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淅川縣2023級高一12月考評試卷語文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有很多方面和現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相同的。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嗔?,在現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文化本來就是傳統(tǒng),不論哪一個社會,絕不會沒有傳統(tǒng)的。但是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傳統(tǒng)的重要性比現代社會更甚。那是因為在鄉(xiāng)土社會里傳統(tǒng)的效力更大。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驗。一年一度,周而復始。前人所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經過前代生活中證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堯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治從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鬃右辉俚赜谩翱恕弊?、用“約”字來形容禮的養(yǎng)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成的秩序了。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盡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法治和禮治是發(fā)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tài)中。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色。(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材料二:宗法倫理成為現代基層治理的柔和劑。中國傳統(tǒng)禮治模式是基于血緣宗法關系網的組織架構,甚至封建王朝統(tǒng)治者一度需要依靠地方豪門、宗族的社會動員力量推行有效的軍政舉措。毋庸置疑,傳統(tǒng)宗法社會的制度、文化、習俗等是禮治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距統(tǒng)治者血緣關系遠近而圈層式推衍的“封諸侯,建同姓”,以“長幼”“名分”“內外”加以區(qū)分和辨認的關系網絡,在古代禮治模式中發(fā)揮著國家治理的地方組織架構作用。進入現代社會,地方宗族作為組織化的整體力量雖然不復存在,但在鄉(xiāng)鎮(zhèn)農村地區(qū),卻以血緣宗親圈層化的“熟人社會”新形式,直接影響到現代社會治理進程。甚至有學者通過田野調查認為,在宗族型村落的村治實踐中,宗族的實際作用并沒有隨著現代化演進而消失,相反在鄉(xiāng)村治理中一直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現代社會而言,幾千年宗法文化培育之下的“熟人社會”,在貫徹國家治理大政方針、開展社會動員和執(zhí)行基層治理時,依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街道、居委會等基層工作的深入開展,可以借鑒宗法血緣圈層文化所特有的情感協調功能,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增強現代國家治理的組織文化軟實力。當然,宗法血緣圈層文化也有其固有的文化劣根性殘余,比如其內含的“家天下”“家長制”“一言堂”等,尤其需要在現代行政組織體系中去粗取精,避免可能出現的人身依附、山頭作風、權力監(jiān)管真空等沉疴癇疾死灰復燃。德國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在研究人類社會起源時,提出了基于血緣、地緣、精神文化的三種類型的共同體,其中血緣共同體是最為“本質的統(tǒng)一體”,因為“由于出生,人與人之間形成了相互的'植物性生命'的關聯”。以宗法血緣圈層文化認同為基礎構建的宗法倫理共同體,兼具血緣、地緣、精神文化等多重意涵,實際上成為地域性、多樣性、牢固性的基層治理單元,確保了社會穩(wěn)定。當前,對于宗法倫理共同體的現代運用,需要從組織結構、制度體系、個體認知等多個角度加以深入研究,確保全面綜合、審慎有序、良性推進。(摘編自周瑞春《傳統(tǒng)禮治模式的現代實踐價值》)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單從行為規(guī)范上看,禮與法并無明顯差異,都是一種維持社會秩序的手段。B.鄉(xiāng)土社會有安土重遷的特點,人口流動與土地變動較小,傳統(tǒng)的效力變得較大。C.宗法倫理作為禮治的柔和劑,有效平衡了王朝統(tǒng)治者和地方豪門宗族間的權力。D.宗法血緣圈層文化有一定的情感協調功能,但也存在一些文化劣根性的殘余。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禮治是通過在教化中養(yǎng)成個人的敬畏之感來使人信仰遵從,這樣在不受約束的情況下秩序也能自動形成。B.禮需要傳統(tǒng)來維持,如果一個社會的環(huán)境變遷較快,那么禮在維持社會秩序方面發(fā)揮的效力就會變得不確定。C.禮治中以距統(tǒng)治者血緣關系遠近而圈層式推衍的“封諸侯,建同姓”的做法體現了中國社會“團體格局”的特點。D.斐迪南·滕尼斯認為由于血緣共同體是最為“本質的統(tǒng)一體”,所以人與人一出生時便形成了“植物性”生命的關聯。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不能支持“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B.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4.請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思路。(4分)5.假如讓你管理一處鄉(xiāng)村,請結合材料的內容,談談你的基層治理方案。