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的思想認知與其文學價值及神話特色_第1頁
山海經(jīng)的思想認知與其文學價值及神話特色_第2頁
山海經(jīng)的思想認知與其文學價值及神話特色_第3頁
山海經(jīng)的思想認知與其文學價值及神話特色_第4頁
山海經(jīng)的思想認知與其文學價值及神話特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山海經(jīng)》是一部記載中國上古神話的古代典籍。書中的神話類型繁雜,從中反映出先民認為是神祇創(chuàng)造世界的世界觀和通過歷史事件反映出先民的天命思想。從《山海經(jīng)》的神話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奮勇拼搏、具有憂患意識的中華民族精神?!渡胶=?jīng)》的神話還具有為后世文學作品的藝術虛構提供了原始素材;深刻影響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創(chuàng)作的文學價值。以及神話種類豐富、情節(jié)短小、具有早期的圖騰崇拜和自然崇拜的意識的神話特色。關鍵詞:山海經(jīng)思想中華民族精神價值AbstractTheclassicofmountainsandseasisanancientbookthatrecordsancientChinesemyths.Therearevarioustypesofmythsinthebook,whichreflectstheworldviewthatthegodscreatedtheworldandthethoughtofdestinyoftheancestorsthroughhistoricalevents.Fromthemythof"theclassicofmountainsandseas",embodiestheChinesenation'sself-improvement,strivecourageously,withasenseofcrisisoftheChinesenationalspirit.Themythoftheclassicofmountainsandseasalsoprovidesoriginalmaterialsfortheartisticfictionoflaterliteraryworks.Deeplyinfluencedtheliteraryvalueofthecreationofromanticliterature.Andthemythofrichcategories,shortplots,withtheearlytotemworshipandnatureworshipoftheconsciousnessofthemythfeatures.Keywords:classicofmountainsandseasthoughtChinesenationalspiritvalue目錄TOC\o"1-3"\u一、《山海經(jīng)》所反映的先民早期的世界觀與歷史觀 神話是什么?魯迅先生曾說:“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xiàn)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盵1]馬克思說:“一切神話都是在想象中和通過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蔽覈膶W家、神話學者茅盾則認為,神話是“一種流行于上古時代的民間故事,所敘述的是超乎人類能力以上的神們的行事,雖然荒唐無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傳述,卻信以為真?!盵2]神話,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特點:1,是敘述原始時代或人類進化早期的一個事件或故事;2,傳承的后輩必須對這些故事信以為真;3,它必須由古代各民族人民集體創(chuàng)造和傳承,如果是單獨創(chuàng)造的,而不是通過繼承和群眾參與創(chuàng)造的,那故事再如何離奇也不能稱之為神話?!渡胶=?jīng)》中的神話屬于中國神話體系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古典神話。古典神話較好的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先民的生活狀況,內(nèi)容涉及到開辟神話、自然神話、動植物神話、冥界神話等各種神話類型,雖然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闡述,但也能足以窺見中國神話的偉大與美麗。一、《山海經(jīng)》所反映的先民早期的世界觀與歷史觀(一)早期先民的自然觀、生死觀等思想認知1.世界觀形成初期的思想認識世界是怎樣誕生的?是一開始就是現(xiàn)在山河湖海的景狀,還是由一片混沌中漸漸產(chǎn)生的呢?那么我們?nèi)祟悾质菑哪睦飦淼哪??這些關于萬物起源的問題,是每一個民族在童年時期就曾經(jīng)探索過的。在探索的過程中,就產(chǎn)生了豐富的創(chuàng)世神話。創(chuàng)世神話,也稱開辟神話。不僅是先民試圖用來解釋萬物起源的神話,還是試圖說明各類事物為什么是現(xiàn)在這樣而不是那樣的神話。創(chuàng)世神話是古典神話中最能夠反映出先民樸素的世界觀的神話。每一個民族,都對世界的本源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那么先民對于世界的本源都有哪些疑問呢?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3](《天問》)在《天問》開篇這短短八句詩中,屈原就對世界的起源提出了一連串的思考:天地是如何開辟的?光明黑暗是怎么分開的?晝夜是怎么形成的?陰陽又是如何化生萬物的一系列問題。從這些問題中我們可以得知,先民對于世界的形成和如此有規(guī)律的自然現(xiàn)象感到困惑不解,那么在先民的眼中,他們是怎么認知世界形成的呢?眾所周知,如今文學史認為的創(chuàng)世神話是《三五歷紀》中記載的《盤古開天》,不過,《三五歷紀》是三國時期的著作,距離上古時期已經(jīng)過去了1500多年。而《山海經(jīng)》中卻記載,在一千多年前的上古社會,先民已經(jīng)對世界形成有了自己的看法。