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第八單元15文言文訓練(解析)20222023學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必修下第八單元第15課文言文訓練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貞觀初,嘗謂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前事不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p>
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nèi)可安?!敝G議大夫王珪對曰:“臣聞木從繩則正,君從諫則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諍臣七人,言而不用,則相繼以死。”太宗稱善,詔令自是宰相入內(nèi)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入,預聞政事。有所開說,必虛己納之。
貞觀十七年,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時諫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間,何須苦諫?”遂良對曰:“首創(chuàng)奢淫,危亡之漸。漆器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已,必玉為之。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碧谠唬骸扒溲允且印1纫娗笆?,或有人臣諫事,遂答云‘業(yè)已為之’,或道‘業(yè)已許之’,竟不為停改。此則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論求諫》)
(二)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節(jié)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1.下列實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承天景命景:美景B.能克終者蓋寡克:克制
C.惟君臣相遇惟:也許D.將有作作:興建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
B.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
C.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
D.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
3.下列對有關(guān)詞語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傳》,是對《春秋》較為詳細的描述,記錄了先秦春秋時期的大量歷史史實,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B.《史記》中“本紀”記述帝王,“世家”記述諸侯,“列傳”記述在某方面有成就的人物。項羽雖未稱帝,但勇猛善戰(zhàn)、號令諸侯,因此將其列入“本紀”。
C.貞觀,唐玄宗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辛亥革命之后,中華民國廢除年號紀年,而改用民國紀年。
D.韋、弦:韋,柔軟的皮;弦,弓弦。《韓非子》有言“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2)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
5.魏征在勸諫李世民的過程中,希望李世民能戒除自己哪些人性中的弱點,請根據(jù)原文用自己的話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節(jié)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二)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蹦唆⒁换āF缴氯”魏?,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千名,但順吾性而已。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nóng)夫躡絲履。吾記天圣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nèi)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量月營聚,然后敢發(fā)書。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聞昔張文節(jié)為相,自奉養(yǎng)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guī)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于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眴韬簦〈筚t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其余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shù),聊舉數(shù)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節(jié)選自司馬光《訓儉示康》)
6.對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必固其根本固:使……穩(wěn)固
B.永保無疆之休休:休止
C.乃簪一花簪:簪子,活用動詞,插
D.顧人之常情顧:只是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
B.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
C.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
D.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神器,指神秘莫測、威力無窮的器物。泛指兵器或借指帝位、政權(quán);本文指“兵器”。
B.科名,指古代選拔官吏后備人員的科舉測試,本文為考取了進士的名分。
C.域中,指天地間,語出《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p>
D.掌書記,指節(jié)度掌書記,是唐代官名,掌管一路軍政、民政的機關(guān)中的僚屬。
9.下列對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魏文借助“水”與“木”,用了比喻及對比論證,警示太宗“忘本”“忘危”的嚴重后果。
B.司馬光通過多個“生活實例”來對比論證,為結(jié)尾告誡子孫“勤儉持家”提供了依據(jù)。
C.《訓儉示康》主要從自己對待物質(zhì)生活的態(tài)度,來論述“奢儉”與事業(yè)成功與失敗的道理。
D.《諫太宗十思疏》論述“居安思?!薄敖渖菀詢€”,君主才能實現(xiàn)“垂拱而治”的局面。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
(2)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魏征,字玄成,魏州人。少孤,有大志,通貫書術(shù)。初為武陽郡丞元寶藏典書檄,繼為李密所召。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后從密來京師,久之未知名。自請安輯山東,乃擢秘書丞,馳驛至黎陽。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隱太子引為洗馬征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蓖跗髌渲保瑹o恨意。即位,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當是時,河北州縣素事隱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亂。征白太宗:“不示至公,禍不可解?!钡勰耸拐靼灿骱颖薄J惯€,帝說,日益親,或引至臥內(nèi),訪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盡底蘊無所隱,凡二百余奏,無不剴切當?shù)坌恼摺S墒前萆袝邑?,兼諫議大夫。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因問:“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聽也;所以暗,偏信也。秦二世隱藏其身,以信趙高,天下潰叛而不得聞;梁武帝信硃異[注],侯景向關(guān)而不得聞;隋煬帝信虞世基,賊遍天下而不得聞。故曰,君能兼聽,則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编嵢驶⑴蓝?,皇后建請為充華,典冊具?;蜓栽S聘矣。征諫曰:“陛下處臺榭,則欲民有棟宇;食膏梁,則欲民有飽適;顧嬪御,則欲民有室家。今鄭已約昏,陛下取之,豈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詔停冊。貞觀十年,為侍中,后幸洛陽,次昭仁宮,多所譴責。征曰:“隋惟責不獻食,或供奉不精,為此無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當兢懼戒約,奈何令人悔為不奢。若以為足,今不啻足矣;以為不足,萬此寧有足邪?”帝驚曰:“非公不聞此言?!笔吣?,疾甚。及薨,帝臨哭,為之慟,罷朝五日。謚曰文貞,陪葬昭陵。
