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高三下學期4月語文二輪復習綜合檢測(4)(解析)_第1頁
2023屆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高三下學期4月語文二輪復習綜合檢測(4)(解析)_第2頁
2023屆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高三下學期4月語文二輪復習綜合檢測(4)(解析)_第3頁
2023屆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高三下學期4月語文二輪復習綜合檢測(4)(解析)_第4頁
2023屆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高三下學期4月語文二輪復習綜合檢測(4)(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屆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高三下學期4月語文二輪復習綜合檢測(4)(解析)濰坊七中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綜合檢測(4)·原卷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①對于經濟學是不是科學,學界爭論頗多。達爾文曾這樣解釋科學:“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作出結論?!笨茖W的本質取決于研究方法。判斷經濟學是科學的主要依據在于它在對經濟現象和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中運用了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

②首先,經濟學和其他自然科學一樣采用實證方法,超脫了價值判斷,以客觀態(tài)度研究經濟現象。在十九世紀之前,經濟學是以道德學說的面目出現的。十九世紀中期之后,英國經濟學家西尼爾和法國經濟學家薩伊等努力使經濟學擺脫價值判斷,成為一門實證科學,走上了科學化之路。現在,實證經濟學已成為經濟學的主流。其次,經濟學成功的運用了教學工具以確保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經濟學家把經濟現象作為若干經濟變量變動的結果,進而分析這些變量之間的關系,探討經濟運行規(guī)律。最后,經濟學在某種假設之下分析社會現象并得出結論,再用事實來檢驗結論,上述方法與自然科學運用的研究方法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③現代經濟學的歷史僅二百余年,與典型的自然科學相比,它還是年輕而不成熟的,但他發(fā)現的許多規(guī)律已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對經濟學的科學化作出高度評價,他認為:“盡管那些落后的社會科學還需要找到自己的伽利略,而經濟學卻已經歷過自己的牛頓革命。”

④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經濟學經常做出錯誤預測,這能是科學嗎?確實經濟學的預測經常失誤,然而氣象學作出的錯誤預測恐怕比經濟學多得多,又有誰否認氣象學是科學呢?

材料二:

①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與自然科學是一致的,因此經濟學是科學的。還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如同心理學、歷史學一樣,經濟學還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其實,判斷經濟學是否屬于科學,先要弄清科學的特征。一般而言,科學至少具備這樣幾個條件,一是研究對象是客觀的物質世界,二是研究態(tài)度力求客觀公正,最大限度地擺脫價值判斷的干擾,三是研究方法,主要是實證和邏輯推理。

②如果從這幾個方面來考察,我們會發(fā)現經濟學和典型的科學間還存在著較大的距離。雖然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實證、邏輯推理等方法,有著向典型的科學靠攏的傾向,但是在研究對象上,經濟學和自然科學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學研究的是無感情、無意志的物質世界,而經濟學研究的是有感情、有意志的人所從事的經濟活動。前者的研究對象具有機械性,只要某一條件發(fā)生變化,就會相應出現可預見的結果。但人的活動常常是相互沖突的。和物質世界的因果律相比,人類社會的因果關系要復雜得多。因此,相較于自然科學,經濟學的研究結論要更為多元。在研究態(tài)度上,經濟學家的研究不可能不指向自己的價值判斷,不可能不存在著相當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在研究方法上,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經濟學也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學的方法,而必須找到適合于本學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田野調查法等?;谶@樣的認識,我們不得不承認,經濟學永遠無法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科學。

③那么,拋棄了科學主義以后,經濟學還剩下些什么呢?我認為經濟學家們要努力調整心態(tài),要意識到經濟學適合歷史學相似的學問。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經濟學和歷史學一樣,都是對人類活動的研究,研究者都會秉持一定的價值觀,他們的結論也都很難具有自然科學那樣的客觀性,而這正是社會科學的價值所在。

1.根據材料二,以下研究課題最適合運用“田野調查”方法的一項是()(3分)

A.土壤酸堿環(huán)境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B.全球主要構造帶地震活動的狀態(tài)

C.多巴胺分泌對人情緒波動的影響

D.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傳傳承情況

2.材料二的想找著名經濟學家的言論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以下最有可能引用的一項是()(3分)

A.經濟學是價值的侍從和實踐的仆人

B.經濟學以求得人類快樂為最終目的

C.經濟學現象的研究只需要保持立場中立,而不必宣稱什么應該,什么不應該

D.科學思考的藝術就是做出假設,從而使復雜的世界簡單化,解釋起來更容易

3.能依據文意做出推斷的一項是()(3分)

A.依據材料一,經濟學的科學性主要在于對經濟現象做變量分析

B.依據材料一,在波普爾看來部分社會科學的科學化尚未完成

C.依據材料二,數學研究比經濟學研究更復雜更機械化

D.依據材料二,經濟學和歷史學的結論都不具有客觀性

4.材料一第④段運用氣象學的事例進行反駁,試圖通過推翻他人質疑的隱含前提______________來反駁“經濟學不是科學”。(4分)

5.針對“經濟學是不是科學”這個問題,兩則材料持不同觀點進行論證,你認為哪個論證更有說服力?請結合材料說明理由。(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作品,完成6~9題。

心靈的呼吸

音樂,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蒼涼的存在。許多真誠而樸實的響器的演奏和歌聲,強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陽光、露珠、微風那樣地真實。我覺得人世間的確有一些美好的聲音使你無法忘卻,它滲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種子落在你的心上,永遠留在那里,生了根。

父親屋里的墻上,掛著一管竹簫,我只聽他吹過一次。一個秋天的黃昏,我已近十歲光景,父親獨自到房頂上,背靠著煙囪,手掛著簫。我坐在房頂的一個角落,離父親好遠,我的心靈感到一片空茫,隱隱地感覺出父親是孤獨而哀傷的。天漸漸地暗黑下來,父親的面孔已經模糊不清。我不是聽見,是感覺到了有一種很輕飄的、跟夜霧融成一氣的聲音,幽幽地,靜穆地,一縷一絲地降落到我的心上。吹的什么曲調,我不知道,是從來未聽過的聲音。那簫聲仿佛是從父親深奧的體腔內部流泄出來的,像黑暗中的小溪流,你不用心去感覺,就什么也聽不到。父親什么時候不吹了,我不知道,我們誰也看不見誰,互相沒有說一句話。簫不吹了,但那個由聲音顯示的情境還在,人和簫聲都不愿意分離。我覺得簫聲是很神秘的,簫是接通心靈與遙遠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細的血管與心臟相通那樣相依為命的關系。回想起來,我當年學著寫詩,就是想找一管接通遙遠世界的簫,或與簫相似的讓心靈能呼吸的氣管。

簫,只屬于我父親個人,他只為自己吹,不要聽眾。笙和管子,父親經常吹,不是獨自吹,是跟村里的“自樂班”的人一塊兒,總是在黃昏以后吹。深秋農閑以后,他們幾乎天天在村里的廣場上吹奏,全村人都能聽到。演奏的聲音,如當空月亮,照遍了每個角落。

