)

這時利用CAI課件動畫光點的閃耀,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緊接著把實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此處有圖)

接著變更不同的方向,師說明:這樣的圖形就是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2〉師講解: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邊講邊用動畫光點的閃耀閃動“圓錐的頂點”,并標示出來,將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標出“底面”。)請同學們拿出圓錐模型,摸一摸四周的面,提問:這個面是一個平面還是曲面?

指出: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同時標出“側面”讓學生看著圓錐形物體,指出:從圓錐的頂點究竟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用CAI課件演示作高,接著順著母線的方向演示、強調: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只有一條

〈3〉生拿出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面、頂點、高。

2、小結

誰能歸納一下圓錐有什么特征?(指名試答)

師板書: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教學測量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的高能干脆測量嗎?為什么?

(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不能干脆量出它的長度)

采納多媒體CAI課件(二)演示

邊演示,邊講解測量過程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出數(shù)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圓錐學具的高

4、教學圓錐側面的綻開圖

設問:圓柱的側面綻開是什么圖形?圓錐的側面綻開又是什么圖形呢?

生思索探討后,指名回答

師:我們通過試驗來看看。

出示CAI課件(三),一步一步演示:(此處有圖)

使學生相識:側面綻開后是一個扇形

再利用CAI課件將其綻開圖合攏,復原原狀,以加深對圓錐側面的相識。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49頁“做一做”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二的第2題

采納CAI課件,拆分組合,指名口答。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么特征?側面綻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

板書設計

圓錐的相識

(此處有圖)

圓錐的特征:

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3

義務教化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112頁圓的周長。

1、相識圓的周長,能用滾動、線繞等方法測量圓的周長。

2、在測量活動中探究發(fā)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用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能運用圓的周長解決一些簡潔的實際問題。

1、探究發(fā)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2、運用圓周長的學問解決一些簡潔的實際問題。

1、每小組一根小繩、一個米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片、計算器。

2、課件1:阿凡提與國王競賽A、B

課件2: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商的關系

課件3:祖沖之有關資料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愛童話故事嗎?今日,老師帶來了一個阿凡提的故事。國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戲弄,特別惱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個新招,想犯難阿凡提。國王從全國精選出了一頭身強力壯的小花驢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驢賽跑,并且規(guī)定小花驢沿著圓形路途跑,小黑驢沿著正方形路途跑。(課件出示小花驢和小黑驢賽跑)

師:同學們看,競賽起先了驚慌的競賽結束了。今日的競賽誰獲勝了?

生:國王的小花驢獲得了成功

師:可是,對于這場競賽小黑驢覺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競賽不公允。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樣的競賽公允嗎?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們的小毛驢跑的路程不是一樣長。

師:那究竟他們的路程是不是一樣長呢?你們有什么好方法來推斷一下呢?

生:量一量就知道了,

師:誰能說說正方形的周長和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生: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有關系,周長是邊長的4倍,

師:也就是說只要測出正方形的一條邊長就可以知道正方形的周長,是嗎?那小花驢圍著圓形路途跑一圈的長度又是圓的什么呢?

師:有的同學反映可真快,對!這就是圓的周長,這也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探討的內容。(板書課題)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圓的周長?同桌可以溝通一下。

得出: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圓的周長。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發(fā)覺測量圓的周長的不同方法

師:下面請同學們把打算的圓拿出來,那圓的周長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長,同桌相互比畫一下。

師:好,想一想圓的周長怎樣測量?(給學生獨立思索的時間)

師: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組內溝通一下。

(上臺溝通測量的方法)

生:我們的方法是用線繞圓一周,然后量出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生:我們小組覺得干脆用米尺繞圓一周就可以讀出圓的周長。

生:我們把圓沿著尺子滾動一周,這一周的距離就是圓的周長,

生:我們小組還有不同的方法,我們是用線量出圓周長的一半在乘以2,就可以求出圓的周長。

師板:線繞、滾動、拉直化曲為直

(2)探究發(fā)覺圓周率和圓的計算公式

師:我們同學真是太棒了,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找到這么多的好方法。那我們能不能用這些方法測量出圓形跑道的周長是多少?

生:不行,圓太大了,測量不出來!

師:哦,太大了不簡單測量。那大家看,老師畫一個小圓,你能不能幫老師測量出來它的周長?

生:有些圓的周長沒方法用繞線和滾動的方法測量出來

師:那咱們能找到一種更簡便、更科學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師:我們知道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有關系,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系呢?

生: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有關系,直徑越長圓越大,所以周長也就越大,

師:有道理!那大家來猜一猜,周長和直徑有怎樣的關系?

生:周長是直徑的2倍,生:他們一樣長,生:我覺得這個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4倍)(3.5倍)

師:大家猜得可真起勁呀!那究竟圓的周長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呢?怎么才能知道?

生:動手量一量,算一算,

師:說的真好,這可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動手做來驗證一下。同學們想試試嗎?每組拿出大小不同的三個圓,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愛的方法去測量。聽好要求:

1、小組同學作好分工,選好測量員、記錄員、匯報員。

2、記錄員要剛好地把測量員測量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書上的表格里。

3、可以用科學計算器幫忙算一算周長和直徑的商。

(3)可以用科學計算器幫忙算一算周長和直徑的商。

師:好,現(xiàn)在我們來溝通一下你們的試驗結果。

生:實物展臺溝通。

師:大家細致視察分析,看能發(fā)覺什么?

(厘米)圓的直徑

(厘米)周長與直徑的商

(保留兩位小數(shù))

生:我發(fā)覺了這三個圓的大小雖然不一樣,但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商都是三點幾。

生:全部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師:看來大家的發(fā)覺都一樣,那我們再來看看電腦小博士是不是也發(fā)覺了這樣的規(guī)律?(課件直觀展示三倍多一點)

生:圓不論大小,它的周長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

師:說得真好。圓不論大小,它的周長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這是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你們的這個發(fā)覺和很多大數(shù)學家的發(fā)覺不約而同。

師:人們通常把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這個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表示。(板書: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師:關于圓周率,大家都知道什么?你說,

生:我知道我國古代有個數(shù)學家較祖沖之好象和圓周率有關系,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關的資料,大家想看嗎?

