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4屆福建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
福建省五校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共6小題,2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題。
文本一:
初,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遣其喪歸葬。至吳,吳王①慍曰:“天下同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為!”復遣喪之長安葬。吳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禮,稱疾不朝。京師知其以子故,系治驗問吳使者。吳王恐,始有反謀。后使人為秋請,文帝復問之,使者對曰:“王實不病。漢系治使者數(shù)輩,吳王恐,以故遂稱病。夫‘察見淵中魚,不祥’。唯上棄前過,與之更始?!庇谑俏牡勰松鈪鞘拐邭w之,而賜吳王幾杖,老,不朝。吳得釋其罪,謀亦益解。然其居國以銅、鹽故,百姓無賦,卒踐更②,輒與平賈;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里;他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訟③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錯數(shù)上書言吳過,可削。文帝寬,不忍罰,以此吳日益橫。及景帝即位,錯說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齊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吳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吳王前有太子之隙,詐稱病不朝,于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反益驕溢。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由此與錯有隙。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七國之叛》)
文本二:
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nèi)而立宗子,封功臣。數(shù)年之間,奔命扶傷之不無暇,困平城,病流矢,陵遲不救者三代。后乃謀臣獻畫,而離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繼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
(節(jié)選自柳宗元《封建論》)
①吳王:劉濤,漢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為吳王,其封地為吳國,后聯(lián)合楚、趙等七國發(fā)動叛亂,失敗后,逃到東越被殺。②踐更:受錢代人服徭役。③訟,通“容”,包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B.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C.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D.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系治,囚禁審理,“治”與《諫逐客書》中“至今治強”的“治”含義不同。
B.幾杖,坐幾和手杖,皆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用來借指老人。
C.存問,問候的意思,“存”與《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含義不同。
D.陵遲,也作“凌遲”,既是一種殘酷的刑罰,也指漸趨衰敗,文中意指后者。
1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復遣喪之長安葬冀幸君之一悟
B.如此者四十余年縱一葦之所如
C.京師知其以子故以弱天下之民
D.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因人之力而敝之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國太子侍奉皇太子飲酒、下棋,走棋路時與之發(fā)生了爭執(zhí),態(tài)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盤打死了,這件事成為吳王謀反的誘因之一。
B.因吳太子之事,吳王稱病不再朝見文帝,此舉有違藩臣的禮節(jié),不過文帝在聽了使者的解釋后,未追究吳王過錯,特許吳王不再上朝。
C.晁錯多次上奏文帝,陳述吳王過失,建議削減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錯仍力主削藩,他認為吳王最終會發(fā)動叛亂。
D.面對吳國的威脅,削藩已成朝臣共識。柳宗元也認為,西漢時由于謀臣獻策,才分散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諸侯國。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吳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禮,稱疾不朝。
(2)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蘇武傳》)
15.唐朝中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嚴重,請結(jié)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論》的創(chuàng)作目的。(3分)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燕昭王使樂毅為上將軍。樂毅于是并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燕昭王大說,封樂毅于昌國,號為昌國君。于是收齊鹵獲以歸,而使樂毅復以兵平齊城之不下者。樂毅下齊七十余城,皆為郡縣以屬燕,獨莒、即墨未服。會燕昭王死,子立為燕惠王?;萃踝詾樘訒r嘗丕快于樂毅,及即位,齊之田單聞之,乃縱反間于燕,曰:“齊城不下者兩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聞樂毅與燕新王有隙,欲連兵且留齊,南面而王齊。齊之所患,唯恐他將之來。”于是燕惠王固已疑樂毅,得齊反間,乃使騎劫代將,而召樂毅。樂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誅,遂西降趙。齊田單后與騎劫戰(zhàn)果設詐誑燕軍遂破騎劫于即墨下而轉(zhuǎn)戰(zhàn)逐燕,盡復得齊城。燕惠王后悔使騎劫代樂毅,又怨樂毅之降趙,恐趙用樂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歸趙。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樂毅報遺燕惠王書曰: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跡,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誹謗,墮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shù)奉教于君子矣。
(節(jié)選自《史記·樂毅列傳》)
材料二:
嗟夫!樂毅戰(zhàn)國之雄,未知大道,而竊嘗聞之,則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論者以為燕惠王不肖,用反間,以騎劫代將,卒走樂生。此其所以無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當時使昭王尚在,反間不得行,樂毅終亦必敗。何也?燕之并齊,非秦、楚、三晉之利。樂毅以百倍之眾,數(shù)歲而不能下兩城者,非其智力不足,蓋欲以仁義服齊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齊人苦潛王之暴,樂毅茍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寬其賦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齊人無復斗志,則田單者獨誰與戰(zhàn)哉!當戰(zhàn)國時,兵強相吞者,豈獨在我?以燕、齊之眾壓其城,而急攻之,可滅此而后食,其誰曰不可。嗚呼!欲王則王,不王則審所處,無使兩失焉而為天下笑也。
(節(jié)選自蘇軾《樂毅論》)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
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齊田單后A與騎劫戰(zhàn)B果設詐C誑燕軍D遂破騎劫E于即墨下F而轉(zhuǎn)戰(zhàn)G逐燕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南面,古代多以朝南為尊位,君主坐北向南,此句謂樂毅想在齊國稱王。
B.讓,責備,與《侍坐》中“為國以禮,其言不讓”的“讓”詞義不同。
C.幸,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災害,與《阿房宮賦》所說的“而望幸焉”的“幸”意思相同。
D.安,使……安定,與《諫逐客書》中“而歌嗚嗚快耳者”的“快”用法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燕昭王把在齊國繳獲的戰(zhàn)利品帶回燕國,讓樂毅帶兵進攻尚未攻克的齊國城邑,后來只有莒和即墨沒有被收服。
B.燕惠王后悔用騎劫取代樂毅,又埋怨樂毅投降趙國,害怕趙國趁著燕國疲弊之際任用樂毅攻打燕國。
C.樂毅用書信回應燕惠王,表明自己恪守道義,不敢把幸免于殺身之禍作為漁利的機會,不會做有損燕國之事。
D.蘇軾認為燕惠王不夠賢明,最終使樂毅逃離燕國,而樂毅未能成功伐齊是命運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揮的過錯。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離毀辱之誹謗,墮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4分)
(2)欲王則王,不王則審所處,無使兩失焉而為天下笑也。(4分)
14.蘇軾認為樂毅失敗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材料二簡要概括。(3分)
福建省福州市閩江口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語文試卷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元年①春,不書即位,亂故也。
狄人伐邢。管敬仲②言于齊侯③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瞪,不可棄也。宴安配毒,不可懷也?!对姟吩疲骸M不懷歸,同惡相恤之謂也。請救邢以從簡書?!饼R人救邢。
夏六月,葬莊公,亂故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請復季友也。齊侯許之,使召諸陳,公次于郎以待之。書曰“季子來歸”,嘉之也。
冬,齊仲孫湫來省難,書曰“仲孫”,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對曰:“難不已,君其待之?!惫唬骸棒斂扇『酰俊睂υ唬骸安豢瑟q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臣聞之:‘國將亡,本必先顛而后枝葉從之?!敳粭壷芏Y,未可動也。君其務寧魯難而親之。親有禮,間攜貳,覆昏亂
晉侯④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右,以滅耿、滅霍、滅魏。還,為太子城曲沃,賜趙夙耿,以為大夫。士蔫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又焉得立?與其及也,不如逃之,不亦可乎?猶有令名。且諺曰:‘心茍無瑕,何恤乎無家?’天若祚太子,其無晉乎!”
