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蘇南京鹽城高三二模語文試題答案講解課件_第1頁
2024年江蘇南京鹽城高三二模語文試題答案講解課件_第2頁
2024年江蘇南京鹽城高三二模語文試題答案講解課件_第3頁
2024年江蘇南京鹽城高三二模語文試題答案講解課件_第4頁
2024年江蘇南京鹽城高三二模語文試題答案講解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壹現代文閱讀貳古代詩文閱讀叁語言文字運用肆寫作01現代文閱讀I

現代文閱讀I【總體分析】

試題材料為信息類文本,為單則學術類資料,節(jié)選自聞一多先生的研究著作《伏羲考》。聞一多先生提出了龍是一種圖騰,并且是只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與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有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的看法,并認為圖騰的合并,是圖騰式的社會發(fā)展必循的途徑。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zhàn)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留美預備學校。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fā)表系列讀書筆記。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chuàng)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古典新義》《楚辭校補》等。

上世紀40年代初期,聞一多發(fā)表《伏羲考》,認為伏羲氏是以蛇為圖騰的部族,龍是“蛇圖騰兼并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伏羲考》是20世紀上半葉起源研究的代表作,并對建國后特別是80年代以來的起源研究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的影響,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現代文閱讀I【考查方向】

信息類文本閱讀適用于考查考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它要求考生在理解分析核心概念、關鍵信息、文本觀點、相關論證和邏輯推理的前提下,宏觀把控閱讀文本??忌趯ξ谋镜恼w理解、深入閱讀,剖析文本的內在結構、論證思路、中心觀點、關鍵信息,進而實現對文本整體結構的把握和具體內容的理解。五道試題考查的內容與針對性各有不同,考點之間沒有交叉重復,綜合測量了考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綜合、概括、推斷、評價、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闡述自己的發(fā)現的能力,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究疾辄c】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3.下列選項,最能支持“避害說”的一項是(3分)4.作者強調,無法也不必分清古代傳說中的龍蛇,理由何在?(4分)5.大禹是古史記載中的圣王,而《說文解字》中說“禹,蟲也”,請依據本文觀點對此加以解釋。(6分)

現代文閱讀I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什么是龍,確乎是一個謎。龍像馬,所以馬往往被呼為龍?!对铝睢贰榜{蒼龍”,《周禮·庾人》“馬八尺以上為龍”,皆其例。龍有時又像狗?!逗鬂h書·孔僖傳》“畫龍不成反類狗”,所以狗也被呼為龍。(2A.古人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又說“畫龍不成反類狗”,可見在龍的形象中糅合了馬和狗的特征。比對原文,正確。)此外還有一種有鱗的龍像魚,一種有翼的又像鳥,一種有角的又像鹿。至于與龍最容易相混的各種爬蟲類的生物,更不必列舉了。(本段援引古籍資料,論述“什么是龍,確乎是一個謎”。)然則龍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呢?我們的答案是:它是一種圖騰(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2D.龍是一種虛構的生物,但融合眾家而成的龍圖騰成了華夏文化的基石,中國人至今被稱為龍的傳人。比對原文,正確。)因部落的兼并而產生的混合的圖騰,古埃及是一個最顯著的例。在我們歷史上,五方獸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龜蛇二獸,也是一個好例。不同的是,這些是幾個圖騰單位并存著,各單位的個別形態(tài)依然未變,而龍則是許多單位經過融化作用,形成了一個新的大單位,其各小單位已經是不復個別的存在罷了。前者可稱為混合式的圖騰,后者化合式的圖騰。(1A.圖騰有兩種,混合式圖騰可以玄武神獸為例,化合式圖騰可以中國龍為例。比對原文,正確。)部落既總是強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圖騰中總有一種主要的生物或無生物,作為它的基本的中心單位,同樣的在化合式的圖騰中,也必然是以一種生物或無生物的形態(tài)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無生物的形態(tài)為附加部分。(1B.化合式圖騰的形成,往往是實力較強的團族,兼并及同化其他團族的結果。比對原文,正確。)(本段講圖騰的分類。)4.①龍圖騰,不拘它局部的像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魚,像鳥,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態(tài)卻是蛇。這表明在當初那眾圖騰單位林立的時代,內中以蛇圖騰為最強大,眾圖騰的合并與融化,便是這蛇圖騰兼并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4.①金文龍字的偏旁皆從巳,而巳即蛇,可見龍的基調還是蛇。大概圖騰未合并以前,所謂龍者只是一種大蛇。這種蛇的名字便叫作“龍”。后來有一個以這種大蛇為圖騰的團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大它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

