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化交流與傳播》
(選擇性必修3)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第7課
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目錄:通過了解近代歷史上跨洲、跨國家、跨地區(qū)不同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以及移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認識在遷徙與融入當地社會過程中出現的文化認同。課程標準:唯物史觀:運用唯物辯證史觀及有關理論,認識近代殖民擴張對人口遷徙的雙重影響,培養(yǎng)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認識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所處的特定時空環(huán)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通過歷史資料提出問題,探究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人口大規(guī)模遷移的歷程,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認識資本主義發(fā)展對人類移民的重大影響,培養(yǎng)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家國情懷:讓學生認識人口遷徙帶來的文化挑戰(zhàn)與認同,培養(yǎng)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二、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三、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fā)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古代游牧民族的大遷徙對亞歐大陸各主要區(qū)域文化的形成和轉型產生了重大影響。近代歐洲人的殖民擴張改變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結構,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嚴重損失,驅動了亞洲勞工的大量遷移。人口遷徙帶來了這些地區(qū)的文化重構,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文化認同,就是指對人們之間或個人同群體之間的共同文化的確認。使用相同的文化符號、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規(guī)范,是文化認同的依據??删唧w分為對世界不同文化圈的認同,如對中華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等的認同。對美洲的回顧:新航路開辟的影響(2)改變世界格局:推動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初步形成。①西歐的早期殖民擴張。②非洲、美洲、亞洲(對中國的影響)的變化。③歐洲的變化:推動歐洲的社會轉型(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A.商業(yè)革命B.價格革命(3)拓寬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提高認識世界的能力。(1)初步建立全球聯系: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陸建立直接聯系,打破文明區(qū)之間的孤立狀態(tài),使世界連城一個整體。①人口的全球遷移。②物種的全球交換。(“哥倫布大交換”)③疾病的全球傳播。④商品的全球流動:傳統(tǒng)的印度洋貿易與新興的大西洋、太平洋貿易。新航路開辟對中國的影響(1)經濟上:使原產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傳到了亞洲。歐洲人在中國購買商品,也推動了明清商品經濟的發(fā)展。(2)對外關系上:葡萄牙、荷蘭等國殖民者開始侵略中國,葡萄牙侵占中國澳門,荷蘭侵略中國臺灣,中國開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爭。清朝建立后,一度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落后。(3)文化上:出現了“西學東漸”現象。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中國傳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數學、繪畫、音樂等方面的著作介紹到中國。中國開明士大夫積極引進西學,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引入了西洋紅夷火炮鑄造法等,為中國科技發(fā)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到1574年,西班牙人已占領美洲大陸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移民總數達15萬。
到1590年,巴西的歐洲白人已有三四萬。在伊比利亞人移入美洲之際,印第安人便開始了銳減和被滅絕的過程,16—17世紀時銳減了約90%。在印第安人銳減的同時,歐洲人又大肆販賣黑人,運入美洲供奴役。
16—17世紀,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堅人、加拿大人的主體。
17—18世紀時,荷蘭人、英國人又大舉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18—19世紀,英國人、愛爾蘭人大舉移入澳大利亞、新西蘭,最后使澳大利亞、新西蘭成為以白人為主的國家。
