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第11課 諫逐客書 課件_第1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第11課 諫逐客書 課件_第2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第11課 諫逐客書 課件_第3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第11課 諫逐客書 課件_第4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第11課 諫逐客書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諫逐客書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五單元素養(yǎng)目標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2.把握本文開門見山立論,然后從秦國“跨海內(nèi)、制諸侯”完成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的角度闡述,步步推進的論證思路和方法。3.學習本文以史實和典型事例為依據(jù)的論證方法及正反對比說理的方法,品味本文善于鋪陳、氣勢雄渾的語言特點。作者簡介李斯(?—前208),戰(zhàn)國末年楚國上蔡(今屬河南)人。秦代大臣。早年從荀卿學習帝王之術,后入秦。勸說秦王嬴政滅諸侯、成帝業(yè),一統(tǒng)天下,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前237年,秦王嬴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議,下令驅逐在秦的六國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李斯作此書勸諫,使秦王取消了逐客令。李斯官復原職,后升為廷尉。秦統(tǒng)一天下后,李斯參與主持議定了皇帝名號以及有關的禮儀制度。他堅持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并制定了法律,統(tǒng)一了車軌、文字和度量衡制度;建議禁私學,焚詩書,制定相應法令。秦始皇死后,他與趙高、胡亥合謀,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即位為二世皇帝。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起義,李斯長子李由為三川守,未能阻截吳廣軍西進,李斯因此受到彈劾。為了茍全性命,上書二世“行督責之道,專以天下自適”。后趙高為獨攬大權,誣陷李斯與其子同陳勝、吳廣暗通聲氣,意圖謀反。李斯被迫認罪,二世二年(前208)七月,被腰斬于咸陽,并夷滅三族。李斯有散文《諫逐客書》及碑銘《泰山刻石》《瑯琊刻石》等傳世,魯迅評價他的作品“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寫作背景秦王政元年(前246),韓國為削弱秦國的實力,趁秦國招攬人才之際,派水工鄭國入秦,主持修建一條長達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圖通過讓秦國修渠來耗費財力,從而削弱秦國的軍事實力。韓國的企圖被秦發(fā)覺,秦王想要殺掉鄭國。鄭國為自己辯護說:“臣為韓延數(shù)年之命,然渠成,亦秦萬世之利也?!鼻赝醣黄湔f服,允許鄭國完成了修渠工程。然而,這件事被那些因為客卿入秦而影響到自己權勢的秦國宗室貴族利用,這些人挑唆秦王說客卿入秦都別有用心,應當全都趕走。秦王政十年(前237),秦王接受了宗室大臣的建議,下令驅逐客卿。李斯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人,因此也在被驅逐之列。于是他勸秦王不要逐客,寫下了本文。文章從秦國“跨海內(nèi)、制諸侯”、一統(tǒng)天下的高度立論,從維護秦國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反復闡述逐客之過,力諫秦王不該逐客。秦王看了這篇奏章后,當即收回成命,取消了逐客令,并派人把剛離開咸陽的李斯請回來,恢復了李斯的官職。課文探究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mù)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yuān),迎蹇(jiǎn)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注】繆公:即秦穆公。西取由余于戎:由余,原為戎王的臣子,后入秦,為秦穆公重用,幫助秦國攻滅西戎眾多小國,稱霸西戎。戎,古代對西部各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東得百里奚于宛:百里奚,原為虞大夫,虞亡時為晉所俘,作為晉獻公女陪嫁之奴入秦。后逃亡到楚國宛(今河南南陽)地,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張羊皮將他贖回,授以國政,號“五羖(gǔ)大夫”。