父親有兩船笙,一船是黃銅的,從我能記事時起,它就擺在父親的桌上,豎立的竹管如張開的翅膀,我覺得它很好看,知道它能發(fā)出奇異的聲音,就更對它生出崇敬的感情。我十歲以后,父親置買了一船白銅的,他特別珍愛這白銅的。父親用白銅的笙吹,我得到他的允許,懷抱著黃銅的笙坐在一邊學著吹。父親在家里偶然對我說過幾句:指頭按眼,不能按得太死,聲音都憋死了,音調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隨曲調的命脈而呼吸。我從父親吹笙前嚴肅的準備動作和神情,開始向他學習,他瘦削的雙手端著笙座,嘴唇跟笙的嘴一旦接觸,笙跟他的生命就形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整體:沒有笙,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就沒有笙。

“先得摸透每個笙管的個性”,父親對我說。他讓我一個音一個音地認識笙。黃昏時,我坐在屋頂上學著吹,如果父親正好在家,他總認真地聽我吹,很少指點,最多說一句“用心好好琢磨”。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誘惑,我吹奏時感到很振奮,整個的生命都感觸到了美妙的節(jié)奏??梢哉f,我對節(jié)奏的理解,就是從吹笙開始的。心靈的吐訴需要節(jié)奏,節(jié)奏能把內心的各種情感調動起來,凝聚成實實在在的音響世界,任何一個音節(jié)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都不是孤立的。

父親跟我一塊兒吹,總要檢查我的手和臉是否干凈。仿佛不只是吹吹笙,是帶我一起去一處遠遠的精神境界,比走親戚還要鄭重幾分。父親和我端端地坐在炕上,面對面地吹,中間隔著一張炕桌。我當時覺得這一切的細節(jié)確有必要,它表現了一種虔誠的氣氛和心境。

父親沒有讓我吹過管子,說我人還小,容易傷了心肺。笙主要起和聲作用,是柔性子,它的聲音是渾圓的,而管子的聲音是峻拔的,像忽上忽下飛翔的鳥,在笙聲的云霧中鳴唱。管子是用硬木鏤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還鑲著一圈圈的白銅。父親吹管子時,臉憋得通紅,胸間的氣似乎聚集起來朝上沖,拼命朝高高的頂峰飛躍。父親的嘴異常靈活地吹奏著,聲音的高低強弱很難控制,每個音節(jié),稍一不慎,松懈一下,就可能從高入云霄的頂峰摔了下來,把樂曲摔得粉身碎骨。

到現在我還有一種看法,吹奏時,曲譜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與情緒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都是不可分的。黃昏后,村里的“自樂班”在廣場上演奏時,那情景,那氣氛,表面上很混亂,塵土飛揚,還免不了有孩子們的哭鬧聲,可是一旦演奏起來,雜亂的一切都融和了。“自樂班”的人大都是從口外回來的,年紀都不小了,他們受夠了苦,需要解悶,當他們在一起合奏的時候,似乎忘掉了一切。所有的曲調都是很蒼涼的,在蒼茫之中,他們的心像雁群一般飛越過寒冷的冬天,飛越過苦難的人生。如果我對音樂有一點素養(yǎng)的話,主要就是從這些充滿了熱汗味和煙塵氣的場合感受來的。

童年時半夜醒來,常聽到沉郁的駝鈴聲在空曠的夜里一聲聲地響著,回想起來,我覺得那是一種生命的音樂,一種長途跋涉的沉緩而堅毅的節(jié)奏。拉駱駝的老漢和一匹匹駱駝需要這蒼涼而莊重的樂音伴隨著。

我在童年少年時期受到的音樂熏陶,使我形成了對鄉(xiāng)土音樂的迷戀,也使我這一輩子都無法背離深入骨髓的鄉(xiāng)土氣,也影響了我的詩的氣質。這也就是所有故鄉(xiāng)的性格吧!

(取材于牛漢的同名散文)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父親深奧的體腔內部深奧:深邃神秘

B.心靈的吐訴需要節(jié)奏吐訴:吐露、傾訴

C.管子的聲音是峻拔的峻拔:尖而細

D.雜亂的一切都融和了融和:和諧

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的父親摸透了笙管的特點,當他吹笙時,笙就好像與他融為了一體。

B.硬木制作的管子握在手里很沉重,所以吹奏時聲音的高低強弱很難控制。

C.屢屢將音樂的記憶融于黃昏的情境中敘寫,有效傳達出蒼涼的感受。

D.用“雁群飛過冬天”形象而生動地喻指了音樂具有超越苦難的力量。

8.寫出了他對音樂的理解逐漸深入的過程,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分析這一過程。(4分)

9.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文章標題“心靈的呼吸”包含了哪些涵義。(6分)

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并怨東宮及齊府左右處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為公,無私于物。朕與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則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擇賢才者,蓋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問堪否,豈以新故異情?才若不堪,亦豈以舊人而先用?今不論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豈是至公之道耶?”

貞觀二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朕比見隋代遺老,咸稱高颎善為相者,遂觀其本傳,可謂公平正直,尤識治體,隋室安危,系其存沒。煬帝無道,枉見誅夷,何嘗不想見此人,廢書欽嘆!又漢、魏已來,諸葛亮為丞相,亦甚平直,嘗表廢廖立、李嚴于南中。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嚴聞亮卒,發(fā)病而死。故陳壽稱:‘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涞蓉M可不企慕及之?卿等若慕宰相之賢者,則榮名高位,可以長守。”玄齡對曰:“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qū)宇化成天下”

刑部尚書張亮坐謀反下獄,百官多言亮當誅,惟殿中少監(jiān)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無罪。太宗既盛怒,竟殺亮。俄而刑部侍郎有闕,令宰相妙擇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議張亮云‘反形未具’,可謂公平矣。當時雖不用其言,至今追悔?!彼焓诘涝P滩渴汤?。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公平第十六篇》)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qū)宇/化成天下/

B.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qū)宇/化成天下/

C.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qū)宇/化成天下/

D.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qū)宇/化成天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東宮,常指太子所居之宮,文中的“東宮”與《陳情表》中“當侍東宮”的“東宮”均代指太子。

B.見在古文中常表被動,文中“枉見誅夷”與《孔雀東南飛》中“君既若見錄”的“見”含義相同。

C.表在文中指上表,與《念奴嬌·過洞庭》中的“表里俱澄澈”的“表”含義不同。

D.坐在文中指犯了某種罪,與《蜀道難》中“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坐”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太宗面對房玄齡關于秦府舊部下未得官職而埋怨的上奏,舉了堯廢丹朱、舜廢商均之事來說明君主要以天下為公、不存偏私之心。

B.唐太宗認為用人要看是否有能力,而不能看關系的親疏遠近,如果只因舊部下有怨言,不看能力就加以委任,是不公平的。

C.唐太宗借廖立、李嚴兩人因諸葛亮去世而傷心病亡的故事,強調做官要堅守公平正直的品格,這樣才能富有人格魅力,受人尊敬。

D.唐太宗雖然當時沒有采納李道裕關于張亮謀反證據不足的上奏,卻看到了李道裕對公平正直的堅守,后來任命其為刑部侍郎。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①卿等若慕宰相之賢者,則榮名高位,可以長守。

