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安塞腰鼓》練習題(含答案)_第1頁
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安塞腰鼓》練習題(含答案)_第2頁
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安塞腰鼓》練習題(含答案)_第3頁
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安塞腰鼓》練習題(含答案)_第4頁
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安塞腰鼓》練習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安塞腰鼓》練習題(含答案)第3課安塞腰鼓

一、積累與運用

1.下列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A.亢奮(hánɡ)晦暗(huì)飛濺(jiàn)大徹大悟(chè)

B.驀然(mò)淋漓(lí)驟雨(zhòu)戛然而止(jiá)

C.羈絆(jī)燒灼(sháo)戰(zhàn)栗(lì)大起大落(luò)

D.閉塞(sāi)磅礴(pánɡ)傾瀉(qīnɡ)驚心動魄(pò)

2.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A.瞳仁冗雜困倦流蘇

B.振撼軀體蓬勃隱秘

C.恬靜躁熱搏擊束縛

D.嚴峻緲遠輻射明晰

3.下列句中加點成語使用無誤的一項是()

A.雖然這道題難度比較大,但經過張老師的耐心講解,同學們最終大徹大悟了。

B.近日來,三星堆出土文物不斷刷屏,一件件文物顯示著歷史的神秘,也顯示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讓人嘆為觀止。

C.北京冬奧會的點火方式讓人意想不到,它將整個開幕式推向高潮,卻戛然而止。

D.這場驚心動魄的音樂劇表演,讓現(xiàn)場的觀眾沉醉在優(yōu)美舒緩的旋律和充滿哲理的對白中。

4.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B.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D.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

5.將下面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順序排列最恰當?shù)囊豁検?)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________

①當然,民俗在傳承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版本。

②它深植于集體,在時間上,人們一代代傳承它。

③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有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民俗,等等。

④比如過年時北方吃餃子,南方卻吃年糕。

⑤而在空間上,它由一個地域向另一個地域擴布。

A.③①④②⑤B.③②⑤①④

C.②⑤③①④D.①④③②⑤

6.下列對課文內容和寫作特點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課文多用短句表現(xiàn)內容,簡潔有力,鏗鏘激昂。

B.文章以陜北人民的性格特點為線索,反復詠嘆,通過鼓在搏擊,情在燃燒,歌頌了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手法,氣勢磅礴,節(jié)奏鮮明,感情強烈。

D.課文自始至終,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節(jié)奏??旃?jié)奏使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蕩,充分表現(xiàn)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7.閱讀下面材料,完成題目。

在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________。物質文化遺產包括遺址、建筑、石刻、壁畫等不可移動文物,以及具有突出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傳統(tǒng)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jié)慶、傳統(tǒng)手工藝技能等相關的文化空間。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使我國的文化遺產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

(1)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邏輯嚴密。

(2)文中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寫出修改意見。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英歌舞流行于粵東及閩南部分地區(qū),特別是粵東大南山周邊的“潮普惠陸",即潮陽、普寧、惠來、陸豐等地。英歌舞是以人物為主題,以《水滸傳》中梁山泊英雄大破大名府,營救盧俊義的故事為內容的群眾性廣場情景舞,是一種把武術、舞蹈、戲劇融為一體的民間娛樂形式,蘊含了潮汕文化和京劇藝術的精華,有“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潮汕英歌舞”的說法。

英歌舞被譽為“中國漢族男子漢典型舞蹈",是因其具有鮮明的陽剛英武之氣,舞蹈場面恢宏壯觀,陣勢畫面多樣變化,套路更是規(guī)范多變,道具棍槌技耍優(yōu)美中不乏陽剛、粗狂和穩(wěn)健。

(1)請用一句話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0個字。

(2)根據(jù)對聯(lián)常識,將下面六個短語組合成一副對聯(lián)。

宣豪放剛勁步步鏗鏘槌槌

舞野狂

閱讀理解

_____________、閱讀課文選段,回答問題。

一群茂騰騰的后生。

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①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

他們的神情沉穩(wěn)而安靜。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但是:

看!——

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诎偈畟€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便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那么一股勁!

好一個安塞腰鼓!

9、“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用這幾個字組成短句作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10、為什么先寫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和他們的衣衫,接著又寫他們沉穩(wěn)而安靜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11、'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為什么?

