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上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上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上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上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上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請考生注意:

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

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

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

1、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集聚網絡正能量

潘益大

①今天,當萬千人們大夢初醒,起身拉開窗簾,窗外世界一切如常,所謂的“末日預言"不攻自破。

②可僅僅隔夜,在網絡的推波助瀾下,"末日預言"還在演繹著五花八門的各種版本,甚至網上還有兜售"末日"商

品的離奇信息。這中間()混雜著商家蓄意的炒作,捧和著人們的惡搞與調侃,()由于網絡的有意無意傳播,確

也多少在一些無知人群中擴大了社會恐慌情緒。

③這已經是一個普遍公認的現象,每當社會上發(fā)生什么事,網絡得益于技術的優(yōu)勢,總是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這種反應,在多數情況下集聚的是社會正能量,卻也不時宣泄著消極的負能量。這種正負能量在網絡同存并行的格局,

既彰顯了互聯網作為新媒體的無窮魅力,也增加了網絡管理的難度。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關于互聯網立法的訴求與

日俱增,正顯示了各國對維護自身網絡安全與公信力的一種極大關切。

④目前,中國互聯網用戶已多達5.5億人,要保持如此龐大人群的有序運行,既給政府的社會管理出了難題,也

對所有網民提出了自律要求。應該看到,由于我們缺乏網絡管理的經驗,特別是網絡立法的滯后,當下的網絡侵權、

網絡傷害、網絡暴力、網絡犯罪已屢見不鮮,這種情況不但危及了互聯網的正常運營,實際上已損害了公眾包括網民

在內的實際利益。比如,由網絡詐騙形成的各種地下產業(yè)鏈,已導致眾多網民以及非網民的受騙上當,而由網絡上的

個人信息倒賣造成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干擾,早已是人人喊打的禍害公共秩序的大敵。

⑤正是鑒于這樣一種嚴峻的網絡態(tài)勢,有專家疾呼,如果我國不加快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步伐,將會帶來公民對個

人信息安全缺乏信心、互聯網公司收集不到有效信息、社會公信難以形成等問題。這中間,由于缺少相關法律,對利

用公民個人信息謀取巨額利潤的一些商家甚至不法分子難以追究其法律責任。由此,進一步打擊網絡犯罪,加強完善

互聯網立法已成為維護網絡安全的大趨勢。

⑥其實,在論及互聯網時,人們說得最多的通常是兩句話,即:網絡無國界,o互聯網從來不是法律真

空地帶。互聯網技術愈是不斷升級,互聯網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也必將日臻成熟,其基本共識是,任何人在網上傳播信息

都不可突破法制的邊界。環(huán)顧世界各國,概莫能外。在我國,全國人大早就有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

其中明確規(guī)定,利用互聯網造謠、誹謗或者發(fā)表、傳播其他有害信息,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

這實際上是互聯網通行規(guī)則的集中體現。近來,許多有識之士"關于進一步凈化網絡環(huán)境”等建議頻頻見諸媒體,更凸

顯了民間對加快網絡立法進程的強烈訴求。

⑦網絡傳播不可超越法制邊界,既是確?;ヂ摼W健康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對所有網絡表達遵循公序良俗的呼喚。如

果說法制的規(guī)定具有強制性質,那么,要克制種種非理性的越界沖撞,防止不恰當的情緒化失控,則更多的需要民事

主體行為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和維護國家利益,符合善良風俗,以免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

是規(guī)范現實生活的行為通則,也完全適用互聯網的運行要求。并非因為網絡屬于虛擬世界,因此誤以為可以不受公序

良俗的約束,網絡既非法外之地,遵紀守法便是網絡表達起碼的義務,這是對網絡行為的規(guī)范,也是對所有網民正當

權益的保護。

⑧時至今日,據我有限的觀察,對于網絡公序良俗規(guī)制的認同,已經日益成為網民們的集體共識。僅就微博而言,

今年以來,無論是對公益愛心的熱切關注,還是對網絡反腐的跟帖聲援;是對正義公平的由衷謳歌,還是對不良惡行

的無情鞭撻,絕大多數博主的表達都能做到有理有節(jié)有度,即便有個別失范行為,也常會有網民互相提醒修正。由微

博傳遞的正能量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正在成為網絡表達的主流,得到越來越多網民的認可接納。這種建立在公序良

俗基礎上的自律行為,是互聯網在我國發(fā)展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現,也為我們進一步強化網絡法制提供了良好基礎。

(選自《文匯報》2012.12.21)

1.根據上下文,第②段括號處最恰當的一組關聯詞是()

A.不僅而且

B.如果那么

C.固然但

D.除非也

2.第③段中“普遍公認的現象”是指一o

3.根據上下文,給第⑥段空白處填入一個合適的句子—?(限5個字)

