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6 文言文閱讀_第1頁
考點6 文言文閱讀_第2頁
考點6 文言文閱讀_第3頁
考點6 文言文閱讀_第4頁
考點6 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溫馨提示:

高考題庫為Word版,請按住Ctrl,滑動鼠標滾軸,調節(jié)合適的觀

看比例,點擊右上角的關閉按鈕可返回目錄。

考點6文言文閱讀

一、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湖北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原弊

[宋]歐陽修

農者,天卜.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為國者未嘗敢忽,而今之為吏者不然,薄書聽斷而所矣,聞

有道農之事,則相與笑之曰:鄙。夫知賦斂移用之為急,不知務農為先者,是未原為政之本末也。知務農而

不知節(jié)用以愛農,是未盡務農之方也。

古之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濟。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節(jié),民無遺力,國不過費,上愛其下,

下給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盡其所任;一日之用,節(jié)之必量其所入。一歲之耕,供公與民食,

皆出其間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年之備。今乃不然,耕者,不復督其力;用者,不復計其出入。一歲之耕

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shù)月。甚者,場功甫畢,簸糠數(shù)而食枇稗,或采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

則相枕為餓殍。此甚可嘆也!

國家罷兵,三十三歲矣,兵嘗經川者老死今盡,而后來者未嘗聞金鼓、識戰(zhàn)陣也。生于無事而飽了衣食

也,其勢不得不驕惰。今衛(wèi)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給糧,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驕如此,況肯

冒辛苦以戰(zhàn)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戰(zhàn),雖耗農民,為之可也。奈何有為兵之虛名,而其實驕惰無用之人

也。

古之凡民長大壯健者皆在南畝,農隙則教之以戰(zhàn),今乃大異,?遇兇歲,則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

試其壯健者,招之去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為廂兵。吏招人多者有賞,而民方窮時爭投

之。故-經兇荒,則所留在南畝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為兵,則恐為盜。噫!茍知時之不為盜,

而不知終身驕惰而竊食也。古之長大壯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長大壯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盡力乎南畝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去為僧、兵,則終身安佚而享豐腴,則南畝之

民不得不日減也。故曰有誘民之弊者,謂此也。

(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有刪改)

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相與笑之曰:那鄙:卑鄙

B.場功事畢甫:剛剛

C.或采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D.籍之以為廂兵籍:登記

【命題立意】正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思維軌跡】“鄙”解釋為“見識淺薄”義,這是考生應當掌握的,在《曹劌論戰(zhàn)》中,“肉食者鄙”的“鄙

就為“鄙陋,目光短淺”義。

【標準答案】A

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視農業(yè)所造成的惡果的一組是

①一歲之耕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shù)月

②不幸一水旱,則相枕為餓殍

③生于無事而飽于衣食也,其勢不得不驕惰

④一遇兇歲,則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健者

⑤則南畝之民不得不日減也

⑥故曰有誘民之弊者,謂此也

A.①②⑤B.①③?C.②④@D.③④⑤

【命題立意】篩選文中的信息。

【思維軌跡】④是說饑荒時選廂兵的標準,⑥是作者的結論。①②⑤是現(xiàn)在士兵的現(xiàn)狀。

【標準答案】A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農業(yè)是天下之本,當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愛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過古今施政的對比,揭示了宋朝農民在利益被嚴重侵害下的悲慘遭遇。

C.作者認為,休戰(zhàn)以來的士卒已經老邁,因此背軍糧的任務只好雇請他人來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壯的不種田,年老體弱的卻在田地勞作,有時吃的是豬狗食。

【命題立意】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思維軌跡】作者認為,休戰(zhàn)以來的士卒已經老邁去世已經都沒有了,后來的人未曾經歷戰(zhàn)爭,士兵驕惰,

禁軍背軍糧的任務自己不做,雇請他人來做。文中的意思是:禁兵拿糧食,自己不背著卻雇人背著。指出了

士兵的驕縱怠惰。

【標準答案】C

4.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而今之為吏者不然,簿書聽斷而已矣。

(2)耕者,不復督其力;用者,不復計其出入。

(3)茍知?時之不為盜,而不知終身驕惰而竊食也。

【命題立意】考查準確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

【思維軌跡】要翻譯的句子一般是含有關鍵詞語的句子,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翻譯時要遵循信、達、雅

的原則。在這幾句中要注意的關鍵詞分別是(1)然,簿書,聽斷:(2)者,出入;(3)驕惰,竊食。

【參考答案】(1)但是如今當官的不是這樣,只是處理公文,辦理政務罷了。(2)耕種的人不再被督責盡

力耕種;消費者不再根據收入確定支出。(3)只知道他們?時不去做盜賊,卻不知道他們一生都在驕橫懶惰

竊取衣食。

【參考譯文】

農業(yè)是天下的根本,因而是王政的由起。古代治理國家的人未嘗敢疏忽,但是如今當官的不是這樣,只

是處理公文,辦理政務罷了,聽到有說農業(yè)的事,就一?起笑著說:見識淺薄。知道征收賦稅緊急的事情,不

知道把務農放在最前面,這是沒有探究為政的本末。知道務農卻不知道節(jié)用來愛護農民,這是沒有盡到務農

的方法。

古代的當政者,上面和下面相互移用而成功。下面用力的人很勤勞,上面使用物資的人有節(jié)制,老百姓

沒有剩余的力量,國家不過分耗費,當政者愛護老百姓,老百姓供給當政者,使不相互困窘,一個老百姓的

力量督促他發(fā)揮出來,一天的費用節(jié)約使用一定估量它的收入。一年的耕作供官府與老百姓食川,都出自其

中并且常常有結余。所以三年而結余一年的物資?,F(xiàn)在卻不這樣,耕種的人不再被督責盡力耕種,消費者不

再根據收入確定支出。一年的耕作供官府僅僅夠了,但老百姓的食物不超過吃幾個月。甚至,糧食剛收完畢,

準備吃糠秋枇稗,或者采集橡樹的果實、蓄積菜根來度過冬春。萬?不幸遇到水旱災害,那么很多人會被餓

死。這很讓人感嘆呀!

