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五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1頁
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五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2頁
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五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3頁
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五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4頁
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五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聯考高二學年語文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一、現代文閱讀(26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4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今天,我們召開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座談會之前,我先后參觀了新建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的考古博物館,很有收獲。成立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國家版本館,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這次參觀考察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國家版本館,我更加深切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它們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xù)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xù)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chuàng)新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zhàn)、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這從根本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guī)律性認識。我們一直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現在我們又明確提出“第二個結合”。我說過,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yōu)勢。(摘編自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材料二:一個國家的現代文明建設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樓閣上,必須在歷史傳統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沒有歷史傳統基礎的現代文明不會有自己的特色和生命力。世界上大量史實表明,歷史傳統是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基礎,是大多數國家成功推進現代化的保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一方面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分清傳統文化中的“良”和“莠”,識別“精”與“糟”,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挖掘其固有的潛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與時俱進的活力,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以適應現代化的需要?!皬团d”不是“復舊”或“回歸”,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不少學者認為,傳統性與現代性是現代化過程中生生不斷的“連續(xù)體”,即以“傳統——現代——傳統——現代”形式不斷循環(huán)往復,世代生生不息。歷史傳統不會消亡,現代文明建設也不會終止。世界上發(fā)展中國家的事實表明,沒有歷史傳統作為依托,現代化難以成功。“背棄了傳統的現代化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化,而背向現代化的傳統則是自取滅亡的傳統”。歷史上成功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國家大多都經歷過一個雙向運動過程,即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相輔相成,這是因為:一是能夠克服傳統文明對現代文明的排斥,二是能夠使傳統文明轉換成現代文明?!袄^承”與“創(chuàng)新”并不是對立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互依關系。繼承不反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有利于更好地繼承??v觀歷史,沒有傳統作為依托,任何創(chuàng)新都難以成功。因此,傳統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成功的保障。中華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早在100多年前,中外著名學者便已指出中華文明的獨特性和連續(xù)性。據現有資料,1902年,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最早提出中華文明是唯一具有連續(xù)性的文明。他寫道:“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四千余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英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羅素在1920年撰寫的《中國問題》一書中提出古代中國是“文明實體”的觀點,并強調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他說:“與其把中國視為政治實體還不如把它視為文明實體——唯一從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從孔子的時代以來,古埃及、巴比倫、馬其頓、羅馬帝國都先后滅亡,只有中國通過不斷進化依然生存?!