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高考地理知識清單-專題04 地殼的運動規(guī)律(講)(原卷+解析版)_第1頁
歷年高考地理知識清單-專題04 地殼的運動規(guī)律(講)(原卷+解析版)_第2頁
歷年高考地理知識清單-專題04 地殼的運動規(guī)律(講)(原卷+解析版)_第3頁
歷年高考地理知識清單-專題04 地殼的運動規(guī)律(講)(原卷+解析版)_第4頁
歷年高考地理知識清單-專題04 地殼的運動規(guī)律(講)(原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4地殼的運動規(guī)律考情解讀本專題從考查形式上看,多數(shù)是以選擇題為主,綜合題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著重考查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因此,復習時應多結合一些現(xiàn)實中的案例進行分析,提高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的能力。高考考查方向預測:1.考查內容以內、外力作用與地貌、地質構造、河流地貌的發(fā)育及其對聚落分布的影響等為考查重點。2.以熱點事件或地質景觀圖、示意圖等為背景,考查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3.結合巖石的成因類型或有關示意圖,考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結合時事工程建設、能源問題,考查地質構造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意義;結合實例考查河流地貌的發(fā)育及對聚落、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網(wǎng)絡構建】知識點一、板塊的劃分2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即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處于不斷的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知識點二、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1.三大類巖石與巖漿之間的相互轉化,構成了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運動。(1)巖漿巖:巖漿在上升過程中冷卻、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巖(如花崗巖噴出地表后冷卻凝固,叫噴出巖,又稱火山巖(如玄武巖)。(2)沉積巖:巖石在外力作用下,經(jīng)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積成巖作用形成,具有層理結構,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guī)r、頁巖、砂巖、礫巖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正常情況下,沉積巖層呈上新下老的關系,亦可根據(jù)所含化石確定時間先后順序。物質構成和化石還可以反映當時的沉積環(huán)境,如煤層說明以前是濕潤的森林,石灰?guī)r層說明以前是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等等。(3)變質巖:由其它巖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發(fā)生變質作用而成。如石灰?guī)r受熱成為大理巖,頁巖受擠壓形成板巖。2.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巖石圈的物質在內外力作用下不斷運動和變化,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漿的形成,周而復始,構成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蓺w納為下面的模式圖:知識點三、板塊移動與地球面貌板塊相對移動而發(fā)生的彼此碰撞或張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3板塊張裂區(qū)板塊碰撞區(qū)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邊界類型生長邊界消亡邊界消亡邊界運動方向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嶺高大山脈海岸山脈、海溝、島弧舉例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等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安第斯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弧、海溝示意圖知識點四、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模式圖判讀的竅門巖漿是“巖石之本”,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起于巖漿,因此正確判斷出巖漿是解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模式圖的關鍵。巖漿巖只能由巖漿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巖漿巖的箭頭,其作用即為冷卻凝固作用。在三大類巖石中,只有沉積巖含有化石和具有層理構造,并且是由風化、侵蝕、搬運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凡指向巖漿的箭頭,其作用即為高溫重熔再生,指向變質巖的箭頭表示高溫和高壓條件下的變質作用。地殼物質循環(huán)變式圖舉例如下:(2)4(3)(4)此圖在實際考題中有很多變式圖,在判斷時牢記以下“竅門”,便不難得出正確的結論:一是自巖漿始,到巖漿終;而且生成巖漿巖的只能是巖漿。二是有一個箭頭指向的方框應為巖漿巖;有兩個箭頭指向的方框一般為沉積巖或變質巖;有三個箭頭指向的方框必為巖漿。三是沉積巖中含有化石。知識點五、外力作用與地貌1.主要外力作用與地貌的關系表作用因素作用過程對地貌的影響流水作用侵蝕沖刷地面,使河床加深、加寬,形成“V”字形谷總體來說使地表變得崎嶇不平;瀑布、峽谷是河流侵蝕作用的強烈表現(xiàn);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就是流水侵蝕的結果5沉積流水在搬運侵蝕后的產(chǎn)物的過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攜帶的物質便逐漸沉積起來河流中下游地區(qū),泥沙淤積則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山區(qū)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形成山麓沖積扇風力作用侵蝕在干旱地區(qū),風揚起沙石,吹蝕地表形成風蝕溝谷、風蝕洼地、風蝕蘑菇景觀;地表沙塵和碎屑被風侵蝕搬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巖荒漠堆積風在搬運途中,當風速減小或氣流受阻時,便導致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及沙漠外緣的黃土堆積,如黃土高原2.不同發(fā)育階段的河谷地貌及主要侵蝕類型(1)河谷的演變過程河谷地貌河谷發(fā)育時期分布河段主要侵蝕類型“V”字形初期上游以溯源侵蝕、下蝕為主河灣以側蝕為主槽形河谷成熟期下游側蝕、堆積(2)流水侵蝕地貌的縱剖面知識點六、地質構造、構造地貌及其實踐意義地質構造背斜斷層產(chǎn)生原因原本水平的巖層因受地殼運動產(chǎn)生的強大擠壓作用時,發(fā)生彎曲變形地殼運動產(chǎn)生的強大壓力或張力,超過巖石能承受的程度,巖體發(fā)生破裂斷開巖層向上彎曲,中部巖層巖層向下彎曲斷裂面兩側的巖體發(fā)生明顯的特征老,兩翼巖層新中部巖層新,兩翼巖層老錯動、位構造地貌地形上,常形成山嶺地形上,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斷層形成裂谷或陡崖;斷層一側上升的巖體,形成塊狀山地,相對下降的巖體形成狹長的凹陷地帶;斷層構造地帶,易受侵蝕作用,常會發(fā)育成溝谷、河流地形倒置“背斜成谷”。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巖體斷裂破碎,容易被流水、風侵蝕成谷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意義石油、天然氣埋藏區(qū)好選址頂部地帶適宜建采石場地下水儲藏區(qū),常有“自流井”分布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發(fā)育橋梁、水庫等的回避處據(jù)巖層封閉,構造”,最氣,中為石油,下為水拱形,結構且不易儲水裂隙發(fā)育,巖石破碎易開采底部低凹易匯集水,承受靜水壓力巖隙水易沿斷層線出露;巖石破碎易被侵蝕為洼地,利于地表水匯集定,易誘發(fā)斷裂活動破壞工程;水庫易滲漏知識點七、地質構造圖的判讀方法1.以地質剖面圖為例72.地質構造圖的判讀技巧地質圖分為剖面圖和平面圖,在判讀時要分清是平面圖還是剖面圖,然后再根據(jù)以下步驟進行判讀分(1)看圖例、比例尺:通過圖例可以了解圖示地區(qū)出露哪些巖層及其新老關系??幢壤呖梢灾揽s小的程度。(2)根據(jù)巖層的新老關系分析圖內的地質構造特征:①若巖層呈水平狀態(tài),并且從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連續(xù)排列,說明在相應地質年代里,地殼穩(wěn)定下沉,地理環(huán)境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②若巖層出現(xiàn)傾斜甚至顛倒,說明巖層形成后,因地殼水平運動使巖層發(fā)生褶皺。巖層顛倒是因為地殼運動劇烈,巖層發(fā)生強烈褶皺所致。③若上下兩個巖層之間有明顯的侵蝕面存在,說明下部巖層形成后,該地地殼平穩(wěn)抬升或褶皺隆起上升,地層遭受外力侵蝕。