(4分)(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十五歲的少年向往百草園劉慶邦第一次去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紹興,我還是一個剛滿15周歲的農村少年。去紹興的具體日期我記不清了,大約是在公歷1967年的元旦之后,農歷羊年的春節(jié)之前。我的家鄉(xiāng)在中原腹地,先去湖南看了坐落在韶山沖的毛澤東故居,之后在湘潭過的新年,吃了一碗很香、很難忘的肥豬肉燉胡蘿卜,接著扒火車去了南昌。下一站,我就來到了被稱為人間天堂的杭州。到杭州看什么?在沒到杭州之前我就聽說過,杭州有西湖、斷橋,有錢塘江、六和塔,還有靈隱寺、岳飛廟,等等,風景名勝數不勝數。但這些都不是我最想去的地方,或者說都不是我的首選。那么,我首選的地方是哪里呢?說出來也許有的朋友不相信,我的首選之地是離杭州不太遠的紹興的百草園。為什么一心一意要去百草園看看呢?這也是課本的作用,文章的力量。在我們中學的語文課文里,有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題目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所寫到的百草園里,有樹有藤,有菜畦水井,有草有花,有綠有紅,有鳥有蜂,內容十分豐富、美好。魯迅先生說,百草園是他兒時的樂園。我們把文章讀來讀去,誦來誦去,百草園就留在了我們心中,也成了我們的樂園,精神樂園。記得我們的語文老師在講這篇課文時,講得聲情并茂,對百草園十分神往。他說他很想去百草園看看,這輩子恐怕是沒有機會了,哪個同學若有機會,他希望一定要替他去看看百草園?;谶@些根深蒂固的原因,我既然來到了杭州,就一定要到紹興的百草園看一看,如果不去看百草園,來杭州跟白跑一趟差不多。我向服務人員打聽得知,從杭州到紹興有一百二十多華里,既沒有火車可乘坐,賣票的公共汽車也很少,要去紹興,只能是步行。于是,到杭州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披著星光,沿著兩道鐵軌之間的枕木,快步向紹興進發(fā)。我沒有別的同伴,我的長征隊伍到武漢就走散了,從武漢再往前,就剩下我孤身一人。我身上沒帶什么東西,只背了一只跟當過兵的堂哥借來的黃色軍挎包。挎包里裝著折疊起來的長征隊的旗幟,還有一本包了紅塑料皮的袖珍毛主席語錄本,語錄本里夾著學校給我們開的介紹信。從夜里走到白天,從早上走到中午,因擔心天黑之前走不到紹興,我半路沒有停下來,中午連一口飯都沒吃,連一口水都沒喝,一直在枕木上跨越式前行。走得熱了,我覺得后背上汗津津的,就解開對襟棉襖上的布扣子,露出光光的肚皮,繼續(xù)往前走。我完全能夠回憶起我當時的樣子,刺棱著頭發(fā),風塵仆仆,在向著既定的目標孤獨前進。我不是去地里扒紅薯,也不是去地里攆兔子,而是懷著一種景仰的心情,為了一個精神性的目的,餓著肚皮,奔赴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到了,在西邊的天際飛滿紅霞的時候,我下了鐵路,來到河網縱橫,到處閃耀著明水的紹興。我走上了一條長長的石板路,這條石板路鋪在一條長河中間,兩邊都是寬闊的水面,石板路不寬也不高,離水面很近,跟水面幾乎是持平的,一彎腰就能撩起一把水。水里有行船,是那種兩頭尖尖的小船。離我較近的一只船,跟我的行進是同一個方向。劃船的人頭上戴一頂舊氈帽,他手里劃著一支槳,腳上蹬著一支槳,借助雙槳,竟比我走得還快。我想,這位劃船人或許就是魯迅家的親戚,我加快速度,毫不放松地跟定他。當天晚上,因魯迅故居已經關門,我沒能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只能就近找個接待站住下來。當時,住接待站非常容易,而且吃住全部免費。到紹興的第二天上午,我如愿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百草園。冬日的百草園顯得有些荒蕪和蕭條,除了墻邊立著一些落盡葉子的樹木,墻頭爬著一些枯藤,整個園子里別說百草了,連一棵綠草都看不到。但遠道而來的少年并沒有因此而失望,因為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已經為他提供了一個想象的藍本,根據藍本,他不僅可以在想象中把百草園的情景復原,或許比原本的百草園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美好動人。跨過一條小河,走過一座石橋,我當然也看了河邊的三味書屋。比起百草園來,我不那么喜歡三味書屋。這可能與魯迅先生的態(tài)度有關。我從魯迅先生的態(tài)度里感覺出來,他對三味書屋也不是很喜歡,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似乎代表著他的兩個人生階段,如果說前者代表自由的話,后者就意味著從此被約束,失去了無憂無慮的自由。在1972年,我21歲那年,當礦工之余,竟然寫起小說來。50歲那年,我的短篇小說《鞋》竟有幸獲得了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當年的9月22日,在魯迅先生誕生120周年之際,我去紹興領了獎。頒獎大會之后,在組委會的安排下,我和所有的獲獎者一起,參觀了魯迅故居,以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35年后,重訪百草園,我難免心生感慨,在心里默默地對百草園說:百草園,我又來了,你還記得我嗎?還記得當年那個15歲的少年嗎?6.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只記得第一次去百草園的大致時間,這不能說明第一次去百草園的經歷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B.杭州名勝數不勝數,但“我”最想去的地方是百草園,這與我小時候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關。C.“我”和魯迅一樣,小時候都向往自由的生活,因此與三味書屋相比,“我”更喜歡百草園。D.獲得魯迅文學獎之后,“我”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因此“我”重訪百草園的感受要比第一次更加從容淡定。7.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以“我”回憶的方式寫“我”兩次前往百草園的經歷,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B.“西邊的天際飛滿紅霞”直接表明時間的變化,與前文“我”披著星光出發(fā)形成時間上的照應。C.