(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二十二》,有刪減)
硃異:硃異深得梁武帝信任,擅自把關(guān)于魏國降將侯景叛亂的奏折扣押,未上報朝廷。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節(jié)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隱/太子引為洗馬/征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
B.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隱太子引為洗馬/征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
C.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隱太子引為洗馬/征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
D.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隱太子/引為洗馬/征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男:即男爵,中國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一個爵位。
B.奏:即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的一種文體,與“疏”同義。
C.諫議:古代一種官職,專掌議論。歷史上比較著名的諫議大夫有魏征、司馬光等。
D.謚:古代帝王、公卿大臣死后,朝廷依據(jù)其生平事跡給予褒貶善惡的一種稱號。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征學貫古今,但一開始沒有得到重用。他追隨過李密,侍奉過竇建德,跟從過太子,最后才被唐太宗所重用。
B.魏征敢于直言勸諫,他侍奉唐太宗十幾年,上呈奏章200多次,每次都能切中帝心,符合帝意。
C.魏征勸諫頗有方法,或以史為鑒,或以理曉之。魏征以隋朝為鑒,勸諫唐太宗出巡洛陽不要鋪張浪費。
D.魏征深得唐太宗的器重,魏征病重離世,唐太宗為之痛哭,罷朝五天,讓他葬在昭陵里。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
(2)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
15.請參照《諫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語言形式概括選文中魏征的三個諫議。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甲
①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般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節(jié)選自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乙
異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guān)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節(jié)選自清·蒲松齡《促織》)
16.可填入甲文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且B.豈C.其D.而
17.對甲文第②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稱呼尊敬,多用“人君”“元首”等詞語,突出對方地位,既表敬畏,也是提醒。
B.多用反問,設(shè)問人君為何功成后不易守功業(yè),表現(xiàn)出勇于批評唐太宗失德的氣概。
C.善用類比,文中出現(xiàn)“載舟覆舟”、“胡越一體”等一系列類比事物,形象易懂。
D.采用“立論”,為了勸諫唐太宗居安思危、積德守成,明確提出觀點,語重心長。
18.對甲文第②段君主取易卻守難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主很難堅持到底B.處在深重的憂慮中C.放縱性情傲視一切D.治理百姓嚴刑威嚇
19.對乙文畫橫線句的用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凸顯人物命運變化巨大B.揭露官貪吏虐的黑暗
C.批判以蟲致富的無情D.諷刺當時畸形的社會
20.《諫太宗十思疏》中問“其可忽乎”,《促織》中言天子“不可忽也”,請結(jié)合選文分析“不可忽”的原因。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秋,七月,丁未,以尚書仆射謝安為司徒,安讓不拜;復加侍中,都督揚、豫等五州諸軍事。以桓沖都督江、荊等七州諸軍事,領(lǐng)荊州刺史?;笡_以秦人強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鎮(zhèn)上明,使冠軍將軍劉波守江陵,咨議參軍楊亮守江夏。王蘊固讓徐州,謝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應妄自菲薄,以虧時遇?!碧N乃受命。初,中書郎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應在謝安之右,而安入掌機權(quán),愔優(yōu)游散地,常憤邑形于辭色,由是與謝氏有隙。是時朝廷方以秦寇為憂,詔求文武良將可以鎮(zhèn)御北方者,謝安以兄子玄應詔。超聞之,嘆曰:“安之明,乃能違眾舉親;玄之才,足以不負所舉?!北娤桃詾椴蝗怀晃釃L與玄共在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未嘗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驍勇之士得彭城劉牢之等數(shù)人。以牢之為參軍,常領(lǐng)精銳為前鋒,戰(zhàn)無不捷。時號“北府兵”,敵人畏之。壬寅,散騎常侍王彪之卒。初,謝安欲增修宮室,彪之曰:“中興之初,即東府為宮,殊為儉陋。蘇峻之亂,成帝止蘭臺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營新宮。比之漢、魏則為儉,比之初過江則為侈矣。今寇敵方強,豈可大興功役,勞擾百姓邪!”安曰:“宮室弊陋,后世謂人無能?!北胫唬骸胺踩翁煜轮卣?,當保國寧家,緝熙政事,乃以修室為能邪?”安不能奪其議,故終彪之之世,無所營造。十二月,臨海太守郗超卒。初,超黨于桓氏,以父愔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書授門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寢食者,可呈此箱;不爾,即焚之?!奔榷鴲止锍杉?,門生呈箱,皆與桓溫往反密計。愔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復哭。
(節(jié)選《資治通鑒·晉紀二十六》,有刪改)
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眾咸以為不然/超曰/吾嘗與玄共在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未嘗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驍勇之士/得彭城劉牢之等數(shù)人/
B.眾咸以為不然/超曰/吾嘗與玄共在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未嘗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驍勇之士/得彭城劉牢之等數(shù)人/
C.眾咸以為不然超/曰/吾嘗與玄共在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未嘗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驍勇之士/得彭城劉牢之等數(shù)人/
D.眾咸以為不然超/曰/吾嘗與玄共在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未嘗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驍勇之士/得彭城劉牢之等數(shù)人/
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領(lǐng),指兼任官職,一般是兼任較低的職務,與攝、權(quán)、假、署、行等詞意思相近。
B.右,指上位。古代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古人尚右,以右為尊,故右指上位。
C.參軍,官名。東漢末年,有參丞相軍事之稱,掌參謀軍務,權(quán)位頗重,至隋唐時兼為郡官。
D.壬寅,古代干支紀年法,其中,“寅”為天干之一,“壬”為地支之一,文中為干支紀日。
2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蘊對于讓自己接任徐州事務很不滿,堅持辭讓,但謝安認為他不應妄自菲薄,損害一時恩遇,力勸王蘊,于是他接受任命。
B.郗超雖然和謝氏有嫌隙,但聽說謝安舉薦自己的侄子謝玄接受朝廷詔命后,他依然對謝安的賢明和謝玄的才能大加贊賞。
C.謝玄作戰(zhàn)時身先士卒,經(jīng)常統(tǒng)領(lǐng)精銳部隊作為前鋒出戰(zhàn),戰(zhàn)無不勝,當時的人稱其部隊為“北府兵”,敵人都十分害怕他們。
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親先是哀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來大怒,是因為看到了郗超與桓溫秘密謀劃的往來信件。
2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愔優(yōu)游散地,常憤邑形于辭色,由是與謝氏有隙。
(2)凡任天下之重者,當保國寧家,緝熙政事,乃以修室為能邪?
