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天津市河西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天津市河西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天津市河西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天津市河西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天津市河西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地理試題第Ⅰ卷本卷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山西陶寺古觀象臺(35.8°N,111.5°E)由13根呈半圓形排列的夯土柱組成。從觀測點通過土柱狹縫觀測日出方位,確定節(jié)氣,安排農(nóng)耕??脊抨犜谠窂?fù)制模型進行模擬實測,從東2縫看到日出為冬至日,東12縫看到日出為夏至日,東7縫看到日出為奔、秋分日。讀“陶寺古觀象臺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東2縫位于觀測點的()A.東北方向 B.西南方向C.東南方向 D.西北方向2.日出方位從東12縫到東10縫期間,當?shù)兀ǎ〢.晝夜長短差值變小 B.正午太陽高度變大C.日落時刻逐漸推遲 D.日落方位變?yōu)槲髂稀即鸢浮?.C2.A〖解析〗【1題詳析】由材料“從東2縫看到日出為冬至日”可知,冬至日日出東南,所以東2縫位于觀測點的東南方位,C正確,ABD錯誤。故選C?!?題詳析】由材料“從東2縫看到日出為冬至日,從東12縫看到日出為夏至日”可知,東2縫至東12縫太陽日出方位移動了10縫,歷時約半年,那么日出方位從東12縫到東10縫期間,經(jīng)歷大致36天,太陽直射北半球,且太陽直射點南移。由材料“山西陶寺古觀象臺(35.8°N,111.5°E)”可知,該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期間隨著太陽直射點向赤道移動,晝夜長短差值變小,A正確;直射點南移,正午太陽高度變小,晝長變短,日落時刻逐漸提前,BC錯誤;直射點在北半球,日落西北,D錯誤。故選A。杭州亞運會的獎牌取名為“湖山”(下左圖),以良渚文化中的禮器玉琮為表征,設(shè)計靈感源自五千年良渚文明。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質(zhì)是透閃石,一種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淀后形成的變質(zhì)巖。讀“巖石圈的物質(zhì)循環(huán)圖”(下右圖),完成下面小題。3.透閃石屬于右圖中的()A.乙類巖石 B.丙類巖石C.丁類巖石 D.戊類巖石4.形成透閃石的主要地質(zhì)過程有()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④、⑤〖答案〗3.D4.D〖解析〗【3題詳析】根據(jù)材料“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質(zhì)是透閃石,一種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積后形成的變質(zhì)巖”可知,透閃石為變質(zhì)巖。讀圖,由沉積物生成丁,可知丁為沉積巖,根據(jù)箭頭指向,可知,甲為巖漿,乙為侵入巖,丙為噴出巖,戊為變質(zhì)巖,由此可知,D正確,ABC錯誤。故選D。【4題詳析】根據(jù)圖示信息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判斷,①表示冷卻凝固、②表示地殼抬升、③表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④表示固結(jié)成巖、⑤表示變質(zhì)作用。透閃石形成之前,經(jīng)歷的主要地質(zhì)過程一是沉積過程,固結(jié)成巖形成沉積巖,二是變質(zhì)作用,形成變質(zhì)巖。④⑤對,D正確,ABC錯誤。故選D。讀“某區(qū)域地質(zhì)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5.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最先形成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6.關(guān)于該區(qū)域的說法,正確的是()A.甲斷層形成于石炭紀前 B.寒武紀時期發(fā)生地殼水平擠壓C.丁形成時地殼先下降后抬升 D.該區(qū)域發(fā)生過兩次大規(guī)模地殼上升〖答案〗5.B6.D〖解析〗【5題詳析】圖文信息表明,甲乙表示斷裂面,丙丁表示巖層接觸面。斷裂面甲斷開了石炭紀地層、沒有斷開新近紀地層,表明甲斷裂面發(fā)生在石炭紀與新近紀之間,斷裂面乙斷開了志留紀地層、沒有斷開石炭紀地區(qū),表明乙斷裂面發(fā)生在志留紀與石炭紀之間,乙形成早于甲,排除A;丙接觸面位于石炭紀與新近紀地層之間,表明丙接觸面形成在石炭紀與新近紀之間,丁接觸面位于志留紀與石炭紀地層之間,表明丁接觸面形成在志留紀與石炭紀之間,丁形成早于丙,排除C;觀察乙斷裂面與丁接觸面相交處可知,乙斷裂面沒有破壞丁接觸面的完整性,而丁接觸面破壞了乙斷裂面的完整性,表明乙斷裂面形成早于丁接觸面,B符合題意,排除D。