迎蹇叔于宋: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薦舉,秦穆公請他入秦,委任為上大夫。來丕豹、公孫支于晉:丕豹,晉國大夫丕鄭之子,丕鄭被晉惠公殺死后,丕豹投奔秦國,被秦穆公委任為大夫。公孫支,秦大夫。來,招致、招攬。并:兼并,吞并。翻譯:我聽說官吏們在商量驅逐客卿,我私意認為這是錯誤的。過去秦穆公訪求有才干的人,在西邊從戎地收用了由余,在東邊從宛地聘到了百里奚,從宋國迎來蹇叔,從晉國招來丕豹和公孫支。這五位賢士,都不是出生在秦國,但是穆公重用他們,吞并了二十個小國,于是稱霸于西戎之地。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yīn)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咀ⅰ啃⒐蒙眺敝ǎ盒⒐辞匦⒐?,戰(zhàn)國時秦國國君。他任用商鞅實行變法,使秦國日益富強,奠定了日后統(tǒng)一天下的基礎。商鞅,公孫氏,名鞅,衛(wèi)國人,戰(zhàn)國時政治家。因功封于商(今陜西商洛東南),號商君,故稱商鞅。殷盛:殷實,富裕。樂用:樂于為用。獲楚、魏之師:指戰(zhàn)勝楚國、魏國的軍隊。前340年,商鞅率軍大敗魏軍,俘獲魏公子卬(áng),逼迫魏割河西之地與秦。同年又南侵楚,戰(zhàn)況不詳,據(jù)此,當也是秦軍獲勝。舉:攻克,占領。治強:安定強盛。治,社會安定。翻譯:秦孝公實行商鞅的新法,轉變風氣,改變習俗,百姓因此殷實富裕,國家因此富強,百姓樂意為國家效力,各國諸侯都歸附聽命,(秦國)戰(zhàn)勝了楚、魏兩國的軍隊,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至今安定強盛?;萃跤脧垉x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yān)、郢(yǐng),東據(jù)成皋(gāo)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zòng),使之西面事秦,功施(yì)到今。【注】惠王:即秦惠王,戰(zhàn)國時秦國國君,孝公之子,初號惠文君,后稱惠王。拔三川之地:拔,攻取。三川之地,指黃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巴、蜀:巴,指巴國,在今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蜀,指蜀國,在今四川中部偏西一帶。上郡:原為魏郡,在今陜西北部,前328年被魏割讓給秦。漢中:原為楚地,在漢水中游一帶,前312年被秦攻取。包九夷:包,吞并、囊括。九夷,這里指當時楚國境內(nèi)各少數(shù)民族所居之地。鄢、郢:鄢,楚國別都,在今湖北宜城東南。郢,楚國都城,在今湖北荊州市荊州區(qū)西北。成皋:原為韓邑,在今河南滎陽,地勢險要,前249年被秦攻取。六國之從:當時韓、魏、燕、趙、齊、楚六國聯(lián)盟抗秦,稱為合縱。從,同“縱”。施:延續(xù)。翻譯:秦惠王采用張儀的計策,攻取了三川之地,向西兼并了巴國、蜀國,向北獲得了上郡,向南取得了漢中,吞并了九夷之地,控制了楚國的鄢、郢之地,在東面占有了成皋這樣的要隘,割取了大量肥沃的土地,于是拆散了六國結成的合縱,使他們向西臣服秦國,功績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昭王得范雎(jū),廢穰(rǎng)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nà),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咀ⅰ空淹醯梅饿?,廢穰侯,逐華陽:昭王,即秦昭襄王,戰(zhàn)國時秦國國君。范雎,戰(zhàn)國時魏國人。先被昭王拜為客卿,指出秦昭王母宣太后擅權,權貴用事,將危及昭王的統(tǒng)治。昭王遂下令廢宣太后,將穰侯、華陽君等貴戚放逐到關外,并拜范雎為相,封于應(今河南平頂山西),稱應侯。穰侯,即魏冉,宣太后異父弟,曾多次任秦相,封于穰(今河南鄧州),稱穰侯。華陽,即華陽君羋(mǐ)戎,宣太后同母弟,曾任將軍等職,與魏冉同掌國政,受封于華陽(今河南新鄭北),故稱華陽君。公室:王室。杜私門:杜,堵塞、封閉。私門,對公室而言,指權貴大臣之家。向使:假使。內(nèi):同“納”,接納。翻譯:秦昭王任用范雎,罷免穰侯,驅逐華陽君,加強和鞏固了王室的權力,抑制了豪門貴族的勢力,像蠶吃桑葉那樣逐步侵占了諸侯各國,使秦國成就帝王的基業(yè)。這四位國君(的大業(yè)),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勞。由此看來,客卿有什么對不起秦國的地方呢!假使這四位國君拒絕賓客而不接納,疏遠這些賢士而不加任用,這就會使國家得不到富強豐利之實,而秦國也不會有強大的威名了。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xiān)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tuó)之鼓。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