25.謝安想要增修宮室,王彪之對此持反對意見,他不贊同的原因與魏征給唐太宗十條建議中有哪些相同?請用《諫太宗十思疏》原句回答。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太宗即位,勵精政道,數(shù)引征入臥內(nèi),訪以得失。征雅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與之言,未嘗不欣然納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無不言。有言征阿黨親戚者,御史大夫溫彥博案驗無狀,奏曰:“征為人臣,須存形跡,不能遠避嫌疑,遂招此謗。雖情在無私,亦有可責?!钡哿顝┎┳屨?,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跡?!闭魅胱啵撼悸劸紖f(xié)契義同一體不存公道唯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吾已悔之?!闭髟侔菰唬骸霸副菹率钩紴榱汲?,勿使臣為忠臣?!钡墼唬骸爸?、良有異乎?”征曰:“良臣,稷、契是也;忠臣,龍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夷,君陷大惡,家國并喪,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遠矣?!钡奂{其言。太宗宴丹霄樓,酒酣,曰:“魏征、王珪,昔在東宮,盡心所事,誠亦可惡。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為無愧古人。然征每諫我不從,發(fā)言輒即不應,何也?”征對曰:“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陳論,若發(fā)言輒應,便恐此事即行。”帝曰:“但當時且應,更別陳論,豈不得耶?”征曰:“昔舜誡群臣:‘爾無面從,退有后言。’若臣面從陛下,方別陳論,此即‘退有后言’。”帝大笑曰:“人言魏征舉動疏慢,我但覺嫵媚,適為此耳?!闭靼葜x曰:“陛下導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數(shù)批逆鱗哉!”
(摘編自《舊唐書》)
文本二: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壁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偞耸迹肫澗诺?,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26.下列對文本一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君臣協(xié)契義/同一體/不存公道/唯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未可知/
B.臣聞君臣協(xié)契/義同一體/不存公道/唯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未可知/
C.臣聞君臣協(xié)契義/同一體/不存公道/唯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未可知/
D.臣聞君臣協(xié)契/義同一體/不存公道/唯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未可知/
27.下列對文本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阿黨,結(jié)黨營私,徇私枉法。文中是指有人舉報魏征偏袒親戚,有違法之嫌。
B.東宮,太子住的地方。文中代指李建成,魏征在被太宗重用之前曾經(jīng)侍奉他。
C.三驅(qū),王者田獵之制。指田獵的時候設(shè)三面網(wǎng),留一面不設(shè),以便捕獲獵物。
D.垂拱,垂衣拱手,不親理事務。文中指國君無須多費力氣,就可治理好天下。
28.下列對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溫彥博查辦魏征被謗之事,盡管查無實據(jù),他依然認為魏征行為失當,理應受責。太宗先接納了溫彥博的意見,后經(jīng)魏征辯駁,才醒悟過來。
B.魏征希望做良臣而不做忠臣。在他看來,良臣不僅有美名,而且使國君顯揚;忠臣卻難逃身死國滅、徒留空名的下場。太宗認可了他的觀點。
C.面對太宗“發(fā)言輒即不應”的質(zhì)疑,魏征引用舜的話進行回應,認為“退有后言”不合先賢要求,太宗雖然認為他舉止輕慢但還是稱贊他。
D.魏征向太宗諫言,治國應當“十思”,弘揚“九德”,讓臣子各盡其能,才能達到垂拱而治的境界,這體現(xiàn)了魏征直言敢諫、公忠體國的品格。
29.把文本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陛下導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數(shù)批逆鱗哉!
(2)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30.太宗與魏征為何能形成和諧的君臣關(guān)系?請結(jié)合文本一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各題。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臣觀自古帝王受圖定鼎①,皆欲傳之萬代,貽厥孫謀。故其垂拱巖廊②,布政天下。其語道也,必先淳樸而抑浮華;其論人也,必貴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則絕奢靡而崇儉約;談物產(chǎn)也,則重谷帛而賤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敗俗。其故何哉?豈不以居萬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為而人必從公道溺于私情禮節(jié)虧于嗜欲故也?語曰:“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所言信矣。
(選自魏征《十漸不克終疏》)
①受圖定鼎:受天命,定首都。②巖廊:比喻朝廷。
3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人君當神器之重()(2)所言信矣()
32.把《諫太宗十思疏》中的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
33.為《十漸不克終疏》畫波浪線部分斷句(限三處)。
出言而莫己逆所為而人必從公道溺于私情禮節(jié)虧于嗜欲故也?