4.下列對文章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新媒體的互聯網,它呈現社會正能量消極負能量此消彼長的格局。

B.維護網絡安全的大趨勢是進一步打擊網絡犯罪,加強完善互聯網立法。

C.因為網絡屬于虛擬世界,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不受約束在網上傳播信息。

D.由微博傳遞的正能量日益變得強大,它已經成為目前網絡表達的主流。

5.結合文意,說說什么是“網絡正能量”?(要求在30字以內)

6.第⑥段提到“許多有識之士'關于進一步凈化網絡環(huán)境'等建議頻頻見諸媒體”。請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就凈

化網絡環(huán)境提出三條可行性建議。

2、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在現代社會,歌詞比詩歌容易接近大眾。歌詞也不乏詩歌所能帶給人的詩意的享受。在創(chuàng)作手法方面,現代詩與

歌詞也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現代詩和歌詞作為抒情性作品的代表,都非常講究意境和意象;二是現代詩和歌詞都非常

重視修辭方法的運用。

但是,詩歌創(chuàng)作和歌詞創(chuàng)作畢竟有著多方面的差別。如歌詞和詩都有潛入無意識的渴望,但二者潛入無意識的途

徑截然不同。所以要用寫歌詞的方式來寫詩,以此增強詩的感染力是行不通的。

如果要把流行歌曲歌詞當作現代詩借鑒的對象,那么流行歌詞的局限性勢必會影響現代詩的創(chuàng)作。流行歌曲歌詞

總體而言內容較淺顯,押韻的要求也會束縛詩歌內容的表達。其次,流行歌曲歌詞的題材比較狹窄,關注社會現實的

少,表現男女情愛的多,很多格調不高。第三,有些歌曲語言晦澀,表達不夠規(guī)范,常出現語法問題。雖然詩歌在語

言上也講求陌生化和跳躍性,但是語言并不晦澀難懂。

音樂與詩歌結合的方法也是不可行的?,F當代文學史上,有過現代詩與音樂結合的例子,早在五四時期就有少數

新詩作品被用作歌詞,也有少數新詩詩人直接寫歌詞,也出現了不少“歌詩”作品。早期新詩中可以入歌的作品,風

格都比較簡單、平直,所以才能入歌。徐志摩、席慕容等都有作品被譜成曲,可是這些歌傳唱的程度不如一般的流行

歌曲。文人的詩歌強化文字的華美,這勢必造成詩只能看而不能唱。同時,詩歌強調理智,詩歌只適合讀者反復閱讀

和體味,很難有人譜寫出適合它們的曲。

(選自覃蘭《淺議現代詩歌與音樂結合的可能性》,有刪改)

1.現代詩和歌詞有哪些相同之處?

2.流行歌曲歌詞的局限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3.音樂和詩歌結合不可行的原因有哪些?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學時常充當情感的符號,很大程度上,敘事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視為情感的容器。曲折驚險、悲歡離合、扣人

心弦的每一個情節(jié)無不帶動了情感的波瀾起伏。當然,如同文學研究曾經揭示的那樣,敘事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包含了內

在的因果關系,例如《水滸傳》中有關林沖跌宕起伏命運的故事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顯示了嚴密的因果關系。然而,故

事情節(jié)的因果關系同時裹挾于強大的情感波瀾之中,驚心動魄。換言之,單純的因果關系譬如,超額的重量壓垮了桌

子,熾熱的溫度導致了燃燒——無法作為故事情節(jié)來承擔情感符號的重任。

古往今來,許多文學批評家均把文學在情感領域的能量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倡導“文以載道”或者“文

以明道”。胡適、陳獨秀、魯迅等“五四”新文化運動主將寄望于新文學開啟民智、改造國民的思想和情感,從而造

就現代的文化性格。文學史可以證明,《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這些作品的主角曾經成為讀者心目中的偶像,甚至

引起各種程度的模仿。相對來說,另一些作品是以整體構造形成的情感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例如,人們無法從

《紅樓夢》中認定某種單一的主題。無論是賈寶玉、林黛玉式的叛逆,還是賈母、王熙鳳式的世事人情,都讓人在百

感交集之中經歷一次情感的成熟。

由于情感的能量甚至比理性更具策動、號召和教化作用,許多作家更愿意利用文學匯聚積極樂觀的情感。許多時

候,文學作品中情感領域的昂揚之氣遠遠超過了嚴謹的理性分析。古代社會等級森嚴,官官相護,盡管民眾怨聲載道,

但是,理性分析并未帶來希望的曙光。這時,文學不僅塑造了一個半人半神的包公拯救蒼生于水火,甚至召喚出一個

超現實的孫悟空大鬧天宮,攪得各路神仙寢食不寧。即使是令人絕望的悲劇,文學仍然能賦予某種特殊的情感撫慰,

例如《竇娥冤》。弱小而善良的竇娥屈打成招,被判斬首,盡管如此,臨刑之際她悲憤許下的三個誓愿逐一兌現:血濺

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雖然這種結局僅僅是毫無根據的虛擬,但是,觀眾的情感突破了悲憤的壓抑從而獲得了