笨v觀歷史,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始終推動歷史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無論如何改朝換代,也無論是哪一個民族統治,中華民族總是能夠沖破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障礙,世世代代,綿延不斷。歷史上是如此,當代和未來也一樣。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史是一部不斷創(chuàng)新變革的歷史。五千多年來,創(chuàng)新和變革是中國的歷史常態(tài)。創(chuàng)新精神活躍于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體現在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中華文明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在應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中不斷變革。無論是物質文明、制度文明還是精神文明的發(fā)展和壯大,都是創(chuàng)新精神驅動的結果。正是因為不斷創(chuàng)新和變革,中華文明才能在歷史長河中始終保持生機活力,成為世界古文明中綿延五千多年而不中斷的文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繼承和弘揚先輩的創(chuàng)新精神。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性是傳統文明不斷發(fā)展繁榮的重要因素之一。未來,它仍將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發(fā)揮作用,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摘編自何星亮《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什么樣的文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指出了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歷史的重要性,這是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國家版本館的重要原因。B.材料一高度概括了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它們不僅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也推動著中華民族現在和未來的發(fā)展。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對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意義,強調了要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D.材料二認為,歷史傳統已經喪失活力,創(chuàng)新的目的是重新賦予其活力,傳統為創(chuàng)新提供了基礎,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習近平主席專門前往參觀新建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的考古博物館,是為召開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做準備。B.中國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中國與相關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fā)展,這是中華文明突出創(chuàng)新性和包容性的體現。C.一個國家的特色來自其歷史傳統,歷史傳統雖是國家的財富,但也可能會阻礙國家的現代化,因此我們要辯證看待歷史傳統。D.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上,中華民族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使得中華文明始終保持著生機活力,因此,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性決定了其連續(xù)性。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以現身說法的方式,展示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成果,具有說服力。B.材料一末段使用了兩個反問句,強調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意義。C.材料二第二段引用中外學者關于中華文明連續(xù)性的論述,表明這一觀點已經是中外學者的共識。D.材料二用“傳統——現代——傳統——現代”這一表述形式,直觀地呈現了在現代化過程中傳統與現代的循環(huán)往復的關系。4.如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敬鸢浮?.D2.C3.A4.①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要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去除文化糟粕,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③要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與時俱進的活力,激發(fā)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與現代化的需要相適應。④將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文化發(fā)展之路。【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D.“歷史傳統已經喪失活力,創(chuàng)新目的是重新賦予其活力”曲解文意,根據材料二“另一方面要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與時俱進的活力,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以適應現代化的需要”可知,歷史傳統并非已喪失活力,創(chuàng)新使之煥發(fā)生機。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是為召開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做準備”于文無據,雖然習近平主席在召開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之前參觀了新建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的考古博物館,但不能據此認為這是為召開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做準備。B.