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E/08/wKhkGWXj6u6ADEo5AAGePSt9IgI397.jpg)
![2022-2023學年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E/08/wKhkGWXj6u6ADEo5AAGePSt9IgI3972.jpg)
![2022-2023學年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E/08/wKhkGWXj6u6ADEo5AAGePSt9IgI3973.jpg)
![2022-2023學年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E/08/wKhkGWXj6u6ADEo5AAGePSt9IgI3974.jpg)
![2022-2023學年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E/08/wKhkGWXj6u6ADEo5AAGePSt9IgI39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新疆阿勒泰地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1.據考古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的祖先分別在多個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原始文化,它們既有個性,又有共性。這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為主逐漸向外輻射 B.呈現(xiàn)多元一體的發(fā)展特點C.在多地區(qū)同時出現(xiàn)和發(fā)展 D.缺乏與其他文明相互交流【答案】B【解析】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呈現(xiàn)的是多元一體的特征,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從中原地區(qū)向外輻射的說法,排除A項;在多地區(qū)同時出現(xiàn)和發(fā)展屬于材料的一方面,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與其它文明相互交流的說法,排除D項。故選B項。2.在商朝人的觀念中,“天帝”至高無上,具有絕對權威,神佑王權。周公繼承了商朝“天帝至上”的觀念,但又提出“唯命不于常,唯德是授”,天帝賜予的天命并不固定,要依據統(tǒng)治者的表現(xiàn)來決定是否保佑他。這一觀念的轉變有利于()A.鞏固宗法分封制度 B.強化君權神授C.規(guī)范統(tǒng)治者的行為 D.塑造華夏認同【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唯命不于常,唯德是授”可知,西周統(tǒng)治者面向現(xiàn)實,注重人事,明德、保民、慎罰,規(guī)范統(tǒng)治者行為,C項正確;禮樂制度鞏固宗法分封制度,排除A項;董仲舒強調君權神授,排除B項;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認同逐漸形成,排除D項。故選C項。3.西周、春秋時期的青銅銘文、《尚書》等文本,語言艱深晦澀;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文獻、《戰(zhàn)國策》等文本,語言通暢平達。這一變化反映了A.小農經濟的確立 B.宗法觀念的弱化C.專制集權的形成 D.貴族政治的衰落【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文本由春秋時期語言艱深晦澀,到戰(zhàn)國時期語言通暢平達,體現(xiàn)文本表達漸趨通俗化,這與貴族政治的衰落,士群體的壯大有關,D項正確;小農經濟以家庭為單位,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血緣關系淡薄,宗法觀念的弱化,破壞宗法制,排除B項;秦朝確立中央集權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4.《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谑曳怯熊姽φ?,不得為屬籍?!边@項變法措施的積極意義在于()A.承認土地私有 B.革除陳規(guī)陋習 C.強化社會控制 D.打擊舊貴族勢力【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可知在商鞅變法中實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和“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的措施,通過獎勵軍功,使貴族沒有軍功的不得為屬籍的方式打擊了舊貴族的勢力,D項正確;商鞅變法中承認土地私有的是廢井田,開阡陌,題干沒有涉及,排除A項;題干中獎勵軍功的政策并非革除陳規(guī)陋習,排除B項;獎勵軍功沒辦法強化社會控制,商鞅變法中強化社會控制的是什五連坐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5.有人把春秋戰(zhàn)國某些學派描述為“歸服自然的隱士派”“體現(xiàn)中央集權的法制派”“提倡節(jié)儉兼愛的反戰(zhàn)派”“主張關愛他人、為政以德的禮儀派”。下列正確對應描述的是()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屬于道家,“體現(xiàn)中央集權的法制派”的是法家,“提倡節(jié)儉兼愛的反戰(zhàn)派”的是墨家,“主張關愛他人、為政以德的禮儀派”的是儒家,D項正確;ABC項排列不正確,排除。故選D項。6.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稱和職能,據此可知秦朝名稱主要職能名稱主要職能郎中令宮中警衛(wèi)宗正皇室宗族事務衛(wèi)尉宮門警衛(wèi)廷尉司法少府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yè)典客少數(shù)民族事務太仆宮廷車馬治粟內史國家財政和稅收奉常宗廟、禮儀和教化A.建立了統(tǒng)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貴族政治C.確立了強干弱枝中央集權制度 D.政治體制有明顯家國同構色彩【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根據材料“秦朝九卿的名稱和職能”可知,在秦朝,九卿在名稱上是國家的政府機構名稱,同時根據其職能可以看出其又是為皇帝進行服務的機構,說明秦朝九卿既是內臣,又兼是外臣,體現(xiàn)政治體制有明顯家國同構色彩,D項正確;秦朝統(tǒng)一后,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與材料九卿職能無關,排除A項;郡縣制的實行標志著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與材料中九卿職能無關,排除B項;中央集權制度是以國家職權統(tǒng)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為標志的政治制度,與九卿職能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7.漢武帝對刺史的監(jiān)察區(qū)域和督察范圍作了嚴格的規(guī)定,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每州為一個監(jiān)察區(qū),還規(guī)定刺史督察范圍是“以六條問事”?!按淌妨鶙l”第一條即“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其目的是()A.鞏固行省制度 B.加強中央集權 C.削弱節(jié)度使職權 D.維持兵農合一【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漢代設立刺史,“以六條問事”,為的是加強對地方的管理、監(jiān)察與控制,從而加強中央集權,B項正確;行省是元代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項;此時漢代并沒有節(jié)度使,排除C項;刺史的職能是監(jiān)察,并不是為了維持兵農合一,且漢代并沒有推行維持兵農合一的制度,排除D項。故選B項。8.漢初統(tǒng)治者政治上抑制商人,經濟上不抑商業(yè);漢文帝實行“入粟拜爵”;漢景帝廢除商人不得為官的禁令。商人實力越來越強,大商人甚至以財力與朝廷抗衡。針對這一問題漢武帝A.實行推恩令 B.抑制土地兼并 C.推行鹽鐵官營 D.遷移地方豪強【答案】C【解析】漢武帝為打擊大商人,實行鹽鐵官營制度,壟斷了獲利較多的部分商業(yè)領域,C正確;推恩令是為了打擊諸侯國,排除A;抑制土地兼并并不能有效打擊商人,排除B;豪強并不一定都是商人,排除D。9.公元前134年,漢武帝下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不久,董仲舒又建議“歲貢各二人”。公元前128年,漢武帝又重申“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這說明了漢武帝時選任人才的制度是()A.察舉制 B.科舉制 C.門閥制 D.世襲制【答案】A【解析】從材料中要舉薦孝廉可以看出應該是察舉制度,這是漢武帝時期確立的選官制度,A是正確的;科舉制按照采取選官,門閥制看重血緣門第,世襲制按照血緣繼承,都與題意不符,排除BCD。故選:A。10.漢代數(shù)學專著《九章算術》中主要內容涉及田畝丈量、土方計算、賦稅征收、倉儲等;元代《授時歷》的編寫目的在于“敬授民時”。兩則信息可以用來說明中國古代科技()A.領先世界 B.服務生產 C.歷史悠久 D.