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專題六第一講文言基礎(chǔ)細落實_第1頁
2021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專題六第一講文言基礎(chǔ)細落實_第2頁
2021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專題六第一講文言基礎(chǔ)細落實_第3頁
2021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專題六第一講文言基礎(chǔ)細落實_第4頁
2021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專題六第一講文言基礎(chǔ)細落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古專題六文言文閱讀eq\a\vs4\al(一、2019·全國卷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商君者,衛(wèi)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公叔既死,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yè),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jiān)以求見孝公。公與語,數(shù)日不厭。景監(jiān)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歡甚也。”鞅曰:“吾以強國之術(shù)說君,君大說之耳?!毙⒐扔眯l(wèi)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wèi)鞅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薄爸问啦灰坏溃銍环ü?。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币孕l(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于是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于是以鞅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強。孝公使衛(wèi)鞅將而伐魏。衛(wèi)鞅伏甲士而襲虜魏公子卬,因攻其軍,盡破之以歸秦。魏惠王兵數(shù)破于齊秦,國內(nèi)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獻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衛(wèi)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節(jié)選自《史記·商君列傳》)1.下列對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A.衛(wèi)之諸庶孽公子也:庶孽,指妃妾所生之子,猶樹有孽生,故稱。與之相對的是“嫡子”,指正室所生之子。B.其祖本姬姓也:上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是族號,氏是姓的分支。人類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每個氏族公社有一個共同的女祖先,全體成員都是她的后代,因此古姓中有不少都從“女”,如“姚”“姜”“姬”等。C.徙都大梁:大梁,古代河南洛陽的別稱,戰(zhàn)國時是魏國國都,魏惠王也因此別稱梁惠王。D.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對自己的謙稱。類似的稱呼還有朕、孤、不穀等。解析:C項,“河南洛陽”錯。大梁,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隋唐以后,通稱今開封市為大梁。2.下列對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A.鞅少好刑名之學:刑名之學,戰(zhàn)國時以申不害為代表的學派。主張循名責實,慎賞明罰。B.夏殷不易禮而亡:夏殷,即夏桀和殷紂,他們二人都是暴虐荒淫的國君,后人常用他們指代昏庸的君王,以警誡他們的君主。C.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獻于秦以和:河西,泛指黃河以西的地區(qū);與之相對,“河東”即指黃河以東的地區(qū),“河內(nèi)”指黃河以南的地區(qū)。D.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封邑,古時帝王賜給諸侯、功臣以領(lǐng)地或食邑。解析:C項,“黃河以南”錯?!昂觾?nèi)”在古代泛指黃河以北的地區(qū),亦專指河南省境內(nèi)黃河以北的地區(qū),如“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寡人之于國也》)中的“河內(nèi)”即指后者。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A.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B.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C.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D.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解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一句,“年雖少”和“有奇才”中間斷開,這是兩個帶有轉(zhuǎn)折意義的句子,排除A項?!芭e國”后不能斷開,它和“而聽之”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排除D項?!巴跫床宦犛明薄笔且痪湓?,意思是“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孫鞅”,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項。做斷句題一定要粗知大意,找準主語,把握動詞,弄清句意關(guān)系。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繆公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在位期間任用賢臣,使國力趨強,稱霸西戎。B.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他們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計、戰(zhàn)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變法是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做出重大變革,商鞅變法為秦國富強奠定了基礎(chǔ)。D.黥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罰之中較輕。解析:“湯武”是商湯與周武王的并稱。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商鞅投奔秦國,受到孝公賞識。他本是衛(wèi)國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攬賢才,于是通過景監(jiān)見到孝公,說之以強國之術(shù),孝公與他交談,數(shù)日不覺厭煩。B.商鞅旁征博引,說服孝公變法。他初步站穩(wěn)腳跟后,又借歷史興亡來證明改革的必要,勸說孝公變法,最終孝公賜予他官職,又下達了變法的命令。C.商鞅厲行法治,秦國太平富強。他鐵面無私,不徇私情,無論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罰,國人受此震懾,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狀況改善,民眾家給人足。D.魏國被迫遷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國戰(zhàn)事失利,無奈割讓河西之地獻給秦國以求和,并遷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說,遺憾的是沒有聽從公叔座的勸告。解析:從原文看,治安狀況改善,民眾家給人足,這是變法十年后的狀況,不是當時產(chǎn)生的結(jié)果。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譯文:圣人如果可以使國家強盛,不必效法陳規(guī);如果可以使百姓獲利,不必遵守舊制。(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譯文:法令在民間實行一年,秦人到國都訴說新法不便利的數(shù)以千計。解析:(1)關(guān)鍵詞“茍”“法”“循”,“不法其故”“不循其禮”的句式相同,翻譯時要注意。(2)“期年”“之”“國都”等詞是關(guān)鍵詞。參考譯文:商君,是衛(wèi)國國君姬妾生的兒子。名鞅,姓公孫,他的祖先本來姓姬。公孫鞅年輕時就喜歡刑名之學,侍奉魏國國相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賢能,還沒來得及向魏王推薦(他)。正趕上公叔座得了重病,魏惠王親自去看望他,公叔座說:“公孫鞅雖然年輕,卻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國政全部交給他,由他去治理。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孫鞅,就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走出國境?!惫遄篮蟛痪?,公孫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在全國尋訪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時代的霸業(yè),向東收復失地。他就西去秦國,通過孝公的寵臣景監(jiān)求見孝公。(公孫鞅見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談了好幾天都不覺得厭倦。景監(jiān)說:“您憑什么能合乎我們大王的心意呢?我們大王高興極了?!惫珜O鞅說:“我用強國的辦法勸說他,他才特別高興?!毙⒐斡眯l(wèi)鞅后不久,衛(wèi)鞅打算變更法度,孝公恐怕天下人議論自己。衛(wèi)鞅說:“行動猶豫不決就不會搞出名堂,辦事猶豫不決就不會成功。圣人如果可以使國家強盛,不必效法陳規(guī);如果可以使百姓獲利,不必遵守舊制?!毙⒐f:“講得好?!?衛(wèi)鞅說:)“治理國家沒有一成不變的辦法,有利于國家就不仿效舊法度。所以湯武不沿襲舊法度而能稱王天下,夏殷不更換舊禮制而滅亡。