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4](《西次山經(jīng)》)這便是中國最早期的混沌神?;煦绱砹讼让駥τ谑澜缧纬汕靶螒B(tài)的認知,認為世界原是一片混沌,混沌死去,天地開辟,從而誕生了人類生存的世界。天地開辟,世界形成了。其他的自然事物和現(xiàn)象又如何解釋?先民認為,還是有一位怪異的神,它掌管著自然中的事物。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5](《大荒北經(jīng)》)這則神話里解釋說,鐘山有一位燭龍神,他睜眼時是白天,閉眼時是黑夜;吹氣的時候是大雪紛飛,呼氣的時候則是烈日炎炎;一呼一吸則帶來了長風萬里。它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造就了晝夜的交替和天氣的變化。這就是自然事物和自然現(xiàn)象的來源。這個神話是通過人類一些共同的生理行為來解釋晝夜、季節(jié)和風的形成。從這兩則神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先民認為是有一些體態(tài)龐大的神祇,它們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能夠變化成世界和自然事物。原始的祖先習慣于把他們所知道的人體或者動物軀體作為參照系統(tǒng)或標準來解釋所有的自然事物。他們不僅設想了一些巨大而原始的神,而且創(chuàng)造了非常宏偉的創(chuàng)世神話。在希臘神話中,天地是一片混沌。最老的神,叫卡俄斯,是一片混沌。在一片虛無中,生出了大地女神:該亞、深淵:塔爾塔洛斯、愛神:厄洛斯、黑暗:厄瑞波斯、黑夜:尼克斯。在這五位原始神中,厄瑞波斯和尼克斯結合,生出了光明以太與白晝赫米婭;地母該亞獨自生出了天空烏拉諾斯、群山烏瑞亞、海洋蓬托斯。雖然這只是希臘的神譜,但卻是希臘神話對于天地開辟、世界形成的解釋。在這個神譜中,我們可以看到,希臘神話認為:天地最初只是一片混沌,由混沌生出了大地以及大地之下的深淵、黑暗和夜晚。大地生出了天空、山川和海洋;黑暗和夜晚在愛神的引導下孕育出了光明和白晝。至此,世界的面貌已經(jīng)出現(xiàn)端倪。從這幾位原始神的關系中可以看到,希臘神話中世界的形成是由于這些代表著自然屬性的神的誕生而形成的,因為有愛神的存在,諸神彼此相愛,從而孕育出更多代表自然事物的神祇。從這個過程中來看,希臘神話認為,世界的形成過程是由自然演進的方式來進行的。希臘諸神基本都是自然事物和現(xiàn)象的化身,古希臘人認為宇宙萬物的形成是諸神生育繁衍的結果。萬事萬物都可以通過神祇的繁衍生育中誕生,宇宙的萬物都是神靈,而且還都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這樣的血親關系,他們一起構成了這個世界,也組成了希臘神話中復雜的眾神體系。而從希臘神話中新神取代舊神的統(tǒng)治可以看出,希臘人對于世界形成的認識也是在不斷地更新的。原始、落后、野蠻的時代逐漸因為認識的進步而改變成更加文明、先進、理性、有序的新時代。這是希臘先民認識更新在神話中的體現(xiàn)。從《山海經(jīng)》和希臘神話中,可以看出先民在世界觀形成的初期有以下幾種的思想認識:(1)《山海經(jīng)》中的創(chuàng)世神話和希臘創(chuàng)世神話都是先民對于萬物源頭和發(fā)展的探索,先民在自然中生存和與自然斗爭的過程中,試圖去觀察、描述和理解世界的發(fā)展變化,并試圖來解釋世界發(fā)展的因果關系。于是,先民創(chuàng)造出神話來描述和解釋世界的起源、自然事物和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這種對于探索世界源頭的神話的敘事方式,體現(xiàn)了先民對于世界的基本思考。(2)《山海經(jīng)》中的創(chuàng)世神話和希臘的創(chuàng)世神話雖然內(nèi)容不盡相同,但是神話中的主題都是一樣的,即:世界原本是一團混沌,混沌初開后,誕生了世界萬物,并漸漸形成規(guī)律。但是,形成規(guī)律的方式又不相同:在《山海經(jīng)》中,自然的規(guī)律是由于燭龍神不眠不休的呼吸吐納為規(guī)律;而希臘神話中,則是通過生殖繁衍來形成天地萬物,并且按照代表的自然屬性來各司其職形成規(guī)律的。這種對于世界源頭和自然規(guī)律的描述,體現(xiàn)了不同文明下的先民對于世界的基本認識。(3)《山海經(jīng)》中天地萬物的形成都和造物主神的本身有關,通過自身來演化為世界萬物,具有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特點;希臘神話中則是通過神祇孕育來形成的,神代表著自然萬物,人是依賴于神的。人類必須對神保持敬畏和虔誠,諸神之間才可以進行有規(guī)律的自然的交替,從而庇佑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4)從《山海經(jīng)》的創(chuàng)世神話也可以看出: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維上還沒有脫離自然,當他們感知自然時,往往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屬性轉向自然,形成了自己看世界、自己感受世界的神話思維特征。正是由于無知和知識的局限,在生產(chǎn)力上不斷進步的先民們開始思考,不斷的思考成為探索和實踐的動力。探索精神代表進步。它代表了擺脫刻板印象,尋找新的、合理的事物的真正原因。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艱辛是勢不可擋的,但用今天的話說,“只有保持一顆好奇的心,我們才能始終保持高昂的奮斗精神,發(fā)現(xiàn)自己在未知的世界”。2.抵御自然災害中形成的自然觀在各個文明的神話中,都提到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洪水,從而誕生了關于這場似乎真正存在的大洪水的神話。曾經(jīng)發(fā)生的洪水是如此的悲慘,它在人類的腦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成為一個集體的映像,隨著神話的口耳相傳,提醒人們對自然災害保持一種恐懼的態(tài)度,這就是先民在抵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然觀的表達?!渡胶=?jīng)》中記載了這場巨大的洪水,但僅僅只講述了治水的過程和艱辛,并沒有談及洪水的起因。