影響深遠【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主要內容涉及田畝丈量、土方計算、賦稅征收、倉儲等”“敬授民時”等信息可知,《九章算術》和《授時歷》研究的內容都與人民的生產生活有關,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中外科技比較,得不出領先世界,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科技發(fā)展的脈絡,得不出歷史悠久,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科技的影響,得不出影響深遠,排除D項。故選B項。11.北朝時,北齊士族王源將女兒嫁給富陽的大富豪滿氏,但因為滿氏是庶族,遭到了士族階層的一致反對,御史中丞沈約更是帶頭上書,要求將王源革職查辦。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當時A.婚姻自主意識增強 B.監(jiān)察體系日益完備C.門閥制度等級森嚴 D.社會風氣不斷改善【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因為滿氏是庶族,遭到了士族階層的一致反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當時九品中正制下,戶籍上的士庶界限分明,C項正確,排除A項;御史中丞要求將王源革職查辦并不等于監(jiān)察體系完備,排除B項;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C項。12.唐朝時期,每一政令的下達,必須經過中書出令、門下審議,尚書執(zhí)行的程序。然而,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觀點難免有異,致使政令不能及時下達,貽誤事機。為此創(chuàng)設政事堂宰相集議制度,以救其弊。這說明A.三省職權分工不明確 B.三省六部制不斷完善 C.三省制度強化了相權 D.尚書省職權進步擴大【答案】B【解析】唐朝中樞運行機制中,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觀點難免有異,致使政令不能及時下達,貽誤事機,為了提高行政效率,創(chuàng)設政事堂宰相集議制度,這體現(xiàn)了三省六部制不斷完善,B項正確;三省職權分工明確,排除A項;三省制削弱了相權,排除C項;創(chuàng)設政事堂宰相集議制度不是為了加強尚書職權,排除D項。故選B項。13.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A.國家統(tǒng)一使南茶開始北運 B.南北方飲食習慣趨同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在提升 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和推斷題。時空是北朝至唐中期(中國)。據材料“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可以看出北朝時期,北方人嘲笑南方的喝茶習俗,但是到唐中期時,在北方城市中,出現(xiàn)了多個茶鋪,說明北朝至唐中期,南方經濟文化對北方影響力在提升,C項正確;“開始”,表述錯誤,無法得出確切的開始時間,排除A項;“趨同”,表述絕對,排除B項;唐中期時,經濟重心仍在北方,排除D項。故選C項。14.如圖為唐代畫家閻立本的《孝經圖卷》。該作品反映了()天子章第二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然后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陡π獭吩疲骸蝗擞袘c,兆民賴之?!盇.儒家思想與藝術作品的融合 B.貴族政治與等級秩序的統(tǒng)一C.文人意趣與市井風情的雜糅 D.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交匯【答案】A【解析】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著作畫家閻立本繪制《孝經圖卷》,宣傳天子之“孝”,強調道德修養(yǎng)對于個人、家庭、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等,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與藝術作品的融合,A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貴族政治和等級秩序,排除B項;市井風情在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排除C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排除D項。故選A項。
15.從租庸調制到兩稅法,是古代賦役制度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其最重大的意義在于()A.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財政收入C.改變了長期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役制度D.取消了人頭稅,放松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租庸調制到兩稅法,主要是征稅標準的變化,即由人丁為主到以土地和資產為主,改變了長期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役制度,有利于促進賦稅征收的公平性,C項正確;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及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并非是主要意義,排除AB項;丁稅取消是在清朝的攤丁入畝之后,排除D項。故選C項。16.杜甫的詩因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tǒng)治者的丑惡行徑,被后人稱為“詩史”。有人認為它是研究唐史的第一手史料,下列解讀最合理的是A.唐詩屬于文學作品,多虛構之詞,不能用作歷史研究B.唐詩是對當時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經考證后可使用C.唐詩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實情況,引入有利于歷史研究D.唐詩是原始的第一手資料,最適合用來研究唐代歷史【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唐詩作為文學作品,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但是唐詩作為修纂史書的證據資料,必須要經過考證之后,才能使用,可以用作歷史研究,B項正確;唐詩經考證正確后可使用,排除A項;C項“最”說法錯誤,排除C項;唐詩是第二手材料,排除D項。故選B項。17.宋代工商業(yè)中有許多以本姓命名的店鋪,如《東京夢華錄》中就有“張家酒店”“東雞兒巷郭廚”“鄭皇后宅后宋廚”“王道人蜜煎”等。這說明宋代A.工商業(yè)管理出現(xiàn)混亂局面 B.工商業(yè)大多集中在居民區(qū)C.工商業(yè)出現(xiàn)了繁榮的景象 D.工商業(yè)經營已有品牌意識【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店鋪都以本姓來命名,這一命名方式起到了商品宣傳的作用,說明了當時工商業(yè)經營具有品牌意識,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工商業(yè)經營者以自己的本姓命名店鋪,并不能說明工商業(yè)管理混亂,排除A項;工商業(yè)大多集中在居民區(qū)材料無從體現(xiàn),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品牌意識,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8.據考古發(fā)現(xiàn),南宋都城臨安的城市規(guī)劃異于前代。臨安的城市中心為資本和商業(yè)集中地,皇宮反倒偏居一隅。這反映出當時A.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 B.商品經濟繁榮C.專制皇權遭到了削弱 D.坊市界限仍存在【答案】B【解析】“臨安的城市中心為資本和商業(yè)集中地”,說明當時商品經濟繁榮,B正確;古代中國秉持的基本經濟政策是重農抑商,排除A;皇宮偏居一隅不等于皇權削弱,排除C;城市中心是資本和商業(yè)集中區(qū)域,說明坊市界限已經打破,排除D。19.青苗法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內容之一。青苗法規(guī)定:“愿請領青苗錢者,十戶為一保,約錢數(shù)多少,量人戶物力,其愿請者必須有償還能力,不得虧損官本?!庇纱丝梢?,青苗法實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收入 B.恢復募兵制度C.救濟廣大流民 D.強化專制主義【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愿請領青苗錢者,十戶為一保,約錢數(shù)多少,量人戶物力,其愿請者必須有償還能力,不得虧損官本”及所學知識可知,青苗法是政府向農民提供貸款,但貸款者要量力而為,要有償還能力,不能讓政府虧損,可得知青苗法實施的主要目的是開辟財源,增加政府收入,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募兵制度,排除B項;青苗法是政府面向農民的貸款并要求償還,非救濟流民,排除C項;青苗法實施的主要目的是開辟財源,增加政府收入,非強化君主專制,排除D項。故選A項。20.宋朝慶歷新政、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都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局面。兩次變法均以失敗告終,主要原因是()A.觸動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 B.新法用人不當并危害百姓C.推動變法進行的皇帝去世 D.