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04文言文閱讀
學(xué)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文言文閱讀
(2022.北京師大附中高一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閩越王郢興兵擊南越邊邑,南越王守天子約,不敢擅興兵,使人上書告天子。于是天子多南越義,大
為發(fā)兵,遣大行令王恢出豫章,大農(nóng)令韓安國出會稽,擊閩越。淮南王安上書諫口:“陛下臨天下,布德施
惠,天下攝然,人安其生,自以沒身不見兵革。今聞有司舉兵將以誅越,臣安竊為陛下重之?!?/p>
“越,方外之地,剪發(fā)本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帶之國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與受正朔,非強
勿能服,威弗能制也;以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煬中國也。自漢初定以來七十二年,越人相攻擊
者不可勝數(shù),然天子未嘗舉兵而入其地也。臣聞越非有城郭邑里也,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習(xí)于水斗,
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險。中國之人不知其勢阻而入其地,雖百不當(dāng)其二。得其地,不可郡縣也,攻之,
不可暴取也。多地圖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過寸數(shù),萬間獨數(shù)百千里,險阻、林叢弗能盡著,視之若易,
行之甚難。天下賴宗廟之靈,方內(nèi)大寧,戴白之老不見兵革,民得夫婦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越
人各為藩臣,貢酎之奉不輸大內(nèi),一卒之率不給上事,自相攻擊,而陛下發(fā)兵救之,是反以中國而勞蠻夷
g!且越人愚慈輕薄,負約反復(fù),其不用天子本法度,非一日之積也。壹不奉詔,舉兵誅之,臣恐后兵革
無時得息也。”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第十七卷》
故圣人制禮樂,而不制于禮樂。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jīng),而令行為上。茍利于民,不必法
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夫夏、商之衰也,不變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襲而王。故圣人法與時變,
禮與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變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百川異源,而
皆歸于海;百家殊業(yè),而皆務(wù)于治。
節(jié)選自《淮南子?汜論訓(xùn)》
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A.南越王守天子受以等失之者,鮮矣
B.剪發(fā)義身之民也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義
C.而循俗未足冬也多乎哉?不多也
D.而皆務(wù)于治君子金本,本立而道生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而間獨數(shù)百千里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場地圖察其山川要塞余始循期入
C.其不用天子之法度羨長江之無窮
D.是反以中國而勞蠻夷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閩越王的進攻,南越王向漢武帝上書告急。漢武帝很贊賞南越王的忠義,準備發(fā)兵援救南越。
B.在淮南王看來,夏商周三代王朝認為越人的土地?zé)o法居住,越人野蠻無法統(tǒng)治,不值得煩勞中原王朝。
C.淮南王從地理環(huán)境和國家當(dāng)前形勢等角度規(guī)勸武帝不要出兵,否則戰(zhàn)爭就沒有停止的時候。
D.選文二告訴我們,改變古法不對,因循守舊也不值得贊賞,法令制度要適合當(dāng)時的情況。
4.淮南王勸阻武帝發(fā)兵的理由印證了選文二的哪一句話?請將原句寫下來。
5.聽了淮南王劉安的話后,你認為漢武帝該不該出兵?引用《論語》中的句子闡釋你的理由。
【答案】1.D2.A3.D4.印證了“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5.答案示例:
答案示例一:我認為漢武帝應(yīng)該出兵。因為《論語》中曾經(jīng)說:“近者悅,遠者來?!?/p>
意思是要使境內(nèi)的人民歡悅,還要使境外的人民向往。文章里的漢武帝時期,國內(nèi)已經(jīng)安定,接下來就需
要得到境外國家的擁戴,所以漢武帝應(yīng)該出兵,借此樹立在藩臣中的威信。
答案示例二:我認為漢武帝應(yīng)該出兵。南越國作為藩臣,已經(jīng)信守和漢武帝的約定,在閩越國侵略自己的
時候,沒有擅自發(fā)兵,而是向漢武帝請示。《論語》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八砸胱尵惩獾姆獙賴?/p>
真正尊崇漢朝,漢武帝就必須重誠信出兵,以此立威來確定大國的威望。
答案示例三:我認為漢武帝還是應(yīng)該出兵?!墩撜Z》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出兵閩越的確給國家的
經(jīng)濟和人民的生命帶來損失。但是漢朝作為一個大國更應(yīng)該講求道義責(zé)任,現(xiàn)在南越國已經(jīng)信守約定,不
擅自出兵。所以此時我們應(yīng)該出兵,履行和藩臣的約定,借此彰顯我們的大國擔(dān)當(dāng)。
【分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約定;約束。
B.刺刻花紋;文獻知識。
C.贊美;數(shù)量大,跟“少、寡”相對。
D.兩個“務(wù),,都是“致力于”的意思。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兩個“而”都是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
B.介詞,從;相當(dāng)于“而”,表修飾。
C.助詞,的;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D.句末語氣詞,表判斷;句中語氣詞,表感嘆。
2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D.“改變古法不對“錯誤,這一表述與文意不符,選文二說的是“茍利于民,不必法古”,意思是“如果對民眾
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可見,是可以改變古法的。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淮南王勸阻武帝發(fā)兵的理由印證了選文二的哪一句話?