故選B?!?題詳析】讀圖可知,甲斷層把石炭紀地層斷開并錯動,說明甲斷層形成于石炭紀地層之后,A錯誤;圖中顯示,寒武紀地層與志留紀地層出現(xiàn)相似彎曲狀態(tài),說明地殼水平擠壓形成褶皺的時期在志留紀之后,而不是發(fā)生在寒武紀時期,B錯誤;丁處有明顯的侵蝕面存在,表明丁接觸面形成時,地殼上升,在丁接觸面之上又沉積了石巖紀地層,表明當?shù)卦诙⌒纬珊蟮貧は陆?,C錯誤;丙、丁兩個接觸面實為侵蝕面,地層上升至高處才能形成明顯的侵蝕面,因此該地區(qū)發(fā)生過兩次大規(guī)模地殼上升,D正確;故選D。某月,甲天氣系纜影響了我國部分區(qū)域,下右圖為其經(jīng)過我國G市前后該市的部分氣象資料。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G市6日氣壓值最低的原因是()A.氣溫較高 B.盛行上升氣流 C.降水量大 D.受冷氣團控制8.甲天氣系統(tǒng)的中心位于臺灣島南部時,G市的風向可能是()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答案〗7.B8.C〖解析〗【7題詳析】讀圖可知,6日該地為暴雨天氣,是由于該地受甲氣旋影響所致,該地6日受氣旋控制,盛行上升氣流,此時氣壓最低,B正確;圖中顯示6日暴雨時,氣溫相對較低,A錯誤;受冷氣團控制,一般氣壓較高,且6日應(yīng)受低壓氣旋控制,D錯誤;降水量大小跟氣壓沒有因果關(guān)系,C錯誤。故選B。【8題詳析】該氣旋中心位于臺灣島南部時,G市位于臺風中心的西側(cè),水平氣壓梯度力由西指向東,在地轉(zhuǎn)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偏轉(zhuǎn)成西北風,C正確,ABD錯誤。故選C。下圖為大西洋某海域表層海水等溫線與洋流示意圖,圖中甲、乙兩洋流的性質(zhì)相反。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關(guān)于甲、乙兩處的洋流流向及說法正確的是()A.甲向北流,是寒流 B.乙向北流,是暖流C.甲向南流,是暖流 D.乙向南流,是寒流10.圖中a、b、c、d四處表層海水水溫由低到高的排序是()A.a<b<d<c B.d<c<a<b C.b<a<d<c D.c<d<b<a11.圖中洋流會導致()A.甲處航船航速減慢 B.甲處沿岸降水增加C.丙處形成著名漁場 D.乙處沿岸氣溫降低〖答案〗9.B10.A11.C〖解析〗【9題詳析】本題解題關(guān)鍵是明確洋流流向與等溫線之間的關(guān)系。海水等溫線彎曲的方向與洋流的流向相同,該海域位于北半球,則甲處洋流向南流,是寒流;乙處洋流向北流,是暖流。B正確,ACD錯誤。故選B?!?0題詳析】由上題分析可知,c處有暖流流經(jīng),水溫較同緯度兩側(cè)高,因此c>d;a處有寒流流經(jīng),水溫較同緯度兩側(cè)低,因此b>a;該海域位于北半球,c、d所處緯度較a、b低,因此水溫較高。A正確,BCD錯誤。故選A?!?1題詳析】圖中甲處是寒流,乙處是暖流,丙處有寒暖流交匯。航船航行時只有航向與洋流的方向一致時航速才會加快;乙處是暖流,暖流流經(jīng)對沿岸起到增溫增濕作用;丙處有寒暖流交匯,往往形成大漁場;甲處是寒流,對沿岸地區(qū)起到降溫減濕作用。C正確,ABD錯誤。故選C。非洲冰鼠是嚙齒類食草動物,夜伏晝出,不冬眠,不囤積食物,常通過曬太陽或蜷縮等方式應(yīng)對寒冷。在非潤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處的緩坡上,某科研團隊對非洲冰鼠群體的活動規(guī)律進行觀測。下圖示意連續(xù)幾日觀測的平均結(jié)果。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2.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與夏季活動規(guī)律差異明顯,主要影響因素是()A.晝夜長短 B.天敵數(shù)量 C.太陽輻射 D.食物數(shù)量13.當?shù)乇矸e雪覆蓋時間較長時,觀測到非洲冰鼠曬太陽時間增多,地面覓食時間減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①食物儲備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減少③需要調(diào)節(jié)體溫④構(gòu)筑雪下通道覓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12.C13.D〖解析〗【12題詳析】讀圖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動的比例高于夏季,這是因為與夏季相比,冬季太陽輻射較弱,氣溫較低,非洲冰鼠為了維持體溫,需要在地表曬太陽時間多,C符合題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動比例與晝夜長短、天敵數(shù)量和食物數(shù)量關(guān)系不大,排除ABD。