國家沒有戰(zhàn)爭,已經三十三年了。曾經參戰(zhàn)的士兵老的老,死的死,現(xiàn)在已經沒有了,而后來來的士兵

沒有聽到戰(zhàn)鼓的聲音,不識戰(zhàn)陣。出生在天下無事的時候,在衣食上很充足,它的情勢不能不會驕縱怠惰。

現(xiàn)在衛(wèi)兵到宿舍,自己不拿被子卻讓別人拿著;禁兵拿糧食,自己不背著卻雇人背著。他們像這樣驕縱,怎

么肯冒著辛苦來參加戰(zhàn)爭呢?假使士兵能忍耐辛苦并且參加戰(zhàn)爭,即使使農民受到損耗,這樣做也是可以的。

為什么有當士兵的虛名,但他實際上是驕縱怠惰無用的人。

古代所有的身體高大壯健的老百姓都在從事農業(yè)生產,農業(yè)空隙就教他們作戰(zhàn)的方法?,F(xiàn)在卻都不一樣,

一遇到災年,那么州郡的官吏就用尺子度量老百姓的身高并且測試那些健壯的人,招他們去做禁兵,在此之

下不到尺度而稍微怯弱的人,給他們登記讓他們做廂兵。招人多的官吏有獎賞,而老百姓正困窘就爭著投奔

他們。所以一遇到災荒之年,那么留在田地上的人,只有老人小孩。而官吏卻說:不收他們?yōu)楸?,就恐怕?/p>

為盜賊。哎!只知道他們一時不去做盜賊,卻不知道他們?生都在驕橫懶惰竊取衣食。古代身體高大健壯的

人從事耕作,而老人小孩游蕩懶惰;現(xiàn)在身體高大健壯的人游蕩懶惰,而老人小孩留下來耕作。為什么如此

不同呢?因為老百姓在田地盡心盡力,有人不免于吃豬狗一樣的食物,但一旦去當僧人、士兵,那么終生安

逸并且享受豐腴的食物,因而在田地上的老百姓不得不每天減少了。所以說引誘老百姓的弊端,都在這里。

二、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

歐陽修

慶歷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來自吳興,出其哭內之詩而悲曰:“吾妻謝氏亡矣。"丐我以銘而葬焉。予未

暇作。

居一歲中,書七八至,未嘗不以謝氏銘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賓客謝濤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

為時聞人,而世顯榮。謝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歸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殮以嫁時之衣,甚矣吾貧可

知也。然謝氏怡然處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飲食器皿,雖不及豐侈,而必精以旨;其衣無故新,而浣濯縫

紉必潔以完;所至官舍雖眸陋,而庭宇灑掃必肅以嚴;其平居語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窮于世久矣,其出而

幸與賢士大夫游而樂,入則見吾妻之怡怡而忘其憂,使吾不以富貴貧賤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嘗與士

大夫語,謝氏多從戶屏竊聽之,間則盡能商榷其人才能賢否,及時事之得失,皆有條理。吾官吳興,或自外

醉而歸,必問日:,今日孰與飲而樂乎?’聞其賢者也則悅;否,則嘆曰:,君所交皆一時賢雋,今與是人飲而

歡邪?’是歲南方旱,仰見飛蝗而嘆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盜賊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為婦

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貧而不困者,其性識明而知道理多類此。嗚呼!其生也迫吾之貧,而

歿也又無以厚焉,謂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為可貴;歿而得此,庶幾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請銘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銘?

(選自《歐陽修全集》,有刪節(jié))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項是

A.年二十以歸吾歸:出嫁。

B.其平居語言容止容止:形貌。

C.謂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顯。

D.庶幾以慰其魂庶幾:希望。

【命題立意】正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思維軌跡】對實詞的考察,盡可能地使用推斷法、聯(lián)想法,A聯(lián)想《項脊軒志》中“吾妻來歸”可推知正

確。C聯(lián)想“臭名昭著”也不難推知“著”為“彰顯”義。D聯(lián)想09年湖北卷蘇軾《書〈孟德傳)后》中的

“至以首艇觸,庶兒其一懼”即可得出答案。B.容止:儀容舉止(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爸埂奔从小熬?/p>

住、止息”意,所以此詞不單指“形貌”。

【參考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梅圣俞夫婦情深的一組是

①出其哭內之詩而悲②其衣無故新,而浣濯縫紉必潔以完

③入則見吾妻之怡怡而忘其憂④聞其賢者也則悅

⑤我為婦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為可貴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⑥D.④⑤⑥

【命題立意】篩選文中的信息。

【思維軌跡】解答此類題首先看清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所給的幾句話分別歸至文中原處,借助語境理解其

意。②表現(xiàn)其妻之賢惠,④表現(xiàn)其妻子之賢、明事理,⑥表現(xiàn)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參考答案】B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請求好友歐陽修為她寫墓志銘,后來在給歐陽修的多封信中,乂一再提及此事。

B.謝氏出身于名門望族,但安貧樂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關心丈夫與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實的賢

內助。

C.西兵進攻江淮地區(qū),隨后又相繼發(fā)生旱災、蝗災,謝氏仰天長嘆,憂心忡忡,可見她關注百姓疾苦。

D.謝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時不時和梅圣命探討來訪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講得頭頭是道。

【命題立意】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思維軌跡】先進行整體感知,然后明確題干要求,根據選項對照原文相關信息,最后做出正確判斷?!拔?/p>

兵未解”、“盜賊暴起于江淮''指西部邊境戰(zhàn)爭威脅未能解除、江淮地區(qū)盜賊作亂,并非指“西兵進攻江淮地區(qū)

【參考答案】C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殮以嫁時之衣,甚矣吾貧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貴貧賤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對賢雋,今與是人飲而歡邪?

【命題立意】考查準確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

【思維軌跡】要翻譯的句子一般是含有關鍵詞語的句子,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翻譯時要遵循信、達、雅

的原則。在這幾句中要注意的關鍵詞分別是⑴殮、介賓結構后置、主謂倒裝句式、甚(2)使、累其心、抑(副

詞。表示語氣。相當于或許、或者。)、判斷句。(3)所交、一時、邪(句末語氣詞,表疑問或反問)

【參考答案】

(1)用出嫁時的衣服(給她)穿上入棺,我的貧窮超乎尋常,就可以知道了。

⑵讓我不因為財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慮,這是妻子對我的幫助吧。

⑶您所交往的都是當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現(xiàn)在竟與這種人喝酒取樂了?