若侵蝕面上部覆有新的巖層,說明該地殼下沉或相鄰地區(qū)上升;若侵蝕面上部為風化殼,說明地殼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蝕。(3)判斷地殼運動狀況和受外力作用狀況:①褶皺——水平運動。②斷層——升降運動。③巖層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蝕作用。④有沉積巖層或沉積物說明此處有沉積作用且沉積時地勢低洼,可能有過下降運動。(4)看巖層是否缺失:若巖層出現(xiàn)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巖層所代表的年代,發(fā)生了地殼隆起,使當?shù)氐貏萏?高,終止了沉積過程;二是當?shù)亻_始有沉積作用,地殼隆起后,原沉積物被剝蝕完畢;三是當時、當?shù)貧夂蜃兓?,沒有了沉積物來源。(5)看是否有巖漿活動:若巖層中有侵入巖存在,說明巖層形成之后又發(fā)生了巖漿活動,巖漿活動晚于巖層形成時代。(6)分析圖內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質平面圖往往繪有等高線,可以據(jù)此分析山脈的延伸方向、分水嶺所在地區(qū)、最高點、最低點、相對高差等。如沒有等高線,則可以根據(jù)水系的分布來分析地形特點,河流總是從地勢高處流向地勢低處,根據(jù)河流流向可判斷出地勢的高低起伏狀態(tài)。(7)指導人們的找礦行為:①包括利用向斜構造找水。②利用背斜找油。③利用向斜、背斜確定鉆礦位置。④利用斷層找水、找泉。(8)為人類工程建設的合理選址提供依據(jù):大型工程建設避開斷層地帶,隧道一般選擇在背斜構造部位。高頻考點突攻高頻考點一地殼物質循環(huán)與板塊構造理論例1、下面左圖是2018年寒假期間某位驢友在云南拍攝到的“孤峰殘丘油菜花”,右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甲、乙、丙、丁、戊表示各類巖石和巖漿,a、b、c、d、e表示各種地質作用。據(jù)此完成1~2題。1.關于左圖所示地區(qū)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的分析,正確的是()A.冬季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風影響B(tài).缺乏地表水——滲漏嚴重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緯度低,海拔較高D.地表“孤峰殘丘”——流水堆積作用2.該地的巖石類型及其地質作用與右圖對應正確的是()【變式探究】下圖為目前世界主要板塊接觸關系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圖中太平洋里的兩大群島都是()A.火山島B.沖積島C.板塊擠壓形成的D.內力作用形成的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包含了六大板塊B.板塊的交界處都是消亡邊界C.最深處位于大洋中脊附近D.大洋板塊剛好和大洋邊界吻合高頻考點二內力作用與地貌例2、(2018年全國Ⅲ卷)貝加爾湖(如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監(jiān)測表明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可達8千米。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6.貝加爾湖形成于A.地殼斷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斷河流7.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且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說明A.湖區(qū)降水量加大B.入湖徑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貝加爾湖湖水更新緩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發(fā)弱B.湖泊面積大C.湖水鹽度低D.湖水深度大【舉一反三】下圖示意北美洲某高原兩個出露巖層的橫剖面(未按比例繪制,巖層已經(jīng)編號以供識別),在某些巖層中發(fā)現(xiàn)了化石。證據(jù)表明,④和⑧巖層是在同一地質時期沉積形成的。據(jù)此回答1~2題。1.圖中巖層中巖石作為沉積物沉積時,當?shù)丨h(huán)境最有可能是()A.內陸沙漠B.山間峽谷C.廣闊海洋D.高緯冰川2.④和⑧巖層在同一地質時期沉積形成,其證據(jù)是這兩個巖層()A.含有相同種類化石B.由冰川沉積物組成C.被發(fā)現(xiàn)于同一地區(qū)D.含同時代典型化石【變式探究】東非大裂谷寬約幾十至200公里,深達1000米至2000米,是世界陸地上最大的裂谷帶。讀圖完成1~2題。1.對圖中所呈現(xiàn)的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A.經(jīng)歷了地殼的抬升運動B.受到了明顯的水平擠壓作用C.巖石中不會有化石D.巖石是由巖漿冷凝形成的2.下列四幅圖中,能反映東非大裂谷地質構造的是()高頻考點三外力作用與地貌例3、(2018年全國Ⅰ卷)圖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據(jù)此完成下面3個小題。6.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7.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A.T3形成時期B.T2形成時期C.T1形成時期D.T0形成時期8.推測該河段所在區(qū)域的地殼經(jīng)歷了A.持續(xù)下降B.持續(xù)抬升C.間歇性下降D.間歇性抬升【舉一反三】洪積扇是河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qū)后,因坡度驟減,水流搬運能力降低,碎屑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圖3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積扇邊緣。據(jù)此完成9—11題。9.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集中連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賀蘭山東坡A.坡度和緩B.巖石裸露C.河流、溝谷眾多D.降水集中10.與其他洪積扇相比,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較少②山地相對高度較?、酆恿鬏^長④風化物粒徑較小11.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較高B.土層淺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變式探究】飽含碳酸氫鈣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時,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體變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發(fā)生碳酸鈣淀積,形成“邊石壩”。下圖是某處邊石壩景觀及其縱向剖面圖,剖面呈現(xiàn)黃白相間的紋理。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白色是碳酸鈣,黃色是泥土。讀圖回答1~1.關于邊石壩生長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斷及原因分析正確的是()A.因為A處是邊石壩最高凸起點,水體最薄,碳酸鈣沉積最快B.因為B處流速最快,碳酸鈣沉積最快C.因為C處受凸起阻擋,流速最慢,流水搬運的碳酸鈣物質最易沉積D.因為D處位于鈣化池內,流速最慢,流水搬運的碳酸鈣最易沉積2.根據(jù)邊石壩黃白相間紋理,下列推理正確的是()①該邊石壩可能形成于季風氣候區(qū)②該邊石壩可能形成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③雨季時,河流流量大,搬運力強,泥沙不易沉積,紋理呈白色④雨季時,河流流量大,侵蝕力強,含沙量大,鈣化沉積物中混有泥沙,紋理呈黃色⑤黃寬白窄,說明暴雨次數(shù)多,雨季長⑥白寬黃窄,說明暴雨次數(shù)多,雨季長3.下列地貌與邊石壩形成的地質作用相同的是()真題感怪(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Ⅱ)霍林河發(fā)源于大興安嶺,為山前半干旱區(qū)及部分半濕潤區(qū)的平原帶來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庫和灌溉的影響,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斷流。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據(jù)此完成9~11題。9.修建水庫前,營造該地區(qū)山前平原地表形態(tài)的力主要來自A.構造運動B.流水C.冰川D.風10.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蝕C.風力侵蝕D.凍融塌陷11.伴隨著洼地增多增大,周邊地區(qū)可能出現(xiàn)A.水土流失B.沼澤化C.土地沙化D.鹽堿化(2019年江蘇卷)圖1為某次地質野外考察時拍攝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巖層,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溝谷,N是巖層層面。讀圖回答3~4題。3.界面M反映的地質含義不同于N的是A.沉積物變化B.古氣候變化C.古環(huán)境變化D.構造運動變化4.該區(qū)域A.甲抬升前持續(xù)接受沉積B.乙形成時代晚于甲巖層C.乙形成后經(jīng)歷長期侵蝕D.丙是背斜受侵蝕的結果(2019年天津卷·節(jié)選)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在圖1所示賀蘭山東麓,部分溝谷兩側的巖壁上有歷代先民鑿刻的巖畫(圖2中甲所示)。