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譯文-說明_第1頁
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譯文-說明_第2頁
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譯文-說明_第3頁
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譯文-說明_第4頁
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譯文-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4頁共15頁《圣教序》原文《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說明《圣教序》的由來《圣教序》釋文心經(jīng)白話譯文圣教序原文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門懷仁集。

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蓋聞二儀有像。顯復(fù)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shù)。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而微。雖愚不或。形譖莫覩。在智者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于宇宙。細(xì)之則攝于毫厘。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則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qū)區(qū)庸鄙。擦其旨趣。能無疑或者焉。然則大教之興?;跷魍痢rv漢庭而皎夢。照東城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dāng)?,F(xiàn)常之世。民仰德而知虛。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斩怂陌酥?。于是微言廣被。拯含類于三途。遺訓(xùn)遐宣。導(dǎo)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xì)w、曲學(xué)易遵。耶正于焉。分就所以空有之論?;蛄?xí)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諧時而隆替。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lǐng)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fēng)水月。未是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凝心內(nèi)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钗闹炛?。思欲分條。抒理廣彼前聞。截偽存真。開茲后學(xué)。是以翹心凈土。法游西域。乘危遠(yuǎn)邁。杖(?)策孤證。積雪晨飛。途聞失地。鶩砂夕起??胀饷蕴?。萬里山川。撥云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弘達(dá)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fēng)。鹿菀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yè)。一乘五津之道。馳驟于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于口海。爰自所歷之國??倢⑷匾?。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yè)。引慈云于西極。注法雨于東垂。圣教缺而復(fù)合。蒼生罪而還福。濕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爰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yè)墜。善以緣升。今墜之端。惟人所托。壁未桂生高嶺。云露方得泫其花。蓮出淥波。飛塵不能污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zhì)本貞。良田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凈。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方翼茲經(jīng)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朕才謝珪璋。言慚博達(dá)。至于內(nèi)典。尤所未閑。昨制序文。涂為鄙拙。唯恐穢翰墨于金簡。標(biāo)瓦礫于森林。忽得來書。謬承褒贊。循躬省慮。彌蓋厚顏。善不足稱,空勞致謝?;实墼诖簩m述三藏。圣記。