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6](《海內(nèi)經(jīng)》)大禹繼承了鯀的遺志,采取了“堙”的方法,但是洪水依然沒有退去。于是,大禹采取了疏通河道的方法。為了疏通河道,大禹走遍大地,勘察地形,歷經(jīng)千辛萬苦。在治理洪水的途中,他還殺死了危害一方的相繇,為治理洪水的道路和百姓掃除了障礙。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國的洪水神話里,只有鯀、禹父子兩人為治水付出的辛勞和做出的巨大犧牲。而在希臘神話中,卻解釋了洪水的起因,是人類惹怒了宙斯,宙斯便讓南風之神帶來了傾盆大雨,這場大雨整整下了九天九夜,兇猛異常。海神波塞冬也參與其中,他召集了所有的河流,讓它們掀起狂瀾,沖垮了人類的堤壩,整個大地都是洪流一片。一時間,生靈涂炭,人類動物無一幸免。在西方的洪水神話中,人類的罪惡震怒了神,因此神降下洪水,懲罰人類;并且因為是神的旨意,所以洪水帶有毀滅一切的力量,將人類幾乎滅絕。而《山海經(jīng)》中則認為,這場洪水不過就是一場自然災害,并沒有巨大的毀滅力量,人類僅僅是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卻因此有了更堅決的勇氣,誕生了鯀、禹這對父子英雄,幫助人類治理洪水,最終洪水消退?!渡胶=?jīng)》中的洪水神話和希臘神話的差異性,也體現(xiàn)了中西方文化和價值的差異性。希臘的神話故事寓意在于警告人類,要約束自身行為,對神要尊敬虔誠?!渡胶=?jīng)》中神話的主題則意在“治水”,對于洪水的起因并沒有有過多描述,可以看出先民并不認為洪水災害的降臨屬于“天罰”,而是對治水過程則著墨甚多,通過發(fā)現(xiàn)、順應自然規(guī)律來制伏洪水。揭示了抗洪救民的積極意義,重視人類的智慧和戰(zhàn)斗精神。也就是說,《山海經(jīng)》中洪水神話的主旨是告誡人類,要順應自然、利用自然、實現(xiàn)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由此可見,《山海經(jīng)》中的洪水神話體現(xiàn)了先民眼中的自然觀:中國文化講求“天一合一”,這一觀點是從古至今一直順延和傳承的。人與天(自然)應該相通順應,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無論是洪水害人,還是人治洪水,都只是人身處自然環(huán)境中的客觀環(huán)境造成的,人與天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對象,而是從部分到整體的關系?!渡胶=?jīng)》中的洪水神話是早期人類對于自然災害的反思。從中反映出的先民的自然觀中,我們可以看出:原始社會的先民已經(jīng)善于運用自然規(guī)律,充分利用自然的條件來處理自然災害,并且已經(jīng)認識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這是先民思想以及觀念的進步,是古代人民智慧的體現(xiàn)。3.先民對人類起源的思考和認識當天地開辟,時空確立,萬物誕生之后,人類作為“萬物之靈”,他們的起源又應該從何解釋?事實上,上古時期的先民也曾有這樣的疑問,因此,他們開始了人類起源問題的探求,并且用人類起源神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渡胶=?jīng)》中并沒有對人類的起源神話有專門的記載,唯一能夠可以窺見人類起源的神話只有“靈山十巫”的來源神話。從這個神話也可以看出,先民已經(jīng)認可了女媧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者,在《楚辭》中也能得到相應的佐證。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粟廣之野,橫道而處。[8](《大荒西經(jīng)》)這則神話并沒有說明人類是由女媧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是透過女媧的腸子演化為人這一點可以看出上古時期先民認為是女媧創(chuàng)造了人的影子。袁珂在《山海經(jīng)校注》中曾注解這一神話,認為女媧造人確有其事,只是在《山海經(jīng)》中并沒有完全記載,或者說在當時女媧造人的神話還沒有發(fā)展完全,但也足見先民對于人類起源的看法了。且屈原在《天問》中也對女媧創(chuàng)造人類的神話做了肯定,可見女媧造人的神話已經(jīng)流傳開來。女媧神話主要來自母系氏族社會。女媧造人的不朽成就,不僅反映了人們對女性繼續(xù)發(fā)揮種族作用的肯定,也反映了人們對女性社會地位的認同。可以看出,雖然當時社會已經(jīng)在慢慢進入父系社會,但仍然保留了母系社會對于女性地位的肯定的思想。這是先民對女性生育的偉大的歌頌和贊揚。而希臘神話中的造物主,是著名的“盜火者”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不是希臘神話中的十二主神,他的地位卻也至關重要?!渡褡V》中這樣講述普羅米修斯的造人過程:他捧起泥土,用河水使泥土濕潤,仿照希臘諸神的模樣造出了人。造出人的形狀后,普羅米修斯從各類動物的心臟中提取了善惡兩種元素封進人類的胸膛,并且請智慧女神雅典娜將神圣的呼吸和靈魂吹送給這些還沒有生命的物體,這樣,人就真正的被創(chuàng)造出來。在圣經(jīng)神話里,也曾有過人類起源的神話。創(chuàng)造人的神只有上帝一人。他先用五天的時間創(chuàng)造出了天地萬物,為人類準備好生存的空間。在第六天的時候,上帝創(chuàng)造出了第一個人——亞當。這就是圣經(jīng)神話里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從人類起源神話中,可以看出先民對于人類自身的認識有以下幾種:(1)《山海經(jīng)》、希臘神話和圣經(jīng)神話這三種神話的人類起源神話都是以各民族信仰的、有重要地位的神靈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神話故事。人類在永遠是在天地開辟、世界形成后才誕生出來。通過這樣的神話,不難看出,先民對于自己是“萬物之靈長”的身份已經(jīng)有了清晰的認知。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上僅次于神祇的生靈,具有絕對的智慧和地位,這也是人類自我認知意識的覺醒。