“這是中華文明突出創(chuàng)新性和包容性的體現”錯,中國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中國與相關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主要體現的是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與和平性。D.“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性決定了其連續(xù)性”錯,根據材料二“正是因為不斷創(chuàng)新和變革,中華文明才能在歷史長河中始終保持生機活力,成為世界古文明中綿延五千多年而不中斷的文明”,可知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性是中華文明連續(xù)性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不能說“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性決定了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展示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成果”錯,根據材料一“這次參觀考察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國家版本館,我更加深切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可知材料一用現身說法的方式,來談論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并非“展示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成果”。故選A。【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結合“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xù)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沒有歷史傳統基礎的現代文明不會有自己的特色和生命力。世界上大量史實表明,歷史傳統是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基礎,是大多數國家成功推進現代化的保障”可知,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要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結合“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一方面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分清傳統文化中的‘良’和‘莠’,識別‘精’與‘糟’,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挖掘其固有的潛力”可知,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去除文化糟粕,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結合“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chuàng)新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zhàn)、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另一方面要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與時俱進的活力,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以適應現代化的需要?!畯团d’不是‘復舊’或‘回歸’,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可知,要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與時俱進的活力,激發(fā)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與現代化的需要相適應。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guī)律性認識”可知,將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文化發(fā)展之路。(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十八歲的李響蔡楠說實話,我比較討厭李響。我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來添亂,冷不丁就會出現在我的辦公室,還一直蹦來跳去的。他耳不聾眼不花,就是說話含混不清。我討厭他這一點,有話就說,說完就走不好嗎?還有,我怕他蹦來跳去的,要是摔壞了,我可沒時間送他去醫(yī)院。李直也沒時間。李直比我更討厭他。于是我想趕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給他端過去,他卻輕飄飄地躲開我,像個氣球一樣飄到了窗戶前。我趕緊關嚴了窗戶,我怕他飄出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邊,說:“喝點茶吧,喝了茶,哪里來的,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還要出門呢!”李響就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不蹦不跳了,穩(wěn)穩(wěn)當當地站在了那里。我知道,茶水沖掉了這些年堵在他喉嚨里的東西,他的聲道開始通暢了。我拿出一把宜興紫砂陶壺,又拿出一罐好茶,一并遞給他,說:“你可以走了?!崩铐憛s沒有要走的意思,他把東西扒拉到一邊,說:“我不是來要東西的,我想跟你出門,去南泥灣!”我吃了一驚,他怎么會知道我要去南泥灣?我趕緊去扶他,我怕他說胡話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來,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卻不坐,腰板挺直了盯著我,大聲說:“李游,你說,到底帶不帶我去?”“我去是有項目做,你去干什么?”“我給你當向導,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過仗!”李響一字一頓地說。“快別說你打仗的事了,你當年是瞞著父母偷著跑出去的,連新婚十天的媳婦都瞞著。知道李直為什么討厭你嗎?就是因為當年你偷著離開家。”“我那不是偷著跑,是當兵抗日去了。賀龍在冀中打了齊會戰(zhàn)斗,大獲全勝,部隊需要補充兵員,我就跟上隊伍走了。”李響爭辯著。“那你打仗了嗎?”“打了,不過……”李響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他緩緩地說:“我跟上隊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莊附近的陳莊和鬼子打了一仗??蛇€沒沖鋒,我的腿就中了一槍,后來腿瘸了,我就當了炊事員。”我撲哧一聲笑了,剛喝進去的一口茶差點噴出來。問:“那后來呢?”“后來我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就去了延安。”