夫顯揚正教,非智無以廣其文。崇闡微言。非賢莫能定其旨。蓋真如圣教者。諸法之玄宗。眾經(jīng)之輒(足屬)也。綜括宏遠(yuǎn)。奧旨遐深。極空有之精微。體生減之機要。詞茂道曠。尋之者不究其源。文顯義幽。履之者莫測其際。故知圣慈所被。業(yè)無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緣無惡而不翦。開法綱之綱紀(jì)。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啟三藏之秘扃是以。名無翼而長飛。道無根而永固。道名流慶。歷遂古而鎮(zhèn)常。赴感應(yīng)身。經(jīng)塵劫而不朽。晨鐘夕梵。交二音于鷲峰?;廴辗鳌^D(zhuǎn)雙輪于鹿菀。排空寶蓋。接翔云而共飛。莊野春林。與天花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資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斂衽而朝萬國。恩加朽骨。石室歸貝葉之文。澤其昆蟲。金匱流梵說之偈。遂使阿(禾辱)達(dá)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華之翠嶺。竊以性德凝寂。麋歸心而不通。智地玄奧。感懇誠而遂顯。豈謂重昏之夜。燭慧炬之光?;鹫?。降法雨之澤。于是百川異流。同會于海。萬區(qū)分義。總成乎實。豈與湯武校其優(yōu)劣。堯舜比其圣德者哉。玄奘法師者。夙懷聰令。立志夷簡。神清齠齔之年。體拔浮華之世。凝情定室。匿跡幽巖。棲息三禪。巡游十地,超六塵之境。獨步迦維。會《圣教序》的由來?!妒ソ绦颉烦晌囊院?,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籌備將其刻于碑石流傳,又因為太宗皇帝深愛羲之書法,故大家認(rèn)為這篇碑文,非書圣王羲之書法“不足貴”,然羲之乃晉人,不可再起而書之,于是請弘福寺沙門懷仁擔(dān)任集字拼文工作。釋懷仁原是一名擅長王羲之書法的僧人,據(jù)說他還是王羲之的后裔,懷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書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為了方便懷仁的集字工作,特地準(zhǔn)許將宮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跡供給鉤摹綴集?!妒ソ绦颉啡墓惨磺Ь虐倭闼淖郑渲邪ㄌ铺诘男蛭?、高宗李治的一篇記和玄奘本人所譯的一首經(jīng)三個部分,懷仁經(jīng)過了長達(dá)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湊、苦心經(jīng)營,終成此碑。足見《圣教序》乃王羲之書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廣采王書之眾長,非常注重變化和銜接,摹刻亦頗為精到,因此可以說,“圣帖”是從王氏書跡中經(jīng)過挑選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書的精華,可稱最佳典范。清人蔣衡在《拙存堂題跋》中說:"沙門懷仁乃右軍裔孫,得其家法,故《集字圣教序》一氣揮灑,神采奕奕,與《蘭亭序》并驅(qū),為千古字學(xué)之祖"?!都质ソ绦颉穯柺篮螅?、明、清以來的歷代書家對這一作品評價甚高,稱之為"百代模楷。模仿羲之書,必自懷仁始。"的確,這一碑刻充分地表現(xiàn)出了王羲之書法藝術(shù)的精美典雅和靈動多姿。此碑功德無量,直至今日仍是我們學(xué)習(xí)書法不可多得的珍貴碑帖。其主要特點是:(1)字?jǐn)?shù)多。全碑共1900余字,字字精雅飄逸,款款相映成趣,可供學(xué)習(xí)和臨摹的余地很寬。(2)字體多。全碑將王羲之的楷書、行書、草書雜糅其間,大膽地搭配、組合、集成,動靜結(jié)合,揮灑自如,對后世書法尤其是當(dāng)代書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3)變化多。一是筆法十分豐富,楷、行、草、隸、篆各種筆法無不用之其中;二是結(jié)字新穎生動,平中見奇,開合有度,欹正相依,靈動多姿;三是重復(fù)的字、偏旁部首無不體現(xiàn)變化翻新。據(jù)載,懷仁為收集《圣教序》上的碑字,用時長達(dá)18年之久,可見其用心之良苦。在書法史上,可以說“集字”是從懷仁開始的?!妒ソ绦颉丰屛拇筇迫厥ソ绦蛱谖幕实壑坪敫K律抽T懷仁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聽說天地有形狀,所以顯露在外、覆蓋并且承載著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因為四季沒有形狀,所以深藏著嚴(yán)寒酷熱來化育萬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shù)。因此觀察體驗天地的變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曉明白陰陽變化,即使是賢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極少有研究透它的變化規(guī)律的。