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部分地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江蘇省部分地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江蘇省部分地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江蘇省部分地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江蘇省部分地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江蘇省部分地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是日,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雎曰:“大王之國,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涇、渭,右隴、蜀,左關、阪;戰(zhàn)車千乘,奮擊百萬。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兔也,霸王之業(yè)可致。今反閉關而不敢窺兵于山東者,是穰侯為國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p>

王曰:“愿聞所失計?!?/p>

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之則害于秦。臣意王之計,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則不義矣。今見與國之不可親,越人之國而攻,可乎?疏于計矣!昔者,齊人伐楚,戰(zhàn)勝,破軍殺將,再辟千里,膚寸之地無得者,豈齊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諸侯見齊之罷露,舉兵而伐之,主辱軍破,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此所謂藉賊兵而赍盜食者也。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則王之尺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謬乎!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趙強則楚附,楚強則趙附。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p>

王曰:“寡人欲親魏,魏多變之國也,寡人不能親。請問親魏奈何?”范雎曰:“舉兵而伐之?!庇谑桥e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請附。

曰:“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yōu)榍睾φ吣笥陧n王不如收韓?!蓖踉唬骸肮讶擞枕n,不聽,為之奈何?”

范雎曰:“舉兵而攻滎陽,則成皋之路不通;北斬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一舉而攻滎陽,則其國斷而為三。韓見必亡,焉得不聽?韓聽而霸事可成也?!?/p>

王曰:“善?!?/p>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有刪減)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為秦害者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

B.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yōu)榍?害者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

C.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yōu)榍睾φ?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

D.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為秦害者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幸,表明對方的行為使自己感到幸運,與《阿房宮賦》“而望幸焉”相同。

B.千乘,千輛戰(zhàn)車,四馬一車為一乘,乘是衡量諸侯國軍事實力的標準之一。

C.中國,文中指韓、魏所處的中原地區(qū),“華夏”“中土”與“中國”含義相同。

D.寡人,意為寡德之人,文中是秦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雎認為穰侯、秦王采取的策略不當,不利于秦國發(fā)揮自身諸多的優(yōu)勢而稱霸。

B.當年齊國攻打楚國,雖戰(zhàn)勝卻未獲尺寸之地,范雎認為是受到疆界形勢的限制。

C.范雎建議,對于趙、楚等國,可以通過外交手段使他們相互鉗制,令其歸附秦國。

D.對于地處中心的韓、魏兩國,范雎認為要想讓他們歸附,可以采用直接攻打的方法。

13.把下面的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此所謂藉賊兵而赍盜食者也。

(2)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孟子·公孫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4.請簡要概括范雎建議秦王采用“遠交而近攻”策略的原因。

江蘇省丹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对姟吩疲骸?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耐跻悦窳榕_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糜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稖摹吩唬骸畷r日害喪,予及女偕亡?!裼c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栓,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p>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B.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C.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D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11.下列各項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寡人之于國也臣子之不孝君父(《墨子·兼愛》)

B.鄰國之民不加少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逍遙游》)

C.雞豚狗彘之畜邇之事父(《論語·陽貨》)

D.填然鼓之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認為“樂”與“賢”是緊密相關的,君主首先需修養(yǎng)德行,而后才有感受這種快樂的可能。

B.孟子對梁惠王的“盡心”說不以為然,但“以戰(zhàn)喻”卻含蓄地表述了對梁惠王開疆擴土的贊許。

C.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眾擁戴的心理,從農(nóng)、林、畜、牧、漁、教化等方面明確了施政的舉措。

D.孟子認為梁惠王未認識到“民不加多”的本質(zhì),“罪歲”只會使“天下之民至焉”的愿景破產(chǎn)。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4.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歸納孟子的治國理念。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司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長安東市。

宋忠為中大夫,賈誼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賈誼曰:“吾聞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y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shù)中以觀采?!倍思赐浂?。天新雨,道少人,司馬季主閑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辯天地之道,日月之運。二大夫再拜謁。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馬季主復理前語,分別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語數(shù)千言,莫不順理。

宋忠、賈誼獵纓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狀,聽先生之辭,小子竊觀于世,未嘗見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司馬季主捧腹大笑,曰:“觀大夫類有道術者,今何言之陋也!今夫子所賢者何也?所高者誰也?今何以卑污長者?”

二君曰:“尊官厚祿,世之所高也,賢才處之。今所處非其地,故謂之卑。言不信,行不驗,取不當,故謂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賤簡①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人志,擅言禍災以傷人心,矯言鬼神以盡人財,厚求拜謝以私于己?!宋嶂鶒u,故謂之卑污也?!?/p>

司馬季主曰:“公見夫被發(fā)童子乎?日月照之則行,不照則止,問之日月疵瑕吉兇,則不能理。由是觀之,能知別賢與不肖者寡矣。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故官非其任不處也,祿非其功不受也;見人不正,雖貴不敬也;見人有污,雖尊不下也;得不為喜,去不為恨;非其罪也,雖累辱而不愧也。今公所謂賢者,皆可為羞矣。比周賓正,以求尊譽,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獵農(nóng)民;以官為威,以法為機,求利逆暴:譬無異于操白刃劫人者也。何以為高賢才乎?”