釋放和滿足。

如果說,古代文學之中的積極樂觀轉向了超現實的神話傳奇,那么,現代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從神轉向了人。凡

夫俗子,哪怕是一個干癟的老漁夫也可能在精神層面站到英雄的位置上,例如海明威的《老人與?!贰D且桓濒~骨頭用

理性衡量毫無價值,隱藏于普通人內心的不屈和堅韌才是這個故事令人怦然心動的真正原因。

流行的通俗文學與真正的現實主義文學之間的一個重要區(qū)別是,前者所提供的奇幻情節(jié)往往與歷史依據脫鉤。從

武林高手鏟盡天下不平事、窮小子咸魚翻身成為英俊瀟灑的霸道總裁到普通人大難不死協同外星人掌管宇宙,許多讀

者如癡如醉,血脈債張。然而,這些情節(jié)與當代的日常生活無法銜接-不僅故事的內容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情感體驗

的急速衰竭。相對于質樸的現實主義文學,拋開歷史依據內含的理性和常識體系,那些快意恩仇或者花好月圓的內心

體驗僅僅是一陣短暫的情感泡沫。

新時期,中國文學力圖以情感的形式全面建構這個時代的精神肖像。當然,正如許多作家意識到的那樣,這個時代

的變化速度遠遠超過了認識速度。經濟、科技、文化正在從各個方面重鑄這個世界,美與丑、開放與保守、創(chuàng)新與傳

統等一系列觀念發(fā)生了劇烈的調整。如何敘述歷史的巨大轉型為這個時代的“情義”注入新的內容?文學任重而道遠。

(摘編自南帆《情感軌跡與時代精神肖像》)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內在的因果關系是敘事作品中故事情節(jié)帶動情感波瀾起伏的很重要的因素。

B.有的文學作品并不是單一主題,所以作品的主角無法成為讀者心目中的偶像。

C.在策動、號召和教化作用上理性要弱于情感,所以文學作品中沒有理性分析。

D.新時期,時代變化快,觀念碰撞劇烈,文學難有好辦法來建構時代的精神肖像。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緊扣“文學的情感體現”這一話題,并結合了古今文學事例多角度進行論證。

B.《老人與?!返睦诱撟C了現代文學由神轉向人的特征,強調作品中理性衡量的作用。

C.文章論證文學與歷史依據的關系時,將流行的通俗文學與現實主義文學進行了對照。

D.文章選取了《水滸傳》《平凡的世界》《紅樓夢》等讀者相對熟悉的材料,論據典型。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胡適、陳獨秀、魯迅等肯定新文學對于開啟民智、改造國民的思想和情感的作用,為現代文化性格的形成做了貢

獻。

B.從文學史看,文學作品要想通過主要人物的思想與情感影響讀者,那么由整體構造形成情感經驗就是最好的選擇。

C.不管是積極樂觀的文學作品,還是令人絕望的文學作品,都能夠通過賦予情感撫慰讓讀者的情感得到宣泄與滿足。

D.流行的通俗文學脫離生活現實,雖然此類作品有時讓人如癡如醉,但這種內心體驗的情感并不長久,也是不真切

的。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陸光祖,字與繩,平湖人。祖淞,父果,皆進士。光祖年十七,與父同舉于鄉(xiāng)。尋登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除??h

知縣。兵部尚書趙錦擻最殖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撫,請輸雇值,民乃安。歷儀制郎中。

嚴訥為尚書,雅重光祖,議無不行。及訥改吏部,調光祖驗封郎中。既而改文選,益務汲引人才,登進耆碩幾盡。又

破格耀廉能更。由是下僚競勸,訥亦推心任之。大學士高拱掌吏部,謀傾徐階。階賓客皆避匿,光祖獨為排解。及拱

罷,楊博代為吏部,義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后丁學。萬歷五年,起故官。張居正以奪情杖言者,光祖遺書規(guī)之。