地方官僚不執(zhí)行新法政令【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宋朝慶歷新政、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都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局面。兩次變法均以失敗告終”和所學可知,北宋時期,為解決財政危機和邊疆危機,范仲淹和王安石先后進行變法,但因為變法內容觸動大地主和大官僚的既得利益,引發(fā)抵制,最終均以失敗告終,A項正確;新法用人不當并危害百姓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宋神宗后期對變法的支持已經出現(xiàn)動搖,致使變法最終失敗,而非皇帝去世致使變法失敗,排除C項;地方官僚不執(zhí)行新法政令是其中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21.崇寧元年,宋徽宗下詔在各地建立“安濟坊”,“以病人輕重而異室處之”,而且廚舍、湯藥、飲食也分別置辦。這表明宋代()A.疫病頻發(fā)危及民眾的安全 B.統(tǒng)治者重視民間疾病預防C.注重隔離以防止疫情擴散 D.傳統(tǒng)中醫(yī)學取得突出成就【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以病人輕重而異室處之',而且廚舍、湯藥、飲食也分別置辦。”表明宋代注重隔離以防止疫情擴散,C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表明疫病頻發(fā)危及民眾的安全,排除A項;材料信息無法表明統(tǒng)治者重視民間疾病預防,排除B項;材料信息無法表明傳統(tǒng)中醫(yī)學取得突出成就,排除D項。故選C項。22.北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市民階層的形成,詞從士大夫的樽前開始走向市井,成為士大夫文人與市井細民共同享受的娛樂性技藝——小唱。這反映了宋代文學發(fā)展趨勢是()A.文人化 B.平民化 C.職業(yè)化 D.自由化【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詞從士大夫的樽前開始走向市井,成為士大夫文人與市井細民共同享受的娛樂性技藝——小唱?!笨芍?,反映了宋代文學呈現(xiàn)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趨勢,B項正確;材料與文人化、職業(yè)化和自由化的說法無關,排除ACD。故選B項。23.元朝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鈔作為主幣來發(fā)行,元鈔不僅在國內廣泛流通,還有在海外流通的記載,波斯、印度、高麗、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紙幣。元朝的這一做法()A.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 B.強化了對外貿易的優(yōu)勢地位C.增強了中華文化的輻射力 D.緩和了與周邊國家的矛盾【答案】C【解析】從材料“元鈔不僅在國內廣泛流通,還有在海外流通的記載,波斯、印度、高麗、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紙幣?!笨芍n不僅在國內流通,還在海外流通,說明元朝同周邊國家經濟交流加強,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增強,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輻射國力增強,C項正確;材料中元鈔的發(fā)行不僅在國內流通,還在海外流通,不僅體現(xiàn)為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還體現(xiàn)對外影響力增強,排除A項;材料只是提到了元鈔在海外流通,不能證明對外貿易的優(yōu)勢地位,排除B項;材料只是提到了元鈔在海外流通,沒有提到與周邊國家的矛盾,排除D項。故選C項。24.據記載,商朝出現(xiàn)了我國最早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有組織的郵驛制度,秦朝頒布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郵驛法——《秦郵律》,唐朝郵驛規(guī)??涨?、管理嚴格有序,突出官辦性質,元朝將宋朝時創(chuàng)設的急遞鋪作為辦理中央官衙文書傳遞的常設機構。這些史實說明,我國古代郵驛制度的發(fā)展A.是自然經濟發(fā)展的結果 B.受到了孔孟儒學的推動C.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 D.源于大一統(tǒng)的政治體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秦朝頒布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郵驛法--《秦郵律》,唐朝郵驛規(guī)??涨?、管理嚴格,突出官辦性質,元朝將宋時創(chuàng)設的急遞鋪作為辦理中央官衙文書傳遞的常設機構?!笨芍糯]驛制度的發(fā)展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自然經濟發(fā)展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郵驛制度的發(fā)展與孔孟儒學沒有必然聯(lián)系,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國家對郵驛制度發(fā)展的支持,沒有體現(xiàn)政治體制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25.漢初分封同姓王,西晉分封司馬宗室,明初分封諸子做藩王。這種現(xiàn)象說明()A.分封制度依然存在 B.血緣政治影響深遠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D.專制皇權日益鞏固【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中的“漢初分封同姓王,西晉分封司馬宗室,明初分封諸子做藩王”信息可知,三朝代在國家及地方治理時重視同姓宗親,可見血緣政治的歷史傳統(tǒng)影響深遠,B項正確;分封制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土崩瓦解了,在后世分封現(xiàn)象依然存在但非“制度”,排除A項;“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且與題干主旨不符合,排除C項;題干材料并未涉及“專制皇權日益鞏固”,排除D項。故選B項。26.上海輪船招商局創(chuàng)辦后僅3年,外國輪船公司就損失了1300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工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10萬匹。這一現(xiàn)象說明,洋務派民用企業(yè)的興辦A.使中國走上了獨立富強的道路 B.激化了中國同外國列強的矛盾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強的經濟侵略 D.取代了外商企業(yè)在中國的統(tǒng)治地位【答案】C【解析】“外國輪船公司就損失了1300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工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10萬匹”說明民用企業(y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強的經濟侵略,C正確;A中獨立富強顯然不符合題意,排除;B不符合題意,排除;D中的“取代”表述絕對,排除。27.如圖為1983~1993年我國第一產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變化情況。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D.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答案】D【解析】根據曲線圖可以看出,1983~1993年我國第一產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在下降,這意味著農業(yè)產值相對下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制1993年,經濟體制改革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心,這種體制改革的深入,進一步推動不同產業(yè)在國民經濟產值中占比格局變化,工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產值逐漸上升,第一產業(yè)產值占比相對下降,D項正確;這一時期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排除A項;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并不會導致第一產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下降,排除B項;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排除C項。故選D項。28.據統(tǒng)計,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紡織工,懷特是木匠,克隆普頓是紡織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諾貝爾是化學家,西門子是物理學家,愛迪生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提名。這一變化說明了()A.