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高中歷史重要概念概要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1頁
部編版高中歷史重要概念概要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2頁
部編版高中歷史重要概念概要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3頁
部編版高中歷史重要概念概要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4頁
部編版高中歷史重要概念概要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高中歷史重要概念概要中國古代史:封建:分封制或封君封臣制;指社會的經濟形態(tài);1.20世紀30年代中期,《新中華》載文:“現(xiàn)在你隨便拉住一個稍稍留心中國經濟問題的人,問他中國經濟性質如何,他就毫不猶豫地答復你:中國經濟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經濟?!边@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知識界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相同B.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迅速膨脹C.經濟理論問題引起民眾的普遍關注D.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得到傳播華夏認同:即中華民族統(tǒng)一的思想,形成共同一致的觀念。華夏認同觀念產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西周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周王室衰落,周王的實際控制能力減弱,華夏認同觀念就產生了。2.經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民族頻繁往來,與中原各諸侯國相比鄰的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產生了(

)A.宗法認同觀念 B.華夏認同觀念C.胡漢平等觀念 D.朝貢貿易觀念家國同構: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親一宗法關系來統(tǒng)領,存在著嚴格的父權家長制,體現(xiàn)了血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的融合。家國一體:最早由梁啟超提出,說的是國家與帝室的關系,在華夏文明的帝國時代(秦始皇之前是封建時代,秦始皇之后即中央集權時代),國家是皇帝的國家,國和帝室是分不開的。日裔美籍學者弗朗西斯·福山認為:“周朝的中國好比是家族社會的教科書,整個國家為一系列封地君主和其親戚團體擁有?!逼湟馐侵钢艽鶤.以血緣為紐帶實現(xiàn)權力高度集中 B.官僚政治已基本取代貴族政治C.具有家國同構的政治特點 D.分封制度有效地鞏固了統(tǒng)一貴族政治:是指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由世襲貴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權的一種統(tǒng)治形式(通過血緣掌握特權)。官僚政治:強調的是職位的權威而非個人或血緣的傳統(tǒng)權威,通過各種政府主持的選拔,例如考試,來挑選進入權力機構的人員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變化,反映了中國政治從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轉化。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指A.統(tǒng)一度量衡 B.嬴政自稱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秦開創(chuàng)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黨錮之禍:東漢桓帝、靈帝時,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xiàn)象不滿,與宦官發(fā)生黨爭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前后共發(fā)生過兩次。兩次黨錮之禍都以反宦官集團的失敗而結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團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黨人被殘酷鎮(zhèn)壓。5.東漢中期以后,國家長期出現(xiàn)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局面,政治腐朽黑暗。一些正直士人不滿現(xiàn)實,抨擊時政,觸犯宦官集團利益,導致了(

)A.王莽篡權 B.太后臨朝 C.黨錮之禍 D.黃巾起義門閥政治:東晉時期出現(xiàn)的士族與皇權的共治的歷史現(xiàn)象,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xiàn)的皇權政治的變態(tài)。6.據(jù)《晉書·王敦傳》記載:東晉立國之初,王導、王敦兄弟勢力頗大,以致有“王與(司)馬,共天下”諺稱之。這反映了(

)A.士族門閥勢力強大 B.東晉統(tǒng)治者愛惜人才C.地方分裂割據(jù)勢力的強大 D.兩晉時期的政治民主化傾向中樞機構,中央制度:中國封建社會中央中樞結構的演變經歷了三公、三省、二府和內閣軍機四個時期,其演變的過程充斥著以分權的方式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斗爭,同時也有著完善封建政治制度、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政治統(tǒng)治能力的努力和嘗試。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方式:或重用身邊人,如漢朝的內外朝制;或分權,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宋朝的二府三司。7.示意圖有助于呈現(xiàn)歷史發(fā)展的概貌。下圖為某學生繪制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歷程示意圖,其反映的主題是(

)A.選官制度的變化 B.地方官制的變遷C.中樞機構的演變 D.中央集權的加強自然經濟:指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直接滿足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的需要,而不是為了交換的經濟形式。這種自給自足的經濟,沒有商品交換,是私有制經濟的一種表現(xiàn)。該種經濟形態(tài)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緊密結合,典型的男耕女織,其占統(tǒng)治地位的持續(xù)時間涵蓋封建社會以及早期的資本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與商品經濟對立,隨著商品經濟特別是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逐步解體。伴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逐步形成。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繳納賦稅。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下圖所示為1840~1853年英國輸華商品總值情況(圖中所列為正當商品貿易額,不含鴉片貿易)。這一數(shù)值在19世紀40年代中期以后出現(xià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進口關稅的提高 B.通商口岸的增多C.自然經濟的抵制 D.中國民眾的貧困精耕細作:精耕細作是中國古代農業(yè)的生產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勞動和技術,進行細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精耕細作萌芽于夏商周時期,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來中國古代農具各式各樣。