居正與光祖同年相善,欲援為助,光祖無詭隨。及遷工部右侍郎,以議潭格改折忤居正,御史張一知論之,光祖遽引

歸。十五年,改吏部,率同官勃東廠太監(jiān)張鯨且乞宥李沂已言國本未定由房構謀請除之以安宗社及帝召還鯨,復率同

官極諫。入為刑部尚書。帝嘗書其名御屏。嘗以事與大學士申時行忤,時行不悅,光祖卒無所枸。時行謝政,特旨用

時行所密薦者。光祖言輔臣當廷推,不當內降,帝命不為后例。光祖清強有識,練達朝章,每議大政,一言輒定。初

官禮部,將擢尚寶少卿,力讓時槐。丕揚劾罷光祖,后再居吏部,尊尊之甚力。御史蔡時鼎、陳登云嘗幼光祖,光祖

引登云為知己。時鼎視醒兩淮,以建言罷,商人訐于南刑部,光祖時為尚書,雪其誣,罪妄訴者。人服其量。

(選自《明史?陸光祖?zhèn)鳌罚袆h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率同官劾東廠太監(jiān)張鯨/且乞宥李沂/已/言國本未定/由鯨構謀/請除之以安宗社/

B.率同官劾東廠太監(jiān)/張鯨且乞宥李沂/已/言國本未定/由鯨構謀/請除之以安宗社/

C.率同官劾東廠太監(jiān)張鯨/且乞宥李沂己/言國本未定/由鯨構謀/請除之以安宗社/

D.率同官劾東廠太監(jiān)張鯨/且乞宥李沂/已/言國本未定/由鯨構/謀請除之以安宗社/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畿輔指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輔,三輔,又稱“三秦”,隋唐以后稱“輔”。

B.丁艱即“丁憂”,古制規(guī)定官員的親人去世,須辭官回祖籍為其守制二十七個月。

C.漕糧是我國封建時代通過河運和海運由東南地區(qū)運至京師的稅糧。

D.推轂,本義推車前進,是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引申為薦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光祖心系百姓,勇于為民請命。兵部尚書趙錦下令征用畿輔百姓修筑邊塞墻垣,陸光祖反對,觸怒趙錦,但他

堅持向上反映,最終解決問題。

B.陸光祖選賢舉能,絕不結黨營私。在他擔任吏部郎中時,盡職發(fā)掘人才,甚至起用年高德碩者,張居正要與他互

為援助,陸光祖沒有同意。

C.陸光祖一心為公,不計私人恩怨。他處事只以是非論斷,不阿附時臣,對不符合朝綱的事情敢于直言,對彈劾自

己的能吏能極力推薦。

D.陸光祖聰慧好學,但不汲汲功名。十七歲時與父親同時考中舉人,嘉靖年間考取進士,他在禮部任職時,有機會

被提拔,但堅決讓位他人。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及拱罷,楊博代為吏部,義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

(2)嘗以事與大學士申時行忤,時行不悅,光祖卒無所徇。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邊戶

[宋]歐陽修

家世為邊戶,年年常備胡。

兒僮習較馬,婦女能彎弧。

胡塵朝夕起,虜騎蔑如無。

邂逅輒相射,殺傷兩常俱。

自從澧州盟,南北結歡娛。

雖云免戰(zhàn)斗,兩地供賦租。

將吏戒生事,廟堂為遠圖。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句言邊戶家里世世代代都在邊地居住,可見居住時間之長。

B.第五句中“朝夕”有早晚、時時之意,表明遼軍攻擾之頻繁。

C.此詩與杜甫的“三別”一樣,都采用了詩中人自敘的口吻,更具真實感。

D.整首詩講述了殘酷的斗爭、慘重的傷亡,基調顯得悲傷而沉痛。

2.“兒童習鞍馬,婦女能彎弧”,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有何深意?請簡要說明。

6、下面是小明給鄉(xiāng)下務農的伯伯寫的一封信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五處詞語使用不當,請找出并作修改。

驚悉伯伯一氧化碳中毒,我很擔心,但是近期出差在外,無法馬上回家,如果回去,我定會到府上探望?;菁奈灏僭?/p>

錢,用來治療;如果有其他需要,定會鼎力相助。

7、閱讀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回答問題。

冬天大雪后,使用融雪劑能夠快速除雪化冰,使道路暢通,但過多使用融雪劑也有很多危害,如破壞路面、污染

地下水、傷害路邊植物、侵蝕汽車輪胎及底盤等,今年冬天,某城市實施綠色清雪行動,除市區(qū)干道及主要支道可以

適當使用融雪劑外,其他道路的清雪以機械和人工為主,嚴控融雪劑使用。這一舉措實施后,市區(qū)清雪速度明顯遲緩,

這給市民出行帶來一些不便。有網民發(fā)出不滿聲音:路滑難走,生命都受到威脅,這時候還顧什么環(huán)保?

