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詩人貫云石《孝經(jīng)直解》的語詞探析_第1頁
元代詩人貫云石《孝經(jīng)直解》的語詞探析_第2頁
元代詩人貫云石《孝經(jīng)直解》的語詞探析_第3頁
元代詩人貫云石《孝經(jīng)直解》的語詞探析_第4頁
元代詩人貫云石《孝經(jīng)直解》的語詞探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元代詩人貫云石《孝經(jīng)直解》的語詞探析

關(guān)云石(公元1286-1314年)是中國元朝著名的彝族作家。他的名字叫肖云石海子和李齋。他是元代著名的彝族作家。他的“神色優(yōu)美”1和“才華卓越”2.特別是在散曲創(chuàng)作方面,他被稱為“像太陽和月亮一樣擺脫監(jiān)獄,一條千里之外的河”,對當時和后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缎⒔?jīng)直解》是他承祖蔭任宣武將軍、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時的作品,寫于武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時年二十三歲⑤3。從訓(xùn)話學(xué)史的角度來看,“直解體”出自元明時期,其方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文言注疏,而是用當時通行的白話俗語來直接譯釋經(jīng)典,以消除文字障礙,方便閱讀,這就是所謂“化艱成俗”⑥3。在貫云石寫《孝經(jīng)直解》之前,有許衡的《大學(xué)直解》、《中庸直解》,之后有明代張居正的《書經(jīng)直解》、《四書集注直解》等,可以說“直解體”是一種時代的產(chǎn)物,完全為了普及的需要。元武宗時,還曾將《孝經(jīng)》譯為蒙文,由朝庭頒賜給王公大臣們學(xué)習(xí),可見此風(fēng)之盛。貫云石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出身賢族⑦4,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特別是深受漢民族文化的培養(yǎng)和熏陶,精通多種民族語言。對于他來說,譯釋《孝經(jīng)》可以采取多種方法,既可以翻譯為維語、蒙語,也可以直譯為漢語的白話俗語,然而,他沒有那樣譯釋。他出身于少數(shù)民族家庭,熟悉少數(shù)民族語言,更了解這些語言與漢語的差異,深知少數(shù)民族學(xué)習(xí)漢語的特殊困難,因之,他的譯文采取了獨特的方式,即在當時漢語口語的基礎(chǔ)上,有意識地運用了少數(shù)民族所熟悉、所便于接受的語言形式和表述方式,其中既有元代漢語口語的時代特色,又有明顯的少數(shù)民族語言特色,充分滿足了那些粗通漢語的少數(shù)民族讀者的特殊需要,這在當時確實是獨具一格而又合乎時宜的。《孝經(jīng)直解》其所以深受元仁宗的重視⑧5并能流傳于世,這種語言上的特色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一從“客延”到“中下”的語義演化———現(xiàn)代維語的語言形式《孝經(jīng)直解語詞每”“勾》使用了不少元代白話俗,如“、“名聽”、“阿的”、當”、“本合”、“體例”、“根腳”、“伴當”、“身起”、“落后”等等,這在朱居易《元《辭源》、《言劇俗語方言例釋》、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以及《辭?!贰⑺卧Z詞典》中都已收錄解釋,不必一一論證。這里要著重說明的是那些反映少數(shù)民族語言形式的詞語,正是這些詞語,充分顯示出譯文的特色。①么道《孝經(jīng)直解》多次使用“么道”這個詞,如:身體、頭發(fā)、皮膚從父母生的,好生愛惜者,休教傷損者么道。(《開宗明義章第一》)在人頭上行呵,常常的把心行著么道?!吨T侯章第三》)因這般上頭得一家人歡喜,奉侍父母呵,不枉了有么道?!缎⒅握碌诎恕吠愑美谄渌浼幸嘤?如:成吉思皇帝、哈罕皇帝圣旨里:“和尚、也里可溫、先生、達失蠻,不揀甚么差發(fā)休著,告天祝壽者”么道有來。