(2)《山海經(jīng)》中的人類起源神話與其他兩種文明的造人神話不同,《山海經(jīng)》中認為人類是由神靈的身體部位演化出來的,與燭龍神自身化出自然氣象的情節(jié)類似,這也是中國上古時期先民認為的“神化萬物”、“天人合一”思想有關。從這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中國原始社會人類對于神的崇拜和以神的子民自詡的文化特征,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敬神拜神、崇尚“天人合一”的價值體現(xiàn)。而希臘神話和圣經(jīng)神話都是神“摶土造人”,認為人是由土而來。這也反映了西方先民對于人類和土地緊密聯(lián)系的認知。從人類起源的神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先民對于生命的重視,這是生命意識的萌芽,它體現(xiàn)了古人對人類起源的思考中對生命誕生的喜悅和贊美。雖然女媧造人這一神話還沒有發(fā)展成我們后來看到的樣子,但已經(jīng)可見雛形。從先民對女媧創(chuàng)造人類的贊頌和肯定中,我們可以看出:女媧因為對創(chuàng)造人類、使人類能夠長久的繁衍生息的偉大事跡,使她成為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中受人愛戴、崇拜的創(chuàng)世始祖女神,成為了中華民族世代流傳的信仰;且她還代表了古人對于女性能力和地位的肯定,表現(xiàn)了先民對于生殖和繁衍的崇拜,是及其具有女性意識萌芽的神話,在中國神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的地位。4.生滅交替引發(fā)的生死觀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不得不面對死亡,對于死亡的畏懼是人類所共有的。先民對于人死后會如何的問題,一時找不到合理的解答,便發(fā)揮了原始的想象,創(chuàng)造了冥世神話,這就是先民眼中生死觀的體現(xiàn)。《山海經(jīng)》中已經(jīng)有了關于幽冥世界的神話。北海之內(nèi),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10](《海內(nèi)經(jīng)》)這里所說的幽都,什么都是黑色的,山水動物以及人都是黑色的,景象十分暗淡。很可惜的是,《山海經(jīng)》中的冥界神話只有這一則對于環(huán)境想象的神話,冥界的其他部分景象依靠我們的想象了。不過,在《楚辭》中,也有對于幽都的描述,并且還說幽都是個不能去的地方,可見當時幽都是冥界的神話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正如茅盾先生所說:“幽都之內(nèi)有什么,后土是怎樣一個狀貌,原來大概一定有,可是現(xiàn)在全都佚失了。”[12]在希臘神話中,哈德斯是冥界的統(tǒng)治者,冥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冥界地處陰森廣闊的地下,到達冥界就等于死亡了。冥界分為三層,分別是:福島愛麗舍、常春花平原和地獄塔爾塔洛斯。福島愛麗舍是為英雄和達官顯貴準備的極樂世界,相當于圣經(jīng)神話中的天堂,是一片被祝福之地。常春花平原是普通人死后的去處,這里安靜、昏暗、薄霧彌漫到處都是幽怨之樹,靈魂在這里毫無目的的游蕩。這里的常春花平原像《山海經(jīng)》中幽暗的幽都一樣,陰森無光。最后一層是為冒犯天神、罪不可赦者準備的地獄,就是無盡的深淵塔爾塔洛斯,這是一個充滿永恒的苦難和折磨的地方。如此看來,先民眼中的冥界景象都是恐怖而凄慘的,古代的先民看到人死時的狀況非常痛苦,就會設想幽冥世界一定是陰森可怕的。這是先民通過人的生死聯(lián)想出的死后去往的世界的景狀,是先民通過生死交替的現(xiàn)象思考和形成的生死觀。而在《山海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關于“不死國”、“不死民”、“不死之藥”的神話,則是先民渴望生命長久,永遠不要死去,去往那個可怖的冥界的強烈愿望??梢钥闯?,先民的生死觀是渴望生命延續(xù),懼怕死亡的?!渡胶=?jīng)》神話所表現(xiàn)出來的長生意識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對人民生命的熱愛和尊重,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貫精神。這種精神對后世的影響也是非常重大的,以致在后世的文學作品中,關于長生的故事情節(jié)層出不窮,想象豐富。這是先民對于生命的渴望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先民生命意識的進一步發(fā)展?!渡胶=?jīng)》中關于反映生死觀的神話,是對人類與生俱來的自我關懷的一種新的歷史總結,也是對人類生命中自我關懷與愛的理性升華。(二)《山海經(jīng)》中所反映出的歷史觀歷史觀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和歷史觀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因此,神話的產(chǎn)生是先民唯心主義歷史觀的文學體現(xiàn)。1.歷史事件反映出的歷史觀由于上古社會文字記載的缺失,使得當時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只能通過人們的所見和信仰的偉大歷史人物,加入想象的成分,融合成為關于歷史事件的神話故事,由一代代口耳相傳保存下來。在《山海經(jīng)》中,黃帝和蚩尤大戰(zhàn)是記錄的最為詳細、場面宏大壯闊的戰(zhàn)爭史詩神話。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13](《大荒北經(jīng)》)應龍?zhí)幠蠘O,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14](《大荒東經(jīng)》)黃帝在這場抗御外敵的戰(zhàn)爭中大獲全勝,顯示了極大的威望,從而確立了中華民族始祖的形象。蚩尤屬于南方的苗族蠻族。他有銅頭和鐵頭的弟兄。這可能意味著他們的軍隊已經(jīng)裝備了金屬盔甲。曾有文獻提到蚩尤將金屬冶煉為武器,這與當時冶金術的發(fā)展是一致的。戰(zhàn)斗非常激烈,涉及到風伯、雨師、應龍等天神,風、雨、旱、霧等天氣也成為互相攻擊的武器。