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十月中青羹抬嘉桶之濠依文工文
專題1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一、(2022?貴州黔西?中考真題)閱讀古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奧舉
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犯其所為,所以動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戰(zhàn)國】《孟子?告子下》)
【乙】
吾觀史蟠①以不能進遂伯玉②而退彌子瑕③,故有身后之諫;蕭何耳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
手宜如此也。夫國以(因為)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賢能的人)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
(一定)復(fù)(再)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宋】蘇洵《管仲論》)
注:①史蠟:??qiuo春秋時衛(wèi)國大臣,以敢諫聞名。②遵伯玉:遽qt春秋時衛(wèi)國大臣。③彌子瑕:
春秋時衛(wèi)國將軍。
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必先芮其心志②行拂機其所為
③蕭何耳死④凰宜如此也_____________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
3.【甲】文用舜等先賢的例子證明要擔(dān)當(dāng)大任,必須經(jīng)受艱難困苦的磨練,簡要談?wù)勀銖倪@段話受到
的啟發(fā)。
4.【甲】文中點到的“管夷吾”,即是【乙】文中的管仲。對這位擔(dān)當(dāng)大任的人,蘇洵說“彼管仲者,何
以死哉?“(那個管仲呀,為什么可以沒有薦賢自代就死了呢?),包含了委婉批評色彩。說說批評了管仲
什么。
【答案】1.使……受苦。擾亂。將,將要。本來。2.①所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
格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②國家因為個人而興盛,因為一個人而敗亡。3.人要學(xué)有所成,必須刻苦努力,毫不松懈,經(jīng)受艱
難困苦磨練。4.批評管仲在任時沒有培養(yǎng)出賢能的接班人。
【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字詞解釋。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
推斷詞語的含義。①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苦:使……受苦。②句意: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
亂:擾亂。③句意:蕭何將要死時。且:將:將要。④句意:本來就應(yīng)該如此??!固:本來。
2.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注意以下重點詞語:①動心:使他的心受到震撼;忍性: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
②以:因為。
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與拓展。用舜等先賢的例子證明要擔(dān)當(dāng)大任,必須經(jīng)受艱難困苦的磨練。推而廣
之,就是人要想成功,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像這些人一樣,必須經(jīng)受艱難困苦的磨練。
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由乙文中“故必(一定)復(fù)(再)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可知賢人一定要推選出賢
明的人來,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墒枪苤賲s沒有這樣做,所以在這里是批評管仲在任時沒有培養(yǎng)出賢能
的接班人。
【點睛】參考譯文:
【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
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
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身
處貧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乙】我看史魚酋,因為不能使衛(wèi)靈公任用賢臣遽伯玉和斥退寵臣彌子瑕,為此死后進行J'尸諫:漢代
蕭何臨死前,推薦了曹參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來就應(yīng)該如此??!國家因一個人而興盛,因一個人而
滅亡;賢能的人不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憂慮國家的衰敗。因此一定要推選出賢明的人來,然后才可
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沒有薦賢自代就撒手人寰了呢?