3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多反之而敗俗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誠以待下
C.臣雖下愚雖董之以嚴刑D.而況于明哲乎必先淳樸而抑浮華
3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用法與“必固其根本”的“固”相同的一項是()
A.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B.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C.則重谷帛而賤珍奇D.屈己從人,恒若不足
36.上面語段中,魏征都以歷史上的君王為例展開說理,請辨析其作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乙)
上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毙g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p>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丙)
貞觀十一年,太宗謂魏征曰:“比來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對曰:“若恩威所加,遠夷朝貢,比于貞觀之始,不可等級而言。若德義潛通,民心悅服,比于貞觀之初,相去又甚遠?!碧谠唬骸斑h夷來服,應由德義所加。往前功業(yè),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義為心。旋以海內(nèi)無虞,漸加驕奢自溢。所以功業(yè)雖盛,終不如往初?!碧谟衷唬骸八斜韧昂螢楫??”征曰:“貞觀之初,恐人不言,導之使諫。三年已后,見人諫,悅而從之。一二年來,不悅?cè)酥G,雖黽勉聽受,而意終不平,諒有難色?!碧谠唬骸罢\如公言,非公無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覺,公向未道時,都自謂所行不變,及見公論說,過失堪驚。公但存此心,朕終不違公語?!?/p>
(選自《貞觀政要·論納諫第五》)
3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B.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C.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D.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38.下列句子對古代文化常識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疏,奏文的一種。作為文體,是古代官員向皇帝進言以使下情上達的進諫文書。比較著名的如賈誼的《論積貯疏》、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等。
B.太宗,中國古代帝王謚號。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開國皇帝的謚號通常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謚號多為“太宗”。
C.神器:指“帝位”,古時認為“君權(quán)神授”,所以稱帝位為神器。
D.三驅(qū),指古代圣賢之君田獵時設(shè)網(wǎng)三面,留一面不設(shè),從而體現(xiàn)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種解釋是田獵活動以一年三次為度。
3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概括了歷代統(tǒng)治者能善始卻不能善終的歷史教訓,得出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結(jié)論。
B.乙文中唐太宗說對于守成之難,現(xiàn)在應當慎之又慎,房玄齡聽了之后拜服,改變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難”的觀點。
C.丙文中魏征認為當時的唐王朝恩澤聲威比貞觀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義方面卻不如貞觀初年,唐太宗對此很不理解。
D.三篇短文圍繞治理國家闡述了主張,甲文作為奏疏,言辭誠懇急切;乙文和丙文利用對話,塑造了進諫和納諫的典型形象。
4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
(2)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
41.丙文中唐太宗聽了魏征的話之后說自己“過失堪驚”,“過失”指什么?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雖臣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迹肫澗诺?,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二)
答司馬諫議書
王安石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4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豫游,指出游,游樂。帝王春天出巡為“豫”,秋天出巡為“游”。
B.三驅(qū),田獵時設(shè)網(wǎng)三面,留一面不設(shè),指田獵有度,體現(xiàn)人們的“好生之仁”。
C.“昨日蒙教”,“蒙教”指的是承蒙您賜教(指來信),是一種謙辭。
D.“見恕”,請對方原諒自己。類似的表述還有“見教”“見諒”“見外”。
43.下面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諫太宗十思疏》第二段從創(chuàng)業(yè)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霸共辉诖螅晌肺┤耍狠d舟覆舟,所宜深慎”,將君和民的關(guān)系比作舟與水的關(guān)系,發(fā)人深省。
B.《諫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笆肌钡暮诵氖钦喊踩?。文章最后從正面論述做到“十思”的好處,描繪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
C.《答司馬諫議書》首先交代寫信的原因,言語委婉有致;接著進行合情合理的辯駁,有理有據(jù),層層深入;最后表明態(tài)度,不失贈答之禮。
D.《答司馬諫議書》第三段緊承“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從歷史角度表現(xiàn)出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搖的立場和決心。
44.為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xiāng)黨之人所見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炙煦闆],故決然舍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選自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A.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xiāng)黨之人/所見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
B.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xiāng)黨之人所見/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
C.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xiāng)黨之人/所見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
D.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xiāng)黨之人/所見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
4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2)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
(3)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46.王安石引用“盤庚之遷”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節(jié)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且復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讟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敝G議大夫魏征對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諸身,故能遠體諸物。昔楚聘詹何,問其治國之要,詹何對以修身之術(shù)。楚王又問治國何如,詹何曰:‘未聞身治而國亂者。’陛下所明,實同古義。”
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yè),草創(chuàng)與守成孰難?”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對曰:“天地草昧,群雄競起,攻破乃降,戰(zhàn)勝乃克。由此言之,草創(chuàng)為難?!蔽赫鲗υ唬骸暗弁踔?,必承衰亂,覆彼昏狡,百姓樂推,四海歸命,天授人與,乃不為難。然既得之后,志趣驕逸,百姓欲靜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殘而侈務不息,國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則難?!碧谠唬骸靶g昔從我定天下,備嘗艱苦,出萬死而遇一生,所以見草創(chuàng)之難也。魏征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chuàng)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
