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考古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8/14/wKhkGWXZwdGARTnsAAI75CCiN3I219.jpg)
![新石器時代考古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8/14/wKhkGWXZwdGARTnsAAI75CCiN3I2192.jpg)
![新石器時代考古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8/14/wKhkGWXZwdGARTnsAAI75CCiN3I2193.jpg)
![新石器時代考古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8/14/wKhkGWXZwdGARTnsAAI75CCiN3I2194.jpg)
![新石器時代考古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8/14/wKhkGWXZwdGARTnsAAI75CCiN3I21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華渭文化區(qū):以黃河中、上游流域為中心的地區(qū)
第二節(jié)伊洛—鄭州地區(qū)的考古學文化
伊洛-鄭州地區(qū)的考古學文化序列王灣三期文化
龍山時代大河村五期文化遺存
秦王寨文化
仰韶時代王灣一期文化
裴李崗文化前仰韶時代一、前仰韶時代的裴李崗文化
1、發(fā)現(xiàn)與研究:得名於1977年發(fā)掘的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從目前的發(fā)現(xiàn)來看,這種文化主要分佈在鄭州以南的豫中地區(qū)。1、陶器的特點
這種文化以泥質紅陶為主,夾砂紅陶其次,泥質灰陶數(shù)量極少;陶器均為手制,大多數(shù)為泥條盤築成形。裴李崗文化的陶器2、石器:
磨制。有的器身往往留有制坯時的打制痕跡。比較有代表性的器形是:石斧——砍伐切割工具,梯形、圓頂、弧刃、扁體。石鏟——翻土工具?;∪小7謼l形和有肩兩種。石鐮——收割工具。刃部有齒,又稱鋸齒鐮。背部末端上翹,下端有孔以縛鐮柄。磨盤磨棒——糧食脫皮工具。數(shù)量多且成套出現(xiàn)。壯如鞋底,下麵有四個柱狀足。舞陽賈湖遺址石磨盤磨棒舞陽賈湖遺址磨制穿孔石器3、骨器:數(shù)量不多。主要出自舞陽賈湖遺址,有魚叉、魚鏢、骨鏃等工具。也有類似於笄一樣的生活用具,還有樂器骨笛,併發(fā)現(xiàn)了我國最早的刻符甲骨。4、房屋與窖穴:裴李崗文化文化的房屋發(fā)現(xiàn)不多,均為半地穴式,有方、圓兩種。裴李崗文化的圓形房屋灰坑數(shù)量也很少,多圓形或橢圓形口,有豎穴式坑,袋形坑和階梯式坑等幾種。
階梯式窖穴袋形窖穴5、墓葬:裴李崗文化仰身直肢葬6、經濟類型:7、年代:1、農業(yè)已很發(fā)達2、漁獵和採集仍是不可缺少的生產勞動3、飼養(yǎng)業(yè)已經開始4、男女已經有了初步的分工
二、仰韶時代包括王灣一期文化和秦王寨文化。(一)、王灣一期文化
王灣一期文化是指以王灣遺址第一期為代表的遺存。王灣一期文化可分為早、晚兩段,早段與陝晉豫地區(qū)(渭、涇河流域)的半坡文化相當,晚段與廟底溝文化相當,早、晚兩段在文化面貌上也分別與半坡文化和廟底溝文化相似。
王灣一期文化與半坡、廟底溝文化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第一,王灣一期文化早段與半坡文化相比。第二,王灣一期文化晚段與廟底溝文化相比。第三,王灣一期文化和半坡、廟底溝文化的淵源各有不同。嚴文明:《鸛魚石斧圖跋》,《文物》1981年12期水鳥銜魚圖(寶雞北首嶺)鯉魚食鳥圖(武功遊風)半坡文化鯢圖(甘肅甘穀西坪)雙犬對吠圖(大地灣)馬家窯文化舞蹈圖(大通上孫家寨)馬家窯文化大地灣地畫(二)、秦王寨文化1、發(fā)現(xiàn)與研究秦王寨文化得名於秦王寨遺址。這個遺址是安特生髮現(xiàn)的,地點在河南廣武。五十年代,人們稱它為豫西仰紹文化,六十年代,有人主張稱秦王寨類型,也有人在王灣遺址發(fā)掘以後,將它稱為王灣二期文化。七十年代發(fā)掘了大何村遺址以後,又有人提出應把它稱作大何村類型。我們將其稱為“秦王寨文化”。2、陶器特徵:由早到晚陶器的變化規(guī)律是:(1)細泥陶由多到少,最後消失,泥質陶由少到多,逐漸增加。(2)紅陶逐漸減少,灰陶逐漸增多。(3)籃紋由沒有到新出現(xiàn),最後數(shù)量很多。到後來的龍山時代成為一種主要紋飾。彩陶由繁褥到簡單,最後消失,晚期出現(xiàn)鏤孔。(4)由泥條盤築為主,到慢輪修整陶器、最後出現(xiàn)輪制陶器。(5)晚期受大汶口文化和屈家?guī)X文化的影響,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器型,如背壺、鍋和盆形鼎等。3、生產工具4、埋葬習俗5、陶窯、窖穴和房屋6、社會制度屬於父系氏族社會,在社會組織上,它的基本單位是父系家族,家族下麵包括若干個家庭,根據是:(1)從房屋結構看:村落已經沒有想以前那樣有一定的佈局了。在結構方面普遍出現(xiàn)了多間建築,這種多間建築我們認為是家族的房屋。(2)從埋葬習俗方面來看:大型墓地消失了,但成片的墓葬還存在,在成片的墓葬中,都是單人葬,基本上缺乏合葬墓。墓內多無隨葬品。房屋和墓葬的情況來表明,氏族有所削弱、家族有所上升。三、龍山時代包括大河村五期文化遺存和王灣三期文化。(一)、大河村五期文化遺存(二)、王灣三期文化1、典型遺址2、年代:為西元前三千紀的後半期。有的文章中把該文化稱為“河南龍山文化”或“河南龍山文化王灣類型”。3、文化特徵4、生產:
從經濟結構上看,農業(yè)經濟比以前有所發(fā)展,還存在家畜飼養(yǎng),養(yǎng)豬比較發(fā)達,漁獵經濟仍然存在。5、房屋、窖穴和水井6、墓葬洛陽矬李7、城堡(防禦設施)
課後思考1、伊洛—鄭州地區(qū)考古學文化的序列與編年。2、試比較王灣一期文化與半坡、廟底溝文化的異同。3、王灣一期文化屬於父系氏族社會時期論斷的根據是什麼?你認為這樣論證是否合理?為什麼?4、簡述龍山時代城堡與水井的主要發(fā)現(xiàn)。參考閱讀書目舉例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陽賈湖》科學出版社1999年。2、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大河村》,科學出版社2001年。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登封王城崗與陽城》,文物出版社1992年。4、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洛陽王灣》,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5、嚴文明:《仰紹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10月。
華渭文化區(qū):以黃河中、上游流域為中心的地區(qū)
第三節(jié)豫北冀南地區(qū)的考古學文化豫北冀南地區(qū)的考古學文化序列後崗二期文化龍山時代大司空文化仰韶時代後崗一期文化
磁山文化前仰韶時代一、前仰韶時期的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根據河北省武安縣磁山遺址命名的。
在西元前5000年以前,與裴李崗文化和老官臺文化的年代相當。
河北徐水南莊頭遺址保定地區(qū)文管所等:《河北徐水縣南莊頭遺址發(fā)掘簡報》《考古》1992年第11期
1、文化特徵:
根據磁山遺址的層位關係,可以將磁山文化劃分為兩期,分別以磁山遺址“第一文化層”和“第二文化層”為代表。2、生產工具:分石器、骨器兩類
石器在制法上分打制、磨制、打磨兼制三種,其中磨制的最多,打制的其次、打制磨制的最少。磁山一期遺存與二期的區(qū)別陶系:夾砂褐陶的數(shù)量減少,夾砂紅陶和細泥紅陶的數(shù)量增多;器形:一期中數(shù)量很少的三足缽到二期時數(shù)量急劇增加,開始出現(xiàn)小口雙耳壺和圈足罐,二期的陶器以盂和支架的數(shù)量最多,罐和缽次之。石器:二期磨制石器增加,打制石器減少,一期磨盤和磨棒數(shù)量少,二期增加。3、房屋:4、灰坑與窖穴:灰坑:多呈圓形和橢圓形。少數(shù)為不規(guī)則形。窖穴:均為長方形,一般坑壁垂直,四壁規(guī)整,少數(shù)為袋狀。沒有腳窩,部分坑壁上留有似斧和木耒之類工具的挖掘痕跡,多呈細條狀。5、卵石面及磨盤和陶器構成的“組合物”6、動物遺骸和植物果實:
(1)、動物遺?。簞游锕趋黎b定結果表明:有獸、鳥、龜鱉、魚和蚌五大類,至少代表著23種動物。豬、狗已經是家畜,雞有可能是家禽,牛尚不能肯定,其餘均為野生動物。如果磁山遺址出土的雞骨可以肯定是家禽。那麼家雞在中國馴化的年代就可以早到西元前5400年以前。
(2)、植物果實:有腐朽的糧食,榛子、胡桃等。7、經濟類型石斧、石鏟、磨盤磨棒、窖穴中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相當可觀的糧食。有粟等品種家豬、家狗和家雞野生動物所占的比例遠遠高於家畜,還發(fā)現(xiàn)有骨鏃、骨魚鏢、骨網梭等,另外野生動植物的果實也有發(fā)現(xiàn),磁山文化的經濟特點是以農業(yè)為主、兼營養(yǎng)畜業(yè)、採集和狩獵的綜合性經濟。磁山文化與裴李崗文化間的關係一種意見認為二者時間相近,面貌也基本相同,可將它們看作同一種文化,提出了“磁山文化”或“磁山·裴李崗文化”等幾種命名。一種意見認為,磁山文化和裴李崗文化之間的面貌有較大的差別,分佈地域不盡相同,因而主張分別命名為“磁山文化”和“裴李崗”文化。磁山·裴李崗文化、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後崗一期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二、仰韶時代包括後崗一期文化和大司空文化。(一)、後崗一期文化