為什么?請結(jié)合選文一內(nèi)容簡要分析“,然后找到淮南王勸阻武帝發(fā)兵理由的內(nèi)容,接著找出選文二中與之相
關(guān)的內(nèi)容,最后結(jié)合選文一進行分析。
先到材料一中找出淮南王勸阻武帝發(fā)兵的內(nèi)容,淮南王首先對此表明態(tài)度,即“今聞有司舉兵將以誅越,臣
安竊為陛下重之“,意思是“現(xiàn)在聽說有關(guān)官員將要率兵去進攻閩越,我劉安私下認為陛下應(yīng)重視這件事”,
接著陳述理由,分析越人的特點和越地的地形,“方外之地,剪發(fā)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帶之國法度理也”“越
非有城郭邑里也,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習(xí)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險”,這樣的地方“得其地,
不可郡縣也,攻之,不可暴取也”,如果強行去做這件事,只能給百姓帶來危害,而且現(xiàn)在“方內(nèi)大寧,戴白
之老不見兵革,民得夫婦相守,父子相保”,由此可以看出淮南王的分析主要是與百姓相關(guān)。然后分析材料
二,找出與“治國”"民”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即“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意思是“治理國家雖有常規(guī),但必須以便
利民眾為根本“,由此可知,淮南王勸阻武帝發(fā)兵的理由可以印證這句話。
5.本題考查學(xué)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聽了淮南王劉安的話后,你認為漢武帝該不該出兵?引
用《論語》中的句子闡釋你的理由“,然后明確態(tài)度,即該不該出兵,再結(jié)合出兵的原因、淮南王認為不該
出兵的理由進行分析,同時聯(lián)系《論語》中的句子進行闡釋。
結(jié)合材料一“陛下臨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攝然,人安其生,自以沒身不見兵革。今聞有司舉兵將以誅越,
臣安竊為陛下重之“可知,陛下統(tǒng)治天下,推行德政普施恩惠,天下安定,每個人都安心地從事自己的產(chǎn)業(yè),
自認為一生不會見到戰(zhàn)爭?,F(xiàn)在聽說有關(guān)官員將要率兵去進攻閩越,我劉安私下認為陛下應(yīng)重視這件事。
聯(lián)系《論語》中“近者悅,遠者來”,意思是:要使境內(nèi)的人民歡悅,還要使境外的人民向往。漢武帝時期,
國內(nèi)已經(jīng)安定,接下來就需要得到境外國家的擁戴,所以漢武帝應(yīng)該出兵,借此樹立在藩臣中的威信。
材料一中指出戰(zhàn)爭的起因,即“閩越王郢興兵擊南越邊邑,南越王守天子約,不敢擅興兵,使人上書告天子”,
意思是“閩越王郢發(fā)兵進攻南越國的邊境城邑,南越王遵守漢武帝的約定,不敢擅自發(fā)兵,派人向漢武帝上
書告急”,由此可知,閩越興兵在先,南越作為漢朝的藩臣,向朝廷求助,朝廷應(yīng)該出兵幫助,而且可以趁
此機會讓南越更為臣服,可以聯(lián)系《論語》中“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
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要想讓境外的藩屬國真正尊崇漢朝,漢武帝就必須重誠信出兵,以此立威來確
定大國的威望。
結(jié)合材料一“越人各為藩臣,貢酎之奉不輸大內(nèi),一卒之奉不給上事,自相攻擊,而陛下發(fā)兵救之,是反以
中國而勞蠻夷也!且越人愚意輕薄,負約反復(fù),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積也。壹不奉詔,舉兵誅之,
臣恐后兵革無時得息也''可知,越人名義上是國家的藩屬國,實際上不向朝廷繳納貢品和酎金,不為朝廷負
擔(dān)一兵一卒的徭役,他們互相攻擊,陛下卻派兵援救,這是反過來為了野蠻人而使中原遭受疲勞困苦啊!況
且越人愚笨鄙薄,違背盟約,反復(fù)無常,他們不遵守朝廷的法度,并不是一天一II如此,而是由來已久。
如果越人一不奉行皇帝詔令,就發(fā)兵進攻他們,我恐怕以后的戰(zhàn)爭沒有停止的時候了??梢月?lián)系《論語》
中''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出兵閩越的確給國家的經(jīng)濟和人民的生命帶來損失。但是漢朝作為一個大國
更應(yīng)該講求道義責(zé)任,現(xiàn)在南越國已經(jīng)信守約定,不擅自出兵。所以此時我們應(yīng)該出兵,履行和藩臣的約
定,借此彰顯我們的大國擔(dān)當(dāng)。
參考譯文:
閩越王郢發(fā)兵進攻南越國的邊境城邑,南越王遵守漢武帝的約定,不敢擅自發(fā)兵,派人向漢武帝上書
告急。因此,武帝很贊賞南越王的忠義,調(diào)集大批軍隊去援救南越,派大行令王欣率軍從豫章郡(今江西
南昌)出發(fā),派大農(nóng)今韓安國率軍從會稽郡(今江蘇蘇州)出發(fā),合力進攻閩越?;茨贤鮿采蠒鴦褡枵f:
“陛下統(tǒng)治天下,推行德政普施恩惠,天下安定,每個人都安心地從事自己的產(chǎn)業(yè),自認為一生不會見到
戰(zhàn)爭?,F(xiàn)在聽說有關(guān)官員將要率兵去進攻閩越,我劉安私下認為陛下應(yīng)重視這件事?!?/p>
“越人生活在中原之外的土地上,是剪斷頭發(fā)、在身上刺刻花紋的野蠻人,不能用禮義之邦的法令制
度進行治理。早在當(dāng)年夏商周三代最強盛的時期,胡人和越人都不接受中原的統(tǒng)治,并不是三代王朝的國
勢不能征服他們,也不是三代王朝的軍威不能克制他們,而是因為三代王朝認為越人的土地?zé)o法居住,越
人野蠻無法統(tǒng)治,不值得煩勞中原王朝。自從漢朝初定天下以來七十二年間,越人自相攻擊的事件數(shù)都數(shù)
不過來,但是天子從來沒有發(fā)兵進入越人居住的區(qū)域。我聽說越人沒有城池村莊,而生活在山谷溪流之間,
叢林密竹之中,熟悉水上戰(zhàn)斗,擅長劃船行舟,地形復(fù)雜,草木叢生而且有許多河流險阻。中原地區(qū)的人
不了解當(dāng)?shù)氐牡貏蓦U阻而進入其境內(nèi),即使一百個人也抵擋不過一個越人。占領(lǐng)了他們的土地,無法設(shè)置
郡縣進行統(tǒng)治;進攻他們,又不能迅速取勝。從地圖上看,越地的山川河流屯兵要塞相距也不過只有幾寸
的地方,而兩地實際距離卻有幾百上千里,同時河流險阻、叢林密竹又不能都顯示出來,看著好像很容易
行走,實際上行走非常困難。我們國家依賴祖宗神靈的保佑,全境安寧,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沒有見過兵器甲
仗,百姓得以夫妻相互廝守,父子相互保全,這都是陛下恩德。越人名義上是國家的藩屬國,實際上不向
朝廷繳納貢品和酎金,不為朝廷負擔(dān)一兵一卒的徭役,他們互相攻擊,陛下卻派兵援救,這是反過來為了
野蠻人而使中原遭受疲勞困苦??!況且越人愚笨鄙薄,違背盟約,反復(fù)無常,他們不遵守朝廷的法度,并不
是一天一日如此,而是由來已久。如果越人一不奉行皇帝詔令,就發(fā)兵進攻他們,我恐怕以后的戰(zhàn)爭沒有
4
停止的時候了?!?/p>
所以圣人制定禮樂,并不受禮樂限制;治理國家雖有常規(guī),但必須以便利民眾為根本;政令教化雖有
常法,但必須以切實有效為最好。如果對民眾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適合實際情況,就不必一
定要遵循舊法。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紂不改變舊法導(dǎo)致了滅亡;夏禹、商湯、周武王不因襲舊法卻興
旺發(fā)達而稱王。所以圣人的法度是隨時勢的變化而變化,禮節(jié)隨著習(xí)俗的不同而改變;衣服、器械各自方
便其使用;法令、制度各自順應(yīng)適宜的事。所以改變古法無可非議,因循守舊不值得贊美。百川源頭各不
相同,但最后都歸于大海。百家學(xué)說事業(yè)各不一樣,但都以治理好天下社會為目的。