長期以來,溝谷兩側巖石的破損對巖畫構成了威脅。(1)當?shù)啬男┳匀粭l件導致了巖石破損嚴重6分)(2019·全國卷Ⅲ,3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某河發(fā)源于美國內陸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節(jié)性融雪和大氣降水補給。7月后主要受降水補給,降水多為暴雨。該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內變化大,但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下圖示意該河段典型河流斷面不同時間的水體形態(tài)。(1)對該河段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的現(xiàn)象作出合理解釋。(6分)(2)指出4~6月該斷面河水深度的變化特征,并說明原因。(8分)(3)分析8月該河段河底淤積的原因。(8分)(2018年全國Ⅰ卷)圖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據(jù)此完成下面3個小題。6.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7.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A.T3形成時期B.T2形成時期C.T1形成時期D.T0形成時期8.推測該河段所在區(qū)域的地殼經(jīng)歷了A.持續(xù)下降B.持續(xù)抬升C.間歇性下降D.間歇性抬升(2018年全國Ⅲ卷)貝加爾湖(如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監(jiān)測表明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可達8千米。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6.貝加爾湖形成于A.地殼斷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斷河流7.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且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說明A.湖區(qū)降水量加大B.入湖徑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貝加爾湖湖水更新緩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發(fā)弱B.湖泊面積大C.湖水鹽度低D.湖水深度大(2018年天津卷)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3.依據(jù)如圖中信息判斷,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類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異B.地質構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蓋率不同D.地表巖石種類不同4.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來,該地區(qū)地殼經(jīng)歷過A.間歇性抬升B.持續(xù)性抬升C.間歇性沉降D.持續(xù)性沉降(2018年北京卷)4.圖2為某地的地質平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A.甲處的物質主要來源于地殼B.斷層發(fā)生在花崗巖形成之后C.巖漿侵入可能導致乙處巖石變質D.丙處的溶洞景觀由巖漿活動造成(2018·海南卷)圖4為某區(qū)域的地質剖面圖。該區(qū)域由地表平坦的X區(qū)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區(qū)組成。X區(qū)的玄武巖巖層較厚,Y區(qū)的玄武巖巖層較薄。據(jù)此完成14~15題。14.導致該區(qū)域分異為X區(qū)和Y區(qū)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蝕B.巖層褶皺C.風沙侵蝕D.巖層斷裂15.X區(qū)和Y區(qū)的玄武巖厚度存在差異是因為A.噴發(fā)物質差異B.冷凝環(huán)境差異C.外力侵蝕差異D.地殼運動差異(2018年江蘇卷)圖3為“某區(qū)域地質簡圖”。該區(qū)沉積地層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變老。讀圖回答下列小題。5.從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質剖面示意圖是A.AB.BC.CD.D6.為揭示深部地質狀況,在丙處垂直鉆探取芯,可能發(fā)現(xiàn)的地層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疊系D.第四系【2017全國卷Ⅱ】洪積扇是河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qū)后,因坡度驟減,水流搬運能力降低,碎屑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圖3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積扇邊緣。據(jù)此完成9—11題。9.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集中連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賀蘭山東坡A.坡度和緩B.巖石裸露C.河流、溝谷眾多D.降水集中10.與其他洪積扇相比,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較少②山地相對高度較?、酆恿鬏^長④風化物粒徑較小11.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較高B.土層淺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2017天津卷】讀圖3,回答第3題。A.巖漿巖、褶皺B.沉積巖、褶皺C.巖漿巖、斷層D.沉積巖、斷層【2017江蘇地理卷】圖3為“某地區(qū)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5.地質構造和巖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6.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褶皺的次數(shù)是(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在溫度變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發(fā)生機械破碎而不改變巖石化學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風化作用。通常情況下,氣溫日較差大的地區(qū),物理風化作用強烈。據(jù)此完成19~20題。19.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物理風化作用最強的坡向是A.東北坡B.西北坡C.東南坡D.西南坡20.地球表面物理風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帶是A.溫帶荒漠帶B.溫帶草原帶C.熱帶雨林帶D.亞寒帶針葉林帶(2016?江蘇卷)中國山水畫家多師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圖1為我國四幅山水畫作品。讀圖回答1-2題。1.畫中描繪江南丘陵景觀的是A.①B.②C.③D.⑤2.畫③中描繪的地貌類型形成原因是A.冰川作用、風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風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2016?上海卷五)火山是地球奉獻給人類的最偉大奇觀之一。9.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櫻島活火山頻頻噴發(fā)。該火山形成于板塊的消亡邊界。下列火山中,同樣形成于消亡邊界的是A.南美大陸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島??死鹕紺.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東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馬扎羅火山10.櫻島火山巖漿噴出地表形成的巖石類似于A.黑色玄武巖B.灰色石灰?guī)rC.褐色沉積砂巖D.肉紅色花崗巖(2016?江蘇卷)圖10為地球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回答21~22題。21.關于圖中①、②、③、④所示箭頭代表的地質作用,正確的是A.①指化學沉積作用B.②指搬運作用C.③指成巖作用D.④指火山噴發(fā)作用22.地球內部圈層與大氣圈的關系是A.生物圈是大氣中的碳進入內部圈層的紐帶B.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C.火山活動使地球內部的碳釋放到大氣圈D.大氣圈吸收太陽能使地球內部不斷增溫(2016?天津卷)閱讀圖文材料,回答1-4題。在天津市南部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貝殼堤,是貝殼及碎屑物受潮水搬運,在海邊經(jīng)較長時期堆積而形成的壟崗,可以作為當時海岸線的標志。1.圖1所示古海岸線分布地區(qū)地勢的總體變化趨勢是A.由東北向西南傾斜B.由西向東傾斜C.由西北向東南傾斜D.由北向南傾斜2.該地區(qū)5000年來海岸線位置的變化,反映了A.海平面間歇性下降B.氣候持續(xù)性變暖C.海濱泥沙不斷淤積D.地殼階段性下沉(2016?北京卷)圖3示意平頂海山的形成過程。