——摘編自張箭《地理大發(fā)現研究》早期殖民擴張(14、15-18世紀)18世紀后期-19世紀中期的殖民擴張19末20初的殖民擴張背景主要國家擴張地區(qū)擴張方式結果①新航路開辟②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yè)發(fā)展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西、葡、荷、英、法英、俄、法、美等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國主義國家非洲、美洲沿海地區(qū)全球范圍內擴張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擴張并不斷深入內地公開殖民搶掠、欺詐貿易、販賣黑奴、種族滅絕、壟斷商路炮艦政策,強簽不平等條約:商品傾銷、掠奪原料資本輸出為主,劃分勢力范圍,瓜分世界①推動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及資本主義發(fā)展②給亞非拉帶來災難③世界市場開始形成①推動工業(yè)資本主義發(fā)展②殖民體系初步形成,客觀上促進亞非拉國家走上近代化道路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①世界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②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1、殖民擴張回顧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三個階段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1、殖民擴張2、美洲族群的變化
族群在民族學中指地理上靠近、語言上相近、血統(tǒng)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體,也稱族團。比如中華民族可分為華夏族群(漢族族群)、維吾爾族群、藏族族群、蒙古族群、回族族群等。A.背景: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也在世界范圍展開。B.表現:(1)印第安人數量銳減①原因:屠殺、奴役以及歐洲的天花等傳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材料:1600年到1800年間,約有100萬的法國、英國、徳國、荷蘭、愛爾蘭及蘇格蘭的移民度過大西洋,來到北美洲,他們想方設法取代當地人,以獲取經濟利益。強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種植園,屠殺和奴役他們,導致印第安人數銳減。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殘酷的死刑和武力脅迫當地土著接受西班牙國王的統(tǒng)治,拒不服從者,立刻被屠殺。同時人口和動物的全球流動也導致了各種疾病的傳播。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印第安人是除對因紐特人(又稱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統(tǒng)稱,并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他們的土著人群主要有瑪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阿茲特卡人,是墨西哥人數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印加人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區(qū)克丘亞族的一支。其為黃色人種。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是美洲的主人。然而,在今天的美國,印第安人大多聚居在一些偏僻的保留區(qū)內。這一切與歐洲殖民者的侵略擴張直接相關。保留地(印第安人保留地)是美國人對印第安人驅逐的最后地區(qū)。保留地是美國政府從印第安人部落原來擁有的土地中劃出來供部落全體成員繼續(xù)居住的那一部分土地,其邊界確定,范圍有限,印第安人不得隨意離開,非印第安人也不允許擅自進入。保留地制度不僅使印第安人失去了原來的家園和故土,而且剝奪了他們的自由、獨立和權利。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1、殖民擴張2、美洲族群的變化A.背景: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也在世界范圍展開。B.表現:(1)印第安人數量銳減①原因:屠殺、奴役以及歐洲的天花等傳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②表現:在歐洲人“發(fā)現新大陸”后的100年間,印第安人數量減少了90%-95%。③影響:中斷原有社會發(fā)展進程,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2)非洲黑人數量激增材料一:在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礦業(yè)和種植園農業(yè)的發(fā)展對不熟練勞動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們最初企圖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印第安人一般難以管理。這個問題在16世紀時由于非洲黑人的輸入而得到解決。材料二:“非洲到處在流血……耕耘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他們被捉去當奴隸,或者在捕捉奴隸者到來時逃走了?!蹦切﹥e幸逃走的人們……重過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懿?、程純《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1、殖民擴張2、美洲族群的變化A.背景: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也在世界范圍展開。B.表現:(1)印第安人數量銳減(2)非洲黑人數量激增①原因:為了彌補勞動力的不足,殖民者從非洲擄掠黑人,販賣到美洲。②影響:a.對非洲:非洲失去了大約1億人口,深刻改變了非洲的人口結構,嚴重影響了非洲的社會發(fā)展;b.對美洲:為殖民者在美洲的種植園與礦山提供了勞動力;c.對歐洲: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d.對世界:促進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人類聯系進一步加強。新航路的開辟殖民者屠殺奴役印第安人人口銳減種植園勞動力不足買進非洲黑人作為奴隸在種植園勞動三角貿易三角貿易即黑奴貿易。最先開始經營三角貿易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是英國和美國為主。16世紀開始的“黑三角貿易”即奴隸貿易,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fā)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yè)原料返航。