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學 教案_第1頁
藥用植物學 教案_第2頁
藥用植物學 教案_第3頁
藥用植物學 教案_第4頁
藥用植物學 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藥用植物學教案緒論藥用植物學:利用植物學的有關知識和方法來研究和應用藥用植物的一門學科。是中藥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學習《藥用植物學》的目的:正本清源1、植物藥在中藥中的地位:中藥絕大多數(shù)來源于植物,另外還有動物、礦物。歷代著作: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藥365種,其中植物藥252種。2.《本草經(jīng)集注》載藥730種3.《新修本草》載藥844種4.《證類本草》載藥1558種5.《本草綱目》載藥1892種6.《本草綱目拾遺》載藥921種7.《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8.《全國中草藥匯編》(1996年)載藥2202種9.《中藥大辭典》載藥5767種,其中植物藥4773種10.《中華本草》載藥8980種,其中植物藥4773種11.中國中藥資源志要(1994年)11118種12.全國中草藥名鑒(1996年)11471種13.中華本草(1999年)7815味《藥用植物學》包括植物形態(tài)學、植物解剖學、植物分類學。2、中藥品種的復雜性①中藥的多源性:親緣關系相近,形色氣味合格,具相同和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極為相似的臨床療效是中藥多源性的原因。②同名異物的復雜性,形成名實不符。③同物異名④古今品種變化的復雜性3、在工作中的應用:只要畢業(yè)后從事本專業(yè)的工作和在日常生活中,《藥用植物學》知識是必備的知識。4、與相關學科的關系:為《中藥鑒定學》、《中藥化學》、《中藥學》奠定專業(yè)基礎知識,和《中藥資源學》、《藥用植物栽培學》關系密切。另外《中藥藥理學》、《中藥制劑學》、《方劑學》、《中藥炮制學》與《藥用植物學》也有一定關系。二、怎樣學好《藥用植物學》1、融會貫通地掌握基本知識。2、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視實驗課,平時多接觸實踐。3、認識常用藥用植物300種。4、背誦拉丁學名5、獨立鑒定植物:學會使用參考書,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剖花,鑒定未知植物。6、充分利用實驗室、圖書館查閱資料,到標本室辨認各種標本,利用閑暇到大自然中加強實踐。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專業(yè)興趣,隨時留心,辨認植物,多采集標本,制作標本,勤學勤問。7、掌握學習方法:課前預習所學內容;學習中抓住重點;學習后歸納總結,多看參考書。

植物的細胞概述:植物細胞——是構成植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1、植物細胞形狀:多樣,隨植物種類,存在植物體的部位和執(zhí)行機能不同而異。①游離或排列疏松——呈類圓形、橢園形和球形。②排列緊密——多面體形或其他形狀③支持作用——壁常增厚,紡錘形、圓柱形等④輸導——長管狀2、植物細胞大小與顯微鏡的觀察范圍植物細胞一般直徑在10—100μm之間。光學顯微鏡有效放大倍數(shù)一般不超過1200倍——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有效放大倍數(shù)已超過100萬倍——超微結構、亞顯微結構一、原生質體是細胞內有生命物質的總稱,包括細胞質、細胞核、質體、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溶酶體等,是細胞的主要部分,細胞的一切代謝活動都在這里進行。1、細胞質:(1)質膜:具選擇透性和滲透現(xiàn)象(2)細胞器:質體、線粒體、液泡系、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核糖核蛋白體、溶酶體。2、細胞器:是細胞中具一定形態(tài)結構、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質體:具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成分和功能的,并且是植物特有的細胞器,包括葉綠體、有色體、白色體。葉綠體:葉、莖與長果綠色部分,根一般不含。含四種色素,A、B、胡蘿卜素、葉黃素,形狀為球形、卵形、透鏡形。有色體:色素主要是胡蘿卜素、葉黃素。呈黃、橙紅或紅色(色素兩者比例不同,顏色各異),存在于花、果、根。白色體:不含色素,無色。形狀為圓形,橢圓形、紡錘形,存在于不曝光的組織(塊莖、塊根),也有在葉中。葉色與葉綠素關系:葉色與四種色素比例有關,葉綠素占絕對優(yōu)勢,葉呈綠色,葉綠素下降,葉呈黃或橙黃色。2)線粒體:顆粒狀、棒狀、絲狀或有分枝的細胞器,比質體小,一般直徑0.5-1.0um,長約1-2um,光鏡下僅見外形,兩層膜結構,是細胞中物質氧化(呼吸作用)的中心。3)細胞核:高等植物通常單核,藻類、菌類有雙核、多核,花粉囊絨氈層在成熟期也有雙核,乳管有多核,一般為圓球形,禾本科保衛(wèi)細胞啞鈴形,由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質組成。染色質在細胞核行將分裂時,螺旋狀扭曲的染色質絲,再轉變?yōu)榘魻钊旧w,含有DNA、RNA。二、細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質1、后含物:細胞在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的非生命物質統(tǒng)稱。(1)淀粉:由葉綠素經(jīng)光合作用產(chǎn)生,分布在薄壁細胞中,尤以各類貯藏器官更為集中,如種子胚乳、子葉、塊根、塊莖、球莖、根莖等更為豐富。造粉體在形成淀粉粒時,由內向外層層沉積,在光鏡下可以觀察到層紋,中心即臍點。若用酒精脫水,層紋隨之消失,形狀為圓球形、卵圓形等。臍點多位于居中或偏于一側,形狀有點狀,裂隙狀、分叉狀、星狀、可能由于淀粉粒脫水,臍點往往出現(xiàn)輻射狀裂縫。有單粒淀粉、復粒淀粉、半復粒淀粉等類型,遇碘變呈藍紫色。(2)菊糖:觀察時先將材料浸入乙醇中,一周后觀察(切片),多分布于菊科,桔梗科,龍膽科,百合科等植物中,為球形、半球形、扇形結晶存在于細胞內。(3)蛋白質:一般以糊粉粒狀態(tài)存在于細胞中。遇碘液顯棕色或黃棕色。(4)脂肪和脂肪油:通常呈小滴狀分散在細胞質里,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常存在于種子里。加蘇丹Ⅲ試液顯橘紅色、紅色或紫紅色。(5)晶體——草酸鈣結晶和碳酸鈣結晶①草酸鈣結晶形狀:無色透明,簇、針、方、砂、柱等形狀單晶又稱方晶或塊晶,通常正方、長方、斜方,八面體、三棱形等,單獨存在,也有呈雙晶。針晶:針狀,多成束存在,稱針晶束,多存在于含粘液的細胞中,如姜科、百合科植物中。簇晶:通常呈球狀或三角狀星狀,如五加科、菊科等植物中。砂晶:細小的三角形,密集于細胞腔中。多存在于茄科植物中。柱晶:晶體呈長柱形,形如柱狀,多存在于鳶尾科植物等。②碳酸鈣結晶是cell壁的特殊瘤狀突起上聚集了大量碳酸鈣或少量的硅酸鈣而形成,通常呈鐘乳狀,又稱鐘乳體,多分布??啤⒕舸部?、蕁麻科③其它類型:如石膏結晶,靛藍結晶,橙皮甙結晶,蕓香甙結晶。2、生理活性物質:對細胞內的生化反應和生理活動起調節(jié)作用的物質總稱。包括:酶、維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等。三、細胞壁:細胞壁,質體,液泡是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不同的三大結構特征。1、細胞壁分為胞間層、初生壁、次生壁2、紋孔與胞間連絲紋孔:次生壁加厚時,有的地方未增厚,只有胞間層和初生壁,此薄區(qū)域即紋孔。紋孔對:相鄰細胞在相同部位出現(xiàn)紋孔,稱紋孔對紋孔膜:紋孔對之間的薄膜,即復合中層。紋孔腔:兩側次生壁未加厚的腔穴。紋孔口:紋孔腔通往細胞壁的開口胞間連絲:初生紋孔場上集中分布許多小孔,許多纖細的原生質絲通過此彼此聯(lián)系。1)紋孔對類型單紋孔:未加厚處圓筒形,次生壁厚時成孔道或溝。具緣紋孔:紋孔周圍次生壁,向細胞腔內呈架拱狀隆起,形成紋孔的緣部。有的具塞,正面觀2圓或3個同心圓。半緣紋孔:是薄壁細胞與管胞或導管間的紋孔,一邊形似單紋孔,另一邊呈架拱狀隆起的紋孔緣,三塞。2圓。2)細胞壁的特化木質化:壁內填充和附加了木質素,硬度增強,細胞群機械力增加。又能透水,可防腐。管胞、導管、木纖維、石細胞等細胞細胞壁常加厚。木栓化:壁內增加木栓質,不透氣和水,為死細胞,具保護作用,木栓層角質化:原生質體產(chǎn)生的角質填充于壁中使之角質化,并常積聚壁表面成無色透明角質層,可防水分過度蒸發(fā)和微生物侵害。粘液質化:壁中果酸質,纖維素變成粘液。粘液化所形成的粘液在細胞表面常呈固體狀態(tài),吸水膨脹呈粘滯狀態(tài),車前、芥菜、亞麻種子等表皮細胞中。礦質化:壁中含硅質或鈣質。硅質化細胞壁加硫酸或醋酸無變化。第二節(jié)

植物細胞的分裂一、有絲分裂最普遍的一種方式,在根尖、莖尖常見,過程包括分裂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無絲分裂又稱直接分裂,較簡單的一種方式,低等植物中常見,高等植物生長迅速的地方也常見到。三、減數(shù)分裂與有性生殖密切相關,分裂結果使每個子細胞染色體數(shù)只有母細胞的一半,成為單倍染色體(n),與有絲分裂不同點有:1、第一次分裂是母細胞中每對同源染色體配對,排列到赤道板區(qū),并縱裂為二,不分開,配對的染色體移向兩端,產(chǎn)生兩個子細胞,每個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母細胞一半,子染色體數(shù)與母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相同。2、第2次分裂,子細胞中每個染色體中的并列的兩個子染色體分離,形成兩個子細胞,各成單倍染色體細胞。植物細胞有單倍體、兩倍體、多倍體等類型。