二、(2022?廣西柳州?中考真題)【甲】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股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
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人則無法家一士出則無敵
旦外港者國怛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上①謂侍臣目:“治國如治病,病雖愈,猶宜將護。儻②遽③自放縱,病復(fù)作,則不可救矣。今
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蔽赫魅眨骸皟?nèi)外治安,
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p>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儻:倘若。③遽(沁):迅速。
5.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行甥亂其所為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小石潭記》)
B.曾益其所不能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C.猶宜將護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孫權(quán)勸學(xué)》)
6.下列各項中加點詞“于”的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A.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B.力惡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也》)
C.欲報之于陛下也(《出師表》)
D.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7.下列對【甲】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B.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C.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D.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8.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甲】文蘊含深刻道理,告訴我們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發(fā)展,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
人頹廢死亡。
B.【乙】文唐太宗雖然身處太平盛世,但他能時時保持小心謹(jǐn)慎,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希望能經(jīng)常聽
到大臣的諫言。
C.【甲】【乙】兩文都談及國家治理之道?!炯住课膫?cè)重議論,表達孟子鮮明的觀點;【乙】文側(cè)重描寫,
通過語言描寫表達唐太宗的治國思想。
D.【甲】文從國家到個人,論證經(jīng)受磨煉的好處,最終提出中心論點:【乙】文從治病到治國,表明雖
然國家強大了,但國君仍要居安思危。
【答案】5.D6.C7.A8.D
【解析】5.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A.拂:違背/飄拂;B.曾:同“增”,增加/竟然;C.將:
扶,持/將要;D.欲:都是“想要”的意思;故選D。
6.考查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題目中的“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介詞,在,給''的
意思。A.介詞,向;B.介詞,從;C.介詞,在,給;D.介詞,比;故選C。
7.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
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語句“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的意思是: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dāng)、足以抗衡的國家和
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根據(jù)句意,正確的句讀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
外患者/國恒亡。故選A。
8.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D.【甲】文是"從個人到國家”進行論證,不是“從國家到個人”進行
論證的。故選D。
【點睛】參考譯文:
【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任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任川,管夷吾
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
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受盡
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用來使他的內(nèi)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
能力原來沒有的才能。
一個人,常常發(fā)生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在內(nèi)心里困惑,思慮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
人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匕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
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dāng)、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
常常會走向滅亡。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
向滅亡的道理了。
【乙】唐太宗對侍臣說:“治理國家如同治療疾病,疾病即使痊愈了,仍然應(yīng)該扶持養(yǎng)護。倘若迅速自
我放縱,疾病再次發(fā)作,就無法救治了?,F(xiàn)在中國僥幸安寧,周邊各民族全都服從統(tǒng)治,確實是從古至今
希望看到的安定局面,但是我一天比一天謹(jǐn)慎,只是擔(dān)心這種謹(jǐn)慎不能堅持到底,所以我很希望多次聽到
你們的進諫規(guī)勸。”魏征說:“國家內(nèi)外太平安定,我不認(rèn)為這種情況值得高興,我只是高興陛下能居安思危?!?/p>
三、(2022?廣西?中考真題)【甲】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
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
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俞。人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
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天下》)
【乙】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shù)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zé)o受利地。楚越
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砷L有者,其唯此也。''孫叔敖死,王
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以不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
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選自《呂氏春秋》)
9.下列語句中的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B.行/拂亂其所為
C.曾益/其所不能D.必?zé)o受/利地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A.征于售言和而色夷
