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給水系統(tǒng)設計-水質防護(建筑給排水)_第1頁
建筑給水系統(tǒng)設計-水質防護(建筑給排水)_第2頁
建筑給水系統(tǒng)設計-水質防護(建筑給排水)_第3頁
建筑給水系統(tǒng)設計-水質防護(建筑給排水)_第4頁
建筑給水系統(tǒng)設計-水質防護(建筑給排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

水質防護:建筑給水系統(tǒng)

1.7水質防護1.7水質防護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熟悉防止水質污染的規(guī)范條文內容,了解造成水質污染的原因。能夠判斷哪些行為會造成水質污染,并做好防護措施。

1.7.1

水質污染的原因從城市給水管網(wǎng)引入建筑的自來水其水質一般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但若建筑內部的給水系統(tǒng)設計、施工或維護不當,都可能出現(xiàn)水質污染現(xiàn)象,致使疾病傳播,直接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必須加強水質防護,確保供水安全。1.7水質防護1、管網(wǎng)污染供水管網(wǎng)在輸水過程中由于管道老化腐蝕、滲漏等因素造成的水質污染。2、回流污染無防倒流污染措施時,非飲用水或其他液體倒流入生活給水系統(tǒng),污染水質。3、貯水過程污染貯水池(箱)的制作材料或防腐涂料選擇不當,若含有有毒物質,逐漸溶于水中導致水質污染。

1.7.1

水質污染的原因1.7水質防護4、水體滯留污染水在水箱、水池中停留時間過長(如水池、水箱容積過大,或水流組織不合理,形成了死角),當水中余氯耗盡后,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就會生長繁殖,造成水的腐敗變質。5、水箱二次污染因水箱封閉不嚴,無蓋或水箱蓋破損,水箱蓋板未加鎖;水箱溢流管、通氣管未加設防護裝置,水箱長期不加清洗等造成的污染。6、其它由于設計不合理、施工安裝或管理等使用不當而造成的污染。

1.7.1

水質污染的原因1.7水質防護

1.7.2

防止水質污染的措施1、城市給水管道嚴禁與自備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連接,生活飲用水不得因管道產(chǎn)生虹吸和背壓回流而受污染,為了防止回流污染,衛(wèi)生器具和用水設備生活飲用水管道的配水件出水口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體或雜質所淹沒;(2)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容器溢流邊緣的最小空氣間隙,不得小于出水口公稱直徑的2.5倍;(3)嚴禁生活飲用水管道與大便器(槽)直接連接。(4)特殊器具不能設置最小空氣間隙時,應設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隔斷措施。1.7水質防護

1.7.2

防止水質污染的措施1.7水質防護

倒流防止器是近幾年在我國應用的一種防止回流污染的裝置,它由兩個止回閥和一個排水泄壓器(閥)組成,其中排水泄壓器的閥上腔與第1級止回閥進口端相連。管道倒流防止器

1.7.2

防止水質污染的措施1.7水質防護2、從給水管道上直接接出下列用水管道時,應在這些用水管道上設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其他有效防止倒流污染的裝置:

(1)單獨接出消防用水管道時,在消防用水管道的起端;(2)從城市給水管道上直接吸水的水泵吸水管起端;(3)當游泳池、游樂休閑池、按摩池、水景觀賞池、循環(huán)冷卻水集水池等的充水或補水管道出口與溢流水位之間的垂直空氣間隔小于出口管徑2.5倍時,在充(補)水管道上;

1.7.2

防止水質污染的措施1.7水質防護有壓、密閉容器止回閥

(4)由城市給水管直接向鍋爐、熱水機組、水加熱器、氣壓水罐等有壓容器或密閉容器注水的注水管上;(5)綠地等自動噴灌系統(tǒng),當噴頭為地下式或自動升降式時,其管道起端;

1.7.2

防止水質污染的措施1.7水質防護

(6)垃圾處理站、動物養(yǎng)殖場(含動物園的飼養(yǎng)展覽區(qū))的沖洗管及動物飲水管道的起端;(7)從城市給水管網(wǎng)的不同管段,接出引入管向居住小區(qū)供水,且小區(qū)供水管與城市給水管形成環(huán)狀管網(wǎng)時,其引入管上(一般在總水表后)。

1.7.2

防止水質污染的措施1.7水質防護3、城市給水管道嚴禁與自備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連接。生活飲用水管道應避開毒物污染區(qū),當條件限制不能避開時,應采取防護措施。嚴禁生活飲用水管道與大便器(槽)直接連接。4、生活給水管道應避開毒物污染區(qū),當條件限制不能避開時,應采取防護措施。給水管道不得穿過大、小便槽,且立管離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當立管距離大、小便槽端部≤0.5m時,在大、小便槽端部應有建筑隔斷措施。建筑物內埋地敷設的生活給水管與排水管之間的最小凈距,平行埋設時不應小于0.5m;交叉埋設時不應小于0.15m,且給水管應布置在排水管的上面。

1.7.2

防止水質污染的措施1.7水質防護5、生活飲用水池(箱)應與其他用水的水池(箱)分開設置。6、埋地式生活飲用水貯水池周圍10m以內,不得有化糞池、污水處理構筑物、滲水井、垃圾堆放點等污染源;周圍2m以內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當達不到此要求時,應采取防污染的措施。建筑物內的生活飲用水水池(箱)體,應采用獨立結構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體結構作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頂蓋。生活飲用水水池(箱)與其他用水水池(箱)并列設置時,應有各自獨立的分隔墻,不得共用一幅分隔墻,隔墻與隔墻之間應有排水措施。建筑物內的生活飲用水水池(箱)宜設在專用房間內,其上方的房間不應有廁所、浴室、盥洗室、廚房、污水處理間等。

1.7.2

防止水質污染的措施1.7水質防護7、生活飲用水水池(箱)的構造和配管,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人孔、通氣管、溢流管應有防止生物進入水池(箱)的措施。(2)進水管應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當溢流水位確定有困難時,進水管口的最低點高出溢流邊緣的高度等于進水管管徑,但最小不應小于25mm,最大不應大于150mm。當進水管口為淹沒出流時,管頂應鉆孔,孔徑不宜小于管徑的1/5。孔上宜裝設同徑的吸氣閥或其他能破壞管內產(chǎn)生真空的裝置。不存在虹吸倒流的低位水池,其進水管不受本款限制,但進水管仍宜從最高水面以上進入水池。

1.7.2

防止水質污染的措施1.7水質防護(3)進出水管布置不得產(chǎn)生水流短路,必要時應設導流裝置。

(4)不得接納消防管道試壓水、泄壓水等回流水或溢流水。(5)泄空管和溢流管的出口,不得直接與排水構筑物或排水管道相連接,應采取間接排水的方式,管口應露空;當水池(箱)中的水不能以重力自流徑泄空時,應設置移動或固定的提升裝置。(6)水池(箱)材質、襯砌材料和內壁涂料,不得影響水質。

1.7.2

防止水質污染的措施1.7水質防護8、當生活飲用水水池(箱)內的貯水,48h內不能得到更新時,應設置水消毒處理裝置。9、在非飲用水管道上接出水嘴或取水短管時,應采取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