得名於河南安陽後崗遺址。後崗遺址是1931年發(fā)掘的,共有三層。下層為後崗一期文化。中層為後崗二期文化。上層為小屯商文化。七十年代以前,後崗一期文化被稱為仰紹文化的“後崗類型”或“南楊莊類型”。1、文化特徵
陶質以細泥陶最多,占70%,夾砂陶器其次占25%,泥質陶最少。泥條盤築成器、局部經過慢輪加工。器形有鼎、平底瓶等。其中球腹壺和紅頂碗是最主要的器物
。2、後崗一期文化與半坡文化的比較首先,兩者的陶器之間是有很大區(qū)別的:(1)炊器方面:
(2)盛器方面:
(3)水器方面:
(4)從表皮處理來看:
其次,從分佈與淵源來看,3、年代
後崗一期文化的年代經碳十四測定,均在西元前五千紀的後期,約與半坡文化的晚期相當。4、生產與經濟類型從這些工具來看,後崗一期文化應以農業(yè)為主。漁獵經濟相當發(fā)達,保存著採集經濟。手工業(yè)方面有木作和編織,陶器製作也是一個重要的手工業(yè)部門。5、房屋與窖穴都是半地穴式的,房屋的形制有兩種:一種為圓角長方形,南北各有一個斜坡式的門道,居住面用草拌泥抹平,中央有一柱洞,另一種為橢圓形,門道朝南。6、墓葬成年均為土坑豎穴墓,有單人葬也有合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葬。葬式有仰身直肢和俯身葬。墓葬中很少見到隨葬品。小孩為甕棺葬,葬具以鼎缽相扣的為多。張光直:
《仰紹文化的巫覡資料》,《中國考古學論文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P148—150);《濮陽三硚與中國古代美術上的人獸母題》《文物》1998年第11期《抱樸子》和《道藏》中的《太上登真三硚應經》(二)、大司空文化這一文化首先於1958年至1959年發(fā)現(xiàn)於河南安陽大司空村遺址,並由此而得名。六十年代,把這類遺存作為仰紹文化的一個地方類型,稱為“大司空類型”或“百家村類型”。但今天看來是不妥當?shù)摹R驗檠鼋B文化已脫離了考古學文化的範疇,而成為一個發(fā)展階段的時間概念。所謂的“大司空類型”,應改稱為“大司空文化”。1、文化特徵:2、年代從地層上看,只發(fā)現(xiàn)後崗一期文化和大司空文化都被當?shù)佚埳綍r代的後崗二期文化所疊壓,而後崗一期文化和大司空文化之間尚無直接的層位關係。弧線三角紋——與廟底溝文化相似錨形紋、網格紋等——與秦王寨文化相似
蘭紋、附加堆紋發(fā)達,陶器顏色較雜,灰色居多——與泉護二期文化相似
3、房屋和生產
房屋發(fā)現(xiàn)較少,半地穴式、圓形、居住面經過燒烤、呈紅褐色。生產工具有石鏟、斧、錛、鑿、鏃、骨錐、針和陶刀、紡輪等。經濟特點基本上是以農業(yè)為主、也有漁獵業(yè)和畜牧業(yè)。4、淵源後崗一期文化主要以鼎為炊器,而大司空文化只有罐、基本不見三足器。大司空文化的曲腹盆及錨形、弧線三角形彩陶圖案在後崗一期文化中同樣也找不到源頭。相反有些因素倒是與西邊同時期的考古學文化存在相似之處??傊?,大司空文化時期突然中斷了當?shù)匾酝枚Φ奈幕瘋鹘y(tǒng),如何解釋這種現(xiàn)象,是今後需要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三、龍山時代的後崗二期文化後崗二期文化以1931年發(fā)現(xiàn)的以河南安陽後崗二期遺存為代表,以往的文章中也有將該文化稱為“大寒類型”的。也有稱之為河南龍山文化“後崗類型”的。1、文化特徵與分期
根據河北澗溝和龜臺遺址的地層關係,可將後崗二期文化分為早、晚兩期:早期的年代相當於廟底溝二期,晚期的年代相當於三裏橋文化。14C測定結果表明該文化的年代為西元前三千紀的後半期、中期可早到二千紀的中期。早晚兩期的區(qū)別:早期有斝,晚期新出現(xiàn)了鬲、均為罐形。早期以籃紋為主、晚期以繩紋為主,輪制技術晚期比早期發(fā)達。2、房屋
大多數(shù)為圓形的“白灰面”建築。
3、水井4、蔔骨和穿孔龜甲蔔骨主要是用羊的肩胛骨製作的,少數(shù)為牛的,不經修整,只有灼、無鑽、鑿。龜甲穿孔可能便於攜帶或懸掛。5、埋葬習俗
沒有發(fā)現(xiàn)正規(guī)的成年人墓地,只是發(fā)現(xiàn)了一些零星的墓葬。大多數(shù)單人仰身直肢,無隨葬品。後崗遺址:灰溝和灰坑裏經常能發(fā)現(xiàn)殘碎或完整的人骨。澗溝:被火燒過的人骨架、有的人頭骨還帶有砍傷的痕跡、有的還被剝了頭皮、亂葬坑。6、流向7、關於“河南龍山文化”豫中地區(qū):“媒山類型”(“王灣類型”)豫東地區(qū):“王油坊類型”(“造律臺類型”“青堌堆類型”)豫南地區(qū):“楊莊類型”(“下王崗類型”)豫西地區(qū):“三裏橋類型”
豫北地區(qū):“後崗類型”(“大寒類型”)
課後思考1、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有何重大發(fā)現(xiàn),意義如何?2、後崗一期文化與半坡文化之間有何異同?
華渭文化區(qū):以黃河中、上游流域為中心的地區(qū)
導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框架綜述