耕種工具有犁、鋤等;加工農具有碓、磨等;收獲農具有鐮刀。據(jù)此可知,古代農耕經濟的特征是A.工商皆本 B.集體耕作 C.精耕細作 D.面向市場土地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社會形態(tài))下,由國家確認的土地所有權歸屬的制度(可能指私有制,也可能是公有制)。土地所有制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礎。如封建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包含地主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農土地私有制;我國現(xiàn)在的土地所有制,指的是公有制。中國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不斷變化,以下有關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敘紀述,正確的是A.井田制實是一種土地公有制B.歷代統(tǒng)治者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C.戰(zhàn)國的商鞅變法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D.均田制所體現(xiàn)的是一種土地國有形式,自唐代開始實行人身依附關系:農民(或農奴)在人格上對封建國家、貴族、官僚、地主(領主、封建主、農奴主、莊園主等)存在依賴關系,所謂人身依附關系,這里指上級決定下屬的前程命運(除)。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封建人身依附關系呈減弱趨勢(在租佃關系下,農民和國家、地主間除了繳納地租外,其它附帶關系越來越少)。宋元時期,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下表是中國古代農民稱謂變化表,這一變化反映了朝代秦漢魏晉宋元稱謂夫、仆田客、部曲佃客、莊客、農戶A.地主階級不斷喪失對土地的占有權 B.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形成和強化C.自耕農階層在曲折中逐漸發(fā)展壯大 D.農民對地主和國家的依附關系松弛經世致用:中國宋代后逐漸形成的一種提倡研究當前社會政治、經濟等實際問題,要求經書研究與當時社會的迫切問題聯(lián)系起來,并從中提出解決重大問題方案的治學方法。這是明末清初顧炎武、黃宗羲等對傳統(tǒng)道學家不切實際的空虛之學的批判,形成了一股有影響的社會思潮,對后人影響很大。近代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康梁學西方改良運動都是具體體現(xiàn)。清初思想家顏元反對死讀書,認為那是“畫鬼”,是把人變?yōu)椤拔涫哭r夫所笑的”“弱人、病人、無用之人”:諷刺理學家是“書本上見,心頭上思,可無所不及而最易自欺欺世,究之莫道無能,其實一無知也”的蛀蟲;他要人們“生存一日,當為生民辦事一日”。這一觀點A.反映了工商業(yè)者的經濟訴求 B.批判了封建君主專制體制C.體現(xiàn)了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D.肯定了人私欲的正當性中國近代史:經濟結構(產業(yè)結構):是指經濟成分的構成情況。宏觀上可分為第一產業(yè)(農業(yè))、第三產業(yè)(工業(yè))和第三產業(yè)(服務業(yè))。分類依據(jù)比較多,小的方面例如可指農業(yè)內部的成分結構(糧食和經濟類作業(yè))、工業(yè)內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的成分結構和第三產業(yè)(金融和旅游等)的成分結構,也可從所有制方面(公和非公有制),也可地域方面等。帝國主義的侵略把大批商品送進來,只能使人失業(yè),不能使人得業(yè)。帝國主義的商品沖擊了農村手工業(yè),制造了眾多的游民無產者,而新式工廠發(fā)展滯后,無力吸引多數(shù)游民無產者。這說明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導致中國A.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變動 B.淪為西方列強的經濟附庸C.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的大發(fā)展 D.近代工業(yè)無產階級的誕生領事裁判權:是指帝國主義國家僑民不受居留國法律管轄的特權。主要內容是:該僑民在居留國犯罪,或成為民事訴訟的被告時,只由其本國在居留國的領事或法庭依其本國法律審理。《南京條約》簽訂后,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權。晚清思想家鄭觀應指出:“外人在我國旅居,不隸我國治下,只受彼國公使領事所轄,一如在本國然?!痹摬牧戏从吵隽袕娫谌A攫取的特權是A.協(xié)定關稅權 B.領事裁判權 C.通商口岸傳教權 D.內河航運權片面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的通商、航海、稅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給予另一國享受現(xiàn)實或將來所給予任何第三國同樣的一切優(yōu)惠、特權或豁免等待遇,此稱“最惠國待遇”。最惠國待遇的取得必須有條約和根據(jù)。最惠國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締約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相互享受最惠國待遇。但在有些不平等條約中,往往只片面規(guī)定一國享受最惠國待遇,而另一締約國則無對等權利,因而是片面的。近人曾評價列強某一侵華特權說:“一國所得,諸國安然而享之;一國所求,諸國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驅西洋諸國,使之協(xié)以謀我?!鄙鲜鲅哉撝兴務摰奶貦嗍瞧孀罨輫?B.戰(zhàn)爭賠款 C.領事裁判權 D.五口通商門戶開放:19世紀末,為了滿足美國進入整個中國市場的需要,同時考慮其軍事力量還不能與其他列強抗衡,1899年美國向列強提出“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的既得利益,同時要求開放勢力范圍,使美國也能從中利益均沾”,得到列強不同程度的贊同,緩解了列強在華爭奪的矛盾,形成了列強共同宰割中國的局面,標志著美國對華侵略的新階段,不再追隨歐洲列強,更加積極謀求侵略中國的霸主地位。隨著日本侵略東北建立滿洲傀儡政權,該政策不復存在。1900年7月,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強調了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原則的前提,“美國政府的政策,是在尋求一種解決,使中國獲得水久安全與和平,保持中國的領土與行政完整,保護各友邦受條約與國際法所保障的一切權利,并維護各國在中國各地平等公正貿易之原則”。這表明美國政府A.支持八國聯(lián)軍侵華 B.意在打破列強在華均勢C.不贊成列強瓜分中國 D.強迫中國開放更多口岸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yè)革命后的自由競爭階段對亞非拉地區(qū)主要采取傾銷工業(yè)品、掠奪工業(yè)原料的方式,稱謂商品輸出;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主要采取開設工廠、銀行貸款、開采礦山、修筑鐵路等更高級的方式對亞非拉地區(qū)掠奪,稱謂資本輸出。在近代中國甲午戰(zhàn)爭以前,西方列強主要采取商品輸出,也有資本輸出,甲午戰(zhàn)爭后主要采取資本輸出,也沒放棄商品輸出。反映西方列強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采取的不同的經濟掠奪方式。自1500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近四百年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亞非拉地區(qū)的國家采取了多種殖民擴張方式進行經濟掠奪。下列殖民擴張方式時序排列正確的是A.黑奴貿易、資本輸出、商品輸出 B.商品輸出、黑奴貿易、資本輸出C.黑奴貿易、商品輸出、資本輸出 D.資本輸出、黑奴貿易、商品輸出東南互保章程:東南互保是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期間劉坤一、張之洞等東南督撫所策劃的中國近代史上的歷史事件。東南互保是防止義和團運動向南擴展,抑止人民反抗斗爭的產物,是東南督撫同帝國主義既妥協(xié)又矛盾的產物,也是東南督撫與清廷之向心和離心兩個合力的產物。

