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課題7(1)一個消逝了的山村課型新授教學目標語言的建構(gòu)和運用領(lǐng)悟文中意象的豐富內(nèi)涵。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分析散文的結(jié)構(gòu)特征,體會散文的語言特色。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感受作者珍愛自然、珍愛生命、共創(chuàng)美好家園的思想感情。文化傳承與理解培養(yǎng)珍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教學重點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生命不息的贊美,感受作者對時空變幻的哀嘆,對珍愛生命、珍愛和平的呼喚。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把握作者“用現(xiàn)存的事物來追溯曾經(jīng)的世界”的聯(lián)想手法。教學過程:一、導入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一代文豪魯迅卻被另一位文人所折服,并稱他是“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李廣田也曾說“他近年來寫了若干散文,實在都是詩的,那么明凈,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見出崇高,在樸素文字中見出華美,實在是散文中的精品。”他就是馮至,他的散文寫得清新明澈,別具一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的散文《一個消逝的山村》。二、自主學習(一)作者介紹馮至(19051993),原名,河北涿州人,現(xiàn)代詩人、學者、翻譯家。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學團體淺草社。1925年和楊晦、陳翔鶴、陳煒謨等成立沉鐘社,出版《沉鐘》周刊,半月刊和《沉鐘叢刊》。1935年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先后任教于同濟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詩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歷史小說《伍子胥》等。魯迅稱馮至是“”。(二)背景介紹本文選自馮至的散文集《》。1942年秋,馮至將過去寫的十篇散文集在一起,題名《》。1938年底至1946年,馮至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外文教授,在昆明的七年是他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最重要的作品都作于此時。為躲避空襲,也方便創(chuàng)作,馮至經(jīng)介紹在昆明城外楊家山林場茅屋住了一年多(1940—1941),之后也常去那里休息、寫作、聚會。在國家危亡圖存、兵燹戰(zhàn)火圍困之際,在林場相對隔絕的生活空間中,馮至對世事的應對進入了一種生命的內(nèi)轉(zhuǎn),在與自然、歷史、先賢等的對話中,馮至將個人性的生命體驗和思索提升到了普遍性的對生命存在的審視和生命價值的探尋,以一種個人化的方式在特定歷史境遇中向著時代和大眾發(fā)聲。(三)散文散文通常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寫景散文等,有意境深邃、語言優(yōu)美、形式自由、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和突出,同時表現(xiàn)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注重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jié),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fā)感情;: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給我們一種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事物的底蘊的審美效果。(四)山水哲思人與大自然聲息相通,有著深刻的默契,這一關(guān)系印在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之中?!吧剿薄疤飯@”“風景”,具體到某種花草,都屬于廣義上的“”。人不能脫離自然而存在,自然也因人的存在而有了特殊的價值和意義。