反對舊法的人不能被非難,而沿襲舊禮的人不值得贊揚?!毙⒐f:“講得好?!庇谑侨蚊l(wèi)鞅為左庶長,終于制定了變更成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間實行一年,秦人到國都訴說新法不便利的數(shù)以千計。正當這時,太子觸犯了新法。衛(wèi)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推行,是因為上層人觸犯了它?!睂⒁佬路ㄌ幜P太子。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被施以刑罰,于是就處罰了監(jiān)督他行為的老師公子虔,以墨刑處罰了給他傳授知識的老師公孫賈。第二天,秦國人就都遵循新法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國百姓都非常高興,路上沒有拾別人丟的東西占為己有的人,山林里也沒了盜賊,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人民勇于為國家打仗,不敢為私利爭斗,鄉(xiāng)村、城鎮(zhèn)局勢安定。于是衛(wèi)鞅被任命為大良造。又過了五年,秦國國富民強。孝公派衛(wèi)鞅率領(lǐng)軍隊攻打魏國。衛(wèi)鞅埋伏的身穿鎧甲的士兵突然襲擊并俘虜了魏公子卬,趁機攻打他的軍隊,徹底打垮了魏軍后,押著公子卬回秦國。魏惠王的軍隊多次被齊、秦擊潰,國內(nèi)空虛,一天比一天削弱,魏惠王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讓河西之地奉獻給秦國以求和。魏國就離開安邑,遷都大梁。魏惠王說:“我真后悔當初沒采納公叔座的意見啊?!毙l(wèi)鞅打敗魏軍回來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個邑封給了他,封號叫作商君。eq\a\vs4\al(二、2019·全國卷Ⅲ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吳起者,衛(wèi)人也,事魯君。齊人攻魯,將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曰:“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蔽暮钜詤瞧鹕朴帽?,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昔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jīng)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蔽浜钤唬骸吧啤!眳瞧馂槲骱邮?,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蔽脑唬骸按四宋崴跃幼又弦??!眳瞧鹉俗灾ト缣镂?。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節(jié)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1.下列對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A.則諸侯圖魯矣: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國君主。在其統(tǒng)轄區(qū)域內(nèi),世代掌握軍政大權(quán),但按禮要服從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貢、述職。B.請與子論功: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也用來稱老師或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比如“孔子”。C.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即孟嘗君,名句“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中說的就是此人。D.于是南平百越:百越,又稱“百粵”。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閩、粵等地,每個部落都有名稱,統(tǒng)稱“百越”?!哆^秦論》“南取百越之地”中的“百越”即是此意。解析:C項,“說的就是此人”錯誤。文中的孟嘗君是戰(zhàn)國時齊國貴族,與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并稱“戰(zhàn)國四公子”,皆以招攬賓客著稱。“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出自王勃《滕王閣序》,孟嘗,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但由于志趣高尚、潔身自好,長期不得升遷,不被重用。2.下列對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A.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魏文侯,戰(zhàn)國初期魏國崛起的關(guān)鍵人物,是備受司馬光推崇的治國明君。B.武侯浮西河而下:古稱黃河南北流向的部分為西河,在今山西、陜西交界處。C.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宗室,特指與國君或皇帝同宗族之人。通常以與皇帝的父系血緣親疏關(guān)系來確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歷代就此規(guī)定不一。D.太子立:太子,封建時代君主的兒子中被預定繼承君位的人。太子多居住在中宮,所以常用“中宮”稱太子。解析:D項,“中宮”錯。在古代,太子多居住在東宮,故常用“東宮”稱太子?!爸袑m”是皇后居住之處,常用以借指皇后。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A.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B.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C.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D.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考查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的學科素養(yǎng)?!岸闷饎t是棄衛(wèi)”句中,“起”指吳起,“君用起”指魯君重用吳起,主謂賓已全。而“則是”是“則是棄衛(wèi)”一句的開頭,譯為“就等于拋棄了衛(wèi)國”,所以應在“則是”前和“棄衛(wèi)”后斷開。故排除A、C兩項?!岸袘?zhàn)勝之名”中的“之”是連接定語與中心詞的,不能在它后面斷開,所以排除D項。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A.殷紂為商代末代國君,在位期間統(tǒng)治失控,好酒淫樂,暴斂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繼承其父遺志,聯(lián)合眾多部族與商激戰(zhàn),滅商,建立周王朝。C.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戰(zhàn)國時的韓、趙、燕三國,史上又稱“三晉”。D.令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設(shè)置的最高官位,輔佐楚國國君,執(zhí)掌全國的軍政大權(quán)。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春秋末期晉國被趙國、魏國、韓國三國所取代,史稱“三家分晉”。三晉,原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魏國、韓國三國的合稱,后演變?yōu)橹袊轿魇〉膭e稱。故選C。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吳起憐恤士卒,帶兵屢建奇功。他本是衛(wèi)國人,先是率魯軍抗齊得勝,后又率魏軍攻陷秦國五城;這些戰(zhàn)功都和他善于為將、與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吳起勸告魏侯,修德重于據(jù)險。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時,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國之寶;吳起表示,治國依據(jù)山河險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國家滅亡。C.吳起聲名漸起,遭到公叔嫉妒。他雖然對田文擔任魏相表示不悅,但不久就平復了心情;而公叔繼田文后為相,他深表不滿,擔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國。D.吳起為楚建功,反而受到禍害。他到楚國后雖然屢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國貴戚卻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亂箭射擊吳起;太子繼位之后,這才誅殺作亂之人。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公叔繼田文后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吳起懼得罪,遂去”。原文沒有吳起對公叔“深表不滿”的意思。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眳瞧鹉俗灾ト缣镂?。譯文:田文說:“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吳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譯文: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亂而攻擊吳起,吳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體上。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題中注意判斷句“此乃……也”、“所以”(……的原因)、“乃”(才)。第(2)題中注意“作亂”(暴亂,發(fā)動叛亂)、“走”(逃跑)、“之”(到)。參考譯文:吳起是衛(wèi)國人,侍奉魯國國君。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君任用吳起為將軍攻打齊國,大敗齊軍。魯國就有人說:“魯國是個小國,而有戰(zhàn)勝的名聲,諸侯們就打魯國的主意。況且魯國和衛(wèi)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于拋棄了衛(wèi)國?!濒斁龖岩蓞瞧?,疏遠了他。