第二章植物的組織單細胞的低等生物,在一個細胞中可行使各種不同功能,無組織的分化。高等植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變異,逐漸由單cell到多細胞個體,導致細胞分工。產(chǎn)生了組織——器官。植物界的大類群組織:來源相同,形態(tài)結構相似,機能相同而又緊密聯(lián)系的細胞群。中藥材組織構造、細胞形狀與內含物特征,是鑒定一種常用和可靠的方法,稱為顯微鑒定。第一節(jié)

植物組織的類型一、分生組織分生組織:植物體內凡能持續(xù)保持細胞分裂的機能,不斷產(chǎn)生新細胞的細胞群。存在位于植物生長的部位,使植物生長。1、按來源的性質分類1)原分生組織:來源于種子的胚,位于根莖的最先端,是由沒有任何分化的、最幼嫩的,終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細胞組成。2)初生分生組織:來源于原分生組織衍生出來的細胞所組成。一方面仍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組織,一方面開始分化??煽醋魇窃稚M織到分化完成的成熟組織之間過渡形式。3)次生分生組織:由已成熟的薄壁組織(如表皮、皮層、髓射線等)經(jīng)過生理上和結構上的變化,重新恢復分生能力,轉變過程中,原生質變濃,液泡縮小。如木栓形成層,根的形成層,莖的束間形成層與單子葉植物莖內特殊的增粗活動環(huán)。2、按位置分類1)頂端分生組織:位于根、莖頂端,細胞能長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機能,進行長度和高度生長。2)側生分組織:種子植物(除單子葉)根、莖內的側方周圍部分,形成環(huán)狀。包括形成層和木栓形成層,使根、莖增粗,并使增粗破壞的表皮形成新的保護組織木栓層,并不斷更新。3)居間分生組織:存在于莖的節(jié)間基部,葉的基部,總花柄的頂端,子房柄處,是頂端分生組織細胞遺留下來的或已分化的薄壁組織重新恢復分生能力,只保持一段時間,以后即轉成成熟組織使植物進行居間生長。分布于裸子植物、蕨類、單子葉植物(禾本科);雙子葉植物(豆科)

二、薄壁組織(基本組織)分布:是植物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分布廣、體積大,如根、莖的皮層,髓部,葉肉細胞,花的各部分,果實的果肉,種子的胚乳全部或主要由薄壁組織構成。機械、輸導等組織則常包括在薄壁組織之中。具有同化,貯藏,吸收,通氣等營養(yǎng)功能,故又稱營養(yǎng)組織。1、基本薄壁組織(一般薄壁組織):普遍存在于植物體內各處。常呈球形,圓柱形,多面體形等,質稀薄,液泡較大,細胞排列疏松,富有細胞間隙。起填充,聯(lián)系其他組織的作用,并具有轉化為次生分生組織的機能。2、同化薄壁組織:分布于植物體表面易受光照部分,如葉、萼(綠)、果實、幼莖。含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質。3、貯藏薄壁組織:分布于根-根狀莖,果實,種子中。主要儲藏淀粉、蛋白質、脂肪、糖類,還有貯水薄壁組織等。4、吸收薄壁組織主要分布在根尖,可以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并運送到輸導組織中。5、通氣薄壁組織:分布與水生或沼澤植物體內,如蓮葉柄和燈心草髓部,具貯藏氣體、漂浮和支柱作用,組織間具相當發(fā)達的細胞間隙、間隙互相聯(lián)結,形成大氣腔。6、輸導薄壁組織:如髓射線,在木質部和髓部輸送水分和養(yǎng)料。薄壁組織對中藥鑒定意義不大。三、

保護組織1、表皮

由初生分生組織的原表皮分化而來,包括幼嫩的根、莖和葉、花、果實等表面。通常一層,少數(shù)2~3層;排列緊密,板塊狀,除氣孔外,無間隙;活cell,一般不具葉綠體,但有白色體和有色體,與其它物質;外壁厚,同時角質化,常具角質層,內壁和側壁均薄,有的外壁還有蠟質滲入或在角質層外,形成蠟被,亦有礦質化。(1)毛茸——表皮細胞特化而成的突出物,具保護,分泌,減少水分蒸發(fā)作用。①腺毛:具腺頭和腺柄兩部分,腺頭能分泌揮發(fā)油,樹脂、粘液等。腺鱗:具分泌能力的無柄腺毛。②非腺毛:不具腺體,不能分泌,起單純保護作用。a、線狀毛:線狀。b、棘毛:壁厚而堅牢,木質化,細胞內有結晶體沉積(如大麻)。c、分枝毛:分枝狀(如裸花紫珠葉)。d、丁字毛:丁字形(如菊科艾葉)。e、星狀毛:放射狀,分枝似星(如密蒙花)。f、鱗毛:毛茸的突出部分呈鱗片狀或圓形平頂狀(胡頹子)。g、螫毛:較脆,液泡中含蟻酸,刺激皮膚劇痛(蕁麻)。h、冠毛:生于果端,果實傳播,如蒲公英。i、種纓:生于種子上,種子傳播,如長春花、蘿藦、絡石。(2)氣孔:氣孔是形狀狹長的細胞間隙,由兩個保衛(wèi)細胞對合而成,是氣體進出的門戶。氣孔器:氣孔連同保衛(wèi)細胞的合稱。①保衛(wèi)細胞:比周圍表皮細胞小,是生活的,并有葉綠體,與表皮細胞相鄰的壁薄,其余各方較厚,充分膨脹,氣孔拉開,失水則關閉。②副衛(wèi)細胞:在保衛(wèi)細胞周圍有2~多個和表皮cell不同的細胞稱副衛(wèi)細胞,隨不同種類植物,副衛(wèi)細胞排列次序有別,構成了氣孔軸式,或稱氣孔類型。③雙子葉植物的氣孔軸式氣孔軸式副衛(wèi)cell數(shù)大小

排列方式與保衛(wèi)cell長軸分布科屬平軸式

2

相等平行茜草科、豆科、馬齒莧科直軸式2

相等垂直唇形科、石竹科不等式3-4

通常1個小

十字花科、菊科、曼陀羅、景天屬不定式不定相等

毛茛科、艾葉、桑、南瓜、天竺葵環(huán)式不定比表皮cell狹窄環(huán)狀茶、桉④單子葉植物氣孔類型也很多

禾本科植物氣孔呈啞鈴形。⑤裸子植物氣孔一般都凹入很深。⑥氣孔數(shù)與氣孔指數(shù)氣孔數(shù):同一植物的葉子,單位面積(mm2)的氣孔數(shù)目,稱氣孔數(shù)。氣孔指數(shù):同種植物單位面積上的氣孔數(shù)與表皮細胞數(shù)的比例都是相對恒定的,這種比例關系按“氣孔指數(shù)”。氣孔指數(shù)=單位面積上的氣孔數(shù)×100

單位面積上的氣孔數(shù)與表皮cell數(shù)的和2、周皮:大多數(shù)一年生植物器官表面終生只具表皮,多年生木本植物,除葉外,莖與根幼年保持表皮,隨其增粗,表皮破壞,而產(chǎn)生周皮。側生分生組織木栓形成層向外分化木栓,向內分化成栓內層,合稱周皮。特點:木栓層:具多層細胞,橫切面觀細胞呈長方形,緊密排列成整齊的徑向行列,壁較厚強烈栓化,細胞成熟時原生質死亡解體,胞腔充滿空氣。使其不透水,并有抗壓、降熱、絕緣、質輕、具彈性,對植物起有效的保護作用。木栓形成層:屬于次生分生組織,由皮層或韌皮薄壁細胞形成,根中多由中柱鞘產(chǎn)生。栓內層:是生活的薄壁細胞,常只有一層,莖的栓內層細胞常含葉綠體,所以又稱綠皮層。皮孔:在周皮形成時,某些部位的木栓形成層比其它部分更為活躍,向外衍生出一種與木栓細胞不同,并有發(fā)達的細胞間隙的補充細胞,它們突破表皮形成裂口,成為氣體交換的通道。皮孔外表呈直的、橫的或點狀突起,最初在周皮上形成的皮孔,一般在氣孔位置產(chǎn)生。皮孔形狀、顏色和分布的密度可作為皮類藥材鑒別特征。四、