②俄而刑部侍郎有闕,令宰相妙擇其人,累奏不可。

14.唐太宗發(fā)出“何嘗不想見此人,廢書欽嘆”感慨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9分)

成都大閱①

陸游

千步球場爽氣新,西山遙見碧嶙峋。令傳雪嶺蓬婆②外,聲震秦川渭水濱。

旗腳倚風時弄影,馬蹄經雨不沾塵。屬③櫜縛褲毋多恨,久矣儒冠誤此身④。

[注]①大閱:對軍隊的大檢閱,即大閱兵。②雪嶺蓬婆:泛指岷山主峰一帶的山峰。③屬櫜(gāo):佩戴箭櫜。④儒冠誤此身:語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儒冠多誤身”,“儒冠多誤身”指滿腹經綸的儒生窮困潦倒。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第一句寫出閱兵場寬闊而又空氣清爽的環(huán)境,烘托出的喜悅心情。

B.第二句寫閱兵場外遠處的山脈,“碧嶙峋”寫出了山勢的峻峭和山色的青碧。

C.閱兵場上風勢很大,軍旗獵獵,旗影閃動,馬蹄輕捷,襯托出閱兵將士們的颯爽英姿。

D.詩的尾句化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儒冠多誤身”句,感嘆自己的無所作為。

16.詩的中間兩聯分別是怎樣描寫大閱兵的?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當朋友因痛悔過去無法自拔,而忽略了當下和未來時,我們可以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______,______”兩句勸解。

(2)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中,人們問郭橐駝樹種得好的原因,他說樹木長壽茂盛不是他的功勞,而是因為“______,______”。

(3)猿的啼鳴有時會引發(fā)人們的悲思愁緒,這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如“________,_______”。

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在我有限的認知和經驗里,四面孔子雕像還是第一回見到。四面,可以理解為傳統(tǒng)的“四至”,即君子修為需要達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個目標。當然,四至是遞進式的,不同的人實現的目標各不一樣,孔子從來不認為每個弟子的修為都應該達到這四至??鬃又鲝坃_____________,也主張______________,在不同的專業(yè)和不同的崗位上都可以成為有作為的君子。如同這尊雕像一樣,雖然指向不同卻基于一體,把它們聚合成一體的是學習,向古人學,向社會學,向自然學。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從這層意義上講,四面孔子立于校園是再恰當不過了。______________,這尊孔子四面雕像在我心中活起來了。我深知孔子作為國人的驕傲,不僅只有“四面”;我們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中,還有諸子百家,文史英華,巧匠百工,唐風宋韻……在文化日益自覺、日益自信的新時代,中國社會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日益加深,傳統(tǒng)文化之美越來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八拿婵鬃印边@樣______________的作品,正在成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新的打開方式。通過一個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質兼美的文化圖景將正徐徐展開,有待我們盡情揮灑、融入其中。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不恥下問因人而異毋庸置疑別具匠心

B.有教無類因人而異無可辯駁獨具匠心

C.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毋庸置疑獨具匠心

D.不恥下問因材施教無可辯駁別具匠心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通過一個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質兼美的文化圖景將正徐徐展開,有待我們融入其中、盡情揮灑。

B.一個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質兼美的文化圖景將正徐徐展開,有待我們盡情揮灑、融入其中。

C.一個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質兼美的文化圖景正徐徐展開,有待我們融入其中、盡情揮灑。

D.通過一個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質兼美的文化圖景正徐徐展開,有待我們盡情揮灑、融入其中。

20.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四至”這一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些好。

B.古人寫文章有個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C.“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小學教材的內容。

D.恰恰運氣壞,一個“東洋婆”走過來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21.提取所給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橫線處寫出三個關鍵詞。(5分)

地攤經濟如果在一個城市能夠生存下去,對于服務的供給方來說,是就業(yè)機會和收入機會;對于需求方來說,它也提供了居民所需的生活——廉價、便利、豐富。以人為本的城市就應該考慮到供給和需求這兩方面的需要。如果我們認為文明是干凈整潔,那一定程度上存在跟地攤經濟的矛盾,但城市的發(fā)展是有多元價值的,就業(yè)、收入、多樣性、活力都是目標,這些也應被納入文明的范疇。不要說印度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即便在發(fā)達國家,地攤、街邊攤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像中國臺灣地區(qū),人均GDP已達到5萬美元,但仍大量存在著夜市、地攤,它們甚至成了城市的風景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閱讀下面的漫畫,回答問題。(6分)

(1)請簡要描述這幅漫畫的主要內容。

(2)請寫出這幅漫畫的寓意。

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跟跑、并跑、領跑”是奔跑的不同姿態(tài)。“跟跑”是指跟在別人后面跑,因其代表著相對落后而往往為人所排斥;“并跑”是與別人并行著跑,代表著齊頭并進;“領跑”是沖在隊伍的最前面,代表著暫時超越。無論是國家的發(fā)展,還是個人的進步,都離不開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唯有跟跑,才能并跑;唯有并跑,才能領跑。

作為青年學子,你對于“跟跑·并跑·領跑”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濰坊七中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綜合檢測(4)·解答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①對于經濟學是不是科學,學界爭論頗多。達爾文曾這樣解釋科學:“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作出結論。”科學的本質取決于研究方法。判斷經濟學是科學的主要依據在于它在對經濟現象和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中運用了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

②首先,經濟學和其他自然科學一樣采用實證方法,超脫了價值判斷,以客觀態(tài)度研究經濟現象。在十九世紀之前,經濟學是以道德學說的面目出現的。十九世紀中期之后,英國經濟學家西尼爾和法國經濟學家薩伊等努力使經濟學擺脫價值判斷,成為一門實證科學,走上了科學化之路?,F在,實證經濟學已成為經濟學的主流。其次,經濟學成功的運用了教學工具以確保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經濟學家把經濟現象作為若干經濟變量變動的結果,進而分析這些變量之間的關系,探討經濟運行規(guī)律。最后,經濟學在某種假設之下分析社會現象并得出結論,再用事實來檢驗結論,上述方法與自然科學運用的研究方法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③現代經濟學的歷史僅二百余年,與典型的自然科學相比,它還是年輕而不成熟的,但他發(fā)現的許多規(guī)律已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對經濟學的科學化作出高度評價,他認為:“盡管那些落后的社會科學還需要找到自己的伽利略,而經濟學卻已經歷過自己的牛頓革命?!?/p>

④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經濟學經常做出錯誤預測,這能是科學嗎?確實經濟學的預測經常失誤,然而氣象學作出的錯誤預測恐怕比經濟學多得多,又有誰否認氣象學是科學呢?