這個神話不僅涉及古老的祈雨和止雨的巫術,還顯示出了黃帝作為部落領袖的神通。在蚩尤部落的發(fā)展水平看來,黃帝想要戰(zhàn)勝蚩尤似乎有一些難度,但是因為有著風伯、雨師、應龍等天神的幫忙,黃帝毫無懸念的勝利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先民的眼中,生產(chǎn)技術水平的發(fā)達并不是獲取戰(zhàn)爭勝利的唯一優(yōu)勢,真正的優(yōu)勢在于“天時地利人和”。正是因為神的力量也站在黃帝一邊,天氣條件、地理位置和人民支持度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黃帝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則戰(zhàn)爭神話中蘊含著中國文化中認同的天命史觀思想。天命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上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天命是指上天安排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是注定好的。這個想法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當時生產(chǎn)力很低,自然科學很不發(fā)達,人們無法準確地理解社會上的貧富、生與死以及自然力量的力量。他們認為除了人之外,還有一種上天神明意志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神祇安排和注定的。這種天命史觀影響了當時先民看待歷史事件的視角,以致《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歷史事件神話都是以這種歷史觀視角解讀的。從《山海經(jīng)》中這場波瀾壯闊的黃帝戰(zhàn)蚩尤的戰(zhàn)爭史詩神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先民認為黃帝取得勝利是因為上天的旨意。蚩尤屬于對黃帝部落進行外部侵犯的敵人,站在黃帝的對立面,即使當時蚩尤部落的冶金技術非常發(fā)達,作戰(zhàn)時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但當外部侵略來臨,人民的生活遭受著敵人的威脅,先民信仰的上天庇佑子民,派出神明出手相助。因為依靠神的意志和幫助,黃帝獲得了勝利。這是當時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時期,先民對于歷史事件的反思。從這里可以看出,天命思想在先民心中植根深重,甚至影響了神話的創(chuàng)作,可見先民對于神祇崇拜的信仰力量。這樣一場天上地下、涉及人和神的恢弘戰(zhàn)爭,正是先民“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xiàn),神祇都與人的意志相融合,說明神的意志是本族人民勝利,更是天命史觀的最好詮釋了。這就是在具體的黃帝大戰(zhàn)蚩尤的歷史事件中,先民的天命思想下影響的天命史觀的具體體現(xiàn)。2.英雄人物崇拜反映出的歷史觀英雄,是一個既神圣又給人以鼓舞的詞。從古到今,關于英雄的故事層出不窮,英雄的光輝事跡在每一個人心中注入了力量與夢想。英雄不僅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神話的基本要素。《山海經(jīng)》中,壯麗宏大的英雄神話有很多,為人熟知的英雄有羿、禹、夸父、共工、精衛(wèi)等。大禹生而為神,在治理水患時四處奔走,甚至化身為熊,用一己之力打通了軒轅山。大禹為治理水患付出的辛勞通過神話的渲染更增添了壯闊的色彩。羿是帝俊派到人間的大神,他體恤人民,以解除人民的困苦為己任。在《山海經(jīng)》中,羿最大的功績便是斬殺了鑿齒這頭兇獸。袁珂先生曾注解說鑿齒是一頭危害百姓的兇獸,它相貌丑陋,長有像鑿子一般長的牙,手中還拿著矛和盾,并且還以人類作為食物。為了保護人民,羿必須要射殺了它。羿殺掉了鑿齒,為民除害。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15](《海內(nèi)經(jīng)》)羿與鑿齒戰(zhàn)于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昆侖虛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16](《海外南經(jīng)》)而西方也有關于英雄的神話。如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忒修斯,就是希臘人心中的典型的英雄形象。年輕的忒修斯渴望建立功勛,他主動向父親請纓,在愛神的幫助下除掉了王室的心頭大患——牛頭人身的怪物米諾陶。米諾陶不僅為害一方,還吃食青年男女,是令人憤恨的怪獸。殺死米諾陶的這一壯舉,使忒修斯為人民愛戴,留下了英勇的事跡。從《山海經(jīng)》和希臘神話中的英雄神話來看,表面上有共通之處,實際二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渡胶=?jīng)》神話中的英雄主要是為民除害,為了百姓的福祉而戰(zhàn);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是為了榮譽和建功立業(yè)而戰(zhàn)斗。從這二者的區(qū)別中可以看到,《山海經(jīng)》神話所體現(xiàn)的先民的英雄觀是:因為有了懷有愛民精神的英雄不斷戰(zhàn)斗,人民才能夠安居樂業(yè)、生活富足。表達了先民崇尚英雄的文化價值取向。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除了對自然的控制和應用外,由于古代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更有必要對自然進行挑戰(zhàn)和改造。在原始社會,人類對自然知之甚少。無知使人懼怕自然。即使在自然的威懾下,他們也不得不采取逆來順受的生存法則。然而,隨著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家園被破壞,人類對自然的被動接受逐漸轉變?yōu)橹鲃愚D化,尋求各種途徑來改善人與自然的關系,這是英雄誕生的過程?!