B.百里奚舉于事東市買駿馬
C.孫叔敖之削五十而沖天命
D.i直寢之丘戰(zhàn)則覆從
11.下列選項中的“以''與例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A.?其境過清B.咨臣場當(dāng)世之事
C.可以一戰(zhàn)D.屬予作文以記之
12.下列對兩段選文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主要闡述了憂患意識對造就人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
B.乙文敘述了孫叔敖之子聽從其父勸告,接受肥沃封地一事。
C.甲文以議論為主,輔以記敘;乙文以記敘為主,兼以議論。
D.甲乙兩文都體現(xiàn)了“做人做事要有憂患意識”的主題。
13.請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舜發(fā)于吠畝之中。
(2)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
【答案】9.AlO.CU.B12.BI3.(1)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2)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作為自己所喜歡的。
【解析】9.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做簡單
翻譯,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據(jù)基本的古文語法規(guī)則進行句讀;同時善于利用虛詞的作用,如一些句首句
末的語氣詞,句中的助詞等。
A.句意: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zé)任在這樣的人身上。句中“天”是主語,“降”是謂語,"大任''是賓語,
而“于''是介詞,和“是人”構(gòu)成一個介賓短語,不可分開。正確斷句應(yīng)為: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選Ao
10.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都譯為“臉色”;
B.都譯為“集市”:
C.通“智”,智慧/知道;
D.都譯為“請允許”;
故選Co
11.此題考查一詞多義。
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以:介詞,用,拿。
A.連詞,因,因為;
B.介詞,用,拿;
C.介詞,憑借;
D.連詞,來,用來,表目的;
故選B0
12.此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解答此題首先要對原文內(nèi)容有大致了解,敘事部分理清事
件的脈絡(luò),議論部分可結(jié)合事件推斷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
B.“乙文敘述了孫叔敖之子聽從其父勸告,接受肥沃封地一事”表述有誤,根據(jù)乙文“王果以美地封其
子,而子辭,請寢之丘”可知,孫叔敖死后,楚王拿肥沃的地方封給他的兒子,但是孫叔敖的兒子并沒有接
受,而是按照其父所說的請求楚王封給叫寢的這塊山地。
故選B。
13.此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翻譯。文言文句子翻譯要點:重點詞語一定要翻譯準(zhǔn)確,尤其注意一些關(guān)鍵
詞的特殊用法,如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結(jié)合上下文,語句通順,語意、語氣不變;
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有:
(1)發(fā):興起,指被任用。吠畝:田地。
(2)知:知道。惡:厭惡。以……為:把……作為。
【點睛】譯文:
【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
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
起用。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zé)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
使他身處貧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
能力。
一個人,常常發(fā)生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在內(nèi)心里困惑,思慮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
人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
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dāng)、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
常會走向滅亡。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
滅亡的道理了。
【乙】孫叔敖病危,臨死前,告誡他的兒子說:“楚王多次封賞我,我都沒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會
封賞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國和越國交界的地方有塊叫寢的山地,這地方貧瘠,名聲很壞。楚
國人敬畏鬼神,而越國人事鬼神以求福??梢蚤L時間享有的,大概只有這個地方。”孫叔敖死后,楚王果然
拿肥沃的地方封給他的兒子,孫叔敖的兒子沒有接受,請求楚王封給叫寢的這塊山地,所以到現(xiàn)在也沒有
失掉這塊封地。孫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作為自己所喜歡的,
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四、(2021?廣西貴港?中考真題)
岳陽樓記(節(jié)選)
①于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
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
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薄
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
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
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
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
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人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
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4.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不以物喜多刀劈狼首(《狼》)
B.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得之則生(《魚我所欲也》)
C.發(fā)于聲,加后喻加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D.舜發(fā)于吠畝之中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15.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不同的項是()
A.而或長煙;空上下7白(《湖心亭看雪》)
B.把酒順風(fēng)順表涕零(《出師表》
C.衡于慮,而后作盜竊亂賊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D.征于自未嘗稍降辭自(《送東陽馬生序》)
1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予嘗來古仁人之心求:
(2)行拂亂其所為拂:
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浮光躍金,靜影沉壁。
18.《岳陽樓記(節(jié)選)》第②③段寫“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其用意是什么?
19.閱讀下面鏈接材料,結(jié)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用自己的話說說兩文的作者分別提出了怎樣的
治國之道?