材料二:

①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與自然科學是一致的,因此經濟學是科學的。還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如同心理學、歷史學一樣,經濟學還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其實,判斷經濟學是否屬于科學,先要弄清科學的特征。一般而言,科學至少具備這樣幾個條件,一是研究對象是客觀的物質世界,二是研究態(tài)度力求客觀公正,最大限度地擺脫價值判斷的干擾,三是研究方法,主要是實證和邏輯推理。

②如果從這幾個方面來考察,我們會發(fā)現經濟學和典型的科學間還存在著較大的距離。雖然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實證、邏輯推理等方法,有著向典型的科學靠攏的傾向,但是在研究對象上,經濟學和自然科學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學研究的是無感情、無意志的物質世界,而經濟學研究的是有感情、有意志的人所從事的經濟活動。前者的研究對象具有機械性,只要某一條件發(fā)生變化,就會相應出現可預見的結果。但人的活動常常是相互沖突的。和物質世界的因果律相比,人類社會的因果關系要復雜得多。因此,相較于自然科學,經濟學的研究結論要更為多元。在研究態(tài)度上,經濟學家的研究不可能不指向自己的價值判斷,不可能不存在著相當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在研究方法上,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經濟學也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學的方法,而必須找到適合于本學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田野調查法等?;谶@樣的認識,我們不得不承認,經濟學永遠無法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科學。

③那么,拋棄了科學主義以后,經濟學還剩下些什么呢?我認為經濟學家們要努力調整心態(tài),要意識到經濟學適合歷史學相似的學問。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經濟學和歷史學一樣,都是對人類活動的研究,研究者都會秉持一定的價值觀,他們的結論也都很難具有自然科學那樣的客觀性,而這正是社會科學的價值所在。

1.根據材料二,以下研究課題最適合運用“田野調查”方法的一項是()(3分)

A.土壤酸堿環(huán)境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B.全球主要構造帶地震活動的狀態(tài)

C.多巴胺分泌對人情緒波動的影響

D.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傳傳承情況

2.材料二的想找著名經濟學家的言論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以下最有可能引用的一項是()(3分)

A.經濟學是價值的侍從和實踐的仆人

B.經濟學以求得人類快樂為最終目的

C.經濟學現象的研究只需要保持立場中立,而不必宣稱什么應該,什么不應該

D.科學思考的藝術就是做出假設,從而使復雜的世界簡單化,解釋起來更容易

3.能依據文意做出推斷的一項是()(3分)

A.依據材料一,經濟學的科學性主要在于對經濟現象做變量分析

B.依據材料一,在波普爾看來部分社會科學的科學化尚未完成

C.依據材料二,數學研究比經濟學研究更復雜更機械化

D.依據材料二,經濟學和歷史學的結論都不具有客觀性

4.材料一第④段運用氣象學的事例進行反駁,試圖通過推翻他人質疑的隱含前提______________來反駁“經濟學不是科學”。(4分)

5.針對“經濟學是不是科學”這個問題,兩則材料持不同觀點進行論證,你認為哪個論證更有說服力?請結合材料說明理由。(6分)

1.D2.A3.B

科學是不允許經常做出錯誤預測的

(1)相對材料一,材料二更全面,從研究對象、研究態(tài)度、研究方法三方面明確科學的特征,并以此作為判定標準,全方位考察經濟學的科學性。

(2)論證過程更注重分析說理,抓住研究對象的特殊性這一關鍵,辨析了經濟學與自然科學的差異。

(3)論證更完善,在否定經濟學是科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經濟學的社會科學屬性,指出其獨特價值。

(4)并且語言表述更為嚴謹,因此材料二的論證更有說服力。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念含義分析相關內容的能力。

“田野調查法”屬于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而經濟學研究的是有感情、有意志的人所從事的經濟活動。

A.“土壤酸堿環(huán)境對水稻生長的影響”屬于自然科學研究的范疇;

B.“土壤酸堿環(huán)境對水稻生長的影響”屬于自然科學研究的范疇;

C.“土壤酸堿環(huán)境對水稻生長的影響”屬于自然科學研究的范疇;

D.“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傳傳承情況”屬于經濟學。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論點和論據的能力。

材料二中的觀點是“經濟學永遠無法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科學”“經濟學家們要努力調整心態(tài),要意識到經濟學適合歷史學相似的學問”“經濟學和歷史學一樣,都是對人類活動的研究,研究者都會并持一定的價值觀,他們的結論也都很難具有自然科學那樣的客觀性,而這正是社會科學的價值所在”。

A.“經濟學是價值的侍從和實踐的仆人”談到了“價值”這個關鍵詞。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材料內容并進行合理推斷的能力。

A.“經濟學的科學性主要在于對經濟現象做變量分析”錯,原文信息是“經濟學家把經濟現象作為若干經濟變量變動的結果,進而分析這些變量之間的關系,探討經濟運行規(guī)律”,可見選項表述無中生有,“主要”一詞未體現,難以推斷。

B.“在波普爾看來部分社會科學的科學化尚未完成”錯,原文信息是“現代經濟學的歷史僅二百余年,與典型的自然科學相比,它還是年輕而不成熟的,但他發(fā)現的許多規(guī)律已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對經濟學的科學化作出高度評價,他認為:‘盡管那些落后的社會科學還需要找到自己的伽利略,而經濟學卻已經歷過自己的牛頓革命’”“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經濟學經常做出錯誤預測,這能是科學嗎?”可見選項表述正確。

C.“數學研究比經濟學研究更復雜”錯,材料二信息是“自然科學研究的是無感情、無意志的物質世界,而經濟學研究的是有感情、有意志的人所從事的經濟活動。前者的研究對象具有機械性,只要某一條件發(fā)生變化,就會相應出現可預見的結果。但人的活動常常是相互沖突的。和物質世界的因果律相比,人類社會的因果關系要復雜得多。因此,相較于自然科學,經濟學的研究結論要更為多元”,可見經濟學研究更復雜難以推斷。

D.“就是做出假設,從而使復雜的世界簡單化,解釋起來更容易”錯,原文信息是“和物質世界的因果律相比,人類社會的因果關系要復雜得多。因此,相較于自然科學,經濟學的研究結論要更為多元”“最后,經濟學在某種假設之下分析社會現象并得出結論,再用事實來檢驗結論”,可見選項表述于文無據。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材料內容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的能力。

由第③段“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對經濟學的科學化作出高度評價”,第④段“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經濟學經常做出錯誤預測,這能是科學嗎?確實經濟學的預測經常失誤,然而氣象學作出的錯誤預測恐怕比經濟學多得多,又有誰否認氣象學是科學呢?”可知此段內容意在說明經濟學作出錯誤的預測是在所難免無可厚非的,因為作為科學的氣象學也會出現錯誤預測。據此推斷這個隱含前提為:科學是不允許經常做出錯誤預測的。

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提取信息并作出個性化解讀創(chuàng)新性思考的能力。

首先明確立場,比如,認為材料二論證更有說服力。

然后結合兩則材料進行分析:

材料一第一段總領下文第二段的內容,“判斷經濟學是科學的主要依據在于它在對經濟現象和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中運用了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論證視角為研究方法,第二段具體說明經濟學的論證方法,從“首先……其次……最后……”三個層面說明“上述方法與自然科學運用的研究方法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材料一第三、四段說明經濟學“發(fā)現的許多規(guī)律已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具有科學性。材料二第一、二段,從科學特征的三個方面(對象、態(tài)度、方法)說明經濟學不屬于科學,“如果從這幾個方面來考察,我們會發(fā)現經濟學和典型的科學間還存在著較大的距離”,第三段,總結上文,明確經濟學研究的立場態(tài)度,“我認為經濟學家們要努力調整心態(tài),要意識到經濟學適合歷史學相似的學問……經濟學和歷史學一樣,都是對人類活動的研究,研究者都會并持一定的價值觀,他們的結論也都很難具有自然科學那樣的客觀性,而這正是社會科學的價值所在”。由以上分析可知,相對材料一,材料二更全面,從研究對象、研究態(tài)度、研究方法三方面明確科學的特征,并以此作為判定標準,全方位考察經濟學的科學性。