(juétí)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咀ⅰ坷ド剑豪錾剑糯猿霎a(chǎn)美玉而聞名。隨、和之寶:即隨侯珠與和氏璧,傳說中春秋時隨侯得到的寶珠和楚人卞和所獲的美玉。明月:寶珠名。服太阿之劍:服,佩帶。太阿,古代名劍,相傳為春秋時著名工匠歐冶子、干將所鑄。纖離:駿馬名。建:樹立。靈鼉:即揚子鱷,古人認為有靈性,皮可蒙鼓。玩好:供玩賞的寶物。

:駿馬名。丹青:丹,丹砂,可以制成紅色顏料。青,青雘(huò),可以制成青黑色顏料。翻譯:現(xiàn)在陛下獲得了昆侖山的美玉,擁有了隨侯珠、和氏璧這樣的珍寶,懸掛著明月寶珠,佩帶著太阿寶劍,騎著纖離駿馬,樹起以翠羽裝飾的鳳形旗幟,立起用鱷魚皮制作的大鼓。這幾件寶物,秦國一件都不出產(chǎn),但是陛下卻非常喜歡,這是為什么呢?如果必須是秦國出產(chǎn)的東西才能使用,那么,夜光璧就不該裝飾在朝堂上,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就不能成為供玩賞的寶物,鄭國、衛(wèi)國的美女就不會充滿后宮,而駿馬就不會布滿宮外的馬舍,江南出產(chǎn)的銅錫不能用,蜀地出產(chǎn)的丹青顏料也不能取。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zān)、傅璣之珥(ěr)、阿縞(gǎo)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yě)窈窕趙女不立于側也。【注】下陳:古代殿堂下放置禮品、站列婢妾的地方。宛珠:宛地出產(chǎn)的寶珠。傅璣之珥:鑲嵌著珠子的耳飾。傅,附著、加上。璣,不圓的珠子,這里泛指珠子。阿縞:古代齊國東阿所產(chǎn)的細絹。隨俗雅化:嫻雅變化而能隨俗。佳冶:嬌美妖冶。翻譯:如果用來裝飾后宮,充實殿堂,(使您)賞心快意、悅目娛耳的,都一定要是秦國出產(chǎn)的才行,那么這嵌有宛地出產(chǎn)的寶珠的發(fā)簪、鑲嵌著珠子的耳飾、東阿所產(chǎn)的細絹做成的衣服、錦緞繡成的飾物,就不會敬獻到您的面前,而那些嫻雅變化而能隨俗、嬌美妖冶、窈窕美麗的趙國美女,也不會在您的身旁侍立著。夫擊甕叩缶(fǒu),彈箏搏髀(bì),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wèi)》《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wèi)》,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咀ⅰ繐舢Y叩缶:敲擊甕、缶來奏樂。這是秦國的風俗。甕,用來汲水的陶器,口小而腹大。缶,一種瓦制的打擊樂器。搏髀:唱歌時拍打大腿以應和節(jié)拍。搏,擊打、拍打。髀,大腿。《鄭》《衛(wèi)》《桑間》:指鄭國、衛(wèi)國一帶的樂曲。桑間,原是衛(wèi)國濮水邊的地名,在今河南濮陽南,相傳衛(wèi)國青年男女常在濮水上歡會歌唱。《昭》《虞》《武》《象》:都是傳說中的古樂名,這里泛指古樂?!墩选罚础渡亍?,傳說中舜時的樂曲。適觀:適于觀聽。人民:和下文的“眾庶”,都是百姓的意思。翻譯:敲擊甕、缶來奏樂,彈著秦箏,拍打大腿以應和節(jié)拍,嗚嗚呀呀地高唱來使耳朵感到痛快,這才是真正的秦國音樂;鄭國、衛(wèi)國一帶的樂曲,《昭》《虞》《武》《象》等傳說中的古樂,都是別國的音樂。如今拋棄敲擊甕、缶奏樂,而采用鄭國、衛(wèi)國一帶的樂曲,摒棄彈箏而采用《昭》《虞》等古樂,像這樣做是為什么呢?還不是因為(能讓)當時心情愉快,適于觀聽罷了?,F(xiàn)在用人卻不是這樣,不問行不行,不論是非曲直,不是秦國人都讓離開,凡是客卿一律驅逐。這樣看來,您看重的只是美色、音樂、珠寶、玉器,而輕視的卻是百姓。