如今依著以前的圣旨體例:“不揀甚么差發(fā)休著,告天祝壽者”么道。(《元代白話碑集錄·一二六八年周至重陽萬壽宮圣旨碑》)回奏;“為去年行來了的詔書,圣旨已前,偷了官錢的,侵使了來的根底,那般道來”么道,奏呵。(《元典章、刑部卷九》)在《蒙古秘史》中,“客延”旁譯為“么道”,如:帖列阿勒答黑三古溫也客(禱)[捧]兀把兒巴里牙古溫阿勒答罷那脫了的人大聲教拿住人脫了也客延合亦刺恢突兒⑨6么道叫的時[總譯]那個失了人的人。大聲叫著說。拿住的人脫走了么道。(《蒙古秘史》卷二第82節(jié)由上例可知,“么道”為蒙語“客延”的意譯,常用于轉(zhuǎn)述,位于引語之后,相當于古漢語中的“云云”,即“這樣說著”?!懊吹烙衼怼眲t用于追訴過去的語言,即“曾這樣說過”之義⑩7。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代維語也有這種語言形式,如“他說:‘你去吧!’”可譯為:這里的“”(音代的)與“么道”的音義頗為相似,其中的聯(lián)系值得探討。2根底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六曰:“根底(跟底、根、根前、跟前、底),猶云面前或旁邊也?!薄缎⒔?jīng)直解》亦有此用例,如“根前奉侍來”(《開宗明義章第一》),但更多的用例與此有別,如:那卿大夫早起晚息,休怠慢,官里根底扶侍著。(《卿大夫章第四》)母親根底愛的心,官里根底敬的心,這兩件兒父親根底都有著。(《士章第五》)在上的人先行孝道呵,百姓學(xué)著,父母根底也不肯教落后了。(《三才章第七》)元代白話碑也有同類用例,如:管軍官人每根底、軍人每根底、管城子達魯花赤官人每根底,過往使臣每根底宣諭的圣旨:(《萬壽宮圣旨碑》)元典章亦同此,如:地不勾呵,保人根底交賠者。更不勾呵,本人根底交配役。(《刑部卷九》)以上例句中的“根底”是很難用“面前或旁邊”來解釋的,即就硬譯也不合漢語語感。據(jù)巴雅爾先生研究:“與格的附加成分阿(額)、答(迭)、塔(帖)等,在元代的所有圣旨碑中,都譯為‘根底’,這是傳統(tǒng)的譯法?!睹晒琶厥贰窙]有襲用‘根底’二字,而是另創(chuàng)‘行’字譯出?!度A夷譯語》的譯文也用‘行’字,說明二者具有一致性和獨特性?!?18這里雖然論述的是《蒙古秘史》與《華夷譯語》譯文的聯(lián)系,但是,也說明了“根底”實為蒙語與格的意譯,其作用相當于漢語的介詞“對、對于、給”之類,指出與動作行為相關(guān)的人事?,F(xiàn)代維語的向格同樣如此,如“你對我有意見”可譯為:“”即表示向格,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粗通漢語的新疆少數(shù)民族老鄉(xiāng)往往把上面這句話說成“你我跟前意見有”,原因就在這里。由此可以找到《孝經(jīng)直解》中“根底”的語義來源。③有《孝經(jīng)直解》的“有”一部分可作“有無”之“有”來理解,如:好的君子人,教人有禮呵,是百姓每父母一般。(《廣至德章第十三》)另外大量的“有”字用于句尾,比較奇特,如:孝道的勾當,是德行的根本有。(《開宗明義章第一》)存著自家愛父母的心呵,也不肯將別人來小看有;存著自家敬父母的心呵,也不肯將別人來欺負有。(《天子章第二》)這般呵,自家的大名分也不落后了有。(《諸候章第三》)不是在先圣人制下有法度的衣服,不敢穿有。(《卿大夫章第四》)在下的作亂呵,有罪過有;眾人中爭斗呵,有傷損有。(《紀孝行章第十》)以上的“有”字按漢語的語感顯然是多余的,完全可以取掉,也不影響文義。這類“有”的用法來自蒙語,如;“備有”即相當于“有”,是蒙語的助動詞,常用于句尾,有舒緩語氣的作用,略似漢語中的語氣助詞“啊”,《孝經(jīng)直解》中的這類“有”字即用此義。④著(者)那卿大夫早起晚息,休怠慢,宮里根底扶恃著。(《卿大夫章第四》)元代白話碑也有這種用例,如:不揀甚么差發(fā)休著。不揀甚么休放者。無體例勾當休行者。(《萬壽宮圣旨碑》)這類“著(者)”緊跟于動詞之后,好似漢語中表示動作行為進行或持繼的時態(tài)助詞。在蒙語中“周”字與“著”相應(yīng),如《蒙古秘史》中“亦列周”即“來著”、“客額周”即“說著”“許迭周”即“送著”、“兀者周”即“見著”等等。