現代文閱讀I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于是便成為我們現上所知道的龍了。這樣看來,龍與蛇實在可分而又不可分。所以我們在引用古書中關于龍蛇的說時,就無法也不必將它們分清。甚至正因其分不清,這問題對于我們,才特別有意義。不錯,4.②惟其龍蛇分不清,我們才更能確定龍是古代圖騰社會的遺跡,因為我們知道,圖騰的合并,是圖騰式的社會發(fā)展必循的途徑。(論述龍蛇分不清,圖騰的合并,是圖騰式的社會發(fā)展必循的途徑。)

圖騰有動物,有植物,也有無生物,但最習見的還是動物。同一圖騰的分子都自認為這圖騰的子孫。如果圖騰是一種動物,他們就認定那動物為他們的祖先,于是他們自己全團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種動物了。曾奉狗為圖騰的瑤族,如今還很鮮明的保存著這種意識。陸次云《峒谿纖志》說他們“歲首祭盤瓠,揉魚肉于木槽,扣槽群號以為禮”。這種風俗與現代世界各處的圖騰團族舉行舞會,裝扮并摹仿其圖騰的特性與動作,是同樣性質的。(1C.認定圖騰動物是祖先,裝扮并摹仿其特性與動作,是少數民族的共同標志。曲解文意。原文表述為“這種風俗與現代世界各處的圖騰團族舉行舞會,裝扮并摹仿其圖騰的特性與動作,是同樣性質的”,“是少數民族的共同標志”無中生有。)我國古代所謂“禹步”的一種獨腳跳舞,本是仿效蛇跳,也屬于這類。2B他們之所以要這樣做,確有其絕對的實際作用。(論述最見的圖騰是動物,以及以動物為祖先的祭祀風俗。)

凡圖騰都是那一圖騰團族的老祖宗,也是他們的監(jiān)護神和防衛(wèi)者,它給他們供給食物,驅除災禍,給他們降示預言以指導他們趨吉避兇。如果它是一種毒蟲或猛獸,那更好,因為那樣它更能為兒孫們盡防衛(wèi)之責。(1D.圖騰是部落子孫的監(jiān)護神和防衛(wèi)者,如果是毒蟲或猛獸,其護衛(wèi)功能更強。比對原文,正確。)每個老祖宗當然知道誰是它的兒孫,認識他們的相貌和聲音。但兒孫太多時,老祖宗一時疏忽,認錯了人,那是誰也不能擔保的。所以為保證老祖宗的注意,兒孫們最好是不時在老祖宗面前演習他們本圖騰的特殊姿態(tài)、動作與聲調,以便提醒老祖宗的記憶。這便是前面所講的瑤族祭狗王時“扣槽群號”

現代文閱讀I而食和“禹步”的目的。(2B.瑤族祭狗王時“扣槽群號”,這個儀式有它的實際作用,現代世界的圖騰團族舞會便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艾F代世界的圖騰團族舞會便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無中生有。)另一種保證老祖宗注意的方法,是經常的在裝飾上表現著本圖騰的特殊形相,以便老祖宗隨時隨地見面就認識。代表這一種手段的實例,便是龍圖騰的“斷發(fā)文身”的風俗。(凡圖騰都是那一圖騰團族的老祖宗,能為兒孫們盡防衛(wèi)之責,為了不讓老祖宗認錯人,兒孫們要提醒他們的記憶,引起他們注意。)

為什么裝扮得像龍,就不為蛟龍所害呢?龍之不加害于越人,恐怕不是受了越人化裝的蒙蔽,而是它甘心情愿如此。越人之化裝,也不是存心欺騙,而是一種虔誠心情的表現。換言之,“斷發(fā)文身”是一種圖騰主義的原始宗教行為。斷發(fā)文身的目的,固然是避免祖宗本人誤加傷害,同時恐怕也是給祖宗便于保護,以免被旁人傷害。以上解釋,可稱為“避害說”。3D(論述的核心是“避害說”。)

