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郭橐駝傳 》教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種樹郭橐駝傳 》教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種樹郭橐駝傳 》教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種樹郭橐駝傳 》教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種樹郭橐駝傳 》教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教學目的1、掌握“僂”等18個文言實詞,歸納“雖”、“因”、“且”、“焉”四個文言虛詞的用法。2、類比的寫法,對比的手法。3、

學習本文的諷喻性特點,理解作者的“養(yǎng)人術”。

重點:文言基礎知識用本文寓意。難點:理解郭橐駝這一人物形象。教學過程一、導入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機四伏,封建社會開始走下坡路。我們從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稅,人民不堪重負,“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弊髡吡谠坏沂玖水敃r官吏繁政擾民的這一社會現(xiàn)象,還指出了解決這一現(xiàn)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肅吏治,順應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chǎn)規(guī)律,使他們修養(yǎng)生息,以維持社會秩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二、學習提示本文寓意深刻,重在因事明理、針互時弊。閱讀時要注意體會文章融敘事說理于一體、婉而多諷的寫法,把握對舉、類比的說理方式。這篇文章采用了傳記的常見寫法,從郭棠駝的名字由來、鄉(xiāng)里職業(yè)、本領特長寫起,重點記述他的兩段話。閱讀這部分內(nèi)容,注意思考郭棠駝與“他植者”在種樹方面的根本不同,郭棠駝所說的“順木之天”與“植木之性”之間的關系等。把這些問題理解透了,才能真正領會文中的道理。柳宗元是一位關注現(xiàn)實的文學家,《種樹郭棠駝傳》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文中由種樹之道“移之官理”,借郭棠駝之口指出“長人者”政令頻出的危害,批評了當時的弊政。這種“文章合為時而著”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至今還值得學習和提倡。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較為豐富。第一人稱常用“吾”“我”“余”“予”,第二人稱常用“女(汝)”“爾”“而”“若”“乃”,第三人稱常用“其”“彼”“之”。從課文或之前學過的文章中找出一些實例,對古代的人稱代詞做一些歸納和總結。三、作者簡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人(今山東運城縣解州鎮(zhèn)),世稱柳河東。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歲時中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參加了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后被貶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貶為永州司馬。同時被貶的還有七人,史稱“八司馬事件”。在長期的謫貶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變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稱之為柳柳州。文學上與韓愈一起提倡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稱“韓柳”。他的文學主張是“文道并重”,強調(diào)創(chuàng)作態(tài)度必須嚴肅認真。他的創(chuàng)作可分為傳記、論文、山水游記、寓言等四種,以山水游記和寓言的文學成就最高。他的游記代表作《永州八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義深遠。《三戒》是很有影響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也主要體現(xiàn)在山水詩的創(chuàng)作上。他的詩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園詩,而是借詩表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和自身不幸的感嘆。他在哲學上,提出天地、元氣、陰陽不能“賞功而罰禍”,打擊了當時流行的因果報應思想,但對佛教妥協(xié),有儒、釋、道三教調(diào)和的主張,著有《河東先生集》。四、背景1、社會背景本文是寓言體的傳記。名“傳”,實際上時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期的作品。郭橐駝種樹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學者多認為這是設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xiàn)象而為言的。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并掠奪土地日益嚴重,“富者兼地數(shù)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僅有一點土地的農(nóng)民,除了交納正常的捐粟外,還要承受地方軍政長官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據(jù)《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各地官僚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奉,加緊對下層的盤剝,于是“通津達道者稅之,蒔蔬藝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民不聊生。2、寫作背景柳宗元的這篇文章寫于唐代安史之亂之后,針對官府擾民、百姓疲散不堪的社會現(xiàn)狀,有感而發(fā),內(nèi)含深刻的哲學和政治方面的道理。寫法上,從“養(yǎng)樹”說到“養(yǎng)人”,讓道理寓于其內(nèi),出乎其中,有關描寫,既生動傳神,又顏富智慧和哲理方面的情趣。文章的主角郭橐駝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們最先喊他“橐駝”,可能只是一種戲謔,但橐駝(駱駝)是最能吃苦耐勞又有其特長的動物?!伴荫劇边@一稱號一旦和人物聯(lián)系起來,使賦予人物勤勞譽良而又富有智慧的象征意義,也成了這一人物特有的標牌,并給文章增添了請趣,郭橐駝身帶殘疾而擁有絕技,形貌雖丑而見識過人,在我國古代文學人物畫廊上占有獨特地位,作者將文章標題為“傳”,不作為一般寓言,在表達其政治見解的同時,顯然有意要樹立這一人物形象。由于有了這一人物,那些國繞他展開的有關種樹的生活情景,就格外能引起人閱讀的興趣。3、體裁傳:文體的一種,即人物傳記。本文實際上是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從內(nèi)容和風格上看,當時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期的作品。郭橐駝種樹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學者多認為這是設事明理之作。4、寓言故事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雜記文的一種?!霸ⅰ笔羌耐械囊馑迹眉偻械墓适禄虮扔鲾M人來說明某個道理,它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大都以簡短的結構,鮮明的形象,夸張與想象的藝術手法,闡明某種道理或諷刺某種社會現(xiàn)象,把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五、初讀課文1、解題本文題目雖稱為“傳”,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傳記。文章以老莊學派的無為而治,順乎自然的思想為出發(fā)點,借郭橐駝之口,由種樹的經(jīng)驗說到為官治民的道理,說明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有時打著愛民、憂民或恤民的幌子,卻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照樣使民不聊生。這種思想實際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的老莊思想的具體反映。唐代從安史之亂以后,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養(yǎng)生息,才能恢復元氣。如果封建統(tǒng)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揮,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為名,廣大人民既要送往迎來,應酬官吏;又不得不勞神傷財以應付統(tǒng)治者攤派的任務,這只能使人民增加財物負擔和精神痛苦。如果我們了解中唐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知道柳宗元寫這篇文章的針對性,則能體會到這篇文章的進步意義。這是我們首先必須弄清的。2、注音。病瘺(lòu)僂lǚ