“我”第一次看到的百草園與“我”所想的百草園形成鮮明對比,但“我”并不感到遺憾。D.作者對自己兩次百草園之行的敘寫進行了詳略安排,這樣安排使文章詳略得當,重點突出。8.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含意。(6分)9.“我為何向往百草園?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②,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簦∴嫖?!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節(jié)選自《后赤壁賦》)[注]①雪堂: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離他在臨皋的住處不遠,在黃岡東面。堂在大雪時建成,畫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②披蒙茸:撥開茂密的亂草。蒙茸,雜亂的叢草。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B.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C.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D.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赤壁賦》中的“既望”是“既”與“望”兩個詞的組合。“望”即“望日”,通常指農歷十五,“既望”指過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農歷每月十六日。B.《赤壁賦》中的“斗?!笔枪糯撬薜拿Q,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星空分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間”謂天空。C.“木葉”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之一,多指落葉,如杜甫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D.“道士”指道教徒。道教是我國五大宗教之一,發(fā)源于中國,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奉老子為教祖。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赤壁賦》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從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著一種消極的人生觀,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當時思想的一個方面。B.《后赤壁賦》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動態(tài)美,與《赤壁賦》中“清風徐來,水彼不興”的靜態(tài)美,展現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態(tài)。C.《后赤壁賦》中道士化鶴的故事與“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關,作者借此寄寓對超凡脫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D.《赤壁賦》寫在初秋,《后赤壁賦》時間是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游散文,也都用了主客問答的形式,一樣的赤壁,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13.把《赤壁賦》中的語句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麇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4分)(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4分)14.分析《赤壁賦》和《后赤壁賦》所描繪的景色有什么不同。(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赤壁懷古蘇轍新破荊州得水軍,鼓行夏口氣如云。千艘已共長江險,百勝安知赤壁焚?觜距①方強要一斗,君臣已定勢三分。古來伐國須觀釁②,意突成功所未聞?!咀ⅰ竣脔啵呵蔌B的嘴和爪甲。比喻決勝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觀釁:窺伺敵人的間隙以便行動。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首聯所寫之事與《赤壁賦》中“破荊州,下江陵”所依據的歷史事實基本相同。B.第三句緊承上句士氣如云的場景,寫千艘戰(zhàn)船橫布長江,凸顯曹軍的雄壯氣勢。C.“安知赤壁焚”強調了曹軍在赤壁的意外慘敗,并與結句“所未聞”形成呼應。D.頸聯寫曹操仰仗自身的強大實力執(zhí)意決戰(zhàn),最終確定了他在三國中的霸主地位。16.蘇轍的《赤壁懷古》與蘇軾的《赤壁賦》都寫到了曹操,二者的寫作意圖相同嗎?請結合相關語句簡要分析。(6分)三、理解默寫(6分)17(1).曹操《短歌行》中“,”兩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2).《赤壁賦》中概括曹操軍隊順流東下時的盛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赤壁賦》中運用比喻的手法,感嘆生命短暫和個體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四、語言文字運用(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0分)“公書林”還幫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即看英文雜志。我就是在它的期刊室里第一次接觸到一些美國雜志的,如《星期六晚郵刊》《全國地理》《美麗的屋子》等,當然也主要是翻著圖畫看看,這樣也就部分地滿足了我對外間世界的好奇心,也從旁學到了一些英文。后來我上大學進了清華。(