在歐洲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島之間,航線大致構成三角形狀,由于被販運的是黑色人種,故又稱“黑三角貿易”。歷時300年之久。三角貿易一次航行六個月,做三次買賣,獲利100%-300%。①新航路開辟歐美貿易發(fā)展②印第安人銳減,美洲勞動力嚴重缺乏,③美洲種植園經濟發(fā)展需要④黑奴貿易巨額利潤①出程:歐洲--非洲(商品)②中程:非洲--美洲(奴隸)③歸程:美洲--歐洲(原料)①促進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發(fā)展;②為美洲提供勞動力,形成獨具特色的美洲文化③導致非洲喪失大量勞動力,造成非洲長期落后;④客觀上有利于歐美非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概況:影響:原因: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1、殖民擴張2、美洲族群的變化(A.背景: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也在世界范圍展開。B.表現:(1)印第安人數量銳減
(2)非洲黑人數量激增(3)白人數量激增①原因:很多歐洲人因為政治迫害、宗教信仰或尋找發(fā)財致富份機會等
因素移居美洲,使美洲的白人數量增加。宗教改革后,新教勢弱,被天主教打擊迫害,一些新教徒們被迫來到了北美洲,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自發(fā)移民);14到16世紀,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持續(xù)開展圈地運動,爭奪農民的土地,農民成了一無所有的自由人,歐洲農民,生活苦不堪言,遭到虐待,只好逃到新大陸生存;西班牙的財富神話,進一步刺激了商人、冒險家、投機者,乃至掌權者們的野心。感恩節(jié)是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為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而設。感恩節(jié)由來可以追溯到美國歷史早期。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載著102人到達美洲。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饑寒交迫,僅有50多人活了下來。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友好的印第安人給他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等作物。最后,移民們獲得了豐收,為感謝上天,感謝印第安人。移民們舉行慶?;顒?。之后,慶祝豐收的紀念日逐漸成為美國重要的全國性節(jié)日。初時,感恩節(jié)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1941年,感恩節(jié)的時間固定下來,延續(xù)至今。1620年9月6日,該船載有包括男、女及兒童在內的102名船員由英國的普利茅斯出發(fā),前往今天美國的馬薩諸塞州。1957年在英國布里克瑟姆建造了“五月花”號,作為送給美國的紀念禮品。1995年美國普利茅斯城決定復原“五月花”號作為一艘展覽船,作為普利茅斯移民社會發(fā)展的標志?!兜谝粋€感恩節(jié)》(圖源:華盛頓國會圖書館)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1、殖民擴張2、美洲族群的變化A.背景: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也在世界范圍展開。B.表現:(1)印第安人數量銳減
(2)非洲黑人數量激增(3)白人數量激增①原因:②影響:a.給美洲帶去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開發(fā);b.為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c.促進世界市場拓展,使得人類之間聯系進一步加強。(4)新的混血族群出現①原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等不同種族不斷通婚雜居,混血人種逐漸成為美洲大陸的主要居民。②影響:美洲族群結構發(fā)生變化北美:主要以白人為主拉美:混血人種占主導印第安人:美國在19世紀中葉建立了所謂的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趕進保留地生活。拉丁美洲人種構成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1、殖民擴張2、美洲族群的變化A.背景: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也在世界范圍展開。B.表現:(1)印第安人數量銳減
(2)非洲黑人數量激增(3)白人數量激增
(4)新的混血族群出現C.影響:(1)改變了美洲的人口結構,出現了新的族群(2)改變了美洲國家人口結構的分布現狀①北美(美國和加拿大):白人占據了人口的大多數,在美國,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趕緊保留地生活。
原因:北美主要為英國的殖民地,經濟發(fā)達,大量歐洲人移民北美。②中美洲:黑人占人口多數。
原因:中美洲氣候炎熱經濟落后。③南美洲:混血人種成為最大族群。
原因:南美洲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殖民者沒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間的通婚。美國:76.7%白人,12.3%黑人,1.5%印第安人。秘魯:36%印歐混血,19%白人,46%印第安人。玻利維亞,34%印歐混血,15%白人,54%印第安人。牙買加:77%黑人,3%白人,15%黑白混血。海地:95%黑人,1%白人,4%黑白混血。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1、殖民擴張2、美洲族群的變化A.背景:B.表現:C.影響:(1)改變了美洲的人口結構,出現了新的族群(2)改變了美洲國家人口結構的分布現狀(3)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影響美洲文化的發(fā)展來自不同地方的各個族群有著各具特色的文化,他們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發(fā)展了歐洲文化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阿茲特克文化遺址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現代化建筑廣場上的碑文在記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歷史時作了這樣的評述:“這不是任何人的勝利或失敗,而是一個混血民族痛苦的誕生。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蹦鞲绯侨幕瘡V場學習拓展:美洲出現了族群的巨大變化,而非洲卻沒有發(fā)生這種情況,原因是什么?(1)美洲歷史上與世隔絕,非洲與歐洲交流頻繁。