故選C?!?3題詳析】當?shù)乇矸e雪覆蓋時間較長時,當?shù)貧鉁剌^會較低,非洲冰鼠為了維持體溫,則曬太陽時間增多,③符合題意;當?shù)乇矸e雪覆蓋時,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為了獲得食物,往往構(gòu)筑雪下通道覓食,則地面覓食時間減少,④符合題意;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積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題意;當?shù)乇矸e雪覆蓋時間較長時,當?shù)貧鉁剌^會較低,非洲冰鼠為了維持體溫,需求的食物并不會明顯減少,②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冰島以其極光、火山、冰川、溫泉等奇特的風光和地形地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讀“冰島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4.影響冰島城市分布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A.地形和氣候 B.地形和交通C.氣候和交通 D.交通和資源15.苔原帶是冰島典型的地帶性植被,但不少地方也分布著斑塊狀的草甸,這些地方最可能為()A.冰原頂 B.海岸邊C.溫泉處 D.河流沿岸〖答案〗14.B15.C〖解析〗【14題詳析】讀圖可知,冰島城市主要分布沿海平原地區(qū),主要分布在交通線上,因此影響冰島城市分布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地形和交通,B正確,沒有信息表明冰島的氣候、資源對其城市分布有明顯作用,因此排除ACD。故選B?!?5題詳析】與苔原相比,草甸分布地區(qū)水熱條件更好,因此呈斑塊狀分布的草甸最有可能在溫泉附近,C正確;冰原頂海拔高,氣溫較低,不適宜生長草甸,A錯誤;冰島地處高緯,海岸邊為苔原帶,B錯誤;北部河流沿岸緯度高,氣溫低,不適宜生長草甸,D錯誤。故選C。第Ⅱ卷本卷共3題,共55分。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巴爾喀什湖位于中亞干旱區(qū).是世界第四長湖。發(fā)源于天山的伊犁河是湖泊的主要補給水源.伊犁河干流汛期較長,流量相對平穩(wěn)??ㄆ涨∩w水庫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澤與湖泊的寬河谷中??ㄆ涨∩w水庫以下河段進入峽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三角洲內(nèi)存在大片的沼澤濕地。20世紀60年代,哈薩克斯坦在該流域大規(guī)模興修水庫、灌渠等水利設(shè)施,導致巴爾喀什湖水位發(fā)生變化、鹽度升高,造成嚴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下圖示意伊犁河流域和巴爾喀什湖。(1)試從河流補給類型的角度,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較長的原因。(2)據(jù)材料分析伊犁河在卡普恰蓋水庫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3)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60年代以來巴爾喀什湖鹽度升高的原因?!即鸢浮剑?)冬季積雪量大,春季氣溫回升,大量積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位于盛行西風迎風坡,多地形雨,大氣降水較多,加上上游地區(qū)冰雪融化,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澤、湖泊,調(diào)蓄作用顯著,汛期較長。(2)上游修建有水庫,泥沙大量沉積在庫區(qū);上游植被覆蓋率較高,含沙量較??;上游沼澤廣布,對水流起到過濾作用,使下游河段泥沙來源減少。(3)流域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氣候干旱,氣候變暖,蒸發(fā)強烈;上游修建水庫、引水灌溉易因蒸發(fā)與下滲加強導致入湖水量減少,鹽度升高;土地鹽堿化加重,灌渠中的河水攜帶(土壤中的)入湖鹽分增加,導致湖水鹽度升高?!冀馕觥健拘?詳析】伊犁河流域內(nèi)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春季隨著氣溫回升,自下游到中游,積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且持續(xù)的時間較長;夏季,上游地區(qū)冰雪融水,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所以汛期從春季到夏季持續(xù)時間長;在伊犁村以上是中上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澤與湖泊的寬河谷中,中上游河段多沼澤、湖泊,調(diào)蓄作用顯著。所以干流汛期長、流量平穩(wěn),季節(jié)變化小。【小問2詳析】根據(jù)圖例可知,伊犁河上游修建有多個水庫,泥沙大量沉積庫區(qū),河流含沙量??;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澤與湖泊的寬河谷中,上游沼澤廣布,對水流起到過濾作用,導致下游河段泥沙來源減少。所以,自伊犁村以下,進入卡普恰蓋峽谷,水流清澈?!拘?