)它比“公書林”更神氣:文藝復興式的紅色外表,大理石的門廳,玻璃地板的書庫,軟木地板的閱覽室——當時新建的第三閱覽室好像有一個足球場那么長,其中各種精美的書刊閃著光,寬長的書桌上兩端各立一個鋼制的高臺燈,它們在一個十九歲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溫情和寧靜的光,是后來任何日光燈白熾燈所不能比的。就是在這個“指定參考書閱覽室”里,我和我的同學好友們讀了柏拉圖《對話》的英譯本、西洋哲學史、古羅馬史、希臘悲劇、英國十六七世紀詩劇等等,進入了一個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燦爛!真實的世界卻在暗淡下來。七七事變一起,清華圖書館的燈全滅了。——摘編自王佐良《上圖書館》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項是(

)(3分)A.“好香的菜——你們聽到風聲了嗎?”趙七爺說道。B.我們在天安門前深情地呼喚:“周——總——理——”。C.24小時時間變得沒有意義——一天中太陽會升起15次。D.你不能如此對待一個人——一個有活力、有思想的人。19.下列在文中括號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A.清華給我的教益極多,它的圖書館又是我的一大恩師。B.給我教益極多的清華,這當中它的圖書館又是我的一大恩師。C.清華給我的教益極多,這當中它的圖書館又是我的一大恩師。D.清華給了我極多的教益,這當中我的一大恩師是它的圖書館。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進入了一個知識上和情感上一片燦爛的新世界。”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4分)(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0分)湖湘一切的山川靈氣、人文光芒,在岳麓書院不斷融匯。湖湘人才輩出,功業(yè)之盛,舉世無出其右。讀懂岳麓書院所代表的湖湘精神并以此推動文藝發(fā)展,是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湖湘精神最初的代表是屈原,他深厚的愛國熱情以及對國家民族之誠,千百年來,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湖湘人民的氣質。繼屈原之后,杜甫、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接踵而來,他們借湖湘山水或憤激哀嘆,或長歌當哭,全面提升了這方水土、這片人民的人文品質。清代魏源、曾國藩、左宗棠……一批人從書院走出,形成了湖南士林心憂天下、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風氣。文藝工作者心懷天下,就是要心懷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文藝只有與時代緊緊聯系在一起,與國家興衰和民族復興聯系在一起,與人民命運休戚與共,文藝才會有所作為,才能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聲音。千年如駒逝,人事兩消磨。這座山間庭院仍以其慣常的飄逸張開檐翼,鎮(zhèn)定自若而又氣宇軒昂,它的斯文,它的精神氣質,不僅構造了我們的過去,也正在塑造著我們的現在和將來。21.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一個較長的單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5分)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5分)五、材料作文(60分)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儒家亞圣孟子說:“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英國作家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作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個人,對于愛自己和愛他人,你有怎樣的體驗(可以寫成記敘文)和思考(可以寫成議論文)?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淅川縣2023級高一12月語文考評答案1、C(C項偷換概念且曲解文意。