12、但是:''看!——'單獨成段,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13、畫波浪線的兩個比喻句分別表現(xiàn)了后生們怎樣的美

①___;②

14、驟雨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些內容運用哪些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

15、如何理解畫橫線的兩個句子的含義?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銅鑼聲處是故鄉(xiāng)

陳志光

①幾次回鄉(xiāng),當目光還沒有翻越村前那高高的水渠,捕捉到家鄉(xiāng)的輪廓之時,總是在很遠處先聽到陣陣熟悉的鑼鼓聲,仿佛在歡迎游子的歸來。頃刻間,心弦被撥動,心潮在奔涌,下意識判斷,鑼鼓聲處,定是故鄉(xiāng)。

②家鄉(xiāng)的鑼鼓原始質樸而又熱情奔放,雖然沒有安塞腰鼓的氣勢恢宏,也沒有山東大鼓的曲調高昂,但是經過一代代鑼鼓師傅的千錘百煉,也很別具一格,魅力難擋,既是一種與父老鄉(xiāng)親和悅共生、血脈相通的民間藝術,也是一處與泥土混于一體、與山水和諧相融的家鄉(xiāng)風景。鑼鼓聲回響在瓦屋錯落的村巷里,飄滿在廣闊無垠的田野上,穿梭在葳蕤蒼翠的樹林間,也??M繞在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心中。

③在家鄉(xiāng),幾乎每個村子都有鑼鼓隊,他們游走在村巷屋弄之間,主要為村民們的婚喪嫁娶進行演奏服務。鑼鼓隊規(guī)模不大,只有七人,由四位鑼鼓手和三位嗩吶手組成;鑼鼓器材也是常規(guī)四件,即大鑼、小鑼、大鼓和镲鈸。隊員們各司其職、分工協(xié)作,只要演奏功底深厚,配合默契嫻熟,往往能協(xié)奏出清新悅耳、美妙動聽的鑼鼓樂。家鄉(xiāng)的鑼鼓韻律豐富、格調清新、變化多樣——時而如蜻蜓點水,音律輕柔;時而又如暴風驟雨,節(jié)奏明快;時而淺吟低唱,如泣如訴,時而高歌猛進,蕩氣回腸……再加上點綴其間的清越嘹亮的嗩吶聲,把各種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聽得人心潮跌宕,難以自制。尤其在喜結連理、金榜題名等大喜之日,還伴有梆子、二胡演奏和戲曲演唱,鑼鼓藝術和戲曲藝術無縫對接,渾然一體,使得春慶氣氛更加熱烈,文化的韻味更加濃厚。

④除了日常的婚喪嫁娶之外,在元宵節(jié)的龍燈會上,也是鑼鼓隊大顯身手之時。龍燈游到哪,鑼鼓響到哪,節(jié)奏歡快,鏗鏘有力,使中國龍更加威風凜凜,氣勢非凡。特別是在舞龍比賽的時候,鑼鼓不僅是指揮手的聲音信號,更是鼓舞士氣的進軍號角。只要咚咚鏘的鑼鼓聲響起,舞龍者全身的細胞能量就會被激活,他們踏著鼓點,奮勇爭先,激情的鑼鼓擊打得他們斗志昂揚、汗水四濺。巨龍時而盤旋,時而翻轉,時而蛟龍出海,時而騰云駕霧……隨著鑼鼓聲像雨點般愈加密集,舞龍的節(jié)奏也在不斷加快,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熱血沸騰,節(jié)目表演和觀眾情緒一并被推向高潮……四周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叫好聲一片,場面雷動,熱鬧無比。

⑤多少年來,家鄉(xiāng)的鑼鼓就一直沒有停息過,每當聽到這熟悉的鑼聲,我要么駐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朝著鑼鼓聲飛奔而去,以饗眼耳。

16.家鄉(xiāng)的鑼鼓的用武之地主要有哪些?

17.按要求賞析下面的句子。

(1)鑼鼓聲回響在瓦屋錯落的村巷里,飄滿在廣闊無垠的田野上,穿梭在葳蕤蒼翠的樹林間,也??M繞在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心中。(欣賞加點詞)

(2)巨龍時而盤旋,時而翻轉,時而蛟龍出海,時而騰云駕霧……(從修辭角度賞析)

18.文章寫家鄉(xiāng)的鑼鼓,為什么提到安塞腰鼓和山東大鼓?

