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重點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段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東莞市重點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段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東莞市重點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段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東莞市重點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段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東莞市重點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段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東莞市重點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段考語文試題(含解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東莞外國語學校高二第二次段考試題

語文

本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需要指出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在絲綢還未成為主要貿易商品之前的遠古時期就已存在。草原之路與綠洲之路的出現正是這種交流存在的具體表現,它們可謂是絲綢之路的前身。草原之路通常是指始于中國北方,經蒙古高原逾阿爾泰山脈、準噶爾盆地進入中亞北部哈薩克草原,再經里海北岸、黑海北岸到達多瑙河流域的通道。這是古代游牧民族經常遷徙往來的通道。綠洲之路是指位于草原之路南部,由分布于大片沙漠、戈壁之中的綠洲城邦國家開拓出的,連接各個綠洲的一段段道路和可以通過高山峻嶺的一個個山口,這條通道逐漸成為歐亞大陸間東西往來的交通干線。文獻記載表明,先秦時期的黃河流域就與蔥嶺以西地區(qū)有較密切的聯系,而遙遠的古希臘也具有對遠東地區(qū)的模糊認識。斯基泰人的東遷南下對于中亞和南亞的人種與文明有著深刻影響,這表明中原與西方的交通道路在遠古時期便實際存在。

古代西方人對中國的了解和認知與絲綢有著密切的關系。從春秋戰(zhàn)國開始,東西方之間已經沿著如今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歐亞大陸交通路線開始了絲綢貿易,絲綢成為了這條道路上的主要商品,以致后世將中國與中國周邊世界的交流通道稱為“絲綢之路”,它作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條實際通道存在于中西方歷史的長河之中。

絲綢之路和經營西域在某種意義上是對遠古交通道路的重新認識和拓展,但更重要的意義是,中原地區(qū)開始有意識地關注外部世界并延伸本土文化的活動空間。此后,各朝政府都延續(xù)了這種對外交往的傳統,并于唐代達到頂峰,從而形成了地中海地區(qū)、阿拉伯地區(qū)以及波斯、中亞、南亞、東亞往來互通的交流格局。西方各地區(qū)的文化匯入中國,成為中國文化更新的重要動力,中國的特產漸次西傳,在很多方面影響了西方諸地的生活習慣。

(摘編自張國剛《絲綢之路與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今天的“一帶一路"不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重建再造。絲綢之路這條道路歷史上早就有了,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境外對中國的絲綢有需要才形成的。查中國的古籍,是找不到“絲綢之路”這個詞的。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舴业街衼喛疾?,提出約在公元前2世紀,存在著一條“絲綢之路"。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個誰命名的問題,而是說明中國人以前并沒有這樣的自覺性。這些歷史現在有些人不清楚,還以為是中國人為了賣絲綢才開了絲綢之路。

今天的“一帶一路”不是歷史上概念的復制,而是中國自覺地向外發(fā)展,主動要與世界融為一體。借鑒其他世界的文明可以讓我們更能看清自己,糾正自己發(fā)展中的偏差。我們今天提“一帶一路"就是讓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要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形成經濟發(fā)展帶,組成利益共同體,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全是平等的,互助的。有些人把“一帶一路”與馬歇爾計劃相提并論,這是錯誤的。

因為對歷史的誤解,使得我們的觀點會有偏差。比如我看到有幅漫畫,畫的是歷史上的絲綢之路運了各種各樣的物資,這是不可能的,運絲綢之外的東西是賺不到錢的。這樣時間長了,就會誤導公眾,也容易讓人產生“馬歇爾計劃"的聯想。其實完全不是這樣,今天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與馬歇爾計劃完全不同,我們是平等基礎上的利益共同體的和平發(fā)展,是建立在雙方互惠互利平等基礎上的。

“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啟示是,積極、平等、和平的傳播,注重文化交融。

實體的、大眾的文化傳播的速度和接受程度相對比較快一些,而抽象的、觀念上的文化傳播則相對比較慢。歷史上一些宗教、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往往是通過武力或者是金錢實現的。而今天我們則不是以強制手段或者軍事力量將文化強加給外國,而是用說明的方法,介紹、展示中國,為有興趣了解中國文化的人們提供幫助和平臺。

中國應該更多地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責任,在傳播文化中首先是互相尊重對方的文化,不是排他,而是“各美其美”;不是誰壓倒誰,誰代替誰。其次是互相了解和欣賞“美人之美"。我非常贊同費孝通先生的觀點,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我認為今天的“一帶一路"更多地在于一種合作、共同發(fā)展的精神,而并非具體哪條路。

(摘編自葛劍雄《“一帶一路”更在于精神》)

材料三:

馬歇爾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對被戰(zhàn)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fā)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計劃整整持續(xù)了4個財政年度。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fā)展組織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1.5億美元。

馬歇爾計劃最初曾考慮給予蘇聯及其在東歐的衛(wèi)星國以相同的援助,條件是蘇聯必須進行政治改革,并允許西方勢力進入蘇聯的勢力范圍。但事實上,美國擔心蘇聯利用該計劃恢復和發(fā)展自身實力,因此美國提出許多蘇聯無法接受的苛刻條款,最終使其和其東歐衛(wèi)星國被排除在援助范圍之外。

(摘編自“百度詞條")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草原之路和綠洲之路遠古時期即已存在,是古代絲綢之路出現前溝通中國與西方的重要交流通道。