研究成果取決于研究者出身 B.科技創(chuàng)新已不需要生產經驗C.科學與技術的結合程度加深 D.科學理論比生產經驗更重要【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依據材料“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紡織工,懷特是木匠,克隆普頓是紡織工,瓦特是徒工……愛迪生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提名”,可見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中,發(fā)明者大都是專業(yè)工匠,體現(xiàn)經驗的積累,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發(fā)明者大都是科學家,體現(xiàn)了科學與技術的緊密結合,C項正確;“取決于”表述過于絕對,研究成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排除A項;科技創(chuàng)新同樣需要生產經驗,排除B項;科學理論與生產經驗哪個更重要,不能直接進行對比,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29.據統(tǒng)計,1876年至1880年工業(yè)國與農業(yè)國間的貿易占世界出口貿易的51%,農業(yè)國間的貿易占4%,工業(yè)國間的貿易占45%,1913年分別為52%、5%、43%,1938年分別為50.48%、9.09%、40.43%,1956年分別為48.07%、9.86%、42.07%。這些數(shù)據折射出()A.農業(yè)國家經濟過度依靠工業(yè)國家 B.國際經濟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C.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正在逐漸衰退 D.國際貿易分工仍具有不平衡性【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1876年至1880年工業(yè)國與農業(yè)國間的貿易占世界出口貿易的51%,農業(yè)國間的貿易占4%,工業(yè)國間的貿易占45%,……1956年分別為48.07%、9.86%、42.07%?!笨芍?,工業(yè)國和農業(yè)國間的貿易雖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據較大比例,農業(yè)國間的貿易雖有所上升,但仍占據較小的比例,工業(yè)國間的貿易占據較大比例,這反映出工業(yè)國在世界出口貿易中占據絕對優(yōu)勢,體現(xiàn)了國際貿易分工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D項正確;“農業(yè)國家經濟過度依靠工業(yè)國家”不符合主旨,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國際經濟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信息,排除B項;“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正在逐漸衰退”不符合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30.《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是加入締約國最多的國際公約之一。自1972年公約正式通過后,截至2017年1月,在全球范圍內共有193個國家和地區(qū)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這反映出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A.有利于維系各國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 B.體現(xiàn)各國間的文化差異C.加速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 D.符合全人類的共同需求【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世界現(xiàn)代史。據材料“截至2017年1月,在全球范圍內共有193個國家和地區(qū)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隨著加入公約的國家和地區(qū)越來越多,說明文化和遺產保護符合全人類的共同需求,D項正確;“維系各國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屬于夸大表述,排除A項;加入公約的國家和地區(qū)數(shù)量多,無法說明各國間的文化差異,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保護文化和遺產,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二、材料分析題(31題21分,32題19分,共40分)31.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擁有豐富而珍貴的思想文化遺產,為充實人類思想的寶庫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行仁政與王,莫之能御也?!薄疤師o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薄懊鞣ㄕ邚?,慢法者弱?!辈牧隙ɡ钏股献?,建議秦始皇采取強硬措施)“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名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也,醫(yī)樂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鼻厥蓟什杉{了李斯的建議,“下焚書之命,行偶語之刑”,從而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戰(zhàn)國時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學術空氣被窒息,廣袤的思想原野上,萬馬齊喑?!獜堘纺辍⒎娇肆⒅骶帯吨袊幕耪摗凡牧先偈嫦驖h武帝建議說:“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薄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罚?)根據材料一,概括材料中的三種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主張出現(xiàn)的政治、經濟背景。(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秦始皇與漢武帝分別實行了什么措施?它們在本質上有何共同點?(3)根據上述三則材料,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秦漢時期中國思想界的發(fā)展趨勢及原因?!敬鸢浮浚?)主張:實行仁政:無為而治;強調法治。原因: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諸侯爭霸:經濟.上,鐵犁牛耕推廣,井田制破壞。(2)措施: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本質特點:兩者均屬于文化專制政策(或為維護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服務)。(3)趨勢:由百家爭鳴到思想統(tǒng)一。原因:國家由分裂割據到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與加強)?!窘馕觥俊拘?】主張:根據材料“行仁政與王”可歸納出實行仁政:根據材料“處無為之事”可歸納出無為而治;根據材料“明法者強,慢法者弱”可歸納出強調法治。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諸侯爭霸:經濟上,鐵犁牛耕推廣,井田制破壞?!拘?】措施:根據材料“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和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焚書坑儒;根據材料“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和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本質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者均屬于文化專制政策(或為維護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服務)。小問3】趨勢: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秦漢時期中國思想界的發(fā)展趨勢是由百家爭鳴到思想統(tǒng)一。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主要是因為國家由分裂割據到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與加強)。32.自漢唐至兩宋,單一農業(yè)經濟逐步轉型為農業(yè)和工商業(yè)并重的經濟結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規(guī)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進推廣,在耕作制度上帶來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在同一塊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續(xù)栽種,不少茶農。