這不是能夠統(tǒng)一天下、制服諸侯的策略。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shì)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qián)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jiè)寇兵而赍(jī)盜糧”者也?!咀ⅰ繐瘢和搬尅?,舍棄。就:成就。卻:推辭,拒絕。充:豐裕,繁盛。五帝三王:五帝,《史記?五帝本紀》指黃帝、顓頊(zhuānxū)、帝嚳(kù)、唐堯、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開國君主,即夏禹、商湯和周武王。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頭,故稱“黔首”。資:資助,供給。業(yè):使成就霸業(yè)。藉寇兵而赍盜糧:給敵人提供武器和糧食。藉,同“借”。赍,送給、付與。翻譯:我聽說,土地廣的糧食就充足;國家大的人口就眾多;武器強士卒就勇敢。因此,泰山不丟棄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棄細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廣;君王不拒絕民眾,所以才能顯示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本國他國,四季就會富足美滿,鬼神都來降福,這正是五帝三王無敵于天下的原因。然而我們今天竟然拋棄百姓去資助敵國,拒絕賓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國家的霸業(yè),使天下的賢士退縮而不敢向西來,止步不進入秦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給敵人提供武器和糧食”的做法。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翻譯:物品不出產(chǎn)在秦國,但值得珍愛的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國,但愿意效忠秦國的也很多?,F(xiàn)在驅逐客卿來資助敵國,減損本國百姓來增加敵國人口,在內(nèi)則削弱了自己的國家,在外則在諸侯中結怨,(這樣下去)要想使秦國沒有危險,是不可能的。深入探究1.歸有光說:“文章用意庸,易起人厭;須出人意表,方為高手。如李斯《諫逐客書》,借人揚己,以小喻大,另是一種巧思?!蹦敲?,李斯的《諫逐客書》巧在哪里?文章的說理思路是怎樣的呢?(1)這篇奏疏巧在論證秦國逐客的錯誤和危害時,沒有就逐客的具體問題而就事論事,也沒有論及李斯個人的處境進退,更沒有著力抨擊秦國的宗室貴族,而是從“跨海內(nèi)、制諸侯”、完成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的角度來分析闡明逐客之失。(2)本文在思路上是步步推進、層層深化的。文章的第1段提出觀點后,先是回顧歷史,也就是“道古”;第2段是剖析眼前,也就是“論今”;第3、4段說到將來,也就是“展望”。從古說到今,從現(xiàn)在說到將來,時間推移有一定的順序?!暗拦拧笔墙梃b歷史,“論今”是闡明是非,“展望”是分析國家命運。利害關系一層比一層深入。第1段“道古”的結論是:沒有客卿的功勞,就沒有秦國的富強。將統(tǒng)一天下之意留在言外,讓秦王思而得之。沒有把弓弦一下子就拉得很緊,以防過猛而斷裂。第2段“論今”中大肆鋪陳珍寶、美色、音樂等,意在對比,也意在用重外物與“逐客卿”的矛盾引起秦王的思考。