18.1900年6月21日,清廷發(fā)布向八國宣戰(zhàn)的詔書,李鴻章看到這份詔書的第一反應是“此亂命也,粵不奉詔”。之后各國代表在上海領事館商定完畢《東南互保章程》。有學者認為,這次任性的宣戰(zhàn)其實是給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預演。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tǒng)治的根基 B.廣東省率先脫離清政府而獨立C.該戰(zhàn)爭的性質與辛亥革命一致 D.清政府的統(tǒng)治已經名存實亡北洋軍閥:北洋軍閥是民國軍閥的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后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后,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tǒng)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jù)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1912——1928)南京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1927——1949),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的最高行政機關,統(tǒng)轄全國各地的中央政府,由以蔣介石為核心的中國國民黨建立,寧漢合流后成為中國國民黨政權。19.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既有背靠帝國主義支持的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又同時維持著民主政體,且以“以工代戰(zhàn)”的方式參與一戰(zhàn),收回部分權益;既有尊孔復古的逆流,又有民主共和觀念的不斷傳播。這說明此時期A.體現(xiàn)了北洋軍閥黑暗統(tǒng)治 B.軍閥混戰(zhàn)促使了社會變革C.現(xiàn)代化過程存在矛盾交織 D.面臨民族危機的艱難抉擇官僚資本:舊中國以蔣介石為首的,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陳果夫陳立夫四大家族,是封建買辦統(tǒng)治集團,是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的代表。他們利用反動政權,掠奪人民財富,壟斷全國的經濟命脈,成為蔣介石政權的經濟基礎。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和日本投降以后,達到了最高峰,新中國成立后,沒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成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組成部分。20.1948年8月18日,國民黨政府下令實行幣制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下圖是金圓券的發(fā)行數(shù)額,這一時期金圓券的發(fā)行(

)(單位:10億元)年月發(fā)行數(shù)額指數(shù)(1948年8月31日=1)1948年8月31日9月10月11月12月1949年1月2月3月4月0.5441.2021.8503.3948.32020.82259.644196.0605161.2401.002.213.406.2415.2938.28109.68306.409487.57A.意在遏制官僚資本擴張 B.為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機遇C.旨在配合北平和談 D.惡化了國內的財政金融秩序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以第一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聯(lián)合戰(zhàn)線正式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共同綱領是新三民主義。由廣大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引起中國國內階級關系的變化,以國共二次合作為基礎,工農商學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共同參加的全民族抗擊日本侵略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該戰(zhàn)線的正式建立,它保證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最主要原因。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①推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和鞏固②制定和執(zhí)行全面抗戰(zhàn)路線③開辟的敵后戰(zhàn)場逐漸成為抗戰(zhàn)主戰(zhàn)場④派遣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zhàn)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以華制華:舊指外國侵略者利用中國人來制服中國人的政策。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利用戰(zhàn)爭中獲取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xù)進行戰(zhàn)爭。奴化教育:是外來民族在其他國家(地區(qū))淪陷區(qū)對其原住民實施的精神控制法,目的在于消除淪陷區(qū)原住民對侵略者的仇恨,將淪陷區(qū)原住民按照適合于侵略者需求的方式生活而進行的對原住民的洗腦過程使其侵略能夠"合法",并讓后代不能認識到真相。長征精神:長征精神的基本內涵是:①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②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③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④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⑤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成為激勵黨和人民繼續(xù)前進的巨大動力。“中國精神”主要是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下列表中選項內容作為“中國精神”的組成部分,與地圖中其發(fā)源地的序號對應正確的是西柏坡精神——① B.延安精神——②C.鐵人精神——③D.長征精神——④民族意識: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質,指各民族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凝結起來的表現(xiàn)在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心理狀態(tài)。民族意識包括2個層面:①自我認同。即認識到自己是某個特定族群的成員;②對自己所屬族群的歷史、文化、習俗和民族心理的認同。1881年9月9日,埃及祖國黨領袖阿拉比發(fā)動兵諫要求改革,打破“英法監(jiān)督”體系,通過自己的憲法,選舉自己的權力機關。這一事件A.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 B.激發(fā)了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識C.實現(xiàn)了埃及的完全獨立 D.得到了非洲國家的廣泛支持近代史上中華民族的覺醒:鴉片戰(zhàn)爭(萌發(fā))——甲午戰(zhàn)爭(強化)——五四運動(升華)——抗日戰(zhàn)爭(高漲)中國現(xiàn)代史:銀元之戰(zhàn)與米棉之戰(zhàn):實質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爭奪市場領導權的斗爭。建國初期,中央政府為穩(wěn)定全國物價而采取的兩項重要的措施。銀元之戰(zhàn):用政治鎮(zhèn)壓手段同資產階級爭奪金融市場(金銀外幣)。