機械組織:部分或全部細胞型強烈加厚,根據(jù)細胞壁增厚的方式和細胞的形態(tài)不同,分為厚角組織和厚壁組織。1、

厚角組織分布在莖、葉柄、葉片、花柄等部位,根中一般不存在。分布于器官的外圍,或直接在表皮下或與表皮只隔幾層薄壁細胞。連續(xù)成圓筒或分離成束,在具肋狀突起處明顯,如葉柄、莖、葉片的葉腺等部位。其細胞壁不均勻加厚,并是初生物質的。含有原生質體,是生活細胞,具有一定的分裂潛能,常含葉綠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加厚一般在細胞角隅外,也有在切向壁或靠胞間隙處。壁除纖維素外,還含有大量的果膠和半纖維素,不含木質。由于果膠有強烈的親水性,因此壁中含有大量水分,在光鏡下,增厚的壁顯示特殊的珠光,很易與其它組織相區(qū)別,酒精脫水會使厚角組織收縮很厲害,增厚的壁會變薄,同時珠光也消失。主要是正在生長的莖和葉的支柱組織。類型:1)角隅厚角組織,為最普通的類型,加厚在角隅處。2)板狀厚角組織,加厚在切向壁。3)腔隙厚角組織,與角隅型相似,但有胞間隙。2、厚壁組織:壁全面增厚,并可有層紋和紋孔,細胞腔很小,加厚部分是次生壁,在cell停止生長后進行,成熟后為死細胞。分類:根據(jù)形狀分為纖維和石細胞。①纖維:兩端尖的細長細胞,外壁增厚,胞腔狹窄,加厚物質是纖維素和木質部,紋孔少數(shù),常呈裂隙狀,廣泛分布于種子植物根、莖、葉,與某些植物果實中;可存在于木質部、韌皮部或髓部的薄壁組織中,特別是葉子中,可結合維管組織形成鞘或束鞘,也可單獨存在。分類:通常根據(jù)纖維在植物體所處位置分為韌皮纖維和木纖維木纖維:典型木纖維具有木質化的次生壁,大小、形態(tài)、結構各有很大差異。a、管胞:壁薄,腔大,具典型的具緣紋孔,數(shù)目多,長度較小。b、纖維管胞:是從典型的管胞至典型的木纖維之間過渡類型,壁增厚,腔減小,具不典型的具緣紋孔,數(shù)目減少,細胞長度增加,紋孔口長度通常超過紋孔室直徑。c、木纖維:壁厚,腔窄小,單紋孔,數(shù)目少,細胞長。d、分隔纖維:纖維管胞與韌型纖維都可能具有分隔,它們是在次生壁沉積以后形成的。韌皮部纖維:根據(jù)分布位置分為皮層纖維、維管束帽或鞘、周圍纖維(環(huán)管纖維)、初生韌皮纖維、韌皮纖維類型:硬纖維、軟纖維、晶鞘纖維、嵌晶纖維。②石細胞形狀:是植物體內特別硬化的厚壁細胞,形狀主要是近乎等徑的,長度一般不超過寬度的3-4倍,形態(tài)多有變化,如長形、芒狀,毛狀等,廣泛分布于種子植物體內。成熟后是死細胞;加厚程度大,腔小,單紋孔引伸成溝狀,可形成管狀紋孔道,如匯合則成分枝紋孔道;有的隨次生壁增厚而形成層紋。存在位置: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皮層和髓部,木質部和韌皮部,果實和種子中。根據(jù)形狀分為:短石細胞、大石細胞、骨狀石細胞、星狀石細胞、毛狀石細胞、異型石細胞、纖維狀石細胞。五、分泌組織根據(jù)分泌物積累體內或排出體外分為二類。分泌細胞:能分泌特殊物質如蜜汁、粘液、揮發(fā)油、樹脂、乳汁等的細胞,稱分泌細胞,由其組成分泌組織。許多分泌物可藥用,如松香、松節(jié)油、樟腦、蜜、乳香、沒藥、阿魏、安息香、楓香脂、蘇合香與各種芳香油等。植物某些科屬常具有一定的分泌結構,因此在鑒定上有一定價值。1、外部的分泌組織:分布體表,分泌物排出體外①腺毛:具分泌能力的表皮毛,腺頭細胞覆蓋著較厚的角質層,分泌物積聚在細胞壁與角質層之間。存在于莖、葉、芽鱗、子房等部位,花萼、花冠上也可存在。②蜜腺:能分泌蜜汁的腺體。細胞壁薄,無角質層或薄。細胞質產(chǎn)生蜜汁,通過角質層擴散或經(jīng)腺體上表皮的氣孔排出。根據(jù)其分布分為花蜜腺和花外蜜腺。2、內部的分泌組織:分布在體內,分泌物積存體內①分泌細胞l:單個散在具分泌能力的細胞,分散在基本組織中,通常比周圍細胞大。。根據(jù)分泌物不同,分為油細胞、粘液細胞、鞣質細胞、芥子酶細胞。②分泌腔(油室):由多數(shù)分泌細胞所形成的腔室,分泌物大多是揮發(fā)油。a、溶生式分泌腔:分泌細胞隨分泌物積累增多,而使壁破裂溶解,在體內形成的含分泌物腔室,腔室周圍可見有部分破損的細胞。b、裂生式分泌腔:由分泌細胞彼此分離,胞間隙擴大而形成的腔室,分泌細胞完整地圍繞著腔室,如當歸等。c、裂溶生式:是兩種方式結合,如芒果屬。③分泌道:由分泌細胞彼此分離形成的一個長形胞間隙的腔道,其周圍的分泌細胞稱上皮細胞。上皮cell產(chǎn)生的分泌物貯存于腔道中。縱切面可見管道狀。根據(jù)其分泌物質不同分為樹脂道、油管、粘液道。④:乳汁管是分泌乳汁的管狀細胞,或稱為乳汁管。分布在器官的薄壁組織中,如皮層、髓部、子房壁內。乳汁特點:白色較多,還有黃色的,紅色者。分類:a、無節(jié)乳汁管:起源于單一細胞,經(jīng)頂端侵入生長,隨植物體的生長而延伸并可分枝,長度數(shù)米以上,細胞核分裂為多數(shù)游離核。b、有節(jié)乳汁管:由一系列管狀乳細胞錯綜連接而成的網(wǎng)狀系統(tǒng),連接處的細胞壁融化貫通,乳汁可互相流動,起源于分生組織。六、輸導組織功能:擔負物質長途運輸?shù)闹饕M織。包括木質部主要輸送水分與其溶于其中的無機鹽的導管與管胞;韌皮部運輸有機營養(yǎng)物質的篩管和篩胞。導管壁增厚方式1)、環(huán)紋導管:增厚部分環(huán)狀,直徑較小,有利于伸長生長,多存在幼嫩器官中。2)、螺紋導管:增厚部分呈螺旋狀,直徑較小,不妨礙伸長生長,并易與初生壁分離,形成“藕斷絲連”現(xiàn)象。3)、梯紋導管:增厚部分為連續(xù)部分,未增厚部分被間隔分開,兩者之間形成梯形,存在成熟器官部分,不易再行伸長。4)、網(wǎng)紋導管:增厚部分密集交織成網(wǎng)狀,網(wǎng)孔是保留的未增厚部分。導管直徑較大,存在器官成熟部分。5)、孔紋導管:導管壁幾乎全面增厚,未增厚部分為單紋孔或具緣紋孔,直徑較大,存在器官成熟部分。有較多的過渡類型,如梯網(wǎng)紋導管即是過渡類型。對一些幼嫩植物如豆芽幼莖分段制片,容易觀察到從環(huán)—螺—梯—網(wǎng)—孔的演化過程。侵填體:與導管鄰近的薄壁細胞通過紋孔連同內含物侵入導管腔。對病菌侵害起一定防腐作用,使導管液流透性降低。3、篩管:存在于被子植物韌皮部,由多數(shù)篩管分子連結而成。為生活細胞,細胞成熟后,核消失。具有初生壁,由纖維素組成,不木質化,不增厚。具篩板和篩域。存在時間一般為一年。胼胝體:冬天,篩板往往被一些碳水化合物堵塞,形成墊狀物,稱胼胝體,有的第二年可溶解恢復輸導功能。伴胞:被子植物篩管分子旁常有1個或多個小型薄壁細胞,和篩管相伴存在,稱伴胞。其質濃、核大,和篩管分子由同一母細胞分裂而成,篩管分子死亡時,伴胞也死亡。4、篩胞:分布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中,為單個狹長cell,直徑較?。欢吮趦A斜,無篩板,側壁有篩域;沒有伴胞。原生質絲通過的孔,遠比篩板上的小,輸導功能較弱。

第二節(jié)

組織系統(tǒng)與維管束類型一、組織系統(tǒng)維管植物組織系統(tǒng)可歸并為三個組織系統(tǒng)。1、皮組織系統(tǒng)(皮系統(tǒng)):包括表皮和周皮。2、維管組織系統(tǒng)(維管系統(tǒng)):包括輸導有機養(yǎng)料的韌皮部和輸導水分的木質部。3、基本組織系統(tǒng)(基本系統(tǒng)):包括各類薄壁組織、厚角組織、厚壁組織。二、維管束類型無限維管束:韌、木之間有形成層,能不斷增生長大。有限維管束:蕨類、單子葉維管束中無形成層,不能增生長大。1、有限外韌維管束:韌外、木內、中無形成層。分布于單子葉莖中。2、無限外韌維管束:韌外、木內、中有形成層。分布于裸子植物、雙子葉莖中。3、雙韌維管束:木質部內外都有韌皮部。4、周韌維管束:木質部居中,韌皮部圍繞。5、周木維管束:韌皮部居中,木質部圍繞。6、輻射維管束:韌皮部與木質部相間成輻射狀排成一圈,是單子葉植物根與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中特點。第三節(jié)

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意義和應用一、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方法和材料1、培養(yǎng)基2、培養(yǎng)條件3、培養(yǎng)材料4、愈傷組織培養(yǎng)和懸浮細胞培養(yǎng)二、植物組織培養(yǎng)在藥學中的應用1、藥用植物育種2、藥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產(chǎn)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器官:具一定外部形態(tài)與內部結構,由多種組織構成,執(zhí)行一定生理機能的植物體組成部分。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繁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第一節(jié)