(2022?北京四中高一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縱囚論【1】
歐陽修
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茍
幸生,用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余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
敢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干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
也。此豈近于人情?
或日: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多,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中移人之速,有如
是者矣。目:“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舂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
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fù)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⑵下之情也;意其必免
而復(fù)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多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行,太宗施
德于天下,于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西存信義,此又不通蕓論
也?!?/p>
“然則何為而可?”日:“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咨此必
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耳,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丕
可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p>
注:【1】公元633年末,唐太宗放三百余名死刑犯回家,約定第二年秋天回來赴死。所有囚犯都按時返回,
唐太宗最終赦免了他們。歐陽修對此而有所論?!?】賊:揣測。
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氐確的一項是()
A.約其自歸以感死就:成就
B.其囚及期而竽自歸無后者卒:最終
C.不尊其必來以冀免意:料想
D.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移:改變
7.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阿視死如歸能使視死如歸加存信義
B.及施恩德以臨之此又不通之論也
C.不意其必來以冀免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
D.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然此必?zé)o之事也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氐州的一項是()
A.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這是用君子難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壞的小人一定做到。
B.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
這是君子難于做到的事,小人卻輕而易舉地做到了。
C.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
太宗因為這樣的行為,故而求得了這樣的名聲。
D.不可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不可以作為恒常制度的,難道可以稱為圣人之法嗎?
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思項的一項是()
A.死刑犯是小人之中操行最為惡劣的,指望他們能夠做到連君子都很難做到的守信赴死是不合人情的。
B.小人的確是罪大惡極,但只要君王充分施以恩德,小人也能慢慢變?yōu)榫?,這是歐陽修所不認同的。
C.太宗登基六年來并沒能消弭小人犯下惡罪的現(xiàn)象,這一事實證明僅靠君王施恩并不能取得治國實效。
D.歐陽修認為,君王要想真正地實施圣王之治,就不能偶爾縱囚而赦之,而應(yīng)該順乎民情,常赦天下。
10.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
【答案】6.A7.C8.C9.D10.因此堯、舜、三王治理國家,必定以合乎人情為根本,不以標(biāo)新
立異為高明,不能違背情理來追求自己的名聲。
【分析】6.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就:成就”錯誤,“約其自歸以就死”的意思是“約定好到期自動回來接受死刑”,所以"就''的意思是“往、
赴“。
故選A。
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并列。
B.代詞,他們;助詞,的。
C.兩個“以”,都是表目的關(guān)系的連詞。
6
D.代詞,這樣;連詞,表轉(zhuǎn)折。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為”是“做”的意思,“此”的意思是“這樣的事情”,“所以”的意思是“用來......方式、方法”,所以“太宗之為
此,所以求此名也”的意思是“太宗做這樣的事情,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求取名聲”。
故選C。
9.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D.“就不能偶爾縱囚而赦之,而應(yīng)該順乎民情,常赦天下”錯誤。由原文“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
耳,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
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可知,如果對放出的囚犯在他們回來后就赦免了死罪,
可以偶爾做一次。如果總是這樣去做,那么殺人犯都不會被處死。這可以作為國家的常法嗎?不能作為國
家的常法。這難道能說是圣人之法嗎?所以說,堯、舜、三王治理國家,必定以合乎人情為標(biāo)準,不以標(biāo)
新立異為高明,不能違背情理來博取自己的名譽。由此可知,對于放出的囚犯在他們回來后就可以赦免了
死罪,這樣的事情可以偶爾做一次,但是不能總做。
故選D。
10.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賦分點:“是以“,賓語前置句,介詞“以”的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以是”,意思是“因此”;“立異”,標(biāo)新立
異;"高”,高明;"逆”,違背;"干”,追求。
參考譯文:
信義可以在君子中施行,而種種刑罰則在小人中施行。判刑列入死刑的人,是罪大惡極的,又是小人
中特別壞的人。寧愿因為正義而死,不愿意茍且貪生,而視死如歸,這在君子中也是很難做到的。在唐太
宗即位后第六年時,把判處死刑的犯人三百余人登記在冊,放他們回家,約定好到期自動回來接受死刑。
這是君子都難以做到的事,而希望小人中最壞的人能做到自然更難。到了規(guī)定的時間,那些囚犯自動回來
而沒有延誤。這是君子難以做到的,而小人卻很容易地做到了。這難道近于人情嗎?