渡胶=?jīng)》中的這些英雄形象,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同特點:首先,他們以富有同情心的心態(tài),把改造自然、造福人民作為自己的責任,這與他們的部落領導地位密切相關;其次,這些英雄形象更加具體,有血有肉,活在現(xiàn)實世界和人們的身體里。因為活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所以顯得更加真實。其次,人們?yōu)榱擞涀∽约旱某删停谒茉煨蜗髸r,雖然添加了虛構的元素,但基本上保持了“人”的特征,具有現(xiàn)實和形象的特征。最后,這些英雄形象不僅是現(xiàn)實世界中先民心中的精神領袖,也是當時先民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途中的精神領袖,代表了人類不愿意向自然屈服的決心。《山海經(jīng)》神話的誕生時期,正是先民脫離了野蠻社會,轉而向文明社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當生產(chǎn)力的水平落后精神需求的水平的時候,先民選擇創(chuàng)造一些能夠與自然力量相抗衡的英雄形象,賦予他們征服自然的能力,來滿足他們心中征服自然的愿望。從而將這些帶有先民精神寄托的英雄形象,鼓舞先民,使他們充滿信心和勇氣來面對未知的自然,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這就是英雄史觀在《山海經(jīng)》中的體現(xiàn)。二、《山海經(jīng)》神話所體現(xiàn)的民族精神價值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成員普遍認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guī)范。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表現(xiàn)形式,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風貌。它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其源頭可追溯至民族的童年時代,并在這個民族的神話中得到反映和體現(xiàn)。所以,從神話故事中可以窺探到對民族發(fā)展影響最為深遠的那些精神特質和價值。習近平主席曾在講話中說:“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fā)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敝腥A文明一脈相承,歷史悠久,中華民族的精神也是源遠流長、薪火相傳。在中華文明的早期,一些影響民族發(fā)展方向的精神特質,就已經(jīng)顯露了出來。愛好和平、團結統(tǒng)一、勤勞勇敢、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為主旋律中華民族精神,就曾在中華民族童年時期的上古神話中展現(xiàn)身影。(一)體現(xiàn)了先民深刻的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征之一,它在文學作品中無處不在,影響深遠。中華民族之所以偉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各族人民在憂患意識的潛在影響下,團結成強大的民族向心力,共同推動社會進步。中華民族起源于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廣大地區(qū)。但在3000年前的黃河流域,除了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災害外,還有許多茂密的森林、灌木和沼澤地,其中還生存著各種毒蛇和野獸,從《山海經(jīng)》對半人半獸或半鳥半獸的神奇動物的描寫中,可以看到先民對于生存環(huán)境的恐懼和警惕?!渡胶=?jīng)》中大量記載了一些外形恐怖、以人為食的怪獸。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17](《西山經(jīng)》)以人為食的怪獸生活在先民的周圍,怎能不讓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憂患意識呢?為了能夠保證生存和繁衍,先民不僅要正視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還要充滿希望地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洪水災害是世界各族人民所面臨的最大自然災害。洪水災害在世界各民族的歷史上都有詳細的記載。《山海經(jīng)》記載了許多這樣的現(xiàn)象:當動物出現(xiàn)時,無論是野生動物、飛鳥還是魚類,都會帶來巨大的洪澇災害,這說明洪水災害在人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痛苦的印記,這樣描述動物就是先民憂患意識的表現(xiàn)。如《山海經(jīng)》中曾描寫過一種名叫“長右”的動物。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18](《南山經(jīng)》)在上文提到的大禹治水的神話中,洪水的無情吞噬了先民的生命和生活財產(chǎn),先民的生存環(huán)境十分艱險。大禹面臨滔天的洪水沒有選擇退縮,而是通過積極的尋求各種解決的方法和辛勤的努力戰(zhàn)勝了這場洪水災害。原始的祖先,面對大自然洶涌的洪水,顯得那么渺小。因此,洪水災害對于先民的憂患意識也是最為深刻和強烈的。在講述大禹治水的過程時還特意強調了他不畏艱險、不辭勞苦的偉大精神,反映了先民對于曾經(jīng)遭受的苦難有著深切的體會與反思,且與西方神話中諸神只知享樂的精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二)具有明確的人文關懷意識中國古代神話,像一支山谷的回音,在漫長無言的史前歲月里,留下了我們祖先強烈的生命意識的足跡。珍視和關愛人民生命,是中華文化的一貫精神。這和希臘神話為代表的西方神話,有很大不同。《山海經(jīng)》的神話雖然描述了很多先民生存環(huán)境的兇險,但在塑造拯救人民于水火的神時,賦予了他們保護神的光環(huán)。如帝俊派羿來保護先民,羿射殺食人的鑿齒,使先民擺脫了鑿齒的迫害?!