(節(jié)選自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一·論君道》)
4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魏征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chuàng)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
B.魏征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chuàng)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
C.魏征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chuàng)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
D.魏征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chuàng)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
4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神器,指帝位,古時認為“君權(quán)神授”,所以稱帝位為神器。
B.胡越,即胡與越,是古代分別居于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各民族。
C.貞觀,唐太宗的年號,這一時期曾出現(xiàn)“貞觀之治”的局面。
D.諫議大夫,官職名,秦代開始設(shè)置,職責是侍從規(guī)諫帝王。
49.下列對以上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開篇運用排比句,通過“木固其根”“水浚其源”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說明人君安國當積德義的道理。
B.材料二中唐太宗說君主想要安定天下,必須先端正自身,這一說法得到了魏征的肯定,認為它與古人所講的道理相同。
C.兩則材料都談到民心向背與國家安危的緊密關(guān)系,闡述了百姓可以“載舟覆舟”的重要作用,警示君主治國要先存百姓。
D.兩則材料都通過列舉具體的事例,強調(diào)君主理國“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直至今天仍有較大的借鑒價值。
5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2)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
51.對于唐太宗提出“創(chuàng)業(yè)和守成哪件事更難?”的問題,房玄齡和魏征的觀點分別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本簡述其理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一)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二)太宗答魏征
省頻抗表,誠極忠款,言窮切至。披覽忘倦,每達宵分。非公體國情深,啟沃義重,豈能示以良圖,匡其不及!朕聞晉武帝自平吳已后,務在驕奢,不復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謂其子劭曰:“吾每見主上不論經(jīng)國遠圖,但說平生常語,此非貽厥子孫者,爾身猶可以免?!敝钢T孫曰:“此等必遇亂死?!奔皩O綏,果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為明于先見。朕意不然,謂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曾位極臺司,名器崇重,當直辭正諫,論道佐時。今乃退有后言,進無廷諍,以為明智,不亦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陳,朕聞過矣。當置之幾案,事等弦、韋[注],必望收彼桑榆,期之歲暮,不使“康哉良哉”,獨美于往日,若魚若水,遂爽于當今。遲復嘉謀,犯而無隱。朕將虛襟靜志,敬佇德音。
韋、弦:韋,柔軟的皮;弦,弓弦。當年西門豹曾身佩軟皮,董安于佩戴強弓。在這里韋、弦代指有益的規(guī)勸。
52.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人君當神器之重當:處于B.永保無疆之休休:休息
C.縱情以傲物物:事物D.此非貽厥子孫者厥:相當于“其”
5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B.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C.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D.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54.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諫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榮的貞觀之治時期,以其敏銳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漸滋長的貪圖享樂、喜好驕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顏直諫。
B.《諫太宗十思疏》先譬喻論證“積德義”之重要;后數(shù)“竭誠”之善,明“傲物”之惡,彰“載舟覆舟”之力,強調(diào)“積德義”之必要;再分條列出“十思”之內(nèi)容。
C.《諫太宗十思疏》以“居安思危”為總繩,以勸諫太宗“十思”為目的;內(nèi)容如高山流水,勢貫始終;論證環(huán)環(huán)相連,無懈可擊;通篇駢儷工整,華美流暢。
D.從《太宗答魏征》可見唐太宗從諫如流,這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美政,也證明了魏征奏疏的成功。
55.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2)及孫綏,果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為明于先見。
56.唐太宗在回答魏征的詔書中認為晉朝的何曾“不忠”“罪大”,唐太宗這樣說的理由是什么?請根據(jù)原文用自己的話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乙)
上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毙g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丙)
貞觀十一年,太宗謂魏征曰:“比來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對曰:“若恩威所加,遠夷朝貢,比于貞觀之始,不可等級而言。若德義潛通,民心悅服,比于貞觀之初,相去又甚遠?!碧谠唬骸斑h夷來服,應由德義所加。往前功業(yè),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義為心。旋以海內(nèi)無虞,漸加驕奢自溢。所以功業(yè)雖盛,終不如往初?!碧谟衷唬骸八斜韧昂螢楫??”征曰:“貞觀之初,恐人不言,導之使諫。三年已后,見人諫,悅而從之。一二年來,不悅?cè)酥G,雖黽勉聽受,而意終不平,諒有難色。”太宗曰:“誠如公言,非公無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覺,公向未道時,都自謂所行不變,及見公論說,過失堪驚。公但存此心,朕終不違公語?!?/p>
(選自《貞觀政要·論納諫第五》)
57.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傲物:對待事物滿不在乎
②能克終者蓋寡蓋:大概
③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臣:使……稱臣
④比來所行得失政化比來:比較起來
⑤若德義潛通,民心悅服潛:暗中
⑥公但存此心但:只要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④⑥
5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B.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C.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D.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
5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概括了歷代統(tǒng)治者能善始卻不能善終的歷史教訓,得出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結(jié)論。
B.乙文中唐太宗說對于守成之難,現(xiàn)在應當慎之又慎,房玄齡聽了之后拜服,改變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難”的觀點。
C.丙文中魏征認為當時的唐王朝恩澤聲威比貞觀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義方面卻不如貞觀初年,唐太宗對此很不理解。
D.三篇短文圍繞治理國家闡述了主張,甲文作為奏疏,言辭誠懇急切;乙文和丙文利用對話,塑造了進諫和納諫的典型形象。
6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
(2)旋以海內(nèi)無虞,漸加驕奢自溢。所以功業(yè)雖盛,終不如往初。
61.丙文中唐太宗聽了魏征的話之后說自己“過失堪驚”,“過失”指什么?