接著作者順勢將筆鋒一轉,得出“重物輕人”不是“跨海內(nèi)、制諸侯”的方略的結論,這就直接落到了“統(tǒng)一天下”這個關鍵問題上,比前一段更切近要害。第3段的結論是,逐客就等于“藉寇兵而赍盜糧”,削弱了自己而資助了敵人。這就比單純說逐客極不利更進了一層。最后一段的結論是,逐客不僅談不上統(tǒng)一天下,而且有亡國的危險。這就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了極點??v觀全文,從沒有客卿就沒有秦國今天的富強,說到逐客不是“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再說逐客實質上是削弱了自己,資助了敵人,最后上升到逐客就可能亡國。這樣來安排各層次結論,由輕漸重,是符合人的心理接受規(guī)律的。它不僅一開始就避免了聳言高調、突兀沖撞造成情斷弦裂的可能性,而且能使被勸者在不知不覺中就步入了勸說者的思維軌道,從而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2.作為一篇奏疏,《諫逐客書》體現(xiàn)了“實用價值”——秦王采納了李斯的建議,放棄逐客。那么,這篇奏疏是如何做到“實用”的呢?試從寫作背景、對象、個人身份方面加以分析。(1)從寫作背景看。逐客的大背景表面上是鄭國修渠一事給秦國宗室貴族提供了進讒言之機,致使秦王逐客,實則與秦國的戰(zhàn)略調整有關。文中提到的穆公、孝公、惠王、昭王時代的秦國,偏處一隅,定然需要廣納賢才,壯大國力。而下逐客令時的秦國已經(jīng)是第一強國,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已然調整為吞滅六國,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秦國宗室貴族因此懷疑客卿們會為了母國存亡而對秦不利,全部驅逐,似乎也并非全無道理。李斯正是抓住了這個暗藏的主要矛盾,以此為突破點集中火力論述。李斯深知,直接為客卿辯護或是極力批評宗室貴族挑唆,都不能滌清客卿私通偏幫母國的嫌疑,唯有極力論述在秦國不斷壯大過程中的客卿之功,以及在統(tǒng)一過程中逐客的危害,才能讓秦王明白保留客卿利大于弊,若想吞滅六國,逐客是一條錯誤之路;須存容天下之心,才能統(tǒng)一天下。這樣秦王才能真正解開心結,放棄逐客。(2)從對象看。奏疏不同于一般書信,是寫給君王的,且此文意在“勸諫”,更是要抓住君王的心理,注意敘述的策略、語氣。首先,此時的秦王雄心勃勃,統(tǒng)一天下之心迫切。李斯極力論述留客有益于統(tǒng)一大業(yè)而逐客則損之,便是牢牢抓住了秦王關注的要點。第二,李斯在勸諫時語氣委婉,力求“順情入機”(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如文章雖開門見山提出了反對逐客的主張,卻將秦王發(fā)布的逐客令說成是“吏議”,意為逐客是吏之過,而非王之過。這樣就順了秦王的“情”,不易觸怒秦王,讓其容易接納建議。第三,李斯從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三個角度,引入大量論據(jù)進行了深入透徹的分析,采用了舉例、正反對比、比喻、類比等多種論證方法,極盡勸說之能事,真正做到了言之有據(jù),以理服人,最終說服秦王收回已下達的逐客令。(3)從個人身份看。李斯作為客卿亦在被驅逐的行列,以這樣的身份進行勸諫略顯尷尬且難度頗大,處理不當很容易適得其反。李斯一方面巧妙地回避談論與自己身份對立的秦國宗室貴族,只在開頭的“吏議”模糊一提,也沒有加以抨擊;另一方面他又對客卿的危害(比如鄭國開渠)閉口不談,既不為之辯護,也不指其危害。這樣,李斯好似置身于這場宗室貴族和客卿的斗爭之外,成了客觀中立者,其觀點也更容易被秦王采納。