米棉之戰(zhàn):銀元之戰(zhàn)后,投機商又進行糧食和棉紗的投機活動,黨和政府又統(tǒng)一調運糧食和棉紗在各大城市拋售,市場物資飽和,物價接連下降。單邊主義:單邊主義是指舉足輕重的特定大國,不考慮大多數(shù)國家和民眾的愿望,單獨或帶頭退出或挑戰(zhàn)已制訂或商議好了的維護國際性、地區(qū)性、集體性和平、發(fā)展、進步的規(guī)則和制度,并對全局或局部的和平、發(fā)展、進步有破壞性的影響和后果的行為與傾向。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tǒng)后,實施“全球收縮,美國優(yōu)先”的經濟政策,對內通過減稅和加息等政策措施來推動制造業(yè)回流,對外通過處罰性關稅和設置技術壁壘保護本國產業(yè)。這主要反映出A.其實質是單邊主義、霸權主義 B.其目的是應對經濟危機的沖擊C.美國已經失去科技優(yōu)勢D.美國試圖重新確立超級大國地位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它地區(qū)中的發(fā)展中國家,它們構成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國家歷史上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壓迫和剝削,經濟上大多比較落后。盡管他們中大多數(shù)國家已宣告獨立,但仍然受到帝國主義特別是超級大國的經濟滲透、政治控制和軍事威脅,面臨著徹底的政治獨立和經濟獨立的嚴峻任務。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fā)展。1982年,聯(lián)合國大會共通過157個決議,美國只有24次是居于得勝的一方;有19個決議案,唯有美國投了反對票;8個決議案,只有以色列同美國在一起。這表明A.美國陷入單邊主義的困境 B.聯(lián)合國擺脫了大國的控制C.里根主義缺乏國際社會認同 D.第三世界興起沖擊了霸權政治另起爐灶:新中國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指的是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消帝國主義在華一切特權,以鞏固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在此基礎上與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則的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1949年2月,毛澤東同蘇聯(lián)領導人米高揚談話時曾說:“我們這個國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個家庭來講,它的屋內太臟了……解放后,我們必須認真清理我們的屋子……等屋子打掃清潔干凈,有了秩序,陳設好了,再請客人進來?!边@實際上是哪一外交方針的萌芽(

)A.“另起爐灶”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一邊倒”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過渡時期總路線: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期間的總路線。規(guī)定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xiàn)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并逐步實現(xiàn)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指導方針,也是改革生產關系與發(fā)展生產力同步進行的舉措。并根據(jù)總路線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從1953年開始執(zhí)行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1953年過渡時期總路線被喻成“一體兩翼”:向社會主義過渡好比一只展翅高飛的大鳥,實現(xiàn)工業(yè)化是它的主體,對個體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則分別是大鳥的兩個翅膀。對“總路線”解讀正確的有①表明國家有計劃地發(fā)展社會經濟②基于國內外形勢變化而提出③體現(xiàn)了發(fā)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的協(xié)調④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o"公司"公司企業(yè)為主要形式,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yè)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企業(yè)法人制度、企業(yè)自負盈虧制度、出資者有限責任制度、科學的領導體制與組織管理制度。1993年在十四屆三中全會上提出。28.從1992年初開始,國有企業(yè)逐步打破長期存在的“鐵飯碗”,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逐步打破長期存在的企業(yè)干部終身制,實行企業(yè)管理人員的聘任制;逐步打破長期存在的“大鍋飯”,形成個人收益與企業(yè)效益相互掛鉤并相互約束的新機制。這反映了(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起步 B.國有企業(yè)改革面向市場C.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得以確立 D.“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世界古代史:希臘化:從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0年的一段時期內,地中海東部原有文明區(qū)域的語言、文字、風俗、政治制度等逐漸受希臘文明的影響而形成新的特點。這種伴隨國家擴張而帶來的文化交流現(xiàn)象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但幾乎沒有哪個被史學界單獨概念化,除了所謂的"希臘化時期"。這種主導學術話語權的現(xiàn)象也是歐美主導世界兩百多年來的影響之一。29.歷史學者齊世榮認為,“希臘化時代”這樣一個帶有濃厚的希臘中心主義色彩的用語并沒有充分反映出這一時代文化的特點。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在歷史上第一次全面地接觸、碰撞并相互融合,創(chuàng)造出了不同于城邦時代的異彩紛呈、博采眾長的希臘化時代的文化。這一觀點意在強調(

)A.希臘文化高于東方文化 B.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C.亞歷山大遠征的進步性 D.文明交流融合的結果羅馬法: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法律的總稱,存在于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經歷了由習慣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由成文法到自然法,體現(xiàn)不斷完善的過程,穿越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時期、羅馬法的制定與實施激促進了社會穩(wěn)定,在維系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6世紀,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組織法學家,把歷代的羅馬法加以系統(tǒng)化和法典化,匯編成《民法大全》,羅馬法體系最終形成。有學者指出羅馬帝國雖然衰亡了,但它卻把文明留給了歐洲。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jù)是,古羅馬A.進行了民主法治的較早嘗試B.確立了近代歐洲的行為規(guī)范C.奠定了西方法律傳統(tǒng)的基礎D.提供了治理大國的成功經驗自然法精神:古羅馬法學家認為,執(zhí)政者“應該被看作是國家的象征、表象或代表,依照國家的法律所表示的社會意志而行動。所以他沒有意志,沒有權力,有的只是法律的意志、法律的權力”。據(jù)此可知,該學者意在A.反對城邦享有政治權威 B.強調自然法的精神C.化解平民與君主的矛盾D.捍衛(wèi)公民法的地位幕府:本指將領的軍帳,但在日本的特殊狀況下,演變成一種特有國情的政治體制。是古時日本一種權力曾一度凌駕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機構,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權,實則以軍事統(tǒng)治進行封建采邑,凌駕正規(guī)的文人中央集權政府機構。也可以說是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統(tǒng)治國家。日本歷史上曾有鐮倉幕府(源氏幕府)、室町幕府(足利幕府)和江戶幕府(德川幕府)。10世紀以后,公地、公民制解體,皇權式微,社會動亂,武士階層隨之崛起。源賴朝從朝廷取得征夷大將軍稱號,于鐮倉置幕府,武士貴族專權自此始,天皇形同虛設。1868年,天皇政府軍大敗幕府軍,德川幕府亡,幕府歷史至此結,日本進入資本主義社會。32.8世紀中期,日本土地私有成為趨勢,貴族乘機廣占土地,建立莊園,中小地主和農民也紛紛求庇于其中。貴族及莊園領主為保護財產,大量豢養(yǎng)武士。至12世紀,日本進入幕府時代。由此可推知,日本古代莊園的發(fā)展(