渡胶=?jīng)》中,除了記載了威脅先民生存的怪獸之外,還描寫了一些能夠給先民帶來吉祥的動物。比如被中華民族譽為吉祥安康象征的鳳凰,就是這類動物的典型代表。從這種動物神話中就能看出先民希望溫和美麗的珍奇異獸可以帶給他們吉祥和安撫的想法。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19]《南山經(jīng)》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20](《海內(nèi)西經(jīng)》)通過上述的神話故事可以看出:在原始社會就已經(jīng)有了“不死之藥”的神話,以及《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關于“不死國”、“不死民”的傳說,都是先民對于人類生命的珍惜和重視的體現(xiàn)?!渡胶=?jīng)》神話中先民的奇特見聞和經(jīng)歷,與前文提到的先民的生死觀相照應,表現(xiàn)了對人類生存的終極關懷。(三)體現(xiàn)了先民強烈的奮勇拼搏、自強不息的斗爭精神《山海經(jīng)》中記載了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和刑天舞干戚這三個神話。這三篇神話雖然從內(nèi)容上看故事千差萬別,毫無關聯(lián),但從深層次的意義上卻有相同的聯(lián)系。他們身上都有著奮勇拼搏、自強不息的斗爭精神。有鳥焉,其狀如鳥,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21](《北山經(jīng)》)精衛(wèi)為了填海的目標,不眠不休,不死不棄,這正是中華人民為目標奮斗不止的精神體現(xiàn)。不管是否能夠達到目標,只在乎有沒有拼盡全力去努力。精衛(wèi)這決不放棄的勇氣與堅定,與逐日的夸父有著相同之處,都能夠體現(xiàn)中華民族奮勇拼搏、努力向前的可貴的精神品質。刑天這位英雄人物與上文中提到的兩位英雄人物不同。關于刑天神話的背景是:黃帝和炎帝大戰(zhàn)后,炎帝戰(zhàn)敗,刑天作為炎帝的臣子,與炎帝一同居住在南方。刑天非常憤怒,去與黃帝爭論。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22](《海外西經(jīng)》)刑天有兩個特點:一是忠心君王,二是堅毅不屈。刑天作為炎帝的臣子,看到炎帝節(jié)節(jié)敗退,心中憤懣,想要與黃帝戰(zhàn)斗為炎帝帶回勝利,是為忠君;當刑天被黃帝砍下頭顱時,他沒有死,沒有認輸,而是乳為眼臍為嘴,拿起武器繼續(xù)戰(zhàn)斗,永不停歇,是為堅毅。類似刑天這樣可歌可泣英雄史詩,在中華文化中不勝枚舉。刑天這種忠誠、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極為推崇、不斷踐行的中華民族精神價值觀。盡管夸父、精衛(wèi)、刑天身上都帶有著非常強烈的悲劇色彩,但他們體現(xiàn)了先民執(zhí)著追求、久久為功的決心。這種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孕育了中華民族堅強勇敢、義無反顧的民族正氣,也深刻反映了中華人民勇于追求探索、實現(xiàn)夢想的勇氣。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也是中華民族從原始社會就一直存在且流傳至今的可貴的價值觀,并且逐漸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nèi)在氣質,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三、《山海經(jīng)》神話的文學價值和神話特色神話是文學的母體,是神話學的基石。《山海經(jīng)》作為一本保存了大量古神話的典籍,對文學和神話學的價值都是非常重大的。(一)文學價值1.為后世文學作品的藝術虛構提供了原始素材《山海經(jīng)》中的神話雖荒誕離奇,但由于是“釋圖而作”,又平添了一抹真實性?!渡胶=?jīng)》中的神話豐富多元,大部分都是因先民無法對世界有科學的解釋,從而產(chǎn)生了神話,用想象的思維來完成解釋自然的任務。后世作家在《山海經(jīng)》原著的基礎上,增加了個人情感的現(xiàn)實性,在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中進行了大量的藝術虛構,使《山海經(jīng)》神話傳說在后世中以藝術虛構的形式廣泛流傳。如《淮南子》、《列子》中引用夸父逐日這一神話來進行寓言故事的再創(chuàng)作,就是從《山海經(jīng)》中提取原始素材,運用藝術虛構的手法使其充滿作者想要表達的哲學思想??涓概c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23](《海外北經(jīng)》)馳于外方,休乎宇內(nèi),燭十日而使風雨,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織女,天地之間何足以留其志!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24](《淮南子》)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视蔑?,赴飲河渭。河謂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shù)千里焉。[25](《列子》)寓言和神話都是虛構的,它們的手法大多是借助想象和幻想來擬人化和擬人化自然力量。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虛幻的,甚至是荒謬的。它們之間的一個區(qū)別是:在古代,人類無法通過神話傳說和后來的寓言作家來了解他們周圍的世界,所以他們試圖去解釋這個世界,從而產(chǎn)生了神話。盡管寓言作家們非常喜歡這些神話,但他們對這些神話并不滿意。于是他們廣泛運用神話作為創(chuàng)作材料,吸收神話的營養(yǎng),繼承神話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注入時代所賦予的理性精神??梢哉f,寓言是人類認識的提高和理性精神的覺醒的產(chǎn)物。寓言和神話從根本上是不同的。寓言是人類在不斷的實踐和與自然的不斷斗爭中自覺反映人類知識、經(jīng)驗和智慧的一種文體。