3.鋪陳就是鋪敘、陳述,即直書其事,反復敘說。試結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本文運用鋪陳的特點。①角度的變化。鋪陳同類和類似事物時,要注意角度的挪移、側重點的選擇,以突出其特征。如第1段連寫四位君王“以客之功”,就各取一個主要角度:穆公用客卿強調人才來自四面八方,重在廣納人才;孝公用客卿,從思想、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方面全面論述,重在變法治國;惠王用客卿,以連衡打破合縱,側重于四面擴張;昭王用客卿,“廢穰侯,逐華陽”,側重于打擊豪門。其實四位君王在重用客卿、提倡耕戰(zhàn)、富國強兵、對外擴張上,有許多共同之處。這里有意避同取異,顯得各有千秋。角度的變化既突出了各自的主要特點,又避免了雷同。②用詞的變化。如第1段寫穆公八方求士,用“取”“得”“迎”“來”四個近義詞,實際含義一樣。由于變化就避免了重復。寫惠王的四面擴張,連用“拔”“并”“收”“取”“包”“制”“據(jù)”“割”“散”九個動詞,靈活多變。第2段寫秦王獲取珍寶,用“致”“有”“垂”“服”“乘”“建”“樹”七個動詞,分別與一定的名詞搭配,貼切自然,這些都是用詞的變化。③句式的變化。如第2段中,在鋪陳大量珍寶時,就采取了多變的句式,寫了十幾種東西?!敖癖菹轮吕ド街瘛瓨潇`鼉之鼓?!菹抡f之,何也?”在這一段話中,前面先用七個動賓結構,極力鋪陳,而且是肯定性的鋪陳;接著用一個反問句“……何也?”又把前面的鋪陳全面提領起來。下一句是“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西蜀丹青不為采”。在這里則是先用一個假設句總提,然后連用六個主謂句進行鋪陳,而且是否定性鋪陳。這兩段話都是鋪陳珍寶,但一個是先鋪陳后反問,一個是先假設后鋪陳;一個是肯定性動賓結構鋪陳,一個是否定性主謂結構鋪陳。對美色的鋪陳也有所變化,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傊?,由于鋪陳中同中有變,變中有同,所以使大量鋪陳錯綜復雜又一氣貫通,既恣肆又嚴謹,讀之但覺勢如奔馬,而又不覺得煩瑣、累贅。4.《諫逐客書》一文有理有據(jù)地闡明了自己的觀點,邏輯嚴密,雄辯有力。試分析本文的寫作特色。①列舉事實陳述道理時極盡鋪陳排比之能事。可以說通篇文章就是一味地鋪陳,而這種鋪陳是由一個接一個的排比句組成的。《諫逐客書》在論點鮮明、論據(jù)真實的基礎上鋪陳,使得文章淋漓酣暢,氣勢逼人,無懈可擊,不可辯駁。②善用對比手法。有縱的方面的對比,昔四位國君唯才是用與今秦王的重物輕人的昔今之比;在橫的方面,有秦王為政的重異地之物與輕異國之士的是非之比。對比強烈,態(tài)度鮮明,更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③較深錘煉語言,尤以動詞的使用為最?!拔艨姽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中的“取”“得”“迎”“來”四個動詞的使用,恰到好處。五位客卿雖然都是入秦為穆公重用,但又各有原因,各具特色,作者通過四個不同的動詞便把這些細微的差別表現(xiàn)出來。這四個動詞絕不可隨意更換,足見作者在遣詞方面的推敲之苦,錘煉之深。內(nèi)容小結主題歸納本文以秦國歷史上四位君主納客而成就帝業(yè)為論據(jù),論證了客卿之功。列舉大量事實說明英主不應該重物輕人,并從理論層面說明“納客”的“利”與“逐客”的“弊”,從而指出“逐客”的做法是錯誤的,是不利于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體現(xiàn)了作者順應歷史潮流的進步的政治主張和用人策略。知識梳理