自然,往往是和人世相對立的;在這里,人獲得了心靈的獨立和自由;也是在這里,人獲得了思考社會人生的空間以及養(yǎng)料。同樣的情況,有梭羅的《瓦爾登湖》。但馮至的山水觀也受到了德國詩人里爾克的影響,他認為:“人不應再物質(zhì)地去感覺它為我們而含有的意義,卻是要對象地看它是一個偉大的現(xiàn)存的真實?!薄吧剿辈皇庆o物,而是自我獨立、自我演化的存在,它跟我們完全是另一回事。正是不同,我們才有可能從自然中獲取新的啟示。在這一意義上,與其說作者在寫一個消逝了的村莊,還不如說是在描繪一個自然演化的獨立的,并從中獲得了的力量。(五)題目解說文章選取了一個已經(jīng)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風物,加上作者豐富的想象,把一個山村的過去和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賦予對自然、對人生的獨特感悟,抒發(fā)作者對滋養(yǎng)自己的美好家園的熱愛之情,表達作者、、珍愛和平以及共創(chuàng)和平家園的美好愿望。(六)讀準字音采擷(xié)赭色(zhě)靛藍(diàn)悚然(sǒnɡ)嗥叫(háo)颶風(jù)麂子(jǐ)孑然一身(jié)(七)找出文本中對應部分,將圖示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①抒發(fā)人生感悟②生命的渺?、凵那f嚴與神圣三、合作學習1.文章第6段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最能體現(xiàn)寧靜之美的村女放羊圖,試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繪的。2.馮至散文“那么明凈,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見出崇高,在樸素文字中見出華美”,結(jié)合文章第7段分析這一特點。3.“我愛它那從葉子演變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謙虛地摻雜在亂草的中間。但是在這謙虛里沒有卑躬,只有純潔,沒有矜持,只有堅強。”這兩句話在句式上有何特點?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4.文章第5~10自然段,作者寫了很多景物,分別生發(fā)了怎樣的聯(lián)想?表達了怎樣的感悟?請閱讀文本后填寫下表。景物景物特點聯(lián)想感悟小溪清冽、養(yǎng)人想象曾養(yǎng)育過昔日的人們?nèi)祟惵曄⑾嗤ㄊ簏L草謙虛、純潔、堅強①②彩菌點綴、滋養(yǎng)③④有加利樹速長、最高⑤⑥野狗的嗥聲威脅、嚇人⑦⑧麂子的嘶聲難逃人的詭計⑨⑩5.文章結(jié)尾,作者說“這一切,給我的生命許多滋養(yǎng)”。聯(lián)系全文,概括說明消逝了的山村給了作者的生命哪些滋養(yǎng)?作者說“但在生命的深處,卻和他們有著意味不盡的關(guān)聯(lián)”,你如何理解?6.文章標題為《一個消逝了的山村》,那么,村莊真的消逝了嗎?結(jié)合文意談談你的理解。四、教考融合(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雨季是山上最()的時代,天天早晨我們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從五六里外趁早上山來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陽出來一蒸發(fā),草間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紅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還有一種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變成靛藍的顏色。我們望著對面山上那些踏著潮濕在草叢里或樹根處低頭尋找新鮮的菌子的人們。人們在其中并不忘卻自己,各人盯著各人眼前的世界。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會兩樣。這些彩菌,不知點綴過多少民族童話,它們一定也()過那山村里的人們的身體和兒童的幻想。這中間,高高聳立起來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樹木,有加利樹。有時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風搖擺的葉子鍍成銀色,我們望著它每瞬間都在生長,仿佛把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周圍,甚至全山都帶著生長起來。望久了,自己的靈魂有些()不起,感到悚然,好像對著一個崇高的嚴峻的圣者,你不隨著他走,就得和他離開,中間()妥協(xié)。1.