你是否贊同這一觀點?請寫一段回復表達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表達流暢得體。120字左右。

8、當學習《祝福》中有關魯鎮(zhèn)人對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態(tài)度的內容時,老師講了一則寓言故事,請你讀了這則故事后,

寫出老師通過這則故事所闡明的觀點。(不超過50字)

一頭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主人捉住豬,豬大聲嚎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

乳牛討厭豬的嚎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必i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

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p>

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莊子在《逍遙游》中寫宋榮子能夠分清物我之區(qū)別,能不為榮辱左右的句子是",

(2)《三峽》中描寫因夏天水漲,河流揣急,行舟可一日千里的句子是“,”。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一句寫出琵琶女彈奏的聲音宛轉流暢,又用“”描寫曲

終琵琶聲戛然而止的聲音。

參考答案

1,1.C

2.每當社會上發(fā)生什么事,網絡得益于技術的優(yōu)勢,總是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3.傳播有底線

4.B

5.在網絡空間里傳播的文字、圖片等各類信息,能給人一種正面的或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6.①加強立法,有法可依。②加強管理系統研發(fā),對一些不法網站進行實時長效監(jiān)督和控制。③發(fā)動廣大網民自

覺抵制低俗之風。④相關部門對各大門戶網站集中整治,加強管理監(jiān)督。⑤網絡媒體部門和工作者多挖掘些立意好、

振奮人心、鼓舞干勁、貼近百姓生活的好信息、好作品,弘揚社會正氣。⑥設置“紅色”專欄,凝心聚力促和諧。

【解析】

1.本題考查關聯詞語的使用能力。要求考生在注意語言表達的整體性、連貫性原則的基礎上,正確使用關聯詞語。做

題時注意:揣摩語段的整體意義,理清文段內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達內容的主旨;分析關聯詞語的作用,是表并列,

還是遞進,是轉折,還是因果。通讀語段,看看整個語段銜接是否緊湊合理。

依據前面“甚至網上還有兜售'末日'商品的離奇信息”,可知“混雜著商家蓄意的炒作,摻和著人們的惡搞與調侃”

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排除表示假設的“如果”,以及表示條件的“除非”,即選項BD;后文”確也多少在一些無知人

群中擴大了社會恐慌情緒”這種結果的產生有兩個原因,一是“混雜著商家蓄意的炒作,摻和著人們的惡搞與調侃”,

二是“網絡的有意無意傳播”;但是依據文章前面內容,可知作者是在對“網絡的推波助瀾”進行批判,因此文章重

點想說的原因是第二個,而“不僅……而且”表示遞進關系,表示兩者都很重要,因此排除A;“固然”表示承認前

文內容是事實,引起下文轉折,表示轉折部分是作者重點強調的內容,與文意相符。

故選C。

2.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準確審題,確定篩選標準、范圍;一般來講,題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

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另外,還要注意一些語言標志,如表示總結或解說的詞語等。

第一句的“這”是指示代詞,指代的內容一般在此句之前或之后,而“這”出現在第三段第一句話,故推斷“普遍公

認的現象”所指內容應在此句之后,即:每當社會上發(fā)生什么事,網絡得益于技術的優(yōu)勢,總是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3.本題考查補寫句子的能力。首先認真閱讀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據空句的位置來判斷,還可以根據上下文語

境的提示來分析需要補寫的內容。要求語意連貫,邏輯嚴密,還要注意字數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銜接。

所填句子應與“網絡無國界”,結構上對稱,而本段的內容是關于“網絡傳播的”的,依據下文“任何人在網上傳播

信息都不可突破法制的邊界”“利用互聯網造謠、誹謗或者發(fā)表、傳播其他有害信息,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

定追究刑事責任”,所以畫線處應該填寫:傳播有底線。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閱讀一定要細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特別要注意其中的

細枝末節(jié)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

拔高等。

A項,“此消彼長”,說法錯誤;原文是“這種正負能量在網絡同存并行的格局”;

C項,“不受約束”,說法錯誤;原文說“任何人在網上傳播信息都不可突破法制的邊界”;

D項,“已經”,說法錯誤,原文是“由微博傳遞的正能量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正在成為網絡表達的主流”。

故選Bo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作答時,首先通讀文章,把握文章的觀點,對于文中出現的問題,能夠有自

己的認知,在此基礎上,理解文中出現的概念。

《集聚網絡正能量》這篇文章,從“末日預言''的不攻自破說起,指出正負能量在網絡同存并行的格局,指出網絡傳

播不可超越法制邊界,呼吁網絡表達要遵循公序良俗,文章最后提到微博傳遞的正能量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正在成

為網絡表達的主流,得到越來越多網民的認可接納。通過作者這些有傾向的語言表達,可知網絡正能量是指在網絡空

間里傳播的文字、圖片等各類信息,能給人一種正面的或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卮饡r要有兩個要點:網絡空間,正

面或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6.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但是作答時,一定要依據文