看屏幕,這就是祖沖之,(課件介紹祖沖之)

師:我們通過圓的周長除以直徑得到了也就是圓周率(板書:Cd=)你能通過圓的直徑求它的周長嗎?用字母表示出來。通過半徑能求圓的周長嗎?

生回答、師板書:

Cd=C=C=d

d=2rC=2C2=r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詳細的生活情境,學會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學會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難點: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24時計時法,你能說說什么是24時計時法嗎?

學生回顧24時計時法。

出示教材第53頁的節(jié)目預報表,并提問:你能把這些時刻改成一般計時法嗎?

指名匯報后引入課題:這是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24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還能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接著來學習新的學問。

二、溝通共享

1.計算整時到整時經過的時間。

(1)出示例4,提出問題。

提問:這張預報表上的節(jié)目你喜愛嗎?最喜愛哪一個節(jié)目?依據(jù)你的視察,你覺得哪個節(jié)目播放的時間會長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播放的時間是這個節(jié)目從起先到下個節(jié)目起先的時間,《動畫劇場》從什么時候起先?(14:00)什么時候結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長時間?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在小組里溝通算法。

師:鐘面上是從2:00到3:00經過幾小時?(1小時)從3:00到4:00經過幾小時?(1小時)一共就是經過幾個小時?(2小時)

指名上臺撥一撥,并讓學生嘗試畫線段圖表示。

提示:畫線段圖時只要畫出經過的時間的起先和結束部分。

明確:從14:00到16:00經過的時間,還可以用減法計算,依據(jù)“結束時刻-起先時刻=經過的時間”可算出播放時間。

16-14=2(時)

2.計算非整時經過的時間。

談話:剛才我們計算了《動畫劇場》播放的時間,現(xiàn)在我們再來算一算《才智樹》播放的時間。(出示教材第53頁“試一試”問題)細致視察,《才智樹》從什么時刻起先播出,什么時刻結束?(8:10播出,8:40結束)

學生先獨立思索,再在小組內探討溝通,然后組織學生集體探討,老師結合學生的思路,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出示線段圖:說說線段圖的起點和終點。

追問:8:10應當怎樣表示?中間的這段線應當平均分成幾份?

學生探討后得出結論:起先時8:10,應當把8時和9時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鐘。

老師演示從8:10到8:40,用不同顏色的線段表示出來。

提問:現(xiàn)在你能計算從8:10到8:40這段時間有多長嗎?

學生計算,指名匯報,說說計算方法,老師板書:40-10=30(分)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情境圖,提問:依據(jù)這個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提出問題:這個圖書室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應如何解答?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在小組內溝通算法。

引導:先分別算出兩個時段的時間,再把兩段的時間相加,就是每天借書的時間。

用減法算:13-12=1(時)17-15=2(時)1+2=3(時)

2.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指導學生看題,理解題意。讓學生詳細說說題中有哪幾個商店,它們的營業(yè)時間分別是怎樣支配的。

提問:算一算每個商店每天各營業(yè)多少小時?哪個商店的營業(yè)時間長?

學生獨立思索,列式解答,老師巡察指導,了解學生的做題狀況。激勵學生英勇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最終師生共講評。

3.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題目,學生讀題,指名說說起先時間和結束時間。

提問:能干脆用下午5時減上午9時嗎?怎么辦?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來嗎?

學生溝通探討,進行畫圖,老師巡察指導。

小結:假如兩個時刻不在同一時段,可以將一般計時法時間轉換成24時計時法再計算。

4.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5題。

(1)引導:小明是幾時睡覺的?什么時候起床的?這個時間從第一天晚上的8時跨越到其次天的早上的6時。能不能用我們之前學習的方法計算?應當怎樣計算?

(2)指名溝通,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

學生可能會用以下計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時前睡了多少小時,再和其次天睡覺的時間加起來,即24-20=4(時),4+6=10(時)。

方法二:先想晚上8時到其次天上午8時經過了12小時,再減去2小時,即12-2=10(時)。

學生可能還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只要合理,老師都要賜予確定。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5

學生以前已經學過直線圖形,上節(jié)課又學習了“圓的相識”,這些學問為本課教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教材通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實踐操作,讓學生在視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以及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通過圓周率的形成過程,圓周長公式的推導、應用,讓學生駕馭圓周長的計算。從而為下節(jié)課學習利用圓的周長公式,反求圓的直徑或半徑,作好了理論上的打算。應當說,這堂課起承前啟后作用。

1.學生通過動手繞一繞、滾一滾,找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shù)關系。知道什么是圓的周長、什么是圓周率。駕馭圓的周長公式,并會運用公式進行簡潔的計算。

2.通過對圓周率π值的探求,培育學生科學的和實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及數(shù)學的概括實力和邏輯思維實力,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實力。

3.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對圓周率探討的貢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化、增加民族驕傲感。

理解和駕馭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對圓周率的相識。

1、學生打算直徑為5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圓片各一個,有圓面的物體各一個,線,直尺,每組打算一只計算器。

2、老師打算課件、帶繩小球,圓規(guī),尺子,保溫杯。

(一)復習舊知、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新知

1、復習:圓心、半徑、直徑、直徑與半徑的關系(略去)

2、課件出示問題情境:龜兔賽跑

師評價:你們對圓的相識很到位,下面我要問同學們一個問題,你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哪個同學情愿說說故事的也許意思?(學生說)

師:兔子因傲慢自大輸了競賽,過后很不服氣,于是想出一個方法,進行其次次競賽(課件出示),你們猜,這次誰會輸?

提問引導:

(1).沿著正方形路途跑實際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正方形的周長)

(2).正方形的周長怎么求?用字母怎樣表示?

(3).正方形的周長與誰有關?有什么關系?

生: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有關。周長是邊長的4倍。

(4).兔子沿著圓形的路途跑事實上就是求圓的什么?(圓的周長)

3、引出課題:

那究竟什么是圓的周長,怎樣求圓的周長?圓的周長和正方形的周長究竟哪個長?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圓的周長。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信任同學們都會解答這個問題了。(板書: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設置問題情景,引發(fā)求知欲望,引出新課,同時為后面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教學做好鋪墊。]

(二)教學新課

1.相識圓的周長。

(1)請同學們拿出學具中最大的圓用手摸一摸哪個是圓的周長?指一名到前面摸一摸。留意起點、終點。

(2)同桌相互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周長?