有人說:罪大惡極,確實是小人了;如果對他們采取恩德感化的手段,就可以使他們變?yōu)榫?。恩?/p>
感化愈深入人心,人的轉(zhuǎn)變速度就愈快,有過這樣的事。我說:“唐太宗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得到這
種名聲??墒窃趺磿浪诜呕厍舴笗r,沒有料到他們一定會回來希望可以赦免自己的死罪,所以才放
回他們呢?又怎么會知道那些被放回的囚犯,沒有料到他們自動回來就一定會被赦免自己的死罪,這才又
回來呢?料想到囚犯一定會回來這才放他們回家,這是唐太宗從上面窺測到下面囚犯的內(nèi)心想法;料想到
一定會被赦免死罪這才回來,這是下面的囚犯在窺測上面的皇帝的內(nèi)心想法。我從中看到的是上下互相期
測對方的內(nèi)心想法才形成了這種名聲,哪里還有皇帝采取恩德感化的辦法和囚犯遵守信義的事呢?不是這
樣的話,唐太宗在全國施行恩德感化的辦法,到這時已經(jīng)六年了,卻不能讓小人不犯極惡大罪,只憑一天
的恩德感化,就能使囚犯視死如歸,而且堅守信義。這是一種說不通的觀點??!”
“那么應(yīng)該怎么去做才可以呢?"我說:“對放回家去而又回來的囚犯,殺了他而不能赦免。然后再
放出一批囚犯,他們又回來了,這樣才可以知道是被恩德感化所致。然而這必定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對放
出的囚犯在他們回來后就赦免了死罪,可以偶爾做一次。如果總是這樣去做,那么殺人犯都不會被處死。
這可以作為國家的常法嗎?不能作為國家的常法。這難道能說是圣人之法嗎?所以說,堯、舜、三王治理
國家,必定以合乎人情為標(biāo)準,不以標(biāo)新立異為高明,不能違背情理來博取自己的名譽?!?/p>
(2022?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說京師翠微山
翠微山者,有承于朝,有聞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隱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為高矣。不絕高,不敢組高,以俯臨京師也。不居正北,居西北,為傘
蓋,不為枕障也。出阜城門三十五里,不敢遠京師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構(gòu)其半,臚其趾,不使人無攀躋之階,無喘息之憩。不孤老,近人情也。
與香山靜宜園,相絡(luò)相互,不觸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⑴為次也。與西山亦離亦合,不欲為主峰,又
恥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東之玉蘭,有蘋婆,有巨松柏,雜華靡靡芳膠。石皆黝潤,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
雅,亦諧于俗,不以僻儉名其平生也。
最高處日寶珠洞,山趾日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離立也。山之整⑵有泉,目龍泉,澄澄然淳其
間,其荒⑶之也于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為僧廬焉,名之日龍泉寺。
名與京師室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經(jīng)一份,禮經(jīng)以禮文佛,不則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
何以特言龍泉?龍泉遲焉。余皆顯露,無龍泉,則不得為隱矣。
余極不忘龍泉也。不忘龍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蘇州之鄧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飛,白晝?nèi)衾子辏?/p>
四松之蔽可千畝。平生至是,見八松矣。鄧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肅;鄧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
鄧尉之松,殆不知天地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間不可無是松者也。
(取材于龔自珍的同名文章)
注釋:⑴三山:香山、玉桌山、萬壽山。⑵懿Zhou;山的曲折處。⑶贊Zhou:用磚砌。
1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地夠的一項是()
A.有等于朝,有聞于朝籍:登記入冊
B.不敢承高絕:極,最
C.不以僻儉冬其平生也名:聞名
8
D.其是之也中矩中:符合
12.下列句子括號內(nèi)補出的內(nèi)容,不得含文意的一項是()
A.(翠微山)出阜城門三十五里
B.(僧寺)不孤嵋,近人情也
C.山之整有泉,(泉)曰龍泉
D.昔者余游蘇州之鄧尉山,(鄧尉山)有四松焉
13.下列理解不得含文意的一項是()
A.山腰、山腳等處有多座寺廟,人在攀登時有臺階可走,疲乏時有地方可憩。
B.翠微山不因依附西山而心生怨恨,不愿成為主峰,恥于名歹廣三山”之外。
C.山名“翠微”,既典雅又隨俗;寺名“龍泉”與別處同名,沒有刻意回避。
D.文章巧妙運用擬人手法,賦予翠微山謙和、淡泊、有獨立意識等人格特征。
14.根據(jù)文意,用自己的話分別回答作者為什么“極不忘龍泉”“尤不忘松”。
【答案】11.C12.B13.B14.(1)龍泉既有藏經(jīng),又所處曲折隱秘,是隱士的隱居之地,又與清
朝一類士大夫與人不觸不背、處世既仕又隱的特點相合;(2)翠微山的松莊重正直,與隱于朝、居遠山的
士大夫形象相合。
【解析】1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C.句意:不以偏僻儉樸而名一生志向。"名”,動詞,表明,說出。
故選C。
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B.“不孤嵯,近人情也”意思是“它并非獨立高險,難于攀登,是那樣的近人情”,這是說“翠微山”,所以此處
應(yīng)補充“翠微山
故選B。
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恥于名列,三山,之外”錯誤,文中說“不以不列于三山為次也……不欲為主峰,又恥附西山也”,意思是“不
因為名不列于享有盛譽的‘三山’而心懷怨恨……它不愿意成為主峰,又以依附在西山腳下為恥“,可見是以
依附在西山腳下為恥,不是“恥于名列,三山‘之外”。
故選B。
1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要想回答“極不忘龍泉尤不忘松'’的原因,需要到文中找出“龍泉”“松”的特點。
如倒數(shù)第二段“寺有藏經(jīng)一份,禮經(jīng)以禮文佛,不則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寺八九,何以特言龍泉?龍泉遲焉。余皆顯露,無龍泉,則不得為隱矣”,這里既提到龍泉的功能,“有藏經(jīng)