)A.推動了中央集權體制的瓦解B.導致了軍閥割據(jù)局面的形成C.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誕生D.加速了日本社會封建化進程世界近代史:價格革命:在15世紀中后期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影響下,大量貴金屬涌入歐洲,造成金銀持續(xù)貶值,商品價格直線上升。新興工商業(yè)資產階級獲取暴利,封建地主勢力衰落。它加速了社會的分化和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33.新航路開辟后,在西歐農村,采用租佃制的地主因為地租上漲最快而獲利最大,資本主義農業(yè)逐步興起。相反,按照傳統(tǒng)方式征收固定貨幣地租的封建地主卻因此受到損失并遭到打擊,舊式封建地主日益衰落。其原因是A.商業(yè)革命 B.價格革命 C.社會革命 D.工業(yè)革命商業(yè)革命:在15世紀中后期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影響下,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性貿易成為可能。貿易規(guī)模擴大;商品種類增多;商業(yè)經營方式發(fā)生變化;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wèi)普開業(yè)。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現(xiàn)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這些現(xiàn)象反映出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基本形成 B.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C.商品輸出成為殖民擴張的手段 D.新航路開辟引發(fā)商業(yè)革命新大陸:是歐洲人于15世紀末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及鄰近的群島后對這片新土地的稱呼。民族國家:指歐洲近代以來,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民族獨立運動建立起來的,以一個或幾個民族為國民主體的國家。特征:①獨立主權;②由單一民族或多個民族構成;③人民有共同的價值、歷史、文化、語言或體制。自16世紀起,法語開始試圖改變拉丁語主導法國文化表達的狀況。17世紀后期,法語在與拉丁語的競爭中最終獲得了法國文化的闡釋權。到18世紀,古典法語已經成為通用語言,并以報刊、書籍等形式構建了一個內在統(tǒng)一的“法語文學共和國”。這一現(xiàn)象A.打破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統(tǒng)治 B.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D.開啟人們對社會的理性思考資產階級代議制:公民通過選舉代表組成代表機關,機關代表選民行使國家權力,這就是代議制,在代議制下,資產階級通過議會對國家實行集體統(tǒng)治,以防止專制獨裁。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都是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兩種政體。我國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代議制。資本原始積累:資本原始積累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之前通過暴力使直接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由此使貨幣財富迅速集中于少數(shù)人手中、轉化成資本的歷史過程。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前提和起點,對農民土地的剝奪,形成整個原始積累的基礎,另外通過殖民擴張掠奪,如壟斷貿易、掠奪金銀、海盜搶劫、黑奴貿易資本積累:是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即剩余價值的資本化。資本所有者把從勞動者那里賺來的利潤的一部分用于個人消費,另一部分轉化為資本,用于購買擴大生產規(guī)模所需追加的資本要素和勞動要素。因此,剩余價值是資本積累的源泉,資本積累則是企業(yè)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資本積累不同于資本原始積累。一位中學老師在給學生解析兩個重要歷史概念時分別總結道:工業(yè)革命前一貿易保護一國家干預經濟一多出口少進口一提高關稅一促進原始積累;工業(yè)革命后一貿易自由一市場調節(jié)經濟一多出口多進口一降低關稅一促進資本積累。你認為他正在講解A.重商主義經濟和自由主義經濟 B.凱恩斯主義和西歐的殖民主義C.傳統(tǒng)農業(yè)文明和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 D.封建時代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重商主義:也稱作"工商業(yè)本位",它的主要內容是"重商"、"重工"與"國家干預",發(fā)展目標是"國家富強",產生并流行于15世紀至17世紀中葉的西歐,是封建主義解體之后的16至17世紀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自由主義:伴隨工業(yè)革命展開出現(xiàn)的經濟思想。主張限制政府在經濟事務中的操控,讓市場機制即“看不見的手”發(fā)揮調節(jié)資源的作用,發(fā)對國家對經濟的任何干預,主張經濟自由放任,實行自由競爭、自由貿易以及勞動、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工業(yè)革命以后,資產階級希望進一步擺脫封建束縛,要求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加快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步伐。此經濟思想長期成為歐美資本主義的主流思想,大大推動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的發(fā)展。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國家干預主義取代了經濟自由主義而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到了70年代面對“滯漲”局面,資本主義世界又紛紛興起了新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潮。新自由主義不同于斯密經濟自由主義之處在于,斯密經濟自由主義主張實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義則一般都主張在國家干預下強調經濟自由?!豆伯a黨宣言》:受共產主義者同盟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綱領,1848年新綱領發(fā)表,第一次較為系統(tǒng)完善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它充分肯定了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進步作用;革命前景是共產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革命手段是主張階級斗爭,實行暴力革命;指出革命的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這是國際工人運動的第一個戰(zhàn)斗綱領,也是國際無產階級第一個具有新思想原則、新組織機構的共產主義政黨的政治綱領。