說到這,李響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慢慢地說,“我是跟著部隊一瘸一拐地來到延安的。那時候,我和戰(zhàn)友們都覺得這回有仗要打了,我們得保衛(wèi)延安?。】墒恰霞墔s讓我們去南泥灣種地了?!薄澳闶钦f,你去南泥灣開過荒?怎么這些年沒聽你說過呢?”我覺得李響的話有點離譜。“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沒種過地!再說了,你和李直哪里關心過我啊,啥時候耐心地聽我說過話呀?”李響說得對,我和李直確實不大關心他。他十八歲就扔下媳婦偷著跑了,李直出生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誰。李直和娘在動亂的時光里能熬過來就不錯了,哪里還能關心他!李響嘆了口氣,接著說:“你們不關心我,可我惦記你們!原來我想打完鬼子就回來,后來我又想等南泥灣的地種好了再回來,可南泥灣很難纏啊……”“你就別找理由了,你根本沒想過回來!”我對李響喊道?!皠e……別瞎說,我李響不是那種人。那時候的南泥灣,確實難纏,天寒地凍,荒無人煙。部隊開拔到那里,沒吃、沒穿、沒住的地兒,我當炊事員還不知道嗎?紅米飯、南瓜湯,那是后來才有的。挖野菜也當糧,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糠凑?,炊事班里也沒飯可做,我就拿起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去開荒了……”聽到這,我不說話了。聽李直講過,他兩歲的時候,縣上的干部把李響的包裹送回來時,里面確實有一把鐵鏟,不過鏟子只剩了個破片片。見我不說話,李響來勁了,說:“你相信我說的是真的吧,那就帶我去吧!”我湊近李響,把他抱住了。他的身體很輕,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單是李響,還有李響的故事。我決定帶李響走,不乘飛機了,我要親自開車去南泥灣。李響跟著我來到了南泥灣鎮(zhèn),卻蒙了。他怎么也找不到開過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聲了,任由我給他當向導。我開著導航,帶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舊址、南泥灣墾區(qū)政府舊址、黨徽廣場、稻香門廣場,還帶他去了南泥灣風景區(qū),參觀了南泥灣特有的民宿……“看,我就是在這里開過荒,在這里住過!”李響在一個被改造成農家院的窯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來。我知道,我應該辦我的大事了。我走進窯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這些人是南泥灣開發(fā)區(qū)的領導,我從電腦包里拿了一份簽好字的合同,說:“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在我把它無償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常環(huán)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贈一批環(huán)保充電車,方便南泥灣的旅游,第一批已經在路上了……”辦完這件大事,我回頭再找李響,卻看不見他的蹤影了。這下我可急壞了,弄丟了李響,我沒法向我的父親李直交代,他正在家辛苦地幫我?guī)Ш⒆?。我猜到李響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趕到九龍泉烈士紀念碑前,果然看到李響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確切地說,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紀念碑里。這時,我聽到了導游的講解:李響,河北雄安人,曾經創(chuàng)造一天開荒四畝的紀錄,他用鐵鏟和鎪頭連續(xù)開荒一個月,最后累倒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歲……我的眼淚疾速地涌了出來,我大聲喊道:“爺爺,你的孫子來看你了!”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將虛幻與現實相結合,開頭部分用“蹦來跳去”“飄出去”等短語描述李響,屬于虛幻的描寫,而后文對李響事跡的敘述則貼近現實。B.“我”要去南泥灣,準備把公司研發(fā)的新技術捐贈給南泥灣,李響希望“我”帶他一起去,因為他曾在南泥灣墾荒。C.李響新婚不久就主動參加了賀龍的抗日部隊,在第一次作戰(zhàn)中負傷了,后來改當炊事員了,隨著部隊從冀中輾轉到了延安。D.本文以討厭李響開篇,以追念爺爺作結,“我”的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是因為“我”對爺爺李響的人生經歷有了更多的了解。6.本文熱情地贊頌了南泥灣精神,李響的身上體現了怎樣的南泥灣精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7.本文采用了多線敘事,使小說情節(jié)緊湊,內容豐富,請簡要梳理本文的這些線索。【答案】5.B6.①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李響跟著部隊來到南泥灣,那里“沒吃、沒穿、沒住的地兒”,李響面對無飯可做的艱苦條件,拿著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就去開荒。

②樂于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李響在南泥灣全力開荒,曾創(chuàng)造了一天開荒四畝的記錄,連續(xù)開荒一個月,犧牲在開荒的工作中,開荒的鐵鏟只剩下破片片。7.①線索一:“我”的行蹤。小說順著這一線索寫“我”要去南泥灣捐贈新科技、順道帶著李響的活動,以及“我”在南泥灣的見聞。

②線索二:李響的軍旅生涯。小說順著這一線索敘述了李響短暫的一年的軍旅生活,著重敘述了他在南泥灣的墾荒工作。

③線索三:李響的家人在李響參軍后的艱難生活,以及生活的變化,這是小說的暗線。小說順著這一線索勾勒了李直等李響的家人熬過艱難歲月的往事,以及當下蒸蒸日上的生活?!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B.“準備把公司研發(fā)的新技術捐贈給南泥灣”錯誤。根據原文“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在我把它無償獻給南泥灣”,可知這項新技術不是“我”公司研發(fā)的,而是引進的。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那時候的南泥灣,確實難纏,天寒地凍,荒無人煙。部隊開拔到那里,沒吃、沒穿、沒住的地兒,我當炊事員還不知道嗎?”李響跟著部隊來到南泥灣,那里沒吃、沒穿、沒住的地兒,“挖野菜也當糧,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沒飯可做,我就拿起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去開荒了……”,李響面對無飯可做的艱苦條件,拿著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就去開荒。樂于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李響,河北雄安人,曾經創(chuàng)造一天開荒四畝的紀錄,他用鐵鏟和鎪頭連續(xù)開荒一個月,最后累倒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歲……”“縣上的干部把李響的包裹送回來時,里面確實有一把鐵鏟,不過鏟子只剩了個破片片”,李響在南泥灣全力開荒,曾創(chuàng)造了一天開荒四畝的記錄,連續(xù)開荒一個月,犧牲在開荒的工作中,開荒的鐵鏟只剩下破片片?!?