生: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3)電腦出示圓的周長概念,讀一遍。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摸,動畫看,動嘴說,引出圓周長概念。]

2.化曲為直,引發(fā)求知欲。

(1)我們想知道你課桌的周長怎么辦?

生:用直尺量出課桌的長和寬。

(2)實物演示:老師這有一個杯子,用它喝水有時燙手,我想編一個隔熱套,用直尺測量它的周長便利嗎?

生:不便利,因為直尺是直的,而圓的周長是曲線圍成的。

(3)用什么方法化曲為直測量出圓的周長呢?(學生探討)。誰來說一說?

①用圍的方法。指名演示。(板書:圍)

問:要留意什么?

生:先拉直后,只能量圍的一周的長度。

②用滾的方法。指名演示。(板書:滾)

問:要留意什么?

生:在圓上先作了記號,沿直尺滾動一周。

師:你們棒極了。用圍和滾的方法可以把圓的周長轉化為直線來測量。是不是全部圓的周長都可以用這兩種方法測量呢?

(4)誰能用圍的方法量一量黑板上圓的周長?

兩名學生量。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5)老師拿一條繩子,在繩的一端拴上一個小球,甩動繩子使小球轉動起來。

問:小球轉動時走過的路途成什么圖形?這個圓的周長能用圍、滾的方法測量嗎?這說明不是什么樣的圓都可以用圍、滾的方法測量。因此我們須要探討出一種計算圓的周長的方法。(比如像正方形)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操作,如:量桌面周長,測量保溫杯隔熱帶,如何測量黑板圓的周長,如何測量帶繩小球繞成的圓等,將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化,在教給學生圍、滾的方法同時,引起學生思維沖突嗎,激發(fā)求知欲。]

3.找尋關系,創(chuàng)設情景,測量圓的周長

(1)出示探究:

a、正方形的周長和誰有關?有什么關系?

(板書:c=4a)

b、那圓的周長與誰有關呢?有怎樣的關系?(課件出示驗證)

c、依據(jù)學生回答,老師板書:圓的周長直徑

(2)問題情景:是不是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也像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之間那樣存在著固定不變的倍數(shù)關系呢?同學們今日也當一次數(shù)學家,看看我們能不能發(fā)覺什么規(guī)律,下面我們進行一組試驗,看看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究竟又怎樣的關系。

(3)小組合作,測量數(shù)據(jù)。

①拿出你們的學具圓,匯報一下,直徑分別是幾厘米?(5cm、10cm、15cm)

②下面以小組為單位用圍或滾的方法量一量圓的周長,并算一算,周長與直徑有怎樣的關系?請小組長負責分工,看哪一組量得準,算得快。結果填在表格中。

(4)比較驗證,揭示規(guī)律:

①匯報溝通:通過測量和計算,你發(fā)覺什么規(guī)律?

生:直徑不同,周長也不同,但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

②問:是不是全部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呢?

電腦演示圍、滾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看看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小組試驗操作與計算、電腦演示驗證等,讓學生發(fā)覺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4.介紹圓周率,推導公式,探求新知(重點和難點)。

(1)引導得出圓周率概念:

師:看來圓不論大小,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是個固定不變的倍數(shù)關系。(師質疑:為什么我們測量和計算的結果會不一樣?說明:測量誤差)。數(shù)學上我們把圓的周長和直徑這個固定不變的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用式子表示是:

補充板書: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固定)

老師講解:π=3.141592653‥‥(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

π≈3.14

(2)引導自學圓周率小資料:其實,很早以前,人們就起先探討圓周率這個問題了,關于這方面學問,我們可以在課后自學書上p63表后相關介紹。

師:現(xiàn)在,我們依據(jù)這個規(guī)律能否探究出圓的周長公式呢?

(3)公式推導:

師指圓周率公式:剛才我們通過自學知道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用字母表示是:

板書:C÷d=π

師:已知圓的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呢?同桌相互說一說。

板書:C=πd

師:已知半徑怎么求圓的周長呢?

板書:C=2πr

問:知道什么條件就可以計算圓的周長?(強調:d、r)

師:這樣,今后我們要知道圓的周長不但可以用圍或滾的測量,現(xiàn)在我們還可以用公式計算了,下面我們就應用這兩個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5、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1)解決龜兔賽跑問題:

問:學了周長公式,現(xiàn)在你們會解決龜兔賽跑問題了嗎?

學生嘗試解答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問:這位同學是利用什么公式做的?須要什么條件?

老師課件演示規(guī)范步驟。

(2)實際應用:汽車車軸距離地面0.4米,車輪滾動一周是多少米?假如車輪滾動了1000周,那么汽車行了多少路程?

[學習學問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在應用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兩個例題:

一是解決課前的問題,是已知d求c。

二是小車輪胎問題,是已知r求c。這是兩個學生常常接觸的數(shù)學問題,具有代表性。]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出示填空)

1、基礎練習:(略)

2、學問延長:(略)

3、課后思索:(略)

[鞏固練習設計三個層次:基礎題是解決當堂重要學問和易錯點;提高題是讓學生能綜合利用;課后思索是為下節(jié)課承前啟后.]

(五)作業(yè):

1、花瓶最大處的半徑是15厘米,求這一周的長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徑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長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徑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鐘面分針長10厘米,求針尖一天走過多少厘米?

3、噴水池的直徑是10米,要在噴水池四周圍上不銹鋼欄桿2圈,求兩圈不銹鋼總長多少米?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在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基礎上,能運用公式解決有關實際問題,加深對學問的理解。

2.培育學生視察、實踐實力。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結合實際問題運用所學的學問

教學理念:

1.數(shù)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學生動手實踐,自主學習與合作溝通相結合

教學設計:

一回顧舊知:

1.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S、h各表示什么?

2.求圓錐的體積須要知道什么條件?

3.還知道哪些條件也能計算出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投影出示:

(1)S=10,h=6V=?

(2)r=3,h=10V=?

(3)V=9.42,h=3S=?