依次填入文中括號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甜B(yǎng)擔任不會有滋養(yǎng)擔當不容有涵養(yǎng)擔任不會有涵養(yǎng)擔當不容有2.請賞析文中加橫線的語句。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我們望著對面的山上,人們踏著潮濕,在草叢里,樹根處,低頭尋找新鮮的菌子。”從語義與表達上那哪個效果更好?(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的小題。我是一條小河馮至我是一條小河,我無心從你的身邊流過,你無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兒投入了河水的柔波。我流過一座森林,柔波便蕩蕩地把那些碧綠的葉影兒裁剪成你的衣裳。我流過一座花叢,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兒編織成你的花冠。最后我終于流入無情的大海,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吹折了花冠,擊碎了衣裳!我也隨著海潮漂漾,漂漾到無邊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兒,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樣!4.下列對本詩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是一條小河,我無心從你的身邊流過”,詩句隱喻“一見鐘情”,這位姑娘使詩人鐘情。B.“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此詩句寄寓了對社會丑惡現(xiàn)實與人們險惡心機的批判。C.“小河”流過“森林”,淌過“花叢”,最終歸于大海,大海暗喻風平浪靜的理想社會現(xiàn)實。D.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厲風狂浪,暗示社會的險惡,從而造成“我”與戀人情愛的悲劇。5.下列對本詩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借小河流動和映入河水的岸邊自然景物的變化,象征時間空間易變,從而反襯“我”感情不變。B.岸景幻化為戀人的“衣裳”和“花冠”,與最后“吹折”“擊碎”“幻散”等詞的運用產(chǎn)生了濃烈意境和詩情,體現(xiàn)了詩人用心。C.本詩以自由體的形式寫愛情詩,詩行、詩節(jié)和詩韻的安排都服從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約束。D.本詩語言特點為:注意遣詞用字,如“蕩蕩”“粼粼”等疊字,形成輕柔的旋律;愛用對比,顯得韻味悠長。6.簡述詩作的抒情線索。7.簡析詩作比擬手法的抒情作用。(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題。每個故鄉(xiāng)都在消逝王開嶺①在《城市的世界》中,作者安東尼·奧羅姆說了一件事:帕特麗夏和兒時的鄰居驚聞老房子即將拆除,立即動身,千里迢迢去看一眼曾生活的地方。他感嘆道:“對我們這些局外人而言,那房子不過一種有形的物體罷了,但對于他們,卻是人生的一部分。”②如果說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只能指認和珍藏一個故鄉(xiāng),且故鄉(xiāng)信息又是各自獨立、不可混淆的,那么,面對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一千個城市,我們還有使用“故鄉(xiāng)”一詞的勇氣和依據(jù)嗎?我們還有抒情的可能和心靈基礎(chǔ)嗎?③每個故鄉(xiāng)都在淪陷,每個故鄉(xiāng)都因整容而毀容。④“故鄉(xiāng)”,不僅僅是地址和空間,它是有容顏和記憶能量、有年輪和光陰故事的。它需要視覺憑證,需要歲月依據(jù),需要細節(jié)支撐,哪怕蛛絲馬跡,哪怕一井一石一樹……否則,一個游子何以與眼前的景象相認?何以肯定此即夢牽魂繞的舊影?此即替自己收藏童年、見證青春的地方?當眼前事物與記憶完全不符,當往事的青苔被抹干凈,當沒有一樣東西提醒你曾與之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它還能讓你激動嗎?還有人生地點的意義嗎?⑤就像北京的車站名,你若以為它們都代表“地點”并試圖消費其實體,即大錯特錯了:“公主墳”其實無墳,“九棵樹”其實無樹,“蘋果園”其實無園,“隆福寺”其實無寺……⑥“地址”或許和“地點”重合,比如“前門大街”,但它本身不等于地點,只象征方位、坐標和地理路線。而地點是個生活空間,是個有根、有物象、有豐富內(nèi)涵的信息體,它繁殖記憶與情感,承載著人生活動和歲月內(nèi)容。比如你說“什剎海”“南鑼鼓巷”“魯迅故居”,即活生生的地點,去了便會收獲你想要的東西。