至于許慎所謂“刺皮為龍文,所以為尊榮之也”,可稱為“尊榮說”。這一說似乎與圖騰無關,其實不然。就現代人觀點看來,人決不以像爬蟲為尊榮。這完全是圖騰主義的心理。圖騰既是祖宗,又是神,人哪有比像祖宗,像神更值得驕傲的事呢!龍之所以有資格被奉為圖騰,當然有個先決條件。定是假定了龍有一種廣大無邊的超自然的法力,然后才肯奉它為圖騰;崇拜它,信任它,皈依它,把整個身體和心靈都交付給它。如果有方法使自己也變得和它一樣,那豈不更妙?在這里,巫術——模擬巫術便是野蠻人的如意算盤。(2C.一旦斷發(fā)文身,模擬成龍,就是模仿了神的外形,能擁有神的無邊法力,這便是巫術的如意算盤。比對原文,正確。)(節(jié)選自聞一多《伏羲考》)

現代文閱讀I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A.圖騰有兩種,混合式圖騰可以玄武神獸為例,化合式圖騰可以中國龍為例。B.化合式圖騰的形成,往往是實力較強的團族,兼并及同化其他團族的結果。C.認定圖騰動物是祖先,裝扮并摹仿其特性與動作,是少數民族的共同標志。D.圖騰是部落子孫的監(jiān)護神和防衛(wèi)者,如果是毒蟲或猛獸,其護衛(wèi)功能更強?!窘馕觥勘绢}考查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據原文第②段“這種風俗與現代世界各處的圖騰團族舉行舞會,裝扮并摹仿其圖騰的特性與動作,是同樣性質的”可知“裝扮并摹仿其特性與動作”曲解文意,“是少數民族的共同標志”無中生有。

現代文閱讀I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A.古人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又說“畫龍不成反類狗”,可見在龍的形象中糅合了馬和狗的特征。B.瑤族祭狗王時“扣槽群號”,這個儀式有它的實際作用,現代世界的圖騰團族舞會便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C.一旦斷發(fā)文身,模擬成龍,就是模仿了神的外形,能擁有神的無邊法力,這便是巫術的如意算盤。D.龍是一種虛構的生物,但融合眾家而成的龍圖騰成了華夏文化的基石,中國人至今被稱為龍的傳人。【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材料內容的能力。根據材料第5段“所以為保證老祖宗的注意,兒孫們最好是不時在老祖宗面前演習他們本圖騰的特殊姿態(tài)、動作與聲調,以便提醒老祖宗的記憶。這便是前面所講的瑤族祭狗王時‘扣槽群號’而食和“禹步”的目的”可知“現代世界的圖騰團族舞會便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無中生有。

現代文閱讀I3.下列選項,最能支持“避害說”的一項是(3分)

DA.禹治洪水時,有神龍以尾畫地,導水注所當決者,因而治之。B.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亦因屈原。C.每值正朔,家人負狗環(huán)行爐灶三匝,然后舉家男女向狗膜拜。D.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fā),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窘馕觥勘绢}考查掌握材料論點論據的能力。選項D對應材料第6段內容“換言之,“斷發(fā)文身”是一種圖騰主義的原始宗教行為。斷發(fā)文身的目的,固然是避免祖宗本人誤加傷害,同時恐怕也是給祖宗便于保護,以免被旁人傷害。以上解釋,可稱為‘避害說’”。A項講神龍用尾巴幫大禹治水,B項講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的習俗,C項講正月初一的習俗??梢夾BC三項都不能支持“避害說”,只有D項中的“斷其發(fā),文其身”最能支持“避害說”。

現代文閱讀I【信息類文本客觀題解題策略】一、選文趨勢(1)以新奇為優(yōu),多涉及各類發(fā)現。

可以理解為要聚焦最新、最奇特的社會現象、文化現象、局勢格局、考古發(fā)現以及科技發(fā)明等方面的內容,盡量提供具有新意和獨特性的信息。(2)結構相仿,主要闡述概念。