正是這種寓言與神話的區(qū)別,才使得寓言與神話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翱涓钢鹑铡北倔w是神話,《淮南子》和《列子》都以《山海經(jīng)》中夸父的形象來表達文章的主題,然而《列子》又增添了寓言的色彩。列子對夸父逐日這一做法持否定的態(tài)度,體現(xiàn)了道家對“無為”的崇尚和對清凈與無為的追求。然而,他仍然采用了《山海經(jīng)》的態(tài)度,對于夸父追逐太陽并不是饑渴而死,而是化成了萬物,增加了《列子》的神秘性和趣味性。不過,列子并不滿足于在這個古老神話中所反映的符合道教思想的消極的一面。他以哲學家和寓言家的偉大智慧認識到這個神話的積極意義,并對其進行了改寫、補充和發(fā)展,他在這個故事的后面增加的“尸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shù)千里焉”這一句,更是使這個故事編的更加生動感人。夸父對太陽的追逐,雖然不成功,卻給人們留下了渴望征服自然的壯烈勇氣、犧牲精神和輝煌成就。因為列子的寓言故事描繪了比《山海經(jīng)》神話還要高大偉岸的夸父形象,所以當人們談論列子的寓言中的“夸父逐日”時,他們不介意夸父追逐太陽的“自不量力”,而是更感動于他敢于挑戰(zhàn)自然的英雄精神,從而使這個寓言達成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读凶印返囊脤嶋H上增加了作者的個人創(chuàng)作思維和理性精神,同時保留了神話本身的浪漫主義思想。2.深刻影響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創(chuàng)作浪漫主義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注重從主觀的內(nèi)心,來反映客觀的現(xiàn)實,表達對理想世界的熱烈的追求。受到《山海經(jīng)》神話最大影響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無疑是屈原的《楚辭》。尤其在《天問》篇中,全篇幾乎都是來自《山海經(jīng)》的古神話?!冻o》的字里行間都充斥著屈原對于《山海經(jīng)》神話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思。昆侖山作為《山海經(jīng)》神話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大山,地位是很高的。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26](《海內(nèi)西經(jīng)》)這段文字說明了昆侖山的地理位置,它范圍遼闊,峰頂高聳,物產(chǎn)豐富,難以攀登。這樣描述使得昆侖山的的神秘感越來越突出。在古代神話中,山是天地的支柱。這八座山就是八座“天柱”,而山頂與八座山的結合,即是登天的入口,被稱為“八門”?!渡胶=?jīng)》中著重描述的、神秘巍峨的昆侖山,在屈原心中是神游的必經(jīng)之地。他在《離騷》中第一次描述了自己游歷昆侖山的情景:邅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揚云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27](《離騷》)第二次神游時:昆侖懸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幾里?四方之門,其誰從焉?西北辟啟,何氣通焉?[28](《天問》)同時,他還說“游歷”昆侖山是“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29]的美妙體驗。從中可見,屈原的浪漫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離不開《山海經(jīng)》的啟迪。泰勒認為“神話起源的真實背景就是萬物有靈論的信仰?!盵30]先民相信山川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一些山脈、河流和植物則是神的化身,由此產(chǎn)生了山水植物等等神話。在后世的文學中,作家采用先民神話,融合個人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后世文學開放發(fā)散的思維和浪漫情懷。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也受到了《山海經(jīng)》的影響。李白具有超脫自然情感的名篇《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都用了《山海經(jīng)》中的神話,尤其是《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瀛洲”、“云之君”故事都是來源于《山海經(jīng)》。李白一生游歷了無數(shù)的名山名水,《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眾多山川,自然都是李白游覽的對象。在山水環(huán)境中,李白運用了大量了神話傳說和意象,不僅增添了詩歌的神秘色彩,也使得詩歌壯麗而優(yōu)美。(二)神話特色1.《山海經(jīng)》神話價值的界定《山海經(jīng)》是一部具有多學科性質的古代典籍。由于書中涉及的學科種類眾多,在對此書的分類上存在不少困難。最早提及了《山海經(jīng)》神話價值的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初,紀昀在修訂《四庫全書》時,將《山海經(jīng)》分到事部小說家類?!短嵋窔w類的理由是:“書中序述山水,多參以神怪。故《道藏》收入太元部競字號中,究其本旨,實非黃老之言,然道呈山川,率難考據(jù)。案以目所及,百不一真,諸家并以為地理書之冠,亦未為允,核實定名,實則小說之最古者耳?!逼渲校吧窆帧钡暮x相當于今天的“神話”,所以《提要》將《山海經(jīng)》劃分到小說類,就是神話價值界定的開始。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說《山海經(jīng)》是“古今語怪之祖”,盡管他所說的“怪”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的“神怪”含義相同,但由于明清時期“神話”這一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