詳析】從氣候角度來看,伊犁河流域深居亞歐大陸內(nèi)部,處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氣候干旱,蒸發(fā)旺盛。上游興修水庫、灌渠等水利設(shè)施,引水灌溉,因蒸發(fā)和下滲加強使入湖水量減少,從而導致湖泊水位下降,鹽度升高。從土壤的角度來看,處于干旱地區(qū),多鹽堿化土地,流域興修灌渠等水利設(shè)施,灌渠中的河水把土壤中的鹽分帶入湖泊,也容易導致湖水鹽度升高。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最西部的山脈,平均海拔3500米。氣象觀測資料顯示,保山站和騰沖站受山谷風影響,風向日變化明顯,分別于上午9時和10時左右形成谷風。下圖分別為“保山站和騰沖站位置示意圖”和“騰沖——保山沿線地形剖面圖”。(1)說明保山、騰沖兩地谷風差異的表現(xiàn)及形成原因。騰沖地區(qū)氣候特征具有干濕季之分,下表為騰沖站濕季多年平均風頻表。風向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風頻(%)1144131140152(2)閱讀上表,說出騰沖濕季主導風向?qū)邓挠绊?。古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到騰沖考察打鷹山,并有記載:“其山……上起兩峰而中坳,遙望之,狀如馬鞍?!渖辖源竽揪薹?,蒙蔽無隙,中有龍?zhí)?,深莫能測…山頂之石色赭赤而質(zhì)輕浮,狀如蜂房為浮沫結(jié)成者。”(3)依據(jù)材料推斷打鷹山的形成原因,并列舉三點判斷依據(jù)并說明?!即鸢浮剑?)表現(xiàn)1:風向不同(保山為偏東風,騰沖為偏西風)原因1:谷風從谷地吹向山地。保山位于相鄰山地的東側(cè),為偏東風;騰沖位于相鄰山地的西側(cè),為偏西風。表現(xiàn)2:形成的時間不同(保山早于騰沖)原因2:日出后山坡東側(cè)升溫較快,故谷風形成時間早于山坡西側(cè),所以保山早于騰沖。(2)騰沖雨季的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從印度洋帶來充足水汽;且位于西南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3)巖漿活動(火山噴發(fā))判斷依據(jù):“上起兩峰而中坳,遙望之,狀如馬鞍”,為火山口的典型特征;“中有龍?zhí)?,深莫能測”,推測為火山口湖;“山頂之石,色赭赤而質(zhì)輕浮,狀如蜂房,為浮沫結(jié)成者”,為玄武巖的典型特征?!冀馕觥健拘?詳析】保山和騰沖兩地分別位于高黎貢山的東西兩側(cè),谷風是由谷底吹向山坡的風,由于保山位于高黎貢山以東,所以保山的谷風是偏東風,同理騰沖為偏西風;谷風主要是山谷地區(qū)白天時的風,而日出偏東,所以東側(cè)的保山相對于西側(cè)的騰沖更早接受太陽輻射,更早升溫,日出后山坡東側(cè)升溫較快,故谷風形成時間早于山坡西側(cè),所以谷風時間保山早于騰沖。【小問2詳析】騰沖位于我國西南地區(qū),由于高黎貢山的阻擋,當?shù)叵募緯r受東南季風影響較小,夏季主要受西南季風影響,受來自印度洋濕潤的西南季風影響,從海洋上帶來濕潤水汽,降水豐富;騰沖東側(cè)是高黎貢山,地勢西低東高,位于西南風的迎風坡,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加劇雨季的降水。【小問3詳析】據(jù)題干信息“山頂之石,色赭赤而質(zhì)輕浮,狀如蜂房,為浮沫結(jié)成者”,這說明山頂?shù)膸r石具有氣孔構(gòu)造、較輕,這些都是玄武巖的典型特征,而玄武巖是巖漿活動形成的;另外據(jù)文字信息“其山……上起兩峰而中坳,遙望之,狀如馬鞍”可知山頂周圍高,中間低,為火山口的典型特征:山頂有湖,推測為火山口湖。玄武巖、火山口、火山湖的特征可知打鷹山的形成是巖漿活動(火山噴發(fā))。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由四個半島組成,面積約為17.5萬平方千米。道上森林茂密,多高山深谷,火山地震多發(fā)??煽稍a(chǎn)于美洲中部,喜生于溫暖和濕潤的氣候和富于有機質(zhì)的沖積土所形成的緩坡上,幼苗期不能接受烈日暴曬,在排水不良或常受臺風侵襲的地方則不適宜生長。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尼西亞人在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qū)采用與椰子樹間作模式種植可可樹,該國逐漸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可可種植國和出口國,但可可加工業(yè)長期相對落后。下圖示意蘇拉威西島部分地理要素及“椰樹與可可樹間作模式”。(1)歷史上,蘇拉威西四個半島的居民相互間很少往來,請說明原因。(2)從地理位置與生產(chǎn)模式角度,分析該島適宜可可樹生長的氣候條件。(3)簡析蘇拉威西島可可種植園枯枝落葉覆蓋層的作用。(4)簡述印度尼西亞發(fā)展可可加工業(yè)的限制性條件?!即鸢浮剑?)海洋阻隔;地形險峻;熱帶雨林密布。(2)地處低緯地區(qū),熱量充足;地處赤道多雨地帶,降水豐富;地處赤道附近,臺風較少(地處赤道無風帶、有椰樹林阻擋),少強風;椰樹林為幼苗期可可樹遮擋了強烈陽光。(3)可以減輕雨水對地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