(節(jié)選自《史記·日者②列傳》)

①賤簡:鄙視、怠慢。簡,忽視、怠慢。②日者:古時以占候卜筮為業(yè)的人。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

B.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

C.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

D.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務/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洗沐,沐浴,漢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次,沐浴休息,文中指休假。

B.三公,中國古代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在不同的朝代,三公所指并不相同。

C.正襟危坐的“?!敝付苏?,與《赤壁賦》中“正襟危坐而問客曰”的“?!毕嗤?。

D.小子與《論語》中“小子何莫學夫《詩》”中的“小子”相同,均為自謙,指晚輩。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借司馬季主之口譏諷尊官厚祿者,斥其謀求個人的利益,歪曲君主的法令,掠奪農(nóng)民的財產(chǎn);依仗官位逞威風,利用法律做工具,追逐私利,逆行橫暴。

B.本文寫出了司馬季主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鮮明的性格特征,刻畫了世之貪位慕祿者卑污、可憎的嘴臉。賢者與不肖者,相互映襯,一褒一貶,愛憎分明。

C.宋忠、賈誼認為司馬季主所處的地位是低微的,職業(yè)是污濁的。司馬季主連連發(fā)問,對宋忠、賈誼的看法進行有力的反駁,使這兩位大夫啞口無言。

D.本文側(cè)重寫司馬季主與宋忠、賈誼的對話,語言描寫突出。文章反復推論,說理透辟,詞鋒犀利。運用生動確切的比喻,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說服力。

13.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以及課內(nèi)句子。

(1)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文中畫橫線的)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老子》四章)

14.根據(jù)文本,概括司馬季主所認可的高人賢才的特點。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班)固字孟堅。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居大義而已。性寬和容眾,不以才能高人,諸儒以此慕之。

父彪卒,歸鄉(xiāng)里。固以彪所續(xù)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yè)。既而有人上書顯宗,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得召見,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書。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遷為郎,典校秘書。帝乃復使終成前所著書。固自永平中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焉。

時京師修起宮室,??槼勤?,而關中耆老猶望朝廷西顧。乃上《兩都賦》,盛稱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論。肅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數(shù)入讀書禁中,或連日繼夜。每行巡狩,輒獻上賦頌,朝廷有大議,使難問公卿,辯論于前,賞賜恩寵甚渥。固以自二世才術,位不過郎,作《賓戲》以自通焉。

時北單于遣使貢獻,求欲和親,詔問群僚。議者或以為:“匈奴變詐之國,無內(nèi)向之心,徒以畏漢威靈,逼憚南虜,故希望報命,以安其離叛。今若遣使,恐失南虜親附之歡,而成北狄猜詐之計,不可?!惫套h曰:“不若因今施惠,為策近長?!?/p>

永元初,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與參議。及竇憲敗,固先坐免官。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憲不敢發(fā)心銜之及竇氏賓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獄中。時年六十一。

(選自《后漢書·班固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竇憲不敢發(fā)/心銜之/

B.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竇憲不敢發(fā)/心銜之/

C.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竇憲/不敢發(fā)心銜之/

D.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竇憲/不敢發(fā)心銜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百家,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種思想流派,這里指當時學術上的各種學說。

B.蘭臺,漢代宮中藏書處,由御史中丞掌管,東漢設蘭臺令史,負責管理書籍。

C.單于,是匈奴人對他們最高首領的專稱,此稱號始創(chuàng)于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之父頭曼單于,之后該稱號一直沿襲至匈奴滅亡。

D.頌,原指各地采集獻給周天子的本地民間歌謠,這里指以頌揚為主的文章。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班固年少有才,博學多識。他九歲能誦詩作文,長大之后博貫群書,深入鉆研各家各派的思想言論,把握要旨,不拘泥于字句。

B.班固欲成父業(yè),私編前史。班固的父親生前編輯前史,內(nèi)容不夠詳細,班固潛心鉆研,二十多年后終于私下完成了父親未竟的事業(yè)。

C.班固能文善辯,倍受恩寵。他以一篇《兩都賦》反駁西賓的言論;朝堂議事時,他受命向公卿們提出疑問,深得皇帝賞識。

D.班固審時度勢,思慮長遠。北匈奴派使者前來進貢,求和親,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班固從現(xiàn)實與長遠考慮,主張以施恩方式對待。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肅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數(shù)入讀書禁中,或連日繼夜。

(2)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五石之瓠》)

14.班固因私修國史下獄,為什么最終反被任命為蘭臺令史?請簡要說明。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灌江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鄉(xiāng)人。太平興國五年,舉進士,為將作監(jiān)丞、通判潭州,遷右贊善大夫。相府召試約束邊將詔書,既奏御,太宗甚悅。雍熙三年,太宗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辈⒊已a闕、知制誥。沆位最下,特升于上。真宗即位,遷戶部侍郎、參知政事。一夕,遣使持手詔欲以劉氏為貴妃,沆對使者引燭焚詔,附奏曰:“但道臣沆以為不可?!逼渥h遂寢。帝以沆無密奏、謂之曰:“人皆有密啟,卿獨無,何也?”對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則公言之,何用密啟?”時李繼遷久叛,中外咸以為靈州乃必爭之地,茍失之,則緣邊諸郡皆不可保。帝訪于沆,沆曰:“繼遷不死,靈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將,使部分軍民空壘而歸,如此,則關右之民息肩矣?!蔽醇磸你煅?,靈州陷。沆為相,王旦參政事。契丹和親,旦問何如,沆曰:“善則善矣,然邊患既息,恐人主漸生侈心耳?!钡┪匆詾槿?。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盜賊奏之。沆沒后,真宗以契丹既和,遂封岱、祠汾,靡有暇日??軠逝c丁謂善,屢以謂才薦于沆,不用。準問之,沆曰:“顧其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準曰:“如謂者,相公終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當思吾言也?!睖屎鬄橹^所傾,始伏沆言。景德元年七月薨,年五十八。贈太尉。仁宗即位詔配享真宗廟庭沆性直諒言無枝葉居位縝密動遵條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門內(nèi)廳事前僅容旋馬?;蜓云涮?,沆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便鞗]后,或薦梅詢可用。真宗曰:“李沆嘗言其非君子?!?/p>