B.唐代是古代中國對外交往的巔峰時代,其文化擴展到當時中亞及歐洲等諸多區(qū)域。

C.絲綢之路雖然早已存在,但因為它的命名權被西方人占得先機,所以中國人失去了這一命名機會。

D.“馬歇爾計劃”實施時間長,投入資金巨大,對世界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了絲綢之路,前者談源起和意義,后者談命名和人們認知。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談及“馬歇爾計劃",但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前者是為了與“一帶一路”作比較,后者是材料闡述的對象。

C.西方人理解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后,就開始喜歡中國的書畫、京劇等眾多藝術形式。

D.最初,美國也曾想通過“馬歇爾計劃"對蘇聯進行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援助,但因其條件苛刻而被蘇聯拒絕。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一最后一段核心觀點的一項是()

A.廣地萬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漢書·張騫傳》

B.胡人見錦,不信有蟲食樹葉吐絲而成?!斗ㄔ分榱帧?/p>

C.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李白

D.色諾芬,我喜歡那由絲綢制成的寬大上衣?!A_多德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4分)

5.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以及“協和萬邦”等理念,這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有著怎樣的體現?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山地回憶

孫犁

那該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打游擊打到了這個小村莊,情況緩和了,部隊決定休整。

我每天到河邊去洗臉,河里結了冰,我登在冰凍的石頭上,把冰砸破,浸濕毛巾,等我擦完臉,毛巾也就凍挺了。有一天早晨,刮著冷風,只有一縷陽光,黃黃地落在河對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塊石頭上,砸開那個冰口,正要洗臉,聽見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見我在這里洗菜嗎?洗臉到下邊洗去!”

十月嚴冬的河灘上,敵人往返燒毀過幾次的村莊的邊沿,在寒風里,她抱著一籃子水漚的楊樹葉,這該是早飯的食糧。我說:

“我錯了,我不洗了,你在這塊石頭上來洗吧!"

她冷冷地望著我,過了一會才說:

“你剛在那石頭上洗了臉,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著說:

“你看你這人,我在上水洗,你說下水臟,這么一條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臉上的泥土沖到你的菜上去?現在叫你到上水來,我到下水去,你還說不行,那怎么辦哩?"

“怎么辦,我還得往上走!”

她說著,扭著身子逆著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塊尖石上,把菜籃浸進水里,把兩手插在襖襟底下取暖,望著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說:

“你真講衛(wèi)生呀!"

“我們是真衛(wèi)生,你是裝衛(wèi)生!你們盡笑我們,說我們山溝里的人不講衛(wèi)生,住在我們家里,吃了我們的飯,還刷嘴刷牙,我們的菜飯再不干凈,難道還會弄臟了你們的嘴?為什么不連腸子都刷刷干凈!”說著就笑得彎下腰去。

我覺得好笑??梢部匆?,在她笑著的時候,她的整齊的牙齒潔白得放光。

“這是物質條件不好,不是我們不愿意講衛(wèi)生。等我們打敗了日本,到了北平,我們就可以吃飯有吃飯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們就可以一切齊備了。"

“什么時候才能打敗鬼子?”女孩子望著我,“我們的房,叫他們燒過兩三回了!"

“也許三年,也許五年,也許十年八年??墒遣还苋晡迥?,十年八年,我們總是要打下去,我們不會悲觀的?!蔽疫@樣對她講,心里很高興了。

“光著腳打下去?"女孩子轉臉望了我腳上一下,就又低下頭去洗菜了。

我一時沒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問:

“你說什么?”

“說什么?"女孩子也裝沒有聽見,“我問你為什么不穿襪子,腳不冷嗎?也是衛(wèi)生嗎?”

“咳!"我也笑了,“這是沒有法子么,什么衛(wèi)生!從九月里就反‘掃蕩’,可是我們八路軍,是非到十月底不發(fā)襪子的。這時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襪子穿呀?”

“不會求人做一雙?"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誰做去呀?”

“我給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來,“我家就住在那個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是沒有布,我家里有點,還夠做一雙襪子。"

她端著菜走了,我在河邊上洗了臉。我看了看我那只穿著一雙“踢倒山”的鞋子,凍得發(fā)黑的腳,一時覺得我對于面前這山,這水,這沙灘,永遠不能分離了。

我洗過臉,回到隊上吃了飯,就到女孩子家去。她正在燒火,見了我就說:

“你這人倒實在,叫你來你就來了。"

我已然摸準了她的脾氣,只是笑了笑,就走進屋里。屋里蒸氣騰騰,等了一會,我才看見炕上有一個大娘和一個四十多歲的大伯,圍著一盆火坐著。在大娘背后還有一位頭發(fā)雪白的老大娘。一家人全笑著讓我炕上坐。女孩子說:

“明兒別到河里洗臉去了,到我們這里洗吧,多添一瓢水就夠了!”

大伯說:“我們妞兒剛才還笑話你哩!"

白發(fā)老大娘癟著嘴笑著說:

“她不會說話,同志,不要和她一樣呀!”

“她很會說話!"我說,“要緊的是她心眼兒好,她看見我光著腳,就心疼我們八路軍!”

大娘從炕角里扯出一塊白粗布,說:

“這是我們妞兒紡了半年線賺的,給我做了一條棉褲,剩下的說給她爹做雙襪子,現在先給你做了穿上吧。"

我連忙說:

“叫大伯穿吧!要不,我就給錢!”