本內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不要脫離文章觀點作答。

回答“關于進一步凈化網絡環(huán)境”的建議,可以從三方面入手:國家、社會、個人。文中已經提到“任何人在網上傳

播信息都不可突破法制的邊界”,所以要想凈化網絡環(huán)境,最主要的是國家加強立法,讓網民有法可依。從社會的角

度看,多宣揚正能量的事跡,讓社會風氣越來越好,網絡媒體自然也會形成一股清流,然后網絡媒體和工作者多挖掘

些立意好、振奮人心、鼓舞干勁、貼近百姓生活的好信息、好作品,弘揚社會正氣,讓網絡與社會形成良好互動。從

個人角度看,每個人都是行走的傳聲筒,每個人都是社會能量的傳播者,所以個人都要自覺遵守網絡公約,傳播社會

正能量。此外,還可以從科技的角度去說,加強管理系統研發(fā),對一些不法網站進行實時長效監(jiān)督和控制。言之成理

即可。

2、1.①現代詩和歌詞都能帶給人詩意的享受;②作為抒情性作品的代表,都非常講究意境和意象;③都非常重視修

辭方法的運用。

2.①內容較淺顯,押韻的要求也會束縛詩歌內容的表達;②歌詞的題材比較狹窄,關注社會現實的少,表現男女情愛

的多,很多格調不高;③有些歌曲語言晦澀,表達不夠規(guī)范,常出現語法問題。

3.①文人的詩歌強化文字的華美,造成詩只能看而不能唱。②詩歌強調理智,只適合讀者反復閱讀和體味,很難有人

譜寫出適合它們的曲。

【解析】

1.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

上回歸文章,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分條回答問題。篩選信息,第一段“歌詞也不乏詩歌所能

帶給人的詩意的享受”,即都能帶給人詩意的享受;”在創(chuàng)作手法方面,現代詩與歌詞也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現代詩

和歌詞作為抒情性作品的代表,都非常講究意境和意象”,即都非常講究意境和意象;“二是現代詩和歌詞都非常重

視修辭方法的運用”,即都非常重視修辭方法的運用。

2.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大意,在此基礎上,仔細閱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然后回歸文本,仔細閱讀,從中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

整合。重點關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條作答。篩選信息,第三段”流行歌曲歌詞總體而言內容較淺顯,押韻的要

求也會束縛詩歌內容的表達”,即內容較淺顯;”其次,流行歌曲歌詞的題材比較狹窄,關注社會現實的少,表現男

女情愛的多,很多格調不高”,即很多格調不高;”第三,有些歌曲語言晦澀,表達不夠規(guī)范,常出現語法問題”,

分點概括即可。

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細致把握文章的核心

內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文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容。篩選信息,

最后一段“文人的詩歌強化文字的華美,這勢必造成詩只能看而不能唱。同時,詩歌強調理智,詩歌只適合讀者反復

閱讀和體味,很難有人譜寫出適合它們的曲”,分點概括作答即可。

【點睛】

解答本類型題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尋依據,抓因求果找理由,此類題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隱蔽的、分散的。根據要

求非常謹慎地從原文中尋找辨識有效信息,并將有效信息進行剪輯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3、1.A

2.B

3.B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

子,最后進行對比辨析,判斷正誤。本題要求選出“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

B項,強加因果,根據文章第二段內容,可知”有的文學作品并不是單一主題”與“作品的主角無法成為讀者心目中

的偶像”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C項,“文學作品中沒有理性分析”錯誤,根據原文“許多時候,文學作品中情感領域的昂揚之氣遠遠超過了嚴謹的

理性分析”,可知文學作品中存在理性分析。

D項,“文學難有好辦法來建構時代的精神肖像”錯誤,根據原文“新時期,中國文學力圖以情感的形式全面建構這

個時代的精神肖像”,可知文學”以情感的形式”來建構時代的精神肖像,而不是“難有好辦法”。

故選A。

2.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

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

與文章內容表達的細微差別。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B項,”強調作品中理性衡量的作用”錯誤,根據原文“那一副魚骨頭用理性衡量毫無價值,隱藏于普通人內心的不

屈和堅韌才是這個故事令人怦然心動的真正原因”,可知文章強調的是作品要能體現普通人內心的不屈和堅韌這樣的

精神層面,而不是理性衡量的作用。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歸納內容要點,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

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

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

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本題要求選出“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

正確的一項”。

B項,”由整體構造形成情感經驗就是最好的選擇”錯誤,根據原文“文學史可以證明,《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

這些作品的主角曾經成為讀者心目中的偶像,甚至引起各種程度的模仿。相對來說,另一些作品是以整體構造形成的

情感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可知一些作品是以整體構造形成的情感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還有一些作品則