這時,吳起聽說魏文侯賢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就任用他為將軍,攻打秦國,奪取了五座城池。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膿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后,就放聲大哭,說:“往年吳將軍替他父親吸吮膿液,他父親在戰(zhàn)場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敵人手里。如今吳將軍又給我兒子吸吮膿液,我不知道他會死在什么地方?!蔽何暮钜驗閰瞧鹕朴谟帽?,廉潔公正,能取得所有將士的歡心,就命他擔任西河郡守一職,來抵御秦國和韓國。魏文侯死后,吳起侍奉他的兒子魏武侯。武侯泛舟于西河并順流而下,船行到半途,武侯回過頭來對吳起說:“太美了,山河險固,這是魏國的瑰寶??!”吳起回答說:“從前殷紂的國都,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邊,黃河流經(jīng)它的南面,因為他治政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殺了。由此看來,政權(quán)穩(wěn)固在于仁德,不在于地理形勢的險要?!蔽浜钫f:“講得好。”吳起做西河郡守,取得了很高的聲望。魏國設(shè)置了相位,任命田文為國相。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與你比一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國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托付給你呢,還是應當托付給我?”吳起沉默了許久,說:“應該托付給你啊。”田文說:“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吳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國相,娶了魏君的女兒,妒忌吳起。吳起怕招來災禍,于是離開魏國,隨即就到楚國去了。楚悼王一向聽說吳起賢能,(吳起)剛到楚國,就任命他為國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向西又討伐了秦國。諸侯國對楚國的強大感到憂慮。原本的楚國貴戚都想謀害吳起。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亂而攻擊吳起,吳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體上。攻擊吳起的那些人趁機用箭射吳起,也射中了悼王的尸體。等把悼王安葬后,太子即位,就讓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因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eq\a\vs4\al(三、2018·全國卷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為太守陳寵功曹,當職割斷,不避豪右。寵風聲大行,入為大司農(nóng)。和帝問曰:“在郡何以為理?”寵頓首謝曰:“臣任功曹王渙以簡賢選能,主簿鐔顯拾遺補闕,臣奉宣詔書而已?!钡鄞髳?,渙由此顯名。州舉茂才,除溫令??h多奸猾,積為人患。渙以方略討擊,悉誅之。境內(nèi)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輒云以屬稚子,終無侵犯。在溫三年,遷兗州刺史,繩正部郡,風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實論。歲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從駕南巡,還為洛陽令。以平正居身,得寬猛之宜。其冤嫌久訟,歷政所不斷,法理所難平者,莫不曲盡情詐,壓塞群疑。又能以譎數(shù)發(fā)擿奸伏。京師稱嘆,以為渙有神算。元興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壯皆相與賦斂,致奠醊以千數(shù)。渙喪西歸,道經(jīng)弘農(nóng),民庶皆設(shè)盤案于路。吏問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見侵枉,故來報恩。其政化懷物如此。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延熹中,桓帝事黃老道,悉毀諸房祀,唯特詔密縣存故太傅卓茂廟,洛陽留王渙祠焉。自渙卒后,連詔三公特選洛陽令,皆不稱職。永和中,以劇令勃海任峻補之。峻擢用文武吏,皆盡其能,糾剔奸盜,不得旋踵,一歲斷獄,不過數(shù)十,威風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終于太山太守。(節(jié)選自《后漢書·王渙傳》)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A.晚而改節(jié)節(jié):志向B.寵頓首謝曰謝:謝罪C.后坐考妖言不實論坐:因犯……罪D.恒亡其半亡:損失解析:這里是“回答”的意思。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A.渙以方略討擊愿以十五城請易璧B.悉誅之臣之壯也,猶不如人C.其冤嫌久訟吾其還也D.入為大司農(nóng)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解析:A項,兩個“以”都是介詞,拿,用,憑著。B項,代詞,他們/助詞,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項,代詞,那些/副詞,表商量或希望語氣,還是。D項,動詞,擔任/句末語氣助詞,常用在疑問句里。3.與文中“在郡何以為理”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項是(B)A.是寡人之過也 B.沛公安在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今君乃亡趙走燕解析:B項,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沛公在安”;題干句子正常語序為“在郡以何為理”。A項,判斷句。C項,定語后置句。D項,省略句。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C)例句:渙喪西歸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D.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解析:例句中的“西”是名詞做狀語,向西。A項中的“愚”是形容詞做名詞,愚人。B項中的“水”,名詞做動詞,游水。C項中的“日”是名詞做狀語,每天。D項中的“舞”“泣”,使動用法,使……起舞,使……哭泣。5.下列對文中畫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功曹,古代官職,為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記錄業(yè)績。B.補闕,官職名稱,職責為對皇帝進行規(guī)諫及舉薦人才。C.永元,東漢和帝年號。年號是我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D.黃老,“黃”,指上古的黃帝;“老”,指春秋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后世道家奉為始祖,是古代一種思想流派。解析:結(jié)合前面的“拾遺”來看,這里的“補闕”是彌補疏漏或失誤。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A.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B.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C.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D.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四個選項前四處斷句均一致,從第五處開始不同。結(jié)合畫波浪線部分的大意,王渙年少時喜好行俠仗義,故應斷在“好俠”處,這樣就排除了C項和D項;文言文句子多整句,前后句式一致,“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三個句子的結(jié)構(gòu)一致,故排除A項。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A.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慣上稱為“豪右”。B.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又常常用于書信、表奏中作為敬辭。C.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稱茂才,后世有時也沿用此名。D.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稱,現(xiàn)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啊畮煛瘑斡?,舊時均可指國都”錯,“師”在舊時大多指軍隊。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王渙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賞識。他在太守陳寵手下?lián)喂Σ?,遇事敢于決斷;陳入朝為大司農(nóng),回答皇上詢問時褒獎他善于簡賢選能,王由此得以顯名。B.王渙掃除積弊,境內(nèi)風清氣正。他擔任溫縣縣令,以謀略鏟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兗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肅下屬部門,極有聲威。C.王渙辦案嚴謹,治事寬猛相濟。他對于疑難案件以及法理難平者,探尋本來面目,盡力還以公正;又能夠揭發(fā)奸隱之事,深受外界稱嘆,被譽為有神算。D.王渙政績卓著,后任難以比肩。他死于洛陽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選其繼任者,均不稱職;后來選用任峻,任充分發(fā)揮文武屬吏才干,仍然忙得無法分身。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仍然忙得無法分身”無中生有,“不得旋踵”在文中的意思是“決不畏避退縮”,而不是“忙得無法分身”。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譯文:百姓懷念王渙的恩德,在安陽亭西為他建造祠堂,每到進食時就奏樂歌詠而祭祀他。(2)一歲斷獄,不過數(shù)十,威風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譯文:一年間的斷案,不過幾十件,聲威超過王渙,而在條理方面比不上他。