問題在于,漢語的這類“著”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以省略,不是必備的形態(tài),而蒙語則不然,如:[總譯]……都蛙鎖豁兒。自那山上望統(tǒng)格黎名子的河邊。有一叢百姓順水行將來。(《蒙古秘史》卷一第5節(jié))原文:中“望、入、見”這些動詞的形態(tài)“周”是必備的,“總譯”則按照漢語的習(xí)慣沒有用“著”字并不影響語義的表達?,F(xiàn)代維語也有類似情況,如“他看(著)書”可譯為:按這種語序直譯,就是“他書看著”。另有一種“著”用于動賓詞組之后,如“行好勾當著”(《開宗明義章第一》)、“孝養(yǎng)父母著”(《庶人章第六》)等,實際上成為表示強調(diào)的語氣助詞127。⑤呵“呵”為語氣詞,漢語常用。問題在于,《孝經(jīng)直解》中的“呵”用得過多,大大超過漢語語感的需要,如:在人頭上行呵,常常的把心行著么道,這般呵,就自家的大名分也不落后了有。(《諸侯章第三》)這般呵,口里言語遍天下也不錯了,行的勾當遍天下呵,也無怨咱每的。(《卿大夫章第四》)孩兒每長大呵,那一個無孝順父母的心?圣人因他有這般心呵,就放他每愛親敬君有勾當有。(《圣治章第九》)在《蒙古秘史》原文中可以找到這類用法,如“阿阿速”即“活呵”、“孛魯阿速”即“做呵”、“亦列別速”即“來呵”、“兀者額速”即“看呵”;“埃速忽魯阿”即“來了呵”、“阿卜恢魯阿”即“拾要了呵”等等?!缎⒔?jīng)直解》中的“呵”字過多,可能為了疏緩語氣,增加譯文的親切感,同時與蒙語的構(gòu)詞法也有關(guān)系。另外,從句法上說,《孝經(jīng)直解》有兩種句型值得注意。一種是把(將)字句,即所謂“處置式”,如:存著自家愛父母的心呵,也不肯將別人來小看有。(《天子章第二》)在人頭上行呵,常常的把心行著么道。(《諸侯章第三》)“處置式”是中晚唐以后漢語常見的句式139,蒙語也有這種形式,只是譯法不同,正如巴雅爾先生指出:“賓格的附加成分‘宜’,相當于漢語的‘把’和‘將’?!睹晒琶厥贰泛汀度A夷譯語》也用‘行’字翻譯了它?!?48另一種是直接把動詞謂語的對象放在動詞謂語之前,從語義上構(gòu)成“賓一謂”式,如:富貴常常的有著。(《諸侯章第三》)孔子話:孝順底孩兒在家侍奉父母呵,敬重的心有著;侍養(yǎng)呵,歡喜的心有著;父母在病呵,煩惱的心有著;父母沒了呵,哀痛的心有著。(《紀孝行章第十》)這樣的句式,與漢語有別,然而,卻是蒙語的正常語序,如:帖迭亦兒格泥阿[合]納兒迭兀捏兒塔不兀刺倒兀里周。那百姓行哥哥每兄弟每五個擄著[總譯]那其余百姓他兄弟五個都擄將回來了。(《蒙古秘史》卷一第39節(jié))兀祿升格灰亦咥額亦咥勒都周兀祿兀馬兒塔忽兀格思嗚詁列勒都周。不消化的吃食共吃著不忘的言語每共說著[總譯]不可消化的飲食曾吃,不可忘的言語曾說。(《蒙古秘史》卷八第201節(jié))現(xiàn)代維語同樣以此為正常語序,如“我們正在修路”可譯為:至今甚至一些新疆本地漢族同志說漢語都用這種句式,正是受少數(shù)民族語言句法影響的結(jié)果。二二[下引]:“清孔,‘何言’。’”“我,我交定了。參數(shù)《孝經(jīng)直解》是以少數(shù)民族為主要閱讀對象的,必須選擇適當?shù)谋硎龇绞?以適應(yīng)少數(shù)民族文化、心理和素養(yǎng)的需要,如果字字直譯,不勝其煩;如果改變過多,又違背圣訓(xùn),怎樣恰當?shù)匕盐掌渲械姆执?是頗費心思的。對此,貫云石采用了這樣的方式:①關(guān)鍵字句,遵循古訓(xùn)。如:[原文]《開宗明義章第一》[直解](開發(fā)本宗、顯明義理的一章)據(jù)邢昺疏曰:“正義曰:‘開,張也。宗,本也。明,顯也。義,理也?!源苏麻_張一經(jīng)之宗本,顯明五孝之義理,故曰開宗明義章也?!盵原文]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孝治章第八》)[直解]再說毛詩:“圣人有大德行呵,四方都依順有?!睋?jù)邢昺注曰:“覺,大也。義取天子有大德行,則四方之國順而行之?!睂Ρ裙湃俗⑹?可知譯文之所本。②對話語言,通俗翻譯。如:[原文]子曰:“……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開宗明義章第一》)[直解]孔子曰:“……你省得么?”曾子起來說道是:“我不省得,怎能知道著?”