一份”“禮經(jīng)以禮文佛”,同時又提到其地理特征,與其他地方“顯露”的特點相比,“龍泉遲焉”,這是說龍泉
地處曲折隱秘之地,是隱士的隱居之地,同時龍泉的這一特點和清朝那些處事圓通、既仕又隱的特點相合。
如最后一段“鄧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肅;鄧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鄧尉之松,殆不知天地為何物;
翠微之松,天地間不可無是松者也”,由此可知,翠微之松“肅”“古”“直”,這與當(dāng)時的一部分士大夫形象相
合。
參考譯文:
翠微山,在朝廷上有記載,有聲譽,人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小而喜歡它,也往往感慨它的高而仰慕它,它
是隱士居住的地方。
山高大約六、七里,在靠近京城的山中,翠微山算是高的,不是最高,不敢最高,因為俯臨京城。它
不在京城的正北面,在西北面,像是京城的一把傘、一頂車蓋,不像枕頭和屏障,那么重要。距離阜成門
三十五里,不敢遠離京師。
有八九座寺廟分別建筑在翠微山山頂、山腰和山腳,使人們攀登時有臺階可走,有休息的地方喘口氣。
它并非獨立高險,難于攀登,是那樣的近人情。
翠微山與香山靜宜園,既相互連絡(luò),又不很緊密,既不碰觸,又不背離。不因為名不列于享有盛譽的
“三山”而心懷怨恨。翠微山與西山似乎分離,又似乎連為一體,它不愿意成為主峰,又以依附在西山腳
下為恥。
翠微山上的草木有長江以東的玉蘭,有蘋婆,有高大的松柏,各種鮮花隨風(fēng)搖曳,芳杳華美。山上的
石頭都黝黑光潤,并有花紋。命名為翠微,既典雅又合乎世俗口味,不以偏僻儉樸而名一生志向。
山的最高處是寶珠洞,山腳下有三山庵。三山庵有什么?有三塊巨石并排聳立。山的幽深處有泉,叫
“龍泉”,清亮透明的山泉停滯于人們砌成的方方正正的水池中。泉上有四棵松,松皮呈白色,都有百尺
高。松下泉上有一座寺廟,名為龍泉寺。名與京師宣武城南面的寺廟相同,它并不回避這樣的相同。
龍泉寺藏經(jīng),禮拜藏經(jīng),以示禮拜由文字組成的佛,不然就屬于粗俗了。寺外有刻石,言辭清雅中和,
是康熙朝文人歌功頌德的褒語。翠微山八九座寺,為何要特別說龍泉?龍泉所處曲折隱秘。其余的寺廟都
是地位顯露,無所隱避,倘若沒有龍泉,就不能成為隱士的隱居勝地。
我絕對忘不了龍泉寺。忘不了龍泉寺,尤其忘不了那四棵松。過去我曾經(jīng)游覽蘇州的鄧尉山,山上有
四棵古松,松樹形態(tài)下臥,而神態(tài)卻是飛揚的,白晝之中四棵松神情極富生氣,如風(fēng)雨雷霆:四松之蔭可
遮蔽千畝。一生所見的松樹最獨特最難忘的就是這八棵松。鄧尉山的松樹舒展,翠微山的松樹莊重:鄧尉
山的松樹是古時的隱逸高蹈之士,翠微山的松樹猶如古代守正不阿之士;鄧尉山的松樹,性格狂放不羈,
天地都敢藐視;翠微山的松樹,性格正直堅定,天地賴以支柱,缺少不得。
(2022?北京?臨川學(xué)校高一期末)漢有唐五年,張耳薨,其子張敖嗣立為趙王。漢七年,高祖過趙,趙
王自上食,禮甚卑。高祖萼般詈,甚慢易之。趙相貫高,故張耳客也。生平為氣,乃怒目:“吾王孱(懦
10
弱)王”說王日:“夫天下豪杰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無禮,請為王殺之!"張敖曰:
“君何言之誤!且先人亡國,賴高祖得復(fù)國,秋豪皆高祖力也,愿君無復(fù)出口?!必灨叩仁嗳私韵嘀^目:
“乃吾等非也。吾王長者,不倍德。耳吾等.不辱令怨高屈辱我王故欲殺之何及污王為令令事成歸H事敗
獨身坐耳”漢八年,高祖從東姮還,過趙,貫高等乃人柏人,要之置廁。上過欲宿,心動問日:“縣名為
何?”日:“柏人?!薄鞍厝苏撸扔谌艘玻 辈凰薅?。漢九年,貫高怨家知其謀,乃上變(舉報)告
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趙王、貫高等。十余人皆爭自到,貫高獨怒罵曰:“誰令公為之?今王實無謀,而并
捕王;公等皆死,誰白王不反者!”乃檻車膠致,與王詣長安。欲治張敖之罪。上乃詔趙群臣賓客有敢從
王皆族。貫高等十余人皆自由華,為王家奴,從來。貫高至,對獄,日:“獨吾屬為之,王實不知?!崩?/p>
治榜笞數(shù)千,身無可擊者,終不復(fù)言。廷尉以貫高事辭聞,上曰:“壯士!誰知者,以私問之?!敝写蠓?/p>
泄公日:“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為然諾者也?!鄙鲜剐构毓?jié)問之,與語,問趙王果
有計謀不。貫高口:“人情寧不各愛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論死,豈以王易吾親哉!顧為王實不反,
獨吾等為之?!本叩辣驹詾檎?,王不知狀。于是泄公入,具以報,上乃赦趙王。上賢貫高為人能立然諾,
使泄公告之趙王已出,因赦貫高。貫高日:“所以不死,一身無余者,白趙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責(zé)已
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殺之名,何面目復(fù)事上哉!縱上不殺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絕頸,遂死。
當(dāng)此之時,名聞天下。
(節(jié)選自《史記?張耳陳馀列傳》,有刪改)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且吾等義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殺之/何乃污王為乎/令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
B.且吾等義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殺之/何乃污王/為乎令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
C.且吾等義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殺之/何乃污王為乎/令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
D.且吾等義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殺之/何乃污王/為乎令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
1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祖,古代帝王的廟號,如漢高祖劉邦、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等。
B.箕踞,伸開兩腿,像簸箕那樣地坐著,是古代展示禮儀的一種特殊坐姿。
C.髡鉗,古代刑罰名,指剃去頭發(fā)、鐵圈束頸,文中“自髡鉗”表示服罪。
D.持節(jié),拿著符節(jié)。節(jié),旄節(jié),以竹為桿,上綴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憑證。
1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貫高義不受辱,敢于反抗。貫高知道高祖傲慢地輕視趙王后,氣憤地替趙王鳴不平盡管趙王極力反對,