再比如傳說中的“香格里拉”,是個被精神命名的地點,而非地址——即使你永遠無法抵達,只能詩意消費,也不影響其存在和意義。⑦地址是死的,地點是活的。地址僅僅被用以指示與尋找,地點則用來生活和體驗。⑧安東尼·奧羅姆是美國社會學家,他有個重大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城市太偏愛“空間”,卻漠視“地點”。在他看來,地點是個正在消失的概念,但它擔負著“定義我們生存狀態(tài)”的使命。“地點是人類活動最重要、最基本的發(fā)生地。沒有地點,人類就不存在?!雹崞鋵?“故鄉(xiāng)”的全部含義,都將落實在“地點”和它養(yǎng)育的內(nèi)容上。簡言之,“故鄉(xiāng)”的文化任務,即演示“一方水土一方人”之邏輯,即探究一個人的身世和成長,即追溯他那些重要的生命特征和精神基因之來源、之出處。若拋開此任務,“故鄉(xiāng)”將虛脫成一記空詞、一朵謊花。⑩當一位長輩說自個兒是北京人時,腦海里浮動的一定是由老胡同、四合院、五月槐花、前門吆喝、六必居醬菜、月盛齋羊肉、小腸陳鹵煮、王致和臭豆腐……組合成的整套記憶。或者說,是京城喂養(yǎng)出的那套熱氣騰騰的生活體系和價值觀。而今天,當一個青年自稱北京人時,他指的一定是戶籍和身份證,聯(lián)想的也不外乎“房屋”“產(chǎn)權(quán)”“住址”等信息。前者在深情地表白故鄉(xiāng)和生壤,把身世和生涯融化在了“北京”這一地點里。后者聲稱的乃制度身份、法定資格和證書持有權(quán),不含感情元素和精神成分。面對無限放大和變奏、一刻也不消停的城市,誰還敢自稱其主?由于它極不穩(wěn)定,容顏時時變幻,布局任意涂改,無相對牢固和永久的元素供人體味,一切皆暫時、偶然,沉淀不下故事——于是你記不住它,產(chǎn)生不了依賴感和深厚情懷??傊?它不再承載光陰的紀念性,不再對你的成長記憶負責,不再有記錄你身世的功能。沒人再能如數(shù)家珍地描述和盤點它,沒人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老人”。吹燈拔蠟的掃蕩芟除,無邊無際的大城宏圖,千篇一律的整容模板……無數(shù)“地點”在失守,被更弦易幟。無數(shù)“故鄉(xiāng)”在淪陷,被連根拔起。每個人都應趕緊回故鄉(xiāng)看看,趕在它整容、毀容或下葬之前。當然還有個選擇:永遠不回故鄉(xiāng),不去目睹它的死。沒有故鄉(xiāng),沒有身世,人何以確認自己是誰,屬于誰?沒有地點,沒有路標,人如何稱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個時代,不變的東西太少了,慢的東西太少了,我們頭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腳印、村莊、影子,早已無蹤。我們唱了一路的歌,卻發(fā)現(xiàn)無詞無曲。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fā)。(有刪改)8.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標題《每個故鄉(xiāng)都在消逝》的含義是每個故鄉(xiāng)都因現(xiàn)代化改造而失去了它原有的風格、原有的記憶和原有的容顏,從而變得雷同,警醒人們共同面對這個悲劇,呼吁人們留住故鄉(xiāng),留住根。B.今天人們對故鄉(xiāng)的認識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故鄉(xiāng)不再是活的地點,而是死的地址;故鄉(xiāng)不再是那熱氣騰騰的生活體系和價值觀,而是戶籍跟身份證。C.作為一篇文化散文,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很多北京的文化符號,例如地名、風物等,既支撐了自己的觀點,也賦予了文章濃郁的地域特點和生活氣息。D.文章既有理性的光芒,又傾注了作者大量的生活體悟;既有批判和反思,又有感傷與企盼。對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執(zhí)著守望,是本文的寫作旨歸。9.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及藝術(shù)特色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當人們把故鄉(xiāng)指向戶籍和身份證,由故鄉(xiāng)聯(lián)想到的僅有“房屋”“產(chǎn)權(quán)”“住址”等信息時,“每個故鄉(xiāng)都在消逝”的論斷似乎成了無可辯駁的事實。B.“故鄉(xiāng)的變幻和涂改,缺少相對牢固和永久的元素,也就不能使人們產(chǎn)生依賴感和深厚情懷”,這里作者揭示了故鄉(xiāng)逐漸消逝的深層原因,表達了對故鄉(xiāng)消逝的哀痛之情。C.文中多處運用對比,“地址”和“地點”的對比,“空間”和“地點”的對比,老人和年輕人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理解的對比,留給讀者無盡的反思空間。