[原文]曾子曰:“……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諍章第十五》)[直解]曾子問孔夫子:“……這孩兒每依著父母行呵,父母有不是處不呵,中那不中?”孔子說:“你說甚言語!”這些對話譯文通俗易懂,生動活潑。③理論闡述,酌情改譯。所謂改譯,就是不必死扣原文,在原義的基礎(chǔ)上略加變通,便于理解。a)通俗闡發(fā)。如:[原文]在上不驕,高而不危。(《諸侯章第三》)[直解]在人頭上行呵,常常的把心行著么道,這般呵,自家的大名分也不落后了有。[原文]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卿大夫章第四》)[直解]既是無法度的言語不說,無道理的勾當不行呵,但是口里說的,身上行的,不索揀卻都是好有。以上原文言簡而義賅,譯文聯(lián)系上下文義通俗地加以闡發(fā),避免了生硬之病,通達而易曉。b)合并文義。如:[原文]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章第二》)[直解]將這兩件兒先父母根底行呵,四海百姓把我的這德行教道做體例的一般行有。[原文]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諸侯章第三》)[直解]這兩件兒勾當?shù)男泻?富貴常常的有著。在語義明顯的情況下,譯文不受原文排比的約束,合并敘述,簡捷明晰。c)改變語氣。如:[原文]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曰嚴。(《圣治章第九》)[直解]圣人行的事,無大似孝的勾當有。孩兒每長大呵,那一個無孝順父母的心?[原文]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圣治章第九》)[直解]這般呵把自家父母落后了,敬重別人呵,阿的不是別了孝道的勾當那甚么?這些譯文沒有遵照原文的語氣,而是根據(jù)譯文的語勢或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表述習(xí)慣加以改變。d略述大義。如:[原文]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三才章第七》)邢昺注曰:“法天明以為常,因地利以行義,順此以施政教,則不待嚴肅而成理也?!盵直解]依著天地的道理,順治天下百姓有。[原文]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毙蠒m疏曰:“慈者,孜孜。愛者,念惜。恭者,貌多心少。敬者,心多貌少?!盵直解]曾子問孔夫子:“這孝道都省得了也?!比糇肿种弊g,不勝其煩,行文啰嗦,對粗通漢語的少數(shù)民族讀者也無必要,不如這樣略述大義更實用e)調(diào)整語序。如:[原文]用天之道。(《庶人章第六》)[直解]天的四時種養(yǎng)的道理不落后了。[原文]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三才章第七》)[直解]曾子說:“這孝道是最大的勾當。”前面已經(jīng)指出,少數(shù)民族(蒙、維)語言以“賓一謂”式為常,譯文自然考慮到這種表述習(xí)慣,對比原文,更為清楚。把原文的“謂一主”式,改譯為“主一謂”式,也是出自同樣的需要。在研究《孝經(jīng)直解》表述方式的時候,當然不能排除貫云石對《孝經(jīng)》的理解程度和主觀意圖的影響,有的譯文幾乎改變了原義1510,恐怕與此有關(guān),但更重要的是,他考慮到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習(xí)慣和實際需要,從而采取了相應(yīng)的表述方式,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三從語言資料來看,這對我國歷史上語言現(xiàn)象的研究值得探索從傳統(tǒng)訓(xùn)話學(xué)的角度來看,《孝經(jīng)直解》沒有著意于字句訓(xùn)釋和考證,而是重在普及,主要面向少數(shù)民族讀者,正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