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注意“為立祠安陽亭西”為省略句和狀語后置句,在翻譯時要補充成“為立祠(于)安陽亭西”并變換句式。輒:就。薦:祭祀。(2)一歲:一年。獄:案件。于:比。文理:條理。不及:比不上。參考譯文:王渙,字稚子,是廣漢郪縣人。父親王順,擔任安定太守。王渙年少時喜好行俠仗義,崇尚武力,與強悍輕捷的少年交往頻繁。后來才改變了自己的志向,鉆研儒學,學習《尚書》,研讀律令,大體明曉了這些書典的主要旨義。他擔任太守陳寵的功曹,任職期間敢于決斷,即使對豪強大戶也決不留情。陳寵治政的名聲廣泛流傳,入朝任大司農(nóng)。漢和帝問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辦法治理政務(wù)的?”陳寵叩頭回答說:“臣任用功曹王渙,讓他選拔賢明有才能的人(處理各種事務(wù));又讓主簿鐔顯糾正過失,彌補有漏洞的地方;我不過是奉命宣讀皇上您的詔書罷了?!焙偷凼指吲d,王渙從此出了名。州里舉薦王渙為茂才,并讓他做溫縣縣令。溫縣境內(nèi)有很多奸猾之徒,長期以來成了當?shù)厝说拇蠡?。王渙采取策略加以討伐打擊,把他們?nèi)跨P除。縣境內(nèi)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路邊停宿。那些放牛的人,總是說牛是王渙的,始終沒有被侵犯。王渙擔任了三年溫縣縣令后,升為兗州刺史,他依法治理兗州所屬郡縣,德化和聲威得到廣泛傳播。后來王渙由于考核妖言不實而被定罪。一年多后,被征召任命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渙隨從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為洛陽縣令。他辦事清平公正,處理案件也寬嚴得當。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長期告狀,而歷任縣令所不能判決、按法律情理難以評判的案件,王渙無不弄清真?zhèn)?,堵住大家的疑惑。同時他還用奇謀異術(shù),多次揭發(fā)和暴露隱秘的壞人壞事。京城的人都稱頌嘆服,認為王渙有神機妙算。元興元年,王渙病死。無論是城中百姓還是行旅之人沒有不嘆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資,上千人為他舉行祭奠。王渙的靈柩向西運回家鄉(xiāng),路過弘農(nóng)縣,老百姓都在路旁擺設(shè)盤、案加以祭奠。官吏問他們這樣做的緣故,老百姓都說平常帶米到洛陽,被士卒衙門所盤剝,經(jīng)常要損失一半。自從王渙任洛陽縣縣令后,不再被侵奪,所以來祭奠以報答他的恩情。王渙的政治教化令人懷念感激達到這樣的地步。百姓懷念王渙的恩德,在安陽亭西為他建造祠堂,每到進食時就奏樂歌詠而祭祀他。延熹年間,桓帝侍奉黃老學說,將所有的祠堂全部毀去,唯獨專門下詔書要密縣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廟,洛陽保留王渙的祠堂。自從王渙去世以后,皇帝連續(xù)下詔書給三公,要他們專門挑選洛陽縣縣令,但挑出來的都不稱職。永和年間,朝廷任命劇縣縣令勃海人任峻補任洛陽縣令。任峻選拔文武官員,充分發(fā)揮這些人的才能,(這些人)督察懲治奸惡盜賊,決不畏避退縮,一年間的斷案,不過幾十件,聲威超過王渙,而在條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eq\a\vs4\al(四、2018·全國卷Ⅲ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純禮字彝叟以父仲淹蔭知陵臺令兼永安縣永昭陵建京西轉(zhuǎn)運使配木石磚甓及工徒于一路獨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韓琦,琦曰:“范純禮豈不知此?將必有說?!彼?,眾質(zhì)之,純禮曰:“陵寢皆在邑境,歲時繕治無虛日,今乃與百縣均賦,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時用乎?”琦是其對。還朝,用為三司鹽鐵判官,以比部員外郎出知遂州。瀘南有邊事,調(diào)度苛棘,純禮一以靜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圖像于廬,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場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誅。純禮曰:“草濕則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償之。庫吏盜絲多罪至死,純禮曰:“以棼然之絲而殺之,吾不忍也?!甭犉浼胰べI以贖,命釋其株連者。除戶部郎中、京西轉(zhuǎn)運副使?;兆诹?,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前尹以刻深為治,純禮曰:“寬猛相濟,圣人之訓。方務(wù)去前之苛,猶慮未盡,豈有寬為患也?!庇墒且磺幸詫捥幹?。中旨鞫享澤村民謀逆,純禮審其故,此民入戲場觀優(yōu),歸途見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與劉先主如何?”遂為匠擒。明日入對,徽宗問何以處之,對曰:“愚人村野無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應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間知陛下刑憲不濫,足以為訓爾?!被兆趶闹兌Y沉毅剛正,曾布憚之,激駙馬都尉王詵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詵怒。會詵館遼使,純禮主宴,詵誣其輒斥御名,罷為端明殿學士、知潁昌府,提舉崇福宮。崇寧五年,復左朝議大夫,提舉鴻慶宮。卒,年七十六。(節(jié)選自《宋史·范純禮傳》)(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京西轉(zhuǎn)運使配木石配:攤派2.琦是其對是:認為……正確對:回答3.守吏惕息俟誅俟:等待誅:責罰4.但使密償之但:只密:私下5.前尹以刻深為治刻深:苛刻嚴酷6.中旨鞫享澤村民謀逆鞫:審訊7.詵誣其輒斥御名輒:動不動斥:直稱8.使者以白陵使韓琦以:介詞,把9.今乃與百縣均賦乃:副詞,竟然10.曷若置此曷:通“盍”,何不11.命釋其株連者者:代詞,……的人12.草場火火:名詞用作動詞,失火13.以不應為杖之杖:名詞用作動詞,杖責(二)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類型。14.永昭陵建倒裝句、省略句,“建永昭陵(的時候)”。15.使者以白陵使韓琦省略句,“使者以(這件事)白陵使韓琦”。16.不取于民倒裝句,狀語后置,“不于民取”。17.何以戒后人省略句、賓語前置,“(這樣的話,)以何戒后人”。(三)內(nèi)容理解。1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純禮擔任陵臺令兼永安縣令時,不接受永昭陵興建攤派的賦役,后來,眾人責問陵使韓琦,純禮回答得有理有據(jù)。B.純禮對待百姓從不豪取強奪,百姓畫他的圖像掛在家中,像敬神一樣敬他,稱為“范公庵”。C.徽宗即位,純禮擔任開封知府。前一任開封知府用嚴苛的法令來治理百姓,純禮認為寬嚴互補,是圣人的教誨,一切以寬緩的態(tài)度來處理。D.駙馬王詵招待遼國使者,純禮主持宴會,王詵誣告他動不動就直稱皇上名字,純禮被罷免為端明殿學士、穎昌府知府、崇福宮提舉。解析:“眾人責問陵使韓琦”錯誤,原文中的“眾質(zhì)之”,質(zhì)問的是純禮。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A.純禮字彝叟/以父仲淹蔭/知陵臺令兼永安縣/永昭陵建京西轉(zhuǎn)運使/配木石磚甓及工徒于一路/獨永安不受令/B.純禮字彝叟/以父仲淹/蔭知陵臺令兼永安縣/永昭陵建/京西轉(zhuǎn)運使配木石磚甓及工徒于一路/獨永安不受令/C.純禮字彝叟/以父仲淹/蔭知陵臺令兼永安縣/永昭陵建京西轉(zhuǎn)運使/配木石磚甓及工徒于一路/獨永安不受令/D.純禮字彝叟/以父仲淹蔭/知陵臺令兼永安縣/永昭陵建/京西轉(zhuǎn)運使配木石磚甓及工徒于一路/獨永安不受令/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斷句要依據(jù)前后文的句意與基本的語法結(jié)構(gòu)。“以父仲淹蔭”的意思是“依靠父親范仲淹的蔭庇”,中間不能斷開;“京西轉(zhuǎn)運使”是一個官職,“配木石磚甓及工徒于一路”是它的謂語和賓語,二者之間不能斷開;而前句“永昭陵建”是個獨立成分,后面不能加賓語。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A.陵寢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還需設(shè)置守陵奉祀的官員以及禁衛(wèi)。B.“株”,本義樹根,根與根間緊密相連,因而“株連”又指一人有罪而牽連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開封府前任府尹;“尹”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簡稱。D.御名指皇帝名諱,古代與皇帝有關(guān)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璽指皇帝印信。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令尹、京兆尹不是知府的簡稱?!傲钜痹诖呵飸?zhàn)國時期是楚國的最高官銜,相當于宰相。“京兆尹”是京師的地方長官。將令尹、京兆尹說成是知府的簡稱,表達明顯有誤。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純禮敢于抗言,受到韓琦賞識。主管官員分配勞賦不當,他有理有據(jù)地提出異議,認為永安縣負責陵寢日常維護,不應與各縣均等,得到陵使韓琦認同。B.純禮關(guān)懷下屬,處分重在懲戒。他在遂州任上對下屬寬厚,草場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誅殺,庫吏因盜絲將被處死,他均認為罪不至死而采用賠償?shù)膽吞?。C.純禮鑒察往事,治事去苛從寬。在開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誤告謀逆,他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認為應判杖刑,并以彰顯皇上刑罰不濫為由,征得皇上認可。D.純禮堅毅剛直,不幸遭人算計。他的正直讓曾布恐懼,曾挑唆駙馬都尉王詵誣告純禮,王即借純禮宴請遼使事構(gòu)陷純禮,致使純禮蒙冤,最終遭到免職。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懊饴殹卞e,應為“降職”。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方務(wù)去前之苛,猶慮未盡,豈有寬為患也。譯文:正盡力去除先前的苛嚴,尚且擔心做得不夠,哪有寬松成為禍患的呢。