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2 《陳太丘與友期行》知識匯總_第1頁
專題02 《陳太丘與友期行》知識匯總_第2頁
專題02 《陳太丘與友期行》知識匯總_第3頁
專題02 《陳太丘與友期行》知識匯總_第4頁
專題02 《陳太丘與友期行》知識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陳太丘與友期行》知識匯總作家作品作家作品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學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并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妒勒f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坊間基本上認為由南朝劉義慶所撰寫,也有稱是由劉義慶所組織門客編寫。又名《世說》。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篇,主要記錄漢末至東晉間120多位人物的言談、逸事。共記載了1130個故——時間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開創(chuàng)了小說先河的《世說新語》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模仿它的著作不斷出現(xiàn)。魯迅說它“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麗”,稱其為“名士底(的)教科書”(《中國小說史略》)。文體知識文體知識志人小說是指魏晉六朝時期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人物傳聞逸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逸事小說”。它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以真人真事為描寫對象;二是以“叢殘小語”、尺幅短書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運用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和對比襯托手法,突出刻畫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語言簡練樸實、生動優(yōu)美、言約旨豐。這些藝術特點對后世小說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課文所選兩則分別出自《言語》篇和《方正》篇,題目是編者加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鐘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在原因。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剛登基便先后殺了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擁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嚴格控制并殺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員,這其中就包括名將檀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本傳言"太白星犯右執(zhí)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zhèn)。"這實際上是劉義慶借故離開京城,遠離是非之地。盡管文帝下詔勸解寬慰但架不住劉義慶"固求解仆射乃許之"。劉義慶終于得以外鎮(zhèn)為荊州刺史。外鎮(zhèn)后的劉義慶仍然如同驚弓之鳥,心有余悸。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于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tǒng)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于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說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劉義慶《世說》的編纂時間大約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劉義慶任江州刺史期間,這兩年間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一是元嘉十六年劉義慶在擔任江州刺史時招攬了許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當時,義慶在江州,請為衛(wèi)軍咨議參軍;其余吳郡陸展、東海何長瑜、鮑照等,并為辭章之美,引為佐史國臣",按照《世說》一書成于劉義慶及其門客眾手的說法,這是《世說》編纂的恰當時機;二是元嘉十七年劉義慶調任南兗州刺史,前來接任他江州刺史職位的正是遭到貶斥,被解除司徒錄尚書事要職的劉義康。兄弟二人在江州見面后的悲慟情緒受到文帝劉義隆的責怪。這些都與劉義慶對處境危難并因此尋求在魏晉文人的精神氣質中得到化解和超脫,因而與編纂《世說》一書緊密相關。原文呈現(xiàn)原文呈現(xiàn)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字音字形字音字形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詞語匯釋詞語匯釋㈠重點詞語1.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2.期日中,日中,正午時分。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棄。去,離開。4.乃至:(友人)才到。乃,才。5.戲:玩耍。6.7.非人哉:簡直不是人啊。哉:語氣詞,表示感嘆。8.委,丟下、舍棄。去,離開。9.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10.引:拉,這里有友好的意思。11.顧:回頭看。㈡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通假”就是“通用、假借”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㈢古今異義1.陳太丘與友期行(古義:約定。今義:日期)2.太丘舍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3.下車引之(古義:拉,牽拉。今義:引用)4.元方入門不顧(古義:回頭看。今義:照顧)5.相委而去古義:舍棄;今義:委任。古今異義是指古漢語中有一些字詞隨著詞匯發(fā)展,詞義發(fā)生了變化轉移。如:“去”“委”“引”。㈣詞類活用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名詞作動詞,約定。2.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門外:名詞作狀語,在門外。3.友人慚慚: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感到慚愧。㈤一詞多義相委而去(連詞,表示順承)㈥敬辭與謙辭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自己父親的謙稱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省略句(1)元方時年七歲,(于)門外戲(省略介詞“于”)(2)太丘舍去“舍”后省略賓語“友人”(3)(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省略主語)全文翻譯全文翻譯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方法點撥方法點撥文言文的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直譯:即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的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要求原文字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據(jù)。意譯:即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文言文翻譯“六字訣”1.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物名、官職、稱謂等,可照錄不翻譯。例:元方陳太丘(照錄不譯)2.補:補出省略成分。例:①(陳太丘)去后(友)乃至。②(家君)待君久(君)不至,(他)已去。3.換:用現(xiàn)代漢語的單音了詞替換文言文中的雙音節(jié)詞。例:陳太丘與友期行約定4.調:調整順序,使句子更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例:白雪紛紛何所似?所似何(像什么)5.刪:刪去沒有實際意義的詞。6.加:為了使句子更通順,加上些詞句,使句子更通順更連貫。重點提示重點提示1.“日中”這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時儀,怎么判斷遲到?古代的定時儀器較為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確的時段劃分。這里的“日中”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時間概念——中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2.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辭嚴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能改的精神。3.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4.有人認為客人已經(jīng)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至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觀點一: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觀點二: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jīng)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5.人物形象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看重承諾,守時。太丘的朋友:⑴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不講信用,遲到了不知檢查自己的過失,反而當著元方的面責罵他的父親且言語粗野,不講禮貌。⑵友人慚,下車引之?!薄e能改。元方:⑴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為人的不足,表現(xiàn)了元方明白為人要講誠信,要講禮貌的處世原則;⑵也反映了他的機智和思維的敏捷。⑶入門不顧”——對不講誠信,不講禮貌的鄙視;也反映了他得正直率真的性格特點。

總結:是非分明、懂禮明事理、機智敏捷(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正直率真。課文主題課文主題文中的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聰穎機智。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繼承發(fā)揚這一光榮傳統(tǒng),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心,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真正的人。理解默寫理解默寫1.友人不守信用的表現(xiàn)是:過中不至。2.友人發(fā)怒的原因是:與人期行,相委而去。3.元方應對得體,據(jù)理力爭的句子是: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4.元方不肯原諒友人的表現(xiàn)是:元方入門而不顧。知識拓展知識拓展古代常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