【參考譯文]:

慶歷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從吳興來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詩作,并悲傷地說:“我的

妻子謝氏死了。''請我寫一篇墓志銘來安葬她。我當時沒有空閑寫作。

過了一年,他寫了七八封書信來,書信中沒有不提到給謝氏寫墓志銘的。并且說:“我妻子是已故太子賓

客謝濤的女兒、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當時都是舉世聞名的人,世家榮耀。謝氏生于一個富盛的家族,她二

十歲嫁給了我,總共過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時候,用出嫁時的衣服(給她)穿上入棺,我的貧窮超乎尋常,

就可以知道了??墒侵x氏卻安適自在(不嫌棄)。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辦法,家里的飲食器皿,雖然不是

很多,但(飯菜)一定做得精細乂有味;我們的衣服不論舊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凈凈,并縫補得整整

齊齊;所居住的房舍雖然簡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灑水清掃得干凈整潔;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

悅從容。我世貧窮由來已久,外出時有幸能與賢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樂,回家則能見到我妻子的淡靜怡然

從而忘掉煩憂。讓我不因為財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慮,這是妻子對我的幫助吧。我經常與士大夫交談,謝

氏多從屏風后悄悄聽我們談話,過后,她對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壞以及時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評價,都評說得

有條有理。我在吳興做官,有時從外面喝醉了回來,她一定會問:‘今日和誰飲酒這么快樂呢?’聽說是與賢能

的人飲酒,就高興;如果不是,就感嘆道:,您所交往的都是當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現(xiàn)在竟與這種人

喝酒取樂了?’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頭看見£蝗而感嘆說:,如今西夏的戰(zhàn)爭威脅還沒有解除,天下蒼生賦

稅很重、生活困難,盜賊又在江淮地區(qū)強勢出來作亂,而且天又大旱、飛蝗災害又來。我作為婦人,死了還

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對貧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為她見識高明

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處翻譯值得商榷,應該是兩個方面,一是安居貧而不困,一是性識明而知道

理,對上文的總結。可翻譯為:她能安然面對貧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見識高明而且懂得道理,

大多像這樣。“之所以”可不必譯出。)哎!她一生受我貧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沒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

顯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貴的;死后能得到這樣的墓志銘,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靈魂,

而且彌補我的悲痛。這是我經常向您請求為她寫墓志銘的原因啊?!毕襁@種情況,我能忍心不寫嗎?

附:謝氏墓志銘

夫人享年三十七,用夫恩封南陽縣君。二男一女。以其年七月七日卒于高郵。梅氏世葬宛陵,以貧不能歸

也,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潤州之某縣某原。銘臼:

高崖斷谷兮,京口之原!

山蒼水深兮,土厚而堅!

居之可樂兮,卜者曰然。

骨肉雖土兮,魂氣則天!

何必故鄉(xiāng)兮,然后為安?

三、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胡叟,字倫許,安定臨涇人也。世有冠冕,為西夏著姓。叟少聰敏,年十三,辨疑釋理,知名鄉(xiāng)國。其意

之所悟,與成人交論,鮮有屈焉。學不師受,友人勸之,叟日:"先圣之言,精義入神者,其唯《易》乎?猶

謂可思而過半。末世腐儒,粗別剛柔之位,寧有探陵◎未兆者哉?就道之義,非在今矣。”及披讀群籍,再閱

于目,皆誦于口。好屬文,既善為典雅之詞,又工為鄙俗之句。以姚政將衰,遂入長安觀風化,隱匿名行,

懼人見知。時京兆韋祖思,少閱典墳,多蔑時輩,知叟至,召而見之。祖思習常,待叟不足,叟聊與敘溫涼,

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當與君論天人之際,何遽而反乎?"叟對曰:"論天人者,其亡久矣。與君相知,

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賦韋杜二族,一宿而成,時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

世有協(xié)時事,而末及鄙臧2人皆奇其才,畏其筆。世猶傳誦之,以為笑狎。

叟孤飄坎壤,未有仕路,遂入漢中。劉義隆梁秦二州刺史馮翊吉翰,以叟才士,頗相禮接。授叟末佐,

不稱其懷。未幾,翰遷益州,叟隨入蜀,多為豪俊所尚。時蜀沙門法成,鳩率僧旅,幾于千人,鑄丈六金像。

劉義隆惡其聚眾,將加大辟。叟聞之,即赴丹陽,啟申其美,遂得免焉。復還于蜀。法成感之,遺其珍物,

價直千余匹。叟謂法成日:“緯蕭何人,能棄明珠?吾為德請,財何為也?”一無所受。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項是

A.勘有痼焉屈:屈辱。

B.般率僧旅鳩:聚合。

C.將加大辟大辟:死刑。

D.遺其珍物遺:贈送

【命題立意】正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思維軌跡】這四個實詞,除了B“鳩”比較陌生外,其他都是常見。文言實詞考查有一種規(guī)律,越陌生

的詞語,其解釋往往列為正確項?!傍F”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鳩集”一詞,“鳩集”即“糾集”。C“大辟”

對有的考生來說也是陌生的,但在文言中算較常見,如方苞《獄中雜記》中有“惟大辟無可要,然猶質其首”,

其中的“大辟”就是古代的一種死刑。D“遺”為“贈送”義可以說時眾人皆知的了。而A我們可以聯(lián)想“富

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的“屈”可推知此處的“屈”也應為“屈服”義。結

合語境,并沒有“屈辱”的意思。

【參考答案】A。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組是

A.基唯《易》乎天之蒼蒼,基正色邪

B.拂衣皿出倚歇W和質

C.遂得免承風雨興厚

D.復還干蜀且貳干楚也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解答時,可將己知詞代入未知句中,聯(lián)系上下文特