2、“仰韶時代”、“龍山時代”與“前仰韶時代”紅陶和彩陶
仰紹文化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等灰陶和黑陶
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山東龍山文化等獨立的考古學文化仰韶時代龍山時代仰韶時代龍山時代前仰韶時代晚早早於“仰韶時代”遺存的確認3、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分區(qū)20世紀70、80年代,蘇秉琦先生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中國考古學文化區(qū)系類型學說:
“區(qū)”塊塊,“系”是條條,“類型”是分支。
從全國範圍來看,我們可以將現(xiàn)今人口分佈密集地區(qū)的考古學文化分為六大區(qū)系:1、以燕山南北長城地帶為重心的北方;2、以山東為中心的東方;3、以關中(陝西)、晉南、豫西為中心的中原;4、以環(huán)太湖為中心的東南部;5、以環(huán)洞庭湖與四川盆地為中心的西南部;6、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為中心一線為中軸的南方。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年6月
二、黃河中上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分區(qū):
第一節(jié)
陜晉豫地區(qū)的考古學文化陝晉豫地區(qū)的考古學文化序列涇西涇東龍山時代客省莊二期文化三裏橋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泉護二期文化仰韶時代半坡四期文化廟底溝文化(或稱西陰文化)半坡文化老官臺文化前仰韶時代一、前仰韶時代的老官臺文化
1、發(fā)現(xiàn)與研究:老官臺文化是目前在陝晉豫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這種文化得名於1959年發(fā)掘的陝西華縣老官臺遺址。關於老官臺文化的討論一種意見認為老官臺文化是該地區(qū)一種獨立的考古學文化。另一種意見認為老官臺文化應隸屬於磁山—裴李崗文化。還有一種意見認為老官臺文化(或其中的一部分)應納入仰紹文化的範疇,稱仰紹文化的北首嶺類型。2、房屋與灰坑3、墓葬
4、生產工具5、陶器特點6、年代碳十四測定結果表明,老官臺文化的年代處在西元前5800—5000年之間,歷時800年左右。二、仰韶時代
這個時期該地區(qū)主要有半坡文化、廟底溝文化、半坡文化四期文化、泉護二期文化。(一)半坡文化半坡文化是根據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命名的。所以半坡文化是指以西安半坡遺址第二期為代表的遺存。半坡遺址第四期:半坡四期文化第三期:廟底溝文化第二期:半坡文化第一期:老官臺文化除半坡遺址以外,目前經過大規(guī)模發(fā)掘的含有半坡文化的遺址有陝西華陰橫陣、華縣元君廟、渭南史家村、寶雞北首嶺、臨潼薑寨,甘肅秦安大地灣、王家陰窪、陝西漢中龍崗寺、西鄉(xiāng)何家灣等
1、發(fā)現(xiàn)與研究1921年安特生最早的一期半坡文化遺存1954年至1957年發(fā)掘西安半坡遺址時,才真正開始注意到這類遺存的特點,1956—1958年河南陝縣的廟底溝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一種與半坡遺址截然不同的另一種彩陶文化遺存。1958—1959年陝西華縣泉護村遺址的同時,又在兩個不同的地點(南臺地、元君廟)同時發(fā)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遺存,一種和半坡遺址出土的相同,一種和廟底溝遺址出土的相同。
在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學術界認為應該將“仰紹文化”區(qū)分為兩個類型。一個是以半坡遺址為代表的“半坡類型”。一個是以廟底溝遺址為代表的“廟底溝類型”。我們稱“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為“半坡文化”和“廟底溝文化”。
2、陶器特徵(1)、陶質:主要有夾砂(炊器)、泥質(水器和儲藏器)和細泥三種。普遍呈紅色,極個別的呈黑色。
(2)、紋飾:主要有繩紋、弦紋、錐刺紋、劃紋、席紋、布紋、指甲紋和幾何形紋飾。彩陶幾乎全部都是紅陶黑彩。多繪動物形象。最基本的紋樣為人面紋、魚紋和變體魚紋。
(4)、陶器的造型比老官臺文化更複雜,三足器基本消失,除少量圜底器和尖底器外,大部分為平底器。
(3)、陶器的製作主要是採用泥條盤築法,有些陶器經過慢輪加工。3、年代、分期與淵源
(1)年代:
北首嶺、半坡、大地灣遺址:廟底溝文化半坡文化老官臺文化薑寨遺址:廟底溝文化半坡文化(2)分期(3)淵源4、社會生產(1)生產工具的質地和製作(2)農業(yè)(3)畜牧業(yè)(4)漁獵業(yè)與採集業(yè)(5)手工業(yè)(6)勞動分工手工業(y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部門:紡織:編織:制陶:
編織:制陶:5、房屋、
窖穴和墓葬
6、村落佈局與社會組織臨潼薑寨遺址原始村落復原圖薑寨居住址應該包括以下三個級別的社會組織,即:1、以中小型房屋為代表的,應該是包括若干個家庭在內的家族組織;2、以大中小型房屋為代表的,應該是包括若干個家族在內的氏族組織;3、以整個居住址為代表的,應該包括五個氏族在內的部落組織。西安半坡博物館等:《薑寨——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報告》,文物出版1988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廟仰韶墓地》,文物出版社1983年元君廟墓地包含著三種親屬關係:a.同一墓葬中死者的親屬關係。b.同一墓區(qū)組不同墓葬之間死者的親屬關係。c.兩個墓區(qū)死者的親屬關係。元君廟墓地包含了家族、氏族、部落三級組織。合葬墓代表家族。墓區(qū)代表氏族。墓地代表部落。7、社會發(fā)展階段(1)、從生產上看(2)、從埋葬制度上來看a.只見到成年女子和小孩的合葬墓,沒有發(fā)現(xiàn)成年男子和小孩的合葬墓。
b.婦女往往有著厚葬的現(xiàn)象。
c.女孩厚葬。(二)、廟底溝文化是以河南陝縣廟底溝遺址的發(fā)掘而得名的。1921年,安特生,河南澠池仰韶村1926年,李濟,山西夏縣西陰村時1931年,山西萬榮荊村1955年蘇秉琦先生試掘陝西長安縣客省莊遺址(開端莊)時,發(fā)現(xiàn)該遺址存在三種堆積:最初的堆積為文化一(廟底溝文化),中間的堆積成文化二(客省莊二期文化)最晚的堆積稱文化三(西周文化遺存)。
1、文化特徵:陶器的顏色絕大多數(shù)呈紅色,只有極少數(shù)呈灰色或黑色;質地有夾砂、泥質、細泥三種;夾砂陶主要有罐、釜、灶;泥質陶主要為小口尖底瓶;細泥陶主要是缽、碗、盆和斂口折肩罐
2.廟底溝文化與半坡文化的關係:第一,從地域上看——分佈地域與半坡文化重合第二,從年代上看:——廟底溝文化晚於半坡文化
第三,從共存關係來看:
第四,從器物之間的親緣關係來看:3、生產工具4、房屋、窖穴與墓葬:新石器時代陶窯
的發(fā)展規(guī)律:(1)由橫穴向豎穴發(fā)展;(2)窯室體積逐步增大。(3)火道和火眼由少變多5、社會制度(三)、半坡四期文化1、生產工具:
2、陶器:3、房屋:4、墓葬甘肅省文物工作隊:《秦安大地灣901號房址發(fā)掘簡報》,《文物》1986年第2期F411地畫(四)、泉護二期文化1、文化特徵:2、年代與文化關係:3、房屋、窖穴、陶窯、墓葬:4、社會制度:三、龍山時代這個時期該地區(qū)主要有廟底溝二期文化、三裏橋文化、客省莊二期文化、陶寺文化等。(一)、廟底溝二期文化該文化是根據廟底溝遺址命名的,廟底溝遺址共包含兩種文化,下麵是廟底溝文化,上面是廟底溝二期文化。1、分佈與年代:廟底溝二期文化主要分佈在涇水以東的陝晉豫交界地區(qū)。典型遺址有陝縣廟底溝、澠池仰韶村、偃師二裏頭、山西垣曲龍王崖、古城東關等
廟底溝二期文化的絕對年代,大約在西元前3000—2500年左右,即處在西元前三千紀的前半期。2、文化特徵3、經濟形態(tài)4、房屋和陶窯5、墓葬(二)、三裏橋文化三裏橋文化是以河南陝縣三裏橋遺址命名的。這種文化主要分佈在澠池以西的豫系西地區(qū),汾水以南的晉西南地區(qū)和關中的華山以東地區(qū)。
三裏橋文化的年代處於西元前三千紀的後半期,是由當?shù)氐膹R底溝二期文化發(fā)展來的。1、陶器特點2、生產工具3、墓葬4、房屋和陶窯、窖穴(三)、客省莊二期文化得名於陝西長安縣客省莊遺址,客省莊又名開端莊,位於灃河西面。
1、文化特徵2、分佈、年代與分期3、生產與經濟類型4、房屋與窖穴5、墓葬6、陶祖、蔔骨、人骨雕塑占卜的方法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只有灼(一直到夏),第二階段出現(xiàn)鑽(二裏崗時期),第三階段同用灼、鑽、鑿。占卜的活動是由巫師主持的,他們的地位很高,威信很高,後來巫師等巫與權力集一身。8、社會發(fā)展階段(1)由於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導致了客省莊二期文化的房屋結構發(fā)生了變化。(2)蔔骨的發(fā)現(xiàn),表明當時已經出現(xiàn)了巫術階層。(3)陶祖的發(fā)現(xiàn),標誌著對男性祖先的崇拜觀念已經產生。(4)在橫陣還發(fā)現(xiàn)了夫妻合葬墓。(5)在客省莊遺址裏經常發(fā)現(xiàn)有的人和牲畜一起被扔丟棄在灰坑裏。
我們這個時代叫做父權制時代。
7、淵源問題(四)、陶寺文化
得名於山西襄汾陶寺遺址。主要分佈在汾河下游的臨汾盆地