“你又裝假了,"女孩子燒著火拾起頭來,“你有錢嗎?”

大娘說:

“我們這家人,說了就不能改。過后再叫她紡,給她爹賺襪子穿。早先,我們這里也不會紡線,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個女同志,教會了她。還說再過來了,還教她織布哩!你家里的人,會紡線嗎?"

“會紡!”我說,“我們那里是穿洋布哩,是機器織紡的。大娘,等我們打敗日本……"

“到了北平,我們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齊備!”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可巧,戰(zhàn)斗情況沒有變動,部隊也暫時不轉移。每天早晨,我就到女孩子家里去洗臉。

第二天去,襪子已經剪裁好,第三天她已經納底子了,用的是細細的麻線。她說:

“你們那里是用麻用線?"

“用線。”我摸了摸襪底,“在我們那里,鞋底也沒有這么厚!"

“這樣堅實。”女孩子說,“保你穿三年,能打敗日本不?"

“能夠?!蔽艺f。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襪子。

那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雙襪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沒有破綻。一九四五年,我們戰(zhàn)勝了日本強盜,我從延安回來,在磧口地方,跳到黃河里去洗了一個澡,一時大意,奔騰的黃水沖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沖走了那雙襪子。黃河的波浪激蕩著我關于敵后幾年生活的回憶,激蕩著我對于那女孩子的紀念。

后來,我聽說妞兒已經有兩個孩子了,還像小時那樣,就是喜歡新鮮東西,說什么也要學會。

1949年12月

(選自《白洋淀紀事》,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敘寫“鑿冰洗臉"的情節(jié),源自作者親歷的回憶,也為后文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埋下伏筆。

B.小說敘述“我”與女孩因為“衛(wèi)生"的問題發(fā)生爭論,表明革命隊伍與百姓之間存在矛盾。

C.女孩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仍用所剩不多的布料給“我”做襪子,表現出她熱情慷慨的一面。

D.最后一段插敘的內容,使小說情節(jié)完整,人物形象也更加鮮明,同時突出了小說的主題。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通過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描寫將一位性格直率而又為人熱情、心地純真的山地女孩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B.小說用“……燒過兩三回了"“……也許五年……”描寫戰(zhàn)爭,寫出了戰(zhàn)爭給老百姓帶來的痛苦,從側面突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與持久。

C.小說中的“我"既是事件的參與者,又是故事的敘述者,這種筆法使小說具有強烈的真實感,也能讓讀者更好地體會“我”的情感。

D.小說通過回憶“我"與女孩及其家人的交往的往事,表現了他們堅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而這正是我們取得最終勝利的堅實基礎。

8.請結合全文,闡釋“襪子”的豐富內涵。(4分)

9.孫犁的小說“能在非常態(tài)的生活中發(fā)現樸素與美好"。請結合小說內容,對作者的這一創(chuàng)作特征進行簡要分析。(6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6小題,20分)

冬,十月,戊子,隋始行新律。文帝詔曰:“夫絞以致斃,斬則殊形,除惡之體,于斯已極。梟、轘及鞭,并令去之。”自是法制遂定,后世多遵用之。隋主嘗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諫議大夫劉行本進曰:“此人素清,其過又小,愿少寬之。"帝不顧。行本于是正當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聽;若非,當致之于理。豈得輕臣而不顧也?”因置笏于地而退。帝斂容謝之,遂原所笞者。壬辰,隋主如岐州。岐州刺史安定梁彥光有惠政,隋主下詔褒美,賜束帛及御傘,以厲天下之吏;久之,徙相州刺史。岐俗質厚,彥光以靜鎮(zhèn)之,奏課連為天下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鄴自齊亡,衣冠士人多遷入關,唯工商樂戶移實州郭,風俗險诐,好興謠訟,目彥光為“著帽餳"。帝聞之,免彥光官。歲余,拜趙州刺史。彥光自請復為相州,帝許之。豪猾聞彥光再來,皆嗤之。彥光至,發(fā)擿奸伏,有若神明,豪猾潛竄,闔境大治。于是招致名儒,每鄉(xiāng)立學,親臨策試,褒勤黜怠。及舉秀才,祖道于郊,以財物資之。于是風化大變,吏民感悅,無復訟者。時又有相州刺史陳留樊叔略,有異政,帝以璽書褒美,班示天下,征拜司農。新豐令房恭懿,政為三輔之最,帝賜以粟帛。雍州諸縣令朝謁,帝見恭懿,必呼至榻前,訪以治民之術。累遷德州司馬。帝謂諸州朝集使曰:“房恭懿志存體國,愛養(yǎng)我民,此乃上天宗廟之所祐。朕若置而不賞,上天宗廟必當責我,卿等宜師范之?!币蜻獮楹V荽淌?。由是州縣吏多稱職,百姓富庶。

(選自《資治通鑒·陳紀九》,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陛下不以A臣不肖B置C臣D左右E臣言F若是G陛下H安得不聽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斬則殊形"與“余威震于殊俗”(《過秦論》)兩句中的“殊"意思相同。

B.“當致之于理”與“致萬乘之勢"(《過秦論》)兩句中的“致”意思相同。

C.“因置笏于地而退"與“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兩句中的“因"意思不同。

D.“隋主如岐州”中的“如"是“往、到”的意思,《屈原列傳》中“臣請往如楚"的“如”意思與此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決定執(zhí)行新的律法,下詔廢除絞、斬、梟、轘、鞭這些過于嚴厲的酷刑,后世各代大多遵用隋朝法律。