19.下面對文章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文章開頭段提及“鑼鼓聲處,定是故鄉(xiāng)",既照應了題目,又自然地引出了家鄉(xiāng)的鑼鼓。

B.文章第④段寫觀眾“眼花繚亂、熱血沸騰”“情緒一并被推向高潮",從側面寫出表演的精彩。

C.家鄉(xiāng)的鑼鼓隊規(guī)模只有七人,鑼鼓器材也是常規(guī)四件,體現(xiàn)了作者對家鄉(xiāng)鑼鼓的失望。

D.文章首尾呼應,表達作者對家鄉(xiāng)鑼鼓的喜歡和對家鄉(xiāng)濃濃的愛。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海陽大秧歌

王月鵬

①在我的故鄉(xiāng)山東海陽有個說法,“沒有秧歌不叫年”。我從小是不喜歡看秧歌的,覺得那種表演太鬧騰,太程式化,不符合我的心性,自然就沒有什么興趣。這個看法被改變,是在離開故鄉(xiāng)若干年之后,當我在外面經歷了一些事,看過了各種“表演",我才對海陽大秧歌這種表演形式有了真正的理解。

②很多已經消失的鄉(xiāng)村事物,在大秧歌里保留了下來。看似隨意張揚的秧歌隊伍,卻有著嚴整的內在秩序,排在最前列的是執(zhí)事部分,其次是樂隊,隨后是舞隊。樂大夫是秧歌隊的核心,這是一個最難扮演的角色,不僅要有很強的掌控能力,還得能夠即興編出合口押韻又討喜的詞兒。樂大夫唱罷,鑼鼓點緊密起來,秧歌隊開始繞場跑陣勢,或單隊或雙隊或多隊,連續(xù)跑出巧妙變換、多姿多式的陣勢。接下來,輪到歌舞角色出場了……

③有一年春節(jié),我在秧歌場上看到了我的鄰居。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個不茍言笑,甚至略顯呆板的人,沒想到他在秧歌場上表現(xiàn)得那么“放縱”。他扮演的是貨郎,穿街走巷的角色,與翠花是一對搭檔,倆人討價還價,俏皮搞怪,演得惟妙惟肖。那個鄰居在秧歌場上像是變成了另一個人,再加上化了濃妝,我當時沒有認出是他,只覺得因為他的在場,因為他的動作的夸張和灑脫,整場秧歌變得生動起來,整個村莊變得生動起來,整個春節(jié)變得生動起來。

④我把他在田間勞動時的表情和扭秧歌時的表情,聯(lián)系到一起,心中很是感動。

⑤海陽人通常愿說“扭秧歌"。一個“扭”字,神態(tài)百出。當然也有別的一些說法,比如“演秧歌"“跳秧歌”。相比而言,“扭"是最為生動和形象的。簡單的動作,素樸的表達,他們就地取材,自編自導,以最樸素的方式,傳達一些最樸素的信念。即使在當下,在各種表達方式幾乎被窮盡的當下,這種表達依然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每年正月初一,扭秧歌的隊伍浩浩蕩蕩,把鄉(xiāng)間道路裝點得熱鬧非凡,儀仗前導,鼓樂交響,演員邊舞邊行,以兩路縱隊為基本隊形,節(jié)奏時快時慢,隊形不斷變換,若遇牌坊、寺廟、祠堂等,均行三拜九叩禮。若是兩支秧歌隊相逢,那就更熱鬧了,雙方的樂大夫要大幅度地參拜,兩支隊伍更要盡情斗舞,騰挪彈跳,各家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這個時候整條街都沸騰了,直到舞得盡興,雙方才來一番大禮互拜,就此別過。