1、文化特徵2、水井3、木器、樂器、禮器和銅器4、房屋、灰坑5、墓葬6、年代從全國範圍來看,我們可以將現(xiàn)今人口分佈密集地區(qū)的考古學文化分為六大區(qū)系:課後思考1、陝晉豫地區(qū)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框架是怎樣的?2、為什麼說半坡文化是處於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3、關於半坡文化的廟底溝文化的關係,學術界目前主要有幾種觀點?你贊同哪一種,為什麼?4、陝晉豫地區(qū)仰韶時代早、中晚、期的水器是什麼?它的變化規(guī)律怎樣?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第一章緒論第二講:新石器考古學研究簡況
一、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簡史
第一階段(從1921年到1930年):西學孕育、應運而生第二階段(從1931年到1974年):蹣跚學步趟出新路第三階段(自1975年以來):走自己的路踏上新臺階
第一階段(從1921年到1930年):
西學孕育、應運而生
要是把現(xiàn)在的考古學與我們固有的金石學放在一個宗派裏,豈不成了中國的胡人用改姓的辦法冒充黃帝子孫的那一套把戲。
——李濟(《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一城子崖發(fā)掘報告序》,《李濟考古學論文選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安特生(Andersson.J.):
瑞典·中國北洋政府顧問
——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的引進者1921年發(fā)掘河南澠池仰韶村、不召寨、楊河村和遼寧錦西沙鍋屯。1921—1922年調查河南鄭州秦王寨、??谟?、池溝寨。1923—1924年青海洮河、湟水等地進行考古調查和發(fā)掘。1925年發(fā)表了《甘肅考古記》一書,將甘肅、青海地區(qū)的遠古文化分成齊家、仰韶、馬廠、辛店、寺窪、沙井六期。
字濟之,清華學堂畢業(yè)(1918)
哈佛大學博士(1923)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48)
——中國最早進行田野考古工作的學者1926年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的發(fā)掘(中國學者第一次獨立主持的考古發(fā)掘)1929年河南安陽小屯殷墟的發(fā)掘1930—1931年與吳金鼎、梁思永發(fā)掘山東曆城龍山鎮(zhèn)城子崖遺址李濟:(1896—1979)
梁啟超次子,
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1923)
哈佛大學碩士(1930)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解放后)
——廿世紀30年代田野考古學的巨人1930年黑龍江齊齊哈爾昂昂溪遺址的發(fā)掘1931年河南安陽“後崗三疊層”的發(fā)現(xiàn)主編《城子崖》(1934),中國第一部大型田野考古報告梁思永(1904—1954):該時期的學術熱點舉要安特生與“仰紹文化西來說”
——關於“仰紹文化西來”的初步論爭龍山文化的發(fā)現(xiàn)及其引起的問題昂昂溪遺址的發(fā)現(xiàn)所引導出來的重要問題第二階段(從1931年到1974年):
蹣跚學步趟出新路1931年梁思永發(fā)現(xiàn)了“後崗三疊層”(“仰紹文化”、“龍山文化”、殷文化的三疊層)。——新石器時代考古進入成年期的標誌二十年代按照深度計層(西方)三十年代按照土質土色劃分地層(中國)蘇秉琦(1909—1997):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yè)(1934)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研究員(1934—194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1949)北京大學考古專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考古學的重要奠基人、我國大學考古教育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中國考古學新時代的開拓者