B.隋文帝懲處一名郎官,諫議大夫劉行本進言勸阻無果,便將笏板扔在地上打算退離,文帝知錯,向他致歉并寬恕了這名郎官。

C.岐州民風質樸淳厚,刺史梁彥光以清靜寬簡的德政進行治理,受到隋文帝的褒獎贊揚,但同樣的治政方略在相州卻不適宜。

D.隋文帝看重地方長官的政績,對施政卓有成效的相州刺史樊叔略、新豐縣令房恭懿等人給予獎賞,激勵了各地官員。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此人素清,其過又小,愿少寬之。

(2)朕若置而不賞,上天宗廟必當責我,卿等宜師范之。

14.梁彥光再任相州刺史,取得了優(yōu)秀的政績,請簡述他的具體治理措施。(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鵲橋仙·華燈縱博

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①蘋洲煙雨。鏡湖②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

[注]①占斷:完全占有。②鏡湖:唐開元間,詩人賀知章告老還鄉(xiāng),唐玄宗詔賜鏡湖剡溪一角。

15.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華燈縱博"三句,詞人以倒敘之筆,回憶自己從前在軍中的暢快生活。

B.“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繪的漁翁生活是詞人所追求的。

C.“輕舟八尺"三句,寫詞人盡享煙雨空靈的風光,情景交融,心境曠遠。

D.“鏡湖元自屬閑人”句,引賀知章的典故,表明鏡湖風月本就應屬閑人。

16.明代楊慎《詞品》評價此詞“英氣可掬",有人認為詞中除“英氣”外還有“不平之氣"。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其“不平之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高適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兩句,用戰(zhàn)士在前方出生入死的殺敵與將領在軍帳中的輕歌曼舞作對比,控訴了漢將不懂得體恤士兵,為下文寫戰(zhàn)敗埋下了伏筆。

(2)《李憑箜篌引》中運用通感的藝術手法直接摹寫樂聲激越動聽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3)《過秦論》中“_____________,"兩句形象地描寫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將領、士兵守衛(wèi)要塞,盤問過往行人的情景。

(4)《書憤》中記述兩次抗金勝仗的句子是:“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據媒體報道,今年國慶,不少年輕人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從一些在線旅游平臺提供的數據看,“反向旅游”確實正在成為年輕群體中的新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扎堆前往熱門旅游城市,①_______。其實這也不奇怪,那些熱門的旅游城市、景點,在節(jié)假日期間,往往都是人山人海,一方面,游客太多容易降低旅游體驗,比如長時間排隊、堵到走不動路等等;另一方面,隨著需求暴漲,餐飲、住宿、機票等費用水漲船高。去熱門旅游城市“淺"玩一下,可能就要花掉一個月的工資。與此同時,冷門旅游目的地的能見度在不斷提升,而且沒有過度開發(fā)、過度商業(yè)化的狀態(tài),能讓游客從中體驗到原生態(tài)的味道。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與其花大價錢去熱門目的地“添堵”,不如到這些小眾地區(qū)小玩一下,②_______,還更清靜休閑,更愜意。更重要的是,“反向旅游"對一些熱門旅游目的地的分流,還能夠倒逼其提升景區(qū)的服務水平和運營能力,而不是躺在自然資源上坐地收錢。

比如不少網友就提到,一些傳統的熱門景區(qū),被過度地商業(yè)開發(fā),并且基本上被開發(fā)得千篇一律,尤其是像各地的一些“古鎮(zhèn)”,賣的都是同樣的美食小吃、同樣的文創(chuàng)產品,缺少本地特色??梢赃@樣說,“反向旅游"代表的旅游市場的新變化,意味著互聯網種草時代,年輕人不再盲目從眾扎堆,而是對旅游體驗、游玩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③_______,尤其是一些傳統的熱門景區(qū),應該將服務和體驗不斷升級。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6分)

19.請結合材料內容,給“反向旅游”下一個簡單的定義。(3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個名人,但很少有人像諸葛亮這樣引起人們①的懷念:中國大地上有無數座祠堂,但沒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這樣,讓人生出無限的崇敬、無盡的思考和深深的遺憾。

或侯祠坐落成都市區(qū)略偏南的鬧市。兩棵古樹在前,一對古獅拱衛(wèi),當街一座朱紅飛檐的廟門。諸葛亮能在一千七百年后享此祀地,并前配天子廟,右依先帝陵,千多年來只有他一人,這氣象②_________________。

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晉,以后多有變遷。先是武侯祠與劉備廟毗鄰,諸葛祠前香火旺,劉備廟前車馬稀。明朝初年,帝室之宵朱椿來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廢武侯祠,只在劉備殿旁附帶供諸葛亮。不想③,百姓反把整座廟稱武侯祠,香火更甚。到清康熙年間,為解決這個矛盾,干脆改建為君臣合廟;劉備在前,諸葛亮在后,以后朝廷又多次重中,這祠的正名為昭烈廟(劉備謚號昭烈帝),并在大門上懸以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們總是稱它為武侯祠、至今還有每年兩百萬人來探訪。這是一個借古證今的地方,更是一處供人感懷,抒情的所在。

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21.下列選項與文中畫橫線的語句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

A.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

B.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李賀《李憑箜篌引》)

C.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D.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高適《燕歌行》)