一、根的特點與生理功能根是植物適應陸地生活逐漸進化形成的器官,水生藻類不具備根。不分節(jié)與節(jié)間,一般不生芽、葉和花。有吸收、輸導、固著、支持、貯藏、合成、繁殖等作用。二、根與根系的類型1、主根與側根2、定根與不定根a、定根:直接或間接由胚根生長出來,有固定的生長部位(主、側、纖維根)b、不定根:非直接或間接由胚根形成,從莖、葉或其它部位長出,產(chǎn)生無一定位置。3、直根系與須根系:一棵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總和稱根系。a、直根系:主根發(fā)達,主根、側根界限非常明顯,如雙子葉植物,裸子植物。b、須根系:主根不發(fā)達,或早期死亡,從莖基節(jié)上生出大小、長短相仿的不定根。無主次之分,如單子葉植物和少數(shù)雙子葉植物。三、根的變態(tài)1、貯藏根:包括肉質直根、圓錐根、圓柱根、圓球根、塊根2、變態(tài)根:包括支持根、氣生根、攀援根、板根3、營養(yǎng)作用變態(tài)根:包括呼吸根、寄生根、水生根四、根尖的構造根尖:從最先端到生有根毛部分稱根尖。1、根冠:位根最先端,似帽狀包在生長錐外,具保護作用。2、分生區(qū):又稱生長錐,根冠上方,呈圓錐狀,長約1mm,為頂端分生組織所在部位,是細胞分裂最旺盛的部分。3、伸長區(qū):生長錐上方至出現(xiàn)根毛處,長約2-5mm,多數(shù)細胞已停止分裂,液泡大量出現(xiàn)。細胞迅速伸長,使根尖推伸入土壤中,同時細胞開始分化,相繼出現(xiàn)導管和篩管。4、成熟區(qū):伸長區(qū)上方,細胞已分化成熟,并形成各種初生組織。最大特點是有眾多根毛,亦稱根毛區(qū)。五、根的初生構造從橫切面可以看出,根的初生構造分為表皮、皮層、維管柱三部分。1、表皮:位于根最外圍,由單層細胞排列整齊,緊密,無間隙,壁薄,不角質化,富有通透性,無氣孔。一部分細胞外壁突出,形成根毛。有吸收表皮之稱。根被:一般根表皮由一層活細胞組成,表皮多層,形成根被。2、皮層:表皮內方,多層細胞、薄壁,排列疏松,有間隙,占有空間大。1)外皮層:位于皮層最外方,排列緊密,整齊,無間隙,表皮破壞后,外皮層細胞壁可栓化,增強保護作用。2)皮層薄壁組織:位于外皮層內,壁薄,排列疏松,有間隙,有運輸貯藏作用。3)內皮層:皮層最內一層,緊密整齊,無間隙,壁特殊增厚。a、凱氏帶:徑向壁(側壁)和上下壁(橫壁)局部增厚(木質或木栓化),呈帶狀環(huán)繞一圈。橫切面觀呈點狀,又稱凱氏點。多見于雙子葉植物。b、馬蹄形加厚:徑向、上下與內切向壁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較薄,在橫切面觀時,增厚部分呈馬蹄形。多見于單子葉植物。c、全面加厚:外切向壁也加厚(木栓化)。d、通道細胞:在馬蹄形或全面加厚時,有少數(shù)正對初生木質部角的內皮層細胞壁不增厚,有利于水分和養(yǎng)料內外流通,稱通道細胞。3、維管柱根內皮層以內所有組織構造統(tǒng)稱為維管柱,分中柱鞘、初生木質部、初生韌皮部,有的植物具髓。1)中柱鞘:也稱維管柱鞘,緊貼內皮層的維管柱最外方組織,通常由一層細胞構成,具潛在分生能力。2)初生木質部:是根的輸導組織,一般分為幾束與初生韌皮部呈角狀相間排列,各自成束,又總稱輻射維管束。由導管、管胞、木薄壁細胞、木纖維組成,裸子植物只有管胞。分化成熟順序由外向內的向心分化,稱外始式。3)初生韌皮部:與初生木質部有相同的束數(shù),相間排列,之間有薄壁組織間隔,發(fā)育方向也是外始式,原生韌皮部居外,后生韌皮部居內。被子植物由篩管、伴胞、韌皮薄壁細胞所組成,偶有韌皮纖維,裸子植物只有篩胞。4)髓:一般雙子葉植物分化至中心,不具具備髓。多數(shù)單子葉植物具發(fā)達的髓,少數(shù)雙子葉植物具髓。六、側根的形成:自學內容七、根的次生構造絕大多數(shù)蕨類植物、單子葉植物根在整個生活期中,一直保存著初生構造。而多年生的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可次生增粗,形成次生構造,由次生分生組織細胞的分裂、分化產(chǎn)生形成層和木栓形成層。1、形成層的產(chǎn)生和活動:次生生長時,初生木質部與初生韌皮部之間的一些薄壁細胞恢復分裂功能,轉變成形成層,并逐漸向初生木質部外方的中柱鞘部位發(fā)展,使相連的中柱鞘細胞也開始分化成形成層的一部分,這樣形成層就由片斷連成一個凹凸相間的形成層環(huán)。形成層平周分裂,向內產(chǎn)生次生木質部(導管、管胞、木薄壁細胞、木纖維),向外產(chǎn)生次生韌皮部(篩管、伴胞、韌皮薄壁細胞,韌皮纖維),分別加于初生木質部外方和初生韌皮部內方。凹凸相間的形成層環(huán)過渡至圓環(huán):位于初生韌皮部內側的形成層分生的速度快,使環(huán)逐漸成圓形。次生射線:形成層活動時同時在一定部位分生一些薄壁細胞,這些薄壁細胞沿徑向延長,呈輻射狀排列,貫穿在次生維管組織中,稱次生射線,分為木射線和韌皮射線(全稱維管射線)。頹廢組織:次生維管組織總在添加在初生韌皮部內方,初生韌皮部遭受擠壓而被破壞,成為無細胞形態(tài)的頹廢組織。次生木質部與韌皮部特點:次生木質部不斷增加,粗大樹根主要是木質部,非常堅固,次生韌皮部中常有各種分泌組織,如青木香(油細胞)、人參(樹脂道)、當歸(油室),蒲公英(乳汁管),有的薄壁細胞(包括射線薄壁細胞)中常含有結晶體和貯藏營養(yǎng)物質。形成層區(qū):形成層原始細胞只一層,生長季節(jié),剛分裂出來的尚未分化的初生的胞與原始細胞相似,為多層細胞,合稱形成層區(qū)。木栓形成層的產(chǎn)生與其活動:形成層活動——根增粗——表皮破壞——中栓鞘產(chǎn)生木栓形成層——分化出木栓層和栓內層。木栓層:細胞扁平,排列整齊,壁木栓化,呈褐色,使根顏色由白轉褐,由較柔軟、細小轉為較粗硬。栓內層:數(shù)層薄壁細胞,排列疏松,有的栓內層比較發(fā)達,成為次生皮層,通常仍稱為皮層。周皮:木栓層,木栓形成層,栓內層的合稱。木栓形成層發(fā)生部位:開始通常是中柱鞘,但也有表皮和皮層。根皮:植物學上指周皮,藥材指形成層以外部分,包括韌皮部和周皮甚至有頹廢組織。單子葉植物根:無形成層,不能加粗;無木栓形成層,不能形成周皮,由表皮或外皮層行使保護機能。根被:有一些單子葉植物由表皮分裂成多層細胞,壁木栓化,形成保護組織,稱“根被”。次生生長的根與初生生長根的區(qū)別1)內外排列——相間排列。2)有軸向系統(tǒng)和徑向系統(tǒng)(射線)。3)形成層活動使直徑增大,形成層切向分裂增加直徑,徑向分裂增加本身周圍。4)木質部比例大,韌皮部不斷被擠頹廢。第二節(jié)

莖莖的生理功能有輸導、支持、貯藏、繁殖等作用。莖類藥材包括地上莖、皮類藥材、地下莖、木質部。一、莖的形態(tài)(一)外形1、形狀:一般圓柱形,也有方形、三角形、扁平狀,莖中心常為實心,也有空心,禾本科莖中空,有明顯節(jié)者,稱為桿。2、節(jié):著生葉和腋芽的部位,節(jié)與節(jié)之間稱節(jié)間,具葉與節(jié)間是莖的主要特征。3、莖由節(jié)、節(jié)間、葉腋、腋芽、頂芽、葉痕、托葉痕、芽鱗痕(木本植物)等組成。4、枝條:著生葉與芽的莖,分長枝與短枝(果枝)。(二)芽:是尚未發(fā)育的枝、花和花序。芽的分類依位置、發(fā)育性質,有無鱗片包被、活動能力的不同分為以下不同類型。1、依芽的生長位置分為定芽、不定芽2、依芽的性質分葉芽(枝芽)、花芽(發(fā)育成花與花序),混合芽(牡丹)3、依芽鱗的有無分鱗芽、裸芽。4、依芽的活動能力分為活動芽、休眠芽。二、莖的類型(一)按莖的質地分1、木質莖:喬木、灌木、亞灌木(半灌木)2、草質莖: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3、肉質莖:(二)按莖的生長習性分1、直立莖2、藤本莖:①纏繞莖②攀授莖③匍匐莖三、莖的變態(tài):(一)地下莖的變態(tài)1、根狀莖(根莖):橫臥地下,節(jié)與節(jié)間明顯,節(jié)下有退化的鱗片葉,具頂芽和腋芽。2、塊莖:肉質肥大呈不規(guī)則塊狀,與塊根相似,但有很短的節(jié)間,節(jié)上具芽與鱗片狀退化葉或早期枯萎脫落。3、球莖:肉質肥大呈球形或扁球形,具明間的節(jié)與縮短的節(jié)間;節(jié)上有較大的膜質鱗片,頂芽發(fā)達,腋芽常生于上半部,基部具不定根。4、鱗莖:球形或扁球形,莖極度縮短稱鱗莖盤,被肉質肥厚鱗葉包圍;頂端有頂芽,葉腋有腋芽,基部生不定根。無被鱗莖如百合、貝母。有被鱗莖如如洋蔥。(二)地上莖的變態(tài)1、葉狀莖或葉狀枝:2、刺狀莖(枝刺或棘刺)3、鉤狀莖4、莖卷須5、小塊莖:小鱗莖:繁殖作用腋芽形成小塊莖如山藥零余子。葉柄上的不定芽如半夏(小塊莖)。葉腋或花序處的腋芽或花芽形成小鱗芽如洋蔥、大蒜。四、莖的分枝常見有4種。1、單軸分枝:頂芽不斷向上生長,產(chǎn)生莖的主干。主干明顯比側軸粗壯。2、合軸分枝:頂芽在生長季節(jié)發(fā)育緩慢或死亡,或頂芽變?yōu)榛ㄑ?,由腋芽發(fā)育形成粗壯的側枝,每年以同樣方式產(chǎn)生側軸,植物主干由許多側軸聯(lián)合形成稱合軸分枝。其樹冠呈開展狀,擴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積,是先進的分枝方式。如桑等。3、二叉分枝:頂端分生組織平分為2個,各形成一個分枝,在一定的時候,以這種方式重復分枝。多見于低等植物,是一種原始的分枝方式。如地錢、石松與高等植物中也可見。4、假二叉分枝:頂芽停止生長或頂芽是花芽,頂芽下的兩側腋芽同時發(fā)育成兩個相同的分枝,外形似二叉分枝。如石竹、曼陀羅。五、莖的內部構造(一)莖尖的構造與根尖相似,分為分生區(qū)(生長錐),伸長區(qū)和成熟區(qū)。與根尖區(qū)別點1)無根冠類結構,2)莖、葉、腋芽發(fā)生同時進行,3)無根毛類結構,