(節(jié)選自《宋史李沆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仁宗即位詔/配享真宗廟庭/沆性直諒言/無枝葉/居位縝密/動遵條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門內(nèi)/廳事前僅容旋馬

B.仁宗即位/詔配享真宗廟庭/沆性直諒言/無枝葉/居位縝密/動遵條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門內(nèi)/廳事前僅容旋馬

C.仁宗即位/詔配享真宗廟庭/沆性直諒/言無枝葉/居位縝密/動遵條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門內(nèi)/廳事前僅容旋馬

D.仁宗即位/詔配享真宗廟庭/沆性直/諒言無枝葉/居位縝密/動遵條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門內(nèi)/廳事前僅容旋馬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岱,即封禪泰山?!搬贰笔侵袊┥降膭e稱,又稱“岱宗”“岱岳”。

B.古代定謚號有法:肇敏行成曰真,貴賢親親曰仁。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謚號。

C.“待罪”在文中是傳主謙言,表示自己擔心因失職而獲罪,并非真的有罪。

D.“贈”某官職:指朝廷授予已故官員或現(xiàn)職官員的已故直系親屬榮譽職銜。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李沆為人光明磊落,不弄虛作假,遮遮掩掩,即使自己因為焚燒了皇帝想冊封劉氏為貴妃的手詔而犯了罪,也不愿意用秘密的方式上奏,堅持公事就公開說明。

B.李沆入職不久,即得到賞識提拔。他應宰相之召,負責起草約束邊將的詔書,太宗十分滿意;后來,他又被太宗提名,不僅加官晉爵還獲得了特別躍升。

C.李沆料事如神,經(jīng)常有先見之明。他準確地預見到了宋軍在強敵面前難以堅守靈州,他也曾擔憂真宗在太平年間會漸生奢侈之心,但參知政事王旦并不重視這些論斷。

D.李沆備受重視,影響力持久不衰。宋仁宗登皇位,詔令李沆的靈位在宋真宗的廟庭中附帶享受祭祀。他對梅詢的評價,多年后仍被皇帝看重。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大學之道,明明德

B.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

C.知止而后有定

D.不足以事父母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沆對使者引燭焚詔,附奏曰:“但道臣沆以為不可?!逼渥h遂寢。

②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文言文閱讀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是日,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雎曰:“大王之國,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涇、渭,右隴、蜀,左關、阪;戰(zhàn)車千乘,奮擊百萬。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兔也,霸王之業(yè)可致。今反閉關而不敢窺兵于山東者,是穰侯為國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p>

王曰:“愿聞所失計?!?/p>

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之則害于秦。臣意王之計,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則不義矣。今見與國之不可親,越人之國而攻,可乎?疏于計矣!昔者,齊人伐楚,戰(zhàn)勝,破軍殺將,再辟千里,膚寸之地無得者,豈齊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諸侯見齊之罷露,舉兵而伐之,主辱軍破,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此所謂藉賊兵而赍盜食者也。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則王之尺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謬乎!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趙強則楚附,楚強則趙附。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p>

王曰:“寡人欲親魏,魏多變之國也,寡人不能親。請問親魏奈何?”范雎曰:“舉兵而伐之?!庇谑桥e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請附。

曰:“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yōu)榍睾φ吣笥陧n王不如收韓?!蓖踉唬骸肮讶擞枕n,不聽,為之奈何?”

范雎曰:“舉兵而攻滎陽,則成皋之路不通;北斬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一舉而攻滎陽,則其國斷而為三。韓見必亡,焉得不聽?韓聽而霸事可成也?!?/p>

王曰:“善?!?/p>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有刪減)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為秦害者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

B.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yōu)榍?害者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

C.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yōu)榍睾φ?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

D.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為秦害者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幸,表明對方的行為使自己感到幸運,與《阿房宮賦》“而望幸焉”相同。

B.千乘,千輛戰(zhàn)車,四馬一車為一乘,乘是衡量諸侯國軍事實力的標準之一。

C.中國,文中指韓、魏所處的中原地區(qū),“華夏”“中土”與“中國”含義相同。

D.寡人,意為寡德之人,文中是秦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雎認為穰侯、秦王采取的策略不當,不利于秦國發(fā)揮自身諸多的優(yōu)勢而稱霸。

B.當年齊國攻打楚國,雖戰(zhàn)勝卻未獲尺寸之地,范雎認為是受到疆界形勢的限制。

C.范雎建議,對于趙、楚等國,可以通過外交手段使他們相互鉗制,令其歸附秦國。

D.對于地處中心的韓、魏兩國,范雎認為要想讓他們歸附,可以采用直接攻打的方法。

13.把下面的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此所謂藉賊兵而赍盜食者也。

(2)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孟子·公孫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4.請簡要概括范雎建議秦王采用“遠交而近攻”策略的原因。

10.D11.A12.C

13.(1)落得這樣下場的原因,是因它攻打楚國而使韓國、魏國獲得土地壯大起來,這就是所說的借給強盜兵器而資助(送給)小偷糧食啊!