桑農、果農等不再是為自身的直接消費而生產,而是把產品投入市場,轉換成貨幣,再購入糧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摘編自張其凡《中國大通史》材料二戰(zhàn)國秦漢以來,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產為主,主要服務于統(tǒng)治階級和豪富集團,除鹽、鐵等少數(shù)特種商品外,基本與鄉(xiāng)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沒有多大關聯(lián)。兩宋市場上的商品分為三個大類,一是金銀細工,乳香犀玉等高檔套侈品,二是農具、手工業(yè)用具等生產資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鎮(zhèn)市居民的糧食、茶鹽等生活必常品,其中第三類所占比重最大?!幾詮埰浞病吨袊笸ㄊ贰凡牧先鞘懈窬趾统枪拗频拇蚱?,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業(yè)的發(fā)展。人口不斷涌入城市中,城市較前代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尤以大城市為甚?!醾b《宋代經濟史》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宋代農業(yè)發(fā)展的新氣象并分析其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宋代商業(yè)中商品構成和服務對象發(fā)生的變化。(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兩宋時期城市商業(yè)興盛的表現(xiàn)?!敬鸢浮浚?)新氣象:新作物得到推廣;耕作制度進步;經濟作物種植范圍擴大,農產品商品化趨勢明顯。影響:提高糧食產量,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緩和人地矛盾;推動商品經濟發(fā)展。(2)構成:奢侈品、生產資料、日用必需品。服務對象:由主要服務社會上層到滿足市民百姓需要。(3)表現(xiàn):城市格局發(fā)生變化,城郭限制打破;城市人口增加?!窘馕觥浚?)新氣象:根據材料“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規(guī)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進推廣,在耕作制度上帶來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在同一塊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續(xù)栽種”可知,新作物得到推廣、耕作制度進步;根據材料“不少茶農。桑農、果農等不再是為自身的直接消費而生產,而是把產品投入市場,轉換成貨幣,再購入糧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可知,經濟作物種植范圍擴大,農產品商品化趨勢明顯。影響:外來物種的引入和推廣以及輪作制的推行,提高糧食產量,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緩和人地矛盾;農產品商品化推動商品經濟發(fā)展。(2)構成:根據材料“一是金銀細工,乳香犀玉等高檔套侈品,二是農具、手工業(yè)用具等生產資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鎮(zhèn)市居民的糧食、茶鹽等生活必常品”可知,奢侈品、生產資料、日用必需品。服務對象:根據材料“戰(zhàn)國秦漢以來,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產為主,主要服務于統(tǒng)治階級和豪富集團”“其中第三類所占比重最大。”可知,由主要服務社會上層到滿足市民百姓需要。(3)表現(xiàn):根據材料“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業(yè)的發(fā)展”可知,城市格局發(fā)生變化,城郭限制打破;根據材料“人口不斷涌入城市中,城市較前代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尤以大城市為甚”可知,城市人口增加。新疆阿勒泰地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1.據考古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的祖先分別在多個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原始文化,它們既有個性,又有共性。這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為主逐漸向外輻射 B.呈現(xiàn)多元一體的發(fā)展特點C.在多地區(qū)同時出現(xiàn)和發(fā)展 D.缺乏與其他文明相互交流【答案】B【解析】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呈現(xiàn)的是多元一體的特征,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從中原地區(qū)向外輻射的說法,排除A項;在多地區(qū)同時出現(xiàn)和發(fā)展屬于材料的一方面,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與其它文明相互交流的說法,排除D項。故選B項。2.在商朝人的觀念中,“天帝”至高無上,具有絕對權威,神佑王權。周公繼承了商朝“天帝至上”的觀念,但又提出“唯命不于常,唯德是授”,天帝賜予的天命并不固定,要依據統(tǒng)治者的表現(xiàn)來決定是否保佑他。這一觀念的轉變有利于()A.鞏固宗法分封制度 B.強化君權神授C.規(guī)范統(tǒng)治者的行為 D.塑造華夏認同【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唯命不于常,唯德是授”可知,西周統(tǒng)治者面向現(xiàn)實,注重人事,明德、保民、慎罰,規(guī)范統(tǒng)治者行為,C項正確;禮樂制度鞏固宗法分封制度,排除A項;董仲舒強調君權神授,排除B項;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認同逐漸形成,排除D項。故選C項。3.西周、春秋時期的青銅銘文、《尚書》等文本,語言艱深晦澀;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文獻、《戰(zhàn)國策》等文本,語言通暢平達。這一變化反映了A.小農經濟的確立 B.宗法觀念的弱化C.專制集權的形成 D.貴族政治的衰落【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文本由春秋時期語言艱深晦澀,到戰(zhàn)國時期語言通暢平達,體現(xiàn)文本表達漸趨通俗化,這與貴族政治的衰落,士群體的壯大有關,D項正確;小農經濟以家庭為單位,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血緣關系淡薄,宗法觀念的弱化,破壞宗法制,排除B項;秦朝確立中央集權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4.《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谑曳怯熊姽φ?,不得為屬籍。”這項變法措施的積極意義在于()A.承認土地私有 B.革除陳規(guī)陋習 C.強化社會控制 D.打擊舊貴族勢力【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可知在商鞅變法中實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和“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的措施,通過獎勵軍功,使貴族沒有軍功的不得為屬籍的方式打擊了舊貴族的勢力,D項正確;商鞅變法中承認土地私有的是廢井田,開阡陌,題干沒有涉及,排除A項;題干中獎勵軍功的政策并非革除陳規(guī)陋習,排除B項;獎勵軍功沒辦法強化社會控制,商鞅變法中強化社會控制的是什五連坐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5.有人把春秋戰(zhàn)國某些學派描述為“歸服自然的隱士派”“體現(xiàn)中央集權的法制派”“提倡節(jié)儉兼愛的反戰(zhàn)派”“主張關愛他人、為政以德的禮儀派”。下列正確對應描述的是()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屬于道家,“體現(xiàn)中央集權的法制派”的是法家,“提倡節(jié)儉兼愛的反戰(zhàn)派”的是墨家,“主張關愛他人、為政以德的禮儀派”的是儒家,D項正確;ABC項排列不正確,排除。故選D項。6.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稱和職能,據此可知秦朝名稱主要職能名稱主要職能郎中令宮中警衛(wèi)宗正皇室宗族事務衛(wèi)尉宮門警衛(wèi)廷尉司法少府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yè)典客少數(shù)民族事務太仆宮廷車馬治粟內史國家財政和稅收奉常宗廟、禮儀和教化A.建立了統(tǒng)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貴族政治C.確立了強干弱枝中央集權制度 D.