⑥這是一種大眾語言,是一種來自民間,也被民間所懂得和接受的方式。他們把此刻的生活,藝術化了。

⑦關于藝術,眼下可謂流派紛呈,一茬又一茬的所謂實驗、先鋒,以不同的姿態(tài)登場。而大秧歌,是樸拙的藝術,它所表達的是最簡單的快樂,卻有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我這樣想,不僅僅是因為大秧歌這種藝術形式誕生、興盛于我的故鄉(xiāng)海陽,更因為它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有關,是他們超越日常生活的一種娛樂形式。我從中看到的,是農民對于自身命運的表達,他們沒有悲天憫人,他們給自己鼓勁加油,為自己的豐收而慶賀,為日常生活而歌舞,夸張的動作與拘謹?shù)男愿裥纬闪藦娏曳床睢T谘砀鑸錾?,他們真正釋放了自己,打開了自己,我由此體味到一種來自民間的力量。而我年少時對秧歌的所思與所想,如今看來有些刻意,也不夠真誠,缺乏一種扎根土地的狀態(tài)。

⑧過完了年,那些扭秧歌的人重新成為田間地頭的勞動者。面對土地,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最不善于表達的人。

(選自《光明日報》2021年3月12日,有刪改)

20.請從結構和內容的角度,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1.聯(lián)系上下文,請從描寫的角度對第②段畫線的句子進行具體分析。

22.以第③段為例,簡要分析作者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有何作用?

23.結合本文及下面的鏈接材料,說說你對第⑦段畫線句含義的理解。

【鏈接材料】

愈捶愈烈!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的思緒!

愈捶愈烈!思緒中不存任何隱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

(選自劉成章《安塞腰鼓》)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春的鑼鼓

喬忠延

①春,是從何時開始蘇醒涌動的?

②是從屋畔上垂下第一枝黃燦燦的迎春花嗎?不是,一枝獨秀的迎春花,猶如從天地間穿過的第一只燕子,傳遞的僅僅是春將要到來的消息。是從漫山遍野紅艷艷的山桃花嗎?不是,芬芳競艷的山桃花,猶如楊樹梢頭嘰嘰喳喳的喜鵲,那已是春盈滿天地間的捷報。那春到底從何時開始蘇醒涌動的?我固執(zhí)地認為,從大年的威風鑼鼓猛然爆發(fā)、齊聲轟鳴,春便蘇醒,便起步,便奔涌……

③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春和我一樣,都是貪睡的孩子。一旦入睡,就久久享受著酣夢,遲遲難以蘇醒。那時,媽媽在枕頭邊擺好過年的新衣服、新棉帽,還有小鞭炮,可我就是賴在被窩里不想起床。忽然,我的眼睛燦亮,我一躍而起,穿上衣服,飛跑出去,恨不得長出一雙翅膀,一下就能飛出好遠。讓我眼睛燦亮、一躍而起的,正是那翻江倒海般轟鳴的威風鑼鼓。

④威風鑼鼓,是我家鄉(xiāng)山西臨汾特有的打擊樂。樂器很簡單,就四樣:鑼、鼓、鈸、鐃。但是,可別小瞧這四樣樂器,配置起來樣樣都有文化內涵。常見的組合是一面鼓、兩副鐃、兩副鈸、八面鑼。要想規(guī)模大,按照比例遞增。如今,百人、千人鑼鼓隊屢見不鮮。有人描寫過,如霹靂轟鳴,如暴雨傾盆??晌铱傆X得還不夠勁,那鑼鼓聲,比霹靂還要威武,比暴雨還要狂猛。那氣勢,不是山呼海嘯,勝過山呼海嘯;不是石破天驚,勝過石破天驚。那鑼鼓能長勁,那鑼鼓能生威,能讓懵懵懂懂的我奮然躍起,奔跑開來,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隨著激昂的聲響,和那些如癡如醉的爺爺奶奶叔叔伯伯一起舉行大年的聯(lián)歡,和村里的老老少少歡天喜地度過萬象更新的大年初一。

⑤小時候也納悶過,家鄉(xiāng)這大年聯(lián)歡未免有些簡單,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絲竹盈耳,沒有歌舞飄逸,也沒有粉墨登場,實在是簡單得很。長大了細想才明白,何須豪言壯語,何須絲竹盈耳,僅這威風鑼鼓就能以一勝十、勝百,勝過千千萬萬。是呀,巍巍中華,地大物博,萬里山河,千姿百態(tài),鼓樂也風情萬種。有腰鼓,有花鼓,有書鼓,有琴鼓,有排鼓,有板鼓,有扇子鼓,還有陰陽鼓和花盆鼓。鼓樂眾多,花樣迥異,各自都有吸引眼球的魅力。不過,若論最具聲勢、最能鼓舞人心,我以為,還是家鄉(xiāng)的鑼鼓。難怪世人把這鑼鼓推舉為威風,名曰威風鑼鼓。