卜偃曰:“畢萬之后必大。萬,盈數(shù)也,魏,大名也,天啟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以從盈數(shù),其必有眾?!?/p>
初,畢萬筮仕于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屯》固《比》入,吉孰大焉⑤為土,車從馬,足居之,母覆之,眾歸之,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必復其始。”
(節(jié)選自《左傳閔公元年》,有刪改)
①元年,指魯閔公元年。②管敬仲,即管仲,文中指齊桓公。④晉侯,文中指晉獻公。⑤《震》,皆為《周易》中的卦象。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
不A可B猶C秉D周禮E周禮F所以G本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厭,文中指滿足,與“廢池喬木(姜夔《揚州慢》)句中的“厭”意思不同。
B.嘉,文中指贊揚,與“肇錫余以嘉名”(《離騷》)
C.右,即車右,古時乘車位在御者右邊的武士
D.復,通“覆”,指庇護,不復挺者”(《勸學》)句中的“復”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
A.從文中“緩葬莊公”“齊使省難”等事件及“亂”“不去慶父,魯難未已”等原因看,剛即位的魯閔公面臨嚴峻挑戰(zhàn)。
B.在仲孫湫看來,親近施行禮義的國家,依靠穩(wěn)定堅固的國家,滅亡昏暗動亂的國家,是稱霸諸侯的法則。
C.士蔫認為太子申生得到的封賞已至極點,不可能成為諸侯繼承者;同時也指出申生離開晉國另立國家就不能保持好的名聲。
D.卜偃與辛廖都認為畢萬的后代必定昌大,但其依據(jù)有別:前者主要依據(jù)畢萬姓名的寓意及眼前的賞賜;后者主要依據(jù)卦象推演。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齊侯許之,使召諸陳,公次于郎以待之。
②諺曰:“心茍無瑕,何恤乎無家?!碧烊綮裉?,其無晉乎!
(5)管仲提醒齊桓公應當發(fā)兵援救邢國的話很值得咀嚼玩味。請結(jié)合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簡要概括其談話技巧。
福建省福州市八縣(區(qū)市)協(xié)作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語文試卷
4.(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楊億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文逸,南唐玉山令。億將生,文逸夢一道士,自稱懷玉山人來謁。未幾,億生,有毛被體,長尺余,經(jīng)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經(jīng)口授,隨即成誦。七歲,能屬文,對客談論,有老成風。雍熙初,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江南轉(zhuǎn)運使張去華就試詞藝,送闕下。連三日得對,試詩賦五篇,下筆立成。太宗深加賞異,命內(nèi)侍都知王仁睿送至中書,又賦詩一章,宰相驚其俊異,削章①為賀。翌日,即授秘書省正字,特賜袍笏。俄丁外艱,服除,會從祖徽之知許州,億往依焉。務學,晝夜不息,徽之間與語,嘆曰:“興吾門者在汝矣?!贝净性勱I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秘閣。屬后苑賞花曲宴,太宗召命賦詩于坐側(cè):又上《金明池頌》,太宗誦其警句于宰相。明年三月,苑中曲宴,億復以詩獻。時公卿表疏,多假文于億,名稱益著。真宗在京府,徽之為首僚,邸中書疏,悉億草定。即位初,超拜左正言。詔錢若水修《太宗實錄》,奏億參預,凡八十卷,而億獨草五十六卷。書成,知處州。三年,召為翰林學士。五年,以疾在告,遣中使致太醫(yī)視之,億拜章謝,上作詩批紙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賢”之句。億剛介寡合,在書局,唯與李維、路振輩厚善。當時文士,咸賴其題品,或被貶議者,退多怨誹。王欽若驟貴,億素薄其人,欽若銜之,屢抉其失;陳彭年方以文史售進,忌億名出其右,相與毀訾。上素重億,皆不惑其說。億有別墅在陽翟,億母往視之,因得疾,請歸省,不待報而行。上親緘藥劑,加金帛以賜。億天性穎悟,自幼及終,不離輸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對客談笑,揮翰不輟。善細字起草,一幅數(shù)千言,不加點竄,當時學者、翕然宗之。而博覽強記,尤長典章制度。喜誨誘后進,以成名者甚眾。重交游,性耿介,尚名節(jié),多周給親友,故廩祿亦隨而盡。
(節(jié)選自《宋史》)
注:①削章:上奏章。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下列正確的一項是
A.淳化中/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秘閣
B.淳化/中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秘閣
C.淳化中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秘閣
D.淳化中/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秘閣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宗,在這里是廟號,是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被追尊的名號,始于殷代,此處與《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太宗”用法相同。
B.超拜,破格提拔、任命。其中“拜”,是指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C.歸省,回家探望父母,與歸有光《項脊軒志》“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中的“歸寧”,意思相同。
D.文中“廩祿”與《送東陽馬生序》中“縣官日有廩稍之供”一句中“廩稍”都包含發(fā)放祿米的意思。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億的出生充滿了神奇色彩。他一出生有長約尺余的毛發(fā)覆蓋他的身體,幾個月后才脫落,體現(xiàn)了他的不凡,為下文描寫他的天賦與才能作了鋪墊。
B.楊億才華出眾。他不僅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就是連當時的一些大臣也很賞識他,真宗曾下詔讓錢若水主持《太宗實錄》的編修,錢若水就奏請朝廷請求楊億參預。
C.楊億剛正耿介。當時的文士,都依靠他評價,有些遭到他貶議的人,回去后多對他有所怨恨,同時也受到了一部分人的嫉恨。
D.楊億的成才有天賦的成分,但也離不開他個人的努力。他從小到老,都在寫文章,哪怕是與客人談笑間,也照樣揮筆不停。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俄丁外艱,服除,會從祖徽之知許州,億往依焉。
②陳彭年方以文史售進,忌億名出其右,相與毀訾。
福建省福州市五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zhì)于齊。懷王薨,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碧釉唬骸俺加懈?,請追而問傅。”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饼R王歸楚太子。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于楚。上柱國子良入見。王曰:“寡人之得來反王墳墓、復群臣、歸社稷也,以東地五百里許齊。齊今使來求地,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可以約結(jié)諸侯。請與而復攻之?!弊恿汲?,昭常入見。昭常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戰(zhàn)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請守之。”昭常出,景鯉入見。景鯉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景鯉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計告慎子曰:“寡人誰用于三子之計?”慎子對曰:“王皆用之!”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獻地于齊。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為大司馬,使守東地。又遣景鯉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萬,弊甲鈍兵,愿承下塵?!饼R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饼R王大興兵,攻東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縮甲則可,不然,則愿待戰(zhàn)?!饼R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全。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二》)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
B.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