(2)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的原因是:如果有人突然看到一個孩子將要掉進井里去了,必然會產(chǎn)生驚懼同情的心理。

14.①能夠占有因勝利而獲得的秦國鄰近的土地;②韓國與秦國地形交錯,是心腹之患,必須攻打;③韓魏地處中原,是天下中心,攻下它們有利于制衡威懾楚趙;④楚、趙歸附秦國,齊必恐懼臣服。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韓國對秦國來說,就如同木頭有蛀蟲,人的內(nèi)臟有病一樣。天下的形勢如果有變動,最能傷害秦國的就是韓國。大王不如收服韓國。

“秦之有韓”和“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句式相對,語義相關,后兩者都是對“秦之有韓”的比喻,而“心腹”是“病”的賓語,所以應在“腹”后斷句,排除BC。

“天下有變”是“為秦害者莫大于韓”的前提,而“王不如收韓”中,“王”是后面“不如收韓”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一詞多義,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說法錯誤,兩者意義不同。后句中的“幸”意為寵幸。句意:先生拿什么來賜教寡人?/希望皇帝能寵幸光臨。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令其歸附秦國”說法有誤,原文說的是“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也就是說,楚、趙都依附秦國了,齊國必然恐懼,定會說好話、送厚禮來侍奉秦國,只要齊國依附,秦國就可以使韓、魏成為一片廢墟。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所以”,……的原因;“肥”,使動用法,使……壯大;“藉”,借給;“赍”,資助,送。

(2)“不忍人之心”,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乍”,突然;“孺子”,孩子;“怵惕惻隱”,驚懼同情。

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根據(jù)原文“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則王之尺也”可得出:能夠占有因勝利而獲得的秦國鄰近的土地;

根據(jù)原文“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為秦害者莫大于韓”可得出:韓國與秦國地形交錯,是心腹之患,必須攻打;

根據(jù)原文“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可得出:韓魏地處中原,是天下中心,攻下它們有利于制衡威懾楚趙;

根據(jù)原文“趙強則楚附,楚強則趙附。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可得出:楚、趙歸附秦國,齊必恐懼臣服。

參考譯文:

這一天,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宮中沒有別人了,秦王跪著請求說:“先生拿什么來賜教寡人?”

范雎說:“大王的國家北有要塞甘泉、谷口,南有涇、渭兩水環(huán)繞,西有險峻的隴、蜀山地,東邊有險要的函谷關與隴阪,擁有千輛戰(zhàn)車,百萬精兵。憑著秦兵的勇敢,眾多的車騎,以這樣的實力去對付諸侯,就如猛犬追趕跛兔一般,霸王之業(yè)真是手到擒來?,F(xiàn)在反而閉起關門,不敢向東方諸國用兵,這都怪穰侯沒有忠心地為國家出謀劃策,而大王的決策也有所失誤啊?!?/p>

秦王說:“我很想知道究竟錯在哪里?!?/p>

范雎說:“王越過韓、魏去攻打強大的齊國,這不是好辦法。您派出的軍隊少了,就不能打敗齊國,多派軍隊,又會對秦國有損。我估計大王想少派軍隊,而讓韓、魏兩國投入全部軍力,但這是不恰當?shù)?。如今認為盟國韓、魏不可以親附,越過它們?nèi)スR,能行嗎這是謀劃不周啊!從前,齊國人去攻打楚國,取得勝利,打敗楚軍,殺掉楚國將領,再次開拓上千里的土地,但最后齊國卻連分寸土地都沒有得到,哪里是齊國不想要土地,而是形勢不允許啊!諸侯看到齊國軍隊疲勞,君臣又不團結(jié),于是興兵攻打齊國,齊王蒙羞,部隊瓦解,被天下人所恥笑。落得這樣下場的原因,是因它攻打楚國而使韓國、魏國獲得土地壯大起來,這就是所說的借給強盜兵器而資助(送給)小偷糧食??!我認為大王不如與遠方國家結(jié)盟而攻打鄰近的國家,這樣,得寸土就是大王的寸土,得尺地就是大王的尺地?,F(xiàn)在不采用這個策略而去攻打遠方的國家,不是犯了嚴重的錯誤嗎如今韓、魏地處中原,是天下的樞紐。大王如想成就霸業(yè),必須控制中原地區(qū),用它們作為天下的樞紐,從而威脅楚、趙兩國。趙國強大則楚國會依附秦國,楚國強大則趙國會依附秦國。楚、趙都依附秦國了,齊國必然恐懼,定會說好話、送厚禮來侍奉秦國,只要齊國依附,秦國就可以使韓、魏成為一片廢墟?!?/p>

秦王說:“我想和魏國親近,可魏是個變化無常的國家,我沒法去親近它。請問怎么才能拉攏魏國呢”范雎說:“最好的選擇是出兵攻打它?!庇谑乔貒霰ゴ蛐锨?,拿下邢丘后,魏國就主動請求依附秦國了。

范雎說:“秦、韓兩國的地形就好像錦繡的花紋一樣,相互交錯。韓國對秦國來說,就如同木頭有蛀蟲,人的內(nèi)臟有病一樣。天下的形勢如果有變動,最能傷害秦國的就是韓國。大王不如收服韓國?!鼻赝跽f:“我想收服韓國,可是它不買賬,怎么辦呢?”

范雎說:“出兵攻打滎陽,從成皋來救援的路就不能通行;北面切斷太行山的要道,上黨的援軍就不能到達;一舉攻占滎陽,韓國就被斷為三截。魏、韓國眼看滅亡就在眼前,怎么會不聽秦國的支配呢?韓國服從,大王的霸業(yè)也就成功了?!?/p>

秦王說:“好!”

江蘇省丹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对姟吩疲骸?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耐跻悦窳榕_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糜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稖摹吩唬骸畷r日害喪,予及女偕亡?!裼c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栓,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B.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C.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D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11.下列各項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寡人之于國也臣子之不孝君父(《墨子·兼愛》)

B.鄰國之民不加少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逍遙游》)

C.雞豚狗彘之畜邇之事父(《論語·陽貨》)

D.填然鼓之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認為“樂”與“賢”是緊密相關的,君主首先需修養(yǎng)德行,而后才有感受這種快樂的可能。

B.孟子對梁惠王的“盡心”說不以為然,但“以戰(zhàn)喻”卻含蓄地表述了對梁惠王開疆擴土的贊許。

C.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眾擁戴的心理,從農(nóng)、林、畜、牧、漁、教化等方面明確了施政的舉措。

D.孟子認為梁惠王未認識到“民不加多”的本質(zhì),“罪歲”只會使“天下之民至焉”的愿景破產(chǎn)。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4.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歸納孟子的治國理念。

10.C11.A12.B

13.(1)老百姓恨不得與他同歸于盡,即使有高臺深池,珍禽異獸,他又如何能獨自享受呢?