讀圖,回答第4題。4.平頂海山A.為褶皺山B.由沉積巖構成C.頂部形態(tài)由內力作用塑造D.隨著板塊的移動沒入水下(2016?浙江卷)下圖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圖,圖中地層.年代由①到③變老。圖中階地(用T表示,數(shù)字下標表示階地的級數(shù))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階梯狀地貌。此河段階地主要由于地殼抬升形成。完成第5、6題。5.對河谷處的地質構造類型兩側地殼抬升幅度的判斷,正確的是A.向斜東側大B.背斜東側小C.向斜西側大D.背斜西側小6.礦產(chǎn)調查發(fā)現(xiàn),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種貴重金屬礦產(chǎn),但由于河水深不宜開采。圖中所示地點可能找到這種貴重金屬礦物的是(2016?新課標Ⅰ卷)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在沿海地區(qū)經(jīng)常分布著多條貝殼堤,標志著海岸線位置的變化,圖1示意渤海灣沿岸某地區(qū)貝殼堤的分布。據(jù)此完成7-9題。7.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A.向陸地方向推進B.向海洋方向推進C.位置穩(wěn)定D.反復進退8.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谔幍哪嗌?,并在貝殼堤外堆積。由此A.形成新的貝殼堤B.加大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9.河流沖積物是該地海岸線變動的物質來源。多條貝殼堤的形成說明河流入??贏.位置穩(wěn)定,泥沙沉積量小B.位置穩(wěn)定,泥沙沉積量大C.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小D.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大專題4地殼的運動規(guī)律考情解讀本專題從考查形式上看,多數(shù)是以選擇題為主,綜合題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著重考查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因此,復習時應多結合一些現(xiàn)實中的案例進行分析,提高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的能力。高考考查方向預測:1.考查內容以內、外力作用與地貌、地質構造、河流地貌的發(fā)育及其對聚落分布的影響等為考查重點。2.以熱點事件或地質景觀圖、示意圖等為背景,考查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3.結合巖石的成因類型或有關示意圖,考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結合時事工程建設、能源問題,考查地質構造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意義;結合實例考查河流地貌的發(fā)育及對聚落、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重點知識梳理【網(wǎng)絡構建】知識點一、板塊的劃分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即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處于不斷的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知識點二、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1.三大類巖石與巖漿之間的相互轉化,構成了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運動。(1)巖漿巖:巖漿在上升過程中冷卻、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巖(如花崗巖噴出地表后冷卻凝固,叫噴出巖,又稱火山巖(如玄武巖)。(2)沉積巖:巖石在外力作用下,經(jīng)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積成巖作用形成,具有層理結構,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guī)r、頁巖、砂巖、礫巖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正常情況下,沉積巖層呈上新下老的關系,亦可根據(jù)所含化石確定時間先后順序。物質構成和化石還可以反映當時的沉積環(huán)境,如煤層說明以前是濕潤的森林,石灰?guī)r層說明以前是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等等。(3)變質巖:由其它巖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發(fā)生變質作用而成。如石灰?guī)r受熱成為大理巖,頁巖受擠壓形成板巖。2.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巖石圈的物質在內外力作用下不斷運動和變化,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漿的形成,周而復始,構成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蓺w納為下面的模式圖:知識點三、板塊移動與地球面貌板塊相對移動而發(fā)生的彼此碰撞或張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塊張裂區(qū)板塊碰撞區(qū)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邊界類型生長邊界消亡邊界消亡邊界運動方向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嶺高大山脈海岸山脈、海溝、島弧舉例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等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安第斯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弧、海溝示意圖知識點四、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模式圖判讀的竅門巖漿是“巖石之本”,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起于巖漿,因此正確判斷出巖漿是解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模式圖的關鍵。巖漿巖只能由巖漿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巖漿巖的箭頭,其作用即為冷卻凝固作用。在三大類巖石中,只有沉積巖含有化石和具有層理構造,并且是由風化、侵蝕、搬運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凡指向巖漿的箭頭,其作用即為高溫重熔再生,指向變質巖的箭頭表示高溫和高壓條件下的變質作用。地殼物質循環(huán)變式圖舉例如下:(2)(3)(4)此圖在實際考題中有很多變式圖,在判斷時牢記以下“竅門”,便不難得出正確的結論:一是自巖漿始,到巖漿終;而且生成巖漿巖的只能是巖漿。二是有一個箭頭指向的方框應為巖漿巖;有兩個箭頭指向的方框一般為沉積巖或變質巖;有三個箭頭指向的方框必為巖漿。三是沉積巖中含有化石。知識點五、外力作用與地貌1.主要外力作用與地貌的關系表作用因素作用過程對地貌的影響流水作用侵蝕沖刷地面,使河床加深、加寬,形成“V”字形谷總體來說使地表變得崎嶇不平;瀑布、峽谷是河流侵蝕作用的強烈表現(xiàn);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就是流水侵蝕的結果沉積流水在搬運侵蝕后的產(chǎn)物的過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攜帶的物質便逐漸沉積起來河流中下游地區(qū),泥沙淤積則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山區(qū)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形成山麓沖積扇風力作用侵蝕在干旱地區(qū),風揚起沙石,吹蝕地表形成風蝕溝谷、風蝕洼地、風蝕蘑菇景觀;地表沙塵和碎屑被風侵蝕搬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巖荒漠堆積風在搬運途中,當風速減小或氣流受阻時,便導致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及沙漠外緣的黃土堆積,如黃土高原2.不同發(fā)育階段的河谷地貌及主要侵蝕類型(1)河谷的演變過程河谷地貌河谷發(fā)育時期分布河段主要侵蝕類型“V”字形初期上游以溯源侵蝕、下蝕為主河灣以側蝕為主槽形河谷成熟期下游側蝕、堆積(2)流水侵蝕地貌的縱剖面知識點六、地質構造、構造地貌及其實踐意義地質構造背斜斷層產(chǎn)生原因原本水平的巖層因受地殼運動產(chǎn)生的強大擠壓作用時,發(fā)生彎曲變形地殼運動產(chǎn)生的強大壓力或張力,超過巖石能承受的程度,巖體發(fā)生破裂斷開巖層向上彎曲,中部巖層巖層向下彎曲斷裂面兩側的巖體發(fā)生明顯的特征老,兩翼巖層新中部巖層新,兩翼巖層老錯動、位構造地貌地形上,常形成山嶺地形上,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斷層形成裂谷或陡崖;斷層一側上升的巖體,形成塊狀山地,相對下降的巖體形成狹長的凹陷地帶;斷層構造地帶,易受侵蝕作用,常會發(fā)育成溝谷、河流地形倒置“背斜成谷”。