C.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
D.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質(zhì)”,即做人質(zhì)。古時被派往別國做人質(zhì)的,多為王室或諸侯的子弟。
B.“去”,文中有放棄之意,與《歸去來兮辭并序》“彭澤去家百里”的“去”不同。
C.“致命”,文中是回復、復命的意思。今多指“捐軀”或“使喪命”等意思。
D.“甲”,文中加點處指鎧甲,與下文的“其縮甲則可”的“甲”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楚懷王去世后,太子需從齊回國繼位。面對齊王索地的威脅,太子聽從慎子的建議,答應了齊王的要求。
B.楚國群臣所獻三策,讓楚襄王陷入兩難境地。在慎子的建議下,楚襄王三策并用,最終化解了危機。
C.面對齊國軍隊,昭常毫不畏懼,誓與東地共存亡,雖年近六十不惜以五尺之身與齊國奉陪到底。
D.齊國興師進攻楚國東地,討伐昭常,后迫于秦國的軍事威懾,只得向秦、楚尋求和解,東地得以保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共8分,每小題4分)
(1)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p>
(2)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
14.針對齊國索取東地的難題,楚國大臣子良、昭常、景鯉提出了三種對策,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闡述三人的對策及弊端。(3分)
福建省晉江市五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貞觀十一年十月,安州都督吳王恪數(shù)出畋獵,頗損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彈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戶三百。上曰:“長史權(quán)萬紀事吾兒,不能匡正,罪當死?!绷对唬骸胺啃g事陛下,猶不能止畋獵,豈得獨罪萬紀!”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獨引范謂曰:“何面折我?”對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盡愚直。”上悅。十二年三月,辛亥,著作佐郎鄧世隆表請集上文章。上曰:“朕之辭令,有益于民者,史皆書之,足為不朽。若為無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陳后主、隋煬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為人主患無德政,文章何為!”遂不許。丙子,以皇孫生,宴五品以上于東宮。上曰:“貞觀之前,從朕經(jīng)營天下,玄齡之功也。貞觀以來,繩愆糾繆,魏征之功也?!苯再n之佩刀。上謂征曰:“朕政事何如往年?”對曰:“威德所加,比貞觀之初則遠矣;人悅服則不逮也?!鄙显唬骸斑h方畏威慕德,故來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對曰:“陛下往以未治為憂,故德義日新;今以既治為安,故不逮?!鄙显唬骸敖袼鶠?,猶往年也,何以異?”對曰:“陛下貞觀之初,恐人不諫,常導之使言,中間悅而從之。今則不然,雖勉從之,猶有難色。所以異也?!鄙显唬骸捌涫驴陕剼e?”對曰:“陛下昔欲殺元律師孫伏伽以為法不當死陛下賜以蘭陵公主園直百萬?;蛟疲骸百p太厚?!北菹略疲骸半藜次灰詠恚从兄G者,故賞之。'此導之使言也。司戶柳雄妄訴隋資,陛下欲誅之,納戴胄之諫而止。是悅而從之也。近皇甫德參上書諫修洛陽宮,陛下恚之,雖以臣言而罷,勉從之也。”上曰:“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十一》,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陛下A昔欲殺元律師B孫伏伽C以為法D不當死F陛下賜以蘭陵公主G園H直百萬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削戶,曾經(jīng)被封賞的戶數(shù)被削減以示懲戒。古代封賞有千戶侯、萬戶侯的說法。
B.表,古時給皇帝的書信、奏章,本文的“表”和《陳情表》都含勸諫的意味。
C.丙子,天干地支可以紀年、月、日。本文“丙子”是用來計日的,紀年用的是皇帝年號。
D.洛陽宮,洛陽曾是東漢的都城,在唐高宗后被定為東都,此處指在洛陽修建宮殿。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宗在兒子打獵損害百姓利益被柳范彈劾后,遷怒于侍奉教導兒子的長史,柳范責問為何不處罰房玄齡,當面冒犯太宗。
B.太宗善辨臣子進言對德政的作用,所以悅柳范而拒鄧世隆,他對自己的言辭也有認識,有益的將會記入史書,無益的不勞文集。
C.太宗在孫子的宴會上不忘向魏征詢問意見,魏征認為貞觀之后臣子雖然順從太宗勉強進言,但是臉上已經(jīng)有為難的神色。
D.太宗也有普通人的情感,皇甫德參諫修洛陽宮,太宗發(fā)怒,聽從魏征的意見才終止修建洛陽宮,但當時心里還是有些不愉快。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以皇孫生,宴五品以上于東宮。
(2)陛下貞觀之初,恐人不諫,常導之使言,中間悅而從之。
14.魏征認為太宗“人悅服則不逮也”的理由主要是什么?請簡述。(3分)
文言文閱讀
福建省五校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共6小題,2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題。
文本一:
初,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遣其喪歸葬。至吳,吳王①慍曰:“天下同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為!”復遣喪之長安葬。吳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禮,稱疾不朝。京師知其以子故,系治驗問吳使者。吳王恐,始有反謀。后使人為秋請,文帝復問之,使者對曰:“王實不病。漢系治使者數(shù)輩,吳王恐,以故遂稱病。夫‘察見淵中魚,不祥’。唯上棄前過,與之更始?!庇谑俏牡勰松鈪鞘拐邭w之,而賜吳王幾杖,老,不朝。吳得釋其罪,謀亦益解。然其居國以銅、鹽故,百姓無賦,卒踐更②,輒與平賈;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里;他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訟③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錯數(shù)上書言吳過,可削。文帝寬,不忍罰,以此吳日益橫。及景帝即位,錯說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齊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吳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吳王前有太子之隙,詐稱病不朝,于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反益驕溢。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由此與錯有隙。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七國之叛》)
文本二:
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nèi)而立宗子,封功臣。數(shù)年之間,奔命扶傷之不無暇,困平城,病流矢,陵遲不救者三代。后乃謀臣獻畫,而離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繼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
(節(jié)選自柳宗元《封建論》)
①吳王:劉濤,漢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為吳王,其封地為吳國,后聯(lián)合楚、趙等七國發(fā)動叛亂,失敗后,逃到東越被殺。②踐更:受錢代人服徭役。③訟,通“容”,包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B.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C.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D.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系治,囚禁審理,“治”與《諫逐客書》中“至今治強”的“治”含義不同。
B.幾杖,坐幾和手杖,皆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用來借指老人。
C.存問,問候的意思,“存”與《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含義不同。
D.陵遲,也作“凌遲”,既是一種殘酷的刑罰,也指漸趨衰敗,文中意指后者。
1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復遣喪之長安葬冀幸君之一悟
B.如此者四十余年縱一葦之所如
C.京師知其以子故以弱天下之民