二運用學問,解決實際問題

1.(投影出示例2:一堆小麥圖)師:有這樣一堆小麥,你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嗎?怎么辦呢?

2.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可以測量的?,F(xiàn)在給你數(shù)據(jù):高為1.2米,底面直徑為4米

(1)麥堆的底面積:__________________

(2)麥堆的體積: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道了體積,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重能知道嗎?(每立方米小麥約735千克)(得數(shù)保留整千克數(shù))

4.一個圓錐形沙堆,占地面積為3.14平方米,高1.5米。(1)沙堆的體積是多少平方米?(2)假如每立方米沙約重1.6噸,這些沙子共重多少噸?(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5.用一根底面直徑2分米,高10分米的圓柱體木料,削成一個的圓錐,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1)(出示圖)什么狀況下削出的圓錐是的?為什么?

(2)削去的木料占原來木料的幾分之幾?

(3)假如這是一塊長4分米,寬2分米,高1分米的長方體木料,又在什么狀況下削出的圓錐是的呢?

三綜合練習

1.一個圓柱的底面積為81平方厘米,高12厘米,和它等體積等底的圓錐高為()厘米;和它等體積等高的圓錐的底面積為()厘米。

2.將一個體積為16立方分米的圓錐形容器盛滿水,倒入一個底面積為10平方分米的圓柱體容器中,水面的高度是()分米

3.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體積相等,假如圓柱的高是圓錐的4/5,那么圓柱的底面積是圓錐的幾分之幾?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7

一、教學內容

《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義務教化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第80--81頁,練習十四第1、2、4、5、6題。

二、教材分析

在小學階段已學習了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復習,加法是在計數(shù)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連續(xù)性計數(shù),是最基本的運算。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也是加法的還原。乘法又是加法的發(fā)展,是求相同加數(shù)加法的簡便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也是乘法的還原,它是減法的發(fā)展,是求相同減數(shù)的減法的簡便運算。分數(shù)與百分數(shù)的運算與整數(shù)運算完全相同。

三、學情分析

加強整理和復習的系統(tǒng)性,使所學學問結構化,是“整理與復習”單元教學的首要任務。復習時,應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發(fā)揮學生參加學問整理的主動性和主動性。要留意查漏補缺,加強練習的針對性、有效性。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以及它們的計算法則;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嫻熟駕馭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梳理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運算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溝通與四則混合運算、簡算的關系。

2.能正確地進行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實力。

3.培育學生仔細計算、檢查的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

體現(xiàn)學問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六、教學打算

課件小卷子

七、教學過程

同學們,我們今日上一節(jié)有關計算的復習課。請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題:干脆寫出下面各題的結果。把這幾道題按自己的想法分類。

530+380=83-57=16×50=96÷8=0.37+1.6=1-0.74=0.25×4=3.2×0.4=8.4÷0.7=(加減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課題:整數(shù)小數(shù)的計算動畫:各種運算意義

我們前面已經學習了整數(shù)小數(shù)的四則計算,這節(jié)課來看看它們之間的區(qū)分與聯(lián)系。

(一)整數(shù)加減法

計算并驗算4325+385=(學生板演)

師:進行整數(shù)加減法計算應做到什么?(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滿十向前一位進1)(不夠減向前一位借1)

為什么強調相同數(shù)位對齊?

(二)小數(shù)加減法

請你把這道題改編成一道小數(shù)加法題。

出現(xiàn):43.25+38.5=81.7543.25+3.85=47.143.25+38.5=81.75強調:小數(shù)點對齊問題,小數(shù)末尾有0的問題。

選擇一題由學生驗算,解決小數(shù)減法的問題。(計算方法)強調:

1.減法與加法的關系(逆運算)

2.小數(shù)加減法與整數(shù)加減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分

(三)整數(shù)乘除法

出示:102×37=3774÷37=請你選擇一道題完成。這兩道題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話說方法)視察發(fā)覺除法與乘法的關系。(逆運算)

(四)小數(shù)乘除法

以小組為單位,把102×37改編成小數(shù)乘法計算,看你能寫出多少道,并快速寫出答案,不寫豎式。我們可以寫出多少個?(多數(shù)個)展示學生成果。(小結方法)強調:補0占位的問題。

(1)47.5+7.65=73.06-3.96=

(2)32.5÷0.25=1.2×750=(集體訂正,反饋。)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8

一、復習打算。

1、出示平行四邊形圖。

2、提問:這是什么圖形?知道底和高會求面積嗎?假如剪去這個平行四邊形的一角,剩下的會得到什么圖形呢?哪個圖形的面積你會干脆計算?梯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

3、揭題。

二、新授。

1、出示梯形圖。

(1)提問:這是什么圖形?說說梯形各部分的名稱。提示:求梯形的面積能不能像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一樣,把它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計算它的面積?

(2)操作試驗。

反饋:你拼成了什么圖形?指名拼一拼。

指導拼法。

①重合。

②旋轉。哪個梯形旋轉?一般可以怎樣移動一個梯形?旋轉到兩下底成一條直線為止。

③平移。

思索:通過重合、旋轉、平移的方法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每個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反過來還可以怎么說?

2、出示直角梯形圖。

(1)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又能拼成一個怎樣的圖形,動手拼一拼。

(2)提問:拼成了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有什么關系?

(3)視察:每個直角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小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經過重合、旋轉、平移的方法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并且每個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一半。

3、視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思索:

(1)比較梯形的上底下底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關系?

(2)比較梯形的高與拼成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68頁練習十三第9~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筆算減法的法則,能夠正確地、比較嫻熟地計算,培育學生的計算實力。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簡潔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方法,相識數(shù)量之間的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育學生分析、推理等思維實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筆算減法。誰能說一說,筆算減法要記住哪幾條?今日我們根據(jù)減法的法則來練習減法計算。

二、計算練習

1、口算第9題

2、完成第11題。做之前讓學生視察每組中兩個算式中相應的特點,做完后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大小的。

3、筆算:練習十三第10題第一行。指名板演。做完后提問:這三道題在計算時有不同的地方嗎?