D.“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fā)”,表達了作者回鄉(xiāng)的渴望,他想要找尋那些地點和路標,要為故鄉(xiāng)唱一首有詞有曲的贊歌。10.如何理解文中畫橫線的語句中“整容”“毀容”“下葬”三個詞的含義?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11.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五、參考答案二、自主學習(一)作者介紹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河北涿州人,現(xiàn)代詩人、學者、翻譯家。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學團體淺草社。1925年和楊晦、陳翔鶴、陳煒謨等成立沉鐘社,出版《沉鐘》周刊,半月刊和《沉鐘叢刊》。1935年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先后任教于同濟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詩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歷史小說《伍子胥》等。魯迅稱馮至是“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二)背景介紹本文選自馮至的散文集《山水》。1942年秋,馮至將過去寫的十篇散文集在一起,題名《山水》。1938年底至1946年,馮至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外文教授,在昆明的七年是他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最重要的作品都作于此時。為躲避空襲,也方便創(chuàng)作,馮至經(jīng)介紹在昆明城外楊家山林場茅屋住了一年多(1940—1941),之后也常去那里休息、寫作、聚會。在國家危亡圖存、兵燹戰(zhàn)火圍困之際,在林場相對隔絕的生活空間中,馮至對世事的應對進入了一種生命的內(nèi)轉(zhuǎn),在與自然、歷史、先賢等的對話中,馮至將個人性的生命體驗和思索提升到了普遍性的對生命存在的審視和生命價值的探尋,以一種個人化的方式在特定歷史境遇中向著時代和大眾發(fā)聲。(三)散文散文通常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寫景散文等,有意境深邃、語言優(yōu)美、形式自由、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和突出,同時表現(xiàn)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抒情散文:注重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jié),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fā)感情;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給我們一種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事物的底蘊的審美效果。(四)山水哲思人與大自然聲息相通,有著深刻的默契,這一關(guān)系印在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之中?!吧剿薄疤飯@”“風景”,具體到某種花草,都屬于廣義上的“自然”。人不能脫離自然而存在,自然也因人的存在而有了特殊的價值和意義。自然,往往是和人世相對立的;在這里,人獲得了心靈的獨立和自由;也是在這里,人獲得了思考社會人生的空間以及養(yǎng)料。同樣的情況,有梭羅的《瓦爾登湖》。但馮至的山水觀也受到了德國詩人里爾克的影響,他認為:“人不應再物質(zhì)地去感覺它為我們而含有的意義,卻是要對象地看它是一個偉大的現(xiàn)存的真實?!薄吧剿辈皇庆o物,而是自我獨立、自我演化的存在,它跟我們完全是另一回事。正是不同,我們才有可能從自然中獲取新的啟示。在這一意義上,與其說作者在寫一個消逝了的村莊,還不如說是在描繪一個自然演化的獨立的自然,并從中獲得了精神的力量。(五)題目解說文章選取了一個已經(jīng)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風物,加上作者豐富的想象,把一個山村的過去和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賦予對自然、對人生的獨特感悟,抒發(fā)作者對滋養(yǎng)自己的美好家園的熱愛之情,表達作者珍愛自然、珍愛生命、珍愛和平以及共創(chuàng)和平家園的美好愿望。