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但是天地包容著陰陽變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為天地有形狀;陰陽變化在天地之間而難研究透的原因,是因為陰陽變化是沒有形狀的。故知像顯可征,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所以天地的形象顯露在外并能得到驗證,即使愚蠢的人也會明白;而陰陽的變化隱藏了起來沒有人能看得見,即使是聰明人仍會迷惑不解。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況且佛道推崇虛空,它駕乘著隱秘來操縱著超脫一切的境界,也主張廣泛救濟眾多生靈,用佛教的理論來治理天下。佛法一旦施發(fā)神威就沒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沒有下限。大之則彌于宇宙,細(xì)之則攝于毫厘。佛道從大處說它遍布宇宙,從小處說又能收攏一絲一毫。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因為佛道主張不生不滅,超脫一切,所以雖歷經(jīng)久遠(yuǎn)而永不衰落。它有時隱藏,有時顯露,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傳送著無數(shù)的幸福直到如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機,即使遵循它也沒有誰知道它的邊際的;佛法的流傳,深邃而靜遠(yuǎn),即使推崇它也沒有誰探究出它的根源。故知蠢蠢凡愚,區(qū)區(qū)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所以眾多平凡而無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淺陋之輩,面對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沒有疑惑不解嗎?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然而佛教是在西土產(chǎn)生并興起的。流傳到大唐漢地就象明亮的美夢一樣,照耀著大唐而流傳著慈愛。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dāng)?,F(xiàn)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很早很早以前天地初開的時候,語言還沒有傳播,教化還沒有形成,當(dāng)今人們敬慕德行也懂得遵循禮儀。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在漫長的等待中,人類由渾沌昏暗回歸到今天正本清原的時候,世道更替,法度發(fā)生了變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早先佛祖那光輝的容顏被一種顏色所遮蔽,佛光照耀不到三千大世界之上;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今朝它美好的形象才得以展開,我們似乎看到了空中端坐著佛像,甚至連它身上的三十二個顯著特征都清晰可見。于是微言廣被,拯含類于三涂;遺訓(xùn)遐宣,導(dǎo)群生于十地。于是精妙的語言廣為流傳,才得以從生死的苦難中去拯救萬物。于是先輩說的有道理的話得以長久地傳播,也才能在廣闊的大地上引導(dǎo)眾生度過苦難。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xì)w,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真的正教很難廣泛流傳,各種教派不能把真教的意旨精華統(tǒng)一歸屬到一起;曲學(xué)易遵,邪正于焉紛糾。而邪僻的不正當(dāng)?shù)膶W(xué)問卻容易使人依從,于是邪正之間就在教義上交錯雜亂。所以空有之論,或習(xí)俗而是非;所以空宗派和有宗派有了各自的觀點;有時沿襲著舊俗便產(chǎn)生了爭執(zhí)。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于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學(xué)說,就暫時沿著時間的流逝而在或興或衰中交替流傳。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lǐng)袖也。有個叫玄奘的法師,是法門的領(lǐng)袖人物。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他從小就很聰明,心懷忠誠,早就能明白"三空"的教義;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長大后他的神情、性格又和佛教的要求很是投合,他總是堅持包括"四忍"境界的佛門修行。松風(fēng)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即使是松林澗的清風(fēng)、湖水中的朗月,也比不上他的清麗華美;即使是仙飲的晨露、明亮的珍珠,豈能和他的明朗潤澤相比?