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梳理文本線索的能力。線索一:“我”的行蹤。“我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在我把它無償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常環(huán)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贈一批環(huán)保充電車,方便南泥灣的旅游,第一批已經在路上了……”,把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無償獻給南泥灣,并捐贈一批環(huán)保充電車,方便南泥灣的旅游;“我決定帶李響走,不乘飛機了,我要親自開車去南泥灣”,我親自開車帶李響去南泥灣;“我開著導航,帶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舊址、南泥灣墾區(qū)政府舊址、黨徽廣場、稻香門廣場,還帶他去了南泥灣風景區(qū),參觀了南泥灣特有的民宿……”,我?guī)Ю铐懭チ四夏酁车暮枚嗟胤?。小說順著這一線索寫“我”要去南泥灣捐贈新科技、順道帶著李響的活動,以及“我”在南泥灣的見聞。線索二:李響的軍旅生涯?!拔夷遣皇峭抵埽钱敱谷杖チ?。賀龍在冀中打了齊會戰(zhàn)斗,大獲全勝,部隊需要補充兵員,我就跟上隊伍走了”,李響跟著賀龍去抗日,后來“我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就去了延安”,可是在延安“上級卻讓我們去南泥灣種地了”,李響“用鐵鏟和鎪頭連續(xù)開荒一個月,最后累倒在了地里”。小說順著這一線索敘述了李響短暫的一年的軍旅生活,著重敘述了他在南泥灣的墾荒工作。線索三:李響的家人在李響參軍后的艱難生活,以及生活的變化,這是小說的暗線?!袄钪背錾臅r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誰。李直和娘在動亂的時光里能熬過來就不錯了,哪里還能關心他”,李直出生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誰,李直等李響的家人熬過艱難歲月;“我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在我把它無償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常環(huán)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贈一批環(huán)保充電車,方便南泥灣的旅游,第一批已經在路上了……”,把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無償獻給南泥灣,并捐贈一批環(huán)保充電車,方便南泥灣的旅游;小說順著這一線索勾勒了李直等李響的家人熬過艱難歲月的往事,以及當下蒸蒸日上的生活。二、古代詩文閱讀(4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賈)誼以為漢興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其儀法,奏之。文帝謙讓未皇也。然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誼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毀誼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挥闷渥h,以誼為長沙王太傅。誼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國亡人,莫我知也。”誼追傷之,因以自喻。(節(jié)選自《漢書·賈誼傳》)材料二:余悲賈生之不遇。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足以見其憫時憂國,而有觸于其氣。后之人責其一不遇而為是憂怨之言,乃不知古詩之作,皆古窮人之辭,要之不悖于道義者,皆可取也。賈生少年多才,見文帝極陳天下之事,毅然無所阿避。而絳灌之武夫相遭于朝,譬之投規(guī)于矩,雖強之不合,故斥去,不得與聞朝廷之事,以奮其中之所欲言。彼其不發(fā)于一時猶可托文以攄其蘊則夫賈生之志其亦可罪耶?使賈生卒其所施,為其功業(yè),宜有可述者,又豈空言以道之哉?(節(jié)選自曾鞏《讀賈誼傳》)材料三: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賈生,洛陽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yōu)游浸漬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縈紆郁悶,超然有遠舉之志。其后以自傷哭泣,至于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節(jié)選自蘇軾《賈誼論》)8.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彼A其不發(fā)B于一時C猶可D托文E以攄其蘊F則夫賈生之志G其亦可H罪耶?9.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就,指到往,與《論語》“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相同。B.窮人,指身處困境之人,與現代漢語中表示貧困者的“窮人”意思不同。C.屬,指類、輩,與《屈原列傳》中“然亡國破家相隨屬”的“屬”意思不同。D.舉,指托起,與《五石之瓠》中“其堅不能自舉”的“舉”意思相同。10.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賈誼認為漢朝建立二十多年了,國家太平和洽,正是改革的時候,于是上奏文帝,建議改訂歷法,更易服色制度,確定官名,振興禮樂等。B.漢文帝看到賈誼提出諸多法令更改和政策主張,并積極落實,促進了國家發(fā)展,于是與大臣商議讓賈誼擔任公卿,但遭到了朝中重臣的反對。C.材料二認為賈生年輕多才,拜見文帝極力陳述天下的事,毅然沒有什么偏私回避的,他和絳灌等武夫方枘圓鑿,他受到排擠是必然的。D.材料三指出賈誼不懂得處事策略,他應該積極與絳侯等人交往,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自己不遭受他們的嫉妒,使皇帝不生疑慮。11.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乃毀誼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保?)然后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12.三則材料都提到了賈誼寫《吊屈原賦》,各有何目的?請簡要說明?!敬鸢浮?.CFG9.D10.B11.(1)于是詆毀賈誼說:“洛陽這個人,年紀輕輕,學識淺薄,一心想獨攬大權,讓許多事情變得混亂。"(2)這樣以后,整個國家就會按自己的主張去治理了,不超過十年,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12.①材料一提到賈誼寫《吊屈原賦》,是為了記敘賈誼事跡,表明賈誼的志向。

②材料二提到賈誼寫《吊屈原賦》,是為了論述賈誼憂國傷時,并引出本文批駁的對象-—─—后人對賈誼的責備。