依然商議尋機謀殺高祖。
B.貫高重諾守信,勇于擔(dān)責(zé)。貫高在謀殺高祖敗露后,堅持履行謀事前的約定,冒著滅族的危險也要保護
趙王,并怒罵其他欲畏罪自殺之人。
C.貫高忠貞不渝,不懼酷刑。貫高在受審時,堅稱謀殺高祖是他們幾個人所為,趙王確實不知情,即使被
打得體無完膚也終不改口。
D.貫高俠肝義膽,贏得贊譽。貫高的俠義之舉感動了高祖,高祖稱贊他是守信義的壯士,泄公因他力保趙
王有功,而盛贊他是重名義之士。
18.高祖為何派泄公去詢問貫高?請簡要概括。
【答案】15.A16.B17.D18.(1)泄公是貫高的老鄉(xiāng)(邑子)。(2)了解案件實情(趙王是否真正
謀反)。
【解析】15.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只是我們不愿意受辱,現(xiàn)今因為皇上侮辱了我們的大王,所以我們要殺死他,我們怎么能玷污我們
的大王呢?我們自己干,事情成了,歸功于大王;如果失敗了,我們自己承擔(dān)罪責(zé)。
,,我王,,是“辱,,的賓語,應(yīng)在“我王”后斷開,排除CD;
“乎''是句末語氣詞,翻譯為“呢”,應(yīng)在“乎”后斷開,排除B。
故選A。
16.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B.“是古代展示禮儀的一種特殊坐姿”錯?;崾且环N不拘禮節(jié)、傲慢不敬的坐法。由原文“高祖箕踞詈,甚
慢易之”亦可知這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tài)。
故選B。
1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泄公因他力保趙王有功,而盛贊他是重名義之士”錯誤。由原文“臣之邑了,素知之。此固趙國立名義
不侵為然諾者也”可知,泄公盛贊貫高是重名義之士,是因為貫高是他的老鄉(xiāng),早就對他有所了解,而不是
因為他力保趙王有功。
故選D。
18.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貫高至,對獄,曰:‘獨吾屬為之,王實不知?!糁伟耋讛?shù)千,身無可擊者,終不復(fù)言”可知,貫高
被嚴刑逼問,依舊堅稱謀反的事是他們私下做的,趙王一點都不知。劉邦派人去詢問貫高,是想了解事情
真相,趙王是否想要謀反。
由原文“誰知者,以私問之““臣之邑子,素知之“可知,劉邦派泄公去問,是因為泄公和貫高是舊相識,他們
是老鄉(xiāng)。
參考譯文:
漢高祖五年,張耳去世,他的兒子張敖繼位為趙王。漢高祖七年,高祖經(jīng)過趙國,趙王親自給他端飯
上菜,十分謙恭。而高祖卻坐在那里,叉著雙腿,罵罵咧咧的,表現(xiàn)得極其傲慢。趙國的丞相貫高,是老
12
王爺張耳的賓客,平生任俠使氣,見到高祖這種樣子,氣憤地說:“我們的大王也真是個軟骨頭!”他對
趙王說:“天下豪杰一塊兒起兵反秦,誰有本事誰就先稱王。如今您對皇帝那么恭敬,而皇帝對您卻如此
無禮,請讓我們替您殺了他!”張敖說:“您這是什么話!當(dāng)初我們先王丟了國,全仗著皇上才得以恢復(fù),
以至于我才有今天,我們這里的一絲一毫都是皇上給的。希望您不要再說這樣的話?!必灨叩仁畮讉€人私
下議論說:“是我們不愿意受辱。我們的大王是君子長者,他不干忘恩負義的事,只是我們不愿意受辱,
因為皇上侮辱了我們的大王,所以我們要殺死他,我們怎么能玷污我們的大王呢?我們自己干,事情成了,
歸功于大王:如果失敗了,我們自己承擔(dān)罪責(zé)。”漢高祖八年,劉邦從東姮回京,又路過趙地,于是貫高
等便在柏人縣驛館的夾墻內(nèi)埋伏了刺客,準備乘機行刺。結(jié)果皇上剛要在這里留宿時,心里忽然有所動,
便問:“這里的縣名叫什么?”從者說:“叫柏人?!被噬险f:“柏人,就是被人所困迫!”于是沒住就
走了。漢高祖九年,貫高的仇人知道了這個陰謀,就上書告發(fā)了他。于是劉邦就派人來逮捕趙王、貫高等。
這時,與貫高等一起謀事的十幾個人都想趕緊自殺,只有貫高罵道:“當(dāng)初的事是誰讓你們干的?趙王根
本不知道那次事件,現(xiàn)在也一起被捕了,你們都死了,誰來替趙王辯白不反的事情!”于是坐著封閉的囚
車跟著趙王一起到了長安。當(dāng)時朝廷逮捕張敖,劉邦曾下令不允許趙國的群臣、賓客跟隨張敖進京,違令
者族滅。于是貫高等十幾人都剃了頭發(fā),用鐵圈套著脖子,扮做趙王的家奴,跟著趙王一起來到長安。貫
高到了庭上,回答審問說:“這事完全是我們幾個人干的,趙王確實不知道?!豹z吏打了他幾千棍,整治
得體無完膚,貫高始終不改口。待至廷尉把貫高的情況報告給劉邦,劉邦說:“真是個勇士!誰跟他是舊
相識,讓他以私人身分去問一下?!敝写蠓蛐构f:“貫高是我的小老鄉(xiāng),我早就對他有所了解,這是趙
國的一個重名節(jié)、有持操、守信義的好漢?!眲罹团伤殖址?jié)去探問他,與貫高交談,問起張敖是否
參與了陰謀。貫高說:“人哪有不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的?如今我的親戚、家族都因我的供詞而被處死,
我怎么舍得用自己那么多的親人去換趙王的一條命!問題是趙王確實沒有反心,事情完全是我們幾個人干
的?!苯又桶阉麄?yōu)槭裁粗\反,又如何商量瞞著趙王的過程全說了一遍。泄公如實地一一向劉邦報告后,
劉邦這才放了趙王。劉邦很欣賞貫高這種有氣節(jié)、守信義的為人,就派泄公告訴他趙王敖已經(jīng)釋放了,同
時也宣布赦免貫高。貫高說:“我之所以不自殺,以至于后來被打得體無完膚,就是為了辨明趙王不反。
現(xiàn)在趙王已經(jīng)出獄,我的責(zé)任已經(jīng)盡到了,那么我也就沒什么遺撼了。況且一個做臣子的已經(jīng)有了弒君篡
亂的罪名,還有什么臉面再去侍奉人家呢!即便皇上不殺我,我自己難道能夠于心無愧嗎?”于是仰面扭
斷氣管而死。這時候,貫高的名字傳遍了天下。
(2022.北京朝陽.高一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師說
韓愈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事?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
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
呼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
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寺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與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
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本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
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蘇明也。巫醫(yī)樂師