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所以他智慧超群,沒有牽掛,精神清透,并不顯露;他超出“六空”,不同于常人,多少年來沒有人可以和相比。凝心內(nèi)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慨深文之訛謬。他聚精會神地從內(nèi)心修煉自己,常以正統(tǒng)佛學(xué)的衰落為悲傷;他靜心鉆研佛教,常因這精深的理論被謬傳而感慨嘆息;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xù)真,開茲后學(xué)。他想著要有條有理地分辨剖析經(jīng)文,擴大佛學(xué)古代的經(jīng)文典籍;取掉虛假的,保留真實的,讓后輩學(xué)者從此開始不再混淆真?zhèn)巍J且月N心凈土,往游西域。因此他向往凈土,就到西域去求學(xué)。乘危遠(yuǎn)邁,杖策孤征。他冒著生命危險在萬里征途上行進;他拄著拐杖獨自遠(yuǎn)行。積雪晨飛,途閑失地;途中艱險無以計數(shù),早晨的漫天飛雪,行進途中有時找不到棲身之地;驚砂夕起,空外迷天。傍晚的滾滾風(fēng)沙,遮天蔽月難辨方向。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影;在萬里山川之上,有著他排開險阻、撥開迷霧前進的身影;百重寒暑,躡霜雨(別本有作「雪」者)而前蹤。在多少個嚴(yán)寒酷暑的季節(jié)里,留下他踩霜宿雨而前進的腳印。誠重勞輕,他憑著對佛祖的誠心,視付出的辛苦為小事,求深愿達(dá),期望著自己的心愿得以實現(xiàn)。周游西宇,十有七年。他游遍了西域各國,歷時一十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他歷經(jīng)了所有經(jīng)過的地方,探詢追尋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fēng),他經(jīng)雙林;到八水,體會到了佛教圣地的高貴風(fēng)尚;鹿苑鷲峰,瞻奇仰異。他去鹿苑,登鷲峰,瞻仰了佛祖生活過的奇珍異途。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yè)。他在先賢圣人那里接受了深奧的學(xué)問。一乘五律之道,馳驟于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于口海。對于“一乘”“五律”的佛學(xué)教說,他很快就牢記在心中,對“八藏”“三篋”的佛學(xué)理論,他講起來就象波濤流水,滔滔不絕。爰自所歷之國,總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yè)。于是玄奘從所經(jīng)過的大小國家中,總共搜集吸取了三藏主要著作,一共六百五十七部,翻譯成漢文后在中原傳布,從此這宏大的功業(yè)得以宣揚。引慈云于西極,注法雨于東垂,慈仁的云朵,從西地緩緩飄來,功德無量的佛法象及時雨一樣遍灑在大唐的國土上。圣教缺而復(fù)全,蒼生罪而還福。殘缺不全的佛教教義終于恢復(fù)完整,在苦難中生活的百姓又得到了幸福。濕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熄滅了火屋里燃燒的熊熊烈火,(解救眾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從此不再迷失方向;朗愛水之昏波,同臻彼岸。佛光普照,驅(qū)散了昏暗,照耀著眾生到達(dá)超脫生死的彼岸。是知惡因業(yè)墜,善以緣升,因此懂得了做惡必將因果報應(yīng)而墜入苦海,行善也必定會憑著佛緣而升入天堂。升墜之端,惟人所托。為什么會有升有墜,那就只有看人的所作所為。譬夫桂生高嶺,零露方得泫其華;蓮出淥波,飛塵不能污其葉。比如桂花生長在高高的山嶺上,天上的雨露才能夠滋潤它的花朵;蓮花出自清澈的湖水,飛揚的塵土就不會玷污它的葉子。非蓮性自潔而桂質(zhì)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凈,則濁類不能沾。這并不是說蓮花原本潔凈,桂花原本貞潔,的確是因為桂花所依附的條件本來就高,所以那些卑賤的東西不能傷害到它;蓮花依附的本來就很潔凈,所以那些骯臟的東西就玷污不了它。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花草樹木沒有知覺,尚且能憑借好的條件成就善事,更何況人類有血有肉有思維,卻不能憑借好的條件去尋求幸福。方冀茲經(jīng)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希望這部《大唐三藏圣教》經(jīng)得以流傳廣布,象日月一樣,永放光芒;將這種福址久遠(yuǎn)地布撒人間,與天地共存,發(fā)揚廣大。(上述為唐太宗李世民寫的序文){玄奘表啟上奏的當(dāng)天,皇帝就下敕說:}朕才謝珪璋。朕的才能不如圭璋玉質(zhì)珍貴,言慚博達(dá)。言詞不能博聞通達(dá)。至于內(nèi)典。尤所未閑。至于佛典,自己尤其不熟悉。昨制序文。涂為鄙拙。昨天所寫的序文,非常拙劣,唯恐穢翰墨于金簡。唯恐自己的筆墨將金簡污穢,標(biāo)瓦礫于森林。自己的言詞象瓦礫那樣混入珍珠之林。忽得來書。