22.下列選項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但是朝朝代代,人們總是稱它為武侯祠,至今每年還有兩百萬人來拜謁。這是一個借古證今的地方,也是一處供人感懷、抒情的所在。

B.但是朝朝代代,人們總是稱它為武侯祠,至今還有每年兩百萬人來拜謁。這是一個借古證今的地方,也是一處供人感懷、抒情的所在。

C.但是朝朝代代,人們總是稱它為武侯祠,至今還有每年兩百萬人來拜謁。這是一處供人感懷、抒情的所在,也是一個借古證今的地方。

D.但是朝朝代代,人們總是稱它為武侯祠,至今每年還有兩百萬人來拜謁。這是一處供人感懷、抒情的所在,也是一個借古證今的地方。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各具功用的鏡子:望遠鏡——放眼遠方,顯微鏡——揭微顯隱,太陽鏡——抵擋強光,哈哈鏡——開懷一笑。這些鏡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也頗有寓意和啟發(fā)。作為新時代的學子,如果想給自己的心靈配裝兩面必需的“鏡子",那么,你怎么選?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選擇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第二次段考試題語文參考答案

(以課堂講評為準)

C

C

3.A

4.①首先從歷史的角度分析絲綢之路之前的中西交流通道;②其次分析絲綢之路命名的由來;③最后分析絲綢之路和經營西域的重要意義。

5.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帶一路”是中國自覺向外發(fā)展,主動要與世界融為一體,借鑒其他文明,以看清自己,糾正發(fā)展中的偏差。②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一帶一路"國家組成利益共同體,相互幫助,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③協和萬邦:“一帶一路”是平等基礎上的和平發(fā)展,雙方互惠互利。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C.“但因為它的命名權被西方人占得先機,所以中國人失去了這一命名機會"錯,根據原文“李?;舴业街衼喛疾?,提出約在公元前2世紀,存在著一條‘絲綢之路’。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個誰命名的問題,而是說明中國人以前并沒有這樣的自覺性”可知,是因為中國人沒有命名的自覺性,所以命名權被西方人占得先機。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根據文本內容概括推斷的能力。

C.根據原文“實體的、大眾的文化傳播的速度和接受程度相對比較快一些,而抽象的、觀念上的文化傳播則相對比較慢"可知,選項敘述的內容前后倒置。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最后一段的核心觀點是:絲綢之路和經營西域更重要的意義是,中原地區(qū)開始有意識地關注外部世界并延伸本土文化的活動空間。

A.意思是中國的疆域可以擴大萬里,風俗各異的國家將歸入中國版圖,天子的威德將遍布四海。張騫出使西域正是對外延伸本土文化的活動空間。可以證明材料一最后一段的核心觀點。

B.“胡人見錦,不信有蟲食樹葉吐絲而成”是說西方人見到絲綢后的態(tài)度。和材料一最后一段核心觀點無關。

C.意思是貌美如花的胡姬,站在臺前微笑,滿面春風。和材料一最后一段核心觀點無關。

D.雖然說明了中國的絲綢影響了西方人的生活習慣,但這一觀點不是材料一最后一段的核心觀點。

故選A。

【4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并分析文本行文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需要指出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在絲綢還未成為主要貿易商品之前的遠古時期就已存在。草原之路與綠洲之路的出現正是這種交流存在的具體表現,它們可謂是絲綢之路的前身",站在歷史的角度回顧了絲綢之路的“前世”,即“草原之路"和“綠洲之路”,它們在絲綢之路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是中原地區(qū)與中亞及歐洲等地人員及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第二段具體談到了絲綢命名的由來“絲綢成為了這條道路上的主要商品,以致后世將中國與中國周邊世界的交流通道稱為‘絲綢之路’"。

最后一段分析了絲綢之路在歷史上的拓展過程及對中兩文化的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絲綢之路和經營西域在某種意義上是對遠古交通道路的重新認識和拓展,但更重要的意義是,中原地區(qū)開始有意識地關注外部世界并延伸本土文化的活動空間”“從而形成了地中海地區(qū)、阿拉伯地區(qū)以及波斯、中亞、南亞、東亞往來互通的交流格局。西方各地區(qū)的文化匯入中國,成為中國文化更新的重要動力,中國的特產漸次西傳,在很多方面影響了西方諸地的生活習慣"。

【5題詳解】

本題考查概括文本信息并提出自己觀點的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強調的是主動學習別人、借鑒別人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文中“中國自覺地向外發(fā)展,主動要與世界融為一體,借鑒其他世界的文明可以讓我們更能看清自己,糾正自己發(fā)展中的偏差"體現了這一點。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是清代思想家魏源的名言,意為一個人獨白舉起重物可能會很困難,但許多人一塊行走則容易走快,這句話強調的是合作。原文“我們今天提‘一帶一路’就是讓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要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形成經濟發(fā)展帶,組成利益共同體,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全是平等的,互助的"體現了這一點。

“協和萬邦”出自《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主張人民和睦相處,國家友好往來。原文“我們是平等基礎上的利益共同體的和平發(fā)展,是建立在雙方互惠互利平等基礎上的”體現了這一點。