4、小結:筆算減法要按減法的法則計算。在計算退位減法時,有時要連續(xù)退位,有時不要連續(xù)退位,所以在每一位計算時,該退位的要按退位的方法算,不該退位的只要干脆減。

5、做練習十三第12題。

三、應用題練習

1、做練習十三第13、14題。做完后讓學生說說這樣做的理由。

2、做練習十三第15題,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依據(jù)不同的問題再解答。

四、全課小結

五、課堂作業(yè):練習十三第10題剩下的三題,第12題前面兩題。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在詳細情境和活動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

2、在視察操作活動中,探究5以內數(shù)的加法。

3、在老師引導下,學習從詳細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并解答。

教學重點:理解意義,溝通加法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打算:五朵花、小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感受

1、出示情境圖,讀懂圖意。

2、仿照做一做,邊說邊做。

3、指名說一說一共有幾支鉛筆。

4、集體溝通數(shù)“一共有幾支鉛筆的方法”激勵學生仔細傾聽、清晰表達。

二、實物操作

1、出示熊貓圖,說說圖上講的是什么故事?

有3只熊貓在吃竹子,有2只熊貓在玩球,一共有幾只熊貓?

2、用學具代替熊貓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

3、和同桌說一說后集體溝通,激勵孩子仔細傾聽。

三、符號表達

1、小結:這兩個數(shù)學故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來。出示算式:2+2=5

2、思索:每個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老師介紹加號、等號、算式的讀法。

4、引導學生結合情境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5、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情境可以用這個算式表示。

6、寫一寫算式。

7、擺一擺、算一算。說說加法算式在圖中表示的意義。

四、鞏固應用

1、一共有多少?

引導學生完整說圖意,重點說出“又開來一輛”“又飛來一只”。

2、說一說。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1+4=5來表示?

(2)視察情境圖,溝通書中呈現(xiàn)的實例。

(3)讓學生結合不憐憫境說明算式的意義。

(4)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表示算式。

3、小結。這些問題都可以用加法算式來表示。

4、練一練,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全班溝通。

五、總結,布置實踐作業(yè):在家里說說加法問題,并把算式登記來。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shù)學學問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基本口算練習

1.看卡片口算。

8+37+66+58+68+8

7+58+47+76+67+4

2.聽算。

8+29+49+57+38+3

9+68+76+410+87+5

二、新課

1.出示例4。屏幕顯示:活潑可愛的小兔在草地上做嬉戲。自然圍成兩圈(如例4圖)。此時,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與聲音同步)

2.分組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4~6人一組,每個學生都參加探討。老師巡察,剛好和學生交換看法,賜予點撥。

3.溝通解決問題的方法。

(1)請各組代表發(fā)言。

依據(jù)學生的發(fā)言,老師板書出每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

①點數(shù)出小兔的總只數(shù)。1,2,3,...,15;一共15只。

②按左、右兩群計數(shù),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數(shù)。

(2)假如學生沒有按顏色把小兔分成兩類計數(shù),再計算。引導學生:看一看圖中有幾種顏色的小兔?想一想還可以怎樣把小兔分成兩部分?使學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兩部分。

接著,讓學生數(shù)出白兔的只數(shù)(10只)和灰兔的只數(shù)(5只)。然后,由學生口述算式和得數(shù),老師板書:10+5=15(只)

4.小結

(1)讓學生評議哪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好。

(2)老師結合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兔問題的狀況,確定學生探究的解決方法,同時特殊強調:把小兔按群分成兩部分,用8+7計算出結果,按白色、灰色分成兩部分可以用10+5解決問題。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視察、分析,找尋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三、獨立運用所學數(shù)學學問解決問題

做練習二十的第1題。

1.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08頁上面第1題。同桌相互說說題意,之后,指兩名學生向全班同學說一說題意。

2.獨立填寫算式。[8+4=12(只)]

3.學生之間溝通、評議。請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怎樣想的,計算的結果是什么,其余學生評價誰說得清晰、合理、正確。

4.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索解決方法。

(1)啟發(fā)談話:再仔細視察畫面,雞欄里的雞還可以怎樣分類?想一想,還可以怎樣解決一共有多少只雞的問題?

(2)讓學生找尋另一種解決方法??梢宰约核妓鳎部梢詢扇颂接懡鉀Q方法。

(3)溝通。

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決方法。比如:雞欄有3只白雞、9只花雞。用9加3算出雞的總只數(shù)。依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板書9+3=12(只)。

5.強化相識。

讓學生看著8+4=12(只)、9+3=12(只)兩個算式,分別口述出解決一共有多少只雞這一問題的思索過程。強化學生對這兩種解決方法的相識。

四、練習

做教科書第108頁上第2題。

讓學生干脆把得數(shù)填在書上。填完后,集體訂正。有錯誤的剛好訂正。若出現(xiàn)把10-3算成10+3的狀況,特殊要強調:做題時要仔細看題,細致計算,才能算對。千萬不要做小馬虎。

應用題(用數(shù)學)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12

教科書第43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1.駕馭三位數(shù)不退位和不連續(xù)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3.在運用三位數(shù)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

人民幣、情景圖、課件、計數(shù)器。

一、情景引入

屏幕出示:星期天媽媽帶了340元,(出示人民幣圖)帶雯雯來到商場,哇!商場的東西可真多,(出示圖片)一般計算器120元,“文曲星”235元。請幫雯雯算一算:買1臺計算器后,還剩多少元?

二、探究新知

1.學生自主嘗試計算。

2.展示溝通。

老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1:我從300元里拿掉100元,再從40元里拿掉20元,就剩下了220元。(上臺操作或屏幕演示這個過程)

學生2:我覺得這種方法其實就是用3個百減1個百還剩2個百,4個十減2個十還剩2個十,2個百與2個十合起來是220。

學生3:可在計數(shù)器上撥珠。(上臺演示)

老師:你們的方法都特別清晰,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3:我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后用豎式寫出來,像這樣:340-120230把對齊的數(shù)相減,0-0=0,4-2=2,3-1=2,最終就等于220元。

老師:對,將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相減,你能夠將兩位數(shù)減法的計算方法用到三位數(shù)減法中,你很會學習。

老師:大家用各種方法算出買這種計算器后還剩220元,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一下這個結果是不是合理嗎?