美洲在當時屬于剛發(fā)現的新大陸,長期以來與亞歐大陸隔絕,殖民者的大肆屠殺,病毒的入侵,導致美洲原住民人口極大減少,殖民者不得不大量從外洲移民,從而導致美洲族群的變化。而非洲與歐洲在歷史上軍事、經濟交流較為頻繁,較少受殖民者攜帶病毒影響,殖民者在非洲雖也有屠殺行為,但沒有美洲的規(guī)模大。(2)三角貿易中美洲是輸入方,非洲是輸出方。
新航路開辟后的三角貿易,美洲屬于人口輸入方,非洲屬于輸出方,數億的非洲勞動力被賣到美洲,極大影響了美洲族群,而非洲雖然損失了巨額人口,但族群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3)殖民者移民美洲而不是非洲。
美洲的環(huán)境較非洲更加優(yōu)越,西方殖民者大量移民定居于美洲,并建立政權,如美國,這也影響了美洲族群。學思之窗: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帶來了伊比利亞的文化概念,他們認為比土著文化優(yōu)越。同樣,他們也認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會生存下來,并且在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動的同時,維持著相對的自治性。同樣,奴隸們在學習應付他們的主人和適應新環(huán)境的同時,保持了非洲的宗教傳統(tǒng)、信仰、習慣和語言?!久馈克够履獱枴⑹访芩?、格林著《現代拉丁美洲》①歐洲殖民者入侵打斷了美洲文化的發(fā)展進程,大肆屠殺印第安人,獨立發(fā)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斷。②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侵略活動帶來了歐洲宗主國的文化,他們的文化在殖民地得到發(fā)展。③同時印第安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也得以保存。美洲逐漸形成了以歐洲宗主國文化為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多元文化并存的現象。④三者共同形成了新的族群,在世代共同的生活中,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發(fā)展了歐洲文化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黑人白人人混血印第安想一想:歐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動對美洲文化有什么影響?歐洲文化美洲文化非洲文化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1、殖民擴張2、美洲族群的變化3、影響(1)對非洲:帶來災難,人口銳減,經濟受到破壞。(2)對美洲:帶去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開發(fā);對殖民地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3)對歐洲: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4)對世界:促進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人類聯系進一步加強。二、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位于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在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鄰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并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考古發(fā)現,3萬年前,澳大利亞就有人類居住。英國人到來前,處于原始社會,社會發(fā)展程度低。英國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動導致當地人口的替代性變化。澳大利亞是典型的移民國家,被社會學家喻為“民族的拼盤”。澳大利亞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總人口的1%。2006年人口普查中,白人占92%,多數澳大利亞人的祖先是19、20世紀的英國移民。為什么大洋洲這些國家國旗含有英國國旗因素?澳大利亞1788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大洋洲還有14個國家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新西蘭,瓦努阿圖,圖瓦盧,所羅門群島,薩摩亞,瑙魯,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圣盧西亞,圣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巴巴多斯,基里巴斯。英國國旗英國的殖民活動對大洋洲的人口結構產生哪些影響?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二、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1、英國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動(1)流放罪犯:18世紀中后期,英國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最初,英國將澳大利亞作為流放罪犯的場所。(2)建立牧場:19世紀時,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對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國殖民者開始在澳大利亞掠奪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場。