③材料三提到賈誼寫《吊屈原賦》,是為了證明賈誼“不善處窮”,面對困境,只會逃避感傷。【解析】【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那時他一時之間不能表達的看法,還可以通過文章來發(fā)表意蘊,那么賈生的志向,難道是可以責備的嗎?“于一時”作“發(fā)”的狀語,狀語后置,其后斷句,所以C處斷句;“其蘊”作“攄”的賓語,賓語后斷句,所以F處斷句;“賈生之志”作主語,起強調作用,單獨成句,其后斷句,所以G處斷句。故選CFG。【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以及各個諸侯都前往自己的封地里去。/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B.正確。身處困境之人;/窮苦的人,缺乏或相對地缺乏金錢和財富的人。句意:都是古代處境困窘之人的言辭。C.正確。類、輩;/連綴,接連。句意:對于周勃、灌嬰之類的大臣。/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D.錯誤。意思不同。文中的“舉”,指飛,“遠舉”指遠飛,引申為隱逸;“其堅不能自舉也”的“舉”指托起。句意:表露出退隱的思想。/它的堅固程度太脆弱而無法舉起來。故選D?!?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B.“并積極落實,促進了國家發(fā)展”錯誤。根據材料一“然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誼發(fā)之。于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可知賈誼提出主張,但沒有“積極落實,促進了國家發(fā)展”。故選B?!?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毀”,詆毀;“初學”,剛開始學,學識淺薄;“紛亂”,使……變得混亂。(2)“然后”,這樣以后;“舉”,全部、整個;“不過”,不超過。【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根據材料一“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國亡人,莫我知也?!x追傷之,因以自喻”可知,材料一提到賈誼寫《吊屈原賦》,是為了記敘賈誼事跡,表明賈誼的志向。根據材料二“余悲賈生之不遇。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足以見其憫時憂國,而有觸于其氣。后之人責其一不遇而為是憂怨之言,乃不知古詩之作,皆古窮人之辭,要之不悖于道義者,皆可取也”可知,材料二提到賈誼寫《吊屈原賦》,是為了論述賈誼憂國傷時,并引出本文批駁的對象-—─—后人對賈誼的責備。根據材料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縈紆郁悶,超然有遠舉之志。其后以自傷哭泣,至于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可知,材料三提到賈誼寫《吊屈原賦》,是為了證明賈誼“不善處窮”,面對困境,只會逃避感傷。參考譯文:材料一:賈誼認為漢朝建立二十多年了,國家太平和洽,應當改訂歷法,改變服飾的顏色,訂立法令制度,確定官職名稱,振興禮樂。于是起草各項儀式的法度,上奏皇上。漢文帝謹慎從事,來不及實行。然而各項法令的更改確定,以及各個諸侯都前往自己的封地里去,這些主張都是賈誼提出的。于是漢文帝與大臣商議,讓賈誼擔任公卿的職位。絳侯、灌侯、東陽侯、馮敬這些人嫉妒他,于是詆毀賈誼說:“洛陽這個人,年紀輕輕,學識淺薄,一心想獨攬大權,讓許多事情變得混亂?!庇捎谶@樣,漢文帝后來也疏遠了賈誼,不采納賈誼的意見,讓賈誼做長沙王太傅。賈誼因為被貶官離開了(國都),意志沒有得到施展。等到渡湘水時,寫了一篇賦來悼念屈原。屈原是楚國一位賢明的臣子,遭受讒言而被放逐,寫作《離騷賦》,在篇末寫道:“算了吧!國家無人,沒有了解我的?!辟Z誼追念哀傷他,于是將屈原自比。(節(jié)選自《漢書·賈誼傳》)材料二:我同情賈生生不逢時??此^湘水作賦來憑吊屈原,足以看出他的憂國傷時,而對他的文氣有所觸動。后人責怪他稍有不得志就寫這樣的憂愁怨恨的文章,是不知道寫作古詩的,都是古代處境困窘之人的言辭,只要不違背道義,都是可取的。賈生年輕多才,拜見文帝極力陳述天下的事,毅然沒有什么偏私回避的。而在朝廷上遇到絳侯灌嬰這些武夫,就好像把圓放進方框,即使強迫他,(他)也不與他們交好相合,所以朝廷貶謫他,他不能夠參與朝廷的事,(于是作文)來抒發(fā)他內心所想要表達的看法。那時他一時之間不能表達的看法,還可以通過文章來發(fā)表意蘊,那么賈生的志向,難道是可以責備的嗎?假使賈誼完成了他的抱負,成就了他的功業(yè),應該有可以述說的地方,又怎么會用(寫文章的)空話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呢?(節(jié)選自曾鞏《讀賈誼傳》)材料三:絳侯周勃曾親手持著皇帝的印璽獻給漢文帝,灌嬰曾聯合數十萬兵力,決定過劉、呂兩家勝敗的命運,他們又都是漢高祖的舊部,他們這種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間的感情所能比擬的呢?賈誼,不過是洛陽的一個少年。要想使?jié)h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完全拋棄舊有的規(guī)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張,也太困難了。作為賈誼這樣的人,應該從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從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對于周勃、灌嬰之類的大臣,要從容地、逐漸地和他們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慮,大臣不猜忌,這樣以后,整個國家就會按自己的主張去治理了,不超過十年,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此愤^湘江時,作賦憑吊屈原,郁結煩悶,心緒不寧,表露出退隱的思想。此后,終因經常感傷哭泣,以至于早死。這也真是個不善于對待逆境的人。(節(jié)選自蘇軾《賈誼論》)(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籌筆驛①李商隱魚鳥猶疑畏簡書②,風云常為護儲胥③。徒令上將④揮神筆,終見降王⑤走傳車。管樂⑥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咀ⅰ竣倩I筆驛:在今四川省廣元北,諸葛亮曾經在此駐軍籌劃。②簡書:這里指軍令。③儲胥:指軍用的籬柵。④上將:指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劉禪。⑥管樂:指管仲、樂毅,前者是春秋時賢相,后者是戰(zhàn)國時名將。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諸葛亮曾在籌筆驛運籌帷幄,但蜀國最終滅亡,“徒”“終”兩字透出了詩人的遺憾。B.頸聯將諸葛亮比作管仲、樂毅,突出其才華,但“關張無命”,國無大將,諸葛亮獨力難支。C.詩人對沒有拜訪武侯祠而感到“恨有余”,于是想象自己“經祠廟”吟詠《梁父吟》的情景。D.本詩在表達對諸葛亮的崇敬等情感時,也隱含著對后主懦弱昏庸、屈膝投降的貶斥。14.古典詩歌中常用“眾賓拱主”之法,即從側面襯托的手法,本詩就用了這一手法,請指出使用該手法的具體詩句,再簡要分析?!敬鸢浮?3.C14.