(六)讀準字音采擷(xié)赭色(zhě)靛藍(diàn)悚然(sǒnɡ)嗥叫(háo)颶風(jù)麂子(jǐ)孑然一身(jié)(七)①抒發(fā)人生感悟②生命的渺?、凵那f嚴與神圣三、合作學習1.①聯(lián)想、想象。借助畫家的思維,運用想象塑造了一個寧靜幽遠的畫面,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圖畫,生動形象地渲染了人物和環(huán)境的自然和諧,詩意盎然。②動靜結(jié)合。通過對那純潔而堅強的、裝飾著山坡的、從雜草中露出頭來的鼠麹草,那無憂無慮的、聚精會神的村女,那涌動在“四面是山,四面是樹”的曠野中的羊群的描繪,動靜結(jié)合,使畫面呈現(xiàn)出鮮明生動的視覺效果,可視感很強。2.①文章第7段這幅采菌圖就像一幅色彩絢麗的水墨畫。馮至在比喻、排比句中著重運用了豐富的色彩形容詞“紅”“青”“褐”“白”“赭”“靛藍”等,通過色彩的搭配加強了畫面的視覺效果,營造了一種色彩的“熱鬧”。②此外,馮至在使用這些顏色形容詞時,不僅描繪彩菌的色彩斑斕,還賦予彩菌生命的力量:人們的采菌活動是一種熱鬧,但熱鬧之中,各人有各人的世界。彩菌色彩的熱鬧和采菌活動的熱鬧相得益彰,但又層次分明,前后有序,從而使畫面呈現(xiàn)出氣氛感、整體感和層次感。這充分體現(xiàn)了馮至散文“那么明凈,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見出崇高,在樸素文字中見出華美”的特點。3.先散后整,句式長短不一,自由活潑生動,語氣平和舒緩。①第一句既是長句又是散句,長句使得句子表意嚴密細致,內(nèi)容豐富,把“我”愛花朵,這些花朵是由葉子演變成的,花朵上面有白色的茸毛以及花朵摻雜在亂草中間等多重信息巧妙糅合,自然流暢;散句則使表達靈活而有變化。②第二句是短句及整句,運用了擬人修辭,通過對比的方式把鼠麹草的純潔堅強有力地凸顯出來。句式短小精練,對稱整齊,簡潔明快,朗朗上口,富有節(jié)奏感。4.①少女、村莊②生命的寧靜之美③滋養(yǎng)過山村里的人④生命的美好⑤崇高的嚴峻的圣者⑥生命的渺小⑦海上的颶風,寒帶的雪潮⑧生命對于疾苦的恐懼⑨幻境⑩生命的莊嚴與神圣5.(1)①消逝了的山村提供了養(yǎng)育作者的物質(zhì)條件;②消逝了的山村讓作者學會了謙虛、純潔和堅強;③消逝了的山村讓作者懂得了生命的美好與崇高。(2)①作者認為人與人,只要有相聯(lián)系的事物,不管時空的間隔有多遠,彼此的生命都有聲息相通的地方;②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經(jīng)以坦白和恩惠對待那消逝了的山村;③現(xiàn)今居住的山村同樣給作者的生命許多滋養(yǎng)。6.①實質(zhì)意義上的山村已然消逝,這是因為從人類歷史的角度來看,生活在其中的人和動物都已消逝了。但在作者筆下,勾勒了一個充滿生命活力和原始野性的山村意境,人和動物生活在自然之中且彼此相通相息,和諧共處。曾經(jīng)的那些自然景象并沒有隨著歷史和人事的變遷而消逝,依然在無聲地訴說著山村曾經(jīng)的存在及輝煌,有力地補充了歷史的空白和虛無,可以說山村并沒有消逝。②作者對這個消逝了的山村富有情感色彩的想象和描述,將山村的質(zhì)樸和原始融合大自然的至性常情,使之鮮活地重現(xiàn)在歷史的舞臺上,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給人深刻的震撼。四、教考融合1、B【解析】第一處,熱鬧:繁盛活躍的景象。喧鬧:聲音大而熱鬧;喧嘩吵鬧。根據(jù)語境,這里寫雨季會有很多人入山采菌子,強調(diào)的不是聲音大,而是人多繁盛,故選“熱鬧”。第二處,滋養(yǎng):供給養(yǎng)分;補養(yǎng)。涵養(yǎng):滋潤養(yǎng)育,培養(yǎng);積蓄、保持水分。此處的對象是“身體”和“幻想”,指的是菌子給人們身體和精神補充養(yǎng)分,故選“滋養(yǎng)”。第三處,擔任:擔當某種職務、工作。擔當:指承擔、擔負任務責任等。此處不是指擔任工作,而是承擔壓力,故選“擔當”。第四處,不會有:不可能有。不容有:不容許、不允許有。根據(jù)語境,是指圣者對人有著絕對權(quán)威,他的意愿你必須遵從,不允許拒絕,故選“不容有”。2、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了太陽出來后,草間菌子的色彩斑斕和旺盛的生命力?!窘馕觥俊凹t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通過鮮明的色彩描繪,多種色彩的鋪敘,形象地寫出雨后太陽出來時,菌子繁多與色彩的豐富,展現(xiàn)出其旺盛的生命力。3、改寫后好。改后為散句,描繪了人們在山上采菌子的忙碌情景,生動具體,畫面感強,與整個語段表達風格和諧?!窘馕觥窟x文中的句子是長句,主干是“我們望著人們”,把“人們”的修飾都糅合進“對面山上那些踏著潮濕在草叢里或樹根處低頭尋找新鮮的菌子”這個長長的定語里,可以說理解上稍微不容易,再加上句子太長,容易讓人忽略其中的重要信息。