由“但是在研究對象上,經濟學和自然科學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學研究的是無感情、無意志的物質世界,而經濟學研究的是有感情、有意志的人所從事的經濟活動。前者的研究對象具有機械性,只要某一條件發(fā)生變化,就會相應出現可預見的結果。但人的活動常常是相互沖突的。和物質世界的因果律相比,人類社會的因果關系要復雜得多。因此,相較于自然科學,經濟學的研究結論要更為多元”可知,論證過程更注重分析說理,抓住研究對象的特殊性這一關鍵,辨析了經濟學與自然科學的差異。

由“那么,拋棄了科學主義以后,經濟學還剩下些什么呢?我認為經濟學家們要努力調整心態(tài),要意識到經濟學適合歷史學相似的學問。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經濟學和歷史學一樣,都是對人類活動的研究,研究者都會并持一定的價值觀,他們的結論也都很難具有自然科學那樣的客觀性,而這正是社會科學的價值所在”可知,論證更完善,在否定經濟學是科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經濟學的社會科學屬性,指出其獨特價值。

由“如果從這幾個方面來考察,……較大的距離?!艽蟪潭壬稀耆煌摹薄昂芏嘟洕鷮W家認為”“還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我認為經濟學家們要……要……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經濟學和歷史學一樣,都是……都會……一定的價值觀,……也都很難具有自然科學那樣的客觀性,而這正是……所在”可知,語言表述更為嚴謹

因此材料二的論證更有說服力。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作品,完成6~9題。

心靈的呼吸

音樂,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蒼涼的存在。許多真誠而樸實的響器的演奏和歌聲,強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陽光、露珠、微風那樣地真實。我覺得人世間的確有一些美好的聲音使你無法忘卻,它滲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種子落在你的心上,永遠留在那里,生了根。

父親屋里的墻上,掛著一管竹簫,我只聽他吹過一次。一個秋天的黃昏,我已近十歲光景,父親獨自到房頂上,背靠著煙囪,手掛著簫。我坐在房頂的一個角落,離父親好遠,我的心靈感到一片空茫,隱隱地感覺出父親是孤獨而哀傷的。天漸漸地暗黑下來,父親的面孔已經模糊不清。我不是聽見,是感覺到了有一種很輕飄的、跟夜霧融成一氣的聲音,幽幽地,靜穆地,一縷一絲地降落到我的心上。吹的什么曲調,我不知道,是從來未聽過的聲音。那簫聲仿佛是從父親深奧的體腔內部流泄出來的,像黑暗中的小溪流,你不用心去感覺,就什么也聽不到。父親什么時候不吹了,我不知道,我們誰也看不見誰,互相沒有說一句話。簫不吹了,但那個由聲音顯示的情境還在,人和簫聲都不愿意分離。我覺得簫聲是很神秘的,簫是接通心靈與遙遠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細的血管與心臟相通那樣相依為命的關系?;叵肫饋恚耶斈陮W著寫詩,就是想找一管接通遙遠世界的簫,或與簫相似的讓心靈能呼吸的氣管。

簫,只屬于我父親個人,他只為自己吹,不要聽眾。笙和管子,父親經常吹,不是獨自吹,是跟村里的“自樂班”的人一塊兒,總是在黃昏以后吹。深秋農閑以后,他們幾乎天天在村里的廣場上吹奏,全村人都能聽到。演奏的聲音,如當空月亮,照遍了每個角落。

父親有兩船笙,一船是黃銅的,從我能記事時起,它就擺在父親的桌上,豎立的竹管如張開的翅膀,我覺得它很好看,知道它能發(fā)出奇異的聲音,就更對它生出崇敬的感情。我十歲以后,父親置買了一船白銅的,他特別珍愛這白銅的。父親用白銅的笙吹,我得到他的允許,懷抱著黃銅的笙坐在一邊學著吹。父親在家里偶然對我說過幾句:指頭按眼,不能按得太死,聲音都憋死了,音調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隨曲調的命脈而呼吸。我從父親吹笙前嚴肅的準備動作和神情,開始向他學習,他瘦削的雙手端著笙座,嘴唇跟笙的嘴一旦接觸,笙跟他的生命就形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整體:沒有笙,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就沒有笙。

“先得摸透每個笙管的個性”,父親對我說。他讓我一個音一個音地認識笙。黃昏時,我坐在屋頂上學著吹,如果父親正好在家,他總認真地聽我吹,很少指點,最多說一句“用心好好琢磨”。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誘惑,我吹奏時感到很振奮,整個的生命都感觸到了美妙的節(jié)奏。可以說,我對節(jié)奏的理解,就是從吹笙開始的。心靈的吐訴需要節(jié)奏,節(jié)奏能把內心的各種情感調動起來,凝聚成實實在在的音響世界,任何一個音節(jié)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都不是孤立的。

父親跟我一塊兒吹,總要檢查我的手和臉是否干凈。仿佛不只是吹吹笙,是帶我一起去一處遠遠的精神境界,比走親戚還要鄭重幾分。父親和我端端地坐在炕上,面對面地吹,中間隔著一張炕桌。我當時覺得這一切的細節(jié)確有必要,它表現了一種虔誠的氣氛和心境。

父親沒有讓我吹過管子,說我人還小,容易傷了心肺。笙主要起和聲作用,是柔性子,它的聲音是渾圓的,而管子的聲音是峻拔的,像忽上忽下飛翔的鳥,在笙聲的云霧中鳴唱。管子是用硬木鏤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還鑲著一圈圈的白銅。父親吹管子時,臉憋得通紅,胸間的氣似乎聚集起來朝上沖,拼命朝高高的頂峰飛躍。父親的嘴異常靈活地吹奏著,聲音的高低強弱很難控制,每個音節(jié),稍一不慎,松懈一下,就可能從高入云霄的頂峰摔了下來,把樂曲摔得粉身碎骨。

到現在我還有一種看法,吹奏時,曲譜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與情緒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都是不可分的。黃昏后,村里的“自樂班”在廣場上演奏時,那情景,那氣氛,表面上很混亂,塵土飛揚,還免不了有孩子們的哭鬧聲,可是一旦演奏起來,雜亂的一切都融和了。“自樂班”的人大都是從口外回來的,年紀都不小了,他們受夠了苦,需要解悶,當他們在一起合奏的時候,似乎忘掉了一切。所有的曲調都是很蒼涼的,在蒼茫之中,他們的心像雁群一般飛越過寒冷的冬天,飛越過苦難的人生。如果我對音樂有一點素養(yǎng)的話,主要就是從這些充滿了熱汗味和煙塵氣的場合感受來的。

童年時半夜醒來,常聽到沉郁的駝鈴聲在空曠的夜里一聲聲地響著,回想起來,我覺得那是一種生命的音樂,一種長途跋涉的沉緩而堅毅的節(jié)奏。拉駱駝的老漢和一匹匹駱駝需要這蒼涼而莊重的樂音伴隨著。

我在童年少年時期受到的音樂熏陶,使我形成了對鄉(xiāng)土音樂的迷戀,也使我這一輩子都無法背離深入骨髓的鄉(xiāng)土氣,也影響了我的詩的氣質。這也就是所有故鄉(xiāng)的性格吧!