(2)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做到了這些而不能統(tǒng)一天下稱王的還從未有過。

14.孟子認為君主要有德行,要對百姓施行仁政。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孟子晉見梁惠王。王站在池塘邊,一邊欣賞著鳥獸,一邊說:“有德行的人也享受這種快樂嗎?”

介詞“于”的賓語為“沼上”,所以應在“上”后面斷開,排除AB;

“鴻雁麋鹿”是“顧”的賓語,所以應在“鹿”后面斷開,排除D。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之”均為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我對于國家。/臣與子不孝敬君和父。

B.“之”,助詞,的。/代詞。句意:鄰國的百姓不見減少。/只是因為它無用,我把它砸了。

C.“之”,助詞,的。/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雞、豬、狗的畜養(yǎng)/近則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

D.“之”,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助詞,的。句意:咚咚地敲響戰(zhàn)鼓。/可以多了解一些鳥獸草木的名稱。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卻含蓄地表述了對梁惠王開疆擴土的贊許”錯誤。由原文“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可知,孟子只是認為梁惠王喜歡作戰(zhàn),所以用作戰(zhàn)作比喻,使得能夠更好地讓梁惠王明白自己的主張。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偕”,一起;“雖”,即使;“豈”,怎么。

(2)“衣”,穿;“王”,稱王;“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還從未有過這樣的情況。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由原文“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可知,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體會到這種快樂,沒有德行的人即使有這一切,也沒法享受。

由原文“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知,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做到了這些而不能統(tǒng)一天下稱王的還從未有過。

所以孟子認為君主要有德行,要對百姓施行仁政。

參考譯文:

孟子晉見梁惠王。王站在池塘邊,一邊欣賞著鳥獸,一邊說:“有德行的人也享受這種快樂嗎?”

孟子答道:“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體會到這種快樂,沒有德行的人即使有這一切,也沒法享受?!对娊?jīng)》中說:‘開始筑靈臺,勘測又標明。百姓都來做,慢慢就完成。王說才開始,不要太著急。百姓如兒子,都來出把力。王到鹿苑中,母鹿正棲息。母鹿肥又亮,白鳥毛如雪。王到靈沼上,滿池魚跳躍?!芪耐蹼m然用了百姓的力量筑高臺挖深池,但百姓樂意這樣做,他們管這臺叫‘靈臺’,管這池叫‘靈沼’,還樂意那里有許多麋鹿和魚鱉。古時候的圣君賢王因為能與老百姓同樂,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稖摹酚涊d:‘太陽啊,你什么時候滅亡呢?我寧肯和你一道去死!’老百姓恨不得與他同歸于盡,即使有高臺深池,珍禽異獸,他又如何能獨自享受呢?”

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啦。河內(nèi)遇到饑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zhuǎn)移到河內(nèi)。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做。了解一下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百姓不見減少,我的百姓不見增多,這是為什么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讓我用戰(zhàn)爭做比喻吧。咚咚地敲響戰(zhàn)鼓,兩軍開始交戰(zhàn),戰(zhàn)敗的扔掉盔甲拖著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來,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來。憑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樣呢?”

梁惠王說:“不行。只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p>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不耽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季節(jié),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wǎng)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chǎn)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jié)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產(chǎn)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了。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五畝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的畜養(yǎng),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它的耕作時節(jié),數(shù)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饑餓了。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負或頭頂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做到了這些而不能統(tǒng)一天下稱王的還從未有過。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不知道開倉賑濟。百姓死了,就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歲不好?!@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p>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司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長安東市。

宋忠為中大夫,賈誼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賈誼曰:“吾聞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y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shù)中以觀采?!倍思赐浂?。天新雨,道少人,司馬季主閑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辯天地之道,日月之運。二大夫再拜謁。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馬季主復理前語,分別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語數(shù)千言,莫不順理。

宋忠、賈誼獵纓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狀,聽先生之辭,小子竊觀于世,未嘗見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司馬季主捧腹大笑,曰:“觀大夫類有道術者,今何言之陋也!今夫子所賢者何也?所高者誰也?今何以卑污長者?”

二君曰:“尊官厚祿,世之所高也,賢才處之。今所處非其地,故謂之卑。言不信,行不驗,取不當,故謂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賤簡①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人志,擅言禍災以傷人心,矯言鬼神以盡人財,厚求拜謝以私于己?!宋嶂鶒u,故謂之卑污也?!?/p>

司馬季主曰:“公見夫被發(fā)童子乎?日月照之則行,不照則止,問之日月疵瑕吉兇,則不能理。由是觀之,能知別賢與不肖者寡矣。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故官非其任不處也,祿非其功不受也;見人不正,雖貴不敬也;見人有污,雖尊不下也;得不為喜,去不為恨;非其罪也,雖累辱而不愧也。今公所謂賢者,皆可為羞矣。比周賓正,以求尊譽,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獵農(nóng)民;以官為威,以法為機,求利逆暴:譬無異于操白刃劫人者也。何以為高賢才乎?”