材料二開篇提到“宗法倫理成為現代基層治理的柔和劑”,而非選項中所說的“禮治”;且原文“甚至封建王朝統(tǒng)治者一度需要依靠地方豪門、宗族的社會動員力量推行有效的軍政舉措”旨在說明在某些情況下地方豪門、宗族的基于血緣宗法關系產生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并不能說這是在平衡“王朝統(tǒng)治者和地方豪門宗族間的權力”。)2、B(A項“秩序自動形成”有誤,原文提到“自動的說法是不準確的”,秩序的形成離不開社會。C項說法有誤,如果未讀過費孝通先生的《鄉(xiāng)土中國》,可認為該選項于原文無據;如果讀過《鄉(xiāng)土中國》,可知該選項中的“團體格局”有誤。D項因果倒置。)3、A(A項出自《韓非子》,其思想更偏向于“法治”而非“禮治”。B、C、D項根據句意符合禮治。)4、(1)首先直接提出“宗法倫理成為現代基層治理的柔和劑”這一觀點;(2)接著分析宗法倫理(傳統(tǒng)宗法社會的制度、文化、習俗)在實行禮治的古代社會中發(fā)揮的作用;(3)然后分析宗法倫理(宗法血緣圈層文化)在現代社會基層治理中的借鑒意義與劣根殘余;(4)最后指出在現代社會中該如何運用宗法倫理。(每點1分,共4分)5、(1)貫徹國家法治社會的治理方針,堅持以“法治”為主;(2)借鑒、發(fā)揮宗法血緣圈層文化的情感調節(jié)功能,發(fā)揮村委會溝通情感的紐帶作用;(3)落實制度公開和村民議政,避免出現山頭作風、權力監(jiān)管真空等問題;(4)從組織結構、制度體系、個人認知等多個角度深入研究,確保基層治理全面、有序、良性地推進。(每點1分,共4分)6、D(“獲得魯迅文學獎之后,‘我’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比第一次更加從容淡定”于文無據。)7、B(“‘西邊的天際飛滿紅霞’直接表明時間的變化”有誤,應是暗示。)8、(1)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百草園代表著魯迅自由的人生階段。(2)百草園也是“我”的精神樂園,“我”對它充滿了向往之情。(3)誦讀喜歡的文章給人帶來的影響。(每點2分,共6分)9、(1)課本的作用,文章的力量。對課文的誦讀使百草園成為了“我”的精神樂園。(2)老師的講解。語文老師在講這篇課文時,講得聲情并茂,對百草園十分神往。(3)實現老師的愿望。老師希望他的學生有機會一定要替他去看看百草園。(每點2分,共6分)10、C11、B12、B13、(1)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捕魚砍柴,以魚蝦為伴,以麋鹿為友,(我們)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勸酒。(2)返回岸邊登上小船,縱船到江心,任憑小船漂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歇息。14、景物之異:①前賦描寫初秋的江上夜景,限于舟中②后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多觀于岸上。③前賦之景則通過高山、碧水、清風、明月之工筆細描,勾勒出一副朦朧、開闊而又充滿詩情的畫面,而江水則呈現出平靜、開闊之勢。而后賦之景則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簡筆勾勒,然后則主要寫江岸上活動,如通過一系列動詞,攝、上、履、披、踞、登、攀等,表現了江岸山勢陡峭險峻,而江水則呈現出“風起水涌”之勢。(每條1分)材料翻譯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需要。”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氐酱希汛瑒澋浇?,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著從我這里經過的人,不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15、D16、①都寫了曹操,但蘇轍旨在議論,蘇軾旨在抒情。②蘇轍從曹操的失敗中得出結論,認為自古以來攻伐他國需要等待時機、準備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③蘇軾借憑吊歷史人物,感慨人生短促,變動不居,因而跌入現實的苦悶。(每答出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譯文