【鏈接材料】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xiāng)重②家,安鄉(xiāng)重
家則敬上畏罪③,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
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選自《管子?治國》
【注釋】①奚以:即“以奚”,根據(jù)什么。以,介詞,根據(jù)。奚,何,什么。②重:重視。③敬上畏罪:
恭敬君上,畏懼犯罪。敬,恭敬,尊重。上,君上,泛指統(tǒng)治者。罪,犯罪或作惡的行為。
【答案】14.B15.C16.探求違背17.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18.傳
達出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襯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突出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
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19.《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提出」'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觀點,【鏈接材料】
則提出了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的觀點。
【分析】14.A.以:因為/用;
B.則:都是就,于是的意思;
C.而:表順承,然后/表轉(zhuǎn)折,但是;
D.于:從,自/比;
故選B。
15.A.-:都是全、都的意思;
B.臨:都是面對的意思;
C.作: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興起:
D.色:都是臉色的意思;
故選C。
16.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2)句意: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拂:違背。
17.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能力。解答時一定要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注意一詞多義、古今
異義詞、通假字等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案。ǜ樱?,躍(閃耀),璧(圓形正中有孔的玉),
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是句中重點詞,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
18.本題考查理解寫作手法的能力。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抓住關(guān)鍵句分析理解,簡潔準(zhǔn)確表述。選文②
③段是兩個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yīng)的
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選文第④段假托古圣立言,發(f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
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選文第②③段寫“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其用意是:傳達出兩種截然相反的人
生情境,襯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突出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
負和愛國情懷。
19.本題考查理解內(nèi)容的能力。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抓住關(guān)鍵句分析理解,簡潔準(zhǔn)確表述。從“入則無法
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可知,孟子認(rèn)為,在內(nèi)沒有能干的大臣,時時注意修明法度,沒有敢于直諫的賢
士,處處提醒國君克己慎終,在外又沒有敵國的抗衡、外寇的侵?jǐn)_,如此安適的環(huán)境,首先帶來的必然是
精神的怠惰和意志的消沉,這是精神上的死亡,緊接著必然是物質(zhì)上的死亡——“國恒亡”,《生于憂患,死
于安樂》提出了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觀點?!炬溄硬牧稀块_門見山則提出了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的觀點,
然后從“民富則易治”和“民貧則難治”兩方面進行正反對比論證最后得出“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
之”的結(jié)論。
【點睛】《岳陽樓記》參考譯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
無邊,清晨湖面上撒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陰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雄偉壯麗的景象。
前人對這些景象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這樣,那么這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江,被降職
遠調(diào)的人員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這里的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fēng)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日月星辰隱藏
起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
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被貶官離開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人家說壞話,懼怕
人家譏諷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至于春風(fēng)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
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湖面
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有時湖面上微波蕩漾,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有時湖面波
瀾不起,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了,一唱一和,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
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風(fēng)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飲,那心情真
是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么緣故呢?是
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
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么他
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
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II。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參考譯文: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任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任用,管夷吾被從獄
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受盡貧困
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用來使他的內(nèi)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原來沒有的才能。
一個人,常常發(fā)生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在內(nèi)心里困惑,思慮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
人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
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dāng)、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
常常會走向滅亡。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
向滅亡的道理了。
鏈接材料譯文:
大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治理。憑什么這樣說?
人民富裕就安于鄉(xiāng)居而愛惜家園,安鄉(xiāng)愛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懼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貧窮就
不安于鄉(xiāng)居而輕視家園,不安于鄉(xiāng)居而輕家就敢于對抗君上而違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難以治理了。所以,
治理得好的國家往往是富的,亂國必然是窮的。因此,善于主持國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來,
然后再加以治理。
五、(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
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奧舉
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人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
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0.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可以調(diào)本琴素:不加裝飾的
B.無案牘之勞形形:形體、軀體
C.百里奚舉于由市:集市
D.衡于慮衡:平衡
2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項是()
A.有仙則名思而不學(xué)則殆
B.何陋書有箕畚運于渤海年尾
C.舜發(fā)干吠畝之中所惡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憂患畫死于安樂也鳴之畫不能通其意
22.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過這些)來感動(他的)內(nèi)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動(他的)內(nèi)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內(nèi)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內(nèi)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堅忍,增加他的才干.