⑥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汾河兩岸的先輩們?yōu)楹文芫喸斐鐾L鑼鼓,并且用威風鑼鼓激活每年這最重要、最隆盛的新春佳節(jié)?;蛟S是我居住在黃土高原的緣故,大年,與后來被叫作春節(jié)的喜慶日子,來臨時卻沒有一點點春天的氣息。冰封河山,寒凝大地,雪花紛飛更是最常見的。莫說“百般紅紫斗芳菲”的蓬勃春色,就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初春景象,也還在祈盼之中。正因為如此,我才一廂情愿地認為春和那個兒時的我一樣,正在被窩里貪睡,須得猛擊一掌,須得大吼一聲,才能驚醒春,春才會迎著寒冽的西北風起步,奔走,直至奮跑,跑進萬紫千紅,跑進林茂禾盛,跑進五谷豐登。而如這一掌猛擊、一聲大吼一般,見氣勢、具活力的,無疑就是先輩們締造的威風鑼鼓。

⑦曾經沾沾自喜,以為破譯了威風鑼鼓蘊含的奧秘。然而,自從威風鑼鼓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不得不重新鑒賞感悟其中的豐饒真諦。鑼鼓表演,耳邊震蕩的是多變的鼓點,胸中翻騰的竟然是李白的詩句,要么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要么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要么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L起,壯思飛,長風破浪,直掛云帆,這才是威風鑼鼓千秋相傳、萬代不衰的永恒魅力。

⑧我曾經盯著被譽為“鼓王"的程三洪,用他打鼓的姿態(tài)解讀威風鑼鼓魅力的內涵。他那眼時睜時閉,臂時舞時停,腿時起時伏。我驀然領悟,威風鑼鼓的聲威交織著多種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張揚的是外力,積蓄的是內力,下壓的是重力,上翹的是彈力,渾身噴射的是爆發(fā)力。毫無疑問,只有將精氣神集于一身,融為一體,才能擊打出波瀾壯闊的聲威。

⑨挎著鼓,舉著鈸,持著鑼,擎著鐃,吶喊著飛步奔上場來。腳跟站定,雙槌敲擊,威風鑼鼓擂響了!高天碧藍,陽光燦爛,盈耳的全是滾滾春雷!

⑩在驚天動地的春雷聲中,春草在萌動,春水在融冰,春在蘇醒、奔涌,和著人們眾志成城的熱浪歡悅地奔涌,奔涌!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24.文章以《春的鑼鼓》為題有什么妙處?

25.按要求品味語言。

(1)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文章第③段中畫橫線的句子。

(2)從修辭和句式的角度賞析文章第⑧段畫波浪線的句子。

26.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27.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B2.A3.B4.A5.B6.B

7、(1)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2)去掉“隨著”或“使"。

8、(1)英歌舞流行地區(qū)、主題以及特點。

(2)槌槌剛勁宣豪放,步步鏗鏘舞野狂。

9突出后生茂騰騰的形象,將他們的形象鮮明地推出舞臺.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10、動靜相襯,更襯托出后生的颯爽英姿,人和鼓的沉穩(wěn)正是為下文的火爆場面蓄勢.11、不可以.'似乎'表猜測語氣.去掉后,就成了肯定沒響過的意思,這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12、單獨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強調人和鼓由靜而動的轉變.13、①表現(xiàn)了他們的樸實美和沉靜美;②表現(xiàn)了他們的力量美和豪放美.14、比喻,擬比,突出腰鼓驟響時的聲,行,光彩和力量.15、前:寫腰鼓捶響時給冰冷,寧靜,困倦的世界帶來了光,熱,色彩和力量,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后:生命的力量是偉大的,不可阻擋的,一往無前的.

為村民們的婚喪嫁娶進行演奏服務,在元宵節(jié)的龍燈會上大顯身手。

(1)“穿梭”形象地寫出了家鄉(xiāng)鑼鼓聲無處不在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鑼鼓聲的眷戀、喜愛之情.

排比、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