(2)愚人村野無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譯文:愚人粗魯無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會辜負陛下愛惜生靈的仁德。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1)關(guān)鍵性詞語:方、務(wù)、猶、慮、患。(2)關(guān)鍵性詞語:村野、蔽罪、辜、德。參考譯文:范純禮,字彝叟,因父親范仲淹的恩蔭,擔任陵臺令和永安縣令。興建永昭陵時,京西轉(zhuǎn)運使把木材、石料、磚和工匠役徒攤派給一路,只有永安縣不接受命令。使者把這件事報告給陵使韓琦,韓琦說:“范純禮難道不知道這件事嗎?一定有他的說法?!庇幸惶?,眾人質(zhì)問他,純禮說:“陵寢都在永安縣境內(nèi),一年四季都要修繕管理,沒有閑著的時候,現(xiàn)在竟然和各縣平攤賦役,為什么不將賦役擱置此處,用它來供奉平時的用度呢?”韓琦肯定了他的回答。回到朝中,(范純禮)被任命為三司鹽鐵判官,以比部員外郎的身份出京任遂州知府。瀘南邊境上有戰(zhàn)事,征調(diào)賦稅嚴苛急切,純禮一概以靜應對,分辨其中可以備辦的,不從百姓那里征取。百姓在廬舍中畫像,把他像神一樣加以供奉,命名為“范公庵”。草場失火,百姓疑慮害怕,看守草場的官吏驚恐地等候誅殺。純禮說:“草濕就會產(chǎn)生火氣,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只讓他們暗中賠償。庫吏偷絲太多當判死罪,純禮說:“因為亂紛紛的絲殺了他,我不忍心啊?!甭犎嗡募胰肆⒖坛鲥X買下絲來贖罪,命令釋放受到牽連的人。(純禮)被任命為戶部郎中、京西轉(zhuǎn)運副使?;兆诩次唬?純禮)以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擔任開封府知府。開封府前任知府治政苛刻嚴酷,純禮說:“寬柔剛猛相濟,是圣人的教誨。正盡力去除先前的苛嚴,尚且擔心做得不夠,哪有寬松成為禍患的呢?!币虼艘桓乓詫捤商幨?。皇帝直接下詔命令審訊享澤村村民謀反一事,純禮審問事情的緣由,(原來是)這個人到戲場看戲,回來的路上見到工匠做桶,就把桶戴在頭上說:“和劉先主相比怎樣?”于是被工匠抓住。(純禮)第二天上朝應對,徽宗問怎么處理這件事,(純禮)回答說:“愚人粗魯無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會辜負陛下愛惜生靈的仁德。按不應做此事的罪名杖責他,就夠了?!?皇帝)說:“(這樣做)怎么能夠警誡后人呢?”純禮回答:“正是想要朝廷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濫施刑罰,足夠作為典范了?!被兆诼爮牧怂脑挕<兌Y沉穩(wěn)堅毅剛強正直,曾布畏懼他,挑唆駙馬都尉王詵說:“皇上想要升任你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蓖踉柎笈G》晖踉栒写|國使者,純禮主持宴會,王詵誣告他動不動就直稱皇上名字,(純禮)被罷免為端明殿學士、潁昌府知府,提舉崇福宮。崇寧五年,恢復左朝議大夫一職,提舉鴻慶宮。去世,享年七十六歲。四步閱讀法,讀懂文言文閱讀(2019·全國卷Ⅰ)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讀文示范①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②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③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④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雹菥禹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第一步:關(guān)注開頭段,了解人物的基本信息。用雙波浪線標注出人物的生平履歷:①姓名、字號,特點,任職情況。②其余內(nèi)容中主人公姓名(注:因為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考生把人名當成其他實詞翻譯的現(xiàn)象,故此補上此點)。第二步:標注時間詞,劃分文段層次。用序號劃分文段層次,在每層最前面加上序號后,概括每段大意。第①層:簡介賈誼籍貫、才氣及吳廷尉的賞識。第②層:賈誼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展現(xiàn)非凡才能,一年之間就當上太中大夫。第③層:賈誼熱心政事,認為應當改變,受到權(quán)貴詆毀。第④層:文帝詢問賈誼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認為不如賈誼。第⑤層:賈誼擔任梁懷王的太傅期間勸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納。數(shù)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悲泣而死。第三步:了解人物事件,歸納內(nèi)容要點。事件一:賈誼少年得志,受到賞識。事件二:賈誼才華橫溢,熱心政事,遭到奸人詆毀。事件三:賈誼再入宮廷,文帝自認不如賈誼,但還是沒有重用賈誼,只是任命他為梁懷王太傅。事件四:賈誼體察政事,居安思危,但其意見沒被文帝采納,最后英年早逝。第四步: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中心意思。本文通過記述賈誼的才能以及不俗的見識,贊美了賈誼,也表達了對賈誼的深深同情。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D.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作答本題,一是要正確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二是要注意選項的不同斷點之處。原句翻譯為: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十八歲的時候,便以博通詩書、能寫文章而在全郡有名氣。當時吳廷尉是河南郡郡守,聽說賈誼是個優(yōu)秀的人才,就把他召到自己門下,對他很賞識。四個選項中,前三處斷點相同。第四處B、C兩項相同,A、D兩項不同,“聞于郡中”是狀語后置句,可以肯定D項錯誤;又因為“吳廷尉”為人名,是后一句的主語,可以肯定A項錯誤。B、C兩項五、六處相同,第七處根據(jù)對句子意思的理解,應為“召置門下”,可知B項錯誤。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shù)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lǐng)地后,受封者前往領(lǐng)地居住并進行統(tǒng)治管理。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選項中,諸子百家是對先秦時期(春秋戰(zhàn)國)各學術(shù)派別的總稱,以法家、道家、儒家影響最為深遠。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賈誼初入仕途,展現(xiàn)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當時年僅二十余歲,卻讓諸生自覺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級提拔,一年之間就當上太中大夫。B.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quán)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當全盤改變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quán)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C.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D.賈誼勸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侯,賈誼認為禍患將自此興起;數(shù)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悲泣而死。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時間錯位。依據(jù)原文“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可知,“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這兩個事件時間上有先后,任命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是后發(fā)生的。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弊g文:于是說賈誼壞話道:“洛陽之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quán)力,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2)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譯文:賈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shù)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要翻譯對句子的大意,還要準確譯出關(guān)鍵詞。如:“乃”,于是;“短”,詆毀,誹謗;“擅權(quán)”,獨攬權(quán)力;“紛亂”,使動用法,使……雜亂,使……混亂;“數(shù)”,屢次;“或”,有的;“稍”,逐漸。參考譯文: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十八歲的時候,便以博通詩書、能寫文章而在全郡有名氣。當時吳廷尉是河南郡郡守,聽說賈誼是個優(yōu)秀的人才,就把他召到自己門下,對他很賞識。文帝即位不久,聽說河南郡的吳郡守治理政事在全國最有成績,過去又與李斯是同鄉(xiāng)而常向李斯學習,就征召他為廷尉。吳廷尉便向皇帝推薦賈誼,說他很年輕,頗為通曉諸子百家的學說。文帝便征召賈誼為博士。當時賈誼才二十多歲,在朝臣中是最年輕的。每當皇帝詔令臣下商議政事,各位老先生無言答對時,而賈誼卻總能答得很完滿,人人都覺得賈誼所講的,正是自己所要說的。于是,大家都認為自己的才能趕不上賈誼。孝文帝很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nèi)賈誼就升任太中大夫。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文帝即位二十多年,天下和睦融洽,應當更定歷法,改變車馬、服飾的顏色,訂正法令制度,確定官職名稱,大興禮樂,便詳細草擬了各項儀禮和辦法,色彩崇尚黃色,官印字數(shù)采用五,重新確定官職名稱,全盤變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剛剛即位,謙恭謹慎,一時還顧不上這些事。各項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諸侯全部前往封國,這些主張都是賈誼提出的。