(3)開采金礦:1851年,人們在澳大利亞發(fā)現了金礦,采礦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1770年4月,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發(fā)現”澳大利亞,宣布這一“無主”大陸為英國所有。經過長期考慮和選擇,1786年,英國內務大臣悉尼勛爵宣布,將把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亞。1788年1月26日,首批英國罪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這一天,后來被稱為“澳大利亞日”,至今仍作為國慶日加以慶祝,但是,對澳洲土著人來說,這一天意味著悲慘命運的開始。19世紀中期,英國采取移民拓殖政策,使澳大利亞成為自己工業(yè)的附庸。大量的英國移民涌向澳大利亞,英國從澳大利亞獲取大量財富。澳大利亞淘金熱三部曲:流放罪犯、建立牧場、開采金礦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二、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1、英國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動(1)流放罪犯(2)建立牧場(3)開采金礦2、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1)原住民數量減少:隨著殖民擴張的加劇,澳大利亞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驅趕和屠殺,人口數量銳減。(2)白人成為主要居民:越來越多的英國人和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來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19世紀中葉,白人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大洋洲人口結構由原來的以原住民為主改變?yōu)橐杂泼駷橹?。(在大洋洲,?0世紀70年代統(tǒng)計,澳大利亞的英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的后裔占82%,原住民只占微不足道的0.01%;新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占9%,英國(包括英格蘭和愛爾蘭)人后裔占近80%。)(3)歐洲文化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問題思考:大洋洲新文化的形成與美洲新文化的形成有何不同?大洋洲文化:歐洲文化替代土著文化;美洲新文化:歐洲文化主導的多元文化。世界上唯一的一次把整個人種徹底滅絕發(fā)生在塔斯馬尼亞。4000多名土著被5000人組成的白人搜捕隊四處追殺,最后只剩下200多人被押送到附近的弗林德斯島,他們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不斷死亡。為了保證族群不滅絕,剩下的塔斯馬尼亞土著與殖民者談判,最后他們離開故土,去了弗林德斯島。這其中,有一個叫特魯加尼尼的塔斯馬尼亞女子一直在中間協(xié)調,特魯加尼尼就是最后一個塔斯馬尼亞純土著,當包括特魯加尼尼夫妻在內的約100個土著民一起被轉移到弗林德斯島后,土著民們就開始因為生病或者與捕鯨人產生矛盾而接連死去。特魯加尼尼的丈夫
也死了,她只好嫁給另一個土著民威廉。1871年,威廉去世了,他死后被解剖展覽,目睹這一切的特魯加尼尼痛苦萬分,5年后她也去世了,臨終前
她請求不要讓那樣的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但她卻被葬在了關押女犯人的地方,并且死后2年還被挖出來,放到博物館里展覽了72年。人們并不知道她
臨死前懷著怎樣的心情,只能看到貼在她身上的標簽:最后一個塔斯馬尼亞純種土著。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二、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三、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fā)華工出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在鴉片戰(zhàn)爭前,主要是自愿結伙出洋謀生,大多分布在東南亞,人數較少;
從鴉片戰(zhàn)爭到清末,幾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義者拐掠、販賣的契約華工,分布在世界各地。19世紀去東南亞的華工,累計至少在七百萬人以上,人數估計十倍于前一階段。華工也被稱為“豬仔”,泛指于晚清時,前赴海外工作的華人勞工以至苦力,如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遠至古巴和秘魯等國家,進行艱苦的勞動工作,形成了苦力貿易。葡萄牙、英國、美國等國殖民者往往強迫這些出國的勞工簽署契約,以未來若干年的工資支付運輸費用,獲取巨額利潤,這些勞工稱為契約華工。華工戴著腳鐐在秘魯甘蔗園勞作華工在澳大利亞開采金礦三、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fā)1、華工出國原因①英美等國:19世紀初頒布禁止奴隸貿易的法令,黑奴貿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開始尋找新的廉價勞動力。②清政府: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1860年《北京條約》華工貿易合法化)③窮苦百姓生活所迫:國內人地矛盾加??;小農經濟逐漸解體,大批農業(yè)和手工業(yè)者破產;④“下南洋”謀生的傳統(tǒng);⑤殖民者的誘騙和綁架2、華工的特點材料:
在諸多新因素的影響下,19世紀中葉后,華工出國出現了一個高潮。1807年和1838年,英國先后宣布廢除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但是美洲各殖民地的勞動力供應卻因此更加緊張了。美洲白人殖民者從東南亞熱帶種植園的實驗中得到證實:契約華工是他們最理想的對象。所以不惜跑到遙遠的東方,爭相掠販,用以接替得到解放的黑奴?!教靽∏昂?,閩、粵勞動人民在清統(tǒng)治者瘋狂鎮(zhèn)壓下,大批逃往香港、澳門,出洋避禍。西方侵略者明目張膽在我國口岸競相擄掠華工,正是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明顯標志?!幾浴度A工出國史料匯編》被西方殖民主義者拐掠、販賣的契約華工;從事苦力勞動;受到不公正待遇;分布在世界各地。思考:英、美等國廢除奴隸貿易的原因材料:除了道德和政治因素外,經濟力量也是使奴隸制和奴隸貿易壽終正寢的因素……隨著時間推移,奴隸勞動力的價格一直沒有降下來,而隨時可能出現的叛亂使奴隸主不得不保持耗資巨大的武裝力量。即使沒有反抗,奴隸們也消極怠工,奴隸主還必須照管他的生活……180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廢除奴隸貿易法案》……1833年,美國總統(tǒng)托馬斯·杰斐遜簽署法令廢除奴隸販賣。此后,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制定法律廢除奴隸制。長達400年之久罪惡的跨大西洋奴隸販賣活動宣告終結?!幾浴久馈拷芾?本特利《新全球史》①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行,自由貿易取代壟斷貿易,商品輸出成為主要手段;(黑奴貿易妨礙自由勞動力和市場的擴大)②在啟蒙思想影響下,歐美各國自由平等思想進一步傳播,譴責黑奴貿易;③黑人奴隸反抗,廢奴運動興起,打擊了黑人奴隸制度;④英美等國陸續(xù)頒布禁止奴隸貿易的法令。歷史縱橫:“下南洋”明清到民國時期,中國東南沿海特別是廣東、福建一帶的民眾為了謀生,漂洋過海,前往東南亞各地,甚至遠到印度洋一帶。這一現象被稱為“下南洋”。
中國人在當地,有的經商,有的從事農業(yè)或手工業(yè),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也傳播了中華文化。(1)原因:①國內政治動蕩,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②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③殖民者到來加速了東南亞開發(fā)。(2)特點:主要是自愿結伙出洋謀生;大多分布在東南亞;人數較少。三、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fā)1、華工出國原因2、華工的特點3、華工對美洲的開發(fā)(1)美國:華工是加利福尼亞金礦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工地等繁重勞動場所的主要勞動力。清朝中后期,洋人騙取大量廉價勞動力赴美國舊金山。19世紀后期,大量華工參與修筑美國太平洋鐵路,這條貫穿美國東西部的鐵路被認為是該國建國初期最為重要的工程之一。大約1.5萬華人參與了工程建設,因為工作條件艱險,大約有4000多華工在施工中喪生。有人說:“太平洋鐵路每一公里的枕木下,都有一個中國勞工的亡魂?!碧窖箬F路材料
華人移民到美國后,多從事非技術性工作或技術性不強的工作,很少有人從事與大工業(yè)機器生產相關的、對勞動技能要求嚴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國的華人對當地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四大股東之一利蘭·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給約翰遜總統(tǒng)的一份報告中說:“(華工)一個階層,他們安詳、平和、耐心、勤勞、節(jié)儉,他們(比白人勞工)更謹慎和節(jié)儉,因而工資少點也毫無怨言……如果沒有華人,要在《國會法案》規(guī)定的時間內建成這個宏大的全國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薄幾孕靽帧督绹A人移民的職業(yè)變化》三、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fā)1、華工出國原因2、華工的特點3、華工對美洲的開發(fā)(1)美國:華工是加利福尼亞金礦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工地等繁重勞動場所的主要勞動力。(2)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島、秘魯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萬的華工。4、華工對大洋洲的開發(fā)(1)19世紀中葉,大量華工來到澳大利亞開采金礦。(2)在大洋洲的一些島嶼上,華工在種植園和礦山辛勤勞動。5、華工對美洲和大洋洲的貢獻①開發(fā)了美洲和大洋洲,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發(fā)展。②在各地形成了一個個唐人街,保留和傳播著中華文化?!靶陆鹕健碧越鸬娜A工材料一: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利蘭·斯坦福亦寫道:“沒有華工,這條重要的國家交通干線的西段,就不能在國會法案所要求的時限以內完工?!聦嵣?,他們是筑路工頭夢寐以求的理想工人?!?/p>
材料二:唐人街是老華僑的溫床、新華僑的聚會所,也是美國人眼里的小中國。也許我們應該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譯過來,干脆稱它為“中國城”,可能更恰當一定。
——李歐梵《美國的“中國城”》材料三:近代中國海外移民的總數為1500萬人左右,期中90%移往東南亞,移民與祖國保持著密切聯系,1862——1949年,華僑投資國內企業(yè)有25510家,投資總額約63271萬元?!幾圆軜浠吨袊泼袷贰凡牧纤模骸按舜瓮品壑?,各埠華僑既捐巨資以為軍費,而回國效命決死,以為黨軍模范者復踵相接”“華僑是革命之母”
——孫中山《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志書》材料五:宋慶齡在抗日期間曾指出:“海外各地的華僑,在其居留地政府統(tǒng)治下,久已深切體會到被壓迫民族之待遇與痛苦,所以,更加能夠了解祖國之興衰存亡,關系與華僑之福利更大,俱有國家觀念,勇于抗戰(zhàn)救國?!辈牧狭阂粦?zhàn)期間,中國派遣至英法的華工約有14萬人之多。華工一到歐洲,就立即被劃撥到各處,他們不僅在重工企業(yè)、港口碼頭等地從事最艱苦、最繁重的勞動,而且還身處戰(zhàn)爭前線,負責挖戰(zhàn)壕、就傷病、送給養(yǎng)甚至直接參戰(zhàn),有近2萬人死于戰(zhàn)火或疾病。