(節(jié)選自《史記·日者②列傳》)

①賤簡:鄙視、怠慢。簡,忽視、怠慢。②日者:古時以占候卜筮為業(yè)的人。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

B.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

C.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

D.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務/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洗沐,沐浴,漢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次,沐浴休息,文中指休假。

B.三公,中國古代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在不同的朝代,三公所指并不相同。

C.正襟危坐的“?!敝付苏?,與《赤壁賦》中“正襟危坐而問客曰”的“?!毕嗤?。

D.小子與《論語》中“小子何莫學夫《詩》”中的“小子”相同,均為自謙,指晚輩。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借司馬季主之口譏諷尊官厚祿者,斥其謀求個人的利益,歪曲君主的法令,掠奪農(nóng)民的財產(chǎn);依仗官位逞威風,利用法律做工具,追逐私利,逆行橫暴。

B.本文寫出了司馬季主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鮮明的性格特征,刻畫了世之貪位慕祿者卑污、可憎的嘴臉。賢者與不肖者,相互映襯,一褒一貶,愛憎分明。

C.宋忠、賈誼認為司馬季主所處的地位是低微的,職業(yè)是污濁的。司馬季主連連發(fā)問,對宋忠、賈誼的看法進行有力的反駁,使這兩位大夫啞口無言。

D.本文側(cè)重寫司馬季主與宋忠、賈誼的對話,語言描寫突出。文章反復推論,說理透辟,詞鋒犀利。運用生動確切的比喻,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說服力。

13.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以及課內(nèi)句子。

(1)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文中畫橫線的)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老子》四章)

14.根據(jù)文本,概括司馬季主所認可的高人賢才的特點。

10.C11.D12.C

13.(1)司馬季主打量他們的狀貌,好像是有知識的人,就以禮相待,讓弟子邀請他們就坐。

(2)因此(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惜難得的貨品,學習常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所犯的過錯。

14.①品行正直,敢于直諫;

②為國為民,大公無私;

③處變不驚;

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⑤無功不受祿。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

句意:賢人的行為,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規(guī)勸君王,多次勸諫不被采納就引退下來;他們稱譽別人并不圖其回報,厭惡別人也并不顧及其怨恨,只以對國家和百姓有利為己任。

“三諫不聽則退”,“三”修飾“諫”作狀語,不可斷開,排除AD;

“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結(jié)構(gòu)對稱,各自成句,排除B。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識以及理解文言文實詞含義的能力。

A.正確。

B.正確。

C.“正襟危坐而問客曰”,句意:(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正確。

D.“相同,均為自謙,指晚輩”錯誤?!靶∽雍文獙W夫《詩》”中“小子”是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句意:學生們?yōu)槭裁床粚W習《詩》呢?

兩者不相同。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的能力。

C.“使這兩位大夫啞口無言,自討沒趣”錯。宋忠、賈誼在司馬季主連連發(fā)問之后,緊接著又發(fā)話了,并沒有“啞口無言”。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視”,打量;“如類”,好像;“禮”,名詞活用為動詞,禮遇,以禮相待;“延”,邀請;

(2)“是以”,因此;“貴”,珍惜;“復”,補救;“所過”,過錯。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

由“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可知,高人賢才要品行正直,敢于直諫;

由“以便國家利眾為務”可知,高人賢才要為國為民,大公無私;

由“得不為喜,去不為恨”可知,高人賢才要處變不驚;

由“故官非其任不處也”可知,高人賢才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由“祿非其功不受也”可知,高人賢才要無功不受祿。

參考譯文:

司馬季主,是楚國人。他在長安東市卜卦。

宋忠此時任中大夫,賈誼任博士,一天二人一同外出洗沐,邊走邊討論。賈誼說:“我聽說古代的圣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在卜者、醫(yī)師行列之中?,F(xiàn)在,我已見識過三公九卿及朝中士大夫,他們的才學人品都可以說了解了。我們試著去看看卜者的風采吧?!庇谑嵌送嚨绞袇^(qū)。天剛剛下過雨,路上行人很少,司馬季主正閑坐在館中,三四個弟子陪侍著他,(他)正在講解天地間的道理,日月運轉(zhuǎn)的情形。兩位大夫向司馬季主拜了兩拜。司馬季主打量他們的狀貌,好像是有知識的人,就以禮相待,叫弟子邀請他們就坐。坐定之后,司馬季主重新梳理前面講的內(nèi)容,分析天地的起源與終止,日月星辰的運行法則,講了幾千句,無不順理成章。

宋忠、賈誼收攬冠帶,整理衣服,端正地坐著,說:“我看先生的形貌,聽先生的談吐,晚輩私下觀看當今之世,還未曾見到過?,F(xiàn)在,您為什么地位如此低微,為什么職業(yè)如此污濁?”

司馬季主捧腹大笑說:“看兩位大夫好像是有道術的人,現(xiàn)在為什么會說出這種淺薄的話呢?今天你們所認為的賢者是什么樣的人呢?所認為高尚的人是誰呢?憑什么將長者視為卑下污濁呢?”

兩位大夫說:“高官厚祿,是世人認為高尚的地位,只有賢能的人才能享有這種地位。如今先生所處的不是這種地位,所以說是卑下的。(卜者)講話不能讓人相信,按照所說的去做得不到應驗,而又索取不恰當,所以說是污濁的。卜筮者,是世俗所鄙視的。世人都說:‘卜者多用夸大怪誕之辭,來迎合人們的心意;虛假抬高人們的祿命,來取悅?cè)诵?;編造災禍,以使人悲傷;假借鬼神,以騙盡錢財;貪求酬謝,以利于自身?!@都是我們認為可恥的行徑,所以說是卑下污濁的?!?/p>