因此,文帝和大臣商議,打算把賈誼提拔到公卿的位置。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東陽侯張相如、御史大夫馮敬等人都忌恨賈誼,于是說賈誼壞話道:“洛陽之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quán)力,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從此,皇帝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建議,并任他為長沙王太傅。賈誼向文帝告辭之后,前往長沙赴任,在渡湘江的時候,作了一首賦,來憑吊屈原。賈誼擔任長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賈誼被征召到京城晉見皇帝。正趕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賜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詢問賈誼鬼神的本源。賈誼就詳細說明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一直談到夜半,在座席上文帝不知不覺地向賈誼面前移動。談完之后,文帝說:“我好久沒見賈生了,自以為超過了他,今天看來還是不如他?!边^了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是文帝的小兒子,很受寵愛,又喜歡讀書,所以文帝讓賈誼做他的老師。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誼勸諫,認為國家禍患就要從這里開始了。賈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shù)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文帝不聽。幾年以后,梁懷王騎馬時,從馬上跌下摔死了,沒有后代。賈誼認為自己這個老師沒有當好,很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第一講文言基礎(chǔ)細落實考點一文言實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不僅指出了考查范圍(《考試大綱》要求的120個實詞和初高中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常用實詞),還明確了考查方向(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實詞往往是多義的,只有在具體語境的限制下,實詞的意義才是確定的、具體的、有著特定內(nèi)涵的。這就需要考生具備依據(jù)語境理解實詞意義與用法的能力。從歷年對實詞的考查情況來看,文言實詞的考查內(nèi)容主要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和偏義復詞等,其中對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義復詞相對較少。eq\a\vs4\al(一、一詞多義)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相當普遍。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類型解說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即詞產(chǎn)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如“本”的本義是“樹木的根”,“道”的本義是“路途、道路”。引申義就是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guān)的其他意義。如“道”的本義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為其引申義;“本”的本義為“樹木的根”,“根本、本來、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義。如“孟嘗君至關(guān),關(guān)法雞鳴而出客”,“關(guān)”本指“門閂”,由于作用相似引申為“關(guān)卡”。比喻義就是詞建立在比喻基礎(chǔ)上所產(chǎn)生的意義。如“爪牙”的本義是“鳥獸的爪子和牙齒”,比喻義是“得力的幫手或武士”,現(xiàn)在屬貶義詞;“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義是“野草”,比喻義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假借義就是因假借而產(chǎn)生的含義。古文中常常出現(xiàn)通假現(xiàn)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eq\a\vs4\al(【技法點撥】)巧借本義聯(lián)系解識記多義詞,一定要找出其本義(工具書中一般列為第一條)或基本義項,尋求眾多義項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例如,從:會意字,像兩個人相隨行走在路上。本義:跟隨、隨從。如“吾從而師之”。引申義:①聽從、服從,如“從善如流”;②次要的,如“從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親者叫從,如“從弟”。緊扣語境推敲解每個詞語雖然都有它自己的含義,但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往往含義不同,或為本義或為引申義。只有緊扣語境,才能確切地解釋詞語。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辭eq\b\lc\{\rc\(\a\vs4\al\co1(①遂辭歸告辭,②卮酒安足辭推辭,③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言辭))謝eq\b\lc\{\rc\(\a\vs4\al\co1(①薛譚乃謝求反道歉,②謝家來貴門告別,③多謝后世人告誡))(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秦青弗止,餞行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譯文:秦青沒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旁為他餞行,打著節(jié)拍唱起悲傷的(送行)歌,歌聲使林木振動,回聲使行走的云停下。參考譯文: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于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阻止他,在郊外大道旁給他餞行,打著節(jié)拍唱起悲傷的送行歌,歌聲使林木振動,回聲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譚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xù)學習,從此以后,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2.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中皆言愿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選自《后漢書·馮異傳》)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組是(A)A.①馮異為人謙退不伐伐:自夸②十年春,齊師伐我伐:討伐,征伐B.①進止皆有表識識:賞識②天下誰人不識君識:認識C.①每所止舍舍:宿營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舍:舍棄D.①光武以此多之多:賞賜②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多:大多解析:B項,①應解釋為“標志”;C項,②應解釋為“停息”;D項,①應解釋為“贊揚”。參考譯文:馮異為人處世謙虛退讓,不自夸,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就把馬車駛開避讓。軍隊前進停止都有標志,在各軍隊中號稱最有紀律。每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時,馮異經(jīng)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攻克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lǐng)任務(wù),每人都有被分配的隸屬,士兵們都說愿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贊揚他。3.閱讀下面的文段,解釋句子中加點的詞。鄭公子歸生率師伐宋。宋華元率師應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將戰(zhàn),華元殺羊饗士,羊斟不與焉。明日戰(zhàn),怒謂華元曰:“昨日之事,子為制;今日之事,我為制?!彼祢?qū)入于鄭師。宋師敗績,華元虜。夫弩機差以米則不發(fā)。戰(zhàn),大機也。饗士而忘其御也,將以此敗而為虜,豈不宜哉!(《呂氏春秋·先識》)(1)宋華元率師應之大棘應:迎敵(2)羊斟御御:駕車(3)羊斟不與焉與:參加(4)昨日之事,子為制制:掌握(5)夫弩機差以米則不發(fā)機:弩的部件名參考譯文:鄭公子歸生率領(lǐng)軍隊攻打宋國。宋國的華元率領(lǐng)軍隊在大棘迎敵,羊斟給他駕車。第二天將要作戰(zhàn),華元殺了羊宴饗甲士,羊斟卻不在宴饗的人中。第二天作戰(zhàn)的時候,(羊斟)憤怒地對華元說:“昨天宴饗的事由你掌握;今天駕車的事該由我掌握了?!庇谑前衍囈恢壁s進鄭國軍隊里。宋國軍隊大敗,華元被俘。弩牙相差一個米粒就不能發(fā)射。戰(zhàn)爭正像一個大的弩牙。宴饗甲士卻忘了自己的馭手,將帥因此戰(zhàn)敗被俘,難道不是應該的嗎?eq\a\vs4\al(二、古今異義詞)漢語的詞義是發(fā)展變化的。我們今天閱讀古書的一個難點,是詞義差異帶來的理解上的障礙。因此有必要正確認識和掌握古今詞義演變的知識。古今詞義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詞的義項的變化。在大方面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類型解讀示例詞義擴大古義的范圍小于今義?!敖薄昂印?,古義一般特指長江、黃河,如“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鴻門宴》);今義則泛指一般的江河。詞義縮小古義的范圍大于今義,今義一般包含在古義之中?!板浂簧?,金石可鏤”(《勸學》)中的“金”,原來泛指一切金屬,現(xiàn)在專指黃金。詞義轉(zhuǎn)移詞義由表示甲事物變?yōu)楸硎疽沂挛??!皩O子臏腳”中的“腳”,古義指“小腿”,現(xiàn)在專指“足”。