學生1:因為把120看作100,300多減去100就剩下200多。

老師:假如媽媽買“文曲星”,買后剩下多少元呢?

學生1:可能剩下100多吧。因為把235看作200,300多減去200,還剩下100多。

學生2:也可以這樣想,235元再加上100元就是335元,340元去掉235元,還剩下100多元了。

學生3:我是這樣想的,“文曲星”比一般計算器貴100多元,剛才剩下200多元了,再花100多元,剩下的就只有100多元了。

老師: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原委剩多少元呢?

學生:40比35多5元,300比200多100元,最終剩下105元。

老師:大家都用豎式算一算吧。(學生嘗試計算)

老師:有什么問題嗎?在計算時,這道題與上一道題有什么區(qū)分?

學生1:我發(fā)覺個位上是0-5,不夠減,怎么辦呢?

學生2:可以用兩位數(shù)減法的方法來做,不夠減就從4退1作10。340-23510510-5=5,4退1剩3,3-3=0,3-2=1,最終還剩105元。

老師:這樣看來,做三位數(shù)減法與做兩位數(shù)減法有許多相像之處,那誰來說說做三位數(shù)減法時要留意些什么呢?

學生1: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學生2: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

學生3:哪一位退了1后要記住少1。老師:對呀,怎樣記住從十位上已經退了“1”呢?

學生:我把它記在心里。

學生:我在退了“1”的頭上記個小點“·”就不會遺忘了。

學生:我在退了“1”的4的頭上記個小“√”,也不會忘了?!?/p>

(3)老師:假如媽媽還想買“商務通”520元,(出示圖片)夠嗎?還差多少元呢?(學生嘗試計算)520-340=180(元)。520-340十位上不夠減,又怎么辦?

匯報并強化: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

三、鞏固深化

(出示例2)老師:看看表中告知了我們哪些信息。

學生1:知道了女生人數(shù)是448人,還有總人數(shù)是876人。

學生2:要求男生有多少人。

老師:大家先估一估吧。

老師:大家都計算出來了,怎么知道我們算對了呢?

學生1:和估算結果比照,估算是400多,算出的結果也是400多,說明計算是正確的。

學生2:估算不夠精確,我們可以通過再算一遍的方法來驗算。

學生3:我們還可以用男生人數(shù)加上女生人數(shù),看得數(shù)與總數(shù)是否相符。

老師: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下面我們都用加法驗算一下,看自己算對了沒有。

四、綜合練習

1.59頁“試一試”

2.第59頁課堂活動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在詳細的情境中,進一步相識分數(shù),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

2、結合詳細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數(shù)”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重點:

體會一個分數(shù)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詳細數(shù)量也不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教學新課。

現(xiàn)場組織活動:請兩位同學到臺前,每人分別從一盒鉛筆中拿出1/2,結果兩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一位學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3枝。

師:這里有兩盒鉛筆,你能從每盒鉛筆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其他同學留意視察,你發(fā)覺了什么?

師:你打算怎么拿呢?

生1:我打算把全部的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打算把全部的鉛筆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學生活動,一位學生拿出3枝筆,另一個學生拿出4枝筆。

師:你發(fā)覺了什么現(xiàn)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他們拿出的枝數(shù)不一樣多,一個是3枝,一個是4枝,這是為什么呢?

師:他們兩人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枝數(shù)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溝通一下。

學生小組溝通,再全班反饋。

生:我們相識兩盒鉛筆的總枝數(shù)不一樣多。

生:有可能數(shù)錯了。

師:現(xiàn)在大家的看法都認為是總枝數(shù)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嗎?

學生都表示同意。

師:告知大家總枝數(shù)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鉛筆是6枝,1/2是3枝。

師:真的是不一樣多,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數(shù)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枝數(shù)不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詳細的數(shù)量也就不一樣。

師:原來分數(shù)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相識?

二、練一練

1、看數(shù)學書說一說,小林和小明一樣多嗎?笑笑和小紅一樣多嗎?

說說理由。

2、畫一畫,說說畫法對嗎?為什么?還有別的畫法嗎?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1、2、3,然后選幾題說說思索過程。

2、第4題讓學生充分說說自己的想法,必要時可以舉例說明。

3、第5、6題獨立完成,然后選幾題說說思索過程。

四、思索題。

放學后獨立完成,課后講評。

五、課堂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14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P31-33

1、通過練習,加強百分數(shù)的應用,能綜合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問題。

2、進一步了解和駕馭百分數(shù)的意義。

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

課件。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學習了百分數(shù)的應用,現(xiàn)在來看看遇到這些問題,你會不會用所學學問去解決。

二、基礎練習

1、P31練習二和第1題

讓學生先填表,然后指名說得數(shù),集體訂正。

2、第2題

解方程,選擇幾題有代表性的題目,與學生一起探討解題的方法。

3、練習二第3題

(1)10月份比9月份節(jié)約用水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

(2)須要知道什么量?

4、練習二第4題

學生自主完成,集體訂正

師:什么叫孵化率?

孵化率是95%是什么意思?

不能孵出的占單位1的百分之幾?

1-95%=5%

24005%=120(只)

5、練習二第5題

(1)先說題意,再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

三、提高練習。

1、(自主學習天地)

請學生完成才智樹的題。

再分題集體訂正,并說出解題思路。

2、課本練習二第11題

(1)先讓學生看統(tǒng)計表

(2)分小組探討完成題目

(3)指名小組代表解答。

3、P33思索題

師:要想知道哪個超市買更合算,先得求出分別到甲、乙超市買5瓶油的價格,再進行比較。

甲:124=48(元)

買四送一,只需花4瓶的價格就可以買到5瓶油。

乙:1250.85=51(元)

每瓶12元,八五折

師: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比較:4851

所以選擇去甲超市

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比較,再選擇去哪個超市合算。

4、練習題(出示課件)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學生自主完成,讓學生用自己所學學問去解決問題。

讓學生了解孵化率的學問,從而理解95%的意思。

要知道哪個超市合算,就必需先進行比較,讓學生把所學學問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1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駕馭四則運算和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依次,并學會正確計算。

2、通過學習,養(yǎng)成仔細審題,規(guī)范書寫,細致計算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駕馭含括號的四則運算。

三、教學設備:

幻燈片、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復習打算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購買一張成人票須要24元,兒童票半價。購買門票須要花多少錢?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老師依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須要多少錢。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依次是什么?學生總結運算依次。

新課教學

1、(小黑板出示)先讀出下面各題的運算依次,再算出來。120—144÷18+35(58+37)÷(64—45)

(1)學生口述運算依次,老師用框線圖表示依次。

(2)集體校對,說明留意點。

2、教學例1。

(1)把打算題

①中的144改寫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問這道題中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認為應當怎樣計算?