下圖所示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發(fā)展的整體趨勢。表述正確的是A.①是《共產黨宣言》發(fā)表 B.②是馬克思主義誕生C.③是巴黎公社革命 D.④是俄國的十月革命門羅宣言:門羅宣言打著"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幌子,實際上是美國企圖建立它在美洲地區(qū)統(tǒng)治并且與歐洲列強爭霸的宣言。隨著美國歷史的發(fā)展,曾經起過進步作用的門羅宣言成為美國在美洲進行侵略擴張的工具。美國在門羅主義的旗號下,在美洲進行瘋狂的領土擴張。38.1823年,美國總統(tǒng)門羅在致國會的咨文中指出:美洲和歐洲政治制度本質上不同,是兩個不同的體系,歐洲國家“不可能把他們的政治制度擴展到我們這邊任何一個國家而不危及我們的安全和幸福?!弊晌谋磉_了美國怎樣的外交意圖A.在西半球推崇美國的政治制度模式 B.支持拉美各國反對殖民統(tǒng)治的斗爭C.宣揚美洲共同的政治認同和價值觀 D.排斥歐洲列強對西半球的政治影響世界現(xiàn)代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資產階級國家政權同私人壟斷資本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實質是壟斷資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國家政權,并通過國家政權干預和調節(jié)社會經濟生活,以保證壟斷資本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轉,當資產階級國家直接參與了社會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它就成為經濟上的總的壟斷資本家。羅斯福新政意味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政策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迎來以國家干預經濟局為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羅斯福新政是典型代表,二戰(zhàn)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向一些投資大、風險大、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部門包括基礎工業(yè)和新興產業(yè)的投資,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這種政府干預經濟的表現(xiàn)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特征。國家資本主義:指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由國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種資本主義經濟,它的性質和作用決定于國家的性質。社會主義國家蘇俄、新中國初期都曾實行過,不影響政權的性質,反而有利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進而鞏固政權。逆全球化:即與全球化進程背道而馳,重新賦權于地方和國家層面的思潮。表現(xiàn):英國脫歐,美國建立關稅壁壘,“退出各種群聊”39.2016年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國際形勢無不涌動著逆全球化的思潮。曾經的“地球村”的觀念在一些國家正在被貿易保護、邊境修墻、控制移民等思潮掩蓋。根據(jù)材料結合如圖漫畫《號脈》,指出漫畫反映了A.中國崛起必然危及到西方的利益 B.西方國家經濟都遇到了嚴重困難C.經濟全球化之困需要大國合作擔當 D.經濟全球化已經遭到了嚴重破壞答案中國史:古代:1.D2.B3.C4.D5.C6.A7.C8.C9.C10.C11.D12.C近代:13.A14.B15.A16.C17.C18.A19.C20.D21.A22.C23.B現(xiàn)代:24.A25.D26.B27.A28.B世界史:古代:29.D30.C31.B32.A近代:33.B34.D35.C36.A37.A38.D現(xiàn)代:39.C選必修重要概念概要原始民主傳統(tǒng):當時生產水平底下,生產資料公有,氏族成員處于平等地位,重大事件由氏族成員的全體會議決議,社會秩序依據(jù)氏族組織的權威和全體成員的習慣來維持。1.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貪財好利,為政暴虐,引發(fā)了“國人暴動”。周厲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執(zhí)政,史稱“共和行政”。這一史實說明A.原始民主傳統(tǒng)影響國家政治B.政治權力與血緣關系相結合C.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喪失D.統(tǒng)治階級內部權力的再分配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中國古代的政體--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封建專制主義是一種決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利于一身,從決策到行使軍、政、財大權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專制主義體現(xiàn)的是君臣關系,而中央集權處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2.宋太宗時,路、州、縣的官員都由中央官兼任,屬于差遣性質,“三年一替”。這反映北宋A.政治制度愈加成熟B.行政效率有所提高C.官員職能較為混亂D.中央集權得到加強廷議:“廷議”制度是原始民主制度的遺存,它的存在,對于改善皇帝一手專斷的局面,擴大公卿對國家重大事務的發(fā)言權,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3.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大規(guī)模的祝酒會。會上關于采用分封制還是郡縣制,官員們出現(xiàn)分歧。秦始皇下令群臣廷議,最后采用郡縣制。據(jù)此可知,秦朝A.統(tǒng)一使國家治理卓有成效B.廷議制度避免了決策失誤C.官員們離心離德各自為政D.君主決策包含了集體智慧政事堂:唐代政事堂制度始創(chuàng)于唐初。政事堂制度是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長官經常性地討論軍國大政、平衡互制、協(xié)調共濟,最后由皇帝裁定的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具有中國特色的“三權分立”。雅典民主政治:基本特征為全體公民是統(tǒng)治者,參與政治,集體掌握國家最高權力;公民集體內部相對平等;法律至上。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地位和利益,其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是少數(shù)人的民主。它與現(xiàn)代民主是不同的,它窒息和限制了社會另一部分成員的自身發(fā)展能力,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寡頭政治:指由少數(shù)人掌握政權的一種統(tǒng)治形式,如古希臘斯巴達的貴族政權。4.到公元前6世紀,雅典民眾的政治思想開始進化,大部分民眾對不公正、剝削、違反法律等行為越來越敏感,并試圖改變秩序背后所依據(jù)的規(guī)則。這反映了A.雅典公民范圍不斷擴大B.公民意識不斷提高C.伯里克利改革初見成效D.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等級君主制:等級君主制是王權借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tǒng)治的一種政權形式,貴族和市民階層共同參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權力。這是西歐“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5.1302年,法王菲利普四世首次召開了由高級教士、世俗貴族和富裕市民代表組成的三級會議。