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課《大學之道》-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同步精講精讀課件(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第5.2課《大學之道》-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同步精講精讀課件(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第5.2課《大學之道》-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同步精講精讀課件(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第5.2課《大學之道》-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同步精講精讀課件(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第5.2課《大學之道》-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同步精講精讀課件(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抖Y記》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yuè)命》曰:“學(xiào)學半”,其此之謂乎。大學之道《禮記》

①本篇課文節(jié)選自《禮記·大學》,圍繞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強調(diào)的是“修身為本”。全文提綱挈領地論說“三綱”“八目”的體系?!叭V”即“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②學習這篇文章時,要結(jié)合《大學》中的相關論述,準確理解“三綱”“八目”的具體所指以及其內(nèi)部關聯(lián)。結(jié)合了解到的歷史文化知識,思考先秦儒家的思想智慧對塑造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

學習提示

素養(yǎng)目標貳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誦課文。1.了解《禮記》《大學》等相關文化常識。壹叄肆3.分析本文的論證特點,概括說理的藝術技巧。

4.準確把握和理解“三綱”“八目”的具體所指及其內(nèi)部關聯(lián),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及現(xiàn)實意義。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古代圣賢智慧的結(jié)晶,那古代中國人到底是如何連接自我、家族、民族、國家和天下觀念的呢?今天我們學習選自《禮記·大學》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賢的智慧。導入一、了解《禮記》《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抖Y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書中內(nèi)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養(yǎng),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抖Y記》的由來《禮》記《禮記》六經(jīng)(《詩》《書》《禮》《樂》《易》《春秋》)中的“《禮》”,后來稱《儀禮》,主要記載周代的冠、婚、喪、祭諸禮的“禮法”,受體例限制,幾乎不涉及儀式背后的“禮義”。而不了解禮義,儀式就成了毫無價值的虛禮。其弟子后學在習禮的過程中,撰寫了大量闡發(fā)經(jīng)義的論文,以輔助理解,總稱之為“記”,屬于《儀禮》的附庸。由于《記》的數(shù)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東漢,社會上出現(xiàn)了兩種選輯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習稱《大戴禮記》;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習稱《小戴禮記》?!洞蟠鞫Y記》流傳不廣,北周盧辯曾為之作注,但頹勢依舊,到唐代已亡佚大半,僅存三十九篇?!缎〈鞫Y記》則由于鄭玄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風光無限,暢行于世,故后人徑稱之為“《禮記》”。《禮記》的特點及地位特點“三禮”之一“五經(jīng)”之一“十三經(jīng)”之一《禮記》《周禮》《儀禮》《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漢代立《詩經(jīng)》、《尚書》、《周易》、《禮記》、《春秋》于學官,為五經(jīng);唐代加《周禮》、《儀禮》,并將《春秋》分為《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為九經(jīng);至開成年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jīng)》、《論語》、《爾雅》為十二經(jīng);南宋復增《孟子》,因有十三經(jīng)之稱。章法謹嚴,文辭婉轉(zhuǎn),前后呼應大學:《大學》相傳是孔子門生曾參于春秋末年戰(zhàn)國時期所作。它與《中庸》本是《禮記》中的兩篇文章,唐代韓愈、李翱等把它看作于《孟子》《易經(jīng)》同樣重要的“經(jīng)書”?!叭V“八目”是大學的核心思想?!叭V”即“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鞍四俊奔础案裎铩薄爸轮薄罢\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二、了解《大學》二、了解《大學》“大學之道”是儒學經(jīng)典《大學》開篇的第一句:意思是大學的宗旨,大學的最終目的?!洞髮W》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由于它論述了儒家為學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則、方針、步驟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漸受到儒家學者的重視。至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大學》一文不長,僅有短短的2000余字,但卻是先秦、秦漢儒家學說的總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綱領,也是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綱領?!洞髮W》以相當成熟的理論思維構建了一個中國封建社會儒家人生教育的總體框架,構建了一個中國封建社會士人人生發(fā)展的宏觀圖式。全篇將道德修養(yǎng)和政治議論結(jié)合在一起,將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合而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體現(xiàn)。二、了解《大學》“大學”含義大學與小學道“大學之道”“大學”是大人之學。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治國安邦之道。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jié)古人;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修己治人,治國安邦”的大學問。規(guī)律和原則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作者簡介——戴圣字次君,后世稱其為“小戴”。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省蘭考縣、民權縣),出生于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qū))。中國西漢時期官員、《禮》學家、經(jīng)學家、今文經(jīng)學“小戴學”的開創(chuàng)者。戴圣先為九江太守,行治多不依法,刺史以其為大儒,故優(yōu)容之。后何武為刺史,與戴圣有治理沖突。何武查得戴圣罪,戴圣害怕何武檢舉,于是自己主動辭官。后為博士,參加漢宣帝時石渠會議。又常毀何武于朝廷,后因何武公平判決戴圣子之獄事,戴圣乃慚服。