(3)全班同學統(tǒng)練,一生板演,集體校對,講評。

3、教學例2。

(1)把打算題②中的45改寫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較例2與打算題的異同,確定運算依次。

(3)獨立完成并自我評價,指名讓一名學生向全班作匯報。

4、練習“試一試”。

(1)板書:1515—15×(94+54÷9)

(2)同桌同學相互溝通,并獨立進行計算。

(3)用投影校對典型錯例,歸納并作出激勵性評價。

5、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讓全體學生做填空題。

(1)280—43×6+540÷36可以同時計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應當算x。

(3)100—(80+480÷24)×8其次步應當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終一步應當算x。

2、課本“練習”第1題,先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依次,再計算。

(1)請每位學生首先仔細對4個小題進行審題。

(2)學生獨立完成各題。

(3)全班集體校對,指出錯誤緣由并訂正??偨Y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特殊是再看例1、例2使我們明白,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我們應先看清晰,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確。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16

教學目標

學問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閱歷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能借助直觀圖,體驗利用維恩圖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

實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設計集合圖的活動,啟發(fā)學生對交集部分的理解,培育學生的操作實力、思索實力、創(chuàng)新實力、評價說理實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活情景的課堂再現(xiàn),讓學生在探究、應用學問中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圖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教法

本節(jié)課劉老師主要采納嬉戲法、直觀演示法、講解法、師生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深化探究,進而將問題解決,達到教學目標。

學法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嬉戲、自主探究、獨立思索、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來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義,依據(jù)集合圖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1劉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愛好和的主動性,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利用猜拳和搶凳子的嬉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加強學生對集合圖的理解。

2在嬉戲中引起沖突沖突,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xiàn)碰撞,便產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復。

3借助呼啦圈套小摯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學問,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集合圖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4借助學生比較感愛好的的語數(shù)競賽活動的狀況,讓學生充分探究集合的學問及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

5小組合作,利用已有的學問閱歷來設計集合圖,進一步加深對集合學問的理解和相識。

6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注意學生思維的拓展,讓學生考慮到集合與集合之間關系的多樣性使所學學問得到了延長。

總之,數(shù)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shù)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觀賞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從觀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shù)學道理、培育數(shù)學素養(yǎng)。本節(jié)課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加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究、不斷創(chuàng)新,體驗到了數(shù)學學習的歡樂與勝利。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17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初步駕馭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駕馭一些敏捷試商的方法,對除數(shù)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育學生的分析、比較和敏捷運用學問的實力

教學重點

除數(shù)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敏捷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敏捷運用學問,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打算

1、口算、(口算卡片)

15×416×516×64×25

60÷480÷1696÷16100÷25

60÷1580÷596÷6100÷4

14×824×726×524×5

2、先說出思維過程,再說結果、

15×6+1525×8—2524×5+24

14×7—1426×4+2616×8—16

3、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15×()<7616×()<120

25×()<20424×()<124

26×()<15814×()<121

二、學習新課

(一)啟發(fā)談話:我們已經駕馭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的試商方法、請你依據(jù)自己駕馭的學問,獨立完成下面例題,并通過思索還可以采納什么不同的方法試商、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70÷14=

(1)學生獨立解題、老師巡察、個別指導,有目的地了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shù)、

(2)學生探討、與同學溝通自己的想法,老師深化各個小組,駕馭學生實際狀況、

2、師生共同小結

(1)當學生充分探討后,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解并描述試商過程、(把除數(shù)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同學回答后,老師可以請同學評議一下,同學們可以說出,用這樣的試商方法,須要調商好幾次,比較麻煩,影響計算速度、

(2)老師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來試商,商7后和14相乘,積是98,98比70多28,28是2個14,所以改商5、

老師可以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賜予激勵,并補充說:很好,調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干脆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賜予確定,特別好,一次確定商、

生:把14看成10來試商,商7肯定大,先試商6,6和14相乘,積是84,還大,改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確定這個學生,平常留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肯定按老師打算好的依次,老師要有應變實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題時可以敏捷選用、

3、做一做:

訂正時,請說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240÷26=

看題后,思索片刻,理順思路

2、小組探討、說出自己的試商方法、通過啟發(fā),比較后,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自己嘗試一下,寫在自己的作業(yè)本上、

3、集體匯報、根據(jù)例1的做法,學生回答哪種試商方法,老師出示哪種事先打算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來試商,商8,8和26相乘,積是208,240減208,余數(shù)是32,比除數(shù)大,說明商小了,改商9、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信息)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shù)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賜予確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說出的,應當表揚、

生:把26看作25來試商,4個25是100,8個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還有1個25,所以可以商9、

師:真不錯,肯動腦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組探討到這種方法,是哪個同學提出的、啟發(fā)是否還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給時間讓學生發(fā)表、

4、做一做:

獨立完成后,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么試商方法、

(四)小結

今日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shù)有什么特點?(除數(shù)的個位數(shù)是4,5,6)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說一說,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同桌位同學可以相互說一說)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當除數(shù)是14,15,16,24,25,26時,可以用敏捷的試商方法,采納口算干脆乘的方法,還可以選擇其它能削減調商次數(shù)的方法、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逐題出示)

2、推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精確,不精確的調整過來、

3、說出下面各題應當商幾、(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馬上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128÷14165÷24128÷16

91÷15150÷25113÷15194÷26

四、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18

教學目標:

1.學問目標:引導學生構造三位數(shù),培育他們的探究實力和歸納實力。

2.實力目標:知道構造三位數(shù)和最小三位數(shù)的方法;駕馭求兩個三位數(shù)的差與最小差。

3.情感目標:培育學生的口頭表達實力和思維實力。

教學重點:

駕馭兩個三位數(shù)的差與最小差

教學難點:

兩個三位數(shù)的最小差

教學打算:

數(shù)卡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與感知

1.引入

師:小摯友,我們以前已經學過造數(shù),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用數(shù)卡①②③造三位數(shù),看誰造得又對又多。

2.學生造三位數(shù)。

3.溝通反饋

師:造三位數(shù)時,你是怎樣想的?造的數(shù)是幾?最小數(shù)是幾?