“魚鳥猶疑畏簡書,風云常為護儲胥”兩句運用了“眾賓拱主”之法,寫詩人看到魚鳥猶疑不定,風云涌起,似乎畏懼軍法,常常護著軍營的籬柵。首聯想象奇特,把魚鳥,風云人格化,說它們在諸葛亮死后依然畏懼諸葛亮的軍法而守護軍營的籬柵,從側面襯托諸葛亮軍法嚴明的形象,突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表達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解析】【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沒有拜訪武侯祠……于是想象自己”錯誤。尾聯交代寫作緣由,作者往年經過錦里諸葛武侯廟時,觸景生情,吟誦起諸葛亮的《梁父吟》,頓時覺得遺恨無窮。故選C。【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棒~鳥猶疑畏簡書,風云常為護儲胥”,魚鳥猶疑是驚畏丞相的嚴明軍令,風云常常護著他軍壘的藩籬欄柵。首句設想較奇,把魚鳥、風云人格化,說他們畏懼諸葛亮治軍的神明,在他死后還維護他生前的軍事設施,正面襯托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古典詩歌中,常有“眾賓拱主”之法。李商隱這首詩的首聯,用的就是這種手法。誦此兩句,使人凜然復見孔明風烈。這里沒有直接刻畫諸葛亮,只是通過魚鳥風云的狀態(tài)來突出諸葛亮的善于治軍。魚鳥風云的狀態(tài)在作者想象中,是由諸葛亮引起的反應,這些都作為“賓”,用以突出諸葛亮軍威這個“主”。這些作為賓的自然景物,是擬人化,有某種特別的象征意義。魚鳥風云,作為籌筆驛的實景,還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使人有肅穆之感;但是并不是單純的氣氛描寫,而是化實為虛,實景虛用,以賓拱主,直接突出“諸葛亮軍法嚴明”這一要表達的意思,突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表達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5.將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1)《<論語>十二章》中,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用“______”來解答,并強調一旦做到這一點,就能達到“______”的效果。(2)《蘇武傳》中記載了漢朝使者杜撰了鴻雁為蘇武傳書的故事,“鴻雁”在古詩詞中也有傳書的意涵,如《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3)《紅樓夢》中晴雯臨死前“一夜叫的是娘”,不禁讓人想起司馬遷《屈原列傳》中“______,______”兩句話。(4)陸游《書憤》中“__________”句描述了自己早年的壯志,“__________”句描繪了自己晚年形象,詩人通過兩者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的憤懣。(5)研究中國音樂史,有時也可以參考古典詩歌,如“______”句指出了瑟的弦數,“______”句說明了箜篌的弦數,這些都是對唐代樂器最真實的記錄。【答案】①.克己復禮為仁②.天下歸仁焉③.鴻雁長飛光不度④.魚龍潛躍水成文⑤.疾痛慘怛⑥.未嘗不呼父母也⑦.中原北望氣如山⑧.鏡中衰鬢已先斑⑨.錦瑟無端五十弦⑩.二十三絲動紫皇【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寫錯的字:雁、度、怛、鬢、斑、弦。(四)課內文言基礎知識(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10分)16.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臣請往如楚如:到,往。B.今得殺身自效效:貢獻、獻出。C.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喜歡。D.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逸舒適?!敬鸢浮緾【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愛,吝惜。句意:不吝惜奇珍貴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饒的土地。故選C。17.下列加點詞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A.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B.皆為陛下所成就C.以致天下之士 D.倉皇東出【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古義:假話;今義:無理狡辯。句意:(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B.古義:栽培,提拔;今義:成績。句意: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C.古義:用來招致;今義:導致。句意:用來招納天下的優(yōu)秀人才。D.古今義相同,慌慌張張。句意:倉皇向東出逃。故選D。18.下列選項中的詞類活用現象,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例】何久自苦如此A悲其志 B.常于幾成而敗之C.空以身膏草野 D.會盟而謀弱秦【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例句:使動用法,“苦”,使……受苦。句意: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A.“悲”,為動用法,為……感到悲傷。句意:為屈原之志而感到悲傷。B.“敗”,使動用法,使……失敗。句意:人們做事通常都是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C.“膏”,使動用法,使……肥沃。句意: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D.“弱”,使動用法,使……弱。句意:聚會結盟謀求使秦國削弱的策略。故選A。19.下列各組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A.方正之不容也/見犯乃死B.舉賢以自佐/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C.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此三者,吾遺恨也D.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被動句,句意被動。句意:端方正直的人,不為朝廷所容。/被動句?!耙姟北肀粍?。句意:被侵犯才去死。B.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舉賢以佐自”。句意:選拔那些賢德有才能的人來輔助自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不施仁義”。句意:不施行仁義而導致進攻和防守的形式發(fā)生了變化。C.被動句、定語后置句,“夷滅”為意念上的被動,譯為“被夷滅”;“大臣亡罪夷滅者”正常語序是“亡罪夷滅大臣”。句意: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幾十家。/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這三件事是我留下的遺憾。