此后,三級會議逐漸成為法國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該會議往往是在國王需要征收新稅或需要各等級代表的支持處理一些重大問題時才召開。這表明法國A.建立起議會君主制B.王權的進一步加強C.擺脫了教會的影響D.財政危機日益凸顯議會君主制:又稱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以議會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君主不直接支配國家政權的政體形式。君主是“虛位元首”,按內閣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權力,主要代表國家進行禮儀活動。但君主仍保留顯赫的地位和象征國家團結統(tǒng)一的尊嚴,仍是國家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洞髴椪隆罚菏怯?215年訂立的憲法,用來限制英國國王的絕對權力。大憲章要求皇室放棄部分權力,及尊重司法過程,接受王權受法律的限制。是英國在建立憲法政治這一長遠歷史過程的開始。6.13世紀,《大憲章》最主要的兩條原則是:臣民有對自己財產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權;在臣民與君主的契約關系中,臣民有反抗暴君的權利。這表明,此時英國A.社會階級矛盾尖銳B.王權受到法律制約C.深受啟蒙思想影響D.確立了等級君主制議會改革:光榮革命后,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是土地貴族(托利黨)操縱著議會議員的選舉。一些"衰敗選區(qū)"仍有議員名額。工業(yè)革命展開后,新興工業(yè)資產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強烈要求參與國家管理(根本動力:工業(yè)革命)。工業(yè)資產階級首次進入議會,這是英國向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邁出的重要一步。世官制:指世代為官,官吏都具有世襲官職的特權。世官制是先秦時期在選官用人方面所實行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笆拦佟保櫭剂x,即貴族世代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而言,世官并不等于世職,并不局限于某家族世代擔任某一固定官職。就其主體而言,世族是世官的基礎,只要一個世家大族不倒,其成員就隨時可能有出任重要官職。庶族地主:從被統(tǒng)治階級升上來的地主階級。地主階級有分士族與庶族兩種。士族,是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缺陷,導致出現(xiàn)的地主階級,他們把握了統(tǒng)治階級的仕途命脈,令其家族成為炙手可熱的名門望族,長期及其延續(xù)的后代一直把握為官的門路,代代為官,這就是士族。而庶族地主階級則是相對士族而言,雖然也參與到了統(tǒng)治階級之中,但是缺乏士族的豪門底蘊,崛起的時間較短,難以同為政數(shù)代的士族相對抗,是被士族排斥的統(tǒng)治階級中的一員,其往往是從被統(tǒng)治階級而晉升上來的,不同于士族是有祖先的庇蔭的。7.東晉門閥政治下,高級士族憑門第而不必憑才能就可以成為高官,于是沉湎于清閑、放蕩的生活,而不關心政治,拒絕擔任繁雜而辛苦的官職,特別是軍職,政治、軍事才能日趨削弱。這一現(xiàn)象客觀上A.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B.助推了庶族地主崛起C.推動了九品中正制的實施D.推動了專制皇權強化文官制度:資本主義國家關于各級文官的考試、任用、管理、權利和義務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體制。是以其特定的內容與形式構成的關于文官進、管、出的法律制度。目的在于選賢任能,提高行政效率。8.事務官與政務官兩官分途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特征,政務官有任期,而事務官則長任。這種政治行政二分的制度設計A.使得權力制衡機制失去效用B.利于政府工作的穩(wěn)定和持續(xù)C.導致了行政權力的急劇擴展D.鏟除了政治腐敗滋生的溫床教化:意為儒家所提倡的政以體化;教以效化;民以風化。也指環(huán)境影響。出自《詩·周南·關雎序》。9.明朝在奴兒干都司地區(qū)除設立專門管理機構、修驛路、建船廠、派員巡視外,“朝廷尤慮未善,更命造寺,使柔化之”。永樂年間,朝廷興建永寧寺,寺旁立有《敕建永寧寺記》石碑,用漢、蒙、女真、西藏文體書寫,記錄了經營該地事跡。這體現(xiàn)了明政府A.“政教兼舉,教化為先”思想B.“外儒內法,儒法兼施”思想C.“制國有常,利民為本”思想D.“以夷制夷,因俗而治”思想禮法結合:主張將儒家的禮制思想同法家思想相結合。羅馬法:是羅馬歷史上一套較為完整的法律體系,它經歷了長時期的發(fā)展,并對當時的羅馬人及后來的資產階級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羅馬法是建立在簡單商品生產基礎之上的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其內容和立法技術、法律原則,都是適合于資產階級采用的現(xiàn)成的準則;羅馬法中體現(xiàn)的理性原則、衡平觀念等,也非常適合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摧毀專制黑暗的封建法制、克服諸侯割據(jù)和政治分裂局面以及建立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法制的重要武器。拿破侖法典:又稱《法國民法典》,或《民法典》,這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它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則,成為歐美各國資產階級的立法規(guī)范,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10.《拿破侖法典》中有1000多個條文規(guī)定了契約之責,如第1134條規(guī)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傭,都必須通過契約,買賣、交換,一切均可以自由經營”。據(jù)此可知,該法典A.凸顯了普通法系的優(yōu)勢B.確立了法國的成文法體系C.有利于共和體制的鞏固D.適應了資本主義發(fā)展要求羈縻:封建時期對待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一種政策,尤以唐朝最為突出,一方面要“羈”,用軍事手段和政治壓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經濟和物質的利益給予撫慰。改土歸流:改土歸流是指明清時期對地方土司制度進行改革,將其改為由中央政府直接派任流官治理的制度。這一改革旨在加強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改土歸流后,土司不再擁有獨立的政治和經濟權力,而成為中央政府的一部分,接受中央政府的監(jiān)督和管理。11.如表所示為中國古代不同時期應對邊疆民族地區(qū)的重要策略。這些策略反映出羈縻政策土官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借助邊陲夷狄首領的勢力進行控制,即根據(jù)勢力的強弱,分別賜其首領以王、侯、邑長或將軍、都督與刺史等封號,實行土職代管或與所設郡縣參差而治在以滇黔桂等西南部為主的邊疆地區(qū),封建王朝任命當?shù)匦U夷首領為各級土官或土司,土官土司職位的大小,通常視其所轄蠻夷的范圍而定,基本原則是以土官治土民A.古代邊疆治理呈現(xiàn)與內地一體化趨勢B.中國封建王朝統(tǒng)治范圍的逐漸擴大C.中國古代統(tǒng)治者邊疆治理具有靈活性D.因俗而治策略弱化了中央集權統(tǒng)治朝貢:又稱進貢,是一方將財富以某種形式給予另一方,以表示順從或結盟,尤其是君主國里臣民獻上禮物給君主,或藩屬國也會向宗主國獻上禮物。這些禮物稱為貢品。朝貢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統(tǒng)治者,或者屬國臣服于宗主國的表示。朝貢體系也稱"宗藩體系"與條約體系、殖民體系同為世界主要國際關系模式之一,曾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古代歷史當中。12.圖6中的動物是鄭和下西洋時外國使臣隨船向明政府貢獻的奇珍異獸。明朝君臣認為,這就是中國傳說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賜外國使臣。這表明當時A.對外交流促使中國傳統(tǒng)繪畫出現(xiàn)新的類型B.