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巖體斷裂破碎,容易被流水、風侵蝕成谷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意義石油、天然氣埋藏區(qū)好選址頂部地帶適宜建采石場地下水儲藏區(qū),常有“自流井”分布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發(fā)育橋梁、水庫等的回避處據(jù)巖層封閉,構造”,最氣,中為石油,下為水拱形,結構且不易儲水裂隙發(fā)育,巖石破碎易開采底部低凹易匯集水,承受靜水壓力巖隙水易沿斷層線出露;巖石破碎易被侵蝕為洼地,利于地表水匯集定,易誘發(fā)斷裂活動破壞工程;水庫易滲漏知識點七、地質構造圖的判讀方法1.以地質剖面圖為例2.地質構造圖的判讀技巧地質圖分為剖面圖和平面圖,在判讀時要分清是平面圖還是剖面圖,然后再根據(jù)以下步驟進行判讀分(1)看圖例、比例尺:通過圖例可以了解圖示地區(qū)出露哪些巖層及其新老關系??幢壤呖梢灾揽s小的程度。(2)根據(jù)巖層的新老關系分析圖內的地質構造特征:①若巖層呈水平狀態(tài),并且從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連續(xù)排列,說明在相應地質年代里,地殼穩(wěn)定下沉,地理環(huán)境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②若巖層出現(xiàn)傾斜甚至顛倒,說明巖層形成后,因地殼水平運動使巖層發(fā)生褶皺。巖層顛倒是因為地殼運動劇烈,巖層發(fā)生強烈褶皺所致。③若上下兩個巖層之間有明顯的侵蝕面存在,說明下部巖層形成后,該地地殼平穩(wěn)抬升或褶皺隆起上升,地層遭受外力侵蝕。若侵蝕面上部覆有新的巖層,說明該地殼下沉或相鄰地區(qū)上升;若侵蝕面上部為風化殼,說明地殼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蝕。(3)判斷地殼運動狀況和受外力作用狀況:①褶皺——水平運動。②斷層——升降運動。③巖層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蝕作用。④有沉積巖層或沉積物說明此處有沉積作用且沉積時地勢低洼,可能有過下降運動。(4)看巖層是否缺失:若巖層出現(xiàn)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巖層所代表的年代,發(fā)生了地殼隆起,使當?shù)氐貏萏Ц撸K止了沉積過程;二是當?shù)亻_始有沉積作用,地殼隆起后,原沉積物被剝蝕完畢;三是當時、當?shù)貧夂蜃兓?,沒有了沉積物來源。(5)看是否有巖漿活動:若巖層中有侵入巖存在,說明巖層形成之后又發(fā)生了巖漿活動,巖漿活動晚于巖層形成時代。(6)分析圖內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質平面圖往往繪有等高線,可以據(jù)此分析山脈的延伸方向、分水嶺所在地區(qū)、最高點、最低點、相對高差等。如沒有等高線,則可以根據(jù)水系的分布來分析地形特點,河流總是從地勢高處流向地勢低處,根據(jù)河流流向可判斷出地勢的高低起伏狀態(tài)。(7)指導人們的找礦行為:①包括利用向斜構造找水。②利用背斜找油。③利用向斜、背斜確定鉆礦位置。④利用斷層找水、找泉。(8)為人類工程建設的合理選址提供依據(jù):大型工程建設避開斷層地帶,隧道一般選擇在背斜構造部位。高頻者點突破高頻考點一地殼物質循環(huán)與板塊構造理論例1、下面左圖是2018年寒假期間某位驢友在云南拍攝到的“孤峰殘丘油菜花”,右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甲、乙、丙、丁、戊表示各類巖石和巖漿,a、b、c、d、e表示各種地質作用。據(jù)此完成1~2題。1.關于左圖所示地區(qū)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的分析,正確的是()A.冬季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風影響B(tài).缺乏地表水——滲漏嚴重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緯度低,海拔較高D.地表“孤峰殘丘”——流水堆積作用2.該地的巖石類型及其地質作用與右圖對應正確的是()【解析】第1題,云貴高原地區(qū)石灰?guī)r廣泛分布,巖溶地貌發(fā)育,地表水滲漏嚴重。云南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和,四季如春,植被主要為常綠闊葉林。地表“孤峰殘丘”,主要是流水侵蝕作用造成的。第2題,云南巖石主要為石灰?guī)r,屬于沉積巖。風化物經(jīng)外力作用會變成沉積巖,戊為沉積巖。沉積巖與侵入巖在地殼深處受高溫高壓作用影響直接變?yōu)樽冑|巖,故丁表示變質巖;丙為巖漿,甲和乙為巖漿巖。a為沉積—固結成巖作用,b為風化作用,c為巖漿活動,e為變質作用,d為重熔再生作用?!敬鸢浮?.B2.D【變式探究】下圖為目前世界主要板塊接觸關系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圖中太平洋里的兩大群島都是()A.火山島B.沖積島C.板塊擠壓形成的D.內力作用形成的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包含了六大板塊B.板塊的交界處都是消亡邊界C.最深處位于大洋中脊附近D.大洋板塊剛好和大洋邊界吻合【解析】第3題,夏威夷群島是海底火山噴發(fā)堆積而成,日本群島是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隆起形成,兩群島都是內力作用形成的。第4題,圖中給出的板塊有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兩個,喜馬拉雅山脈與日本群島之間有亞歐板塊,東非大裂谷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是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和安第斯山脈之間是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與安第斯山脈之間是南極洲板塊,所以圖中包括了六大板塊;圖中的板塊交界處,箭頭向兩側分開的是生長邊界,如非洲板塊和美洲板塊之間,就是生長邊界;最深處是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間的馬里亞納海溝,是消亡邊界,大洋中脊是生長邊界;大洋板塊和大洋邊界不吻合,太平洋東南部屬于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南亞次大陸、阿拉伯半島等陸地部分?!敬鸢浮?.D4.A高頻考點二內力作用與地貌例2、(2018年全國Ⅲ卷)貝加爾湖(如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監(jiān)測表明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可達8千米。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6.貝加爾湖形成于A.地殼斷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斷河流7.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且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說明A.湖區(qū)降水量加大B.入湖徑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貝加爾湖湖水更新緩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發(fā)弱B.湖泊面積大C.湖水鹽度低D.湖水深度大【答案】6.A7.C8.D【解析】6.貝加爾湖屬于構造湖,是由于地殼斷陷集水而成;其形成與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斷河流無關。故選A。7.貝加爾湖斷層發(fā)育,湖盆斷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四周環(huán)繞著高山,注入貝加爾湖的眾多河流攜帶大量的泥沙在貝加爾湖沉積,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堆積形成巨厚的沉積物;目前該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斷匯入湖泊,導致湖水深度不斷加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湖區(qū)降水量、入湖徑流量變化不大;入湖泥沙變化不大,且其變化也不會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選C。8.結合材料可知,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導致其與外界水循環(huán)作用弱;貝加爾湖位于內陸地區(qū),夏季白晝時間較長,氣溫較高,湖面蒸發(fā)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積大,有利于湖水參與外界水循環(huán);湖水鹽度大小對湖水參與外界水循環(huán)影響較小。故選D。【舉一反三】下圖示意北美洲某高原兩個出露巖層的橫剖面(未按比例繪制,巖層已經(jīng)編號以供識別),在某些巖層中發(fā)現(xiàn)了化石。證據(jù)表明,④和⑧巖層是在同一地質時期沉積形成的。據(jù)此回答1~2題。1.圖中巖層中巖石作為沉積物沉積時,當?shù)丨h(huán)境最有可能是()A.內陸沙漠B.山間峽谷C.廣闊海洋D.高緯冰川2.④和⑧巖層在同一地質時期沉積形成,其證據(jù)是這兩個巖層()A.含有相同種類化石B.由冰川沉積物組成C.被發(fā)現(xiàn)于同一地區(qū)D.含同時代典型化石【解析】第1題,沉積巖一般在廣闊水域環(huán)境,如海洋、湖泊環(huán)境中沉積形成,A、D錯,C對。山間峽谷流水侵蝕強烈,不易沉積形成沉積巖,B錯。第2題,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不斷地進化的,因而不同時代的巖層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時代的巖層里往往保存著相同種類或近似的化石,據(jù)此可以確定④⑧巖層在同一地質時期沉積形成的證據(jù)是這兩個巖層含同時代典型化石,D對。