D.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因人之力而敝之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國太子侍奉皇太子飲酒、下棋,走棋路時與之發(fā)生了爭執(zhí),態(tài)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盤打死了,這件事成為吳王謀反的誘因之一。
B.因吳太子之事,吳王稱病不再朝見文帝,此舉有違藩臣的禮節(jié),不過文帝在聽了使者的解釋后,未追究吳王過錯,特許吳王不再上朝。
C.晁錯多次上奏文帝,陳述吳王過失,建議削減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錯仍力主削藩,他認為吳王最終會發(fā)動叛亂。
D.面對吳國的威脅,削藩已成朝臣共識。柳宗元也認為,西漢時由于謀臣獻策,才分散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諸侯國。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吳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禮,稱疾不朝。
(2)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蘇武傳》)
15.唐朝中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嚴重,請結(jié)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論》的創(chuàng)作目的。(3分)
(一)文言文閱讀(共6小題,23分)
10.A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招誘天下逃亡人,陰謀叛亂?,F(xiàn)在,削減他的封地會反叛,不削封地,他也會反叛。如果現(xiàn)在削減他的封地,反得快,禍害還??;不削減他的地,反得慢,禍害會更大。
11.C
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言一詞多義及了解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A.正確。審罪;太平。句意:便囚禁、審理、查問吳國的使者。/到今天奏國仍太平、強大。
B.正確。
C.錯誤。含義相同,都是“慰問、問候”。句意:每年按時慰問茂才。/委屈你們來慰問我。
D.正確。句意:如此衰落不振達三代之久。
12.D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不同。動詞,往、到;助詞,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吳王又把吳太子的靈柩送到長安。/希望國君徹底醒悟。
B.不同。副詞,像;動詞,往,到。句意:像這樣持續(xù)了四十多年。/任憑小船兒在茫無邊際的江上飄蕩。
C.不同。介詞,因為;連詞,表目的,來,用來。句意:京師知道吳王是因為兒子的緣故。/用來削弱天下百姓的力量。
D.相同?!岸倍急磙D(zhuǎn)折。句意:那時只有反叛的諸侯國卻沒有反叛的郡縣。/依靠別人的力量卻又反過來損害他。
13.D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削藩已成朝臣共識”錯誤,由原文“獨竇嬰爭之”可知,成朝臣并未達成共識。
14.(8分)
(1)吳王從此漸漸違背藩臣的禮節(jié),聲稱有病,不再朝見皇上。
(2)漢武帝贊許單于的義舉,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點:稍、失。
(2)得分點:以、定語后置句。
15.(3分)以西漢削藩的史實,論證了郡縣制的優(yōu)越性,諷諫唐王朝要削弱藩鎮(zhèn)勢力。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材料二中柳宗元說“然而封建之始,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繼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說明漢朝開始恢復封建制的時候,諸侯國和郡縣各占一半疆域,那時只有反叛的諸侯國而沒有反叛的郡縣,秦朝郡縣制的正確性也已經(jīng)明白清楚了。繼漢朝而稱帝的,就是再過一百代,郡縣制比封建制優(yōu)越,也是可以知道的。而結(jié)合唐王朝因安史之亂及藩鎮(zhèn)割據(jù)而由盛轉(zhuǎn)衰的史實可知,柳宗元運用西漢削藩的史實,是為了充分論證郡縣制的優(yōu)越性,從而諷諫唐王朝要削弱藩鎮(zhèn)勢力。
參考譯文:
文本一:
當初,在漢文帝時,吳國太子入宮朝見皇上,侍候皇太子飲酒、下棋。吳太子走棋時與皇太子發(fā)生爭執(zhí),態(tài)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盤猛打吳太子,吳太子被打死,靈柩送回安葬。到了吳國,吳王怨恨地說:"天下都同是一家,死在長安就埋在長安,為什么要送回來呢!"吳王又把吳太子的靈柩送到長安。吳王從此漸漸違背藩臣的禮節(jié),聲稱有病,不再朝見皇上。京師知道吳王是因為兒子的緣故,便囚禁、審理、查問吳國的使者。吳王害怕,開始有了反叛的想法。后來,在長安行秋季朝見禮時,吳王派人參加,文帝再次問起吳王不來朝見的原因,使者說:“吳王其實沒病,因吳國幾批使者被朝廷拘留又被治罪,吳王害怕,所以才借口生病。前人說‘查看深淵中的魚,是不吉祥的’。希望皇上不再追究他以前的過失,讓他悔改自新。”于是文帝釋放了使者,讓他們回國,并特意賞給吳王坐幾和手杖,表示照顧他年老多病,特許不必進京朝見。吳王能夠被赦免他的罪名,他謀反的意圖也漸漸消解了??墒且騾菄鴥?nèi)能冶銅、制鹽,百姓不繳納賦稅,服兵役時,吳王發(fā)給代役金,雇人服役;每年按時慰問茂才,賞賜百姓:其它封國的官吏來吳國搜捕逃犯,吳王都阻止保護。像這樣持續(xù)了四十多年。
晁錯多次上奏陳述吳王的過失,認為應削減他的封地。文帝寬厚,不忍心懲罰他,所以吳王更加驕縱。到景帝即位,晁錯對景帝說:“以前高帝剛平定天下,兄弟少,諸子年幼,大封同姓諸侯王,封給齊國七十多個城、楚國四十多個城、吳國五十多個城。這三個非嫡親諸侯王的封地,占去天下的一半?,F(xiàn)在,吳王因先前太子死亡而生出嫌隙,謊稱有病不來朝見,依古法應處死。文帝不忍心,賞賜他幾案和手杖,對他的恩德深厚,本該悔改自新才對,但他卻更加驕橫放肆。利用礦山采銅鑄錢,煮海水制鹽,招誘天下逃亡人,陰謀叛亂?,F(xiàn)在,削減他的封地會反叛,不削封地,他也會反叛。如果現(xiàn)在削減他的封地,反得快,禍害還?。徊幌鳒p他的地,反得慢,禍害會更大。”景帝下令公卿、列候、宗室共同討論這件事,沒人敢和晁錯爭辯,唯獨竇嬰有爭議,從此竇嬰與晁錯有了矛盾。
文本二:
漢朝統(tǒng)一了全國之后,糾正秦朝偏頗的做法,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來確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但沒有幾年,為了平息諸侯國的叛亂便聞命奔赴鎮(zhèn)壓,以至連救死扶傷都來不及,漢高祖劉邦被圍困在平城,被飛箭射傷,如此衰落不振達三代之久。后來由于謀臣獻策,才分散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并由朝廷命官管理諸侯國。但是漢朝開始恢復封建制的時候,諸侯國和郡縣各占一半疆域,那時只有反叛的諸侯國卻沒有反叛的郡縣,秦朝郡縣制的正確性也已經(jīng)明白清楚了。繼漢朝而稱帝的,即使是再過一百代,(郡縣制比封建制優(yōu)越)也是可以知道的。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燕昭王使樂毅為上將軍。樂毅于是并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燕昭王大說,封樂毅于昌國,號為昌國君。于是收齊鹵獲以歸,而使樂毅復以兵平齊城之不下者。樂毅下齊七十余城,皆為郡縣以屬燕,獨莒、即墨未服。會燕昭王死,子立為燕惠王?;萃踝詾樘訒r嘗丕快于樂毅,及即位,齊之田單聞之,乃縱反間于燕,曰:“齊城不下者兩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聞樂毅與燕新王有隙,欲連兵且留齊,南面而王齊。齊之所患,唯恐他將之來。”于是燕惠王固已疑樂毅,得齊反間,乃使騎劫代將,而召樂毅。樂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誅,遂西降趙。齊田單后與騎劫戰(zhàn)果設詐誑燕軍遂破騎劫于即墨下而轉(zhuǎn)戰(zhàn)逐燕,盡復得齊城。燕惠王后悔使騎劫代樂毅,又怨樂毅之降趙,恐趙用樂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歸趙。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樂毅報遺燕惠王書曰: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跡,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誹謗,墮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shù)奉教于君子矣。
(節(jié)選自《史記·樂毅列傳》)
材料二:
嗟夫!樂毅戰(zhàn)國之雄,未知大道,而竊嘗聞之,則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論者以為燕惠王不肖,用反間,以騎劫代將,卒走樂生。此其所以無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當時使昭王尚在,反間不得行,樂毅終亦必敗。何也?燕之并齊,非秦、楚、三晉之利。樂毅以百倍之眾,數(shù)歲而不能下兩城者,非其智力不足,蓋欲以仁義服齊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齊人苦潛王之暴,樂毅茍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寬其賦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齊人無復斗志,則田單者獨誰與戰(zhàn)哉!當戰(zhàn)國時,兵強相吞者,豈獨在我?以燕、齊之眾壓其城,而急攻之,可滅此而后食,其誰曰不可。嗚呼!欲王則王,不王則審所處,無使兩失焉而為天下笑也。