2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兩文均明確表達中心。甲文明確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結(jié)尾點明中心“生于憂患
而死于安樂
B.兩文均涉及人生處境。甲文寫作者雖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貧賤;乙文談到了將擔(dān)大任者須經(jīng)受艱
難處境的磨煉。
C.兩文均有舉例。甲文舉“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乙文用六個歷史人物的事例證明人才造就于
艱苦環(huán)境。
D.兩文語言特色鮮明。甲文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音韻和諧;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氣
勢充沛,雄辯有力。
【答案】20.D21.A22.D23.B
【解析】20.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
D.“衡:平衡”解釋錯誤,句子意思是:思慮阻塞?!昂?'是通假字,同"橫”,意思是“梗塞,指不順”。
故選D。
2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的能力。
A.副詞,都是“就,便”之意;
B.助詞,提賓標(biāo)志,不譯/結(jié)構(gòu)助詞,的;
C.介詞,從/介詞,比;
D.連詞,表并列,無意義/連詞,表轉(zhuǎn)折,去
故選A。
22.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翻譯能力。
“動心忍性''在此處應(yīng)為“使(他的)內(nèi)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據(jù)此排除AB:“曾益”是-
個詞,“曾”通“增”,增加。據(jù)此排除C。故選D。
2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甲文寫作者雖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貧賤,,說法錯誤,甲文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的是自
己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故選B0
【點睛】參考譯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
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J')。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里
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xué)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
經(jīng)。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
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
【乙】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
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
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身
處貧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個人,常常發(fā)生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在內(nèi)心里困惑,思慮阻塞,然府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
人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
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dāng)、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
常會走向滅亡。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
滅亡的道理了。
六、(2021?遼寧錦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甲、乙兩個語段,完成問題。
【甲】
舜發(fā)于喊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
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
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崎、泡①之阻,當(dāng)秦、隴之襟喉②,而趙、魏之走集③,蓋四方之必爭之地也。λ
下當(dāng)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④之候⑤也。”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于東都者,號千有余邸。及其亂離,繼以五季⑥之酷。其池
塘竹樹,兵車蹂蹴⑦,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唐共滅而俱亡,無余處矣。予故
嘗日:“園囿⑧之興廢,洛陽盛衰之候也?!?/p>
且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褒而知;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囿之興廢而得。則《名園記》之作,予豈
徒然哉!
嗚呼!公卿大夫方進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宋?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后》)
【注】①淆(xiG。):山名。?(mian):古隘道名。②襟喉:喻要害之地。③走集:出入必經(jīng)的要地。
④治亂:即太平和動亂。后文的“治忽”同"治亂⑤候:征兆。⑥五季:指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晉、后
漢、后周。⑦蹂蹴:蹂蹣。⑧囿(yδu):飼養(yǎng)動物的園地。
24.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人恒過__________②衡于慮
③予故嘗曰④化而為灰燼
2.5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
A.國恒亡/去國懷鄉(xiāng)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皆以美于徐公
C.欲退享此/欲報之于陛下也
D.蓋四方之必爭之地也/何陋之有
26.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天下當(dāng)無事則己,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
27.乙文第二段“園囿之興廢”的事例印證了甲文中的觀點。
28.談?wù)勔椅慕o你的啟示。
【答案】
24.犯錯誤同“橫”,梗塞,不順曾經(jīng)成為
25.C
26.①這樣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②天下如果經(jīng)常太平無事也就罷了,一旦有戰(zhàn)事,那么洛陽總是首先遭遇戰(zhàn)事。
27.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28.乙文啟示我們要有憂患意識,不要貪圖享樂。只有心懷一定的危機感和憂慮感才能使我們在當(dāng)今
社會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尋求立足之地。