不是,例如《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而文章也沒有比較兩者孰優(yōu)孰劣。

故選B。

【點睛】

客觀選擇題側重對文本內容的把握,每個選項涉及的答題區(qū)域往往是一篇或文本的局部,或四個選項的答題區(qū)域雖然

來自多個段落,但也往往圍繞一個共同大方向。考生要會讀,就是會讀文或圖表,會讀選項。會讀文就是能讀出文本

陳述的事實及核心、文本列舉的數據及其差異、材料顯示的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等信息點;會讀選項就是閱讀試題選項

時能讀出選項命題者命題的側重點。還要細對,就是精細對點,把讀文讀出的信息點與選項的命題點進行細致對照。

命題者往往會在細處著手,這就需要考生細心篩選信息點和命題點。接著就要嚴排查,就是在細對的基礎上嚴格排查

四個選項,發(fā)現選項與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進行確定答案。

4、1.A

2.B

3.B

4.(1)等到高拱被罷免,楊博代替他負責吏部,認為陸光祖仗義,特意啟用他為南京太仆少卿。

(2)曾經因事與大學士申時行相抵觸,申時行不高興,陸光祖最終沒有順從。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通讀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為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

語。注意主語常省略。其次找動詞,動詞通常作謂語。借助句子成份,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

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此外,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斷句題還可以抓住一

定不能斷開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題。劃線句的翻譯是:率領同朝官員一起彈劾東廠太監(jiān)張鯨,且請求寬恕李沂,事情

結束后,說國家根本未定,是由于張鯨的構陷謀劃,請求除掉他以安宗廟社稷。“東廠太監(jiān)”名為“張鯨”,中間不

可斷開,排除B,“乞宥”是動詞,意思是請求寬恕,“李沂”的人名,“乞宥李沂”是動賓結構,其后要斷開,“已”,

停止,表示此事結束,排除C;“構謀”是構陷謀劃的意思,中間不可斷開,排除D。

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學文化知識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根據平時的積累,并結合具體的

語境分析,對比選項,確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較為知名的作家作

品、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

B項,“親人”說法有誤,應是父母。根據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則無論此人任

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

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

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B項,“在他擔任吏部郎中時”說法有誤,原文是說“既而改文選,益務汲引人才,登進耆碩幾盡”,可見他發(fā)掘人

才,甚至起用年高德碩者是在他擔任文選郎一職時。

故選B。

4.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

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

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

(1)及,等到;罷,被罷免;義,意動用法,認為……仗義。

(2)以,表原因,因為;忤,抵觸;徇,順從。

【點睛】

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

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象,對這些文言現

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翻譯的辦法去逃避,

而應該前后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于調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

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

參考譯文:

陸光祖,字與繩,平湖人。祖父陸淞,父親陸杲,都是進士。陸光祖在十七歲的時候,就與父親同時考中了舉人。

隨即又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進士,出任河南俊縣知縣。時有兵部尚書趙錦,下令征召京都周圍地區(qū)的百姓修筑邊塞墻