1.重要字音①鄢(

②郢(

③膏腴()④功施()到今

⑤穰()侯

⑥纖()離⑦靈鼉(

⑧犀()象

⑨外廄()⑩

)(

)?傅璣之珥(

)?擊甕()?搏髀(

?黔()首yānyǐngyúyìtuójuétíbìrǎngxīěrqiánxiānjiùwèng2.通假字昔繆公求士(“繆”同“穆”)遂散六國之從(“從”同“縱”,特指合縱)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內(nèi)”同“納”,接納)而陛下說之(“說”同“悅”,喜歡)河海不擇細流(“擇”同“釋”,舍棄)藉寇兵而赍盜糧(“藉”同“借”,借給)3.古今異義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古義:介詞,表憑借,用來……的方法。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常與“因為”連用。4.其他重要實詞和虛詞并國二十(動詞,兼并,吞并)王者不卻眾庶(動詞,推辭,拒絕)垂明月之珠(動詞,懸掛)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連詞,假使)今陛下致昆山之玉(動詞,取得,得到)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動詞,資助,供給)藉寇兵而赍盜糧(動詞,送給、付與)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動詞,攻克,占領)至今治強(形容詞,社會安定)建翠鳳之旗(動詞,樹立)彈箏搏髀(名詞,大腿)故能就其深(動詞,成就)強公室,杜私門(動詞,堵塞、封閉)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副詞,竟然)損民以益仇(動詞,增加)5.詞類活用(1)名詞的活用西取由余于戎(名詞作狀語,在西邊)東得百里奚于宛(名詞作狀語,在東邊)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名詞作狀語,北,向北;南,向南)使之西面事秦(名詞作狀語,向西)蠶食諸侯(名詞作狀語,像蠶吃桑葉一樣)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內(nèi),名詞作狀語,在內(nèi);外,名詞作狀語,在外)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寶貝,珍愛,珍視)卻賓客以業(yè)諸侯(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成就霸業(yè))(2)動詞的活用來丕豹、公孫支于晉(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來)遂散六國之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解散,拆散)(3)形容詞的活用逐華陽,強公室(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增強,使……鞏固)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娛,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歡樂;說,同“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愉悅)而歌呼嗚嗚快耳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痛快)故能明其德(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彰明)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形容詞用作動詞,看重,重視)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6.文言句式(1)判斷句《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者,……也”表示判斷)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非……也”表示否定判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也”表示判斷)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者也”表示判斷)(2)狀語后置句西取由余于戎(即“西于戎取由余”)東得百里奚于宛(即“東于宛得百里奚”)迎蹇叔于宋(即“于宋迎蹇叔”)來丕豹、公孫支于晉(即“于晉來丕豹、公孫支”)外樹怨于諸侯(即“外于諸侯樹怨”)(3)省略句民以(之)殷盛,國以(之)富強(省略介詞賓語“之”)遂霸(于)西戎(省略介詞“于”)(4)被動句百姓樂用(“用”含有被動意味,“樂用”,樂于為用)7.本課成語【移風易俗】改變舊的風俗習慣。【膏腴之地】肥沃的土地。【裹足不前】纏上裹腳的布準備遠行,卻又停步不進,多指有所顧慮?!緤市膼偰俊渴剐那橛淇?,耳目舒暢?!距嵭l(wèi)桑間】指亡國之音。8.文化知識【三川之地】指黃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黃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玖鶉畯摹苛鶉Y成的合縱聯(lián)盟。六國,指韓、魏、燕、趙、齊、楚六國?!倦S、和之寶】即隨侯珠與和氏璧,傳說中春秋時隨侯得到的寶珠和楚人卞和所獲的美玉?!疚宓廴酢课宓郏妒酚洝の宓郾炯o》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開國君主,即夏禹、商湯和周武王?!厩╭ián)首】指平民、老百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頭,故稱“黔首”。秦統(tǒng)一六國后正式稱百姓為黔首?!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救帧抗糯鷮ξ鞑扛魃贁?shù)民族的稱呼。【九夷】文中指當時楚國境內(nèi)各少數(shù)民族所居之地。【太阿】古代名劍,相傳為春秋時著名工匠歐冶子、干將所鑄。【《鄭》《衛(wèi)》《桑間》】指鄭國、衛(wèi)國一帶的樂曲。桑間,原是衛(wèi)國濮水邊的地名,在今河南濮陽南,相傳衛(wèi)國青年男女常在濮水上歡會歌唱?!尽墩选贰队荨贰段洹贰断蟆贰慷际莻髡f中的古樂名,文中泛指古樂。《昭》,即《韶》,傳說中舜時的樂曲。課堂練習1.

解釋下列句中加色的詞。(1)秦初并天下

并:(2)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舉:(3)固大王資余兵

資:(4)人恒過,然后能改

過:(5)公輸盤不說

說:(6)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

讓:(7)藉寇兵而赍盜糧

赍:(8)向使能瞻前顧后,援鏡自戒

向使:動詞,兼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