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日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西笑之。問之,則日:“彼與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簦煹乐粡?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熰嵶?、濱弘、師襄、老聃。鄭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
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吉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
以貽之。
19.下列對兩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①孰能無尊尊矣
②吾師道也師道之不復(fù)
A.①兩句中的“惑”意思相同,②兩句中的“師道”意思相同。
B.①兩句中的"惑''意思不同,②兩句中的“師道”意思相同。
C.①兩句中的"惑'’意思相同,②兩句中的“師道”意思不同。
D.①兩句中的"惑''意思不同,②兩句中的“師道”意思不同。
2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師不必賢于弟子
A.而恥學(xué)于師B.學(xué)于余
C.而青于藍D.善假于物也
21.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去掉后,影響句子意思表達的一項是()
A.其聞道也固先乎吾B.圣人之所以為圣
C.吾未見基明也D.則群聚地笑之
22.下列各句中,最能體現(xiàn)出作者推崇的擇師標(biāo)準的一項是()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
D.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4
23.“其可怪也歟”一句,有人翻譯為“這是應(yīng)該感到奇怪的啊”,有人翻譯為“難道值得奇怪嗎你認為哪種
翻譯更合理?請根據(jù)文意,簡要闡明理由。
【答案】19.D20.C21.C22.B23.翻譯為“這是應(yīng)該感到奇怪的啊''更合理。"難道值得奇怪嗎”
是反問句,意思是不值得奇怪,與原文意思不一致。
【解析】1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
①中“孰能無惑'’的意思為:誰能夠沒有疑惑呢?惑:疑惑?!盎笠印钡囊馑际牵汉堪 ;螅汉俊烧叩囊?/p>
思不同。
②'‘吾師道也'’的意思:我學(xué)習(xí)的是道理。師道:學(xué)習(xí)道理?!皫煹乐粡?fù)”的意思是:求師的風(fēng)尚難以恢復(fù)由
此可以知道J'。師道:求師的風(fēng)尚。兩者的意思不同。
故選D。
20.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的“于”,介詞,比。
A.介詞,向。
B.介詞,向。
C.介詞,比。與例句相同。
D.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對于",一般不用譯出來。
故選C。
2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也”在句中表停頓,去掉不影響句意。
B.“之”是助詞,無實意,去掉不影響句意。
C.“其”,此處為代詞,指代上文“小學(xué)而大遺”的人,如果去掉,則“明”失去所指明的對象,故不可去掉。
D.“而“,表修飾關(guān)系的連詞,不譯。去掉不影響句意。
故選C。
22.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強調(diào)教師的職責(zé)。不能體現(xiàn)作者推崇的擇師標(biāo)準。
B.根據(jù)文中內(nèi)容可知,原文“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中揭示了作者擇師的標(biāo)準。作者在此處認為“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彼浴暗?/p>
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最能代表作者的擇師標(biāo)準。
C.強調(diào)古代圣人德行高。不能體現(xiàn)作者推崇的擇師標(biāo)準。
D.是說不從師的荒謬心態(tài)。不能體現(xiàn)作者推崇的擇師標(biāo)準。
故選B。
2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及句子翻譯的能力。
“其可怪也歟”是對“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發(fā)出的感慨?!拔揍t(yī)、樂師、各種工
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現(xiàn)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個現(xiàn)象是奇怪的。而“難道值得奇
怪嗎''是反問句,意思是不值得奇怪,與原文意思不符。所以應(yīng)翻譯為“這是應(yīng)該感到奇怪的啊”。
參考譯文:
古代求學(xué)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xué)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一生下來
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xué)習(xí),那些成為困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
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學(xué)習(xí),以他為老師:出生在我之后的人,
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拜他為老師。我是向他學(xué)習(xí)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還是生
在我之后呢?因此,無論高低貴賤,無論年長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xué)習(xí)的風(fēng)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也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
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他,焉為代詞);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才智不及圣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xué)習(xí)為