讀圖可知,④巖層和⑧巖層中動物化石形態(tài)差異較大,化石種類明顯不同,A錯。地質歷史上不同時期出現(xiàn)過多次冰川運動,僅根據(jù)冰川沉積物無法確定④⑧巖層是在同一地質時期形成的,B錯。同一地區(qū)可能有不同時代的巖層,C錯?!敬鸢浮?.C2.D【變式探究】東非大裂谷寬約幾十至200公里,深達1000米至2000米,是世界陸地上最大的裂谷帶。讀圖完成1~2題。1.對圖中所呈現(xiàn)的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A.經(jīng)歷了地殼的抬升運動B.受到了明顯的水平擠壓作用C.巖石中不會有化石D.巖石是由巖漿冷凝形成的2.下列四幅圖中,能反映東非大裂谷地質構造的是()【解析】第1題,結合題干信息及所學知識知,東非大裂谷是由于巖層發(fā)生水平運動后,兩側巖層上升,中部巖層相對下降形成的,即巖層經(jīng)歷了地殼的抬升運動。第2題,結合上題分析即可判斷A圖能反映東非大裂谷地質構造。【答案】1.A2.A高頻考點三外力作用與地貌例3、(2018年全國Ⅰ卷)圖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據(jù)此完成下面3個小題。6.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7.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A.T3形成時期B.T2形成時期C.T1形成時期D.T0形成時期8.推測該河段所在區(qū)域的地殼經(jīng)歷了A.持續(xù)下降B.持續(xù)抬升C.間歇性下降D.間歇性抬升【答案】6.A7.A8.D【解析】6.據(jù)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可判斷只有T0會有河水經(jīng)過,攜帶泥沙沉積,因此平坦面面積仍在擴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會淹沒,因此面積不會擴大。故選A。7.據(jù)材料可知,礫石的平均礫徑為T3>T0>T2>T1,沉積顆粒越大說明流速越大,因此T3時期該斷面流速最大。故選A。8.據(jù)材料可知,礫石的平均礫徑為T3>T0>T2>T1,據(jù)圖可知,平坦面的順序自高處向河谷依次為T3、T2、T1、T0,說明T2和T1階段該河段地殼抬升,流速降低,沉積顆粒物粒徑減小,因此可推斷該河段所在區(qū)域的地殼徑流了間歇性抬升。故選D?!九e一反三】洪積扇是河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qū)后,因坡度驟減,水流搬運能力降低,碎屑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圖3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積扇邊緣。據(jù)此完成9—11題。9.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集中連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賀蘭山東坡A.坡度和緩B.巖石裸露C.河流、溝谷眾多D.降水集中10.與其他洪積扇相比,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較少②山地相對高度較?、酆恿鬏^長④風化物粒徑較小11.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較高B.土層淺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解析】9、從圖中可以看出賀蘭山地勢較高,河流主要東流,短小流急,加上東側降水較多,山麓地帶溝谷眾多,導致在賀蘭山東麓泥沙堆積形成密集的沖積扇。10、從圖中可以看出甲處河相對較長,根據(jù)圖中低山和中高山圖例,可以看出甲處山地相對高度較小,流域內地勢起伏小,水流速度較緩,河流的侵蝕、搬運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11.從題干材料中可知,賀蘭山東麓洪積扇中,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故以礫石為主的沖積扇土層淺薄,耕地條件差,耕地較少。故選B。【變式探究】飽含碳酸氫鈣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時,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體變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發(fā)生碳酸鈣淀積,形成“邊石壩”。下圖是某處邊石壩景觀及其縱向剖面圖,剖面呈現(xiàn)黃白相間的紋理。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白色是碳酸鈣,黃色是泥土。讀圖回答1~1.關于邊石壩生長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斷及原因分析正確的是()A.因為A處是邊石壩最高凸起點,水體最薄,碳酸鈣沉積最快B.因為B處流速最快,碳酸鈣沉積最快C.因為C處受凸起阻擋,流速最慢,流水搬運的碳酸鈣物質最易沉積D.因為D處位于鈣化池內,流速最慢,流水搬運的碳酸鈣最易沉積2.根據(jù)邊石壩黃白相間紋理,下列推理正確的是()①該邊石壩可能形成于季風氣候區(qū)②該邊石壩可能形成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③雨季時,河流流量大,搬運力強,泥沙不易沉積,紋理呈白色④雨季時,河流流量大,侵蝕力強,含沙量大,鈣化沉積物中混有泥沙,紋理呈黃色⑤黃寬白窄,說明暴雨次數(shù)多,雨季長⑥白寬黃窄,說明暴雨次數(shù)多,雨季長3.下列地貌與邊石壩形成的地質作用相同的是()【解析】第1題,從材料中“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體變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發(fā)生碳酸鈣淀積,形成‘邊石壩’”可以看出,最易形成邊石壩的位置是凸起部位,即圖中A部位。第2題,黃白相間的紋理說明該地降水季節(jié)變化顯著,可能位于季風氣候區(qū)。降雨較多時,河流流量大,侵蝕力強,含沙量大,鈣化沉積物中混有泥沙,紋理呈黃色;相反降雨較少時紋理呈白色;若暴雨次數(shù)多且持續(xù)時間長,則泥沙沉積多,黃色部分寬,反之則白色部分寬。第3題,從材料可知,邊石壩是碳酸鈣沉積作用形成的,四圖地貌分別為沖積扇、風蝕蘑菇、石林、石柱,其形成原因分別是流水沉積、風力侵蝕、流水侵蝕、碳酸鈣沉積。【答案】1.A2.B3.D真題感悟(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Ⅱ)霍林河發(fā)源于大興安嶺,為山前半干旱區(qū)及部分半濕潤區(qū)的平原帶來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庫和灌溉的影響,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斷流。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據(jù)此完成9~11題。9.修建水庫前,營造該地區(qū)山前平原地表形態(tài)的力主要來自A.構造運動B.流水C.冰川D.風10.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蝕C.風力侵蝕D.凍融塌陷11.伴隨著洼地增多增大,周邊地區(qū)可能出現(xiàn)A.水土流失B.沼澤化C.土地沙化D.鹽堿化【解析】9.霍林河上游流經(jīng)大興安嶺,流速快、泥沙搬運能力強,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勢變得低平、水流速度減慢,從上游攜帶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積形成山前平原(沖積扇因此營造該地區(qū)山前平原地表形態(tài)的力主要來自流水,B對;山前平原地勢平坦,構造運動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A錯;該地緯度較低且大興安嶺海拔較低,山前地帶沒有大規(guī)模的冰川活動,C錯;修建水庫前,山前地區(qū)因有河流流經(jīng),水資源較豐富,氣候較濕潤,受風力侵蝕、沉積等作用影響小,D錯。10.山前平原屬半干旱、半濕潤地帶,因河流斷流使氣候逐漸變得干旱,風力作用增強,風力的侵蝕作用使在山前堆積的泥沙不斷被吹蝕、搬運,形成風蝕洼地,隨著風力的不斷侵蝕,洼地不斷增多、增大,C對;地面沉降通常規(guī)模較大、發(fā)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從地下向地面?zhèn)鞑ィc該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斷侵蝕、加深的特征不符,A錯;此時河流斷流,流水侵蝕作用極微弱,B錯;地下凍土凍融塌陷應呈現(xiàn)出明顯的季節(jié)性,夏季氣溫高,地面凍融塌陷,冬季氣溫低土壤結冰則不再凍融塌陷,并不會使洼地一直變大、變深,D錯。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該地受風力侵蝕作用加劇,被風力吹蝕、搬運的泥沙在周邊地區(qū)沉積,使周邊地區(qū)土地更容易沙化,C對;河流斷流,地面徑流短缺,水流難以搬運泥沙,即水土流失問題少,A錯;河流斷流,水資源短缺,形成沼澤需有穩(wěn)定、豐富的水源條件,B錯;周邊地區(qū)泥沙不斷沉積,使其地勢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現(xiàn)土地鹽堿化,D錯。(2019年江蘇卷)圖1為某次地質野外考察時拍攝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巖層,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溝谷,N是巖層層面。讀圖回答3~4題。3.界面M反映的地質含義不同于N的是A.沉積物變化B.古氣候變化C.古環(huán)境變化D.構造運動變化4.該區(qū)域A.甲抬升前持續(xù)接受沉積B.乙形成時代晚于甲巖層C.乙形成后經(jīng)歷長期侵蝕D.丙是背斜受侵蝕的結果【答案】3.D4.C【解析】考查地殼運動相關知識??