6.C

7.B

8.①小說中的“我"在寒冷的冬天都沒有襪子穿,表現出了抗戰(zhàn)時期生活物資嚴重不足的現實和斗爭的殘酷;②女孩看到“我”光著腳,主動要求“我給你做"一雙襪子,體現了對戰(zhàn)士的心疼和關心。這雙用“細細的麻線”納底的襪子是女孩純潔、美好的心靈的象征。③襪子是女孩及其家人克服困難,在自家物資極為匱乏的情況下為“我"縫制的,是老百姓對革命隊伍的支持與信任,是軍民魚水情的象征;④“我”穿著這雙襪子南征北戰(zhàn),革命最終取得了勝利,襪子象征著追求光明和解放的信念。

9.①小說是在戰(zhàn)爭這一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革命隊伍與老百姓生活都處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描寫一位普通山村女孩及其家人們無私幫助革命戰(zhàn)士的故事。②女孩愛斗嘴、活潑可愛又樂觀向上,對生活充滿希望與熱情;女孩一家人善良樸素,用僅有的布料為“我"縫制襪子。③戰(zhàn)士身上有著強烈的必勝信念,他們自信,積極,樂觀。這些純樸的美、善良的美、樂觀向上的精神之美,也為我們揭示出了革命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軍民同心、樂觀團結、艱苦奮斗。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分析小說相關內容的能力。

A.“源自作者親歷回憶”理解錯誤,本文是小說,小說的情節(jié)是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說中的“我"是敘事人物,為了敘事方便而設置的。所以“源自‘我’親歷的回憶”說法錯誤?!拌彵茨?的情節(jié)是事件的敘述,后文中并沒有與之呼應的情節(jié),所以“埋下伏筆”表述也不正確。

B.“表明革命隊伍與百姓之間存在矛盾"理解錯誤。“我”與女孩因衛(wèi)生問題發(fā)生爭論的情節(jié),重在刻畫女孩潑辣的性格,而爭論本身正是革命隊伍與老百姓之間關系密切的表現。也是女孩為了和我說話并幫助我故意這么做的。由文中“這是我們妞兒紡了半年線賺的,給我做了一條棉褲,剩下的說給她爹做雙襪子,現在先給你做了穿上吧"可見,革命隊伍和老百姓是魚水之情。

D.“最后一段插敘的內容”理解錯誤,最后一段交代了女孩后來的生活“我聽說妞兒已經有兩個孩子了,還像小時那樣,就是喜歡新鮮東西,說什么也要學會",是補敘的內容。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小說藝術特色的能力。

B.“從側面突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與持久”理解錯誤。“……燒過兩三回了"寫出了敵人對老百姓的殘忍,“……也許五年……”寫出了抗戰(zhàn)時間的漫長;這些描寫,寫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屬于正面描寫。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藝術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這是物質條件不好,不是我們不愿意講衛(wèi)生。等我們打敗了日本,到了北平,我們就可以吃飯有吃飯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們就可以一切齊備了"“這時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襪子穿呀”等可見,“襪子"表現了抗戰(zhàn)時期抗戰(zhàn)時期生活物資嚴重不足的現實和斗爭的殘酷。

由文中“‘光著腳打下去?’女孩子轉臉望了我腳上一下”“‘我給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來,‘我家就住在那個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是沒有布,我家里有點,還夠做一雙襪子?!?“第二天去,襪子已經剪裁好,第三天她已經納底子了,用的是細細的麻線”“在我們那里,鞋底也沒有這么厚!"“‘這樣堅實。’女孩子說,‘保你穿三年,能打敗日本不?’”可見,女孩看到“我"光著腳,主動要求“我給你做”一雙襪子,體現了對戰(zhàn)士的心疼和關心。這雙用“細細的麻線"納底的襪子是女孩純潔、美好的心靈的象征。

由文中“要緊的是她心眼兒好,她看見我光著腳,就心疼我們八路軍”“這是我們妞兒紡了半年線賺的,給我做了一條棉褲,剩下的說給她爹做雙襪子,現在先給你做了穿上吧"可見,“襪子”是女孩及其家人克服困難,在自家物資極為匱乏的情況下為“我"縫制的,是老百姓對革命隊伍的支持與信任,是軍民魚水情的象征。

由原文“保你穿三年,能打敗日本不”,“那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雙襪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沒有破綻"可見,“襪子”陪著我戰(zhàn)斗,承載著女孩代表的老百姓的愿望,征著追求光明和解放的信念。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小說創(chuàng)作特色的能力。

題干要求對作者的“能在非常態(tài)的生活中發(fā)現樸素與美好"這一創(chuàng)作特征進行簡要分析。

小說“非常態(tài)的生活”指小說的背景,由小說“那該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打游擊打到了這個小村莊,情況緩和了,部隊決定休整",可見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每天到河邊去洗臉,河里結了冰”“她抱著一籃子水漚的楊樹葉,這該是早飯的食糧"“等我們打敗了日本,到了北平,我們就可以吃飯有吃飯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們就可以一切齊備了”可見革命隊伍與老百姓生活都處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

“樸素與美好"指女孩與家人對子弟兵的無私幫助。由文中“你剛在那石頭上洗了臉,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問你為什么不穿襪子,腳不冷嗎?也是衛(wèi)生嗎"等語言,可見女孩愛斗嘴、活潑可愛。由原文“到了北平,我們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齊備”“家里住了一個女同志,教會了她。還說再過來了,還教她織布哩"可見女孩樂觀向上,對生活充滿希望與熱情。由文中“我們這家人,說了就不能改。過后再叫她紡,給她爹賺襪子穿”可見女孩一家人善良樸素,用僅有的布料為“我"縫制襪子。他們身上有著純樸的美、善良的美、樂觀向上的精神之美。