【分析】
2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實詞虛詞的理解。解答此題,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平時
積累,根據(jù)句意理解詞意。
①句意為:人常常犯錯。過:犯錯誤。
②句意為:思慮堵塞。衡:町'橫”,梗塞,不順。
③句意為:我因此曾說。嘗:曾經(jīng)。
④句意為:化成灰燼。為:成為。
25.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實詞虛詞的理解。解答此題,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平時
積累,根據(jù)句意理解詞意,最后將兩個詞語的意思進行對比作答。
A.名詞,國家/名詞,國都;
B.介詞,在/介詞,比;
C.用法和意義相同,動詞,想要;
D.結(jié)構(gòu)助詞,的/賓語前置句的標(biāo)志,不譯;
故選Co
26.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句子的能力。翻譯的要求是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冊h調(diào)、換、補、
移。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
①重點詞:所以,用這種方法來;忍,使……堅忍;曾,同“增”,增加。
②重點詞:當(dāng),如果;已,罷了;受兵,遭遇戰(zhàn)事。
27.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園囿之興廢,洛陽盛衰之候也”句意為:館第園林的繁盛或
毀滅,就是洛陽興旺或衰敗的征兆啊。甲文第二段“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的意思是:
一個國家,在內(nèi)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
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乙文第二段“園囿之興廢”的事例印證了甲文的這兩句的觀點。
28.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由乙文第三段“且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褒而知;洛陽
之盛衰,候于園囿之興廢而得“可知,本文論證從洛陽的盛衰可以看出國家的治亂,洛陽園林的興廢可以看
出洛陽的盛衰。用一句話來說,洛陽園林是國家治亂興衰的晴雨表,對朝廷的腐敗提出了強烈的忠告,表
現(xiàn)了作者對衰微的國勢的清醒認(rèn)識和深刻憂慮。聯(lián)系我們的生活,乙文啟示我們要有憂患意識,不要貪圖
享樂。
【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高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
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集市里贖買回來并被
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
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擾亂其人業(yè)已開始的行動,這樣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
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常常犯錯,然后才能改正;內(nèi)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后才能奮起;心緒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
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在內(nèi)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
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
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乙】洛陽地處全國的中部,擁有嵯山、涌池的險阻,算是秦川、隴地的咽喉,又是趙、魏爭著向往
的地方,是四方諸侯一定會爭搶的地方。天下如果經(jīng)常太平無事也就罷了,一旦有戰(zhàn)事,那么洛陽總是首
先遭遇戰(zhàn)事。為此我曾說過:“洛陽的興盛和衰敗,是天下太平或者動亂的征兆啊?!?/p>
正當(dāng)唐太宗貞觀、唐玄宗開元盛世時,公卿貴族、皇親國戚在東都洛陽營建公館府第的,號稱有一千
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動亂而流離失所,接著是五代的慘痛破壞,那些池塘、竹林、樹木,被兵車踐踏,變
成一片廢墟。高高的亭閣、寬大的樓臺,被戰(zhàn)火焚燒,化成灰燼,跟唐朝一起灰飛煙滅,沒有留下一處。
我因此曾說:“館第園林的繁盛或毀滅,就是洛陽興旺或衰敗的征兆啊。”
況且天下的太平或動亂,從洛陽的興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陽的興衰,又可以從館第園林的興廢看到
征兆,那么《洛陽名園記》這作品,我難道是徒勞無益、白費筆墨的嗎?
唉!公卿大夫們現(xiàn)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縱一己的私欲,為所欲為,卻忘掉了國家的太平或動亂的
大事,想以后退隱了再享受這種園林之樂,能辦得到嗎?唐朝最后覆滅的情形就是前車之鑒?。?/p>
七、(2022?湖南張家界?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問題。
【甲】
舜發(fā)于喊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
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人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
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三章》)
【乙】
越國大饑,王恐,召范蠡①而謀。范蠡目:“王何患焉?今之饑,此越之福,而吳之禍也。夫吳國甚富,
而財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輕,好須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幣卑辭以請汆②于吳,則食可得也。食得,
其卒越必有吳,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請食于吳。不出三年,夫差③為禽④。
(選自《呂氏春秋》,有刪改)
【注】①范蠡(II):人名,越國大臣。②汆(出):買進谷物。③夫差:吳國君主。④禽:通“擒”,捉
住。
29.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項是()
A.生于憂審而王何審不思后弊敵國外審
B.舉棋不定舉于魚鹽舉國上下不勝枚舉
C.智春才輕郁郁騫歡鰥募孤獨輕諾募信
D.請拿于吳豐衣足售食不裹腹錦衣玉管
3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31.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以議論為主,列舉事例和闡述道理相結(jié)合,逐層推論,結(jié)構(gòu)緊湊,論證嚴(yán)密。
B.乙文敘寫“夫差為禽”的故事說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吳王的智寡才輕、不思
后患。
C.甲文開頭連用六個事例引出并論證“生于憂患”的觀點——只有出身貧賤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
業(yè)。
D.乙文詳寫了“請食”前勾踐與范蠡之間的人物對話,略寫了“請食”的經(jīng)過,詳略得當(dāng),突出主旨.
