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3《讀書目的和前提》課件19張_第1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3《讀書目的和前提》課件19張_第2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3《讀書目的和前提》課件19張_第3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3《讀書目的和前提》課件19張_第4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3《讀書目的和前提》課件19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課

13讀書:目的和前提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素養(yǎng)目標1.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把握層進式的論證結構和文章的內在邏輯順序。2.領會作者的思想觀點,明確閱讀經典對一個人獲得教養(yǎng)的意義。3.理解文中富有思辨性的語句,感受思維的力量,進行深層次的閱讀反思。作者簡介黑塞(1877—1962),德國作家、詩人,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后一個騎士”。后入瑞士籍。自幼廣泛地接受東西方文化的熏陶。1904年,發(fā)表了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一舉成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德米安》《荒原狼》等。其中《荒原狼》曾轟動歐美。二戰(zhàn)后,黑塞主要整理、編纂早年和中年時期的作品,有詩歌、散文、回憶錄和文藝評論發(fā)表。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一個范例”,黑塞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寫作背景黑塞遷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便爆發(fā)了。戰(zhàn)爭無疑是毀滅人性的,這使得黑塞陷入了對人性的思考和探討中,他試圖從教育和修養(yǎng)方面來探索人性。他認為通過讀書能提高修養(yǎng),達到心靈和個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寫下了一系列探討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一篇鼓勵人們讀書的杰作。知識鏈接隨筆隨筆是散文的一種。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fā)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tài)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說理,可以談讀書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物進行綜合議論。且不受字數(shù)限制。在寫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嚴謹,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課文探究閱讀第一段,概括其內容。

明確:真正的修養(yǎng)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一如所有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義。思考1:黑塞說“真正的修養(yǎng)不追求任何具體目的”,又說教養(yǎng)就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這是不是矛盾?明確:這兩句話并不矛盾。真正的修養(yǎng)不存在功利的企圖,正是為了“精神和心靈完善“,而“具體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從人的生存來講,能力和本領固然重要,但這畢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yǎng)或教養(yǎng)是生存的境界。閱讀第二段,概括其內容。明確:獲得教養(yǎng)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研讀世界文學。思考2:為什么研讀世界文學是獲得修養(yǎng)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明確:因為我們可以通過熟悉和掌握各國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獲得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和理想的財富。且據(jù)此獲得的不是僵死的知識,而是有鮮活意識和理解的,使我們與整個人類建立起聯(lián)系,使我們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來越有意義。從第三段看,作者反對怎樣的閱讀?倡導怎樣的閱讀?反對:①遵循固定的模式或者教學大綱去閱讀。②根據(jù)作品的名氣強迫自己去閱讀。③根據(jù)別人的稱贊或鼓勵、規(guī)勸去閱讀。倡導:認識自己,憑自己的愛好去閱讀。課文第四段意在說明什么?讀書是為了“心的教養(yǎng)“,所以讀書不在于數(shù)量的多寡,而在于是否以個性或人格的追求為前提。閱讀5-7段,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共通之處。談自己的閱讀經歷。第5段:說明要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和人格去閱讀。第6段:敘述自己在祖父的藏書室的閱讀體驗。第7段:敘述自己對中國經典作品的閱讀和對中國精神的理解。聯(lián)系全文看,第8段提到的“自己的價值”和“杰作的真正價值”分別指什么?①“自己的價值”就是對自我修養(yǎng)和教養(yǎng)的追求。②“杰作的真正價值”就是指杰作的偉大之處:杰作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和理想等帶給我們的精神享受,杰作揭示的生活意義。深入探究1.作者認為什么是“真正的修養(yǎng)”?從修養(yǎng)的目的來看,“真正的修養(yǎng)”是“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是“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意義,正確認識過去,以大無畏的精神迎接未來”。從修養(yǎng)的呈現(xiàn)形式看,“真正的修養(yǎng)”是“永遠都在半道上”,即是一種努力的過程,是一種動態(tài)過程。從生活層面來看,“真正的修養(yǎng)”不是簡單的求生存而是追求人的生存境界。2.作者少年時代的閱讀經歷給我們什么啟示?①在圖書的海洋中,只要我們去尋找,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我們鐘愛的作品或能吸引我們的內容。②面對巨大的“藏書室”,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閱讀。③閱讀中會有很多意外的發(fā)現(xiàn),這些發(fā)現(xiàn)會不斷開拓我們的閱讀視野,引領我們漸漸癡迷讀書。3.作者對巴爾扎克作品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作者最初不喜歡甚至厭煩巴爾扎克的作品,很久之后才發(fā)現(xiàn)了巴爾扎克作品的魅力。這說明,隨著閱歷的增長和閱讀的不斷深入,讀書的興趣、愛好也會發(fā)生改變,對文學作品的認識也會發(fā)生變化。4.作者為什么強調要讀杰作?讀書學習,“讀什么”是一個基本問題。作者認為閱讀杰作是獲得教養(yǎng)的主要途徑。通過閱讀作家和思想家的杰作獲得鮮活的意識和理解,逐漸熟悉并掌握大師們的思想成果。杰作既是民族與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范,它代表一個時代人文和文學的頂峰。從獲得教養(yǎng)的目的出發(fā),必須閱讀杰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所讀的書注定會影響他的一生,對他的人文素養(yǎng)構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決定他一生的審美追求。所以,人應當在學習的起始階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確立一生閱讀的方向。內容小結主題歸納這篇關于讀書話題的隨筆,充滿睿智的思考,作者認為讀書是獲得教養(yǎng)的主要途徑,他贊美讀書的作用,并指明閱讀路徑,勸說人們憑自己的愛好展開閱讀,用心研讀優(yōu)秀作品,在書中發(fā)現(xiàn)世界,認識社會。課堂訓練1.選詞填空。①全國人民都要有說話的機會,都要有衣穿,有飯吃,有事做,有書讀,總之是要

。(各得其所/各行其道)②當時間

掉了你的熱情,你便會發(fā)現(xiàn),那些曾令你歇斯底里地去追求的人,現(xiàn)已變得可有可無。(消磨/消遣)③缺乏誠意的

,改變真實、準確的文物信息,則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可能適得其反。(牽強附會/穿鑿附會)④好的習慣,能夠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讓更多的人

于這種誠信與文明,從而讓社會風氣越變越暖。(熟悉/熟習)各得其所消磨牽強附會熟習文學家韓愈的“提要鉤玄”法: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學者陳善的“出入”法:既能鉆進去,又能跳出來。教育家孔子的“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想家伏爾泰的“再讀”法:重新讀一本舊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