這意味著文本在結構上應保持一致,通常會圍繞某個核心概念展開討論,對該概念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闡述和解釋。(3)條理分明,詳述細節(jié)。在閱讀時,需要特別關注文中的關聯詞、程度和范圍的副詞、因果邏輯關系以及概念的解釋和理解,以確保理解文章的整體結構和細節(jié)內容。二、基本原則【基本原則】

尊重原文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原文的每個細節(jié)都給予高度關注,確保在轉換說法時保持原意不變,同時使表達更加專業(yè)和嚴謹。三、技巧點撥【閱讀核心技巧】關鍵詞鎖定,回溯原文定位。

現代文閱讀I

現代文閱讀I【信息類文本客觀題失分防范】失分原因考場對策難以發(fā)現選項中的錯誤找不到比對區(qū)域缺少驗證意識選項不會照抄原文,而是對原文做了同意轉換、概括或者在轉換中故意設置了錯誤??忌獪蚀_把握選項信息和意義,然后到原文中比對。當選項涉及的原文內容較多,或者信息點較為分散時,需要將選項切分成若干信息段,逐段代入原文比對。當選定答案項之后,一定要做正向和反向的驗證??忌靼?,一個選項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都應該而且能夠在原文中找到依據。

現代文閱讀I4.作者強調,無法也不必分清古代傳說中的龍蛇,理由何在?(4分)參考答案:①無法分清,是因為龍圖騰的主干和基本形態(tài)是蛇,其次金文龍字的偏旁皆從巳,而巳即蛇。②不必分清,是因為龍蛇不可分,更能確定龍是古代圖騰社會的遺跡。【解析】本題考查信息整合的能力。根據材料第③段“龍圖騰,不拘它局部的像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魚,像鳥,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態(tài)卻是蛇”“金文龍字的偏旁皆從巳,而巳即蛇,可見龍的基調還是蛇”可以概括出第①點;根據材料第③段“惟其龍蛇分不清,我們才更能確定龍是古代圖騰社會的遺跡”可以概括出第②點?!狙a充細則】每點2分,2點4分。

現代文閱讀I【樣卷示例】4分:①龍圖騰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態(tài)是蛇,是眾圖騰單位林立時代中蛇圖騰兼并的結果。②金文龍字從巳,巳即蛇,龍的基調還是蛇,未合并前,龍者是種大蛇。③只有龍蛇分不清,才能確定龍是古代圖騰社會的遺跡。3分:①龍圖騰的主干和基本部分是蛇。②這是蛇圖騰兼并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③因龍蛇分不清,我們才更能確定龍是古代圖騰社會的遺跡。2分:①龍蛇分不清,我們才更能確定龍是古代圖騰社會的遺跡。②圖騰的合并是圖騰社會發(fā)展的必須途徑。③龍圖騰即是蛇圖騰兼并與同化弱小單位的結果,故蛇接受了各類生物,成為了我們所知的龍。1分:①龍是由蛇兼并吸收其它圖騰而形成的?;拘螒B(tài)仍是蛇。②由蛇到龍的圖騰演化歷程本身就具有意義。③龍蛇在古代傳說中對應的都是一種圖騰的概念,沒必要做區(qū)分。

現代文閱讀I5.大禹是古史記載中的圣王,而《說文解字》中說“禹,蟲也”,請依據本文觀點對此加以解釋。(6分)參考答案:①禹本是蟲名,古代的“禹步”舞本是效仿蛇跳。②蟲往往是先民的部族圖騰,有保佑民眾,驅邪避害之用。③禹為部族首領,護佑民眾,治水有功,以蟲名之,是對他的神化和尊崇?!窘馕觥勘绢}考查理解文本觀點的能力。首先根據題干“禹,蟲也”,理解“禹”的本義,然后緊扣題干和文本回答。結合材料第4段“我國古代所謂“禹步”的一種獨腳跳舞,本是仿效蛇跳”可以回答出第①點;結合材料第5段“凡圖騰都是那一圖騰團族的老祖宗,也是他們的監(jiān)護神和防衛(wèi)者,它給他們供給食物,驅除災禍,給他們降示預言以指導他們趨吉避兇。如果它是一種毒蟲或猛獸,那更好,因為那樣它更能為兒孫們盡防衛(wèi)之責”可以回答出第②點;結合第7段“尊榮說”答出第三點?!狙a充細則】每點2分,3點6分。