解析和解答
1~5.D、A、C、(1)想到君位高而險,就要想到謙虛,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懼怕驕傲自滿,就要想到大江大海居于百川之下。
(2)所以諫凈之臣必須在事情的開端就進諫,等到已做完,再勸諫也不起作用了。、戒奢侈;戒驕傲自滿;戒縱欲;戒小人;戒賞罰不公。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承天景命”意思是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B.“能克終者蓋寡”意思是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耍耗軌颉?/p>
C.“惟君臣相遇”意思是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處共事?!拔?,只有。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人要照見自己,一定要有明鏡;一國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過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至于像隋煬帝殘暴淫虐,臣下都把嘴閉起來不講話,最后終于因為聽不到自己的過失而導致滅亡。
“必須”,一定要有,“必”修飾“須”,不能斷開,另外“必須明鏡”與“必借忠臣”結(jié)構(gòu)一致,排除BC;
“臣下鉗口”是主謂句,排除D。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學、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
C.“唐玄宗年號”錯,貞觀為唐太宗年號。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謙沖”,謙虛;“自牧”,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下”,居于……之下。
(2)“漸”,開端;“及”,等到;“復”,再。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結(jié)合“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概括出:戒奢侈。
結(jié)合“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概括出:戒驕傲自滿。
結(jié)合“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概括出:戒縱欲。
結(jié)合“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概括出:戒小人。
結(jié)合“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概括出:戒賞罰不公。
參考譯文:
(一)
貞觀初年,太宗曾對公卿們說:“人要照見自己,一定要有明鏡;一國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過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至于像隋煬帝殘暴淫虐,臣下都把嘴閉起來不講話,最后終于因為聽不到自己的過失而導致滅亡。前事不遠,你們今后每當看到事情有不利于百姓的,必須直言規(guī)勸諫諍?!?/p>
貞觀元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處共事,如魚得水,那么天下才可以平安無事?!敝G議大夫王珪回答說:“我聽說木材彈上墨線就能鋸得筆直,君主聽從規(guī)諫就能成為圣明。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必須設(shè)諍臣七人,說的話如不被接受,就一個接一個地以死相諫?!碧诜Q贊他說得好,下詔規(guī)定今后宰相入宮商量處理國家大事,必須讓諫官跟著進來,參與聽一聽如何處理政事,有進言上諫的內(nèi)容,皇上一定虛心采納。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說:“從前虞舜制作漆器,夏禹雕飾祭器,當時勸諫的有十多人。飲食器皿一類的小事,何必苦諫?”褚遂良回答說:“首創(chuàng)奢侈淫逸,就是危亡的開端。有了漆器不滿足,必然要用黃金來做。有了金器還不滿足,必然要用玉石來做。所以諫諍之臣必須在事情的開端就進諫,等到已做完再勸諫也不起作用了。”太宗說:“你講得很對。近來我翻閱前朝史書的記載,有時臣下進諫,君主就回答說‘已經(jīng)做了',或者說'已經(jīng)同意做了',終究不肯停止改正。這樣下去危亡的災禍在一反手之間就會到來?!?/p>
(二)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過去奪取天下時力量有余,現(xiàn)在守衛(wèi)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為什么呢?通常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jīng)成功,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jié)成一家,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茍且免于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nèi)心里卻不服氣。(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只,也能顛覆船只,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國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并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于)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先恐后前來效力,國君和大臣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jīng)都有教化了。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6~10.B、D、A、C、(1)不想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
(2)你不但本身應當履行(節(jié)儉),(還)應當以(節(jié)儉)教誨你的子孫,使他們了解前輩的(生活)作風習俗。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B.休,喜慶、福祿。句意為:永保永無止境的福祉。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有人不這樣做,人們(都)爭著非議他,認為(他)沒有見過世面,舍不得花錢。因此不跟著習俗順風倒的(人),(就)少了。
“然”在句中為代詞,意為這樣,不是連詞,因此在“然”后面斷開,排除A、C。
“故”為連詞,非名詞,在“故”前面斷開,排除B。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神器”在文中不是指兵器,而是借指帝位,國家權(quán)力。
故選A。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主要從自己對待物質(zhì)生活的態(tài)度”表述不全面。從文章看,他是從個人(吾家本寒)、現(xiàn)實(近歲)和歷史(又聞昔)的角度,來論述“奢儉”的。
故選C。
5.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
(1)處,處于、保持;勝,克服。
(2)非,非但,不但;訓,教育、教誨。
文言譯文:
(一)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要使國家穩(wěn)定,一定要積聚它的民心。源頭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不穩(wěn)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像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帝位的重權(quán),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應該)推崇皇權(quán)的高峻,永保永無止境的福祉,不想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就像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一樣??!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無不是在深深的憂慮中就治道顯著,而一旦功成名就于是道德衰退?!?,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想到該知足來警惕自己……。總括這十思,擴大這九德的修養(yǎng),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些有智慧的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就會竭盡他們的威力,仁愛的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文臣武將都能(被)重用,君王大臣之間沒有什么事情(煩心),可以盡享游玩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像松、喬兩位神仙的長壽。(皇上)垂衣拱手(不親自處理政務),不必多說,老百姓就可以被教化。
(二)
我本來(出身在)貧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憑借清白(的家風)相繼承,我生性不喜歡豪華奢侈,從做嬰兒(時起),長輩把飾有金銀的華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總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歲那年)忝列在(進士的)科名(之中),(參加)聞喜宴(時),只有(我)不戴花,與我同一年中舉的人說:“(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不戴)?!保ㄎ遥┎牛ㄔ诿遍苌希┎迳弦恢ā#ㄎ遥┮幌蛞路ㄖ唬┣蟮钟?,食物(只)求飽肚子,也不敢(故意)穿骯臟破爛(的衣服)以違背世俗常情,(表示與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譽,只是順著我的本性(行事)罷了。
許多人都把奢侈浪費看作光榮,我心里獨自把節(jié)儉樸素看作美德。別人都譏笑我固執(zhí),不大方,我不把這作為缺陷。古人把節(jié)儉作為美德,現(xiàn)在的人卻因節(jié)儉而相譏議,(認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風氣尤其奢侈浪費,當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農(nóng)夫穿絲織品做的鞋。我記得天圣年間,(我的)父親作群牧司判官(時),客人來了未嘗不擺設(shè)酒席。當時士大夫人家都這樣,人家(并)不譏笑非議。近來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宮內(nèi)釀酒的方法(釀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遠方的珍貴奇異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種,食具(如果)不是(擺)滿桌子,(就)不敢約會招待客人朋友。(為了約會招待)往往(先要用)幾個月(的時間)準備,然后(才)敢發(fā)請柬。如果有人不這樣做,人們(都)爭著非議他,認為(他)沒有見過世面,舍不得花錢。因此不跟著習俗順風倒的(人),(就)少了。唉,風氣敗壞得像這樣,居高位有權(quán)勢的人雖然不能禁止,(難道能)忍心助長這種惡劣風氣嗎?