32.有人認(rèn)為“艱苦的環(huán)境有利于成才”,也有人認(rèn)為“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有利于成才“,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
請加以闡述。
【答案】
29.B
30.一個人內(nèi)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奮起;表現(xiàn)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
31.C
32.示例:不管是艱苦的環(huán)境,還是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只要好好利用,都可以成才。無數(shù)的事例說明艱苦
的環(huán)境能磨煉人的意志,助人成功,但是一個人不能被磨難打倒,要懂得化艱難為力量,這樣才能成才;
而生活在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里,其實是最有利于成才的,但是一定要好好利用良好的條件,切不可以耽于享
受,泯滅心智,這樣才可能成才。
【解析】
29.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
A.禍患/憂慮/禍患/禍患;
B.拿著/被選拔、任用/全/列舉;
C.少/少/老而無夫/少;
D.糧食/吃的/食物/食物。
故選B。
30.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類題目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
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注意“困(困惑)、衡(同‘橫’,梗塞)、作(奮起)、征(征
驗)、喻(了解,明白)”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
3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C.有誤。甲文開頭連用六個事例引出并論證的觀點是“只有經(jīng)歷磨難的人,才能成就大亞”,不是“只
有出身貧賤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業(yè)”。
故選Co
32.本題考查主觀表達。
開放性試題,從題目所說的“艱苦的環(huán)境有利于成才”和“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有利于成才”兩種觀點來看,都不是
很嚴(yán)密?!捌D苦的環(huán)境“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它可使人前進受阻,讓人憂愁焦慮,但也有利于人們磨
煉意志,增長才干和智慧。同樣,“優(yōu)越的環(huán)境''能讓人更加舒心自信,但有時也會讓人安逸享樂,失去前進
的動力。所以,本題作答,首先要闡明自己的觀點,然后針對“艱苦的環(huán)境”和“優(yōu)越的環(huán)境”,結(jié)合生活實際
闡述理由,做到觀點明確,說理充分,表達清楚連貫,言之有理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
是從獄官手里被釋放并加以任用的,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奧被從奴隸集市里贖買回來并
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
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處貧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
他的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常常犯錯,然后才能改正;內(nèi)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奮起;表現(xiàn)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
才能被人們了解。一個國家,在內(nèi)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匹敵的
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
人滅亡的道理了。
【乙】越國遭到嚴(yán)重饑荒,越王很害怕,把范蠡找來商量。范蠡說:“您憂慮什么呢?現(xiàn)在的饑荒正是
越國的福分、吳國的禍患。吳國非常富足,財富有余,他們的君主年輕,缺少智謀和才能,喜歡一時的名
聲,不考慮后患。您如果用貴重的禮物、謙卑的言辭去向吳國借糧,糧食就可以得到。得到糧食,最終越
國必定會占有吳國,您乂何必憂慮呢?”越王說:"好!”干是就派人向吳國請求借糧。不到三年,吳王夫差
便被活捉了。
八、(2020.云南普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
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人恒過然后能改過:
(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作:
3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35.《格言聯(lián)璧》中有一聯(lián):“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蔽闹小袄в谛暮庥?/p>
慮而后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lián)的意思還是下聯(lián)的意思?請用自己的話做簡單說明。
36.文章開頭列舉六個人物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從他們的事例中你獲什么感悟?