(節(jié)選自蘇軾《樂毅論》)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
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齊田單后A與騎劫戰(zhàn)B果設詐C誑燕軍D遂破騎劫E于即墨下F而轉(zhuǎn)戰(zhàn)G逐燕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南面,古代多以朝南為尊位,君主坐北向南,此句謂樂毅想在齊國稱王。
B.讓,責備,與《侍坐》中“為國以禮,其言不讓”的“讓”詞義不同。
C.幸,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災害,與《阿房宮賦》所說的“而望幸焉”的“幸”意思相同。
D.安,使……安定,與《諫逐客書》中“而歌嗚嗚快耳者”的“快”用法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燕昭王把在齊國繳獲的戰(zhàn)利品帶回燕國,讓樂毅帶兵進攻尚未攻克的齊國城邑,后來只有莒和即墨沒有被收服。
B.燕惠王后悔用騎劫取代樂毅,又埋怨樂毅投降趙國,害怕趙國趁著燕國疲弊之際任用樂毅攻打燕國。
C.樂毅用書信回應燕惠王,表明自己恪守道義,不敢把幸免于殺身之禍作為漁利的機會,不會做有損燕國之事。
D.蘇軾認為燕惠王不夠賢明,最終使樂毅逃離燕國,而樂毅未能成功伐齊是命運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揮的過錯。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離毀辱之誹謗,墮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4分)
(2)欲王則王,不王則審所處,無使兩失焉而為天下笑也。(4分)
14.蘇軾認為樂毅失敗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材料二簡要概括。(3分)
10.BDF
句意:齊國田單后來與騎劫交戰(zhàn),果然設置騙局用計謀迷惑燕軍,結(jié)果在即墨城下把騎劫的軍隊打得大敗,接著輾轉(zhuǎn)戰(zhàn)斗追逐燕軍。
11.C《阿房宮賦》中“幸”為皇帝的寵幸。
12.D“蘇軾認為燕惠王不夠賢明,最終使樂毅逃離燕國,而樂毅未能成功伐齊是命運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揮的過錯”理解有誤,原文表述為“論者以為燕惠王不肖,用反間,以騎劫代將,卒走樂生。此其所以無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是“論者”認為而不是蘇軾,蘇軾的觀點在后面。
13.(1)遭到侮辱以至誹謗,毀壞先王的名聲,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離”“墮”“所大恐”各1分,句意1分。“離”,遭受;“墮”通“隳”,毀壞/損害;“所大恐”,最害怕的事情。)
(2)想稱王就稱王,不想稱王就要明白所處的位置,不能使兩頭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譏笑。(“王”“審”“為”各1分,句意1分?!巴酢?,稱王/推行王道;“審”,明白/深知;“為”,表被動。)
14.①燕國兼并齊國,不符合他國利益。②未能急攻,錯失良機。③未能休兵安民,消磨齊人斗志。(一點1分,答對三點得滿分。若有其他解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材料一:
燕昭王派樂毅擔任上將軍。樂毅于是統(tǒng)一指揮著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去攻打齊國,在濟水西邊大敗齊國軍隊。燕昭王大喜,把昌國封給樂毅,封號叫昌國君。當時燕昭王把在齊國奪取繳獲的戰(zhàn)利品帶回了燕國,而讓樂毅繼續(xù)帶兵進攻還沒拿下來的齊國城邑。樂毅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這時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兒子立為燕惠王。惠王從做太子時就曾對樂毅有所不滿,等他即位后,齊國的田單了解到他與樂毅有矛盾,就對燕國施行反間計,造謠說:“齊國城邑沒有攻下的僅只兩個城邑罷了。而不及早拿下來的原因,聽說是樂毅與燕國新即位的國君有怨仇,樂毅斷斷續(xù)續(xù)用兵故意拖延時間姑且留在齊國,朝著南面在齊國稱王。齊國所擔憂的,只怕別的將領(lǐng)來。”當時燕惠王本來就已經(jīng)懷疑樂毅,又受到齊國反間計的挑撥,就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lǐng),并召回樂毅。樂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懷好意的,害怕回國后被殺,便向西去投降了趙國。齊國田單后來與騎劫交戰(zhàn),果然設置騙局用計謀迷惑燕軍,結(jié)果在即墨城下把騎劫的軍隊打得大敗,接著輾轉(zhuǎn)戰(zhàn)斗追逐燕軍,收復了齊國的全部城邑。燕惠王很后悔派騎劫代替樂毅,又怨恨樂毅投降趙國,恐怕趙國任用樂毅乘著燕國兵敗疲困之機攻打燕國。燕惠王就派人去趙國責備樂毅,同時向他道歉說:“將軍誤聽傳言,認為跟我有嫌隙,就拋棄了燕國而歸附趙國。將軍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對得住先王待將軍的一片深情厚意呢?”樂毅寫了一封回信給惠王,信中說:免遭殺身之禍而建功立業(yè),彰明發(fā)揚先王的事跡,這是我的上策;遭到侮辱以至誹謗,毀壞先王的名聲,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面臨難以預測的罪過,把幸免于殺身之禍作為個人漁利的機會,這是恪守道義的人所不敢作出的事情。古代的君子,絕交時不說別人的壞話;忠良的臣子離開原來的國家,不洗雪自己的罪過和冤屈。我雖然無能,但多次聆聽君子的教導了。
材料二:
唉!樂毅本是戰(zhàn)國時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經(jīng)聽聞過王道,這就足以使他滅亡了。議論的人認為,是因為燕惠王不夠賢明,才會被敵人用了反間計,用騎劫頂替樂毅為將,才最終使樂毅逃離燕國。他們認為樂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齊的成功,完全是命運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揮的過錯。然而,假設當時燕昭王還在位,即使齊國的反間計不能得逞,樂毅也終究會失敗。為什么呢?因為燕國想吞并齊國,但是這卻并不符合秦國、楚國和三晉之國(趙、魏、韓)的利益。樂毅用百倍于敵人的兵力,連續(xù)幾年都攻不下兩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謀和力量不夠,而是因為他打算用仁義來使齊國的百姓順服,所以不能夠狠心猛攻城池而導致這樣的結(jié)果。因為齊國人苦于滑王的暴政,樂毅如果這時候撤退而停止戰(zhàn)爭,治理政務,放寬賦稅勞役,使農(nóng)民能夠到回到家鄉(xiāng),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齊國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單之輩又利用誰跟他去作戰(zhàn)呢!在戰(zhàn)國時,兵力強盛的國家吞并國力弱小的國家,難道僅僅是我燕國么拿燕國和齊國的軍隊圍攻兩座城池,并且加緊攻擊,要有消滅敵人后再吃飯的決心,難道誰會說不行嗎?哎呀!想稱王就稱王,不想稱王就要明白所處的位置,不能使兩頭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譏笑。
福建省福州市閩江口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語文試卷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元年①春,不書即位,亂故也。
狄人伐邢。管敬仲②言于齊侯③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瞪,不可棄也。宴安配毒,不可懷也?!对姟吩疲骸M不懷歸,同惡相恤之謂也。請救邢以從簡書?!饼R人救邢。
夏六月,葬莊公,亂故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請復季友也。齊侯許之,使召諸陳,公次于郎以待之。書曰“季子來歸”,嘉之也。
冬,齊仲孫湫來省難,書曰“仲孫”,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惫唬骸叭糁味ブ俊睂υ唬骸半y不已,君其待之?!惫唬骸棒斂扇『??”對曰:“不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臣聞之:‘國將亡,本必先顛而后枝葉從之。’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君其務寧魯難而親之。親有禮,間攜貳,覆昏亂
晉侯④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右,以滅耿、滅霍、滅魏。還,為太子城曲沃,賜趙夙耿,以為大夫。士蔫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又焉得立?與其及也,不如逃之,不亦可乎?猶有令名。且諺曰:‘心茍無瑕,何恤乎無家?’天若祚太子,其無晉乎!”