4)常有毛茸,5)常為綠色,進行光合作用(二)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橫切面分為表皮、皮層、維管柱。1、表皮:由原表皮層發(fā)育而來。一層長方形、扁平、排列整齊,無細胞間隙的細胞。一般不具葉綠體,少數(shù)表皮細胞含花青素呈紫色。有氣孔、毛茸。外壁稍厚,通常角質化形成角質層,少數(shù)植物具蠟被。2、皮層:根為吸收、貯藏,而莖主要起支撐作用,位于表皮內方,是表皮與維管柱之間部分,不如根發(fā)達,占較小比例。細胞通常較大,排列疏松,含葉綠體,嫩莖呈綠色,有厚角組織,排列成環(huán)(葫蘆科、菊科)或聚在棱角處(唇形科、傘形科),有的有纖維、石細胞和分泌組織。一般無內皮層,皮層與維管之間無明顯分界,少數(shù)最內一層細胞含大量淀粉粒,稱淀粉鞘,水生植物莖與一些植物地下莖中部普遍存在內皮層。3、維管柱:包括環(huán)狀排列的維管束,髓部和髓射線、占較大比例。①初生維管束:雙子葉植物包括初韌、初木和束中形成層。藤本和大多數(shù)草本植物束間區(qū)域較寬,木本植物較窄,維管束似乎連成一圓環(huán)。初生韌皮部:分化成熟方向與根相同,是外始式,初生韌皮纖維常成群位于韌皮部外側。初生木質部:分化成熟為內始式,與根相反。束中形成層,二者之間,為原形成層遺留下來,使莖不斷加粗。②髓:位于莖中心,薄壁組織,草本髓較大,木本髓較小。發(fā)育過程中消失中空,髓部有時有石細胞。③髓射線,又叫初生射線,位于初生維管束之間,內通髓部,外達皮層。具潛在分生能力。4、根與莖維管組織的聯(lián)系:莖與根是互相連續(xù)的結構,共同組成植物的長軸。幼苗期、莖、根相接處,出現(xiàn)雙方各自特征性結構的過渡(三)雙子葉植物莖的次生構造初生構造形成后,接著進行次生生長,木本植物可持續(xù)多年,次生構造發(fā)達。1、雙子葉植物木質莖的次生構造①維管形成層與其活動:髓射線細胞轉化為束間形成層,與束中形成層連接成胚,進行切向分裂,向內產(chǎn)生木質部成次生木質部,向外產(chǎn)生次生韌皮部,通常情況生木質部數(shù)量比次生韌皮部大得多。射線原始細胞也分裂產(chǎn)生次生射線細胞,稱維管射線。另外隨著莖加粗,形成層細胞也進行徑向或橫向分裂,增加細胞,擴大圓周,以適應內方木質部增大,同時形成層位置也逐漸向外推移。②次生木質部:是木質次生構造主要部分,是木材主要來源。由導管、管胞、木薄壁細胞、木纖維和木射線組成。導管主要是梯紋、網(wǎng)紋與孔紋導管,孔紋導管最普遍。年輪:形成層活動受季節(jié)影響,春季或熱帶雨季,形成層活動旺盛,形成的次生木質部細胞徑大壁薄,質地較疏松,色澤較淡,稱旱材或春材。溫帶的夏末秋初或熱帶旱季,活動減弱,所形成的細胞徑小壁厚,質地堅密,色澤較深,稱晚材或秋材。當年秋材與次年春材之間界限分明,形成一同心環(huán),稱年輪或生長輪。邊材與心材:靠形成層部分木質部色淺,質松軟,稱邊材,具輸導作用;居中心色深,質堅,稱心材,常積累代謝物(揮發(fā)油、單寧、樹膠、色素等),射線細胞或軸向薄壁細胞通過導管上紋孔侵入導管內,形成侵填體,使導管或管胞堵塞,失去運輸能力。心材比較堅硬,不易腐爛,且常含某些化學成分。沉香、蘇木、檀香、降香均以心材入藥。③次生韌皮部:維管形成層向外分裂形成次生韌皮部,但分裂次數(shù)遠少于向內分裂,所以數(shù)量少于次生木質部,隨著生長、初生與先形成的次生韌皮部被擠向外方,成頹廢組織。次生韌皮部由篩管、伴胞、韌皮纖維、韌皮薄壁細胞組成,有的還有石細胞(肉桂、厚樸、杜仲)和乳汁管(夾竹桃)。韌皮射線:是維管射線位于次生韌皮部的部分。④木栓形成層與周皮:隨莖增粗,表皮內側薄壁組織細胞恢復分生能力產(chǎn)生周皮,代替表皮保護。一般木栓形成層只活動數(shù)月,依次再在其內方產(chǎn)生新的木栓形成層。老周皮內方的組織被新周皮隔離后逐漸枯死,這些周皮以與被它隔離死亡組織的綜合體,因常剝落,故稱落皮層。2、雙子葉植物草質莖的次生構造草質莖生長期短,次生生長有限,次生構造不發(fā)達,木質部量較少,質地較柔軟。①最外層為表皮,常有毛茸、氣孔、角質層、蠟被等。少數(shù)表皮下方有木栓形成層分化,但木栓不發(fā)達,仍有表皮存在。②在維管柱中,有的只有束中形成層,無束間形成層;有的甚至連束中形成層也不明顯(此現(xiàn)象不能稱為次生構造)③髓部發(fā)達,有的髓中央破裂成空洞,髓射線一般較全。3、雙子葉植物根莖的構造①表面通常具木栓組織,少數(shù)具表皮或鱗葉。②皮層中常有根跡維管束和葉跡維管束斜向通過。③皮層內側有時具纖維或石細胞。④維管束為外韌型,成環(huán)狀排列。⑤貯藏薄壁組織發(fā)達,機械組織多不發(fā)達,中央有明顯的髓。4、雙子葉植物莖與根狀莖的異常構造①髓維管束:胡椒科風藤莖(海風藤)、大黃根狀莖、大花紅景天根狀莖,莧科倒扣草莖,髓部均有異型維管束。②同心環(huán)狀排列的異型維管束:密花豆(雞血藤)老莖,常春油麻藤。③木間木栓:甘松根狀莖,可見木間木栓成環(huán)狀,包圍一部分韌皮部和木質部把維管柱分隔成數(shù)束。(四)單子葉植物莖與根狀莖的構造特征1、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特征與雙子葉植物莖比較,一般無形成層和木栓形成層,只是初生構造,不能無限增粗,只具表皮,不產(chǎn)生周皮。維管束散生、無皮層、髓、髓射線之分,維管束的有限外韌型。少數(shù)單子葉植物有次生生長,但起源有別。2、單子葉植物根狀莖的構造特征表面為表皮或木栓化皮層細胞,少數(shù)有周皮。皮層常占較大體積,常分布有葉跡維管束,維管束多為有限外韌型,也有周木型(香附)或兩型均有(石菖蒲)。內皮層大多明顯,具凱氏帶,也有內皮層不明顯。有的在皮層靠近表皮處細胞形成木栓組織;有的皮層細胞轉變?yōu)槟舅毎纬伤^“后生皮層”以代替表皮保護(藜蘆)。(五)裸子植物莖的構造特征次生木質部一般由管胞、木薄壁細胞、射線、無木薄壁細胞、導管等組成。次生韌皮部由篩胞、韌皮薄壁細胞,無篩管、伴胞和韌皮纖維。常有樹脂道存在于皮層、韌皮部、木質部、髓、髓射線中(松柏類)。六、維管柱的類型1、原生維管柱:為實心圓柱,一部分蕨類和種子植物根中為這種類型。2、管狀維管柱:中央有髓。外韌管狀維管柱是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木本植物特征,是最普遍的類型。雙韌管狀維管柱是比較原始的類型,大多數(shù)發(fā)現(xiàn)于蕨類植物中,草本雙子葉植物也有這種維管柱。3、網(wǎng)狀維管柱:管狀維管柱因葉鞘很多破離成網(wǎng)狀,或成縱裂線狀的,稱網(wǎng)狀維管柱。一部分蕨類和一些草本雙子葉植物有這種類型。4、散生維管柱:大多數(shù)單子葉植物的網(wǎng)狀維管束,分布于薄壁組織中不成環(huán)狀排列而為散生,稱為散生維管柱,屬于最高級的維管柱。第三節(jié)