現代文閱讀I【樣卷示例】6分:禹是當時部落的首領,帶領人治水,有很高的聲望,被族人封為神明,而蟲為部落之神,可以保佑民眾,驅邪避害。禹步即仿蛇跳舞,大禹為團族之族,自然與圖騰的動物相同。4分:“蟲”常常是某個團族的圖騰,②以禹為名將個人身份與團族的監(jiān)護神相融合,因此受團族成員的景仰,封為圣王,③人們?yōu)榱吮芎?,尊大禹為禹王?分:禹所在的團族以蟲為圖騰,希望蟲能為兒孫們盡防衛(wèi)之責②圖騰主義使人把蟲為榮。

現代文閱讀I【信息類文本主觀題之文本觀點】

文中運用的材料,不論是事實材料還是文獻資料,總是要表達一定的觀點的。因此,從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重要途徑。有時,作者把自己的觀點隱含在具體的評述之中而不直接說出,這就要求從分析具體的評述入手,提取精要,作出概括。探究觀點態(tài)度“三入手”從關鍵句入手從運用的材料入手從作者的評述入手有的文章的觀點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有概括性而又表達某種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現代文閱讀I【類題鏈接1】

(2024溫州高三1.5模)5.不同的情境中,有人作揖向“清芬”,有人相逢“盡”叉手,亦有先生授揖禮。請運用本文觀點,參照示例,簡要闡釋下列材料中揖禮的意義。(5分)

【示例】材料: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唐·李白《贈孟浩然》)闡釋:李白用“揖清芬”表達了對孟浩然清雅品格的尊敬,揖禮是古代士人相見的交往禮節(jié)。材料一:入郡腰恒折,逢人手盡叉。(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闡釋一:

材料二:22年6月,我省接待了來自美國、意大利、印度等國的“詩畫浙江”友好使者,在參觀孔氏南宗家廟時,使者們跟著身著漢服的老師認真學習作揖禮。闡釋二:【參考答案】闡釋一:柳宗元“手盡叉”暗示了唐代叉手禮的流行化和民俗化,揖禮也是平民日常交往的禮儀。

闡釋二:身著漢服的老師教海外使者學習揖禮說明了揖禮正成為“中國名片”之一,助力我國的文化傳播與國際交流?!驹u分細則】闡釋一2分,寫出“揖禮已成為民間日常禮儀”的意思即可得分。闡釋二3分,“成為中國名片”和“助力文化傳播、國際交流”,寫出1個方面意思得2分,寫出2個方面意思得3分。

現代文閱讀I【類題鏈接2】

(2024年金麗衢高三十二校第二次聯考)

4.電影《第二十條》的臺詞:“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國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沒有天理的國法,我不相信沒有人情的天理。”請結合文段③觀點,談談該臺詞給我們的啟發(fā)。(4分)【參考答案】①揭示了法、理、情三者并不是完全對立的,法治社會要提倡以人為本;②體現對法律公平正義的追求,提示我們法律的制定,要以法律思想為指導;③情理的訴求具有時代性,法律處于發(fā)展變化中,啟發(fā)我們法律制度不是僵死的教條。【評分細則】一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02現代文閱讀II現代文閱讀II

王鼎鈞(1925—),原名王冠才,筆名方以直。當代華文文學大師,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zhèn)人1949年去臺灣,1978年后移居美國紐約。

1925年生,抗戰(zhàn)末期棄學從軍,曾在報社任副刊主編,也當過教師。14歲開始寫詩,16歲寫成《品紅豆詩人的詩》,51歲時移居美國,一直在紐約居住。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長達大半個世紀,長期出入于散文、小說和戲劇之間,著作近40種,以散文產量最豐、成就最大。