而改句則把長句變?yōu)槎叹?,主語變?yōu)椤叭藗儭?,強調(diào)了“人們”為尋找菌子而四處搜尋的模樣,畫面感更強,重點突出,也與整個文段多用短句的特點相協(xié)調(diào)。4、C【解析】“大海暗喻風平浪靜的理想社會現(xiàn)實”說法錯誤。本詩是一首愛情詩,主要寫情意的獲得與失落。詩的感情推進取迂曲之勢,形成三個層面:首節(jié)為第一個層面,以后每兩節(jié)為一個層面。在首節(jié)中詩人將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艷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擁著這迷人的“影兒”緩緩前流。在第二個層面中,詩人用兩節(jié)對稱的詩從正面寫出主人公的柔情:柔波流過森林,便將碧翠的葉影兒裁成衣裳;柔波流過花叢,就將凄艷的花影兒,編織成花冠。這里顯現(xiàn)誠意與真心,將愛情又推進一步。詩的第三個層面情態(tài)頓變,詩意起了一個突轉(zhuǎn):海上的厲風“吹折了花冠”,狂浪“擊碎了衣裳”,主人公自身也被無情的海潮卷向天邊,原先甜蜜的夢被生活擊碎,透露了舊禮教束縛愛情自由的黑暗現(xiàn)實,曲折地表達出對扼殺愛情的封建禮教及守舊勢力的鞭撻。所以,“大?!卑涤鞯膽撌谴菡哿酥魅斯篮脨矍榈暮诎?、冥頑的社會現(xiàn)實和復雜險惡的現(xiàn)實人生。5、D【解析】“本詩語言特點……愛用對比”說法錯誤。本詩在語言上,自由而又有所斂束。在整體上,它間用對偶與復沓,格式表達自然、優(yōu)雅,調(diào)子舒緩柔曼而又熱烈明麗,音律極活潑,調(diào)子舒卷自如,別具韻味。詩中只有一處采用了對比手法,“蕩蕩地”“粼鄰地”和后面無情的厲風狂浪構(gòu)成對比,并不能說是“愛用對比”。6、采用以人擬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過森林、流過花叢和流入大海的途程為抒情線索。【解析】解答本題,要注意抓住“線索”,所謂的線索就是貫穿詩歌始終的事物,本詩的標題是《我是一條小河》,作品從始至終都把情感寄托在“小河”上,所以“小河”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抒情的線索??忌梢越Y(jié)合詩的內(nèi)容具體地理解詩歌:《我是一條小河》是一首格調(diào)幽婉、韻味濃烈的抒情詩。它釆用以人擬物的手法,把“我”比作柔波蕩漾的“小河”,然后以“我”流過森林流過花叢和流入大海的途程為抒情線索,委婉地表達出對戀人一往情深的憶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誼,于哀愁中見執(zhí)著。詩歌借“小河”“影兒”之間自然的聯(lián)系寫出兩心的相印相隨,構(gòu)思十分新穎。而且,作者注意遣詞用字,兩個“無心”的副詞把“小河”和“影兒”間自然、和諧的感情表現(xiàn)得神味悠然;“蕩蕩地”“鄰粼地”和后面無情的厲風狂浪構(gòu)成強烈對比,極富感情色彩。7、以人擬物的抒情手法,使詩作意蘊豐富,含蓄深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自治區(qū)科技廳直屬事業(yè)單位引進考試真題
- 修繕采購協(xié)議合同范本
- 兼職輔導老師合同范例
-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系統(tǒng)構(gòu)造與檢修 項目三-課后習題帶答案
- 勞務分包用工合同范本
- 公司銷售渠道合同范本
- 農(nóng)民玉米出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杭州銀行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江西省人才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企業(yè)雇傭貨車合同范本
- 最新2022年減肥食品市場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預測
- 材料化學合成與制備技術(shù)
- DB23∕T 343-2003 國有林區(qū)更新造林技術(shù)規(guī)程
- 發(fā)展?jié)h語初級綜合1:第30課PPT課件[通用]
- 馬工程西方經(jīng)濟學(第二版)教學課件-(4)
- 醫(yī)療廢物管理組織機構(gòu)架構(gòu)圖
- cjj/t135-2009《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shù)規(guī)程》
- 短時耐受電流
- 社保人事專員績效考核表
- 杭州育才小升初數(shù)學試卷(共4頁)
- 旋挖樁主要施工方法及技術(shù)措施(全護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