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這
個緣故吧?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xué)習(xí)為可恥,真是糊涂啊!
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xué)習(xí)書中的文句的停頓,并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
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愿問老師;學(xué)習(xí)了小的卻丟了大的。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
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xué)習(xí)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人,
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們。問他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當(dāng)作老
師,就足以感到恥辱:把官大的人當(dāng)作老師,就被認為近于諂媚?!卑?!求師的風(fēng)尚難以恢復(fù)由此可以知
道了!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現(xiàn)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
奇怪啊!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鬃釉脏嵶印⑹|弘、師襄、老聃為師。鄭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
子??鬃诱f:“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dāng)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xué)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
定比學(xué)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xué)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xué)習(xí)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xué)
習(xí)。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
(2022.北京朝陽.高一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君子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旭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
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事?
賢于己者,問苒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能問于不能,以多
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章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日“學(xué)
16
問之道”,學(xué)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xué)”,問且先于學(xué)也。古之人虛中樂善,不
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1】擇之,芻羌【2】之微,先民
[3]詢之,舜以天子而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您言,非茍為謙,誠取善之弘也。三代【4】而下,有學(xué)
而無問,朋友之交,至于勸善規(guī)過足矣,其以義理想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強以乃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
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于己者,陽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
無可問之人。嗟乎!學(xué)之所以不能幾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圣人所不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房產(chǎn)公司個人工作計劃樣本(二篇)
- 國有企業(yè)內(nèi)部審計工作制度模版(2篇)
- 井下鑿巖臺車司機安全操作規(guī)程(4篇)
- 升降機安全操作維護規(guī)程(3篇)
- 全縣夏季消防檢查工作方案模版(2篇)
- 2025年企業(yè)個人工作計劃模版(4篇)
- 2025年學(xué)校運動會開幕式講話稿(4篇)
- 2025年三賢收支管理制度模版(3篇)
- 中班體育游戲設(shè)計方案范例(2篇)
- 學(xué)校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制度模版(2篇)
- 車間生產(chǎn)中的節(jié)能減排與環(huán)境保護技術(shù)
-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學(xué)年英語九上期末學(xué)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
- 通用勞務(wù)合同Word模板下載(多份)
- 第七講 磁電選
- 昆蟲的農(nóng)業(yè)和經(jīng)濟價值
- 天津市部分區(qū)2023-2024學(xué)年六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數(shù)學(xué)試卷
- 長期照護服務(wù)流程
- 精心打造東北大學(xué)近四年C語言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
- 《Power Bi應(yīng)用》課程標(biāo)準
- 《瘋狂動物城》全本臺詞中英文對照
- 幼兒園的品格與道德教育主題班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