豐富的人生閱歷,激烈撞擊的世變,升騰為視野宏闊、別具一格的文字。糅合了小說的事件,戲劇的緊張沖突,詩歌的靈動,散文的自由。有人生的苦痛,有綿延的鄉(xiāng)愁,有人間的至情,也有通達的哲學。可謂百味皆在其中。非凡的漢語修養(yǎng),高妙的修辭能力,真正體現了中國語言之美。

他說:“我知道卑鄙的心靈不能產生有高度的作品,狹隘的心靈不能產生有廣度的作品,膚淺的心靈不能產生有深度的作品,丑陋的心不能產生美感,低俗的心不能產生高級趣味,冷酷的心不能產生愛。一個作家除非太不長進,他必須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他得‘修行’?!爆F代文閱讀II【考查點】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8.文中的秦嶺具有哪幾重特征?請簡要概括。(4分)9.這篇散文彌漫著作者的“士子習氣”,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現代文閱讀II(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秦嶺看山王鼎鈞(1)書上說,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嶺,所以秦嶺不是一座山,是一大片山地。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漢水,渭河在陜西境內造成一片沃野,古稱八百里秦川,秦嶺山地從東到西,大約就是這么寬。南北縱貫秦嶺的道路叫子午線,書上說,這條路有六百六十華里,秦嶺山地從南到北,大約就是這么長。(6A.開篇先后提到兩個古稱,用“八百里秦川”交待了秦嶺的東西寬度,用“子午線”說明了秦嶺的南北跨度之大。比對原文,正確。)(第(1)段交代“秦嶺”的地理位置及含義,表明遼闊的地域特征。)(2)穿過秦嶺山地,除了棧道以外,有三條山路可走,我們走的這一條是:安康、鎮(zhèn)安、柞水、西安。(7A本文以行蹤為順序,有機穿插了秦嶺的人文歷史和途中的體驗感受,行文靈活自如。比對原文,正確。第(2)段總寫行蹤,下文寫了秦嶺的人文歷史和途中體驗的感受。)(3)從安康舊城出北門,渡漢水,向漫天嵯岈的秦嶺山地進發(fā),驀然憶起“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高高低低的山,一層一層的山。行人沿著斜斜的石徑往上爬,轉一個彎又一個彎,路似羊腸,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鉆,又怎么也鉆不出它的包圍。因為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后來對楊萬里的一首詩過目成誦:“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6B因為對楊萬里的詩句過目成誦,所以一走進漫天嵯峨的秦嶺山地,當年的經驗便復活了,作者驀然憶起了這首詩。比對原文,因果倒置。)8.①雄偉闊大。9.①諳熟詩書,旁征博引?,F代文閱讀II(4)在鎮(zhèn)安住宿的那一夜,中秋剛剛過去,月亮反而更團囷皎潔。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圍皆黑,我們先看見光,后看見山,最后看見月,想起《創(chuàng)世記》,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看重重疊疊山,世界如同廢墟,人和月的關系反而親切,忘了月球也是廢墟。同行的人說這天氣是飲酒的天氣,我陪他們喝了幾杯,恍惚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文明毀滅,唯我幸存。又以為自己是李太白,笑傲江湖,五岳看山不辭遠。7A(5)過鎮(zhèn)安縣城,入山漸深。秋山云氣疏薄,山景明凈,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態(tài):有的如老伴互相攙扶,有的如守門犬作勢拒人,有的如讒臣暗暗窺伺古今,找機會中傷無辜。(7B.第五段運用了“守門犬”“讒臣”等一組比喻,描寫出山勢險惡,正如當時的世情險惡。比對原文,“世情險惡”有誤。應是秋山“各有面目神態(tài)”。)山溪湍急,過了一條又一條,好像大自然在慌張?zhí)幼撸拿髟诤竺婢o緊追趕。記得經過柞水,山勢更高,山成群成簇,也有主有從,好像一個大領袖統(tǒng)率許多小領袖,好像許多小天才追隨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到盡頭,就像一個藝術流派已經確立,下一座山再給你新的驚奇。7A(6)7A我起初對山很厭煩,后來生了歡喜心,自然風景是沒有成規(guī)也沒有成見的,看得多了,喜歡那千般顏色,萬種姿態(tài)?!吧叫尾讲揭啤?,走短短一段路,大片山景全新全換。山有生命,山是活的靈,拔地而起?!叭股届o”沒看到,“石使山雄,云使山活,樹使山蔥”看到了?!疤┥饺缱?,嵩山如臥,華山如立”,泰山嵩山沒到過,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嶺過眼。(6C.作者登秦嶺的時候,自然地聯想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臥”,然而泰山嵩山他還沒到過,這是讓他至今抱憾的事。比對原文,“抱憾”于文無據,重在表現對秦嶺之山“生了歡喜心”。)8.②姿態(tài)萬千。9.①諳熟詩書,旁征博引?,F代文閱讀II