又聽說從前張文節(jié)當宰相(時),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當河陽節(jié)度判官時(一樣),親近的人有的勸他說:“您現(xiàn)在領(lǐng)取的俸祿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卻)像這樣(節(jié)儉),您雖然自己知道(自己)確實(是)清廉節(jié)儉,(但是)外人(對您)很有譏評,說您如同公孫弘蓋布被子那樣矯情作偽,您應該稍稍隨從眾人(的習慣做法才好)?!保◤埼墓?jié))公嘆息說:“我今天的俸祿(這樣多),即使全家(穿)綢緞的衣服,(吃)珍貴的飲食,還怕不能做到(嗎)?但是人們的常情,由節(jié)儉進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jié)儉(卻)困難(了)。我今天的(高)俸祿哪能長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長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罷官或病死了,情況)與現(xiàn)在不一樣,家里的人習慣于奢侈生活已經(jīng)很久,不能立刻節(jié)儉,(那時候)一定會(因為揮霍凈盡而)弄到饑寒無依。”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深謀遠慮,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其他因為節(jié)儉而立下(好)名聲,因為奢侈而自招失敗的事例(還很)多,不能統(tǒng)統(tǒng)列舉,姑且舉幾個人用來教誨你。你不但本身應當履行(節(jié)儉),(還)應當以(節(jié)儉)教誨你的子孫,使他們了解前輩的(生活)作風習俗。
11~15.B、B、B、(1)太子失敗后,秦王責備魏徵說:“你為什么讓我們兄弟互相爭斗?”
(2)左右近臣有人詆毀魏徵偏袒親戚朋友,太宗派遣溫彥博訊問此事,與事實不符。、慮壅蔽,則思兼聽以明情;見可欲,則思知止以恤人;懼奢侈,則思兢懼以戒約。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時逢竇建德攻陷黎陽,抓獲魏徵,授予偽職為起居舍人。建德失敗后,隱太子引薦他任太子洗馬。魏徵見秦王功高,暗地勸說隱太子早定對策。
“獲”的賓語是“征”,應在“征”后斷句,排除CD;
“隱太子”是一個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與‘疏’同義”錯誤,二者雖均為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的一種文體,但二者并非同義?!笆琛钡奶攸c是分條陳述。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上呈奏章200多次”錯誤,“凡二百余奏”的意思是“共上奏二百多項提議”,并非“200多次”。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得分點:“王責謂曰”,省略句,秦王責備魏徵說;“鬩”,使……爭斗;“奈何”,為什么。
(2)得分點:“左右”,左右近臣;“黨”,偏袒;“按訊”,審問。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nèi)容及仿寫句子的能力。
“征曰:‘君所以明,兼聽也;所以暗,偏信也。秦二世隱藏其身,以信趙高,天下潰叛而不得聞;梁武帝信硃異,侯景向關(guān)而不得聞;隋煬帝信虞世基,賊遍天下而不得聞。故曰,君能兼聽,則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笔莿裰G太宗“兼聽則明”。
“鄭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請為充華,典冊具?;蜓栽S聘矣。征諫曰:‘陛下處臺榭,則欲民有棟宇;食膏梁,則欲民有飽適;顧嬪御,則欲民有室家。今鄭已約昏,陛下取之,豈為人父母意!’”是勸諫太宗要體恤百姓。
“征曰:‘隋惟責不獻食,或供奉不精,為此無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當兢懼戒約,奈何令人悔為不奢。若以為足,今不啻足矣;以為不足,萬此寧有足邪?’”是勸諫太宗要戒奢侈,謹慎戒懼,約束自己。
然后仿照“十思”的語言形式概括即可。
參考譯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人。幼喪雙親,胸懷大志,學貫古今。最初武陽郡丞元寶藏起兵響應李密,讓魏征典掌文書。后被李密任用。魏征向李密獻上十條計策,李密不能采用。后來隨同李密來到京師,很長時間也沒出名。魏征便請求安撫山東地區(qū),朝廷升任他為秘書丞,他便駕乘驛車急馳至黎陽。時逢竇建德攻陷黎陽,抓獲魏征,授予偽職為起居舍人。建德失敗后,隱太子引薦他任太子洗馬。魏征見秦王功高,暗地勸說隱太子早定對策。太子失敗后,秦王責備魏征說:“你為什么讓我們兄弟互相爭斗?”魏征回答說“:太子早些聽我的話,就不會死于今天的禍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沒有怨恨之意。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為諫議大夫,封為巨鹿縣男。這時,河北州縣曾侍奉過隱太子與巢王的人自覺不安,往往藏匿謀亂。魏征告知太宗說“:不示以至公之意,禍患就不能解除。”太宗說:“你去安撫曉諭河北人士吧。”出使回來,太宗很高興,和他日益親近,有時引至臥室,詢問天下之事。魏征也認為這種賞識是不世之遇,便說盡心中想法而毫無隱諱,共上奏二百多項提議,全都切實可行合乎太宗之意。由此任職為尚書右丞,兼任諫議大夫。左右近臣有人詆毀魏征偏袒親戚朋友,太宗派遣溫彥博訊問此事,與事實不符。太宗接著問“:做君主的人怎樣做才能明,犯何過失才會暗?”魏征說:“君主之所以明,在于多方聽取意見;之所以暗,在于偏聽偏信。秦二世身居深宮,偏信趙高,天下散亂而不得聞;梁武帝偏信朱異,侯景即將攻城而不得知;隋煬帝偏信虞世基,盜賊四起而不知曉。所以說,君主如能多方聽取意見,奸臣就蒙蔽不了君主,下情就能上達朝廷?!编嵢驶畠杭绕劣钟胁湃A,皇后建議娶她進宮為充華,典冊都已具辦。有人說她已定下婚約。魏征進諫道:“陛下居于樓臺,就應讓百姓有居室;吃美食,就應讓百姓吃飽飯;看到身邊的侍妾,就應讓百姓有室家。如今鄭女已許配人家,陛下娶她進宮,難道是為民父母的意思嗎!”太宗沉痛地責備自己,立即停止冊封之事。貞觀十年,魏征被任命為侍中。后來太宗出巡洛陽,進駐昭仁宮,對地方官多所譴責。魏征說:“隋朝因為責備郡縣不進食物,或是供物不夠精美,為此事而無節(jié)制,以致滅亡。所以上天命陛下取而代之,正應謹慎戒懼,約束自己,怎能讓人因供應不奢侈而悔恨呢!如認為充足,如今就很充足了;如認為不足,比這多一萬倍也會不知滿足!”太宗吃驚地說:“沒有你,我聽不到這樣的話。”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重。等到魏征去世,太宗親臨哭吊,為他悲痛,停止朝會五天。賜謚號文貞,讓魏征陪葬昭陵。