卜偃曰:“畢萬之后必大。萬,盈數(shù)也,魏,大名也,天啟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以從盈數(shù),其必有眾。”
初,畢萬筮仕于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屯》固《比》入,吉孰大焉⑤為土,車從馬,足居之,母覆之,眾歸之,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必復其始?!?/p>
(節(jié)選自《左傳閔公元年》,有刪改)
①元年,指魯閔公元年。②管敬仲,即管仲,文中指齊桓公。④晉侯,文中指晉獻公。⑤《震》,皆為《周易》中的卦象。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
不A可B猶C秉D周禮E周禮F所以G本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厭,文中指滿足,與“廢池喬木(姜夔《揚州慢》)句中的“厭”意思不同。
B.嘉,文中指贊揚,與“肇錫余以嘉名”(《離騷》)
C.右,即車右,古時乘車位在御者右邊的武士
D.復,通“覆”,指庇護,不復挺者”(《勸學》)句中的“復”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
A.從文中“緩葬莊公”“齊使省難”等事件及“亂”“不去慶父,魯難未已”等原因看,剛即位的魯閔公面臨嚴峻挑戰(zhàn)。
B.在仲孫湫看來,親近施行禮義的國家,依靠穩(wěn)定堅固的國家,滅亡昏暗動亂的國家,是稱霸諸侯的法則。
C.士蔫認為太子申生得到的封賞已至極點,不可能成為諸侯繼承者;同時也指出申生離開晉國另立國家就不能保持好的名聲。
D.卜偃與辛廖都認為畢萬的后代必定昌大,但其依據(jù)有別:前者主要依據(jù)畢萬姓名的寓意及眼前的賞賜;后者主要依據(jù)卦象推演。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齊侯許之,使召諸陳,公次于郎以待之。
②諺曰:“心茍無瑕,何恤乎無家?!碧烊綮裉?,其無晉乎!
(5)管仲提醒齊桓公應當發(fā)兵援救邢國的話很值得咀嚼玩味。請結(jié)合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簡要概括其談話技巧。
3.(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文意、虛詞和結(jié)構(gòu)判斷。
(2)本題考查的是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的能力。我們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當然平時要識記重要實詞的比較重要的幾種意義。做題時若遇到我們沒見過的實詞,要學會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來揣測字的含義。
(3)本題考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5)本題考查的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與鑒賞表述技巧的能力。找到相關(guān)內(nèi)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chǔ)上,抓住關(guān)鍵信息,仔細分析和概括。
(1)“不可”是對上文的回答,單獨成句,第一個“周禮”后斷開,所以第二個“周禮”后也要斷開。譯文:不行。周禮。
(2)D.“意思相同”有誤,根據(jù)句意“即使再干枯了,后一句的“復”是再。
故選:D。
(3)C.“離開晉國另立國家就不能保持好的名聲”錯。士蔫認為申生可以效仿吳太伯避讓君位;“為吳太伯”也不等于“另立國家”。
故選:C。
(4)①許:答應;諸:兼“之于”。譯文:齊桓公答應(或同意)了魯閔公(的要求),魯閔公住在郎地等候他。
②茍:如果;祚:保佑。譯文:俗話說:“心里如果沒有毛???”上天如果保佑您!
(5)文中管仲說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不可棄也,不可懷也”,巧用比喻和對比,邢國是朋友,句式整齊。還說到“《詩》云:‘豈不懷歸。’簡書。引用并闡發(fā)《詩經(jīng)》中的句子。
解析:
(1)BEF
(2)D
(3)C
(4)①齊桓公答應(或同意)了魯閔公(的要求),派人從陳國召回季友。
②俗話說:“心里如果沒有毛病,又何必擔心沒有家,您就不要(待在)晉國了吧!
(5)①巧用比喻和對比,讓齊桓公認識到敵友,信息綿密。③引用并闡發(fā)經(jīng)典。
參考譯文:
魯閔公元年春季,是由于動亂不能舉行即位儀式。
狄人進攻邢國,是不會滿足的,是不能拋棄的,是不能懷戀的,怕的是這個竹簡上的軍事文字,就是同仇敵愾而憂患與共的意思。”于是齊國人出兵救援邢國。
魯閔公元年夏季,安葬莊公,所以推遲了
秋季,閔公和齊桓公在落姑結(jié)盟。齊桓公答應(或同意)了魯閔公(的要求),魯閔公住在郎地等候他,這是贊美季友。
魯閔公元年冬季,《春秋》稱之為“仲孫”。仲孫回國說:“不除掉慶父?!饼R桓公說:“怎么樣才能除掉他,將會自取滅亡!”齊桓公說:“魯國可以(被我們)取得嗎。他們還遵行周禮,是立國的根本,如同大樹,然后枝葉隨著落下,是不能動它的。親近有禮儀的國家,離間內(nèi)部渙散的國家,這是稱霸稱王的方法?!?/p>
晉獻公建立兩個軍,太子申生率領(lǐng)下軍,畢萬作為車右、霍國?;貒?,把耿地賜給趙夙,派他們做大夫,把都城分給他,先讓他達到頂點?(與其得到罪過)不如逃走。做一個吳太伯?這樣還可以保有好名聲,又何必擔心沒有家,您就不要(待在)晉國了吧!”
卜偃說:“畢萬的后代必定昌大。萬;魏,是巍巍高大的名稱,上天已經(jīng)啟示了,所以稱為‘兆民’,所以稱為‘萬民’,他就必然會得到群眾?!?/p>
當初,得到《屯》卦變成《比》卦?!锻汀穲怨獭侗取愤M入?所以他必定繁衍昌盛,車跟隨著馬,哥哥撫育他,群眾歸附他,集合而能堅固,這是公侯的封象,必定能受庇護(而恢復)到他開始的地位。”
在測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測試,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jù)題干的要求,結(jié)合各選項的具體內(nèi)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個深入和復核的過程。
福建省福州市八縣(區(qū)市)協(xié)作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語文試卷
4.(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楊億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文逸,南唐玉山令。億將生,文逸夢一道士,自稱懷玉山人來謁。未幾,億生,有毛被體,長尺余,經(jīng)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經(jīng)口授,隨即成誦。七歲,能屬文,對客談論,有老成風。雍熙初,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江南轉(zhuǎn)運使張去華就試詞藝,送闕下。連三日得對,試詩賦五篇,下筆立成。太宗深加賞異,命內(nèi)侍都知王仁睿送至中書,又賦詩一章,宰相驚其俊異,削章①為賀。翌日,即授秘書省正字,特賜袍笏。俄丁外艱,服除,會從祖徽之知許州,億往依焉。務學,晝夜不息,徽之間與語,嘆曰:“興吾門者在汝矣?!贝净性勱I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秘閣。屬后苑賞花曲宴,太宗召命賦詩于坐側(cè):又上《金明池頌》,太宗誦其警句于宰相。明年三月,苑中曲宴,億復以詩獻。時公卿表疏,多假文于億,名稱益著。真宗在京府,徽之為首僚,邸中書疏,悉億草定。即位初,超拜左正言。詔錢若水修《太宗實錄》,奏億參預,凡八十卷,而億獨草五十六卷。書成,知處州。三年,召為翰林學士。五年,以疾在告,遣中使致太醫(yī)視之,億拜章謝,上作詩批紙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賢”之句。億剛介寡合,在書局,唯與李維、路振輩厚善。當時文士,咸賴其題品,或被貶議者,退多怨誹。王欽若驟貴,億素薄其人,欽若銜之,屢抉其失;陳彭年方以文史售進,忌億名出其右,相與毀訾。上素重億,皆不惑其說。億有別墅在陽翟,億母往視之,因得疾,請歸省,不待報而行。上親緘藥劑,加金帛以賜。億天性穎悟,自幼及終,不離輸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對客談笑,揮翰不輟。善細字起草,一幅數(shù)千言,不加點竄,當時學者、翕然宗之。而博覽強記,尤長典章制度。喜誨誘后進,以成名者甚眾。重交游,性耿介,尚名節(jié),多周給親友,故廩祿亦隨而盡。