垣。光祖因??h較遠,說百姓去不方便。這就惹怒了趙錦,便上書要彈劾他。光祖即將這些情況報告給巡撫,請求按

工程雇工所需的工價交拿錢財頂替了征召。??h的百姓們因此得到了安寧。陸光祖歷任儀制郎中。當時禮部尚書為嚴

訥,對光祖的意見十分尊重,往往都給予采納執(zhí)行。等到嚴訥改吏部尚書,又將光祖調去,先任驗封郎中、考功,繼

又改作文選郎。他到任后,忠實履行職責,極盡汲引和選舉人才之能事,大凡天下博學多才的儒生高士,無不都予以

選拔任用。而且他不拘一格選人才。因此下屬官吏都競相勸勉,嚴訥也推心置腹地任用他。大學士高拱掌管吏部,圖

謀扳倒徐階。徐階的門下賓客都躲避逃匿,唯獨陸光祖為他排憂解難。等到高拱被罷免,楊博代替他掌管吏部,認為

陸光祖很仗義,特別起用他為南京太仆少卿。后來他遭逢父母喪失,回鄉(xiāng)守孝。萬歷五年,以原來的官職被起用。當

張居正以奪情校言時,光祖寫信規(guī)勸。張居正和陸光祖同年考中進士,相互交好,張居正想要和他互為援助,陸光祖

從不不顧是非而妄隨他的意思。等到陸光祖升為工部右侍郎,因為商討漕糧改折的事情忤逆了張居正,御史張一維議

論這件事,光祖急忙引歸。萬歷十五年,改任吏部,率領其他官員一起彈劾東廠太監(jiān)張鯨,且請求寬恕李沂,事情結

束后,說國家根本未定,是由于張鯨的構陷謀劃,請求除掉他以安宗廟社稷。等到皇帝召回張鯨,陸光祖又率領百官

極力進諫。陸光祖當上了刑部尚書?;实鄢3⑺拿謱懺谟闷溜L上。陸光祖曾經因為一件事情和大學士申時行

意見不合,申時行不高興,光祖最終也沒有順從。申時行退出政治舞臺后,皇帝特別下旨任用他秘密推薦的人。陸光

祖認為輔佐之臣應該由朝廷推選,不應當內部決定,皇帝下令以后不再這樣做了。陸光祖清廉強悍有膽識,對于朝廷

的典章干練通達,每次議論國家大事,他總是一句話就說到位了。起初他任職禮部,將要提拔他為尚寶少卿,他極力

推讓給時槐。丕揚彈劾請求罷免陸光祖,后來當光祖再次任職于吏部之時,極力地推薦丕揚。御史蔡時鼎、陳登云曾

經彈劾陸光祖,陸光祖卻把陳登云當作知己。當時蔡時鼎到兩淮地區(qū)視察,因為進言被罷免,商人到南刑部揭發(fā)他,

當時陸光祖為刑部尚書,洗雪了誣陷他的罪名,處罰了妄加訴訟他的人。時人都佩服他的肚量。

5、1.D

2.①表明此處是常年有戰(zhàn)事的地方,人人尚武,刻畫出邊民的驍勇。②揭露了戰(zhàn)爭的殘酷,戰(zhàn)爭給國家、人民帶來了

深重災難。③邊民的驍勇與下文所寫“廟堂”的妥協形成對比,押擊了朝廷的無能和政策的失當,表達了作者對邊民

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解析】

1.本題綜合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等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

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菅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

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A項,“家世為邊戶”中“家世”即家里世世代代。

B項,“朝夕”有早晚、每天、時時的意思。

C項,此詩通篇都是采用邊民敘述的口吻,與杜甫的“三別”一樣。

D項,有兩處錯。一是錯在“整首詩”講“殘酷的斗爭、慘重的傷亡”,二是錯在“悲傷而沉痛”。本詩分為兩層,

前八句寫“澧州盟”之前的邊地情形。講到殘酷的戰(zhàn)爭,有慘重的傷亡,但“虜騎蔑如無”,邊民對入侵者毫不畏懼,

因而基調是高昂的,表現了邊民為保衛(wèi)國土、保衛(wèi)和平生活而英勇斗爭的精神。后八句寫“澧州盟”之后的情形?!澳?/p>

北結歡娛”,不再打仗了,但“兩地供賦租“,邊民的負擔卻更重了。而且由于“廟堂”的妥協,邊地“將吏”更加

膽小怕事,時時“戒生事”,邊民“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漁”,表達出一種屈辱和不滿,也是對“廟堂”統治者的

諷刺。

故選D。

2.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題干要求簡要說明“兒童習鞍馬,婦女能彎弧”,這樣的

細節(jié)描寫的深意,即考查細節(jié)描寫所蘊含的詩人的情感態(tài)度,思考時一定要結合細節(jié)產生的背景,然后內容、情感角

度去分析。北宋從建國開始,就受到遼(契丹)的嚴重威脅,遼“朝夕”南攻,頻繁騷擾,“邊戶”只好“年年常備

胡”。此地經常發(fā)生戰(zhàn)事,自然尚武之風盛行。這兩句從“兒童”和“婦女”著眼,運用細節(jié)描寫,突出了邊民的尚

武之風。另一方面,“兒童”和“婦女”都要參戰(zhàn),可見戰(zhàn)爭的殘酷。邊民對人侵者毫不畏懼,“廟堂”高層卻采取

妥協屈服的方針,朝廷的妥協與邊民的驍勇形成鮮明對比。

【點睛】

對于詩歌情感題,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體現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內容。一般答題的時候,盡量兩

者都涉及。對于情感的把握,可以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可以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

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從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可以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

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chuàng)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可以從形象入手,形象描寫能夠體現詩人的情感;可以從用

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

6、①“驚悉”改為“聽說”;②“一氧化碳”改為“煤氣”;③“府上”改為“家中”;④“惠寄”改為“寄過去”;

⑤“鼎力相助”改為“全力相助”。

【解析】

此題考查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要依據語境,看準對象,注意適應場合,把握語體,仔細判斷。本題

所給材料是書信,書信盡量使用口語語體,語言親切有禮貌。(1)“驚悉”是書面語體,可改為“聽說”;(2)“一

氧化碳”是化學名稱,語境不合,可改為“煤氣”;(3)“府上”是敬辭,給他伯伯這樣寫,顯得太生疏,改為“家

中”;(4)“惠寄”也是書面語,整體語體不協調,可改為“寄過去”;(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