結合以上材料分析近代華僑、華工對中國、對世界作出的的貢獻華工用辛勤的勞動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發(fā)展。傳播了中華文化,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近代華僑投資辦廠,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一些華人華僑曾積極支持辛亥革命和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事業(yè)。幫助協(xié)約國取得勝利,促進中歐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提高中國國際地位。近代華僑、華工對中國、對世界作出的的貢獻(1)華工用辛勤的勞動促進美洲、大洋洲的開發(fā),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的發(fā)展;(2)傳播了中華文化,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3)近代華僑投資辦廠,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4)一些華人華僑曾積極支持辛亥革命和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事業(yè),促進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發(fā)展;(5)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大量華工為英法兩國在西線戰(zhàn)場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幫助協(xié)約國取得勝利,有利提高中國國際地位。(6)使東南沿海地區(qū)喪失大量勞動力,華工被掠奪出國,他們大多在海外諸國過著暗無天日的奴隸生活,健康和生命受到極大的摧殘,是中華民族的災難和血淚史。(7)促進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促進地區(qū)文化的多元化。時間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歐洲、非洲歐洲、亞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歐、北美洲、大洋洲人口遷移數量至1850年,黑奴約為1500萬,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歐洲移出4800萬,1834~1941年亞洲移出1200~3700萬1960年遷移人口為325萬,1974年為947萬,1985~1990年年增長率為2.59%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以來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和特點。①工業(yè)革命之前:人口遷移主要從歐洲和非洲遷移至美洲,以黑奴貿易為主。
②工業(yè)革命至二戰(zhàn)期間:人口遷移主要從歐洲和亞洲遷移至美洲,以歐洲人數居多。
③二戰(zhàn)之后:人口遷移主要從亞非拉地區(qū)遷移歐北美,人數逐年增長。二戰(zhàn)前:①從宗主國向殖民地和附屬國遷移;
②從發(fā)達地區(qū)向欠發(fā)達地區(qū)遷移;
③從舊大路向新大陸遷移。
二戰(zhàn)后:①人口遷移的規(guī)模更大,時間更長。
②自愿移民從主要由發(fā)達地區(qū)向落后地區(qū)遷移,轉變?yōu)橹饕?/p>
發(fā)展中國家向發(fā)達國家遷移;被強迫的移民基本停止。特點:主要方向:小結: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跨地域轉移1.原因:新航路開辟;歐洲國家殖民擴張;三角貿易2.主要形式:(1)自發(fā)移民,如英國大批清教徒逃亡北美進行開拓。(2)被迫移民,如西方國家進行殖民活動,進行黑奴貿易。3.地域特點(1)由歐洲遷往北美、大洋洲;由發(fā)達地區(qū)遷往落后地區(qū)。(2)由非洲遷往美洲,由亞洲遷往美洲及大洋洲;由落后地區(qū)遷往發(fā)達地區(qū)。(3)國際間人口移動數量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人口移動促進文化傳播與交流。4.影響:(1)對移入地區(qū):①加快了西方列強對殖民地的開拓進程。②改變美洲、大洋洲的人口結構,出現新的族群,混血人種成為美洲的最大族群。③促進國家、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④人口遷移導致民族國家的誕生(如美國)。(2)對移出地區(qū):非洲喪失精壯人口,造成非洲近代的貧窮與落后。(3)對世界:促進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促進地區(qū)文化的多元化。(4)對中國的影響:①使東南沿海地區(qū)喪失大量勞動力,是中華民族的災難和血淚史。
②傳播了中華文化,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③近代華僑投資辦廠,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④一些華人華僑曾積極支持辛亥革命和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事業(yè)。閱讀教材P42歷史縱橫并結合所學,說說近代華工出國與明清的“下南洋”相比有何特點。(1)明清之際:主要是自愿結伙出洋謀生;大多分布在東南亞;人數較少。(2)近代以來:大多數是被西方殖民主義者拐掠、販賣的契約華工;從事苦力勞動;受到不公正待遇;健康和生命受到極大的摧殘,是中華民族的災難和血淚史。一、殖民擴張
與美洲族群的變化二、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三、華工與美洲、
大洋洲的開發(fā)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1、殖民擴張2、美洲族群的變化3、影響1、華工出國原因2、華工的特點3、華工對美洲的開發(fā)4、華工對大洋洲的開發(fā)5、華工對美洲和大洋洲的貢獻1、英國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動2、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文化認同文化融合文化沖突啟示: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課堂小結1.建筑是文化的沉淀,文化是建筑的靈魂。下圖是墨西哥的“三文化廣場”,包括阿茲特克金字塔大神廟遺址(圖中前景)、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圖中右后)和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廈(圖中左后)。這反映出墨西哥文化()A.彰顯民族獨立斗爭的勝利
B.體現了文化殖民主義色彩C.體現歷史寬容與文化包容
D.丟失了本民族傳統(tǒng)與特色解析