疾閷W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讀材料和圖文的能力。難度一般。3.有材料和圖片可知,M上部的巖層是水平的,M下部的巖層是彎曲的,因此M表達的地質意義和N不同的就在于彎曲巖層經(jīng)過地殼的擠壓形成了褶皺,而上部的巖層主要以外力作用為主,如沉積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巖層是沒有經(jīng)過擠壓作用的,正確答案選D。無法看出古氣候的變化和古環(huán)境的變化,通過巖層的順序只可以判斷地殼運動的變化,而沉積物的變化也無法判斷ABC錯誤。4.巖層位于下方的先沉積,位于上方的后沉積,因此乙形成的時代要早于甲巖層。B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乙的巖層覆蓋相對密集,外表有明顯的侵蝕痕跡,而且最上部的巖層并不是連續(xù)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經(jīng)歷了長期的侵蝕過程。C正確。甲是水平巖層和彎曲巖層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經(jīng)歷了外力作用的侵蝕,形成了剝蝕面,因此并不是持續(xù)地接受沉積,A錯誤。丙是地表的溝谷,而且此處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單純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蝕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內力作用發(fā)生斷裂而形成的溝谷。無法判斷其形成,D錯誤。(2019年天津卷·節(jié)選)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在圖1所示賀蘭山東麓,部分溝谷兩側的巖壁上有歷代先民鑿刻的巖畫(圖2中甲所示)。長期以來,溝谷兩側巖石的破損對巖畫構成了威脅。(1)當?shù)啬男┳匀粭l件導致了巖石破損嚴重6分)【答案】(1)晝夜溫差大;多風沙天氣;降水集中;巖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點即可)【解析】(1)該題屬于原因分析類題,題干中的關鍵詞為“巖石破損”,解題方向為“自然條件”,一般從氣候(溫度、降水、光照)、天氣、地形地勢、植被、自然災害等進行分析組織答案晝夜溫差大;多風沙天氣;降水集中;巖壁陡峭;多地震。(2019·全國卷Ⅲ,3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某河發(fā)源于美國內陸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節(jié)性融雪和大氣降水補給。7月后主要受降水補給,降水多為暴雨。該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內變化大,但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下圖示意該河段典型河流斷面不同時間的水體形態(tài)。(1)對該河段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的現(xiàn)象作出合理解釋。(6分)(2)指出4~6月該斷面河水深度的變化特征,并說明原因。(8分)(3)分析8月該河段河底淤積的原因。(8分)【解析】本題以發(fā)源于美國內陸高山地區(qū)的某河河面寬度變化與河水深度變化為背景,考查影響河道寬度及河水深度的原因,即河流地貌的成因;考查了地理學科四大能力;凸顯了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的學科素養(yǎng);體現(xiàn)了尊重自然規(guī)律、科學探究觀念。第(1)題,河道寬度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質條件。該河段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可以結合材料從內陸高山、河岸直立、巖性單一、河流下切等方面分析。第(2)題,4~6月該斷面河水深度增加。原因主要從河流水量增加、水位上升及流速加快、向下侵蝕等方面考慮。注意分析時結合材料描述清楚因果關系。第(3)題,8月份河床淤積、河底抬升主要從河水含沙量大及流速降低來分【答案】(1)(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未擺動);單一巖性(巖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變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補給為主,流量持續(xù)增長,水位上升;融雪補給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續(xù)加快,侵蝕河床。(3)降水補給,(坡面侵蝕強,)河水含沙量高;徑流量與流速變率大,流速降低時泥沙快速淤積。(2018年全國Ⅰ卷)圖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據(jù)此完成下面3個小題。6.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7.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A.T3形成時期B.T2形成時期C.T1形成時期D.T0形成時期8.推測該河段所在區(qū)域的地殼經(jīng)歷了A.持續(xù)下降B.持續(xù)抬升C.間歇性下降D.間歇性抬升【答案】6.A7.A8.D【解析】6.據(jù)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可判斷只有T0會有河水經(jīng)過,攜帶泥沙沉積,因此平坦面面積仍在擴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會淹沒,因此面積不會擴大。故選A。7.據(jù)材料可知,礫石的平均礫徑為T3>T0>T2>T1,沉積顆粒越大說明流速越大,因此T3時期該斷面流速最大。故選A。8.據(jù)材料可知,礫石的平均礫徑為T3>T0>T2>T1,據(jù)圖可知,平坦面的順序自高處向河谷依次為T3、T2、T1、T0,說明T2和T1階段該河段地殼抬升,流速降低,沉積顆粒物粒徑減小,因此可推斷該河段所在區(qū)域的地殼徑流了間歇性抬升。故選D。(2018年全國Ⅲ卷)貝加爾湖(如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監(jiān)測表明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可達8千米。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6.貝加爾湖形成于A.地殼斷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斷河流7.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且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說明A.湖區(qū)降水量加大B.入湖徑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貝加爾湖湖水更新緩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發(fā)弱B.湖泊面積大C.湖水鹽度低D.湖水深度大【答案】6.A7.C8.D【解析】6.貝加爾湖屬于構造湖,是由于地殼斷陷集水而成;其形成與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斷河流無關。故選A。7.貝加爾湖斷層發(fā)育,湖盆斷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四周環(huán)繞著高山,注入貝加爾湖的眾多河流攜帶大量的泥沙在貝加爾湖沉積,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堆積形成巨厚的沉積物;目前該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斷匯入湖泊,導致湖水深度不斷加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湖區(qū)降水量、入湖徑流量變化不大;入湖泥沙變化不大,且其變化也不會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選C。8.結合材料可知,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導致其與外界水循環(huán)作用弱;貝加爾湖位于內陸地區(qū),夏季白晝時間較長,氣溫較高,湖面蒸發(fā)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積大,有利于湖水參與外界水循環(huán);湖水鹽度大小對湖水參與外界水循環(huán)影響較小。故選D。(2018年天津卷)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3.依據(jù)如圖中信息判斷,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類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異B.地質構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蓋率不同D.地表巖石種類不同4.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來,該地區(qū)地殼經(jīng)歷過A.間歇性抬升B.持續(xù)性抬升C.間歇性沉降D.持續(xù)性沉降【答案】3.D4.A【解析】本題組考查河流地貌的發(fā)育及綜合應用。通過圖例讀出地貌巖石的差異,圖示顯示出河流階地的特征和組成物的不同,推知河流階地是地殼間歇性抬升形成的,根據(jù)地貌形態(tài)結合所學分析出圖示地貌的形成過程是解答關鍵。3.