D.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非于九國之師抗也”。句意:不能與九國軍隊匹敵。/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方其以組系燕父子”。句意:當莊宗用繩子捆著燕王父子。故選C。20.下列關于課內相關文化常識,表述錯誤的一項是()A.《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經驗展開哲理思辨,直接論說道理;《莊子》長于借助寓言,婉曲達意,以增強說理的趣味和效果。B.《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是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通史,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個部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C.《五代史伶官傳序》《過秦論》都是史論。前者用賦體寫史論,通篇一氣貫注,氣勢充沛;后者用散體寫史論,簡潔生動,感慨遙深。D.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他的代表作《離騷》是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敬鸢浮緾【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前者用賦體寫史論,通篇一氣貫注,氣勢充沛;后者用散體寫史論,簡潔生動,感慨遙深”錯。《過秦論》用賦體寫史論,通篇一氣貫注,氣勢充沛;《五代史伶官傳序》用散體寫史論,簡潔生動,感慨遙深。故選C。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渾濁的揚子江,浩浩蕩蕩地往東奔流,___①___的難民,歷盡了人間苦難,正沒命地朝著相反的方向奔逃。翅膀下貼著紅膏藥的飛機,一個勁兒地扔炸彈。炸彈發(fā)出揪心的咝咝聲往下落,一掉進水里,就濺起混著血的沖天水柱。一只叫作“民生”的白色小江輪,滿載著難民,正沿江而上,開往重慶。船上的煙囪突突地冒著黑煙繚繞,慢慢開進了“七十二灘”的第一灘,兩岸的懸崖峭壁,把江水緊緊擠在兩岸的懸崖峭壁的中間。房艙和統艙里都擠滿了人,甲板上也是___②___。在濃煙直冒的煙囪底下,有五六十個小孩子,___③___地緊緊地擠在一起。他們已經沒了家,沒了父母,渾身都是煤煙和塵土,就像剛打煤堆里鉆出來一樣。湍急的揚子江,兩岸怪石林立,江水像條怒龍,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發(fā)狂地在兩山之間扭來扭去。過了一道險灘,緊接著又是一道,然后直瀉而下。船在江面上顛來簸去,像一條毛毛蟲在掙命。汽笛一響,船上每個人都嚇得大氣也不敢出,唯恐___④___。每過了一道險灘,船上的人就松一口氣,像在一場緊張的摔跤中間,喘過一口氣來。2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_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不拘一格觀者如堵手足無措大難臨頭B.形形色色水泄不通手足無措大難臨頭C.形形色色觀者如堵措手不及避之不及D.不拘一格水泄不通措手不及避之不及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船上的煙囪突突地冒著黑煙,慢慢開進了“七十二灘”的第一灘,兩岸的懸崖峭壁,把江水緊緊擠在兩岸的懸崖峭壁的中間。B.船上的煙囪突突地冒著黑煙繚繞,船慢慢開進了“七十二灘”的第一灘,兩岸的懸崖峭壁,把江水緊緊擠在中間。C.船上的煙囪突突地冒著黑煙,船慢慢開進了“七十二灘”的第一灘,兩岸的懸崖峭壁,把江水緊緊擠在中間。D.船上的煙囪突突地冒著黑煙,慢慢開進了“七十二灘”的第一灘,兩岸的懸崖峭壁,把江水緊緊擠在中間。23.下列各句中的雙引號,和文中畫橫線處雙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學舍”的字樣。B.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有--片洼地,名為“茶卡盆地”。C.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竟然會把父親的愛當做迂腐。D.我們必須用“現代思維”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行解讀和闡釋?!敬鸢浮?1.B22.C23.B【解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不拘一格:指不受某種規(guī)格、方式等的束縛。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種類繁多,各式各樣。語境指不同形象的難民,應選“形形色色”。第二空,觀者如堵:形容圍觀的人眾多。水泄不通:形容擁擠或包圍得非常嚴密。語境描述的是甲板上人多,應選“水泄不通”。第三空,手足無措: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措手不及:指事情突然出意外,一時無法對付。語境表示孩子們不知道該怎么辦,應選“手足無措”。第四空,大難臨頭:指大禍落到頭上。避之不及:指某一事物不招人喜歡,都怕躲閃他都有點慢了而來不及了。語境是人們擔心災難降臨,應選“大難臨頭”。故選B。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以下語?。阂皇蔷涫诫s糅,“船上的煙囪突突地冒著黑煙繚繞”句式雜糅,應刪去“繚繞”;二是成分殘缺,“慢慢開進”前缺少主語,應該加“船”;三是重復贅余,“把江水緊緊擠在兩岸的懸崖峭壁的中間”重復冗余,應刪去“兩岸的懸崖峭壁的”。故選C【2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標點符號作用的能力。原文“民生”的雙引號的作用表示特定稱謂。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特定稱謂;C.表示否定;D.表示強調。故選B。(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6分)24.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隨著甲流進入高發(fā)季,一款名為“電解質消毒液”的消毒用品,近來在一些社交平臺上頗受追捧。那么,什么是電解質消毒液?____________?如果它有用,那么該怎么正確使用此類消毒液?電解質是一種在溶液中或者在熔融狀態(tài)下自身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解質有食用鹽、味精、小蘇打等。電解質消毒液并不神秘,它的主要制作原料就是食鹽水。食鹽水經電解后產生次氯酸鈉——電解質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鈉是一種消毒劑,它能夠破壞微生物細胞結構,使其死亡或代謝紊亂,還可以使細菌中的蛋白質凝固,____________。同時,這種以次氯酸鈉為有效成分的消毒液還具有除臭、漂白等其他功能。一些商家推出了可以在家制作消毒液的“次氯酸鈉消毒水生成器”,稱只需往機器中加入一定濃度的食鹽水,這些食鹽水經過機器電解后,即可轉變成電解質消毒液,其殺菌率達99%。事實上,若按照一定的技術指標進行設計,這種機器可以保證制備出確定濃度的消毒液。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