詞義弱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強,現(xiàn)在表示的語義較弱?!安 保糯幕玖x是“重病”,輕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現(xiàn)在,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現(xiàn)不正常的情況,都通稱為“病”,不再單純表示“重病”這個意思。詞義強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弱,現(xiàn)在表示的語義較強?!靶浴?,古義是“揚言”,今義是“宣告、聲明”。(續(xù)表)類型解讀示例感情色彩變化詞語在使用過程中,感情色彩逐步發(fā)生了變化?!胺暧保帕x是“迎接”,中性義;今義是“迎合”,貶義。eq\a\vs4\al(【技法點撥】)方法示例要區(qū)分所給詞語是否由兩個詞組成,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雙音詞往往有其固定義項,所以對文言文中的雙音詞一定要結(jié)合上下文細致比對?!拌涤需?,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指示”為“指”和“示”兩個詞,依上下文可譯為“指出來,給……看”;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指示”為一個詞。即使所給詞語古今都是一個詞,也要看其含義是否相同,依據(jù)就是其所在的具體語境?!靶栽唬骸乙娤嗳纾厝柚?。’”(《廉頗藺相如列傳》)“宣言”,在此為“揚言”之意。在現(xiàn)代漢語中,“宣言”作名詞,則為“(國家、政黨或團體)對重大問題公開表示意見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之意;作動詞,則為“宣告,聲明”之意。結(jié)合所給詞語的感情色彩是否一致加以區(qū)分?!跋鹊鄄灰猿急氨伞?《出師表》)“卑鄙”的含義是“地位卑賤,見識淺陋”,在古代漢語中是自謙的詞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卑鄙”意為“(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是貶義詞。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中關(guān)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悅之。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豈不悲哉?(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①其實所用不過三石其實:他實際上②左右皆引試之左右:近臣,隨從③所用不過三石不過:不超過④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以為:認為(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譯文:此弓(的強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誰能使用它?參考譯文:齊宣王愛好射箭,喜歡別人說自己能用強弓。實際上他曾經(jīng)用過的弓,都不超過三石(的強度)。把(他用過的弓)給群臣看,群臣就都試著拉弓,拉彎一半就不再拉了,都說:“此弓(的強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誰能使用它?”宣王很高興。宣王的實際情況是,用過的弓都不超過三石,然而(他)終生認為自己能拉九石(的強度),這豈不是可悲的嗎?5.閱讀下面的文字,解釋句中加點的詞。周經(jīng),字伯常,刑部尚書瑄子也。天順四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成化中,歷侍讀、中允,侍孝宗于東宮。經(jīng)剛介方正,好強諫,雖重忤旨不恤?;鹿?、貴戚皆憚而疾之。太監(jiān)李廣死,帝得朝臣與饋遺簿籍,大怒??频酪蜊乐T臣交通狀,有及經(jīng)者。經(jīng)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競李廣,闌入臣名。雖蒙恩不問,實含傷忍痛,無以自明。夫人奔競李廣,冀其進言左右,圖寵眷耳。陛下試思廣在時,曾言及臣否。且交結(jié)饋遺簿籍具在,乞檢曾否有臣姓名。更嚴鞫廣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結(jié)之罪,斬首市曹,以為奔競無恥之戒。若無干涉,亦乞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體,終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溝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變,自陳乞休。報許,賜敕馳驛,加太子太保,以侶鐘代。(選自《明史·列傳七十一》,有刪改)(1)改庶吉士,授檢討檢討:官職名,掌管國史修訂編纂的官員(2)經(jīng)剛介方正方正:正直,端正不偏(3)宦官、貴戚皆憚而疾之疾:憎恨,厭惡(4)科道因劾諸臣交通狀交通:勾結(jié)(5)昨科道劾廷臣奔競李廣競:爭相(6)臣但有寸金、尺帛但:只要,如果(7)以為奔競無恥之戒以為:把……作為(8)若無干涉,亦乞為臣洗雪干涉:關(guān)聯(lián),牽涉(9)報許,賜敕馳驛報:回復參考譯文:周經(jīng),字伯常,是刑部尚書周瑄的兒子。天順四年考中進士。(他)改任庶吉士,被授予檢討職務(wù)。成化年間,先后做過侍讀、中允,在東宮侍奉孝宗。周經(jīng)剛強耿直,喜歡極力諍諫,即使深深忤逆皇上的旨意也不顧及?;鹿?、貴戚都害怕他并且憎恨他。太監(jiān)李廣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參與贈送李廣財物的賬簿,非常生氣。科道官員趁機彈劾大臣勾結(jié)李廣的情狀,有人提到了周經(jīng)。周經(jīng)上疏辯解說:“昨天科道官員彈劾朝廷大臣爭著投靠李廣,擅自寫上了我的名字。雖然蒙受皇上恩德沒有被審問,(但)我實在是(感到無比冤枉,)含傷忍痛,沒有辦法來自己說明情況。人們爭相投靠李廣,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說好話,圖的就是您的寵幸眷顧啊。陛下您試著想想李廣活著的時候,曾經(jīng)談到我沒有。況且交結(jié)李廣贈送他物品的賬簿就在您的跟前,請求檢查有沒有我的姓名。還應該嚴厲審問李廣的家人,我只要有寸金、尺帛(財物進獻李廣),就懲治我交結(jié)李廣的罪過,在集市上將我斬首,作為對爭著投靠李廣等無恥行為的警誡。如果沒有關(guān)聯(lián)牽涉,也請皇上替我洗脫恥辱,或許能讓我施展才能,終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讓我?guī)е耆枞淌茉嵙R,即使我死了埋在溝壑,我的眼睛也不能閉上?!被实郯参坎⒋饛土怂?。弘治十三年,星宿變化,自己陳說請求退休。皇帝回復許可,并下詔賞賜他可以駕乘驛馬疾行,加封他太子太保,讓侶鐘代替他。eq\a\vs4\al(三、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當用甲字,卻借用與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句中本該用“早”字,卻用音同的“蚤”替代。還有一種情形,一個漢字(古字)原本有好幾個意義,后為了區(qū)別不同義項,另造一個新字(今字)來表示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意義。如“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莫”是會意字,從字形結(jié)構(gòu)分析,就是“太陽墜入草叢中”的意思,后來為了區(qū)別其他義項,才又造了一個“暮”字專門表示“太陽落山的時刻,即傍晚”這個意思。因此,這兩個字的關(guān)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中學教學中,把古今字也視為通假字。應該注意的是,由于古今語音的演變,有的通假字現(xiàn)在的讀音已與本字讀音相差甚遠,甚至完全不同。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中的“生”通“性”,二者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聲母、韻母、聲調(diào)都不相同,這類字在平時就應著重識記。因為通假字和本字多沒有意義上的必然聯(lián)系,所以在閱讀時如遇到按其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等都解釋不通的字時,就要考慮這個字是不是某個字的通假字。eq\a\vs4\al(【技法點撥】)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出有通假字的一項(B)南陽劉子驥,好游山水。嘗采藥至衡山,深入忘反。見有一澗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閉一開。水深廣,不得渡。欲還失道,遇伐薪人問徑,僅得還家?;蛘f囷中皆仙方靈藥及諸雜物。子驥欲更尋索,不復知處。(節(jié)選自陶淵明《搜神后記》)A.好游山水 B.深入忘反C.遇伐薪人問徑 D.子驥欲更尋索解析:“深入忘反”中的“反”通“返”,意為“返回”。參考譯文:南陽的劉子驥,喜歡游山玩水。曾經(jīng)到衡山采藥,深入衡山忘了返回。路上看到一道山澗,水的南面有兩扇石門,一扇關(guān)一扇開。水極深,水面相當寬廣,他無法渡到對岸去。想要返回卻已經(jīng)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劉子驥就向他問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罷了。有人說石門里都是仙家的藥方和靈驗的藥以及各種奇妙的東西。劉子驥想要再次去尋找那個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7.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釋。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節(jié)選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1)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反”同“返”,返回(2)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同“座”,座位(3)女忘會稽之恥邪“女”同“汝”,你(4)厚遇賓客,振貧吊死“振”同“賑”,救濟參考譯文:吳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踐返回越國,就憂心苦思,把苦膽掛在座位上,坐處、臥處抬頭就能看到苦膽,吃飯也嘗苦膽。自語:“你忘了會稽的恥辱了嗎?”