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考點規(guī)范練4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及三國至隋唐的文化_第1頁
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考點規(guī)范練4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及三國至隋唐的文化_第2頁
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考點規(guī)范練4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及三國至隋唐的文化_第3頁
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考點規(guī)范練4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及三國至隋唐的文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規(guī)范練4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及三國至隋唐的文化一、選擇題1.據(jù)史料記載,瑯琊王氏,從東晉的王導到南齊的王儉,“六世名德,海內冠冕”,擔任宰相一職的更是不斷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A.郡縣制的推行B.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C.九品中正制的實施D.中央集權的加強2.下列對中國古代官員選拔任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漢武帝選拔身份低微的士人組成外朝以牽制中朝B.九品中正制是世官制的一種,強化了中央的權力C.科舉制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政治公平性加強D.唐朝科舉制中最重要的科目是武舉科3.秦及漢初的“尚書”僅是內侍小臣,掌管收發(fā)文書;漢武帝時開始讓尚書省閱奏章參與政務;東漢光武帝將尚書擴充為“尚書臺”,“天下樞要,在于尚書”,但仍為內侍機構;隋唐時期設置尚書省掌管六部,成為執(zhí)行全國政務的機構。這在本質上反映出()A.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趨勢B.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趨勢C.內朝轉為外朝的官制變革趨勢D.宰相的行政級別逐漸降低的趨勢4.《資治通鑒》記載:“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边@直接說明唐朝三省六部制()A.有利于宰相籌劃全國政務B.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減少了皇帝決策的失誤D.使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5.755年,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戶口總數(shù)為8914705戶,人口為52919309人。后來,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戶口總數(shù)僅為1933174戶,人口為16990386人。為此,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進行稅制改革以增加收入B.推行均田制以穩(wěn)定自耕農經濟C.遏制土地私有化發(fā)展趨勢D.按人口標準征收租調力役6.780年,宰相楊炎奏請?zhí)频伦趯嵭匈x稅制度改革,收稅“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賦稅制度逐漸由“舍地稅人”向“舍人稅地”方向發(fā)展。這有利于()A.促進農產品商品化B.保證農民生產時間C.放寬人身依附關系D.催生新的經濟因素7.《西游記》中,孫悟空開始拜菩提老祖為師,修道成功,稱“齊天大圣”;后來忠心不二地護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經,獲得“斗戰(zhàn)勝佛”的法號。這反映了()A.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潮產生B.文學藝術的世俗化趨勢加強C.儒、道、佛“三教并行”成為思潮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會的價值取向8.魏晉至隋唐時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甘肅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這反映出()A.儒學正統(tǒng)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廣泛傳播C.佛教影響范圍擴大D.北方經濟影響力上升9.甘肅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經》是唐朝時期中國本土僧人編寫的佛經,該經講述了人們從父母那里得到恩惠,倡導子女感恩、孝順父母。這表明()A.佛教思想沖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B.宣揚“孝道”成為佛經的主要內容C.佛教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趨于合流D.佛教文化主動適應中國傳統(tǒng)文化10.“在中國古代社會集權專制的氛圍中,他狂放不受拘束的純真?zhèn)€性風采,無疑有著巨大的魅力。當然,他詩歌豪放飄逸的風格、變幻莫測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對后世的詩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薄八笔?)A.屈原B.李白C.杜甫 D.柳永11.宋朝路振的《九國志》記載,唐哀帝在位時(10世紀),鄭璠率軍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發(fā)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這說明()A.唐朝戰(zhàn)爭時使用突火槍B.唐末在軍事上已使用火藥C.火藥的使用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D.唐朝火藥已經傳入歐洲12.美國學者謝弗在《唐代的外來文明》中說:“在唐朝統(tǒng)治的萬花筒般的三個世紀中,幾乎亞洲的每個國家都有人曾經進入過唐朝這片神奇的土地?!边@說明唐朝()A.對外交往活躍B.國力強盛,居世界首位C.版圖地跨整個亞洲D.只與亞洲國家往來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夏、商、西周時期,是我國奴隸制國家的形成、發(fā)展時期。政治上確立了以王為核心的王權統(tǒng)治。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礎上,以宗法制度為主體,按照親疏遠近,從王國到諸侯國,按地區(qū)建立起層層政權機構,由大大小小的奴隸主世代相襲把持著各級政權,世代相襲壟斷著各種官職。王朝的官由王任命,諸侯由王冊命,諸侯國的官由諸侯任命。實行的是階級性、等級性非常分明的世官制。兩漢時期,由皇帝下詔指定舉薦的科目,中央和地方高級官吏按科目要求考察和舉薦人才;應舉者按不同的科目進行考試,考試由皇帝出題策問,或由丞相、九卿等策試;根據(jù)對策成績高、低分別授官。這種選官方式盡管很不完善,易出弊端,但相比世官制應該說是一大進步?!幾越獓A《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發(fā)展變化淺談》材料二中國古代的選舉制度,是一種選拔人才為官的制度。蘇東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學,戰(zhàn)國至秦出于客,漢以后出于郡縣吏,魏晉以來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舉?!蔽簳x實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選拔、任命官員時,要向中正官征詢被選任者的家世、行狀(道德)、品級,“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成為當時官僚選拔的普遍現(xiàn)象。