司馬季主說:“你們見過那披發(fā)童子嗎?日月照著,他們就走路;不照,他們就不走。問他們?nèi)赵轮澈腿耸录獌矗筒荒芙忉屨f明。由此看來,能識別賢與不肖的人太少了。賢人的行為,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規(guī)勸君王,多次勸諫不被采納就引退下來;他們稱譽別人并不圖其回報,厭惡別人也并不顧及其怨恨,只以對國家和百姓有利為己任。所以,官職不是自己所能勝任的就不擔任,俸祿不是自己功勞所應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術不正的人,雖位居顯位也不恭敬他;看到有污點的人,雖高居尊位也不屈就他;得到榮華富貴也不以為喜,失去榮華富貴也不以為遺憾;如果不是他的過錯,即使被捆綁受辱也不感到羞愧?,F(xiàn)在你們所說的賢者,都是些足以為他們感到羞愧的人。他們結(jié)黨營私,排斥正人君子,以騙取尊榮美譽,以享受公家俸祿;謀求個人的利益,歪曲君主的法令,掠奪農(nóng)民的財產(chǎn);依仗官位逞威風,利用法律做工具,追逐私利,逆行橫暴:這與手持利刃搶劫別人沒有什么不同。憑什么認為他們是高尚的賢才呢?”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班)固字孟堅。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居大義而已。性寬和容眾,不以才能高人,諸儒以此慕之。

父彪卒,歸鄉(xiāng)里。固以彪所續(xù)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yè)。既而有人上書顯宗,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得召見,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書。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遷為郎,典校秘書。帝乃復使終成前所著書。固自永平中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焉。

時京師修起宮室,??槼勤?,而關中耆老猶望朝廷西顧。乃上《兩都賦》,盛稱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論。肅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數(shù)入讀書禁中,或連日繼夜。每行巡狩,輒獻上賦頌,朝廷有大議,使難問公卿,辯論于前,賞賜恩寵甚渥。固以自二世才術,位不過郎,作《賓戲》以自通焉。

時北單于遣使貢獻,求欲和親,詔問群僚。議者或以為:“匈奴變詐之國,無內(nèi)向之心,徒以畏漢威靈,逼憚南虜,故希望報命,以安其離叛。今若遣使,恐失南虜親附之歡,而成北狄猜詐之計,不可?!惫套h曰:“不若因今施惠,為策近長?!?/p>

永元初,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與參議。及竇憲敗,固先坐免官。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憲不敢發(fā)心銜之及竇氏賓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獄中。時年六十一。

(選自《后漢書·班固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竇憲不敢發(fā)/心銜之/

B.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竇憲不敢發(fā)/心銜之/

C.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竇憲/不敢發(fā)心銜之/

D.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竇憲/不敢發(fā)心銜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百家,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種思想流派,這里指當時學術上的各種學說。

B.蘭臺,漢代宮中藏書處,由御史中丞掌管,東漢設蘭臺令史,負責管理書籍。

C.單于,是匈奴人對他們最高首領的專稱,此稱號始創(chuàng)于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之父頭曼單于,之后該稱號一直沿襲至匈奴滅亡。

D.頌,原指各地采集獻給周天子的本地民間歌謠,這里指以頌揚為主的文章。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班固年少有才,博學多識。他九歲能誦詩作文,長大之后博貫群書,深入鉆研各家各派的思想言論,把握要旨,不拘泥于字句。

B.班固欲成父業(yè),私編前史。班固的父親生前編輯前史,內(nèi)容不夠詳細,班固潛心鉆研,二十多年后終于私下完成了父親未竟的事業(yè)。

C.班固能文善辯,倍受恩寵。他以一篇《兩都賦》反駁西賓的言論;朝堂議事時,他受命向公卿們提出疑問,深得皇帝賞識。

D.班固審時度勢,思慮長遠。北匈奴派使者前來進貢,求和親,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班固從現(xiàn)實與長遠考慮,主張以施恩方式對待。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肅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數(shù)入讀書禁中,或連日繼夜。

(2)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五石之瓠》)

14.班固因私修國史下獄,為什么最終反被任命為蘭臺令史?請簡要說明。

10.B11.D12.B

13.(1)肅宗很喜好文章,班固更加受寵,多次被召入宮中陪讀,有時日以繼夜。

(2)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卻擔憂它大而無處可容納?

14.(1)他的弟弟班超疾馳上京,面見皇帝,說明情況;(2)皇帝看了他的書,被其文思折服,故而任命他為蘭臺令史。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當初,洛陽令種兢曾在街上行進,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種兢的車馬,吏卒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謾罵,種兢大怒,但因畏懼竇憲而不敢發(fā)作,心中記下仇恨。

“大怒”的主語是“兢”,故“兢大怒”句意完整,中間不應斷開,排除AD。

“吏椎呼之”中的“之”指代的是“奴”,做“呼”的定賓語,句意完整;且“醉罵”的主語是“奴”,故“奴醉罵”句意完整,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D.“頌,原指各諸侯國采集獻給周天子的本地民間歌謠”理解錯誤。民間歌謠是“風”,頌是《詩經(jīng)》的一個部分,主要內(nèi)容是指宗廟祭祀時的舞曲歌辭。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二十多年后終于私下完成了父親未竟的事業(yè)”分析錯誤。依據(jù)原文“帝乃復使終成前所著書。固自永平中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可知,是受皇帝詔令繼續(xù)完成,而非“私下”完成。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雅”,一向,向來;“愈”,更加;“幸”,受寵;“數(shù)”,多次;“或”,有時。

(2)“慮”,用繩結(jié)綴;“以為”,把……作為;“樽”,盛酒器,這里指形狀像酒樽,縛在身上用來鳧水的東西;“憂”,擔憂;“瓠落”,寬大空廓的樣子。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原文找到相關情節(jié)“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得召見,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書。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可見,一是有班超“馳詣闕上書”“具言固所著述意”,疾馳上京向皇帝說明情況;二是因為“郡亦上其書。顯宗甚奇之”,即皇帝讀到他寫的書,為他的文采折服。