(取材于牛漢的同名散文)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父親深奧的體腔內部深奧:深邃神秘

B.心靈的吐訴需要節(jié)奏吐訴:吐露、傾訴

C.管子的聲音是峻拔的峻拔:尖而細

D.雜亂的一切都融和了融和:和諧

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的父親摸透了笙管的特點,當他吹笙時,笙就好像與他融為了一體。

B.硬木制作的管子握在手里很沉重,所以吹奏時聲音的高低強弱很難控制。

C.屢屢將音樂的記憶融于黃昏的情境中敘寫,有效傳達出蒼涼的感受。

D.用“雁群飛過冬天”形象而生動地喻指了音樂具有超越苦難的力量。

8.寫出了他對音樂的理解逐漸深入的過程,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分析這一過程。(4分)

9.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文章標題“心靈的呼吸”包含了哪些涵義。(6分)

C

7.B

8.①因偶然聽到父親吹簫,初步地感受到音樂對于生命的意義。

②學習吹笙時對不同樂器在音樂上的特點有了更具體的了解。

③“自樂班”的演奏使的理解延伸到音樂背后的社會和人生。

④成年后領悟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聲響也具有音樂般的美感。

9.①文中寫到的都是吹奏樂器,它們的演奏都有賴于呼吸的控制。

②音樂是接通心靈和遙遠世界的通道,是讓心靈能呼吸的氣管。

③心靈的吐訴如同呼吸要有節(jié)奏,節(jié)奏能把內心情感調動起來。

④技巧熟練的演奏會緊貼曲調的命脈,使音調像呼吸一樣自然。

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

C.峻拔,本意是高而陡;此處根據“像忽上忽下飛翔的鳥”可見,不是指聲音尖細,而是指聲音陡起陡落,高亢。故選C。

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文本內容的能力。

B.“握在手里很沉重,所以吹奏時聲音的高低強弱很難控制”強加因果,原文說“管子是用硬木鏤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還鑲著一圈圈的白銅”,并沒有說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高低強弱難以控制。故選B。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本內容的能力。

文章第2段寫自己聽父親吹簫,感受到“我覺得簫聲是很神秘的,簫是接通心靈與遙遠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細的血管與心臟相通那樣相依為命的關系”,還引發(fā)出“我”對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的思考。

第4到7段寫父親的笙與“我”學習吹笙時的感受,“音調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隨曲調的命脈而呼吸”“先得摸透每個笙管的個性”“我對節(jié)奏的理解,就是從吹笙開始的。心靈的吐訴需要節(jié)奏,節(jié)奏能把內心的各種情感調動起來,凝聚成實實在在的音響世界,任何一個音節(jié)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都不是孤立的”,了解到不同樂器有不同的特點。

第8段寫對自樂班的感受,“吹奏時,曲譜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與情緒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都是不可分的”“大都是從口外回來的,年紀都不小了,他們受夠了苦,需要解悶,當他們在一起合奏的時候,似乎忘掉了一切……他們的心像雁群一般飛越過寒冷的冬天,飛越過苦難的人生”,不但感受到音樂,而且感受到音樂背后的人生與社會。

第9段寫成年后回想童年的駝鈴聲,感到那也是一種“生命的音樂”,對音樂的感悟從樂曲延伸到現實,更加廣闊、深沉。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標題含義的能力。

標題名為“心靈的呼吸”,從內容上來說,因為文章寫的是對吹奏樂器的感受,吹奏樂器需要控制呼吸,故而有“呼吸”一詞。

而樂器吹奏出的聲音則是人內心情感的抒發(fā),這呼吸不僅僅是氣息的控制,也是心靈的舒放,故而稱之為“心靈的呼吸”。

感觸到“簫是接通心靈與遙遠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細的血管與心臟相通那樣相依為命的關系”“心靈的吐訴需要節(jié)奏,節(jié)奏能把內心的各種情感調動起來,凝聚成實實在在的音響世界”“音調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隨曲調的命脈而呼吸”,這些充分說明,音樂是人傾吐心靈的方式,通過呼吸控制的吹奏樂器,便讓心靈隨著音樂自然呼吸,讓人能夠感受世間美好,超脫現實煩惱。

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并怨東宮及齊府左右處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為公,無私于物。朕與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則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擇賢才者,蓋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問堪否,豈以新故異情?才若不堪,亦豈以舊人而先用?今不論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豈是至公之道耶?”

貞觀二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朕比見隋代遺老,咸稱高颎善為相者,遂觀其本傳,可謂公平正直,尤識治體,隋室安危,系其存沒。煬帝無道,枉見誅夷,何嘗不想見此人,廢書欽嘆!又漢、魏已來,諸葛亮為丞相,亦甚平直,嘗表廢廖立、李嚴于南中。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嚴聞亮卒,發(fā)病而死。故陳壽稱:‘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涞蓉M可不企慕及之?卿等若慕宰相之賢者,則榮名高位,可以長守?!毙g對曰:“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qū)宇化成天下”

刑部尚書張亮坐謀反下獄,百官多言亮當誅,惟殿中少監(jiān)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無罪。太宗既盛怒,竟殺亮。俄而刑部侍郎有闕,令宰相妙擇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議張亮云‘反形未具’,可謂公平矣。當時雖不用其言,至今追悔?!彼焓诘涝P滩渴汤?。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公平第十六篇》)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qū)宇/化成天下/

B.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qū)宇/化成天下/

C.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qū)宇/化成天下/

D.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qū)宇/化成天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東宮,常指太子所居之宮,文中的“東宮”與《陳情表》中“當侍東宮”的“東宮”均代指太子。

B.見在古文中常表被動,文中“枉見誅夷”與《孔雀東南飛》中“君既若見錄”的“見”含義相同。

C.表在文中指上表,與《念奴嬌·過洞庭》中的“表里俱澄澈”的“表”含義不同。

D.坐在文中指犯了某種罪,與《蜀道難》中“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坐”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太宗面對房玄齡關于秦府舊部下未得官職而埋怨的上奏,舉了堯廢丹朱、舜廢商均之事來說明君主要以天下為公、不存偏私之心。

B.唐太宗認為用人要看是否有能力,而不能看關系的親疏遠近,如果只因舊部下有怨言,不看能力就加以委任,是不公平的。

C.唐太宗借廖立、李嚴兩人因諸葛亮去世而傷心病亡的故事,強調做官要堅守公平正直的品格,這樣才能富有人格魅力,受人尊敬。

D.唐太宗雖然當時沒有采納李道裕關于張亮謀反證據不足的上奏,卻看到了李道裕對公平正直的堅守,后來任命其為刑部侍郎。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①卿等若慕宰相之賢者,則榮名高位,可以長守。