定語境看意思和用法是否合適的方法驗證是否一致。

【思維軌跡】B項“而”皆為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A項前者“其”表反詰語氣,相當于“難

道”,后者''其"其實是與后半句“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中的“其”連用,表示選擇“是……還是”。C項“焉”,

前者是代詞“這件事”,后者是兼詞“于此”。D項“于”,前者是介詞“到”,后者是介詞“對”。

【參考答案】B。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胡叟與友人的交談,顯示出他對經典的獨特見解,以及對當時那些缺乏真才實學的讀書人的不屑。卜如

B.文章敘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見的過程,刻畫出他言辭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過為別人解難一事的敘述,贊美胡叟敢為他人仗義執(zhí)言但又不求回報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聰敏過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韋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

坷。

【命題立意】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思維軌跡】對文言內容的賞析,不僅要讀懂每段話的內容,還要整體理解全文?!暗米锪司┱滓f祖思”

在文章的第一段,“仕途受阻,一生坎坷”的內容在第二段,把二者內容串為因果關系,顯然風馬牛不相及。

所以不難得出“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韋祖思,以致仕途受阻,-生坎坷?!迸c原文“叟孤飄

坎壤,未有仕路”不合。

【參考答案】D。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xié)時事,而末及鄙艘人皆奇其才,畏其筆

【命題立意】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

【思維軌跡】做文言斷句題一般技巧有:①尋找句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可以確定其是主語或賓語;

②尋找句中的虛詞,判斷這些虛詞是句首虛詞,句中虛詞,還是句末虛詞?③尋找“日”“云”等標志,確

定對話的始末;④尋找對稱(對偶)句式,判斷前后斷句。⑤尋找總分、分總的形式,依層次斷句。本題只

要抓住文言句式具有“對稱整齊”的這一特點,就可迎刃而解?!笆銮拜d”對?應“敘中世”,“無違舊美”

對應“有協(xié)時事”,“奇其才”對應“畏其筆”,理清這一關系,其他處斷句顯得很容易。

【參考答案】其述前載II無違舊美II敘中世II有協(xié)時事II而未及鄙藪II人皆奇其才II畏其筆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遂入長安觀風化,隱匿名行,懼人見知

(2)吾為德請,財何為也?

【命題立意】考查準確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

【思維軌跡】第①句主要是對實詞的翻譯,應注意“風化”、“隱匿”、“知”等的翻譯。第②句注意“請”

的翻譯;并注意“財何為也”的句式,“何為”是“為何”的倒裝。但翻譯時以通順為準,如直譯后讀來不

通順,可以改換,如“入”直譯為“進入”,“進入長安”不合習慣說法,可改為“來到長安”。

【參考答案】(1)于是(他)來到長安觀察風俗民情,不露姓名,隱藏行蹤,害怕別人看見并認出。(2)

我為德行而請命,拿錢財干什么?

【參考譯文】:

胡叟,字叫倫許,是安定臨涇人。他的上代有做官之人,(他的姓)是西夏大姓。胡叟小時候很聰明,年

近十三歲,辨析疑難解釋事理,在鄉(xiāng)國聞名,他心里所領悟的(事理),同成年人辯駁,很少有被折服(的時

候)。他所學的知識沒有經過名師傳授,友人勸他,胡叟說:“先圣的言論,精義傳神的地方,它只有《易》嗎?

(我)還是認為值得思考的地方過半。末世迂腐的讀書人,略微轉變剛柔的地位,哪里有探索深奧的道理沒

有征兆的呢?接近真理的精義,不一定在今世了?!?等到他博覽群書,再次用眼睛精讀,都能在口中背誦出來。

(胡叟)喜歡寫文章,既善于寫典雅的詞句,又精通通俗的詞句。因為姚政將衰,于是(他)來到長安觀察

風俗民情,不露姓名,隱藏行蹤,害怕別人看見并認出。當時的京兆尹韋祖思,很少讀典章,蔑視當時的人,

知道胡叟到此地,宣召他與他見面。祖思像平常對待一般的讀書人那樣,招待胡叟很輕慢。胡叟略微與祖思

說了幾句天氣冷熱的話,就拂衣而出來了。祖思堅決挽留胡叟,說:“正想同你談論天人的時候,為什么急匆

匆地要回去呢?”胡叟回答說:“談論天人的人大概消亡很久了,同你互相了解,何必像這樣夸耀自己啊。'‘于

是不落坐就離開了。到了主人家,為韋、杜二族作賦,--夜就寫完成,當時他年齡十八歲。他的文章記述前

人的記載,不違背舊美,敘述中世之事,有調和當時的事,然而不涉及輕賤侮慢之詞。人們都以他的才華為

奇,害怕他犀利的文筆。世人還傳誦他的文章,認為(他的文章)純屬玩笑不莊重。

胡叟孤身飄零困頓不得志,沒有做官入仕的路,于是進入漢中。劉義隆時梁、秦二州的刺史馮翊(y)吉

翰,認為胡叟是才土,對他相當?shù)囟Y待。授予胡叟輔佐之職,不適合(胡叟)的志向。沒有多久,吉翰調往

益州做官,胡叟隨他進入蜀地,時常被豪俊所尊崇。當時蜀地的和尚法成,聚集帶領僧兵,(人數(shù))差不多達

到千人,鑄造丈六高的金像。劉義隆憎恨法成聚眾,將對他施加殺頭刑罰。胡叟聽到這件事,馬上趕赴丹陽,

開口申訴法成的好事,于是法成得以免罪。又返回到蜀地。法成感激胡叟,贈送胡叟珍貴的物品,價值千余

匹綢。胡叟對法成說:“緯蕭是什么人,能舍棄明珠?我為德行而請命,拿錢財干什么?”一點也不接受法成所

贈的禮物。

四、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四川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尹賞字子心,銀鹿楊氏人也。以郡吏察廉為樓煩長。舉茂材,粟邑令。左馮翊薛宣奏賞能治劇,徙為頻

陽令,坐殘賊免。后以御史舉為鄭令。

永始、元延間,上怠于政,貴戚驕恣,紅陽長仲兄弟交通輕俠,臧匿亡命。而北地大豪浩商等報怨,殺

義渠長妻子六人,往來長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黨與,詔書召捕,久之乃得。長安中奸猾浸多,閭里少年