(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二十二》,有刪減)
統(tǒng)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強自我修養(yǎng),謙虛出世、自律言行,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于)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先恐后前來效力,國君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jīng)都有教化了。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節(jié)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16~20.D、B、B、C、《促織》結(jié)尾“異史氏曰”揭露了天子一時的嗜好引發(fā)各級官員為討好皇帝,從而搜刮貢物,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肮侍熳右货筒?,皆關(guān)民命”,正因為一舉一動皆關(guān)乎天下百姓的命運,更要審慎入微。
《諫太宗十思疏》第二段論證了人君的重要作用,人君治國出現(xiàn)怠惰疏忽之意,國政就會面臨危機,需要保持對自身的反思,時時殷憂,才能保持圣明。百姓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為民心向背對于國家安危有著重要作用。君主應警惕和克制權(quán)位和欲望,不能勞民傷財。
立論相近,《促織》以批判和諷刺為主,《諫太宗十思疏》以勸諫和勉勵為主。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結(jié)合前后文內(nèi)容分析,“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與“況于明哲乎?”之間為遞進關(guān)系。且要與“況”搭配,應為“而”。而況,連詞,表示更進一層。
ABC都不能與“況”搭配,且BC不表示遞進。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表現(xiàn)出勇于批評唐太宗失德的氣概”錯。結(jié)合“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可知,勸諫對象是“凡百元首”,即所有的君主;且主要不是為了批評指責,而是為了勸諫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結(jié)合“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可知,“處在深重的憂慮中”是君主“取易”的原因,而不是“守難”的原因。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對重要句子含義的理解能力。
C.“批判以蟲致富的無情”錯。對底層百姓的遭遇充滿了深刻的同情,并非對成名一家得以富貴有諷刺和批判之意。
故選C。
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本主要觀點的能力。
《促織》通過主人公成名從悲到喜、喜極生悲、悲極復喜,禍福轉(zhuǎn)化的奇特故事情節(jié),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宮廷”的驕奢淫逸,以及各級官吏的媚上責下“假此科斂丁口”等等罪責,同時也提示了封建社會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結(jié)尾評論說“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guān)民命,不可忽也”,意思是“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zhí)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抵押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guā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年級英語暑假特色作業(yè)
- 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據(jù)接入采集系統(tǒng)建設(shè)方案
- 智慧工地施工方案1
- 網(wǎng)球俱樂部合同(2篇)
- 南京工業(yè)大學浦江學院《食品基礎(chǔ)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鵝媽媽買鞋的說課稿
- 翔荷雅苑2-樓施工組織設(shè)計
- 南京工業(yè)大學浦江學院《結(jié)構(gòu)力學》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小小的船》的說課稿
-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
- GB/T 22838.6-2024卷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第6部分:硬度
- 期中 (試題) -2024-2025學年譯林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上冊
- 鐵路交通安全主題班會課件
- 公務員申論答題標準格子紙版A4打印版
- 第六章休閑體育產(chǎn)業(yè)PPT課件
- 道路水穩(wěn)層施工方案(完整版)
- 5、火災事故桌面演練記錄表
- 行政法對憲法實施的作用探討
- BIM等信息技術(shù)的使用
- 檁條規(guī)格選用表
- 論大學的學術(shù)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