據題干可知,墨西哥的“三文化廣場”既有古代阿茲特克文明遺址,又有反映西班牙對墨西哥殖民的遺存,還有現代建筑,體現出墨西哥對歷史的寬容和文化的包容性,故選C項;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廈能夠顯示出墨西哥民族獨立斗爭的勝利,但是這并不能概括題干全部之意,排除A項;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能夠體現出西班牙文化殖民主義色彩,但是這并不能概括題干全部之意,排除B項;題干中“阿茲特克金字塔大神廟遺址”說明墨西哥并沒有丟失本民族傳統(tǒng)與特色,排除D項。C解析:由“隨著歐洲殖民者入侵美洲”“使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區(qū)”可知,殖民擴張在客觀上推動了族群之間的融合,D項正確;通過奴隸貿易,非洲黑奴被販賣到美洲,并不是自由遷徙,A項排除;題干沒有體現美洲人口大幅上漲,也沒有強調歐洲殖民者給美洲帶來了深重災難,B、C兩項排除。2.新航路開辟后,隨著歐洲殖民者入侵美洲,美洲的人口結構發(fā)生重大改變,歐洲白人、印第安原住民、非洲黑人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混血后代逐漸成為主要組成部分,使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區(qū)。由此可知()A.新航路開辟加速了人口的自由遷徙
B.黑奴貿易使美洲人口有了大幅上漲C.歐洲殖民者給美洲帶來了深重災難
D.殖民擴張客觀上推動了族群的融合D解析
結合所學,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中期,英國工業(yè)革命發(fā)展,對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大量英國移民涌向澳大利亞,獲取羊毛等財富,所以材料中變化主要是由于工業(yè)化進程的推動,故選C項。澳大利亞資源豐富是變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19世紀中期英國奉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排除B項;大洋洲人口結構改變是材料中變化帶來的結果,并非變化產生的原因,排除D項。3.1784年英國議會通過法案,將澳大利亞作為流放罪犯的場所;19世紀中期,大量英國移民涌向澳大利亞,獲取大量黃金、羊毛等財富。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A.澳大利亞資源豐富
B.英國采取重商主義政策C.工業(yè)化進程的推動
D.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C解析:據材料可知,澳洲土著居民從30萬減少到5萬,白人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體現了澳洲人口由土著被白人替代,發(fā)生了替代性變化,故選A項;白人進入后,歐洲文化逐步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并未形成新的文化認同,排除B項;工業(yè)革命時明面上的人口貿易基本遭到各國禁止,澳洲原住民多是遭到驅趕和屠殺,并未販賣,排除C項;澳洲土著和后來進入的白人為主要居民,材料并未說明這兩種人走向融合,排除D項。4.1788年英國庫克船長在悉尼登陸時,居住在澳洲的土著約有30萬人、500個左右的部落,人們從事狩獵和采集,通過群體的家族集團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紀中葉,澳洲土著只剩下5萬多人,白人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歐洲文化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這說明大洋洲()A.人口發(fā)生替代性變化
B.形成了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文化認同C.原住民遭到販賣、屠殺
D.成為世界上種族混合度很高的地區(qū)A解析:從題干中的英國“第一艦隊”的人員構成可知,罪犯占了近一半,說明當時的澳大利亞是英國流放罪犯的場所,故A項正確;1788年澳大利亞并沒有進行工業(yè)革命,故B項錯誤;題干中未涉及英國人與原住民的關系,故C項錯誤;澳大利亞最早是由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在17世紀初發(fā)現的,故D項錯誤。5.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的“第一艦隊”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杰克遜港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qū)。這說明當時的澳大利亞()A.是英國流放罪犯的場所
B.為工業(yè)革命提供了勞動力C.原住民遭到驅趕屠殺
D.是英國“第一艦隊”發(fā)現的A解析
鴉片戰(zhàn)爭后,東南沿海地區(qū)出國華工人數不斷增多,他們多為殖民者所欺騙、綁架,在外國進行艱苦勞動,并將積累的財富匯往國內,故D項正確;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對中國主要進行商品輸出,資本輸出主要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排除A項;材料反映出1856年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黑龍江高三三模數學試卷
- 2025屆亳州市重點中學高二物理第二學期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2025年中國電池級金屬鋰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中國橡膠自粘帶市場運行調查報告
- 2025年中國軸用直爪卡簧鉗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4年免燒磚機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藥品網絡銷售監(jiān)督管理辦法
- 葫蘆島木材加工管理辦法
- 虹口區(qū)進口水泵管理辦法
- 行政事業(yè)類收費管理辦法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語文試卷真題(含標準答案)
- 彩鋼屋面自粘卷材施工方案
- 石油化工設備設計便查手冊
- 集卡車安全操作規(guī)程
- 高考英語詞匯3500電子版
- GMP認證資料設備管理制度
- 赫茲接觸課件完整版
- 2022年新疆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腦癌-膠質瘤NCCN患者指南中文版2021
- 生命教育(中職教師培訓)課件
-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