群輩殺吏,受贖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城中薄墓塵起,剽

劫行者,死傷橫道,袍鼓不絕。賞以三輔高第選守長安令,得壹切便宜從事。賞至,修治長安獄,穿地方深

各數(shù)丈,致令辟㈤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為“虎穴乃部戶曹掾史,與鄉(xiāng)吏、亭長、里正、父老、伍人,雜

舉長安中輕薄少年惡子,無市籍商販作務,而鮮衣兇服被鎧桿持刀兵者,悉籍記之,得數(shù)百人。賞一朝會長

安吏,車數(shù)百兩,分行收捕,皆劾以為通行飲食群盜。賞親閱,見十置一,其余盡以次內虎穴中,百人為輩,

覆以大石。數(shù)日壹發(fā)視,皆相枕藉死,便輿出,瘞寺門桓東,褐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發(fā)取其

尸。親屬號哭,道路皆歙欷。長安中歌之日:“安所求子死?桓東少年場。生時諒不謹,枯骨后何葬?“賞所置

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計隨輕黠愿自改者,財數(shù)十百人,皆責其罪,詭令立功以自贖。盡力有效者,因

親用之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惡,甚于凡吏。賞視事數(shù)月,盜賊止,郡國亡命散走,各歸其處,不敢窺

長安。

江湖中多盜賊,以常為江夏太守,捕格江賊及所誅吏民甚多,坐殘賊免。南山群盜起,以賞為右輔都尉,

遷執(zhí)金吾,督大奸猾。三輔吏民甚畏之。

數(shù)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諸子日:“丈夫為吏,正坐殘賊免,追思其功效,則復進用矣。一坐軟弱不勝

任免,終身廢棄無有赦時,其羞辱甚于貪污坐臧,相毋然!”賞四子皆至郡守,長子立為京兆尹,皆尚威嚴,

有治辦名。

(選自《漢書?酷吏傳》)

[注]令辟:磚塊。

1.卜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長安中奸猾最多浸:逐漸。

B.悉等記之籍:憑借。

C.其余盡以次內虎穴中內:里面。

D.賞所置其魁宿置:放置

【命題立意】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思維軌跡】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或相近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

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聯(lián)系上下文,前后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

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huán)境。B項“籍”的意思是“造冊登記”,可聯(lián)系《鴻門宴》“籍吏民”;C、“內”,通“納”,是

“讓……進入”仍可聯(lián)系《鴻門宴》“欲止之不內”;D、置,處置。

【參考答案】A。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川法不同的一組是

A.以郡更察廉為樓煩長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B.久之乃得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C.得赤丸苕斬武吏五十有可以衣帛矣

D.疾病且死不出,火耳盡

【命題立意】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思維軌跡】要把文言虛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能翻譯成同個詞。聯(lián)系文句的整體意義

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借助選項提供的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

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掌握中學課本基本篇目中重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至關重要。A項都是介詞,憑……

的身份。B項前一個是副詞,才;后一個是副詞,于是,就。C項都是……的人;D項都是副詞,將要。故選B。

【參考答案】Bo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尹賞是鋌鹿楊氏人,經過考核合格而擔任了樓煩長,后來又擔任過幾個縣的縣令,曾經因為對罪犯殘

忍暴虐而被免官。

B.永始、元延年間,長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為非作歹,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尹賞將他們收捕入獄,全部

投入“虎穴”處死。

C.南山一帶盜賊蜂起,尹賞又被起用為右輔都尉,后來調任執(zhí)金吾,督察非常奸詐狡猾的人,三輔官吏

民眾特別害怕他。

D.尹賞在病危時川自己一生做官的經歷告誡兒子們,兒子們聽從父親的話,他們?yōu)楣俪缟型?,贏得了

善于治理的名聲。

【命題立意】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最

【思維軌跡】要重點分析文中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選項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

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選項相關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有個別選項是對原文中的某?

句中的一個詞翻譯得不對。B項“全部投入,虎穴,處死”錯誤,是尹賞親自加以審查,每審十人放走一人,其余

的則都被依次投入“虎穴”之中,每穴各一百人左右,最后以大石頭蓋上洞口處死他們。

【參考答案】B。

4.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城中薄墓塵起,剽劫行者,死傷橫道,袍鼓不絕。

(2)一坐軟弱不勝任免,終身廢棄無有赦時,其羞辱甚于貪污坐臧,慎毋然!

【命題立意】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思維軌跡】(1)注意幾個詞語:薄暮:靠近傍晚;橫道:橫躺在路上;袍鼓,名詞作動詞;注意省略。

(2)注意兒個詞語:?:一旦;坐:因為;勝:勝任;廢棄:被棄置不用;甚于:比……還重要;然,這樣。

【參考答案】(1)(長安)城里傍晚時塵土飛揚,(為非作歹之徒)搶劫往來行人,死傷的人橫七豎八躺

在道路上,擊鼓的聲音不斷。

(2)一旦因為軟弱不能勝任(職務)而被免官,就會終身被棄置不用,沒有寬免的時候,這種羞辱比犯

貪污罪還要嚴重,千萬不要這樣!