參考譯文:

班固字孟堅,九歲時,能作文章誦詩作賦。長大后,便博覽古籍。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的言論,沒有不深入研究的。他所掌握的學問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學的,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釋,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他)性情溫和寬容,不因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許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

父親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鄉(xiāng)。班固因為班彪先前繼《史記》所寫史書還不夠詳備,于是潛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親的事業(yè)。不久有人上書給顯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國史,有詔書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獄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書全部取來。班固的弟弟班超擔心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能自我表白,于是急馳至京都赴皇宮向皇上上書,得到皇帝的召見。(班超)全面細致地說明了班固所著書的內(nèi)容意義,而(這時)郡府也把班固所寫之書呈上。顯宗(閱后)很感驚奇,召他到校書部,任命為蘭臺史令,讓他和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同寫成《世祖本紀》。升遷為郎中,典校秘書?;实劬驮俅巫屗^續(xù)完成以前所寫的書。班固自永平年開始接受詔令,潛心鉆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間才完成。當時人非常推崇此書,學者們沒有不朗讀背誦它的。

當時京都正修建宮殿,修繕城墻,疏通護城河??墒顷P中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紳們還希望朝廷遷都至長安。(班固)于是上了《兩都賦》,賦中盛贊東都洛陽規(guī)模建制之美,以此回擊主張西遷者不符合實際的、浮夸的論調(diào)。等到肅宗很喜好文章,班固更加受寵,多次被召入宮中陪讀,有時日以繼夜。每次出外巡行,班固都有賦頌呈上,朝廷有大事商議時,天子讓他詰難公卿,在廷前論辯,賞賜十分優(yōu)厚。班固認為自己身懷二世才能,但職位不超過郎中,因此作《賓戲》來讓自己通達。

當時北單于派遣使者來納貢,要求和漢和親,皇帝下詔訊問眾官。參與議論的人,有人認為:“匈奴是多變善詐之國,沒有歸向漢朝之心,只是害怕漢朝的威嚴,逼畏南方的敵人,所以希望得到回復,來安定他們的叛離之心。如今如果派遣使者,恐怕會失去南虜親附漢朝的歡心,而成就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狡詐的計策,不能答應匈奴的要求?!卑喙贪l(fā)表議論說:“不如趁現(xiàn)在就對他們施以恩惠,這才是高明的計策?!?/p>

永元初年,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用班固為中護軍,參加議論軍事。等到竇憲破敗時,班固受連坐而被免官。當初,洛陽令種兢曾在街上行進,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種兢的車馬,吏卒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謾罵,種兢大怒,但因畏懼竇憲而不敢發(fā)作,心中記下仇恨。等到竇氏家族及門下賓客都被逮捕拷問之時,洛陽令種兢趁此機會逮捕關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終死在獄中。當時六十一歲。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灌江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鄉(xiāng)人。太平興國五年,舉進士,為將作監(jiān)丞、通判潭州,遷右贊善大夫。相府召試約束邊將詔書,既奏御,太宗甚悅。雍熙三年,太宗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辈⒊已a闕、知制誥。沆位最下,特升于上。真宗即位,遷戶部侍郎、參知政事。一夕,遣使持手詔欲以劉氏為貴妃,沆對使者引燭焚詔,附奏曰:“但道臣沆以為不可?!逼渥h遂寢。帝以沆無密奏、謂之曰:“人皆有密啟,卿獨無,何也?”對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則公言之,何用密啟?”時李繼遷久叛,中外咸以為靈州乃必爭之地,茍失之,則緣邊諸郡皆不可保。帝訪于沆,沆曰:“繼遷不死,靈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將,使部分軍民空壘而歸,如此,則關右之民息肩矣?!蔽醇磸你煅裕`州陷。沆為相,王旦參政事。契丹和親,旦問何如,沆曰:“善則善矣,然邊患既息,恐人主漸生侈心耳?!钡┪匆詾槿?。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盜賊奏之。沆沒后,真宗以契丹既和,遂封岱、祠汾,靡有暇日。寇準與丁謂善,屢以謂才薦于沆,不用。準問之,沆曰:“顧其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準曰:“如謂者,相公終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當思吾言也?!睖屎鬄橹^所傾,始伏沆言。景德元年七月薨,年五十八。贈太尉。仁宗即位詔配享真宗廟庭沆性直諒言無枝葉居位縝密動遵條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門內(nèi)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沆沒后,或薦梅詢可用。真宗曰:“李沆嘗言其非君子。”

(節(jié)選自《宋史李沆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仁宗即位詔/配享真宗廟庭/沆性直諒言/無枝葉/居位縝密/動遵條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門內(nèi)/廳事前僅容旋馬

B.仁宗即位/詔配享真宗廟庭/沆性直諒言/無枝葉/居位縝密/動遵條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門內(nèi)/廳事前僅容旋馬

C.仁宗即位/詔配享真宗廟庭/沆性直諒/言無枝葉/居位縝密/動遵條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門內(nèi)/廳事前僅容旋馬

D.仁宗即位/詔配享真宗廟庭/沆性直/諒言無枝葉/居位縝密/動遵條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門內(nèi)/廳事前僅容旋馬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岱,即封禪泰山?!搬贰笔侵袊┥降膭e稱,又稱“岱宗”“岱岳”。

B.古代定謚號有法:肇敏行成曰真,貴賢親親曰仁。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謚號。

C.“待罪”在文中是傳主謙言,表示自己擔心因失職而獲罪,并非真的有罪。

D.“贈”某官職:指朝廷授予已故官員或現(xiàn)職官員的已故直系親屬榮譽職銜。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李沆為人光明磊落,不弄虛作假,遮遮掩掩,即使自己因為焚燒了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