(節(jié)選自《宋史》)
注:①削章:上奏章。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下列正確的一項是
A.淳化中/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秘閣
B.淳化/中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秘閣
C.淳化中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秘閣
D.淳化中/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秘閣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宗,在這里是廟號,是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被追尊的名號,始于殷代,此處與《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太宗”用法相同。
B.超拜,破格提拔、任命。其中“拜”,是指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C.歸省,回家探望父母,與歸有光《項脊軒志》“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中的“歸寧”,意思相同。
D.文中“廩祿”與《送東陽馬生序》中“縣官日有廩稍之供”一句中“廩稍”都包含發(fā)放祿米的意思。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億的出生充滿了神奇色彩。他一出生有長約尺余的毛發(fā)覆蓋他的身體,幾個月后才脫落,體現(xiàn)了他的不凡,為下文描寫他的天賦與才能作了鋪墊。
B.楊億才華出眾。他不僅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就是連當時的一些大臣也很賞識他,真宗曾下詔讓錢若水主持《太宗實錄》的編修,錢若水就奏請朝廷請求楊億參預。
C.楊億剛正耿介。當時的文士,都依靠他評價,有些遭到他貶議的人,回去后多對他有所怨恨,同時也受到了一部分人的嫉恨。
D.楊億的成才有天賦的成分,但也離不開他個人的努力。他從小到老,都在寫文章,哪怕是與客人談笑間,也照樣揮筆不停。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俄丁外艱,服除,會從祖徽之知許州,億往依焉。
②陳彭年方以文史售進,忌億名出其右,相與毀訾。
4.(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jié)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
(1)句意:淳化年間,楊億到朝廷晉獻文章,朝廷改授他為太常寺奉禮郎,仍舊讓他在秘閣讀書?!按净小笔菚r間狀語,單獨成句,所以其后斷句,排除BD;“獻文”是“詣闕”的目的,關(guān)系緊密,中間不能斷開,“詣闕獻文”的主語是“楊億”,而“改”的主語是“朝廷”,所以“獻文”后斷句,排除C。
故選:A。
(2)C.“意思相同”錯。“歸寧”是回娘家探望父母,是針對出嫁的女子而言。
故選:C。
(3)A.“幾個月后”錯。原文為“經(jīng)月乃落”,“經(jīng)月”是“一個月”的意思。
故選:A。
(4)①丁外艱:父親去世;服除:服喪期滿;知:擔任……知州。譯文:不久他的父親去世,服喪期滿(守孝期滿),恰巧他的堂祖父楊徽之治理許州(擔任許州知州),楊億前去依附他。
②方:正;售進:被朝廷任用;出其右:超過自己;毀訾:詆毀。譯文:陳彭年正憑文史被朝廷任用,嫉妒楊億名聲超過自己,與他人一起詆毀他。
解析:
(1)A
(2)C
(3)A
(4)①不久他的父親去世,服喪期滿(守孝期滿),恰巧他的堂祖父楊徽之治理許州(擔任許州知州),楊億前去依附他。
②陳彭年正憑文史被朝廷任用,嫉妒楊億名聲超過自己,與他人一起詆毀他。
參考譯文:
楊億,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父楊文逸,是南唐玉山縣令。楊億將出生的時候,楊文逸夢見一個道士自稱懷玉山人來拜謁他。不久,楊億出生,有長約尺余的毛發(fā)覆蓋他的身體,一個多月以后才脫落。剛能說話得時候,他的母親便把“小經(jīng)”口投于他,他隨即就能夠誦讀。七歲的時候,就能寫文章,和客人談話,顯得十分老練的樣子。雍熙初年,他年滿十一歲的時候,宋太宗聽說了他的名字,下詔讓江南轉(zhuǎn)運使張去華去考查他的詩詞才能,并把他送到朝廷。連續(xù)三天和皇帝交談對答,考查他,讓他寫詩賦五篇,很快就能寫成。宋太宗大加贊賞,感到十分驚奇。命令內(nèi)侍都知王仁容把他送到中書,他又賦詩一首,宰相也驚嘆他的才華出眾,上奏章給皇帝表示祝賀。第二天,皇帝就授予他秘書省正字的職位,并且特別賞賜他袍笏。不久,他的父親去世,服喪期滿,恰巧他的堂祖父楊徽之治理許州,楊億就前去依附他。楊億致力于學習,晝夜不停止,楊徽之找機會與他交談,贊嘆說:“振興我們楊家就全都靠你了啊?!?/p>
淳化年間,楊億到朝廷晉獻文章,朝廷改授他為太常寺奉禮郎,仍舊讓他在秘閣讀書。此時,恰逢在后苑舉行賞花曲宴,宋太宗召見并命他在座旁賦詩,他又呈上《金明池頌》,宋宋太宗向宰相誦讀其中語意新穎、警策動人的句子。第二年的三月,在苑中曲宴上,楊億又把詩呈獻給皇上。當時朝中公卿大臣上奏的表疏,大多借用楊億的文體風格,他的名聲就更加顯赫。真宗在京府時候,楊徽之擔任首僚、官邸中的書疏,全都由楊億起草。真宗剛即位的時候,破格提拔楊億左正言一職。下詔讓錢若水編修《太宗實錄》,錢若水奏請朝廷允許楊億參加編修,此書共八十卷,楊億獨自一人起草的就有五十六卷。書寫成以后,擔任處州知州。三年,召他回朝,擔任翰林學士。五年,楊億因為疾病休假,真宗讓中使招太醫(yī)為他治病,楊億上奏章表示拜謝,皇帝作詩寫于奏章紙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賢”這樣的句子。楊億剛正耿介,同別人難以投合,在書局中,唯獨與李維、路振等人交情甚好。當時的文士,都依靠他評價,有些遭到他貶議的人,回去后多對他有所怨恨。王欽若突然顯貴,楊億平時就鄙視他,王欽若忌恨他,屢次指摘他的過失。陳彭年正憑文史被朝廷任用,嫉妒楊億名聲超過自己,也與他人一起詆毀他。皇上一向器重楊億,都沒被他們的說法所迷惑。楊億在陽翟有別墅,他的母親去那里看看,在那里生病,楊億請求回家探視,沒有等到朝廷的許可就走了?;实塾H自寫藥方,并用金帛來賞踢他。楊億天性穎悟,從小到老,都在寫文章。他的文章風格雄健,才思敏捷,與客人談笑間,照樣揮筆不停。他善于用小字起草,一篇文章幾千字,不加改動,當時的學者,一致尊崇他。他博覽群書記憶力強,尤其擅長典章制度。楊億喜歡教誨勸導后學,后學依靠而成名的有很多。他非常重視與人交往,性情耿直,崇尚名節(jié)。楊億經(jīng)常周濟親戚和朋友,因此他的俸祿也隨之用盡。
(選自《宋史》,有刪節(jié))
文言翻譯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匯。
5.調(diào):調(diào)整倒裝句句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diào)整過來。
福建省福州市五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zhì)于齊。懷王薨,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碧釉唬骸俺加懈?,請追而問傅?!备瞪髯釉猾I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饼R王歸楚太子。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于楚。上柱國子良入見。王曰:“寡人之得來反王墳墓、復群臣、歸社稷也,以東地五百里許齊。齊今使來求地,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可以約結(jié)諸侯。請與而復攻之。”子良出,昭常入見。昭常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戰(zhàn)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請守之?!闭殉3?,景鯉入見。景鯉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景鯉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計告慎子曰:“寡人誰用于三子之計?”慎子對曰:“王皆用之!”王曰:“善?!蹦饲沧恿急鲍I地于齊。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為大司馬,使守東地。又遣景鯉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萬,弊甲鈍兵,愿承下塵。”齊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饼R王大興兵,攻東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縮甲則可,不然,則愿待戰(zhàn)?!饼R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全。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二》)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