【參考譯文】

尹賞,字子心,是銀鹿楊氏(這個)地方人。因為作郡吏明察清廉而任樓煩長。(后來)被舉薦茂材,任

粟邑縣令。左馮翊薛宣上奏說尹賞能治理艱巨的僻縣,(于是他)被調任頻陽縣令,又因用刑使罪人致殘免

官。后因御史推薦任鄭縣令。

永始、元延年間,皇上懈怠朝政,外戚驕橫放肆,紅陽長仲兄弟串通游俠,收納亡命之徒。而北地的大豪

客浩商等圖報私怨,殺害了義渠長及其妻子兒女共六人,并往來于長安城中。丞相、御史派遣屬吏追尋賊黨,

(朝廷也)下詔書命令捕捉,很久才將其捕獲。長安城中盜賊奸民漸多,里巷中的游蕩少年合伙殺害官吏,

接受賄賂替人報仇,他們聚在一起摸?。ㄊ孪戎谱骱玫模椡?,得到紅色彈丸的去殺害武吏,得到黑色彈丸

的去殺害文吏,得到白色彈丸的則為遇難的同黨治理喪事;一時間城里烏煙四起,盜賊們路劫行人,大街上

死尸擋道,鼓聲不絕。尹賞以三輔高第身份被選拔任長安令,并得到特權可以隨機從事。尹賞到任后,便修

建了長安監(jiān)獄,向地下打出許多深洞,各深數(shù)丈,取出的土塊則在四周壘起土郭,然后用大石頭蓋在洞口之

上,稱這些洞為“虎穴”。完工之后,他就部署戶曹屬吏,以及鄉(xiāng)吏、亭長、里正、父老、伍人等下屬,(讓他

們)分別舉報長安城中各處的輕薄少年和不服管教的惡劣子弟,對沒本地戶口的商販工匠,而身著危險服裝

如披鋒甲著臂衣,手持刀箭兵刃的,也全部查核記錄,共得數(shù)百人。尹賞在此后一天召集了長安的官吏,(并

備)車馬數(shù)百輛,令其分頭對被查出者進行收容逮捕,認定他們都是危害社會治安的盜賊。尹賞親自加以審

查,每審十人放走一人,其余的則都被依次投入虎穴之中,每穴各一百人左右,最后以大石頭蓋上洞口。幾

天以后,人們打開石頭檢視,見卜面的人都已橫七豎八地相枕而死,便將尸體取出,掩埋于寺門華表的東面,

并各插木樁,寫其姓名,一百天以后,才讓死者家屬各自挖出尸首取回。家屬們都號啕大哭,過路的人也都

為之嘆息。長安城中有歌唱到此事說:“哪里去找兒女尸?華表東面少年場。生前奸盜不修身,死后枯骨何處

葬?”尹賞釋放的都是和他有深交的老熟人,或是舊日官吏和善良人家的子弟因--時糊涂而與盜賊有染并愿意自

己改正的,才有數(shù)十近百人,尹賞都赦免他們的罪,責令他們立功以自我贖罪。其中努力上進有功的,因此

被尹賞收用為爪牙,(這些人)善于追捕壞人,了解盜賊的好惡及罪行,比一般官吏在這方面強得多。尹賞

到長安治理數(shù)月,盜賊便停止了活動,外來盜賊由于害怕紛紛逃回原來的地方,不敢再有窺伺長安之念。

由于江湖盜賊泛濫,所以尹賞又被任命為江夏太守,他捕殺江湖盜賊及濫殺官吏百姓的人數(shù)極多,因“殘賊”

罪免官。南山一帶群盜蜂起,所以尹賞出任右輔都尉,后調任執(zhí)金吾,負責督察大奸盜。三輔官吏民眾對他

非常畏懼。

幾年后(尹賞)死于任上,患疾病快死之時,他告誡幾個孩子說:“大丈夫做官,因‘殘賊’罪被免官,(事

后)回想("殘賊”)這效果,就會重新得到任用。而?旦因軟弱失職而被免官,就會終身被廢棄而再無起用之

時,這種羞辱比犯了貪污窩藏罪還要重得多。望謹慎不要這樣!”尹賞的四個兒子都做官做到郡守,長子尹立

當了京兆尹,他們都崇尚威嚴,有善于治理的名聲。

五、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山東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申甫傳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俠有口辨。為童子時,常系鼠婆?于途。有道人過之,教甫為戲。遂命拾道旁瓦石,四

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數(shù)奔突不能出。已而誘貍至,貍欲取鼠,亦訖不能入,貍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語

甫日:“此所謂八陣圖也,童子亦欲學之乎?“甫時尚幼,不解其語,即應日:“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啟初,甫方為浮屠,往來河南山東間,無所得。入嵩山,復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其術,師事之。

道人瀕行,投以一卷書,遽別去,不知所之。啟視其書,皆古兵法,且言車戰(zhàn)甚具。甫遽留山中,習之逾年,

不復為浮屠學矣。

己而瘞@其書嵩山下,出游潁州,客州人劉翁廷傳所。劉翁,故潁州大俠也,門下食客數(shù)百人,皆好言兵,

然無-人及甫者。劉翁資遣甫之京師。甫數(shù)以其術干諸公卿,常不見聽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

薄京師,九門皆晝閉。于是庶吉士劉公之綸、金公聲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勞以溫旨,甫感

泣,叩首殿墀下,呼日:“臣不才,愿以死自效?!彼炝⑹趧⒐珵閰f(xié)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為參軍,而

甫為京營副總兵,然實無兵予甫,聽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簍?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術,

又長于用車,卒不能辦。方擇日部署其眾,未暇戰(zhàn)也。當是時,權貴人俱不習兵,與劉公、金公數(shù)相左,又

忌甫以白衣超用,謀先委之當敵,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戰(zhàn),而會武經略滿桂敗歿于安定門外。滿桂者,故大

同總兵管,宿將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師,愍帝方倚重之。既敗,京師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眾繾

城出,未至蘆溝橋,眾竄亡略盡。甫親搏戰(zhàn),中飛矢數(shù)十,遂見殺。于是權貴人爭咎甫,而譏劉公、金公不

知人。及北兵引歸,竟無理甫死者。距甫死數(shù)日,劉公復八路出師,趨遵化,獨帥麾下營娘娘山,遇伏發(fā),

督將士殊死戰(zhàn),逾一晝夜,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選自《堯峰文鈔》卷三十四,有刪改)

【注】①耍(xT):嬉戲。②瘞(yi):埋葬③簍(j6):貧窮。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項是

A.道人瀕行瀕:臨近

B.容州人劉翁廷傳所客:寄居

C.遽溥京師?。罕平?/p>

D.又長于用車,卒不能辦卒:步兵

【命題立意】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思維軌跡】卒通“猝”,倉猝的意思??忌芊駵蚀_判斷,還須根據詞語所處的語境,用“帶入法”,

看帶入后句意是否通暢。應該說這道題難度不大,,一般考生應該能判斷出。這類題主要的考查點是判斷詞

語的正誤,實詞的特殊用法如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平時加強重點實詞的積累,要求學生做好筆