橐(tuó)駝

徙xǐ

碩shuò

蕃fán

窺kuī

伺sì

孳zī蒔shì長zhǎng

勖xù繅sāo豚tún飧sūn饔yōng

嘻xī

3、理清課文結構全文共五段,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2):介紹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經(jīng)意寫起,如同閑筆,卻為文章增色。第二部分(3):寫郭橐駝種樹與他人種樹的不同。實際上就是能否做到“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問題。這些描寫,能喚起我們對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想,從中得到啟發(fā)。第三部分(4-5):把種樹之理移向政務。借做官者“好煩其令”,與不善種樹者構成對應。六、內(nèi)容分析1、分段串講第1段,仿史傳體例,介紹人物身世。這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本名已無人知曉。他“病瘺”而駝背,相貌不如常人,卻名聞鄉(xiāng)里,以致有綽號流行。稱他為“駝”,是指其病而為號,并不雅,但顯得很親切。最為難得的是,駝竟放棄自己原來的名字,也這樣自稱起來。作者寥寥數(shù)筆,就勾勒出人物豁達的性格,令人猜想在這豁達的背后,一定存在著某種自信,也就增強了閱讀的興趣。第2段,轉入正題,道出郭橐駝是一個種樹的行家。鄉(xiāng)在京畿,名曰豐樂,頗有些傳說色彩。作者先說橐駝種樹為他帶來的“際遇”──“爭迎取養(yǎng)”,再說他身手不凡。說歡迎他的人,舉了兩種有代表性的。一是搞觀賞游玩的(精神方面),一是種樹賣果的(物質(zhì)方面)。這兩種需求所種之樹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駝技術的全面。說他技藝高超,點出了兩個方面。一是他種的樹不怕“移徙”,有“樹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種的樹具有全優(yōu)的品質(zhì),枝繁葉茂,早熟多果。最后,用“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點染一筆,更增加了玄妙氣氛。第3段,橐駝談種樹經(jīng)驗。面對好奇的詢問,橐駝化神奇為平易,用謙和的語氣娓娓道來。“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是總括種樹經(jīng)驗,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在這以下,從幾個層次上作了具體論述。先談“木之性”,從理論上進行說明;次談種植方法,從實踐上進行總結。然后中間插入議論,重新強調(diào)了順其自然的觀點。接著,又從反面申述,批評“他植者”違反樹木天性的做法,特別指出顧慮重重、過于用心的危害。最后,以“吾又何能為哉”發(fā)為感嘆,在自謙中再次表明“種植之術”并不高深。第4段,在問答中將話題“移植”到政事上來。如果說在上一段中,問者的身份還比較隱晦,酷似一個求藝的人,那么在這一段中,他就漸而露出了作者的身影,表現(xiàn)出“別有用心”,以一種咨詢的語氣,根本扭轉了話題。在這種默契的問答中,橐駝仍謙遜如故,明確表示“理,非吾業(yè)也”,然后以“外行”的身份試探著用他的種樹理論衡量官吏的所作所為,比照之下,自然得出繁政擾民猶如勤慮害樹的結論,從而將旦暮而來的官吏打入“他植者”的行列。這樣,前面批評種樹人的話,如“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等,自然也可以“移植”到這些擾民的官吏身上,而又盡在不言中。悍吏來鄉(xiāng),鬧得雞犬不寧,橐駝對這一場景的描繪細致入微,也不妨說他是一個以種樹為掩護的政治觀察家。第5段,寫問者的意外收獲及作傳目的。如果將這一段比作一出戲的尾聲,那么,郭橐駝完成了使命,從旁門下場了。作者在形式上仍保留了問者的獨立身份,寫出了他“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的欣喜。結語“傳其事以為官戒”,實際上表明了作傳的真正意圖是警示上層統(tǒng)治者清肅吏治,順應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chǎn)規(guī)律,讓他們休養(yǎng)生息,以維持承平之世。2、歸納分析本文共五段,前面每兩段又可合為一大段。(1)、第一大段是介紹傳記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貫、職業(yè)和技術特長。

