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地理試題_第1頁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一??荚嚨乩碓囶}_第2頁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一??荚嚨乩碓囶}_第3頁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一??荚嚨乩碓囶}_第4頁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一??荚嚨乩碓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務必擦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廣東省潮州市的鳳凰山被視為畬族發(fā)祥地。歷史上畬族先民過著“刀耕火種,隨山遷徙”的生活。改革開放后,風凰山部分的民族出大山,來到廣東沿海,過起了“候鳥式”的生活。>父近年來,在鳳凰山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過程中,大多畬民原沿海重返大山種茶,這些回流人口以“鐘擺式”流動于當地的城鎮(zhèn)與鄉(xiāng)村之間,實現人茶兩旺的局面。據此完成1-3題。1.歷史上畬族先民“隨山遷徙”的主要原因是A.氣候變化B.故土難舍C.水土流失D.政治變革2.改革開放后,鳳凰山畬民過起“候鳥式”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經濟發(fā)展快B.城鄉(xiāng)交通改善C.沿海的氣候涼爽D.沿海平原廣闊3.鳳凰山畬民“鐘擺式”流動于城鄉(xiāng)之間,主要是為了A.開發(fā)鄉(xiāng)村資源,帶動鄉(xiāng)村工業(yè)發(fā)展B.開發(fā)鄉(xiāng)村資源,提高畬民生活水平C.享受政策優(yōu)勢,提高畬民生活水平D.享受政策優(yōu)勢,帶動鄉(xiāng)村工業(yè)發(fā)展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當地牧民長期依靠采集蟲草、畜養(yǎng)牦牛維持生計。2017年該縣與我國東部多家龍頭企業(yè)合作,打造“極地果蔬”品牌,建立了集生產、開發(fā)、休閑為一體的國家級現代生態(tài)農業(yè)園。該園區(qū)已實現從農作物種植、收獲到成品包裝、物流、銷售全產業(yè)鏈數字化。圖1示意理塘縣國家級現代生態(tài)農業(yè)園布局。據此完成4-6題。地理試題第1頁(共6頁)

4.與東部地區(qū)相比,該生態(tài)農業(yè)園中露天果蔬品質優(yōu)良得益于當地A.充足的光熱B.較低的氣溫C.豐富的降水D.較低的氣壓5.園中牦牛生態(tài)養(yǎng)殖可以為露天果蔬種植提供A.優(yōu)良的畜力B.充足的礦物質C.大量的燃料D.豐富的有機質6.該生態(tài)農業(yè)園①實現了三大產業(yè)融合②改善了牧民飲食結構③保護了周邊天然草場④降低了農業(yè)生產成本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漏窗是用鏤空圖案填充的洞窗。有關描述漏窗的詩句,如“春塘雨歇曙鶯啼,坊院深閑竹樹西。靜倚綠窗看漏水……”。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和居民消費的升級,漏窗文化及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迸發(fā)出新的活力。圖2為漏窗景觀和融合漏窗文化元素的文創(chuàng)產品。據此完成7-9題。7.古詩中描寫的漏窗景色最可能位于我國的A.東北平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長江中下游平原8.圖中的手鐲融合了漏窗文化元素的設計,有利于①提升售后服務質量②增加產品附加價值③提高手鐲產品質量④彰顯中華文化自信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地理試題第2頁(共6頁)

9.近年來,漏窗文化及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出現了由大城市向部分中、小城市擴散的現象,主要因為這些中、小城市A.網絡技術發(fā)達B.交通條件改善C.勞動力更豐富D.市場需求擴大擁有4300多年歷史的山西陶寺古觀象臺凝聚了我國先民的地理智慧。先民根據當地全年日出方位的變化修建該古觀象臺,其東邊有連綿起伏的山巒,當日出陽光從夯土柱第7個縫隙入射到觀測點時全球晝夜等長。圖3為陶寺古觀象臺俯視示意。據此完成10-11題。10.先民利用陶寺古觀象臺A.計算太陽高度,指示每天時刻B.感知四季變化,指導農事活動C.測量晝夜長短,服務手工生產D.記錄光陰流逝,告知一夜五更11.當先民在觀測點從夯土柱第7個縫隙看到日出時,太陽位于A.正東B.東南C.東北D.正西研究人員在測量印度半島奈策瓦迪河入??诟浇}度時發(fā)現,不同時間、不同空間鹽度呈現明顯差異,影響著河岸地區(qū)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表1中①②③代表研究區(qū)(圖4)內O、P、Q三地,其數據為不同月份的鹽度測量值。據此完成12-14題。地理試題第3頁(共6頁)

表1月份地點1月3月10月?10.6‰29.9‰0.02‰②34.2‰35.7‰31.2‰③30.9‰34.1‰21.7‰12.O、P、Q三地依次為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13.O、P、Q三地10月鹽度不同于1月和3月,主要是由于10月該區(qū)域A.氣候干旱,蒸發(fā)強烈B.季風吹拂,海水倒灌C.鋒面多發(fā),暴雨淋洗D.徑流較大,淡水稀釋14.1月至3月,Q地附近A.航行的船只吃水變深B.淡水捕撈增產C.沿岸地下水水質變差D.海水倒灌減少根據我國某地區(qū)144年國家氣象站實測的地溫數據,我國某科研團隊繪制了該地區(qū)0-320cm四季平均地溫隨深度變化圖[2]。據此完成15-16題。15.圖中乙代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6.該地區(qū)A.土壤肥沃,季節(jié)凍土廣布B.淋溶強烈,植被高大濃密C.植被稀少,沙塵天氣多發(fā)D.常年低溫,土壤有機質少地理試題第4頁(共6頁)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非洲薩赫勒地區(qū)M地利用荒漠化治理的中國經驗建設起“綠色長城”,形成了治沙與治窮相結合、生態(tài)和經濟相融合的農耕系統(tǒng)。該地年降水量約600mm,年蒸發(fā)量約2200mm。人們在貧瘠的土壤上,在僅保留天然雜草種子的狀況下休耕,休耕防護帶每年移動約5米,創(chuàng)造性地建設了“移動休耕防護帶”。與來自其它國家的荒漠化治理方式相比,其更容易被當地人采納。圖6示意薩赫勒地區(qū)位置和M地不同時間農耕系統(tǒng)剖面。(1)說出休耕防護帶的移動方向和判斷依據。(6分)(2)與休耕前相比,說出休耕帶農作物單產變化特點并分析原因。(8分)(3)說明該農耕系統(tǒng)更容易被當地人采納的社會經濟原因。(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平流霧指暖濕空氣平流到較冷的下墊面上形成的霧,是沿海地區(qū)常見的氣象災害。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已基本實現了“霧航不誤航”,保障了社會經濟平穩(wěn)運行。2019年4月7日-8日,臺灣海峽盛行近5級的西南風,北部有平流霧分布(圖7)。8日6時后平流霧逐漸消散。地理試題第5頁(共6頁)

(1)簡述此次臺灣海峽北部平流霧的形成機理。(4分)(2)推測此次平流霧在6時后逐漸消散的原因。(4分)(3)在此次平流霧發(fā)生期間,對舉地理信息技術在保障“霧航不誤航”中的應用。(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凍脹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凍結膨脹,在薄弱地帶造成地表變形隆起的現象。凍脹丘消融后常形成凹坎。在青藏鐵路施工過程中,鐵路大橋的一橋墩需建在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