葉具有光合作用、氣體交換、蒸騰作用、貯藏作用、繁殖作用、吸收作用等作用,是識別植物重要依據(jù)。藥用有大青葉、枇杷葉、桑葉、番瀉葉、艾葉等。一、葉的組成完全葉由葉片、葉柄、托葉組成。不全者為不完全葉。1、葉片:葉形(葉端、葉基、葉緣)、葉脈(主、側、細脈)2、葉柄:圓柱形、半圓柱形或稍扁平。氣囊狀(菱、水浮蓮)、葉枕(基部具膨大的關節(jié)、含羞草)、葉片狀(臺灣相思樹)、葉鞘(傘形科植物)、葉柄纏繞(威靈仙)。禾本科不是由葉柄而是由葉基擴大成鞘狀。有的植物不具葉柄,葉片基部包莖,稱抱莖葉(苦荬菜),無柄葉基或對生無柄葉基愈合被莖所貫穿,稱貫穿葉或穿莖葉(元寶草)。3、托葉:葉柄基部附屬物,常成對生于葉柄基部兩側,形狀多樣。呈葉片狀、與葉同形、托葉鞘(大黃、何首烏);與葉柄愈合成翅(金櫻子);成卷須(菝葜);成刺(刺槐)等。二、葉的形態(tài)1、大小:差別極大。2、全形:葉形類型多樣,基本類型可根據(jù)長寬比例與最寬部位來劃分。常見的葉形:針形、條形(線形)、披針形、橢圓形、卵形、心形、腎形、圓形、劍形、盾形、帶形、箭形、戟形等。另外尚有:鐮刀形(藍桉)、三角形(杠板歸)、菱形(菱)、匙形(車前)、扇形(銀杏)、管形(蔥)、偏斜形(秋海棠)3、葉端:常見有尾狀、漸尖、急尖、鈍形、微凹、微缺、倒心形、芒尖、截形。4、葉基:常見有鈍形、心形、楔形、耳形、漸狹、歪斜、抱莖、穿莖等。5、葉緣:常見有全緣、波狀、牙齒狀、鋸齒狀、重鋸齒、圓鋸齒。6、葉脈和脈序主脈、側脈和細脈脈序有1)分叉脈序(蕨類普遍,種子植物銀杏)。2)平行脈序(單子葉植物):直出平行脈(淡竹葉)、橫出平行脈(芭蕉)、射出平行脈(棕櫚)、弧形脈(黃精、車前)3)網(wǎng)狀脈序(雙子葉植物):掌狀網(wǎng)脈、羽狀網(wǎng)脈,少數(shù)單子葉植物也具網(wǎng)狀脈,如薯蕷,天南星,但葉脈末梢大多連接,沒有游離脈梢,可區(qū)別于雙子葉植物。7、葉片的質地:膜質(半夏)、干膜質(麻黃鱗片葉)、草質(薄荷、藿香)、革質(枇杷、山茶、夾竹桃)、肉質(蘆薈、馬齒莧、景天)三、葉片的分裂,單葉和復葉1、葉片分裂:羽狀、掌狀、三出分裂淺裂:裂深<1/4(大黃)深裂:裂深>1/4(唐古特大黃)全裂:裂深幾達主脈基部或兩側,形成數(shù)個全裂片(大麻)2、單葉和復葉單葉:1個葉柄上只生1個葉片。復葉:1個葉柄上著生2個以上葉片??側~柄,葉軸(總葉柄以上著生葉片的軸狀部分),小葉,小葉柄。全裂的單葉與小葉柄不明顯的復葉區(qū)別:全裂葉各裂片之間的裂隙底部總是有或多或少的葉片緣。復葉包括三出復葉、掌狀復葉、羽狀復葉、單身復葉等類型。四、葉序:葉在莖枝上的排列次序:有互生、對生、輪生、簇生等類型。五、異形葉性與葉的變態(tài)1、異形葉性原因:1)植株發(fā)育年齡不同,所形成的葉形各異2)環(huán)境影響葉的變化2、葉的變態(tài):1)苞片2)鱗葉3)刺狀葉4)葉卷須5)捕蟲葉6)根狀葉7)花的各部分也屬葉的變態(tài)六、葉的組織構造(一)雙子葉植物葉的一般構造1、葉柄的構造橫切面半圓形、圓形、三角形等,向莖一面平坦或凹下,背莖一面凸出,構造與莖相似,從外向內為表皮,皮層(有厚角組織,或有厚壁組織),維管束(木質部居腹面,韌皮部居背面),維管束合并或分裂變化很大。2、葉片的構造(1)表皮上表皮、下表皮:通常一層細胞,也有復表皮。一般無葉綠體,表皮cell不規(guī)則形,側壁波浪狀,彼此嵌合。葉受光相等稱等面葉,多與地表垂直。葉受光兩面不等稱兩面葉,與地表接近平行。兩面均有氣孔,多在下面氣孔密(2)葉肉:上、下表皮之間,由含葉綠體的薄壁細胞組成,光合作用場所。柵欄組織:兩面葉位于上表皮之間,通常1層,也有2或多層(冬青、枇杷)海綿組織:位于柵欄組織下方,與下表皮相接,排列疏松,葉綠體也少于柵欄組織。尚有氣孔下室(孔下室、氣室)等面葉兩面均有柵欄組織(番瀉葉、桉葉),或無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的分化(禾本科)。(3)葉脈——葉片中的維管束。主脈和較大側脈是由維管束和機械組織組成,維管束構造和莖相同。束中形成層分生有限。在維管束的上下方,常有厚壁或厚角組織包圍。這些機械組織在葉的背面最為發(fā)達,因而葉脈在葉背凸起。主脈處上下表皮內方,一般為厚角組織和薄壁組織,無葉肉組織,少數(shù)有1-幾層柵欄組織(番瀉葉、石楠葉)(二)單子葉植物禾本科葉的構造特征1、表皮:細胞排列成行而規(guī)則(與葉脈有關),有長細胞與短細胞兩種類型。長細胞長方柱形,長徑與葉長軸平等,外壁角質化,并含有硅質。短細胞又分為硅質細胞和栓質細胞兩種類型,硅質cell細胞腔內充滿硅質體,故其葉堅硬而表面粗糙;栓質細胞壁木栓化。兩面均有氣孔,啞鈴形保衛(wèi)細胞。泡狀細胞:在橫切面上排列略呈扇形,干旱時失水收縮,使葉子卷曲成筒,可減少水分蒸發(fā),又稱運動細胞。2、葉肉:葉片直立,屬等面葉,無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的明顯分化。3、葉脈:維管束近平行排列,主脈粗大,維管束為有限外韌型。主脈維管束的上下兩方常有厚壁組織分布,并與表皮層相連,增強了機械支持作用。維管束外圍常有1、2層或多層細胞包圍,形成維管束鞘。七、氣孔指數(shù)、柵表比和脈島數(shù)1、氣孔指數(shù)同種植物葉的單位面積上氣孔數(shù)與表皮細胞的比例是恒定的,這種比例關系可用氣孔指數(shù)來表示。氣孔指數(shù)=單位面積上的氣孔數(shù)×100

單位面積上的氣孔數(shù)+單位面積上的表皮細胞數(shù)2、柵表比葉肉中柵欄細胞與表皮cell之間有一定的關系。一個表皮細胞下的平均柵欄細胞數(shù)目稱為“柵表比”。柵表比是相當恒定的,可用來區(qū)別不同種的植物中。3、脈島數(shù)細小的葉脈將葉肉組織分成許多小塊,稱為脈島。雙子葉植物脈島中有葉脈的自由末梢突入,而單子葉植物則無。同種植物的葉,單位面積中脈島的數(shù)目通常是恒定的。每平方毫米面積中的脈島個數(shù)稱為脈島數(shù)。脈島數(shù)不因植物的年齡和葉的大小而變化。風媒花:花較小,多不具備花被與鮮艷的顏色,無蜜腺與芳香氣味;花絲多細長,垂于花被之外,或具葇荑花序,可隨風搖動;花粉粒體積小而較輕,數(shù)量多,表面干燥平滑,易于滑動;柱頭多擴展或成柱狀,羽狀等增加受粉面積;生態(tài)常群生。蟲媒花:大而顯眼的花被,具蜜腺與芳香氣味;花粉粒數(shù)量常較少而體積較大,且表面多粗糙,并具粘性,使花粉易于附著;有的具特殊結構或氣味,專門適應某種昆蟲傳粉。水媒花:沉水植物,利用水流進行傳粉。鳥媒花:蜂鳥等對香蕉、凌霄屬植物等傳粉。

第四節(jié)

花花:花是適合于繁殖作用的變態(tài)枝。節(jié)間極縮短,花梗和花托是枝的部分,萼片、花藥、雄蕊均是變態(tài)葉。從形態(tài)、結構來看,花的各部分具有葉的一般性質,如睡蓮花從外向內,由花被到雄蕊逐漸變化?;ㄊ欠N子植物所特有的生殖器官,通過傳粉,受精、產(chǎn)生果實和種子,使種族得以延續(xù)繁衍。種子植物之外其它植物均不開花,稱隱花植物。裸子植物花較簡單、原始,而被子植物花則高度進化,構造也較復雜,一般有花植物指被子植物,所述花即被子植物的花。花是作為植物鑒定的主要依據(jù)。藥用的花主要有辛夷、金銀花、洋金花、槐米、紅花、菊花、旋覆花、款冬花、番紅花、凌霄花、玫瑰、月季、梅花等。一、花的組成與形態(tài)花一般是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等組成。雄蕊與雌蕊是花中最重要部分,具生殖功能;花萼、花冠合稱花被,具保護和引誘昆蟲傳粉的作用;花梗和花托主要起支持作用。(一)花梗(花柄)綠色柱狀,粗細長短不同。不少花梗上或下部有小形葉狀物,稱為苞片。(二)花托:花梗頂端,通常稍膨大的部分,形狀隨種類而異,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均著生其上。花托一般多為平坦或稍凸起的圓頂狀。有圓柱狀(木蘭、厚樸)、圓錐狀(草莓)、倒圓錐狀(蓮)、杯狀(金櫻子、薔薇)、頂端形成肉質增厚部分,呈平坦墊狀、杯狀或裂藥狀的花盤(棗、衛(wèi)矛、蕓香、葡萄),延伸成柱狀體,稱雌蕊柄(花生、黃連),雌雄蕊柄(白花菜、西番蓮)等。(三)花被:具花萼與花冠的總稱,特別是萼、冠形態(tài)相似不易區(qū)分時,則稱為花被,如木蘭、百合、黃精等。1、花萼:是一朵花中所有萼片的總稱,位于花最外層,常呈綠色葉片狀。有離生萼、合生萼、距、早落萼、宿萼、瓣狀萼、副萼、整齊萼、不整齊萼之分,有膜質、冠毛等變化。2、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總稱,位于花萼內側,是花中最顯眼的部分。有離瓣花冠、合瓣花冠、距、副花冠等。花色絢麗多彩,無色素時,為白色,吸引動物傳粉?;ü陬愋陀惺中巍⒌?、假蝶形、唇形、管狀、舌狀、漏斗狀、高腳碟狀、鐘狀、輻狀或輪狀3、花被卷迭式:花被各片之間排列形式與關系,稱之為花被卷迭式,在花蕾將綻開期最明顯。常見類型:鑷合狀(內向鑷合、外向鑷合)、旋轉狀、覆瓦狀、重覆瓦狀、下行覆瓦狀、上行覆瓦狀等。(四)雄蕊群:一朵花中全部雄蕊全稱。一般著生于花托上,花被內側,合瓣花則生花冠上稱貼生或冠生。一般是花瓣同數(shù)或倍數(shù),超過10枚稱“∞”。分為花絲、花藥兩部分。花絲:是雄蕊基部細長柄狀部分,下部著生在花托上,或花被基部,上部支柱著花藥,長短不一?;ㄋ帲夯ńz頂端膨大的囊狀體,常由4個或2個藥室或花粉囊組成,分為2半,中間為藥隔?;ㄋ庨_裂方式縱裂、孔裂、瓣裂、橫裂花藥著生方式有全著藥、基著藥、背著藥、丁字著藥、個字著藥、廣歧著藥等。2、雄蕊類型:包括二強雄蕊、四強雄蕊、單體雄蕊、二體雄蕊、多體雄蕊、聚藥雄蕊等,另外尚有:附瓣雄蕊、外輪對萼生雄蕊、外輪對瓣生雄蕊、內向雄蕊、外向雄蕊、向心發(fā)育雄蕊、離心發(fā)育雄蕊、不育雄蕊。(五)雌蕊群:位于花的中央1、組成:子房:膨大部分,著生花托上。花柱:子房頂部,與柱頭相連,粗細長短不一。柱頭:花柱頂端,圓盤狀,羽毛狀,具乳頭狀突起,不光滑。并分泌粘液,有利于花粉固著與萌發(fā)。2、類型:雄蕊是由心皮構成的,心皮是為適應生殖的變態(tài)葉。邊緣相當于葉緣,卷合時的合縫線稱腹縫線,背部相當于中脈部分稱背縫線,胚珠常著生在腹縫線上。有單雌蕊、離生心皮雌蕊、復雌蕊之分。復雌蕊心皮數(shù)判斷:a、柱頭或花柱的分裂數(shù)目。b、子房上的主脈;c、子房室數(shù)(心皮向內卷入形成與心皮數(shù)目相等的子房室數(shù),但也有被假隔膜完全或不完全分隔為2的現(xiàn)象,可由腹縫線來確定)3、子房在花托上的位置:有子房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下位。關于杯狀花托,現(xiàn)多認為是花筒,即是花被和雄蕊基部愈合而成的花筒,其本質并非花托。4、子房的室數(shù):由心皮數(shù)和結合狀態(tài)而定。單雌蕊:子房只1室,稱單子房合生心皮雌蕊:稱復子房。心皮邊緣愈合:子房只1室心皮向內卷入,在中心連合形成與心皮數(shù)相等的子房室:復室子房。有的子房室被假隔膜完全或不完全分隔為2。5、胎座:胚珠在子房內著生的部位,有邊緣胎座、側膜胎座、中軸胎座、特立中央胎座、基生胎座、頂生胎座之分。6、胚珠:生于子房室內,1一多個,受精后發(fā)育成種子。①結構:珠柄:胚珠一端有一短柄,與胎座相連,維管束從此進入胚珠。珠被:被子植物大多數(shù)2層(外珠被與內珠被),裸子植物1層珠心:珠被內方稱珠心,由薄壁細胞組成,是胚珠重要部分。胚囊:珠心中央發(fā)育成胚囊,成熟后8個細胞,內有卵細胞。珠孔:珠被頂端有1小孔,是受精的花粉管到達珠心的通道。合點:珠被、珠心基部和珠柄匯合處,是維管束進入胚囊的通道。珠脊:在倒生胚珠中,珠柄很長與珠被愈合,并在珠柄外面形成一條長而明顯的縱行隆起。8個細胞分為1個卵細胞、2個助細胞、3個反足細胞、2個極核細胞卵細胞、助細胞:位于珠孔處有3個細胞,中間大者為卵細胞、兩側為助細胞。反足細胞:與珠孔相反一端有3個反足細胞極核細胞:胚囊中央,2個,又稱原始胚乳細胞。②類型:直生胚珠、橫生胚珠、彎生胚珠、倒生胚珠二、花的類型根據(jù)花的整體是否完備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根據(jù)花被完全與否分重被花、單被花、無被花、重瓣花③雌雄蕊完全與否分兩性花、單性花、雌雄同株、雌雄異株、雜性同株、雜性異株、無性花2、