第一小段看似閑筆,卻生動有趣,給文章帶來了光彩色澤。這里面要注意三點。①在《莊子》書中所描繪的許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殘疾,如《養(yǎng)生主》《德充符》中都寫到失去單足或雙足的人,《人間世》中則寫了一個怪物支離疏;有的則具有特異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運斤成風的匠人,承蜩的佝僂丈人等。柳宗元寫這篇傳記,把這兩種特點都集中在郭橐駝一人身上,他既有殘疾,又精于種樹??梢娏谠粌H在文章的主題思想方面繼承了《莊子》的觀點,連人物形象的刻畫也靈活地吸取了《莊子》的寫作手法。②橐駝即駱駝,人們稱這位主人公為橐駝,原帶有開玩笑,甚至嘲諷性質(zhì)。但這位種樹的郭師傅不但不以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這里不著痕跡地寫出了這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的善良性格。但作者這樣寫仍是有所本的。在《莊子》的《應帝王》和《天道》中,都有這樣的描寫,即人們把一個人呼之為?;蚝糁疄轳R,他都不以為忤,反而欣然答應。這同郭橐駝欣然以橐駝為名是一樣的。這種描寫實際上也體現(xiàn)了老莊學派順乎自然的思想,即認為“名”不過是外加上去的東西,并不能影響一個人的實質(zhì),所以任人呼牛呼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擾波動;相反,甚至以為被人呼為牛馬也并不壞。③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個形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鐘人,這個藝術形象對后世影響很大。直到近年電視劇《女奴》中的花匠也屬于這一類型。其實,這種把外表丑陋而心靈美統(tǒng)一在一個人身上的描寫,在我國,可以說從《莊子》就開始了。柳宗元所塑造的郭橐駝形象也是這方面的典型。不過柳宗元是把“丑”和“真”(他思想上認識到顛撲不破的真理)統(tǒng)一起來,雨果是把“丑”和“善”統(tǒng)一起來,略有不同而已。后一小段寫郭橐駝種樹的特異技能。他種樹的特點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長得碩茂,容易結果實,即所謂“壽且孳”。作者在后文沒有寫郭橐駝種樹的移栽易活的特點,只提到栽了樹不妨害其成長的這一面。其實這是省筆。蓋善植者必善移樹,只有掌握了事物發(fā)展的內(nèi)部規(guī)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這里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點到而止。在這一小段的收尾處還布置了一個懸念。即“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讀者從這兒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駝種樹到底有什么訣竅。而下文卻講的是極其平凡而實際卻很難做到的道理:“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笨梢姽⒉徊厮?,而是“他植者”的修養(yǎng)水平和掌握規(guī)律的深度太不夠了。從這里,作者已暗示給我們一個道理,即“無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這個道理從下面兩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證明。