(他)親自去耕種,其妻子親自織布,不吃肉食,不穿有多種顏色的華美衣服,降低身份禮待賢士,厚待賓客,救濟貧苦的人家,悼念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eq\a\vs4\al(四、同義復詞和偏義復詞)古代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一般是一個字一個詞;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合成詞)為主,兩個字一個詞。但古代漢語中也有特殊現(xiàn)象,存有少量雙音節(jié)詞(即復詞),同義復詞和偏義復詞就是較典型的兩類詞。同義復詞,是指構(gòu)成合成詞的兩個語素的意義相同。如“根本”中“根”“本”都是指“植物長在土里的部分”,“謗譏”中“謗”“譏”都是“批評”的意思。偏義復詞,是指由兩個意義相近或相對的語素構(gòu)成,而詞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有兩種類型:類型例句語義相近的偏義復詞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墨子·非攻》)園圃:偏義復詞,“園”“圃”語義相近,分別是“種樹的、種菜的地方”,此處只取“園”之意。語義相對的偏義復詞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存亡:偏義復詞,此處只有“亡”的意義,“存”為襯字。雖然偏義復詞在古漢語中很少,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就會成為閱讀的障礙。如何掌握呢?一要弄清兩個語素的構(gòu)成方式——意義上相近或相對,二要結(jié)合語境加以揣摩、判斷。如“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中的“車騎”,結(jié)合下句則可知偏在“車”義。偏義復詞具有臨時、動態(tài)、借用的性質(zhì),一定要借助語境判斷。需要注意的是:同義詞連用與偏義復詞很相似,而考生要善于把二者區(qū)分開來。同義詞連用時,其中的每一個實詞的意義都有所保留;而偏義復詞是在某一語境下,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失去了,如“無毛羽以御寒暑”(《漢書·刑法志》)與“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兩個句子相比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義復詞,偏在“寒”義;后一句中的“寒暑”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兼有“寒”“暑”的意思,是兩詞連用。eq\a\vs4\al(【技法點撥】)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竇群,字丹列,京兆京城人?!瓚椬诩次?,轉(zhuǎn)膳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出為唐州刺史。節(jié)度使于素聞其名,既謁見,群危言激切,甚悅,奏留充山南東道節(jié)度副使、檢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愛重之,召入為吏部郎中。元衡輔政,舉群代己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呂溫、羊士諤為御史,吉甫以羊、呂險躁,持之數(shù)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群性狠戾,頗復恩讎,臨事不顧生死。是時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懼駭,聞其卒方安。(選自《舊唐書·竇群傳》,有刪改)A.吉甫以羊、呂險躁險躁:輕薄浮躁B.群等怒怨吉甫怒怨:怨恨C.群性狠戾,頗復恩讎恩讎:恩澤和仇恨D(zhuǎn).臨事不顧生死生死:死的危險解析:A項,是同義復詞,從上下文看,應該是形容兩人性格方面的不足,“躁”是“浮躁”的意思,“險”有“冒險,犯險”之意,都指性格不穩(wěn)重,即“輕薄浮躁”。該項解釋正確。B項,是同義復詞,從上下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壓下,竇群等人心里當然不高興?!芭笔恰鞍l(fā)怒”的意思,而“怨”有“怨恨”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該項解釋正確。C項,是偏義復詞,“頗復恩讎”中的“復”是“報復”的意思,因此“恩讎”一詞,更偏向“讎”,即“仇恨”的意思。該項解釋不正確。D項,是偏義復詞,“生死”更偏向“死”,就是不顧及自己會遭遇“死的危險”。該項解釋正確。參考譯文:竇群,字丹列,是京兆京城人。……憲宗即位,調(diào)任膳部員外郎、兼任侍御史知雜事。出任唐州刺史。節(jié)度使于素來聞知他的名聲,謁見時,竇群言語率直激切,于很喜歡,奏請朝廷授竇群留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副使、檢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賜紫服金魚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喜歡和器重竇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后武元衡任輔政大臣,舉薦竇群頂替自己做御史中丞。竇群奏請刑部郎中呂溫、羊士諤為御史,李吉甫認為羊、呂二人輕薄浮躁,接到奏表數(shù)日不予批復,竇群等人因此憤恨李吉甫。竇群性情狠毒暴戾,喜歡復仇,碰到事情不考慮死的危險。當時召他入朝,說要重用,朝中人人驚駭,聽說他死了方才心安。文言實詞推斷五法正確把握文言文實詞的含義不僅是我們解讀文言文內(nèi)涵的關(guān)鍵,而且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點之一。對于這方面的復習,除了平時注意積累,加強對一些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多義詞、偏義復詞的識記之外,還需要掌握一些推斷實詞的解題技法。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參考:技法1:代入語境檢驗法這是在推斷詞義時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即將所給的義項放在具體語境中貫通文意。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通常會有不同的意義,推斷詞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把詞放到句中去理解。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順,那么可能就是正確的,反之就是錯誤的。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解釋句子中加點的詞。吳履,字德基,蘭溪人。少受業(yè)于聞人夢吉,通《春秋》諸史。李文忠鎮(zhèn)浙東,聘為郡學正。久之,舉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謂丞儒也,易之。居數(shù)月,擿發(fā)奸伏如老獄吏,則皆大驚,相率斂跡。履乃改崇寬大,與民休息。知縣周以中巡視田野,為部民所詈。捕之不獲,怒,盡縶其鄉(xiāng)鄰。履閱獄問故,立釋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鄰何罪?今縶者眾,而捕未已,急且有變,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輒有蛇出戶,民指為神。履縛巫責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絕。為丞六年,百姓愛之。(1)南康俗悍,謂丞儒也,易之易:輕視(2)知縣周以中巡視田野,為部民所詈詈:辱罵(3)以中益怒,曰:“丞慢我?!甭旱÷?,不敬(4)履縛巫責之,沉神像于江責:責罰解析:(1)結(jié)合語境看,南康民風兇悍,認為縣丞是個文人,所以都“輕視”他。(2)結(jié)合語境,知縣周以中來巡察,百姓無禮,他非常生氣,逮捕了很多民眾,據(jù)此,百姓的行為應是“辱罵”。(3)結(jié)合語境,吳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況下,“立釋之”,在周以中看來,是對自己的“大不敬”,是“怠慢”之舉。這樣分析后可知,此處的“慢”顯然應該解釋為“怠慢,不敬”。(4)結(jié)合語境,吳履捆綁了巫師,并且把神像沉到江里,于是消除了胡亂祭祀鬼神的現(xiàn)象,此處的“責”不僅僅是“責備”,應該含有“懲罰”的意思,應為“責罰”。參考譯文:吳履,字德基,是蘭溪人。少年從師于名士夢吉,通曉《春秋》諸部史書。李文忠鎮(zhèn)守浙東,聘請他為郡里學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吳履)被推薦給朝廷,朝廷任命他為南康縣縣丞。南康一帶民風兇悍,他們認為縣丞是個文人,都輕視他。過了幾個月,吳履像老獄吏一樣揭發(fā)隱伏未露的壞人壞事,大家都很吃驚,(奸人)相繼收斂形跡。吳履于是改為推重寬大政策,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知縣周以中巡視田野,被統(tǒng)屬下的村民辱罵。逮捕不到辱罵他的人,大怒,把辱罵他的人的鄉(xiāng)鄰都拘捕了。吳履察看軍房,問清緣由后,立即釋放了百姓,并告訴周以中。周以中更加惱怒,說:“縣丞怠慢我?!眳锹恼f:“觸犯大人的只有一個人,他的鄰居有什么罪?現(xiàn)在抓起來的人很多而犯人未捕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將會發(fā)生變故,怎么辦呢?”周以中的怒氣這才緩和下來??h里有不合禮制的祠廟,每次祭祀就有一條蛇溜出門,百姓都指著蛇說神出來了。吳履將巫師捆綁起來責罰,把神像沉到江里,于是不合禮制的祠廟就沒了。吳履當縣丞六年,百姓都擁戴他。技法2:位置定性推斷法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在詞義上差別很大,但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基本上還是一致的。除了一個特殊句式——“倒裝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狀+謂+定+賓”的順序排列的,所以其相應成分上的詞的詞性也與現(xiàn)代漢語一致。即主語、賓語一般是名詞,謂語一般是動詞,定語一般是形容詞,狀語一般是副詞。所以,我們解釋實詞時就可以通過分析這個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所充當?shù)某煞窒扰卸ㄋ脑~性,進而推知它的義項。例如“絕”字的5個義項:①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②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③以為妙絕;④佛印絕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