【答案】
33.過:犯錯誤作: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
34.(1)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原來沒有的能力。
(2)一個國家在國內(nèi)如果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勢力、地位相等的國
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個國家就常常會滅亡。
35.是下聯(lián)的意思。微禍雖然會給人帶來內(nèi)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讓人奮起有所作為,這正是“福
人”之處。
36.共同點是都出身貧賤,都經(jīng)歷了磨煉,最后都大有作為。感悟: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煉,我們
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解析】
3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文言詞語的學(xué)習(xí)和積累是學(xué)習(xí)文言文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這就
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和掌握常見文言詞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而且還要注意詞語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
用法,這就要求學(xué)生能活學(xué)活用。
(1)人常常犯錯,然后才能改正。過:名詞作動詞,犯錯。
(2)內(nèi)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作: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
34.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無論是Iw種方法,
都應(yīng)做到:忠實原文、語句通順、表意明確、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重點詞語,一
定要翻譯到位,切記漏翻關(guān)鍵詞語。
(1)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原來沒有的能力。動:使動用法,使……
驚動。忍:使動用法,使……堅韌。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
(2)一個國家在國內(nèi)如果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勢力、地位相等的國
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個國家就常常會滅亡。入:在國內(nèi)。拂,通"弼”,輔佐。出:在國外。外患:來自
國外的禍患。恒:常常。
35.本題考查對句子的理解?!疤煊溔?,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币馑际侨绻咸?/p>
(命運)要想給你災(zāi)禍,那么肯定會先給你一點小小的幸福,讓你沾沾自喜從而有點驕傲,所以,當(dāng)你得
到一點幸福的時候不要那么欣喜,炫耀,要懂得受持;如果上天(命運)要想給你幸福,那么肯定會先給
你一點小小的磨難挫折,讓你提高警惕從而有點敬畏,所以,當(dāng)你受到一點困難的時候不要那么擔(dān)憂,要
懂得自救?!袄в谛暮庥趹]而后作”說的是困難能夠讓人有所作為,講的是“微禍”“福人”,故對應(yīng)的是下聯(lián)。
36.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舜從田地之間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販魚
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從市井
之間登上相位。他們開始都是平凡人,但是他們最終都成就了一番事業(yè),這是苦難造就了他們的人生。所
以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迎來不一樣的人生。
譯文: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
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
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
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擾亂其人業(yè)已開始的行動,這樣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性
情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常常犯錯,然后才能改正;內(nèi)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奮起;心緒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
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在內(nèi)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
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九、(2020?遼寧撫順?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
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貞觀十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讀書見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輩數(shù)人,誠以為
賢。然致理比于三、五之代,猶為不逮,何也?”
魏徵對日:“今四夷賓服天下無事誠曠古所未有。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勵精為政,比跡于堯、舜;
及其安樂也,則驕奢放逸,莫能終其善。人臣初見任用者,皆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Rilmazolam-生命科學(xué)試劑-MCE-2242
- cis-N-Acetyl-S-4-hydroxy-2-buten-1-yl-L-cysteine-d3-生命科學(xué)試劑-MCE-7054
- 3-4-MDPA-hydrochloride-生命科學(xué)試劑-MCE-3492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后財產(chǎn)分割與共同生活費用承擔(dān)協(xié)議
- 2025年度養(yǎng)老服務(wù)機構(gòu)專用房產(chǎn)租賃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貨車運輸貨物跟蹤與反饋合同
- 2025年度股份占比協(xié)議書模板:知識產(chǎn)權(quán)入股股份占比協(xié)議書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食堂衛(wèi)生安全責(zé)任合同
- 2025年度越野輪車銷售與服務(wù)協(xié)議
- 跨學(xué)科知識體系的整合與實踐
- STARCCM基礎(chǔ)培訓(xùn)教程
- 地理標(biāo)志專題通用課件
- 《小英雄雨來》讀書分享會
-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xué)上冊全冊單元測試卷【1-7單元合集】
- 中央導(dǎo)管相關(guān)血流感染防控
- 混合動力汽車發(fā)動機檢測與維修中職PPT完整全套教學(xué)課件
- 產(chǎn)時子癇應(yīng)急演練文檔
- 小學(xué)美術(shù)-《神奇的肥皂粉》教學(xué)設(shè)計學(xué)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測量管理體系內(nèi)審檢查表
- 信號與系統(tǒng)復(fù)習(xí)題及答案
- 班組月度考核評分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