戴圣輯錄古《禮記》47篇,即今之《小戴禮記》。《禮記》集中國古代禮之大成,是一部比較完備的反映古代禮儀的書籍。戴圣一生以學習儒家經(jīng)典為主,與叔父戴德俱學《禮》于后蒼,二人合稱為“大小戴”。歷代的封建統(tǒng)治者及儒家子弟都很重視它,列為五經(jīng)之一,作為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同時還成為維護社會等級的有力工具。后人研究《禮記》,可通過它來探討當時的社會和文化,從中了解等級和階級的構成等等,從而對整個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進行探索。初讀感悟劃分節(jié)奏,明確重音和語調(diào)。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研讀第一段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1)大學之道:指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道:本指道路,在這里指的是在學習政治、哲學時所掌握的規(guī)律和原則。

(2)明明德:第一個“明”是動詞,彰明、彰顯。第二個“明”是形容詞,美好。明德:美好的德性。

(3)親民:親近愛撫民眾。一說“親”當作“新”,“新民”即使天下人去舊立新,去惡向善。

(4)止:至,到。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達到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3.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1)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

(2)靜:心不妄動。

(3)安:性情安和。

(4)慮:思慮精祥。

(5)得:處事合宜。

(6)本末:“本”原指木之根為常;“末”指木之梢為跡。后分別引申為本根、本始和末跡、末節(jié)。指事物的根源和結(jié)局。

(7)道:規(guī)律

[譯文]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做到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夠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處事合宜。每一樣東西都有根本有始末,凡事都有始有終,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問題探究思考1:第一段三句話講了什么內(nèi)容?起什么作用?分析本段的論證層次。第一句:開宗明義:提出“三綱領”,即作為引領學習的終極目標——“明德、親民、止于至善”。

第二句:承接上文,回答“如何達到大學之道”。第三句:總結(jié)上文,闡明事物的邏輯關系,為下文引出八條目做準備。思考2:“三綱”具體如何解釋?①“明明德”是發(fā)揚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發(fā)求學者完善自己的自覺性,而不是用某種外在的、固定的道德準則束縛自己。②“親民”即“新民”,就是不僅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而且努力提高全體人民的道德品質(zhì),在儒家看來這是為治國平天下的偉業(yè)奠定精神基礎。

③“止于至善”就是要將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和社會、國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達到最理想的境界絕不停止,實際上是一個無限的完善過程。思考2:“三綱”具體如何解釋?【補充】親,當作新。——程頤新者,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字“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污也?!祆渥约好髅鞯铝耍屯萍杭叭?,幫助他人也明明德,使他們同樣能夠達到與自己同樣心靈純潔的境界,使其成為新民。親民,親近民眾。——王陽明思考3:“三綱”之間是怎樣的關系?“三綱”中:明明德是實踐過程,“明明德”側(cè)重于“內(nèi)圣”;親民是核心,“親民”側(cè)重于“外王”;止于至善是根本目的,是最終追求。這三個綱領構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個體到群體的完整社會體系,它表達了儒家一貫倡導的以教化為手段、以德政為目的的施政主張。拓展補充先秦·莊周《莊子·天下》:“是故內(nèi)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惫糯奚頌檎淖罡呃硐搿V^內(nèi)備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則為王者之政。思考4:為什么先要明確“三綱”這樣的目標呢?①只有堅定這樣的目標,才能“定”“靜”“安”“慮”,最終學有所得。②明確這樣的目標,也就是弄清楚了根本,明白了事物的發(fā)展次序,也有了引領學習的終極目的。思考5:怎樣實現(xiàn)“三綱”?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思考6: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提出“三綱領”,即“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這是“大學”提出的教育綱領和培養(yǎng)目標,也是引領學習的終極目標。只有堅定這樣的目標,才能“定”“靜”“安”“慮”,最終學有所得。這一概括非常準確地揭示了儒學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學》的主旨。思考7:第一段闡述了什么道理?