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帶,降水量、地質構造相同,植被覆蓋率影響不到基本地貌,ABC錯,圖中顯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巖不同,石灰?guī)r、頁巖、砂巖巖石堅硬程度不同,受侵蝕程度不同,頁巖、砂巖屬于沉積巖,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石灰?guī)r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選D。4.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兩個古河床沉積物顯示乙地為河流階地中的堆積階地,沉積物高度不同、形成時期不同,顯示其形成不是連續(xù)性的,排除BD。結合圖示,該地貌是由于地殼間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積形成的。(2018年北京卷)4.圖2為某地的地質平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A.甲處的物質主要來源于地殼B.斷層發(fā)生在花崗巖形成之后C.巖漿侵入可能導致乙處巖石變質D.丙處的溶洞景觀由巖漿活動造成【答案】C【解析】據(jù)圖可知,甲處為花崗巖,為巖漿冷卻凝固形成,巖漿主要來源于地幔的軟流層,A錯誤;據(jù)圖可知,花崗巖沒有發(fā)生錯動位移,說明斷層發(fā)生在花崗巖形成之前,B錯誤;巖漿侵入會提供高溫條件,可能導致接觸部位乙處巖石變質,C正確;丙處的溶洞景觀是因石灰?guī)r巖體受水的溶蝕作用形成的,D錯誤。故選C。(2018·海南卷)圖4為某區(qū)域的地質剖面圖。該區(qū)域由地表平坦的X區(qū)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區(qū)組成。X區(qū)的玄武巖巖層較厚,Y區(qū)的玄武巖巖層較薄。據(jù)此完成14~15題。14.導致該區(qū)域分異為X區(qū)和Y區(qū)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蝕B.巖層褶皺C.風沙侵蝕D.巖層斷裂15.X區(qū)和Y區(qū)的玄武巖厚度存在差異是因為A.噴發(fā)物質差異B.冷凝環(huán)境差異C.外力侵蝕差異D.地殼運動差異【答案】14.D15.C【解析】14.圖中顯示X區(qū)和Y區(qū)巖層性質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巖層中有斷裂面且同一巖層沿斷裂面錯開,應為內力作用所致,故D正確、A、C錯誤。圖中巖層沒有彎曲形變,因此不屬于褶皺,故B錯誤。15.圖中X區(qū)和Y區(qū)地下巖層沉積序列(泥巖、砂巖和礫巖)和厚度接近相同,說明兩區(qū)在地質歷史上的沉積環(huán)境相似,因此X區(qū)和Y區(qū)地表的玄武巖層在形成初期厚度應基本一致,當前厚度存在差異的最可能原因是Y區(qū)海拔高于X區(qū),再加上Y區(qū)地表起伏大于X區(qū),外力侵蝕作用更為強烈,故C正確。X區(qū)和Y區(qū)均為玄武巖,玄武巖屬于噴出巖,因此兩區(qū)噴發(fā)物質、冷凝環(huán)境差異、地殼運動差異應相似或相同。故A、B、D錯誤。(2018年江蘇卷)圖3為“某區(qū)域地質簡圖”。該區(qū)沉積地層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變老。讀圖回答下列小題。5.從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質剖面示意圖是A.AB.BC.CD.D6.為揭示深部地質狀況,在丙處垂直鉆探取芯,可能發(fā)現(xiàn)的地層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疊系D.第四系【答案】5.A6.A【解析】5.首先,確定甲乙一線的海拔變化,根據(jù)等高線的變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項。其次,判斷地質構造,甲乙沿線地層變化為C—P—C,新老變化為老—新—老,即巖層中間新、兩側老,為向斜構造,巖層向下彎曲。故A項正確,B、C、D項錯誤。6.巖層由地表向下的新老關系是不斷變老,丙所在地層為D地層。在丙處垂直鉆探取芯可以發(fā)現(xiàn)D地層、S2地層、S1地層,即泥盆紀、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個地層。故A項正確,B、C、D項錯誤?!?017全國卷Ⅱ】洪積扇是河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qū)后,因坡度驟減,水流搬運能力降低,碎屑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圖3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積扇邊緣。據(jù)此完成9—11題。9.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集中連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賀蘭山東坡A.坡度和緩B.巖石裸露C.河流、溝谷眾多D.降水集中10.與其他洪積扇相比,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較少②山地相對高度較?、酆恿鬏^長④風化物粒徑較小11.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較高B.土層淺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解析】9、從圖中可以看出賀蘭山地勢較高,河流主要東流,短小流急,加上東側降水較多,山麓地帶溝谷眾多,導致在賀蘭山東麓泥沙堆積形成密集的沖積扇。10、從圖中可以看出甲處河相對較長,根據(jù)圖中低山和中高山圖例,可以看出甲處山地相對高度較小,流域內地勢起伏小,水流速度較緩,河流的侵蝕、搬運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11.從題干材料中可知,賀蘭山東麓洪積扇中,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故以礫石為主的沖積扇土層淺薄,耕地條件差,耕地較少。故選B。【2017天津卷】讀圖3,回答第3題。A.巖漿巖、褶皺B.沉積巖、褶皺C.巖漿巖、斷層D.沉積巖、斷層【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該處巖層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應屬于沉積巖,排除A、C;圖示巖層向某一個方向傾斜,應該為巖層擠壓所致,而且?guī)r層沒有明顯的斷裂,呈現(xiàn)出明顯的彎曲變形,由此判斷此處地質構造為褶皺,故B正確、D錯誤。故選B。【2017江蘇地理卷】圖3為“某地區(qū)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5.地質構造和巖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6.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褶皺的次數(shù)是【答案】5.B6.B【解析】5.讀地質剖面示意圖,可知乙為斷層,該斷層形成后,發(fā)生巖漿活動,形成巖漿巖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積巖。6.圖中有多個侵蝕面,當侵蝕面與巖層界面相交,不是平行關系時,說明巖層發(fā)生完全變形,形成褶皺構造,圖中有兩處侵蝕面與巖層界面相交,所以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褶皺的次數(shù)是2。(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在溫度變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發(fā)生機械破碎而不改變巖石化學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風化作用。通常情況下,氣溫日較差大的地區(qū),物理風化作用強烈。據(jù)此完成19~20題。19.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物理風化作用最強的坡向是A.東北坡B.西北坡C.東南坡D.西南坡20.地球表面物理風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帶是A.溫帶荒漠帶B.溫帶草原帶C.熱帶雨林帶D.亞寒帶針葉林帶【答案】19.D20.C【解析】19.根據(jù)材料提示,氣溫日較差大的地區(qū),物理風化作用強烈,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南坡晝夜溫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陽輻射強,西坡的白天氣溫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氣溫日較差大。20.從材料提取信息“氣溫日較差大的地區(qū),物理風化作用強烈”,說明氣溫日較差最小的地區(qū),物理風化作用最弱。熱帶雨林帶終年高溫多雨,氣溫日較差最??;溫帶荒漠帶和草原帶,氣溫日較差最大,亞寒帶針葉林帶,氣溫日較差較大。故選C。(2016?江蘇卷)中國山水畫家多師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圖1為我國四幅山水畫作品。讀圖回答1-2題。1.畫中描繪江南丘陵景觀的是A.①B.②C.③D.⑤2.畫③中描繪的地貌類型形成原因是A.冰川作用、風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風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答案】1.D2.C【解析】1.從圖中可以①地形崎嶇,相對高度很大,屬于山區(qū);②桂林山水,屬于喀斯特地貌;③為溝谷發(fā)育比較好的地形,屬于我國的黃土高原;④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但是相對高度不是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