B.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
C.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
D.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質(zhì)”,即做人質(zhì)。古時被派往別國做人質(zhì)的,多為王室或諸侯的子弟。
B.“去”,文中有放棄之意,與《歸去來兮辭并序》“彭澤去家百里”的“去”不同。
C.“致命”,文中是回復、復命的意思。今多指“捐軀”或“使喪命”等意思。
D.“甲”,文中加點處指鎧甲,與下文的“其縮甲則可”的“甲”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楚懷王去世后,太子需從齊回國繼位。面對齊王索地的威脅,太子聽從慎子的建議,答應了齊王的要求。
B.楚國群臣所獻三策,讓楚襄王陷入兩難境地。在慎子的建議下,楚襄王三策并用,最終化解了危機。
C.面對齊國軍隊,昭常毫不畏懼,誓與東地共存亡,雖年近六十不惜以五尺之身與齊國奉陪到底。
D.齊國興師進攻楚國東地,討伐昭常,后迫于秦國的軍事威懾,只得向秦、楚尋求和解,東地得以保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共8分,每小題4分)
(1)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p>
(2)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
14.針對齊國索取東地的難題,楚國大臣子良、昭常、景鯉提出了三種對策,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闡述三人的對策及弊端。(3分)
10、D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太子的師傅慎子說:“給他土地吧,土地是用來安身的,因為吝惜土地,而不為父親送葬,這是不道義的。所以,我說獻地對你有利?!暗亍笔恰矮I”的賓語,后面斷開,排除AC;“死父”是“不送”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D。
11、D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D.與下文“其縮甲則可”不同。弊甲指破敗的鎧甲,下文的“甲”指“披甲的人”,借指士兵、部隊。故選D。
12、C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選C.“五尺”為小孩,六十歲也不是指自己。原文意思是我是主管東地的大司馬,要與東地共存亡,我已動員了從小孩到六十歲的老人,全部入伍共三十多萬人,雖然我們的鎧甲破舊武器魯鈍,但愿意奉陪到底。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
采分點:辭于齊王,狀語后置,向齊王告辭;隘,阻止;歸,使動用法,讓你回去。一點一分,句意一分。
譯文:太子向齊王提出要回楚國去。齊王阻止他說:“你要割讓東地五百里給我才放你回去;否則不放你回去?!保?/p>
2)采分點:受命弊邑之王,省略句,受命(于)弊邑之王,受了敝國大王之命;是,這;矯,假托。一點一分,句意一分。
譯文:子良說:“我是受了敝國大王之命來進獻東地的。昭常守衛(wèi)東地這是他假托王命大王可以去進攻他?!?/p>
本題考查學生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子良、昭常、景鯉三人分別有不同的對策。
子良的對策:請與而復攻之,其弊端為:未必有勝算。
昭常的對策:不與東地,其弊端為:未必守得住,且失信天下。
景鯉的對策:不與東地,向秦求救,其弊端為:失信天下。
(寫出每人對策與弊端得一分,三人三分;若僅寫出三人對策,無弊端,則僅得1分)
參考譯文:
楚襄王做太子時在齊國做人質(zhì)。他父親懷王死了太子便向齊王提出要回楚國去。齊王阻止他說:“你要割讓東地五百里給我才放你回去;否則不放你回去?!碧诱f:“我有個師傅讓我找他問一問。”太子的師傅慎子說:“給他土地吧!土地是用來安身的,因為吝惜土地而不為父親送葬,這是不道義的。所以我說獻地對你有利?!碧颖愦饛妄R王說:“我敬獻出東地五百里。”太子回到楚國即位為王。齊國派了戰(zhàn)車五十輛來楚國索取東地五百里。上柱國子良來拜見楚王。楚王說:“我能夠回到楚國辦父親的喪事,又能和群臣見面,使國家恢復正常,是我答應把東地五百里給齊國,現(xiàn)在齊國派使者來辦交接手續(xù),我該怎么辦?”子良說:“大王不能不給。您說話一字千金,既然親口答應了萬乘的強齊,卻又不肯割地,這就失去了信用。將來您很難和諸侯各國談判結(jié)盟。應該先答應給齊國割讓東地,然后再出兵攻打齊國?!弊恿汲鋈ズ笳殉0菀姵跽f:“不能給。所謂萬乘大國,是因為土地的廣博才成為萬乘大國的。如果要割讓東地五百里,這是割讓了楚國的一半??!這樣楚國雖有萬乘之名,卻無萬乘之實了。所以我說不能給。我愿堅守東地?!闭殉3鋈ズ螅磅幇菀姵跽f:“不能給。不過楚國不能單獨守住東地,我愿去求救于秦國?!本磅幊鋈ズ螅拥膸煾瞪髯舆M去。楚王把三個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訴了慎子說:“對于這三位先生的主意我該采用誰的呢?”慎子回答說:“大王都采用?!背跽f:“好”。于是派子良到齊國去獻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為大司馬,要他去守衛(wèi)東地;還派遣景鯉去秦國求救。子良到了齊國,齊國派軍隊來接受東地。昭?;卮瘕R國使臣說:“我是主管東地的大司馬,要與東地共存亡,我已動員了從小孩到六十歲的老人,全部入伍共三十多萬人,雖然我們的鎧甲破舊武器魯鈍,但愿意奉陪到底。”齊王對子良說:“您來獻地,昭常卻守衛(wèi)東地,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說:“我是受了敝國大王之命來進獻東地的。昭常守衛(wèi)東地,這是他假托王命大王可以去進攻他。”齊王于是大舉進攻東地討伐昭常。當大軍還未到達東地邊界時,秦國已經(jīng)派了五十萬大軍進逼齊國的西境說:“你們阻擋楚國太子不讓他走,這是不仁道的;又想搶奪楚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簡易勞務點工結(jié)算協(xié)議書模板
- 年產(chǎn)20套玻璃鋼化加工設備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立項
- 2024年網(wǎng)絡安全軟件開發(fā)知識產(chǎn)權(quán)授權(quán)合同3篇
- 2024新版房產(chǎn)交易居間合同模板解析版B版
- 2025版智能倉儲物流監(jiān)控設備采購合同書2篇
- 2024版解除雇傭關(guān)系的合同2篇
- 郵購銷售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度辦公室轉(zhuǎn)租管理服務協(xié)議書3篇
- 語言學音位分析課程設計
- 2025年機械沒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長期照護服務流程
- 精心打造東北大學近四年C語言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
- 醫(yī)院規(guī)劃發(fā)展部社會工作科職責
- 《Power Bi應用》課程標準
- 《瘋狂動物城》全本臺詞中英文對照
- 幼兒園的品格與道德教育主題班會課件
- 2024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及臨床合理應用考核試題及答案
- 儲能系統(tǒng)的應急預案措施
- 論海瀾之家存貨管理的問題、成因及其對策
- 醫(yī)院長期醫(yī)囑單(模板)
- 班主任育人故事(通用17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