記。閱讀時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靈活運川,即可輕松解決此類題目。

【參考答案】D。卒,通“猝”,倉猝。

2.卜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童子亦欲學之乎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B.遂言甫于朝當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為參軍以勇氣聞丁一諸侯

D.聽再召募募皆出于此乎

【命題立意】考查18個文言虛詞中“之”“以”“于”“其”四個重點虛詞的用法。

【思維軌跡】這四個詞語所在的八個句子,有四個是平日課文中考生已學過的,這實際上是個由已知推知

未知的過程。同樣也可以用代入法,判斷詞語在兩句中的異同。要加強重點課文的復習,梳理出重點詞句。

要求學生對《考綱》所要求掌握的18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熟練掌握,力求爛熟于心。A代詞,代指“八陣|冬|”;

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都是介詞,表對象,譯為“向,對”;C介詞,憑……的身份;介

詞,因為。D代詞,他,代指申甫;語氣副詞,大概。

【參考答案】B。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申甫失敗原因的?組是

①甫為京營副總兵,然實無兵甫②率皆市中簍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術,又長于用車,卒不能辦④權貴人俱不習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戰(zhàn)⑥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B.①③?

C.②④⑤D.③??

【命題立意】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在文言文閱讀中,一般是從閱讀材料中選出六句話

分別編成四組,要求選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選項,這是高考考查的主要題型。

【思維軌跡】這類題的考查范圍一般是文中所寫的人物、時間、地點、事情、道理、情感等。考察的重點

是對人物的言行主張、品德形象的概括能力。題型一般為選擇題,最常見的是挑選若干文句分別編為四組,

要求找出全都說明某一個或兩個問題的一組。

【參考答案】B。②④是說權貴人。⑥是申甫死后。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申甫小時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過貍鼠的游戲向申甫展示了八陣圖的神奇,并打算傳授給他。但由

于年幼無知,申甫不愿意學習。

B.申甫學佛不成而改學道人所傳兵書。潁州大俠劉廷傳的數(shù)百門客雖然喜歡談論兵法,卻都趕不上申甫,

申甫因此得到了劉廷傳的賞識。

C.申甫到京師后屢遭挫折,后得到劉之綸、金聲等人的舉薦,被皇帝召見后授予京營副總兵的官職,申甫

非常感動,表示誓死為國效力。

D.在滿桂兵敗、朝廷遭遇危難之時,申甫親自帶兵上陣殺敵,身中數(shù)十箭,為國捐軀,最后卻沒有得到朝

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嘆惋。

【命題立意】考查對文言文思想內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判斷能力。

【思維軌跡】文中應該是申甫被召見后誓為國效力,后授予官職。所以要解決這類題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

審明要求,再根據文章信息大膽排除,最后得出答案。還要特別注意題項中的隱含條件、前后順序、邏輯關

系等。

【參考答案】Co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入嵩山,復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其術,師事之。

(2)甫數(shù)以其術干諸公卿,常不見聽信。

(3)于是權貴人爭咎甫,而譏劉公、金公不知人。

【命題立意】正確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B級。

【思維軌跡】(1)考查到了“復”“故”“乞”字的意義和“師”字名詞作狀語的用法。應該說不難???/p>

生要注意句子開頭主語的補充。(2)考查到了被動句式,“見”字作被動的標志,考查出了常見的重點。在

翻譯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數(shù)”“以”的意義。(3)要注意“于是”古今異義,“咎”“譏”的翻譯。特別注意“譏”字不能

落實成譏笑。

【參考答案】(1)申甫進入(隱居)嵩山,又遇到了過去小孩子時見到的道人,(向他)請求(學習)那

本領,川對待師長的禮節(jié)侍奉他。(2)申甫屢次憑借他的本領干謁各位公卿,一直不被聽從信任。(3)在這

時掌權的權貴爭著責怪申甫,并且批評劉公、金公不能識別人(的優(yōu)劣)。

六、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北京卷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8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必歸宋清氏,清優(yōu)主之。長安醫(y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

易?F,咸譽清。疾病陀瘍者,亦畢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積券如

山,未嘗詣取直久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日:

“清,蚩妄人也?!被蛉眨骸扒迤溆械勒邭e?“清聞之日:“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也亦謬?!?/p>

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shù)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shù)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雖不能立

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

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之為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zhí)其道不廢,卒以富。求

者益眾,其應益廣?;虺鈼壋翉U,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一旦復柄用,益

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

遠者乎?幸而庶幾,則大乎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柳先生日:“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

府、居庠塾鄉(xiāng)黨以土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己,悲夫!然則清非獨異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傳》)

【注】:①市:買賣場所,后文也指經商、交易。②儺: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價值、價錢

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盾善藥居:聚積,搜集

B.積券如山券:借據,欠條

C.未嘗說取直詣:前往

D.終不復言復:回答

【命題立意】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識記B。

【思維軌跡】“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是高考中的重點考查點,一般是依據上下文(語境)來判定

常見實詞的含義。縱觀近幾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實詞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文言實詞有一詞多義、通假字、古

今異義詞以及同義復詞、偏義復詞及詞類活用后意義等。

這就要求學生對《考試大綱》中規(guī)定的120個實詞,在復習和學習中我們要有意識地積累這些實詞及課本

和讀本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或具有某種特殊現(xiàn)象的文言實詞。

【參考答案】Do復:再,又。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類文章,主要表現(xiàn)宋清的獨特品格,他樂善好施,無論

別人有無錢財,都盡力去幫助別人,所以很多沒有錢的人給他寫了很多的欠條,而他卻從不追討,每隔一段

時間,就把欠條燒掉,“終不復言”,就再也不會提及別人曾經立下的欠條了。所以,“復”再在句中當副詞“再又”

講。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清優(yōu)主義

害清之富也

B.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日

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基有道者歟?