謬承褒贊。忽然收到法師的來信,受到不適當(dāng)?shù)陌龍鲑濏?。{玄奘接到皇上的敕諭后,又上表致謝,皇上下敕說:}循躬省慮。彌蓋厚顏。自己躬身思慮反省,更加覺得沒有顏面。善不足稱,空勞致謝。我的序文不值得稱頌贊美,空勞法師來信致謝。帝在春宮述三藏。圣記。唐太宗李世民的回復(fù){皇太子李治(當(dāng)時還是太子,刻碑時已做皇帝,故有“皇帝在春宮述三藏”之說)也撰寫《述三藏圣記》說:}夫顯揚正教,非智無以廣其文。崇闡微言。顯揚正確的佛教,如果不是智者則不能使經(jīng)文廣大,崇揚微妙的言詞,非賢莫能定其旨。如果不是賢者則不能確定其宗旨。蓋真如圣教者。諸法之玄宗。眾經(jīng)之輒(足屬)也。因為其如圣教,是各種佛法的玄妙源泉,是各種經(jīng)論的軌范??!綜括宏遠(yuǎn)。奧旨遐深。極空有之精微。體生減之機要。它綜括弘大長遠(yuǎn),奧旨深遠(yuǎn),極盡了空與有的精微,體悟了生與滅的機要。詞茂道曠。尋之者不究其源。文顯義幽。言詞豐茂,道理廣大,探尋其中義理的人,不能究測它的源頭;文字顯明、義理幽深,履之者莫測其際。按照它去修行的人,無法探測它的邊際。故知圣慈所被。業(yè)無善而不臻。因此知道,佛的圣慈所包含的業(yè)感,無害而不到達(dá)彼岸;妙化所敷。緣無惡而不翦。佛的妙化所函蓋的因緣,無惡而不被剪除。開法綱之綱紀(jì)。弘六度之正教。開示法網(wǎng)的綱紀(jì),弘揚六度(大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撣定、智慧。)的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啟三藏之秘扃是以。拯救眾生于涂炭之中,開啟三藏的秘密。名無翼而長飛。道無根而永固。因此佛名沒有羽翼而飛行于長空,佛道沒有根基而永遠(yuǎn)堅固。道名流慶。歷遂古而鎮(zhèn)常。從佛的道、名中流出幸福,經(jīng)歷千古而道名人常不變;赴感應(yīng)身。經(jīng)塵劫而不朽。佛的應(yīng)身赴感顯現(xiàn),經(jīng)歷塵劫而應(yīng)身常住不朽。晨鐘夕梵。交二音于鷲峰。早晨的鐘聲、夜晚的梵唄,兩種聲音在鷲峰交會;慧日法流。轉(zhuǎn)雙輪于鹿菀?;廴崭哒眨鸱鬓D(zhuǎn),佛在鹿野苑轉(zhuǎn)動定慧雙輪。排空寶蓋。接翔云而共飛。天空排列著寶蓋,與下云相連而共同飛行;莊野春林。與天花而合彩。莊外曠野中春天的樹林,與天上仙花合成續(xù)紛的色彩。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資福。垂拱而治八荒。尊敬的皇帝陛下,以崇尚玄理為福慶的資本,垂拱無為而全國八方荒遠(yuǎn)之地得以治理;德被黔黎。斂衽而朝萬國。德政施于百姓,整整衣袖而萬國前來朝貢;恩加朽骨。石室歸貝葉之文。恩惠施給那些已死去的人,貝葉經(jīng)文藏于石室之中;澤其昆蟲。金匱流梵說之偈?;轁杉坝诶ハx,梵說偈頌流入金匱(金匱、石室喻國家藏書之處)之內(nèi)。遂使阿(禾辱)達(dá)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華之翠嶺。遂便印度的阿耨達(dá)河與中華的人條大河相通,耆者掘山與蒿山、華山的翠嶺相接。竊以性德凝寂。麋歸心而不通。我認(rèn)為,佛的法性凝定靜寂,沒有歸心于佛法是不能溝通的;智地玄奧。感懇誠而遂顯。佛的智慧玄奧,只要誠懇感應(yīng)便能顯現(xiàn)明通。豈謂重昏之夜。燭慧炬之光。沒有想到,在昏暗之夜,點燃了智慧火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澤。在家宅著火之時,降下佛法甘雨之澤。于是百川異流。同會于海。于是,百條江河雖然流向不同,都在大海中匯合;萬區(qū)分義??偝珊鯇?。萬類事物義理不同,都是成就真理的實際。豈與湯武校其優(yōu)劣。堯舜比其圣德者哉。心經(jīng)白話譯文觀自在菩薩修習(xí)般若功夫,功行已達(dá)深久而純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鏡,無一物不盡顯其中;其智光猶如太陽,無一物不能盡照。所謂五蘊,亦即作為物質(zhì)的色境、隨境的感受、因感受而起的思念、內(nèi)心的意志取向以及針對世間所有萬物的認(rèn)知活動和觀念,在般若智慧的觀照之下,無不顯現(xiàn)本有的空相。由于相空,從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于除去了妄念,從而不生煩惱,不起業(yè)惑,因而得以度脫一切災(zāi)難與苦厄。舍利子啊!那作為物質(zhì)界的色本來就與空沒有什么區(qū)別,那作為世間一切存在的本來之相,那作為存在之底蘊的空也與任何物質(zhì)形式?jīng)]有什么不同。其實,從現(xiàn)象反映本質(zhì)的角度看,色就是空;從本質(zhì)依托現(xiàn)象的角度看,空則就是色。進而可以說,五蘊的其他四者,即色之外的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識,同那作為一切事物的本相之空也是這種關(guān)系。因而也可以說,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識即是空,空即是識。舍利子!這世間的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