曹軍剛攻破荊州得到諸多水軍,一鼓作氣行至夏口氣勢如云。

千艘戰(zhàn)船相連共抗長江天險,百戰(zhàn)百勝哪知會在赤壁被一把大火焚燒。

戰(zhàn)斗的武器強大正要決戰(zhàn),但是君臣已定天下勢必三分。

自古以來討伐別國必須看準時機,想要突然成功,聞所未聞,是不可能的。17(1)、山不厭高海不厭深(2)、舳艫千里,旌旗蔽空(3)、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18、D19、C20、從句式上看,原文運用短句,句式更加靈活;從語意的表達上看,原文強調強調閱覽室給自己知識上和情感上帶來的影響,與下文形成對比。21、在屈原之后接踵而來借湖湘山水或憤激哀嘆,或長歌當哭的杜甫、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全面提升了這方水土、這片人民的人文品質。22、將岳麓書院人格化,將岳麓書院賦予了人的氣宇非凡、鎮(zhèn)定、斯文的精神氣質。生動形象地塑造了岳麓書院巍峨峻拔的氣勢,表現了岳麓書院的文化底蘊、文化氣質,表現了岳麓書院歷經歷史風霜,其心憂天下、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湖湘精神內涵依舊不變,其出眾的氣質風度不變。五、例文:【審題】這是一道思辨類、關系型作文題。本題中要求“作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個人,對于愛自己和愛他人,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命題人意在引導考生思考“愛自己”與“愛他人”的關系,考生審題立意時必須將思考重點放到對二者關系的探究上,不可僅僅扣住其中之一來寫。王爾德的話強調的是愛自己,孟子的話強調的是愛別人,兩句話都很有道理。二者組合到一起之所以給人一種矛盾的感覺,是因為命題人刪掉了王爾德和孟子當初說話時的特定語境,又將二者組合在一起構筑了一種新語境??忌鷮忣}時不可輕易否定任何一方。仔細思考這兩句話,考生便會發(fā)現二者皆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愛自己是開始,善待自己,熱愛生活,這樣才能享受一生的浪漫;愛自己是開始,有了這個開始,才可能懂得愛他人,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又何談去愛他人?人和人的關系是相互的,懂得愛他人的人自然也能得到他人的關愛,這又是更高層面的愛自己。考生在審題時,要將兩句話打通,進行統(tǒng)一的、辯證的思考。而立意角度是開放的。考生可以寫懂得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他人;可以寫愛自己是開始,愛他人、禮敬他人是一種更高層面的愛自己等。只要能扣住“愛自己”與“愛他人”的關系立意進行寫作均可,這就給考生寫作提供了極大的開放性。對于本文的文體是開放的?!绑w驗”側重于人生經歷,適合寫成就事明理的記敘文。“思考”側重于自己的認識,適合寫成議論文?!玖⒁狻?/p>

1.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愛他人;

2.懂得愛他人的人才能更好地愛自己;

3.愛自己是開端,愛他人是發(fā)展;

4.愛他人是一種更高層面的愛自己;

5.愛,讓人生完美,讓世界浪漫;等等。【素材】1.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愛自己是對自己生命的信任與尊重。人生的目標就是“活下去”并且“活得好”。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即便能夠活下去,也很難活得越來越好。愛自己要學會接納,笑對人生。父母、家庭、容貌和身體,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不可選擇的東西。愛自己就是對這些內容的欣然接納,并且在此基礎上積極向上,越來越優(yōu)秀,活出屬于自己的風采。即便如殘疾作家史鐵生、斷臂天使雷慶瑤、無臂鋼琴師劉偉遭遇不幸,也不能放棄對生命的熱愛。2.愛自己是開端,愛他人是延續(xù)與拓展。孟子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