人要有目標。明確了“知止”的目標后,才會“定、靜、安、慮、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會隨波逐流、碌碌無為、虛度此生。要知道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知止”到“能得”,“知止”是開端,“能得”是結(jié)果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終,要知道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第二段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1)齊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家業(yè)繁榮。齊,使……整齊有序。

(2)修其身: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

(3)正:使動用法,使……端正。

(4)誠:使動,使……真誠。意:心意。

(5)致其知:獲得知識。一說,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推到極致。

[譯文]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就要先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要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誠。要使意念真誠就要先獲得知識。

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1)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格:推究。

(2)至于:古:<動>到+<介>今:<介>表示另提一件事(3)庶人:普通百姓。

(4)壹是:一律,一概。(5)本:本源、根本。

[譯文]獲得知識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誠,意念真誠而后才能使內(nèi)心端正,內(nèi)心端正而后才能修養(yǎng)品德,修養(yǎng)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后才能把國家治理好,國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從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養(yǎng)自身作為根本。拓展補充致《屈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薄妒纠簟罚骸奥爧D前致詞,三男鄴城戍?!薄秳駥W》:“假輿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薄端蜄|陽馬生序》:“家貧,無以致書以觀?!薄哆^秦論》:“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薄犊兹笘|南飛》:“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柳毅傳》:“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焉?!薄短m亭集序》:“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北磉_;表示說;回答達到獲得;得到招請;招集致使;使得送還;交還情致;情趣問題探究思考1:概括第二段內(nèi)容及作用。

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實現(xiàn)“三綱”指出了具體的方法。

思考2:第二段重點寫了“八目”,包括哪些內(nèi)容?

“格物”:就是全面透徹地研究世界上的萬事萬物。

“致知”:就是要獲得對世界上萬事萬物的認識。

“誠意”:指的是在修養(yǎng)自身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誠實、不自欺。

“正心”:就是教人防止個人情感的偏向。

“修身”:是使個人修養(yǎng)達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學》中對人的培養(yǎng)的最高要求,它處在“八條目”的中樞地位。

“齊家”:是善于處理好家庭或家族內(nèi)部的關系。

“治國”和“平天下”是齊家的擴大和延伸?!狙a充】“格物、致知”之認知工夫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洞髮W章句》對于外部世界做到了明辨事物、通曉事理。這是修德立世的基礎?!狙a充】“正心、誠意”之修身工夫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洞髮W》誠意:“誠于中”,才能“形于外”。心正:防止情感偏向,用理智駕馭情感,修養(yǎng)中正平和的心態(tài),做到情理和諧,符合禮儀法度?!狙a充】“修、齊、治、平”之外王之道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敗壞,破壞)事,一人定國。故治國在齊其家?!洞髮W》齊家治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大學之道:成己而達人,內(nèi)圣而外王

思考3:“八目”之間是什么關系?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基礎,做好這些的目的是為了“修身”。

“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的條件,“修身”的目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們是由大至小的條件關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關系。

“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思考3:“八目”之間是什么關系?

“格物、致知”為第一步,對應的是知;“誠意、正心、修身”為第二步,對應的是修;“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第三步,對應的是用?!案裎?、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安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知修安內(nèi)外安人修己修身立德獨善其身致用親民兼善天下

思考4:“三綱”“八目”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綱:本意是提網(wǎng)的總繩,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目指網(wǎng)眼,比喻事物的從屬部分。)

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三綱”是宗旨,是綱領,是“八目”的指導思想。

“八目”是實現(xiàn)“三綱”的具體步驟,是對“三綱”的補充和發(fā)揮,是實現(xiàn)“三綱”的具體步驟,目的是實現(xiàn)“三綱”,是為實現(xiàn)“三綱”而必須經(jīng)歷的八個由淺入深、由低至高的階段?!狙a充】內(nèi)圣格物古人觀于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醢彩轮S癫蛔敛怀晌恼?,君子不學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