政治體制有明顯家國同構色彩【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根據材料“秦朝九卿的名稱和職能”可知,在秦朝,九卿在名稱上是國家的政府機構名稱,同時根據其職能可以看出其又是為皇帝進行服務的機構,說明秦朝九卿既是內臣,又兼是外臣,體現(xiàn)政治體制有明顯家國同構色彩,D項正確;秦朝統(tǒng)一后,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與材料九卿職能無關,排除A項;郡縣制的實行標志著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與材料中九卿職能無關,排除B項;中央集權制度是以國家職權統(tǒng)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為標志的政治制度,與九卿職能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7.漢武帝對刺史的監(jiān)察區(qū)域和督察范圍作了嚴格的規(guī)定,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每州為一個監(jiān)察區(qū),還規(guī)定刺史督察范圍是“以六條問事”?!按淌妨鶙l”第一條即“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其目的是()A.鞏固行省制度 B.加強中央集權 C.削弱節(jié)度使職權 D.維持兵農合一【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漢代設立刺史,“以六條問事”,為的是加強對地方的管理、監(jiān)察與控制,從而加強中央集權,B項正確;行省是元代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項;此時漢代并沒有節(jié)度使,排除C項;刺史的職能是監(jiān)察,并不是為了維持兵農合一,且漢代并沒有推行維持兵農合一的制度,排除D項。故選B項。8.漢初統(tǒng)治者政治上抑制商人,經濟上不抑商業(yè);漢文帝實行“入粟拜爵”;漢景帝廢除商人不得為官的禁令。商人實力越來越強,大商人甚至以財力與朝廷抗衡。針對這一問題漢武帝A.實行推恩令 B.抑制土地兼并 C.推行鹽鐵官營 D.遷移地方豪強【答案】C【解析】漢武帝為打擊大商人,實行鹽鐵官營制度,壟斷了獲利較多的部分商業(yè)領域,C正確;推恩令是為了打擊諸侯國,排除A;抑制土地兼并并不能有效打擊商人,排除B;豪強并不一定都是商人,排除D。9.公元前134年,漢武帝下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不久,董仲舒又建議“歲貢各二人”。公元前128年,漢武帝又重申“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這說明了漢武帝時選任人才的制度是()A.察舉制 B.科舉制 C.門閥制 D.世襲制【答案】A【解析】從材料中要舉薦孝廉可以看出應該是察舉制度,這是漢武帝時期確立的選官制度,A是正確的;科舉制按照采取選官,門閥制看重血緣門第,世襲制按照血緣繼承,都與題意不符,排除BCD。故選:A。10.漢代數(shù)學專著《九章算術》中主要內容涉及田畝丈量、土方計算、賦稅征收、倉儲等;元代《授時歷》的編寫目的在于“敬授民時”。兩則信息可以用來說明中國古代科技()A.領先世界 B.服務生產 C.歷史悠久 D.影響深遠【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主要內容涉及田畝丈量、土方計算、賦稅征收、倉儲等”“敬授民時”等信息可知,《九章算術》和《授時歷》研究的內容都與人民的生產生活有關,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中外科技比較,得不出領先世界,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科技發(fā)展的脈絡,得不出歷史悠久,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科技的影響,得不出影響深遠,排除D項。故選B項。11.北朝時,北齊士族王源將女兒嫁給富陽的大富豪滿氏,但因為滿氏是庶族,遭到了士族階層的一致反對,御史中丞沈約更是帶頭上書,要求將王源革職查辦。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當時A.婚姻自主意識增強 B.監(jiān)察體系日益完備C.門閥制度等級森嚴 D.社會風氣不斷改善【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因為滿氏是庶族,遭到了士族階層的一致反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當時九品中正制下,戶籍上的士庶界限分明,C項正確,排除A項;御史中丞要求將王源革職查辦并不等于監(jiān)察體系完備,排除B項;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C項。12.唐朝時期,每一政令的下達,必須經過中書出令、門下審議,尚書執(zhí)行的程序。然而,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觀點難免有異,致使政令不能及時下達,貽誤事機。為此創(chuàng)設政事堂宰相集議制度,以救其弊。這說明A.三省職權分工不明確 B.三省六部制不斷完善 C.三省制度強化了相權 D.尚書省職權進步擴大【答案】B【解析】唐朝中樞運行機制中,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觀點難免有異,致使政令不能及時下達,貽誤事機,為了提高行政效率,創(chuàng)設政事堂宰相集議制度,這體現(xiàn)了三省六部制不斷完善,B項正確;三省職權分工明確,排除A項;三省制削弱了相權,排除C項;創(chuàng)設政事堂宰相集議制度不是為了加強尚書職權,排除D項。故選B項。13.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A.國家統(tǒng)一使南茶開始北運 B.南北方飲食習慣趨同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在提升 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和推斷題。時空是北朝至唐中期(中國)。據材料“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可以看出北朝時期,北方人嘲笑南方的喝茶習俗,但是到唐中期時,在北方城市中,出現(xiàn)了多個茶鋪,說明北朝至唐中期,南方經濟文化對北方影響力在提升,C項正確;“開始”,表述錯誤,無法得出確切的開始時間,排除A項;“趨同”,表述絕對,排除B項;唐中期時,經濟重心仍在北方,排除D項。故選C項。14.如圖為唐代畫家閻立本的《孝經圖卷》。該作品反映了()天子章第二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然后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陡π獭吩疲骸蝗擞袘c,兆民賴之?!盇.儒家思想與藝術作品的融合 B.貴族政治與等級秩序的統(tǒng)一C.文人意趣與市井風情的雜糅 D.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交匯【答案】A【解析】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著作畫家閻立本繪制《孝經圖卷》,宣傳天子之“孝”,強調道德修養(yǎng)對于個人、家庭、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等,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與藝術作品的融合,A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貴族政治和等級秩序,排除B項;市井風情在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排除C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排除D項。故選A項。
15.從租庸調制到兩稅法,是古代賦役制度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其最重大的意義在于()A.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財政收入C.改變了長期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役制度D.取消了人頭稅,放松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租庸調制到兩稅法,主要是征稅標準的變化,即由人丁為主到以土地和資產為主,改變了長期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役制度,有利于促進賦稅征收的公平性,C項正確;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及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并非是主要意義,排除AB項;丁稅取消是在清朝的攤丁入畝之后,排除D項。故選C項。16.杜甫的詩因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tǒng)治者的丑惡行徑,被后人稱為“詩史”。有人認為它是研究唐史的第一手史料,下列解讀最合理的是A.唐詩屬于文學作品,多虛構之詞,不能用作歷史研究B.唐詩是對當時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經考證后可使用C.唐詩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實情況,引入有利于歷史研究D.唐詩是原始的第一手資料,最適合用來研究唐代歷史【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唐詩作為文學作品,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但是唐詩作為修纂史書的證據資料,必須要經過考證之后,才能使用,可以用作歷史研究,B項正確;唐詩經考證正確后可使用,排除A項;C項“最”說法錯誤,排除C項;唐詩是第二手材料,排除D項。故選B項。17.宋代工商業(yè)中有許多以本姓命名的店鋪,如《東京夢華錄》中就有“張家酒店”“東雞兒巷郭廚”“鄭皇后宅后宋廚”“王道人蜜煎”等。