朝廷用中國文化對朝貢貿易貢品加以解讀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進了對外文化交流D.外來物品的傳入推動了傳統(tǒng)觀念更新多邊外交:指三個以上的國際關系行為體在常設的或特別的全球性或地區(qū)性的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的互動。與多邊外交相對立的概念是"雙邊外交"。多邊外交上升為指導國家對外政策的思想和理論,則是多邊主義。與多邊主義相提并論的常有"單邊主義"、"孤立主義"。13.2018年12月17日,世貿組織在瑞士日內瓦開始對美國進行新一輪的貿易政策審議。已有40個成員向美國提出了1700多個書面問題;64個成員發(fā)言,對美國相關貿易政策提出關注,要求美國放棄單邊主義措施,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材料反映了A.美國失去了國際貿易的主導權B.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C.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D.美國對世界控制力開始減弱白銀貨幣化:1.提高了結算效率,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為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提供了條件;2.形成了以白銀為結算方式的世界貿易體系,而這個體系的中心是中國;3.沖擊了原有的錢鈔并用的貨幣體系,白銀取代了大明寶鈔成為了當時中國的主要貨幣使得中國確立了銀本位制度的貨幣體系。14.表1年份錢(文)銀(兩)洪武八年(1375年)10001永樂十一年(1413年)470.0476宣德四年(1429年)100.01景泰三年(1452年)20.002嘉靖十四年(1535年)0.27960.0004表1為洪武至嘉靖時期大明寶鈔價格變化。這一現(xiàn)象A.根源于政府吏治的腐敗B.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C.加速了白銀貨幣化進程D.直接促使了明朝的滅亡經濟危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第二嚴重的經濟危機,它造成工業(yè)、農業(yè)、商業(yè)和金融部門的危機,1933與1929年相比,使資本主義世界生產下降了1\3以上,貿易總額縮減了2\3,三千多萬工人失業(yè),廣大人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資本主義世界,激發(fā)了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經濟危機又引發(fā)政治危機,使資本主義國家內部政局動蕩,國家之間矛盾進一步激化,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15.1931年,蘇聯(lián)向國外購買的機器設備占世界設備出口總量的1/3,1932年這一占比上升到了1/2左右;1932年在蘇聯(lián)各部門工作的外國專家有兩萬人左右,在廠礦企業(yè)中,還有大量的外國技術工人。由此推斷,此時A.西方國家受到經濟危機嚴重打擊B.西方國家大力支持蘇聯(lián)經濟建設C.蘇聯(lián)的經濟體制具有強大吸引力D.蘇聯(lián)主動改善與資本主義國家關系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固定匯率指一國貨幣同另一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基本固定的匯率。在二戰(zhàn)以后,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guī)定,會員國的貨幣平價一律以一定數(shù)量的黃金或美元來表示,成員國的貨幣匯率,僅能按金平價之比在一定幅度內作上下限各1%的浮動。當某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超過這一幅度時,該國官方有義務將匯率波動限制在規(guī)定上下限之內。浮動匯率指一國貨幣同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沒有上下限波動幅度,而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行決定。浮動匯率制的正式采用和普遍實行,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美元危機進一步激化后開始的。16.1944年開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到20世紀五十年代,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一直保持強勢的地位;1971—1973年,美國兩次宣布美元貶值,停止履行外國政府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這一歷程反映了A.國際金本位制的逐漸崩潰B.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C.美國經濟實力的相對變化D.多元化貨幣體系的確立一條鞭法:“一條鞭法”是明代嘉靖時期確立的賦稅及徭役制度,張居正于萬歷九年(1581)推廣到全國。新法規(guī)定: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并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征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于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攤丁入畝:又稱作攤丁入地、地丁合一。\t"/item/%E6%91%8A%E4%B8%81%E5%85%A5%E4%BA%A9/_blank"雍正時期開始實行。這一制度的實行,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賦稅規(guī)則的簡化減少了官府任意加稅的可能。是\t"/item/%E6%91%8A%E4%B8%81%E5%85%A5%E4%BA%A9/_blank"康熙皇帝“\t"/item/%E6%91%8A%E4%B8%81%E5%85%A5%E4%BA%A9/_blank"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的進一步改革和發(fā)展。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賦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將歷代相沿的丁銀并入田賦征收的一種\t"/item/%E6%91%8A%E4%B8%81%E5%85%A5%E4%BA%A9/_blank"賦稅制度,標志著中國實行兩千多年\t"/item/%E6%91%8A%E4%B8%81%E5%85%A5%E4%BA%A9/_blank"人頭稅(\t"/item/%E6%91%8A%E4%B8%81%E5%85%A5%E4%BA%A9/_blank"丁稅)的廢除。關稅:是指一國海關根據(jù)國家法律規(guī)定,對通過其關境的進出口貨物課征的稅收。在各國,關稅通常是由國家最高行政單位制定的稅率較高的稅種之一。作用:維護國家主權和經濟利益;保護和促進本國工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調節(jié)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農業(yè)革命:新石器時代,約發(fā)生于10000年前,可能由采集野生小麥發(fā)展為有意識的栽種,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獲的農耕生活方式。人類發(fā)明了農業(yè)、畜牧業(yè)。農業(yè)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這場革命被稱為第一次農業(yè)革命或新石器革命。17.有學者指出:“中美洲人馴化了玉米和豆類,但不知道中東人種了小麥和豌豆。南美人學會如何栽培馬鈴薯和馴養(yǎng)羊駝,但也不知道在墨西哥或地中海東部又發(fā)生了什么事。中國最早馴化的是稻米、小米和豬?!瓘倪@些最早的出發(fā)點,農業(yè)開始傳播。”據(jù)此可知,該學者認為A.地理環(huán)境決定農業(yè)起源B.文明區(qū)域性阻礙物種傳播C.農業(yè)革命是同時發(fā)生的D.農業(yè)起源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