②俄而刑部侍郎有闕,令宰相妙擇其人,累奏不可。

14.唐太宗發(fā)出“何嘗不想見此人,廢書欽嘆”感慨的原因是什么?(3分)

D

B

C

13.①你們如果能夠像丞相這樣賢良的話,那么榮耀的名聲和尊崇的地位就能夠長久保有了。

②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唐太宗下令宰相精心選擇稱職的人選,可宰相多次推薦的人選唐太宗都沒有同意。

14.①高颎有宰相之才,得到隋朝老臣的稱贊;

②一個人支撐著隋朝安危,可惜被隋煬帝誅殺。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我聽說治理國家的關鍵,在于公平正直,如今圣上推崇的治國原則,確實體現了政教的根本,極盡至公的要義,可以用來囊括宇內,教化天下。

“所尚”,所字結構,意思是“推崇的治國原則”,其后斷句,排除AC;

“政教”修飾“源”,“之”助詞,“的”的意思,偏正結構,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

故選D。

11.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B.“‘見’含義相同”錯誤,含義不同。“枉見誅夷”中的“見”表被動;“君既若見錄”的“見”,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句意:卻被冤屈誅殺了。/既然承蒙你這樣的記著我。

C.上表;與“里”相對。句意:他曾經上表把廖立、李嚴罷官放逐到南中。/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D.犯了……罪;徒,空。句意:刑部尚書張亮因謀反罪被關進監(jiān)獄。/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吁短嘆。故選B。

12.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C.“唐太宗借廖立、李嚴兩人因諸葛亮去世而傷心病亡的故事”錯誤。由原文“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嚴聞亮卒,發(fā)病而死”可知,后來廖立聽到諸葛亮逝世,哭著說:‘我們大概要亡國了!’李嚴聽到諸葛亮逝世,也發(fā)病而死。由此可知,因諸葛亮去世而傷心病亡的是“李嚴”,廖立沒有傷心病亡。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卿等”,你們;“高位”,尊崇的地位;“長守”,長久保有。

②“俄而”,不久;“闕”,空缺;“妙”,精心;“累”,多次。

1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由原文“朕比見隋代遺老,咸稱高颎善為相者”可知,我近來見到隋代的舊臣遺老,他們都稱贊高颎是做宰相的人才。由此可知,高颎有宰相之才,得到隋朝老臣的稱贊。

由原文“可謂公平正直,尤識治體,隋室安危,系其存沒。煬帝無道,枉見誅夷,何嘗不想見此人”可知,此人真可說是公平正直,尤其了解治國之道,隋室的安危,跟他的生死關系密切??上в龅剿鍩圻@樣的無道昏君,卻被冤屈誅殺了,我何嘗不想見到這樣的人呢?由此可知,一個人支撐著隋朝安危,可惜被隋煬帝誅殺。

參考譯文:

唐太宗剛即位時,中書令房玄齡上奏說:“秦王府的老部下沒有做上官的,他們都埋怨陛下,說前太子宮和齊王府的部下都比他們早先安排了官職?!碧谡f:“古時候所謂的大公無私,是指寬容公正而無私心。丹朱、商均是堯、舜的兒子,而堯、舜卻廢黜了他們,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卻把他們殺掉。由此可知,作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為公,不存偏私之心。我們的衣食都出自百姓,這就是說,百姓的人力已奉獻給了朝廷,而我們的恩澤卻沒有遍及民間,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選擇賢才,就是要安撫百姓。用人只問是否有能力勝任,怎能因親疏、新舊關系而區(qū)別對待呢?如果才能不堪勝任,怎能因為是舊的下屬而先任用?如今你們不談論他們能不能勝任,而只說他們有怨言,這難道是至公之道嗎?”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房玄齡等人說:“我近來見到隋代的舊臣遺老,他們都稱贊高颎是做宰相的人才,于是我就去翻閱他的本傳,此人真可說是公平正直,尤其了解治國之道,隋室的安危,跟他的生死關系密切??上в龅剿鍩圻@樣的無道昏君,卻被冤屈誅殺了,我何嘗不想見到這樣的人呢?就連讀書時也時常放下書嗟嘆!諸葛亮做丞相,也非常公平正直,他曾經上表把廖立、李嚴罷官放逐到南中。后來廖立聽到諸葛亮逝世,哭著說:‘我們大概要亡國了!’李嚴聽到諸葛亮逝世,也發(fā)病而死。所以陳壽稱:‘諸葛亮執(zhí)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國家,在當時做了不少有益于國家的事,雖是仇人,該賞的也必須獎賞,對違犯法紀玩忽職守的人,雖是最親近的人也必須懲罰?!銈冸y道不仰慕學習他們嗎?你們如果能夠像丞相這樣賢良的話,那么榮耀的名聲和尊崇的地位就能夠長久保有了。”房玄齡對答道:“我聽說治理國家的關鍵,在于公平正直,如今圣上推崇的治國原則,確實體現了政教的根本,極盡至公的要義,可以用來囊括宇內,教化天下。”

刑部尚書張亮因謀反罪被關進監(jiān)獄,百官中許多人都說張亮應該殺頭,只有殿中少監(jiān)李道裕上奏說張亮謀反的證據不足,應赦免其無罪。但唐太宗當時正處在盛怒之下,最終把張亮給殺掉了。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唐太宗下令宰相精心選擇稱職的人選,可宰相多次推薦的人選唐太宗都沒有同意。太宗說:“我已找到合適的人了,先前李道裕在擬議處置張亮的辦法時說‘他謀反證據不足’,可見此人很公平。我當時沒有采用他的意見,至今仍追悔莫及。”于是就任命李道裕為刑部侍郎。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成都大閱①

陸游

千步球場爽氣新,西山遙見碧嶙峋。令傳雪嶺蓬婆②外,聲震秦川渭水濱。

旗腳倚風時弄影,馬蹄經雨不沾塵。屬③櫜縛褲毋多恨,久矣儒冠誤此身④。

[注]①大閱:對軍隊的大檢閱,即大閱兵。②雪嶺蓬婆:泛指岷山主峰一帶的山峰。③屬櫜(gāo):佩戴箭櫜。④儒冠誤此身:語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儒冠多誤身”,“儒冠多誤身”指滿腹經綸的儒生窮困潦倒。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第一句寫出閱兵場寬闊而又空氣清爽的環(huán)境,烘托出的喜悅心情。

B.第二句寫閱兵場外遠處的山脈,“碧嶙峋”寫出了山勢的峻峭和山色的青碧。

C.閱兵場上風勢很大,軍旗獵獵,旗影閃動,馬蹄輕捷,襯托出閱兵將士們的颯爽英姿。

D.詩的尾句化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儒冠多誤身”句,感嘆自己的無所作為。

16.詩的中間兩聯分別是怎樣描寫大閱兵的?請簡要分析。(6分)

解析:

15.C

16.①頷聯從聽覺角度寫,用夸張手法,寫閱兵將士們的號令,聲傳山外,聲震遠方,渲染出閱兵的盛大氣勢和雄壯軍威。

②頸聯從視覺角度寫,運用寫實(白描)的方法,營造出閱兵場整齊、嚴肅、動中顯靜的氛圍。

(每點3分)

解答:

15.C項,“閱兵場上風勢很大,軍旗獵獵”不當。頸聯中說“旗腳倚風時弄影”,“倚”意為“隨著”,“時”意為“時而,偶爾”,“弄”意為“戲?!保瑥摹耙小薄皶r”“弄”幾字來看,風勢應是不大。

16.本題考查詩歌寫景的技巧。首先要回顧寫景的方式方法,然后再看中間兩聯寫了哪些內容?!傲顐餮X蓬婆外,聲震秦川渭水濱”,“令”和“聲”是將士們的號令聲,閱兵時,將士們的號令聲傳到雪嶺蓬婆外,震動了秦川渭水濱,這是運用了夸張的修辭,從聽覺的角度來寫閱兵時將士們的號令聲音,突出閱兵時的盛大氣勢和雄壯的軍威?!捌炷_倚風時弄影,馬蹄經雨不沾塵”,這兩句寫到“旗”和“馬蹄”,主要是從視覺角度來寫,使用白描的手法寫了閱兵場上的情形,只看到旗幟偶爾隨著風擺動,士兵訓練有素,馳馬輕捷,渲染出閱兵場整齊、嚴肅的氛圍。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當朋友因痛悔過去無法自拔,而忽略了當下和未來時,我們可以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______,______”兩句勸解。

(2)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中,人們問郭橐駝樹種得好的原因,他說樹木長壽茂盛不是他的功勞,而是因為“______,______”。

(3)猿的啼鳴有時會引發(fā)人們的悲思愁緒,這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如“________,_______”。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錯字的寫法,如“已”“致”“哀”等。

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在我有限的認知和經驗里,四面孔子雕像還是第一回見到。四面,可以理解為傳統(tǒng)的“四至”,即君子修為需要達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個目標。當然,四至是遞進式的,不同的人實現的目標各不一樣,孔子從來不認為每個弟子的修為都應該達到這四至??鬃又鲝坃_____________,也主張______________,在不同的專業(yè)和不同的崗位上都可以成為有作為的君子。如同這尊雕像一樣,雖然指向不同卻基于一體,把它們聚合成一體的是學習,向古人學,向社會學,向自然學。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從這層意義上講,四面孔子立于校園是再恰當不過了。______________,這尊孔子四面雕像在我心中活起來了。我深知孔子作為國人的驕傲,不僅只有“四面”;我們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中,還有諸子百家,文史英華,巧匠百工,唐風宋韻……在文化日益自覺、日益自信的新時代,中國社會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日益加深,傳統(tǒng)文化之美越來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八拿婵鬃印边@樣______________的作品,正在成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新的打開方式。通過一個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質兼美的文化圖景將正徐徐展開,有待我們盡情揮灑、融入其中。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不恥下問因人而異毋庸置疑別具匠心

B.有教無類因人而異無可辯駁獨具匠心

C.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毋庸置疑獨具匠心

D.不恥下問因材施教無可辯駁別具匠心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通過一個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質兼美的文化圖景將正徐徐展開,有待我們融入其中、盡情揮灑。

B.一個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質兼美的文化圖景將正徐徐展開,有待我們盡情揮灑、融入其中。

C.一個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質兼美的文化圖景正徐徐展開,有待我們融入其中、盡情揮灑。

D.通過一個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質兼美的文化圖景正徐徐展開,有待我們盡情揮灑、融入其中。

20.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四至”這一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些好。

B.古人寫文章有個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C.“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小學教材的內容。

D.恰恰運氣壞,一個“東洋婆”走過來了。

18.C19.C20.B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有教無類”,對任何人都給以教育,不分高低貴賤。“不恥下問”,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請教。根據上文“每個弟子”以及下文的“不同的專業(yè)和不同的崗位”可知,這里沒有“下問”之意,強調的是“類”,所以,該處應當選“有教無類”。

第二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耙蛉硕悺?,意思是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語段談的是教育話題,因此應使用“因材施教”。

第三空:“毋庸置疑”,事實明顯或理由充分,根本就沒有懷疑的余地?!盁o可辯駁”,意思是指沒有什么可爭辯的;表示確信無疑。這里沒有“辯駁”之意,選“毋庸置疑”。

第四空:“獨具匠心”,指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的構思?!皠e具匠心”,另有一種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學、藝術方面創(chuàng)造性地構思)。兩者意思基本一致,都有“巧妙”之意,但前者強調與眾不同的獨特;后者強調創(chuàng)造、新穎性。從對象看,語境說的是“四面孔子雕像”在校園里擺放后彰顯出深意,突出使用方面的獨特性,并非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應該用“獨具匠心”。故選C。

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中有三處語?。?/p>

一是成分殘缺,介詞“通過”用在句首,造成句子主語殘缺,刪除“通過”。

二是不合邏輯,“將”是將來時,“正”是進行時,時態(tài)矛盾,刪除“將”。

三是語序不當,“盡情揮灑、融入其中”語序不當,應先“融入其中”,再“盡情揮灑”。

只有C項修改正確。故選C。

2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文中“四至”的引號表特定稱謂。

A.表示否定諷刺。B.表示特定稱謂。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義。故選B。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21.提取所給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橫線處寫出三個關鍵詞。(5分)

地攤經濟如果在一個城市能夠生存下去,對于服務的供給方來說,是就業(yè)機會和收入機會;對于需求方來說,它也提供了居民所需的生活——廉價、便利、豐富。以人為本的城市就應該考慮到供給和需求這兩方面的需要。如果我們認為文明是干凈整潔,那一定程度上存在跟地攤經濟的矛盾,但城市的發(fā)展是有多元價值的,就業(yè)、收入、多樣性、活力都是目標,這些也應被納入文明的范疇。不要說印度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即便在發(fā)達國家,地攤、街邊攤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像中國臺灣地區(qū),人均GDP已達到5萬美元,但仍大量存在著夜市、地攤,它們甚至成了城市的風景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閱讀下面的漫畫,回答問題。(6分)

(1)請簡要描述這幅漫畫的主要內容。

(2)請寫出這幅漫畫的寓意。

21.地攤經濟以人為本多元價值

22.內容:一位家長撐開雙臂成傘形,為孩子擋住各種挫折;孩子站在傘下輕松成長。

寓意:批判社會上家長過度保護孩子的現象,呼吁家長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挫折。

21.本題考查學生壓縮語段,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本語段圍繞著地攤經濟來說,所以第一個關鍵詞就應是“地攤經濟”。

前兩句為第一層,結合“……以人為本的城市就應該考慮到供給和需求這兩方面的需要”可知,不管是對于服務方來說,還是對于需求方來說,地攤經濟都考慮到了雙方的需求,而這體現的是一個城市以人為本的做法,所以第二個關鍵詞是“以人為本”。

三、四、五句為第二層,結合“但城市的發(fā)展是有多元價值的,就業(yè)、收入、多樣性、活力都是目標”可知,城市的發(fā)展是多元價值的,就業(yè)、收入、多樣性、活力都是目標,都應被納入文明的范疇。不管是什么樣的國家,地攤、街邊攤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這些都體現城市發(fā)展的多元價值。所以第三個關鍵詞是“多元價值”。

22.本題考查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

漫畫分為上下兩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