這說明宋代A.工商業(yè)管理出現(xiàn)混亂局面 B.工商業(yè)大多集中在居民區(qū)C.工商業(yè)出現(xiàn)了繁榮的景象 D.工商業(yè)經營已有品牌意識【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店鋪都以本姓來命名,這一命名方式起到了商品宣傳的作用,說明了當時工商業(yè)經營具有品牌意識,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工商業(yè)經營者以自己的本姓命名店鋪,并不能說明工商業(yè)管理混亂,排除A項;工商業(yè)大多集中在居民區(qū)材料無從體現(xiàn),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品牌意識,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8.據考古發(fā)現(xiàn),南宋都城臨安的城市規(guī)劃異于前代。臨安的城市中心為資本和商業(yè)集中地,皇宮反倒偏居一隅。這反映出當時A.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 B.商品經濟繁榮C.專制皇權遭到了削弱 D.坊市界限仍存在【答案】B【解析】“臨安的城市中心為資本和商業(yè)集中地”,說明當時商品經濟繁榮,B正確;古代中國秉持的基本經濟政策是重農抑商,排除A;皇宮偏居一隅不等于皇權削弱,排除C;城市中心是資本和商業(yè)集中區(qū)域,說明坊市界限已經打破,排除D。19.青苗法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內容之一。青苗法規(guī)定:“愿請領青苗錢者,十戶為一保,約錢數(shù)多少,量人戶物力,其愿請者必須有償還能力,不得虧損官本。”由此可見,青苗法實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收入 B.恢復募兵制度C.救濟廣大流民 D.強化專制主義【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愿請領青苗錢者,十戶為一保,約錢數(shù)多少,量人戶物力,其愿請者必須有償還能力,不得虧損官本”及所學知識可知,青苗法是政府向農民提供貸款,但貸款者要量力而為,要有償還能力,不能讓政府虧損,可得知青苗法實施的主要目的是開辟財源,增加政府收入,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募兵制度,排除B項;青苗法是政府面向農民的貸款并要求償還,非救濟流民,排除C項;青苗法實施的主要目的是開辟財源,增加政府收入,非強化君主專制,排除D項。故選A項。20.宋朝慶歷新政、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都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局面。兩次變法均以失敗告終,主要原因是()A.觸動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 B.新法用人不當并危害百姓C.推動變法進行的皇帝去世 D.地方官僚不執(zhí)行新法政令【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宋朝慶歷新政、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都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局面。兩次變法均以失敗告終”和所學可知,北宋時期,為解決財政危機和邊疆危機,范仲淹和王安石先后進行變法,但因為變法內容觸動大地主和大官僚的既得利益,引發(fā)抵制,最終均以失敗告終,A項正確;新法用人不當并危害百姓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宋神宗后期對變法的支持已經出現(xiàn)動搖,致使變法最終失敗,而非皇帝去世致使變法失敗,排除C項;地方官僚不執(zhí)行新法政令是其中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21.崇寧元年,宋徽宗下詔在各地建立“安濟坊”,“以病人輕重而異室處之”,而且廚舍、湯藥、飲食也分別置辦。這表明宋代()A.疫病頻發(fā)危及民眾的安全 B.統(tǒng)治者重視民間疾病預防C.注重隔離以防止疫情擴散 D.傳統(tǒng)中醫(yī)學取得突出成就【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以病人輕重而異室處之',而且廚舍、湯藥、飲食也分別置辦?!北砻魉未⒅馗綦x以防止疫情擴散,C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表明疫病頻發(fā)危及民眾的安全,排除A項;材料信息無法表明統(tǒng)治者重視民間疾病預防,排除B項;材料信息無法表明傳統(tǒng)中醫(yī)學取得突出成就,排除D項。故選C項。22.北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市民階層的形成,詞從士大夫的樽前開始走向市井,成為士大夫文人與市井細民共同享受的娛樂性技藝——小唱。這反映了宋代文學發(fā)展趨勢是()A.文人化 B.平民化 C.職業(yè)化 D.自由化【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詞從士大夫的樽前開始走向市井,成為士大夫文人與市井細民共同享受的娛樂性技藝——小唱?!笨芍?,反映了宋代文學呈現(xiàn)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趨勢,B項正確;材料與文人化、職業(yè)化和自由化的說法無關,排除ACD。故選B項。23.元朝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鈔作為主幣來發(fā)行,元鈔不僅在國內廣泛流通,還有在海外流通的記載,波斯、印度、高麗、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紙幣。元朝的這一做法()A.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 B.強化了對外貿易的優(yōu)勢地位C.增強了中華文化的輻射力 D.緩和了與周邊國家的矛盾【答案】C【解析】從材料“元鈔不僅在國內廣泛流通,還有在海外流通的記載,波斯、印度、高麗、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紙幣?!笨芍n不僅在國內流通,還在海外流通,說明元朝同周邊國家經濟交流加強,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增強,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輻射國力增強,C項正確;材料中元鈔的發(fā)行不僅在國內流通,還在海外流通,不僅體現(xiàn)為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還體現(xiàn)對外影響力增強,排除A項;材料只是提到了元鈔在海外流通,不能證明對外貿易的優(yōu)勢地位,排除B項;材料只是提到了元鈔在海外流通,沒有提到與周邊國家的矛盾,排除D項。故選C項。24.據記載,商朝出現(xiàn)了我國最早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有組織的郵驛制度,秦朝頒布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郵驛法——《秦郵律》,唐朝郵驛規(guī)??涨?、管理嚴格有序,突出官辦性質,元朝將宋朝時創(chuàng)設的急遞鋪作為辦理中央官衙文書傳遞的常設機構。這些史實說明,我國古代郵驛制度的發(fā)展A.是自然經濟發(fā)展的結果 B.受到了孔孟儒學的推動C.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 D.源于大一統(tǒng)的政治體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秦朝頒布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郵驛法--《秦郵律》,唐朝郵驛規(guī)??涨?、管理嚴格,突出官辦性質,元朝將宋時創(chuàng)設的急遞鋪作為辦理中央官衙文書傳遞的常設機構?!笨芍糯]驛制度的發(fā)展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自然經濟發(fā)展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郵驛制度的發(fā)展與孔孟儒學沒有必然聯(lián)系,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國家對郵驛制度發(fā)展的支持,沒有體現(xiàn)政治體制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25.漢初分封同姓王,西晉分封司馬宗室,明初分封諸子做藩王。這種現(xiàn)象說明()A.分封制度依然存在 B.血緣政治影響深遠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D.專制皇權日益鞏固【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中的“漢初分封同姓王,西晉分封司馬宗室,明初分封諸子做藩王”信息可知,三朝代在國家及地方治理時重視同姓宗親,可見血緣政治的歷史傳統(tǒng)影響深遠,B項正確;分封制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土崩瓦解了,在后世分封現(xiàn)象依然存在但非“制度”,排除A項;“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且與題干主旨不符合,排除C項;題干材料并未涉及“專制皇權日益鞏固”,排除D項。故選B項。26.