而這些美好的東西,也為我們揭示出了革命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軍民同心、樂觀團結、艱苦奮斗。

綜上所述,可見作者“能在非常態(tài)的生活中發(fā)現樸素與美好”。

10.BEG

11.B

12.A

13.(1)此人向來(為官)清廉,他所犯的過錯又很小,希望(您)能夠寬免他。

(2)朕如果放在一邊而不加獎賞,上天和祖先一定會責備我,你們應該學習效法他。

14.①打擊奸邪豪強,穩(wěn)定社會秩序;

②興辦鄉(xiāng)學,推行教化;

③尊崇人才,改變社會風氣。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陛下不認為我不賢能,把我安置在您的身邊任職。我說的如果對,陛下怎能不聽從。

“陛下"是句子的主語,“以”是謂語動詞“認為"之意,“臣不肖”為主謂短語作賓語,故應在B處斷開。

“左右"是身邊的意思,“置臣(于)左右”語意完整,應在E處斷開;

“若是"與后面的“若非”句式相同,應在“若是"后停頓,且“陛下安得不聽”句意完整,故應在G處斷開。

故BEG三處應停頓。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

A.正確。

B“兩句中的‘致’意思相同"錯誤?!爸隆保偷?取得、得到。句意:陛下可將我送到大理寺治罪。/取得(發(fā)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

C.正確。“斂容",正容,顯出端莊的臉色。句意:隋文帝顯出莊重的臉色,向劉行本道歉。/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

D.正確?!叭纭?,往、到。句意:隋文帝駕臨岐州。/我請求到楚國去。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能力。

A.“下詔廢除絞、斬、梟、轘、鞭這些過于嚴厲的酷刑"說法錯誤,原文詔書內容是“夫絞以致斃,斬則殊形,除惡之體,于斯已極。梟、轘及鞭,并令去之”,意思是絞刑與斬刑已經非常嚴厲了,無須再有梟、轘及鞭刑,下令廢除的只是“梟、轘及鞭"刑。

故選A。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素”,向來;“過",過錯;“少”,稍微;“寬",寬免,寬容。

(2)“置”,放置;“責",責備,“師”,學習;“范",效法。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根據“彥光至,發(fā)擿奸伏,有若神明,豪猾潛竄,闔境大治”可概括出:打擊奸邪豪強,穩(wěn)定社會秩序;

根據“于是招致名儒,每鄉(xiāng)立學,親臨策試,褒勤黜怠"可概括出:興辦鄉(xiāng)學,推行教化;

根據“及舉秀才,祖道于郊,以財物資之。于是風化大變,吏民感悅,無復訟者”可概括出:尊崇人才,改變社會風氣。

參考譯文:

冬季,十月,戊子日,隋朝開始執(zhí)行新律。隋文帝下詔書說:“絞刑可致人斃命,斬刑則能使人身首異處,除滅作惡的罪犯,這樣做已經非常嚴厲。梟刑、轘刑以及鞭刑,一律予以廢除。"自此以后,隋朝法律就確定下來,后世各代大多遵用隋律。隋文帝曾經對一名郎官很惱怒,就下令在殿前笞打他。諫議大夫劉行本上奏說:“此人向來(為官)清廉,他所犯的過錯又很小,希望(您)能夠寬免他?!彼逦牡壑弥焕?。劉行本于是站在隋文帝面前說:“陛下不認為我不賢能,把我安置在您的身邊任職。我說的如果對,陛下怎能不聽從;我說的如果不對,陛下可將我送到大理寺治罪。怎么能輕視我而對我置之不理呢?"于是把笏板扔在地上準備退下。隋文帝顯出莊重的臉色,向劉行本道歉,于是赦免了被笞打的郎官。壬辰日,隋文帝駕臨岐州。岐州刺史安定人梁彥光治理有政績,隋文帝下詔書予以褒獎贊揚,賞賜給他一束絹帛和一把御傘,用來勉勵天下的官吏;過了一段時間,又調梁彥光為相州刺史。岐州民風質樸淳厚,梁彥光用平靜少為的方式治理,每年上奏報給朝廷的戶口、墾田和賦稅都是全國第一。等到調任相州刺史后,仍然采用在岐州的治理辦法。但是相州治所鄴城自北齊滅亡以來,士大夫多遷入關中居住,只有那些手工業(yè)者、商人、樂戶遷居鄴城,因此民風險詐刻薄,人們喜歡造謠訴訟,稱梁彥光為“戴帽的飴糖”。隋文帝聽到這些傳聞,就免了梁彥光的官。一年以后,隋文帝又任命他為趙州刺史。梁彥光自己請求再任相州刺史,隋文帝答應了他。相州的豪強猾吏聽說梁彥光再次來相州任職,都嗤笑他。梁彥光到相州后,揪出隱藏的奸邪之徒,有如神明一般,因此豪強猾吏紛紛潛逃,相州境內社會秩序大為好轉。梁彥光又招攬了著名儒士,在各鄉(xiāng)建立鄉(xiāng)學,親自主持考試,表揚獎勵勤奮用功的學生,并開除那些懶惰不求上進的學生。對于被州郡薦舉的秀才,他親自在鄴城郊外設宴為他們送行,并拿出財物資助他們。于是相州的社會風氣大變,官吏百姓都感激喜悅,再沒有打官司的人。當時又有相州刺史陳留人樊叔略,因為有特別突出的政績,隋文帝頒下璽書褒獎贊美他,頒布出來,使天下人知道,并征召他入朝拜授司農卿。新豐縣令房恭懿,政績是三輔地區(qū)最好的,于是隋文帝賞賜給他粟米絹帛。每當雍州所屬縣令朝謁天子時,隋文帝見到房恭懿,一定把他叫到坐榻前,向他征詢治理百姓的方略。多次加以提拔,后任命他為德州司馬。隋文帝還對各州朝集使說:“房恭懿一心想著國家,愛護養(yǎng)育黎民百姓,這是上天和祖先保佑我大隋王朝。朕如果放在一邊而不加獎賞,上天和祖先一定會責備我,你們應該學習效法他。"于是提升房恭懿為海州刺史。從此,州縣官吏大多稱職,百姓富足。