隋唐實行科舉制,《通典·選舉》載:“隋氏罷中正,舉選不本鄉(xiāng)曲,故里閭無豪族,井邑無衣冠?!碧瞥婆e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明經、進士兩科是??频闹饕颇?分別考時務策與經義、時務策與詩賦,貴族與平民皆可報考?!幾怨鶑姟吨袊糯x舉制度》(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漢時期的主要選官制度,并分析它“相比世官制應該說是一大進步”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與魏晉時期相比,隋唐時期的選官制度有哪些發(fā)展?簡要概述科舉制推行的積極意義。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唐朝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有如下評價:唐朝的社會和文化吸收此前數(shù)百年間的歷史遺產,能夠兼容并包地攝取外來的各種文化營養(yǎng)?!幾远畔5?、芮沃壽《唐朝的概觀》至于在宗教、藝術、實用器物等方面,人們可以看到,通過西域傳來的印度、中亞、西亞文明和通過南海傳來的南亞文明,對唐朝的影響是既深且遠的。但是唐朝的官職、兵制、刑法、賦役等主要制度都淵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沒有因外來文化的影響而發(fā)生重大的改變?!幾詮垙V達《唐代的中外文化匯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沖突》當時的兼收并蓄……是要在差異中求一統(tǒng),而非真正鼓勵多元化的發(fā)展……開放趨勢與保守傾向并存?!幾脏囆∧稀吨袊糯闻c文化》結合材料與所學唐朝的相關知識,圍繞“開放”與“保守”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jù))考點規(guī)范練4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及三國至隋唐的文化1.C根據(jù)題干材料“從東晉的王導到南齊的王儉”“六世名德,海內冠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選官實行九品中正制,選官標準看重門第和家世,故C項正確。2.C漢武帝用中朝牽制外朝,故A項錯誤;九品中正制根據(jù)門第選官,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削弱了中央的權力,故B項錯誤;科舉制使不具有貴族身份的知識分子進入仕途,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故C項正確;唐朝科舉制中最重要的科目是進士科,故D項錯誤。3.B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秦漢至隋唐中央機構的演變過程,體現(xiàn)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本質上反映了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趨勢,故B項正確;題干材料沒有涉及地方行政機構的變革,故A項錯誤;C項反映的是現(xiàn)象而不是本質,故錯誤;D項在題干材料中并未涉及,故錯誤。4.C唐朝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三省的職權分工明確,又彼此制約,削弱了相權,不利于宰相籌劃全國政務,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未涉及政府行政效率的信息,故B項錯誤;根據(jù)題干材料“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可知三省的職權分工明確,有利于減少皇帝的決策失誤,故C項正確;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唐朝之后君主專制不斷強化,故D項錯誤。5.A題干材料反映了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戶口減少,這是因為安史之亂后,政府的在籍戶口因戰(zhàn)亂和割據(jù)而大幅減少,為此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進行稅制改革,實行兩稅法,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以增加收入,故A項正確。6.C根據(jù)題干材料“逐漸由‘舍地稅人’向‘舍人稅地’方向發(fā)展”,可知兩稅法按田畝繳納地稅,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進一步松弛,故C項正確。7.C“孫悟空開始拜菩提老祖為師,修道成功”是道教思想的體現(xiàn),“忠心不二”是儒家思想的體現(xiàn),“斗戰(zhàn)勝佛”是佛教思想的體現(xiàn),這反映了“三教并行”的思潮,故C項正確。8.C題干材料中的石窟屬于佛教建筑,石窟的修造反映出佛教影響范圍擴大,故選C項;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傳播,沒有體現(xiàn)出對儒學地位的影響,排除A項;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傳播,與道教無關,排除B項;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傳播,與北方經濟影響力無關,排除D項。9.D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傳入中國后,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沒有體現(xiàn)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反映了《父母恩重經》注重孝道,不能據(jù)此得出宣揚“孝道”成為佛經的主要內容,故B項錯誤;根據(jù)題干材料,可知佛教傳入中國后,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漸趨本土化,沒有體現(xiàn)二者的合流,故C項錯誤,D項正確。10.B根據(jù)題干材料“他詩歌豪放飄逸的風格、變幻莫測的想象”可以判斷“他”是唐朝詩人李白,故B項正確。11.B《九國志》記載了唐哀帝在位時鄭璠用火藥武器攻打城門,這說明唐末在軍事上已使用火藥,故選B項;題干材料中的“飛火”并不是突火槍,A項錯誤;題干材料未涉及新航路的開辟與火藥的關系,故C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初,火藥傳入歐洲,D項錯誤。12.A根據(jù)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統(tǒng)治者采取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交往比較活躍,唐朝與亞洲、非洲及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故A項正確。13.參考答案:(1)選官制度:察舉制。原因:打破了以宗法血緣為基礎的世官制;選拔的范圍擴大,為有才能的士人提供了晉升的機會;推舉與策問相結合,為被舉薦者提供了相對公平的舞臺;增強了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有利于維護統(tǒng)治。(2)發(fā)展:選拔標準由家世、門第為主發(fā)展為以學識、才能為主;選拔方式由評議推薦發(fā)展為以分科考試選拔為主;選拔范圍擴大。意義: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擴大了統(tǒng)治的基礎;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形成重視文化教育的社會氛圍。14.參考答案:示例一論題:唐朝文明兼收并蓄,開放多元。闡述:唐朝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經濟繁榮;唐朝社會風氣開放,儒學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fā)展;中外交流頻繁,吸收了印度、中亞、西亞、南亞的宗教、藝術成果,如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