(2)、第二大段的兩小段是郭橐駝自我介紹種樹的經(jīng)驗。上下兩節(jié)是正反兩面對舉,關鍵在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為了把這一道理闡述得更深刻、更有說服力,文章用了對比的寫法,先從種植的當與不當進行對比。究竟什么是樹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個“欲”字,既概括了樹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種樹的要領。郭橐駝正是順著樹木的自然性格栽種,從而保護了它的生機,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這正是郭橐駝種樹“無不活”的訣竅。他植者則不然,他們違背樹木的本性,種樹時“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離”的惡果。這就回答了上段的問題,他們“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學標不學本。繼從管理的善與不善進行對比?!拔饎游饝],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是郭橐駝的管理經(jīng)驗。乍看,好像將樹種下去以后,聽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實上,橐駝的“勿動勿慮”,移栽時的“若子”,種完后的“若棄”,正是最佳的管理,沒有像疼愛孩子那樣的精心培育,就不會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關心太過,什么都放不下,結果適得其反,“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壓抑了甚至扼殺了樹木的生機。這兩層對比寫法,句式富于變化。寫橐駝種樹,用的是整齊的排比句,而寫他植者之種樹不當,則用散句來表示,文章顯得錯落有致。“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用押韻的辭句,使重點突出,系從《莊子?馬蹄》的寫法變化而出。從介紹橐駝的種樹經(jīng)驗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觀點同老莊思想還是有差別的。柳是儒、道兩家思想的結合,他并不主張一味聽之任之的消極的“順乎自然”,而是主張在掌握事物內(nèi)部發(fā)展規(guī)律下的積極的適應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種樹人都能做到認識樹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適應樹木生長規(guī)律的業(yè)務。把種樹的道理從正反兩面講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過渡到第三大段。

(3)、第三大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實為一篇之“精神命脈”。作者通過對話,運用“養(yǎng)樹”與“養(yǎng)人”互相映照的寫法,把種樹管樹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對“養(yǎng)人”之不善,文章先簡要地用幾句加以概括:“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這與上文“他植者”養(yǎng)樹管理之不善遙相呼應。接著用鋪陳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種種表現(xiàn)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畫細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寫官吏們大聲吆喝,驅(qū)使人民勞作,一連用了三個“爾”,四個“而”和七個動詞,把俗吏來鄉(xiāng),雞犬不寧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最后以“問者”的口吻點出“養(yǎng)人術”三字,這個“養(yǎng)”字很重要??梢娛固煜麻L治久安,不僅要“治民”,更重要的還要“養(yǎng)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養(yǎng)息,在元氣大傷后得到喘息恢復的機會,也就是后來歐陽修說的“涵煦之深”。這才是柳宗元寫這篇文章的最終目的。(4)、綜觀全文,我們應注意三點:一是無論種樹或治民,都要“順天致性”,而不宜違逆其道;二是想要順天致性,必先掌握樹木或人民究竟怎樣才能“碩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三是動機效果必須統(tǒng)一,不允許好心辦壞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頭上。把這三點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養(yǎng)人術”。七、問題探究1、郭橐駝是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原文回答?!奥∪环小保簩懗隽巳宋锏男蜗筇卣?。“甚善,名我固當”:指其病為號,不雅,但親切。駝竟以為起得很恰當,且這樣自稱,勾勒出人物豁達的性格。第一節(jié)仿史傳體例,介紹人物身世,通過簡潔的敘述,生動的描寫,一個不同一般的“駝者”形象便躍然紙上了。2、郭橐駝有什么特殊技能,請結合原文回答。橐駝以種樹為業(yè)。種樹為他帶來的“際遇”——爭取迎養(yǎng)。他的種樹技藝高超,而且從歡迎他的人看,可知駝種樹既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觀賞游玩),又能滿足物質(zhì)需要(種樹賣果),技術很全面。由此可見,駝豁達的個性背后存在著自信的原因。第二段寫駝種樹本領全面高超,是種樹行家,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3、“駝”如何描述官吏治民?又是如何評價的?煩、禍——呼、鼓、聚、擊、召“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駝”以“外行”的身份試探著用他的種樹理論衡量官吏的所作所為,二者有類:“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那么,“長人者好煩其令”就如勤慮害樹一樣,繁政擾民,從而將旦暮而來的官吏打入“他植者”行列。4、柳宗元為什么寫這篇文章?中唐時期,經(jīng)過安史之亂后,國力衰落。豪強地主,兼并掠奪土地日益嚴重,僅有一點土地的農(nóng)民,除了交納正常的絹粟外,還要承受地方軍政長官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各地官僚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奉,加緊對下層盤剝,民不聊生。真正意圖:警示上層統(tǒng)治者清肅吏治,順應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chǎn)規(guī)律,讓他們休養(yǎng)生息,才能恢復元氣。八、主題本文題名為“傳”,而兼有寓言性質(zhì),通過郭橐駝的事例,規(guī)訊為政不可擾民,主張順應自然,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從文體和寫法上看,頗為新穎活潑,借普通人物生活與生產(chǎn)實踐中的事理借傳立說,而非說教。九、寫作特點