花的形態(tài):輻射對稱花、兩側對稱花、不對稱花三、花的記錄1、花程式:用字母、數(shù)字、符號寫成固定的程式表示花的性別,對稱性與花各部分情況。K—花萼

C—花冠

A—雄蕊群G—雌蕊群P—花被(指單被花)字母右下角用數(shù)字表示數(shù)目,1-10,若超過10,或數(shù)目不定用“∞”表示,退化或不存在用“0”表示。()——連合

+——輪數(shù)

、、——子房位置,G右下角有三個數(shù)字,分別表示心皮數(shù),子房室數(shù)、胚珠(每室)數(shù),互相之間用“:”隔開,合生心皮用括號。*—輻射對稱↑—兩側對稱♂♀—兩性花

♂—雄花,♀—雌花2、花圖式:花的橫切面投影圖,表明花的組成部分,數(shù)目、形態(tài)、排列方式和相互關系。花圖式不能表達子子房與花被相關位置,花程式不能表達各輪排列關系、花被卷疊情況。二者結合才能較全面表達出花的特征來。四、花序:花在花軸上排列的方式。(一)無限花序:開花期、花序軸頂端具一定分生能力,可繼續(xù)伸長,開花順序自下而上或自外而內。1、單花序:穗狀花序、葇荑花序、肉穗花序、球穗花序、頭狀花序、隱頭花序、總狀花序、傘房花序、傘形花序2、復花序:圓錐花序、復穗狀花序、復傘形花序、復傘房花序、復頭狀花序等類型。(二)有限花序:單歧聚傘花序(螺旋狀聚傘花序、蝎尾狀聚傘花序)、二歧聚傘花序、多歧聚傘花序、輪傘花序(三)混合花序:聚傘花序圓錐狀、傘形花序圓錐狀、聚傘花序傘形狀五、花的生殖花是開花植物的繁殖器官,主要作用是執(zhí)行生殖功能,在完成生殖的過程中,要經(jīng)過傳粉和受精作用兩個步驟。1、傳粉花開放后,花粉囊開裂,散出花粉,通過風、蟲、鳥、水等不同媒介傳遞到雌蕊柱頭上,稱傳粉或授粉。①

自花傳粉:花粉粒落在同一花雌蕊柱頭上。兩性花;常具等高和同時成熟的雌、雄蕊并花藥內向;柱頭對本花的花粉萌發(fā)無生理阻礙。連續(xù)長期自花傳粉可使植物后代生活力逐漸衰退。閉花受精:有些植物雌雄蕊早熟,在花未開放或根本不開放時即行自花傳粉、受精,如太子參等。在環(huán)境條件不適合于開花傳粉時,閉花受精彌補了這個不足,且花粉不受雨水淋濕和昆蟲吞食。②

異花傳粉:一朵花的花粉傳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造孢細胞→胚囊母cell(2n)n!

4個大孢子3個退化

遠離珠孔端1個發(fā)育1個大孢子(n)分裂3次

8核胚囊兩端各1核移向中部

組成→(3個反點cell、中央cell、卵cell、助cell2個)

③受精——被子植物雙受精花粉粒萌發(fā)

(2核)

產(chǎn)生花粉管

生殖cell分裂產(chǎn)生2個精子

與卵cell結合成胚2n

與極核cell結合成胚乳(3n)

種子珠被發(fā)育成種皮。胚珠發(fā)育帶動了子房發(fā)育成果實。3、花粉的形態(tài)花粉粒的形狀、大小、表面的紋飾以與萌發(fā)孔的數(shù)目、形態(tài)、結構與位置等,常成為植物科、屬甚至種的特征。①極性與對稱性極性:決定于其在四分體中所處的地位。由四分體中心的一點通過花粉粒中央向外引線為花粉極軸,分為近極和遠極。與極軸垂直的線為赤道軸。②形狀與大小常呈圓形、扁圓形、三角形,四角形等。有淡黃、黃、橘黃、墨綠、青、紅、褐等顏色。大?。ㄖ睆剑┮话?5-50μm。大多數(shù)單粒。③壁:2層,內壁薄而柔軟,由果膠質與纖維素組成。外壁較厚,含大量花粉素,光滑或具各種雕紋,如顆粒狀、瘤狀、條紋狀、刺狀、穴狀、棒狀、網(wǎng)狀、腦紋狀等。④萌發(fā)孔:花粉粒內壁上有的地方無外壁,形成萌發(fā)孔,或長萌發(fā)孔(稱“萌發(fā)溝”)孔溝:在萌發(fā)溝內中央部位具一圓形或橢圓形的內孔。六、花的組織構造花是適應繁殖功能的變態(tài)短枝,各組成部分,均可看成是葉的變態(tài)。但其生理功能與葉不同,組織構造也有不同之處。1、花梗:與莖相似,分表皮、皮層、維管柱3部分。2、花托:結構很象莖端,但變化較大3、花序軸:結構與莖相似4、苞片:與葉結構相似5、萼片:與葉構造相似,但很少分化成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6、花瓣:上表皮細胞呈乳頭狀或絨毛狀,無氣孔;下表皮cell不呈乳頭狀。相當于葉肉部位比花萼更簡化無柵欄組織分化,維管組織不發(fā)達,有時只有少數(shù)螺紋導管。7、花絲:構造簡化,表皮,薄壁組織,包圍維管束。維管束可能是周韌維管束。8、花藥:主要是花粉囊,是產(chǎn)生花粉場所。花藥具兩種易鑒別特征,即纖維層(花粉囊內壁)和花粉粒。纖維層cell壁常不均勻增厚,呈網(wǎng)狀,螺旋狀、環(huán)狀或點狀等,且大多木化。9、子房:外面是心皮圍繞形成的子房壁、壁內是子房室。子房壁構造與葉片相似——內、外2層表皮,之間為多層薄壁組織,無柵欄組織分化。每個心皮通常有3條維管束,中央1條相當于背縫線,2側束相當于腹縫線,胚珠維管聯(lián)結通常是由側束所衍生。10、花柱:與子房壁相似,最外表皮,內方為薄壁組織,有實心和具溝兩類。大多數(shù)被子植物具實心花柱?;ㄖ杏幸环N特化組織,稱引導組織。11、柱頭:能分泌的稱“濕柱頭”,不分泌者稱“干柱頭”,濕柱頭上有一種腺體組織,柱頭上的表皮細胞通常延長成乳頭狀、短毛或長的分枝毛,如番紅花柱頭。第五節(jié)

果實概述: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結構,受精后,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子房發(fā)育成果實(裸子植物僅有種子而無果實,其它植物既無種子也無果實)。有些植物,花的其它部位如花被、花柱、花序軸等也參與果實形成,稱為假果(梨、山楂、無花果、鳳梨等),由子房發(fā)育的果實稱為真果。果實常有鮮艷的顏色和豐富肉質果皮。以果實入藥的有枸杞、金櫻子、山楂、木瓜、梔子、覆盆子、女貞子、山茱萸、枳殼、枳實、牛蒡子、栝樓等。一、果實發(fā)育和特征花柄——果柄花托——果柄頂部或假果外圍部分花萼——脫落或宿存花冠——枯萎脫落雄蕊——傳粉后枯萎脫落雌蕊——柱頭與花柱——枯萎脫落或殘留子房——壁——果皮胎座——各種類型胚珠——種子二、果實的類型根據(jù)果實形成的部分將果實分為真果與假果,根據(jù)果實的來源、結構和果皮性質分為單果、聚合果、聚花果,根據(jù)果皮質地分為肉果和干果。(一)單果:單心皮或合生心皮雌蕊形成的果實,即1朵花只結1個果實。依果皮質地分為干果與肉質果。1、肉質果:果實肉質多漿,成熟時不開裂。包括漿果、柑果、核果、梨果(假果)、瓠果(假果)。2、干果:果實成熟時,果皮干燥,開裂或不開裂。包括(1)裂果類:蓇葖果、莢果(豆科特有)、角果(十字花科特有)、蒴果。成熟時開裂方式有縱裂、孔裂、蓋裂、齒裂。(2)不裂果(閉果):瘦果、穎果、堅果、翅果、胞果、雙懸果(傘形科特有)(二)聚合果:是由1朵花中許多離生心皮雌蕊形成的果實,每個雌蕊形成1個單果,聚生在一個花托上。包括聚合蓇葖果、聚合瘦果、聚合核果、聚合堅果、聚合漿果(三)聚花果(復果):由整個花序形成隱頭果:隱頭花序形成(無花果)三、果實的組織構造1、外果皮:常由一列表皮細胞或表皮與某些相鄰組織構成,外被角質層或蠟被,偶有氣孔或毛茸。2、中果皮:是果實中層,占果皮大部分,多由薄壁細胞組成,具有多數(shù)細小維管束。3、內果皮:果皮最內層,多由一層薄壁細胞組成,有的具1-多層的石細胞。