1975年夏,應張忠培先生邀請,在社科院考古所為吉林大學師生所了《關於考古學文化區(qū)系類型的演講》夏鼐(1910—1985):1959年《關於考古學上文化的定名問題》,《考古》1959年第4期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yè)(1934)英國倫敦大學考古學博士(1939)中國科學院社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55)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1979)——新中國考古工作的主要領導者和組織者之一1、1931—1958年:解析安特生與仰紹文化(1)、地層學與類型學的革命(2)、考古新發(fā)現(xiàn)與“仰紹文化”及“龍山文化”研究的新進展學術論著舉要:蘇秉琦:《鬥雞臺溝東區(qū)墓葬》、《陝西省寶雞縣鬥雞臺發(fā)掘所獲得瓦鬲的研究》,《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李濟:《小屯與仰韶》,《李濟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徐中舒:《再論小屯與仰韶》《安陽發(fā)掘報告》第三冊1931年北京。傅斯年:《夷夏東西說》《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南京1935年。梁思永:《龍山文化——中國文明的史前期之一》,《梁思永考古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59年。尹達(劉耀):《龍山文化與仰紹文化之分析》,《新石器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5年。2、1959—1974年:考古學文化定名學說的提出
(1)、考古學文化定名學說的提出和層位學的進步及類型學的譜系定位(2)、渭河流域考古學文化序列與譜系的確立,和其他地區(qū)一些重要遺存的發(fā)現(xiàn)提出了渭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序列或譜系:老官臺文化→半坡文化→廟底溝文化(西陰文化)→半坡四期文化→泉護二期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客省莊文化(客省莊二期文化)“→”代表早晚關係(3)、“仰紹文化”與史前社會制度研究的縱深發(fā)展學術論著舉要:夏鼐:1959年《關於考古學上文化的定名問題》,《考古》1959年第4期蘇秉琦:《瓦鬲的研究》,《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廟底溝與三裏橋》,1959年山東省文物管理處、濟南市博物館:《大汶口》,文物出版社,1974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廟仰韶墓地》,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三階段(1975以來):走自己的路踏上新臺階
1、考古學文化區(qū)、系、類型理論的提出與考古學基礎理論研究的高漲。2、考古學文化的區(qū)系類型研究。3、專題研究、社會組織、制度與文明。二、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
現(xiàn)狀與主要任務(一)、中國考古學的研究現(xiàn)狀第一,地區(qū)不平橫。第二,同一地區(qū)的不同年代或文化的遺存研究不平衡。
第三,同期或同一文化遺存類型的研究不平橫。第四,同類型遺存的研究水準不平橫。(二)、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主要任務
1.研究考古學文化2.探討農牧業(yè)的起源。3.研究社會制度。4.原始宗教的考察。5.探討文明起源。PPNA11,500-10,500calBPPPNBperiod(10,500-8,200)
calBP新石器時代考古學
第一章緒論第一講:新石器時代的分期、特徵與基本概念
一、考古學的一般分期與新石器時代(一)、考古學的一般分期1.湯姆森與“三期說”
1836年,丹麥皇家博物館館長C.J.湯姆森第一次根據製造武器和工具的材料將該館收藏的古物劃分為石器、青銅和鐵器三個時代,提出了:
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
圖片選自:(英)科林·倫福儒、保羅·巴恩著Archaeology:TheoriesMethoedsandPractice(《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2.新、舊石器時代的劃分
早期:“打制石器時代”晚期:“磨制石器時代”
法國學者約翰·盧伯克(Lu-bbock·Sir·John)《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3.史前考古學的時代劃分