上海輪船招商局創(chuàng)辦后僅3年,外國輪船公司就損失了1300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工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10萬匹。這一現(xiàn)象說明,洋務派民用企業(yè)的興辦A.使中國走上了獨立富強的道路 B.激化了中國同外國列強的矛盾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強的經濟侵略 D.取代了外商企業(yè)在中國的統(tǒng)治地位【答案】C【解析】“外國輪船公司就損失了1300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工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10萬匹”說明民用企業(y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強的經濟侵略,C正確;A中獨立富強顯然不符合題意,排除;B不符合題意,排除;D中的“取代”表述絕對,排除。27.如圖為1983~1993年我國第一產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變化情況。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D.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答案】D【解析】根據曲線圖可以看出,1983~1993年我國第一產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在下降,這意味著農業(yè)產值相對下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制1993年,經濟體制改革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心,這種體制改革的深入,進一步推動不同產業(yè)在國民經濟產值中占比格局變化,工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產值逐漸上升,第一產業(yè)產值占比相對下降,D項正確;這一時期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排除A項;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并不會導致第一產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下降,排除B項;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排除C項。故選D項。28.據統(tǒng)計,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紡織工,懷特是木匠,克隆普頓是紡織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諾貝爾是化學家,西門子是物理學家,愛迪生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提名。這一變化說明了()A.研究成果取決于研究者出身 B.科技創(chuàng)新已不需要生產經驗C.科學與技術的結合程度加深 D.科學理論比生產經驗更重要【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依據材料“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紡織工,懷特是木匠,克隆普頓是紡織工,瓦特是徒工……愛迪生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提名”,可見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中,發(fā)明者大都是專業(yè)工匠,體現(xiàn)經驗的積累,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發(fā)明者大都是科學家,體現(xiàn)了科學與技術的緊密結合,C項正確;“取決于”表述過于絕對,研究成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排除A項;科技創(chuàng)新同樣需要生產經驗,排除B項;科學理論與生產經驗哪個更重要,不能直接進行對比,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29.據統(tǒng)計,1876年至1880年工業(yè)國與農業(yè)國間的貿易占世界出口貿易的51%,農業(yè)國間的貿易占4%,工業(yè)國間的貿易占45%,1913年分別為52%、5%、43%,1938年分別為50.48%、9.09%、40.43%,1956年分別為48.07%、9.86%、42.07%。這些數(shù)據折射出()A.農業(yè)國家經濟過度依靠工業(yè)國家 B.國際經濟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C.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正在逐漸衰退 D.國際貿易分工仍具有不平衡性【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1876年至1880年工業(yè)國與農業(yè)國間的貿易占世界出口貿易的51%,農業(yè)國間的貿易占4%,工業(yè)國間的貿易占45%,……1956年分別為48.07%、9.86%、42.07%。”可知,工業(yè)國和農業(yè)國間的貿易雖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據較大比例,農業(yè)國間的貿易雖有所上升,但仍占據較小的比例,工業(yè)國間的貿易占據較大比例,這反映出工業(yè)國在世界出口貿易中占據絕對優(yōu)勢,體現(xiàn)了國際貿易分工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D項正確;“農業(yè)國家經濟過度依靠工業(yè)國家”不符合主旨,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國際經濟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信息,排除B項;“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正在逐漸衰退”不符合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30.《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是加入締約國最多的國際公約之一。自1972年公約正式通過后,截至2017年1月,在全球范圍內共有193個國家和地區(qū)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這反映出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A.有利于維系各國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 B.體現(xiàn)各國間的文化差異C.加速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 D.符合全人類的共同需求【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世界現(xiàn)代史。據材料“截至2017年1月,在全球范圍內共有193個國家和地區(qū)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隨著加入公約的國家和地區(qū)越來越多,說明文化和遺產保護符合全人類的共同需求,D項正確;“維系各國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屬于夸大表述,排除A項;加入公約的國家和地區(qū)數(shù)量多,無法說明各國間的文化差異,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保護文化和遺產,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二、材料分析題(31題21分,32題19分,共40分)31.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長的申請書
- 2025年度互聯(lián)網企業(yè)虛擬股權激勵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消防產品認證服務協(xié)議
- 申請書和申請
- 2025年度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合同印花稅率調整公告
- 電子商務市場拓展的數(shù)字化營銷策略
- 電力企業(yè)風險評估中的電力設施保護
- 電工材料在辦公自動化中的角色與作用
- 2025年度建筑節(jié)能玻璃幕墻節(jié)能性能檢測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普洱茶產業(yè)升級購銷合同規(guī)范樣本4篇
- 臟腑辨證與護理
- 虛擬化與云計算技術應用實踐項目化教程 教案全套 第1-14周 虛擬化與云計算導論-騰訊云服務
-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產工藝畢業(yè)設計設備選型與布置模板
- 徐金桂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新講義
- 瀝青拌合設備結構認知
- 2023年北京高考政治真題試題及答案
- 復旦中華傳統(tǒng)體育課程講義05木蘭拳基本技術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課件第5課時 人民幣兌換
- 工程回訪記錄單
- 住房公積金投訴申請書
- 檢驗科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