1、簡潔而生動

在一篇文章中,簡潔和生動是不容易共存的。這篇寓言式的人物傳記,就寫得既簡潔又生動。簡潔體現(xiàn)了史傳的特點,生動則蘊含了文學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紹人物,僅用“隆然伏行”幾個字,就寫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當”幾個字,寫出了人物的性格。這樣,通過簡潔的敘述,生動的描寫,一個不同凡響的“駝者”形象,便躍然紙上了。在短短幾句話中,這種史筆和文辭的完美結合,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語言表現(xiàn)力。

2、對比與映襯

以“種樹”喻“治民”是這篇傳記寫作的出發(fā)點,對比和映襯的寫法也是這種寓言風格的需要。

對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顯現(xiàn)事物的差別,加強說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對比,有敘事性的,如兩種種樹方法的對比;有論述性的,如郭橐駝對自己種樹方法的歸納和對“他植者”的批評。

映襯就是互相照應的寫法,通過上下文內(nèi)容或語意的遙相呼應,來強化表達效果。本文先談“養(yǎng)樹”,后論“養(yǎng)人”,這本身就是運用了映襯的寫法。這樣寫,有關樹和人的話題合而為一,互相補充,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在語意上相互映襯的例子,如郭橐駝談“養(yǎng)樹”一段,開頭說“橐非能使木壽且孳也”,最后則以“吾又何能為哉”回應,在自謙之中,起到了強化觀點的作用;論“養(yǎng)人”一段的首尾也是這樣呼應的。

3、婉約而多諷

本文結尾一句道出了寫作意圖,那就是“傳其事以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進行諷諫,是中國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層統(tǒng)治者提意見的傳統(tǒng)做法,它有著委婉含蓄的特點,也間雜著幽默的成分。柳宗元這篇人物傳記,也是通過故事進行勸誡的,這決定了它“婉約而多諷”的風格。這種風格基本上是通過所傳人物的話語表現(xiàn)出來的,如第四段,一個“知種樹而已”的駝者,欲止又言,在樸實的簡單類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頗具諷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話語,如“理,非吾業(yè)也”,“若甚憐焉,而卒以禍”,“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婉轉而幽默,含不盡之意于言外。

十、拓展延伸閱讀文段,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莊子說這兩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1、魯有兀者王駘,從之游者與仲尼相若。常季問于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將以為師,而況不若丘者乎!奚假魯國!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2、闔跤支離無脤說衛(wèi)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甕?大癭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身體畸形殘疾卻有過人的本領。莊子正是用夸張的手法告訴我們只要有過人的本領,形體上的缺陷就會被忽略。這說明了道德的重要性,有品德的人會使他人忘卻他身體上的缺陷。譯文:1、魯國有個被砍掉一只腳的人,名叫王駘??墒歉鷱乃麑W習的人卻跟孔子的門徒一樣多??鬃拥膶W生常季向孔子問道:“王駘是個被砍去了一只腳的人,跟從他學習的人在魯國卻和先生的弟子相當。他站著不能給人教誨,坐著不能議論大事;弟子們卻空懷而來,學滿而歸,難道確有不用言表的教導,身殘體穢內(nèi)心世界也能達到成熟的境界嗎?這又是什么樣的人呢?”孔子回答說:“王駘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學識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還沒有前去請教他罷了。我將把他當作老師,何況學識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魯國,我將引領天下的人跟從他學習?!?、一個跛腳、駝背、缺嘴的人去游說衛(wèi)靈公,衛(wèi)靈公十分欣賞他;再看看那些形體健全的人,他們的脖子實在是太細弱了。一個脖子上長瘤大如一口甕的人游說齊桓公,齊桓公十分欣賞他;再看看那些形體健全的人,他們的脖子實在是太細弱了。因此,在德行上有超過常人的地方,其身體方面的缺陷就會被人遺忘,人們不會忘記所應該忘記的事情,而忘掉了不應該忘記的東西,這就是真正的遺忘。十一、理解性默寫1.《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種樹移栽易活的特點揭示了一個極其平凡而實際卻很難做到的道理:“

”。2.《種樹郭橐駝傳》中,“其本欲舒,“

,”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樹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種樹的要領。3.《種樹郭橐駝傳》中,違背樹木的本性,種樹時“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離”的惡果。4.《種樹郭橐駝傳》中,“勿動勿慮,去不復顧?!?/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