〖組織學生回憶造數(shù)方法,明確學習任務,增加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學習新知鋪路架橋。〗

二、自主探究建構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數(shù)方法

視察與思索

師:例1,用數(shù)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數(shù)?(學生口答)

操作與感悟

師:下面,我們來一次小小的競賽

(1)兩人合作:用這六張數(shù)卡造出三位數(shù)和最小三位數(shù),計算它們的差。(做后核對)

(2)獨立造出2個三位數(shù),計算它們的差。(相互檢查)

(3)用剛才造出的兩個三位數(shù)交換其中兩張數(shù)卡,計算它們的差。(相互檢查)

(4)歸納評價。

〖造三位數(shù)學生有閱歷,例1的重點是計算三位數(shù)的差,因此老師把當作競賽題作為每個孩子的“熱身賽”,讓他們在(造數(shù))操作中感悟,在計算中體驗?!?/p>

(二)計算差和最小差。

例2,從數(shù)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選出6張,將它們擺成三位數(shù),求兩數(shù)的差。

1.計算的差

(1)想一想,怎樣才能得到差?

(2)獨立嘗試,溝通反饋。

板書:987-123=864

(3)引導學生小結:的三位數(shù)減去最小的三位數(shù)就能得到的差。

〖通過嘗試計算,溝通反饋,培育學生自學實力,獨立思索的實力;引導學生自己小結,可以培育學生語言表達實力和概括實力?!?/p>

2.探究計算最小的差

小組合作

a、怎樣才能得到最小的差?(找尋方法)

b、可以找出幾組數(shù),進行嘗試計算。

c、議一議,是否已找到最小差。

3.集體溝通:說說最小差是怎么得到的?

依據(jù)學生溝通板書

312-298=14412-398=14512-498=14612-598=14712-698=14812-792=14

(1)視察每一個算式有什么特點?計算最小差又沒有規(guī)律?

(2)演示數(shù)射線。

(3)師生歸納

①這兩個數(shù)必需有6個不同的數(shù)字組成。

②這兩個數(shù)在數(shù)射線上必需盡可能接近,以產生盡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學難點,老師盡可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去思索,找尋方法,但老師要合理調控,必要時要稍作提示和點撥,以免太費時間。另外,教學中要借助數(shù)射線幫助學生找尋、分析數(shù)與數(shù)之間的規(guī)律,以便敏捷運用學問?!?/p>

(三)差是451。

1.學生獨立用數(shù)卡擺出兩個三位數(shù),使它們的差是451。

2.溝通:差是451,你是怎樣找到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的?

板書:968-517=451,876-425=451

3.師生歸納:可以假設一個比差大的三位數(shù),用被減數(shù)減差就能找到減數(shù),然后進行驗算,符合要求即可。

三、內化新知,整合延長

1.用數(shù)卡①②④⑤⑧⑨擺出兩個三位數(shù),并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shù),計算它們的差。

(2)交換其中兩張數(shù)卡,計算它們的差。

2.用數(shù)卡①②⑤⑧⑨④擺出兩個三位數(shù),并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shù),計算它們的差。

(2)擺出兩個三位數(shù),計算它們的最小差。

(3)擺出兩個三位數(shù),使它們的差是175。

3.在計算中有沒有遇到問題?

〖在練習中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索,獨立計算的實力,并培育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讓學生在口頭表達和思維實力兩個方面齊頭并進。〗

四、體驗收獲,激烈評價。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篇19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材第78~79頁“間隔排列”。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當兩端的物體相同時,兩端的物體數(shù)量比中間的多1;當兩端的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的數(shù)量相等?!边@一規(guī)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guī)律說明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驗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溝通合作中,駕馭視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育學生發(fā)覺與應用規(guī)律的主動性和新奇心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愛好。

教學重點:

經驗一一間隔現(xiàn)象中簡潔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和相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shù)關系間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圖片,問學生排列有什么特點?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誰嗎?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課題。像這樣一個隔著一個排列,就叫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師:今日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間隔排列中的規(guī)律。

二、主動探究,發(fā)覺規(guī)律。

談話:小兔們聽說我們今日要來找規(guī)律,已經在它們的花園里等著我們了,你們看,小兔的花園美不美啊?

1、探討排列特點

細致看看圖上都有什么呀?他們是怎么排的呢?

(1)同學們說得很對,我們先來看一看活潑可愛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樣排列的?

生1:一個小兔一個蘑菇……師:還有不同說法嗎?

生2:它們是一個接一個排的。

師:詳細說說它們是怎樣一個接一個排的呢?(一只小兔一個蘑菇一只小兔一個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個隔一個排的。

(2)說木樁和籬笆

師:剛才我們探討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點,那么木樁和籬笆是怎樣排列的呢?

同桌相互溝通一下。誰來說說。

(3)說夾子和手帕

師:夾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請誰來說

(4)比較三排物體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結論:每排的兩種物體都是一一間隔排列。

假如學生說不出,就問:用今日剛學到的學問,可以怎么說。

2、探討個數(shù)規(guī)律

下面我們就來重點探討一一間隔排列中兩種物體數(shù)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1)請小摯友們拿出作業(yè)紙,數(shù)一數(shù)每種物體的數(shù)量并把表格填寫完整。核對數(shù)量。

(2)比較每排兩種物體的數(shù)量,你發(fā)覺了什么?四人小組探討探討。巡察。

師:誰來說說你們小組的發(fā)覺。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樁比籬笆多1,夾子比手帕多1。

蘑菇比小兔少1,籬笆比木樁少1,手帕比夾子少1。

師:經過比較,我們發(fā)覺每排兩種物體的數(shù)量都相差1。

(3)為什么每排兩種物體的數(shù)量都相差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