B

16.①開篇描繪出詞人戎馬生涯的圖景,可如今還有誰能記得?表達詞人對于現實的無奈之情;②終日暢飲的酒徒一個個封侯,自己卻被迫閑置,獨作江邊漁父,表現出詞人壯志未酬的孤憤不平之情;③最后一句借用賀知章的典故,點明皇帝閑置我,而這鏡湖山水本就是屬于閑人的,誰又需要“官家賜予”?表達了對統治者的不屑和厭惡之情。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B.“漁翁生活是詞人所追求的"錯誤。陸詞寫“獨去作江邊漁父”,詞中被迫投閑的漁翁表面上追求瀟灑悠閑,內在卻充滿愛國志士的豪縱之氣;張志和詩“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繪的是在大自然懷抱里遠離塵囂,逍遙自在的漁翁生活,并非陸游真正所追求的。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開篇三句“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詞人從南鄭幕府生活寫起,描繪出詞人戎馬生涯的圖景。在華麗的明燈下與同僚縱情賭博,騎上駿馬獵射馳驅,這是多么豪邁的生活,第三句折入現實,緊承以“誰記"二字,頓時引出一片寂寞凄涼??扇缃襁€有誰能記得?表達詞人對于現實的無奈之情。

“酒徒一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兩句,描繪出兩類人物,兩條道路:終日酣飲耽樂的酒徒,反倒受賞封候;志存恢復的儒生如己者,卻被迫投閑置散,作了江邊漁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這兩句以“獨"字為轉折,寫昔日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時卻已經變成孤舟蓑笠翁了,表現出詞人壯志未酬的孤憤不平之情。

末句“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借用賀知章的典故,唱出了全闋的最高音。唐代詩人賀知章老去還鄉(xiāng),玄宗曾詔賜鏡湖一曲以示矜恤。陸游借典故翻出一層新意,點明皇帝閑置我,而這鏡湖山水本就是屬于閑人的,誰又需要“官家賜予"?表達了對統治者的不屑之情。

17.(1)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2)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3)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4)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18.①而是選擇“反向旅游”②不僅成本更低③旅游市場也應該加快優(yōu)質產品的供給

19.“反向旅游"是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節(jié)假日期間不再扎堆前往熱門城市,而是反向選擇旅游體驗和游玩品質更好的原生態(tài)小眾地區(qū)的一種新的度假方式。

【解析】18.第一空,根據“從一些在線旅游平臺提供的數據看,‘反向旅游’確實正在成為年輕群體中的新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扎堆前往熱門旅游城市”可推知,此處可填“而是選擇‘反向旅游’"。

第二空,根據“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與其花大價錢去熱門目的地‘添堵’,不如到這些小眾地區(qū)小玩一下”“還更清靜休閑,更愜意"可推知,此處可填“不僅成本更低”。

第三空,根據“‘反向旅游’代表的旅游市場的新變化,意味著互聯網種草時代,年輕人不再盲目從眾扎堆,而是對旅游體驗、游玩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傳統的熱門景區(qū),應該將服務和體驗不斷升級”可推知,此處可填“旅游市場也應該加快優(yōu)質產品的供給"。

19.首先要提取關鍵信息,根據對“反向旅游”一詞的理解,應找出時間、對象、作用等。據此篩選出:“在節(jié)假日期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扎堆前往熱門旅游城市,而是選擇‘反向旅游’”“到這些小眾地區(qū),不僅成本更低,還更清靜休閑,更愜意"“能讓游客從中體驗到原生態(tài)的味道”。

然后,確定該定義的屬概念——“新的度假方式",再根據下定義的句式將其組合為:“反向旅游”是一種新的度假方式。最后確定修飾成分的語序,加以概括總結即可。

①長久不衰(經久不衰)②絕無僅有(亙古未有)③事與愿違(弄巧成拙)

C

D

【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①處,根據“諸葛亮能在一千七百年后享此祀地"可知,諸葛亮一直得到后人的懷念,可填“長久不衰(經久不衰)”。長久不衰:存在時間很長,但是精力與耐力沒有一點點衰退,保持著旺盛的活力。一般形容某種精神或者某種文化,歷經時間洗禮,卻依然被別人記住。經久不衰:某事或某人經歷很長時間仍舊保持較高的旺盛狀態(tài)。

第②處,“千多年來只有他一人"說明這種現象歷史上很少有,可填“絕無僅有(亙古未有)”。絕無僅有:極其少有。亙古未有:從古到今都不曾有過。

第③處,前面說“下令廢武侯祠,只在劉備殿旁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