執(zhí)其道不廢

D.求者益眾,其應旗廣。

一旦復柄用,旗厚報清。

【命題立意】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識記B。

【思維軌跡】對于文言虛詞,《考試說明》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考生應重點掌握其中所列舉的18個文言虛詞: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與、則、者、之、于?!坝梅ā敝饕冈~性;同'

詞性的,又必須分清具體的作用。由于文言虛詞一般沒有實在的意義,通常指標是某種語氣或結構I:起到某

種作用,而且其所表達的語氣或在結構上的作用極為靈活,因此對文言虛詞的理解必然離不開具體語言環(huán)境。

【參考答案】D。益:均為更加的意思。A之:第一句為代詞,代指采藥的人;第二句為助詞,取消句子的

獨立性。B以:第一句為動詞,認為,一位;第二句為介詞,因為。C其:第一句為語氣詞,表推測,大概;

第二句為代詞,這種作風。

3.卜.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其饋遺清者相屬戶

那些等待宋清饋贈的人在門前排成了對

B.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

他們的為利不也太短淺了嗎

C.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

現(xiàn)在的交往中有像宋清那樣長遠考慮回報的人嗎

D.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

天下那些窮困潦倒而還可以活下去的人就會多起來

【命題立意】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識記B。

【思維軌跡】對句子的理解,要從宏觀的角度去把握。也就是說,首先要對整篇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大體的

認識,然后找到句子在原文中所出現(xiàn)的位置,根據具體意思判斷一下解釋和原文相致。根據文章大意,宋

清所幫助過的很多人,以后都偃顯達,他們知恩圖報,都想報答宋清,所以,A項中應是指很多想報答宋清的

人排成了隊,而不是想獲得宋清的幫助。

【參考答案】Ao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生意場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計較的,宋清就是一個例證。

B.宋清認為做生意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計較蠅頭小利不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與人交往不僅異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一土大夫自居的人。

【命題立意】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分析綜合C。

【思維軌跡】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要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對應??傮w把

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

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選項相關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

找出其中的差異。關于宋清做生意的目的,主人公自己有一番見解和說明:“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謂我蚩妄者也亦謬?!币簿褪钦f,“我宋清只是個賺賺錢來養(yǎng)活妻小的人罷了,并不是個有道的人;然向說我

是個大白癡的人也錯了。”可見,宋清做生意的直接目的就是賺錢。B選項中與此不相符。

【參考答案】B

5、二大題文言文《宋清傳》中說“清之取利遠,遠故大”,意思是“宋清謀取利益放眼于長遠,因為考慮長遠所

以獲得的利益較大”。這概括了宋清經商的特點,請從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并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談談自己

對這一概念的領悟。(不少于200字)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聶

【思維軌跡】解答這一問題,需要對文章的大體意思有所了解,并判斷出作者蘊含其中的觀點態(tài)度,最后

結合現(xiàn)實去談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全文是在褒揚宋清的做法和行為,贊揚他能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當下的社會,很多人只顧眼下,對問題不能有一個長遠的認識,這必然會受到懲罰。

【參考答案】作為生意人,應該是以賺錢為唯一的目的的,但是,宋清不只是將貨物賣給那些買得起的人,

同時,還通過簽欠條的形式賣給交不起錢的貧苦人。畢竟,人不可能一輩子都是這樣的貧窮。當然,在每隔

一段時間后,他總是將欠條燒掉。雖然欠條已經燒掉,但是,受其幫助的很多人都銘記在心。所以,在很多

人發(fā)達之后,都爭相報答宋清,出現(xiàn)了“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的景象。當卜,人們對待大白然就缺少這種

長遠的眼光,亂砍濫伐雖然能夠帶來但.咱的利益,但是,資源是有限的,?旦沒有了,那我們人類也就沒有

了生存的基礎和保障。

【參考譯文】

宋清,他是長安西邊藥場的人。儲存有好的藥材,有從深山大澤采藥來的人,一定會把藥材送到宋清這里

來,宋清總是好好地招待他們。長安的醫(yī)生得到宋清的藥材來輔助配合藥方,往往容易有效,大家都稱贊宋清。

那些生了病,頭痛,皮膚痛的人們,也都樂于向宋清求藥,希望病好得快些,宋清總是高高興興地答應他們的要

求。即使是有些沒帶錢的人來,宋清也都給他好的藥材。債券,欠條堆積得像山一樣地高,宋清不曾跑去向他們

收帳?;蛘哂行┧徽J識的人,打從遠方來,拿債券賒欠,宋清并不拒絕對方。到了年終的時候,宋清估計(大概

對方)不能還債了,往往就把債券,欠條給燒掉,最后就不再多說話。

市場上的一般人因為宋清的奇特,大家都笑他說:“宋清,真是個大白癡?。 币灿腥苏f:“宋清大概是個有

道的人吧!”宋清聽了后說:“我宋清只是個賺錢來養(yǎng)活妻小的人罷了,并不是個有道的人;然而說我是個大白癡

的人也錯了。”

宋清買賣藥材四十年了,所燒掉的債券,欠條有數(shù)十到數(shù)百人,他們有的人做了大官,有的人管理好幾州大

的地方,他們的俸祿好多好多,他們要送禮物給宋清的人真是不絕于戶。宋清雖然不能立刻得到他們的回

報,(甚至)即使賒欠到死的人成千上百,也不妨礙宋清成為富有的人??!宋清賺錢取利是看得長遠,因為長遠,

所以能成就廣大的利益,那里像一般的小商人呢偶爾要不到債,就勃然變色,大為憤怒,接著就相互詈罵而成

為仇人。他們的賺錢取利,不是很膚淺很狹隘嗎依我看來,真正的白癡,大有人在??!”宋清實在是因為這個樣

子而獲得大利,又不胡作非為,保持這樣的作風而不停止,最后也因此而富有。來向他求藥的人愈來愈多,他應

人之求也就愈來愈廣。有些被斥責拋棄,沉淪頹廢的人,親戚朋友冷漠地對待他們,宋清不會因為這樣就怠慢地

對待對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樣給他好的藥材;這些人一旦再度掌權用事,就會更加地優(yōu)厚報答宋清。宋清賺錢

取利看得長遠,大都像這個樣子。

我觀察現(xiàn)今一般人與人交往,在對方得勢的時候就拚命去附從,而在對方失勢的時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