1892年英國學者A.布朗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間劃分了一個過渡期,稱之為中石器時代。1877年義大利學者G.基耶裏克提出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增加銅石並用時代作為過渡期。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史前考古學的分期可以用下圖表示:鐵器時代∣青銅時代∣“銅石並用時代”∣↗新石器時代∣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二)、新石器時代的概念是1865年由英國考古學家約翰·盧伯克(Lu-bbock·Sir·John),在《史前時代》一書中提出的。其本身又可區(qū)分為前陶新石器(或稱無陶新石器)和有陶新石器兩個階段。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年代,從地質學上講,屬於第四紀地質學上的全新世時期,從歷史年代上講,約為西元前10000B.C.—2000B.C.年。(三)、中石器時代的概念英國學者A.布朗於1892年提出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間還應劃分出一個過度期,並將這個過度期稱為“中石器時代”。
(四)、銅石並用時代的概念或稱金石並用時代,此時使用紅銅工具,已掌握銅的冶煉術,用冷鍛或鑄造法制作紅銅器,但主要的工具仍然是石器,屬於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過渡期。這個概念是1877年義大利學者G.基耶裏克提出的。
二、新石器時代的基本特徵(一)、從經濟類型來看(二)、從社會性質來看(三)、從技術發(fā)展水準來看(四)、從居住方式來看(五)、從埋葬方式來看(六)、從文化藝術來看(一)、從經濟類型來看新石器時代出現(xiàn)了:原始的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熬鹑⌒越洕薄吧a性經濟”黃河流域:——耐旱作物粟和黍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都以稻作農業(yè)為主
其他如農業(yè)工具、耕作方式等,也不斷有所改進——中國是世界農業(yè)起源的中心之一原始的農業(yè)豬、狗——與定居農業(yè)密切結合。雞、黃?!派轿幕<已颉R家窯文化。水?!幽范晌幕?。馬——零星發(fā)現(xiàn),家養(yǎng)可能較晚。——至遲在龍山文化階段,古代文獻中的所謂“六畜”已基本齊備。
原始的畜牧業(yè)(二)、從社會性質來看中國新石器時代屬原始氏族社會後期,包括了母權制和父權制兩個階段。新石器時代處於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和整個父系氏族制階段。(三)、從技術發(fā)展水準來看1.開始使用磨制石器。舞陽賈湖遺址石磨盤磨棒舞陽賈湖遺址磨制穿孔石器舞陽賈湖遺址打制石器2.大量使用的骨、角、牙、蚌、木、竹器,晚期還出現(xiàn)了金屬器——銅器。舞陽賈湖遺址出土骨鏃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象牙蝶形器薑寨遺址出土銅片金相照片3.制玉工藝的興起。良渚文化玉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化肥運輸與供應鏈管理合同
- 2025年度環(huán)保設施運營管理合同交底指南
- 2025年度共享經濟合租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發(fā)光字廣告牌戶外廣告投放代理合同
- 2025年城市空氣質量監(jiān)測與改善技術服務合同
- 個性化小型貨物運輸合作合同2024版版
- 2025年度互聯(lián)網廣告內容審核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婚禮化妝造型與飾品租賃合同
- 二零二四年智能語音識別系統(tǒng)定制開發(fā)合同3篇
- 2025年度國際貿易合同磋商與金融融資協(xié)議
- 2025-2030年中國電動高爾夫球車市場運行狀況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河南省濮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 長沙市2025屆中考生物押題試卷含解析
- 2024年08月北京中信銀行北京分行社會招考(826)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蘇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全冊教學設計
- 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學質量監(jiān)控與評估處2025年教學質量監(jiān)控督導工作計劃
- 金字塔原理與結構化思維考核試題及答案
- 基礎護理學導尿操作
- 標牌加工風險防范方案
- 2015-2024北京中考真題英語匯編:閱讀單選CD篇
- 臨床放射性皮膚損傷的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