第六節(jié)

種子

一、種子的形態(tài)特征珠被—→種皮(二倍體)胚珠

卵細胞—→胚(二倍體)

種子極核細胞—→胚乳(三倍體)種子常呈圓形、橢圓形、腎形、卵形、圓錐形、多角形。種子大小差異懸殊,色彩多樣。表面有各種特征,如平滑而有光澤(紅蓼、北五味子),粗糙(長春花、天南星)、具皺褶(烏頭、車前)、瘤刺狀突起(太子參)、具毛茸(白前、蘿藦、絡石)、具假種皮(由珠柄或胎座部分組織延伸而成,成肉質如荔枝),菲薄膜質(陽春砂、白豆蔻、益智、紅豆蔻)、具種阜(在珠孔處由珠被擴展形成海綿狀突起物,如蓖麻、巴豆)。種皮上有腫臍、種孔、種脊、合點。二、種子的類型1、有胚乳種子:胚乳常位于胚的周圍,呈白色,胚乳細胞內含豐富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等物質。胚乳是極核受精形成。2、無胚乳種子:常具發(fā)達的子葉,是在胚發(fā)育過程中,胚吸收了胚乳的養(yǎng)料,并貯藏于胚的子葉中,故不存在胚乳。3、外胚乳:大多數(shù)植物種子,當胚發(fā)育和胚乳形成時,胚囊外面的珠心細胞被胚乳吸收而消失,但也有少數(shù)植物種子珠心,未被完全吸收而形成營養(yǎng)組織包圍在胚乳和胚外部,稱外胚乳,如肉豆蔻、檳榔等。4、胚由胚根、胚軸(胚莖)、胚芽、子葉組成。三、種子的組織構造種皮顯微特征在種子類藥材鑒別上特別重要,胚乳和胚常少具或不具鑒別價值。1、種皮:通常具1層種皮,也有2層種皮即外種皮和內種皮。種皮可是干性的(豆類),也可是肉質的(石榴)。1)表皮:位于種皮最外層,通常1層薄壁細胞組成,也有為石細胞。2)柵狀細胞層:有的種子,在表皮內側,有柵欄細胞層,由1或2-3列狹長細胞組成。3)油細胞層:有的種子表皮層下方,有數(shù)列內貯揮發(fā)油的細胞組成,有時常與色素細胞相間排列在一起。4)色素層:有的種皮表皮層含色素物質,有的種子在表皮層下方,具有1-數(shù)列內含色素的細胞層。5)厚壁細胞層:有的種子表皮內層幾乎全為石細胞組成,如栝樓屬植物,或內種皮為石細胞層(如姜科植物)。2、胚乳:由薄壁細胞或厚壁性細胞組成。胚乳細胞常含大量的淀粉粒、糊粉粒、脂肪油等營養(yǎng)物質。3、胚:是種子內未發(fā)育的幼小植物體,子葉細胞為類圓形或多面體,常具細胞間隙,外層表皮細胞具1極薄的角質層,常無氣孔分布,有的植物在子葉的組織中還含有分泌腔和草酸鈣簇晶。

第四章

植物分類概述補充植物分類檢索表的編制內容,因要學會自己獨立識別植物,必須會運用分類檢索表。以植物圖引入分類內容1、研究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外觀形態(tài)————————————形態(tài)學2、研究各器官內部結構———————————————————————解剖學3、用以上兩個學科(尤其是形態(tài)學)知識來研究某一特定植物在植物界的位置與互相之間關系————————————————————————————————分類學

第一節(jié)

植物分類學的目的和任務一、植物分類學:是植物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整個植物界不同類群的起源、親緣關系與進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基礎學科。目的是對各種植物進行鑒定、分群歸類、命名并按系統(tǒng)排列起來,以便于認識、利用的科學。二、我們學習植物分類學的目的和意義:最重要的是對中草藥進行原植物鑒別。1、識別和區(qū)別近似種;2、科學地描述植物;3、澄清名實混亂;4、發(fā)掘和擴大中藥資源;5、對中草藥研究、生產(chǎn)、臨床安全和有效用藥均具重要意義。第二節(jié)

植物分類的方法和系統(tǒng)1、人為分類系統(tǒng):據(jù)形態(tài)、習性、用途的不同進行分類,往往僅用1~數(shù)個性狀作分類依據(jù),而不考慮親緣和演化關系。2、自然分類系統(tǒng):力求客觀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親緣關系和演化發(fā)展。①恩格勒(A.Engler)和勃蘭特(K.Prantl)系統(tǒng);②哈欽松(J.Hatchinson)系統(tǒng)。第三節(jié)

植物分類學發(fā)展概況近幾十年來,運用現(xiàn)代科技,促進了植物分類學的發(fā)展,使單純的經(jīng)典分類學(停留在描述階段)向客觀的實驗科學發(fā)展。主要有:實驗分類學、細胞分類學、化學分類學、數(shù)值分類學等。第四節(jié)

植物分類的單位藥用植物學的學習需了解界、門、綱、目、科、屬、種與種下等級,但主要是科與以下的等級。1、科:拉丁詞尾一般加-aceae,被子植物中有8個科詞尾為-ae,作為保留科名。十字花科

Cruciferae

豆科

Leguminosae藤黃科

Guttiferae

傘形科

Umbelliferae唇形科

Labiatae

菊科

Compositae禾本科

Gramineae

棕櫚科Palmae8個科的標準詞尾名稱:Brassicaceae

十字花科

Fabaceae

豆科Clusiaceae

藤黃科

Apiaceae

傘形科Lamiaceae

唇形科

Asteraceae

菊科Poaceae

禾本科

Arecaceae

棕櫚科2、屬:拉丁詞用名詞,單數(shù)主格如:Morus

桑屬

Platycodon

桔梗屬Aconitum烏頭屬

Asarum

細辛屬3、種: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定義: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區(qū)、一定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生物類群。①亞種:在形態(tài)上多少有變異,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態(tài)上或季節(jié)上的隔離。②變種:在形態(tài)上多少有變異,變異比較穩(wěn)定,分布范圍(或地區(qū))比亞種小得多,與種內其它變種有共同的分布區(qū)。③變型:是一個種內有細小變異,如花冠或果的顏色、毛被情況等,且無一定分布區(qū)的個體。④品種:只用于栽培植物的分類上。如藥用菊花經(jīng)研究[3]分為貢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Gongju’湖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Huju’、小白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

Xiaobaiju’、大白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Dabaiju’,小黃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Xiaohuangju’、滁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Chuju’、亳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Boju’、大馬牙Dendranthemamorifolium‘Damaya’、大懷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Dahuaiju’

9個品種。以菊花為例,其分類等級為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菊目——菊科——菊屬——菊——滁菊等(品種)。第五節(jié)

植物的命名自學第六節(jié)

植物界的分門該節(jié)是植物界的大的分類單位,掌握該節(jié)內容將對植物界有一整體了解。

藍藻門裸藻門綠藻門輪藻門

藻類植物

孢子植物

金藻門(隱花植物)

甲藻門

低等植物紅藻門

(無胚植物)

褐藻門細菌門植物界

粘菌門

菌類植物真菌門地衣門苔蘚植物門

頸卵器植物蕨類植物門

高等植物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門

維管植物(有胚植物)(顯花植物)

被子植物門第五章

藻類植物

第六章

第一節(jié)

藻類概述特征:1、原植體植物:是植物界中一群最原始的低等類群,基本構造和功能與高等植物有著本質差別。構造簡單,無根莖葉分化,多為單細胞、多細胞群體、絲狀體、葉狀體和枝狀體等,僅少數(shù)具有組織分化和類似根、莖、葉的構造。2、自養(yǎng)植物:具有高等植物一樣的光合色素和其它色素,使其顯現(xiàn)出不同顏色與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產(chǎn)物各類藻類有別:藍藻→藍藻淀粉、蛋白質粒。綠藻→淀粉、脂肪。褐藻→褐藻淀粉、甘露醇。紅藻→紅藻淀粉。3、

無胚植物(合子直接形成新個體):生殖分為有性和無性兩類。無性生殖在孢子囊中產(chǎn)生孢子,孢子發(fā)育成新植物體;有性生殖在配子囊中產(chǎn)生配子,配子結合成合子,合子萌發(fā)成新個體或產(chǎn)生孢子長成新個體。根據(jù)生活習性分氣生藻、水生藻、共生藻、附生藻。第二節(jié)

藻類植物的分類藻類植物的分類依據(jù):光合色素、光合產(chǎn)物,植物體的形態(tài)構造,繁殖方式,鞭毛特征(有無、數(shù)目、產(chǎn)生位置),細胞壁成分。藻類植物分為藍藻門、裸藻門、綠藻門、輪藻門、金藻門、甲藻門、紅藻門、褐藻門八個門。綠藻門、紅藻門、褐藻門中有較多的大型藻類,有藥用價值。

下篇藥用植物學的分類藻類植物四個門比較表

藍藻門綠藻門紅藻門褐藻門代表植物葛仙米、發(fā)菜、海雹菜石莼、水綿、滸苔、小球藻紫菜、海膜、石花菜、鷓鴣菜海帶、裙帶菜、羊棲菜、海蒿子、昆布、馬尾藻種類150屬,1500種。350屬5000~8000種。558屬3740余種。250屬1500種。分布廣,水中為主,淡水多海水少。多生淡水;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