(7)雨后乍晴,云特別漂亮,“云擁山動”,“青山斷處借云連”,都看到了。登上高處,太陽顯現,走到低處,太陽隱沒,山色日色變幻不定,日光常擠進兩峰之間的空隙處,胳臂伸得很長很長,指指點點,無非“石破蒼藤綰,崖傾老樹撐”。夕陽西下時,山路昏黑,峰頂金光輝煌,令人想低頭膜拜。這般感受,也不知前代詩人可曾有過。

(8)山峰羅列,看山如看畫,一條又一條皴紋清清楚楚,加上陽光掃描,細小處又有許多勾勒烘托,種種線條可愛到極點。山不過是一些美好的皺折,這是國畫老師劉孟卿教給我的觀念,他是山東萊陽人,穿長衫,留長須。我未能學會描畫任何東西,但是得到一雙看山的眼睛。他無條件肯定每個學生作畫的能力,他說沒有不會畫“畫兒”的人,伏羲氏一畫開天也是“畫兒”。

(9)秦嶺綿延幾百里,沒留空白。那些形容不盡的面目,天造地設,極盡變化。所謂美,大概是需要載體的罷,所以開天辟地,留下山川,預設了多少承托,層層疊疊,半藏半露,留下美以待畫家詩人。

(10)我開始明白,畫家為什么畫一個人,一動不動地坐在船上,看那一動不動的山,不改變也不分離。讀舊詩沾惹上身的士子習氣彌漫開來,假如可能,我幻想把祖國的名山像擺在畫廊里那樣一一觀看,我愿意化身千千百百,一動不動留在山前。

(11)這條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陽山,伯夷叔齊寧愿餓死的地方;有終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們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犢,在兩者之間經過,若有山神來問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樣回答才好。8.③歷史人文底蘊深厚。

9.②沉醉自然,耽于幻想。9.②沉醉自然,耽于幻想?,F代文閱讀II

(12)登上峰頂,有一片平地,沒長樹也沒長草,居然有座廟。(7C.峰頂的描寫,簡淡平實,略帶幾分童趣,流露出作者登上峰頂后的新鮮感和成就感。比對原文,正確?!暗巧戏屙敗笨梢娮髡叩某删透校熬尤挥凶鶑R”可見作者的新鮮感。)高山比較接近太陽,反而比平地冷,高寒最處,四顧無路,不知道自己怎么能來到這里。天空大了幾圈,下望群山羅列在云中,一望無盡,云無盡山也無盡,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頭來,想象海上仙山。7C我并不指望遇見神仙,只盼出來個和尚,可是沒有。(此處語言略帶幾分童趣。)

(13)下了這座山,地勢平坦多了。6D有一段路簡直是深谷,抬頭不見天日,腳下鋪滿一代一代枯葉,艱難如在沙漠上行走。從一個很大的巖石拱門下穿過,相信是谷口。6D出谷后路漸平坦,漸漸看見古道瘦馬,心中一喜??匆娡叻奎S犬,看見舉世聞名的窯洞,沒多遠,就是西安城南的王曲了。(6D.秦嶺道中多是高山深谷,人煙稀少,出谷后作者看到瘦馬、黃犬、窯洞,才感受到人生活的氣息,內心之苦得以撫慰。比對原文,“內心之苦”有誤。)

(14)我常常為秦嶺抱不平。7A徐霞客華山歸來,下漢口,秦嶺擦身而過,他沒正眼瞧一下,傲慢勢利。韓文公看秦嶺,居然說脖子看酸了,什么話。寒山越秦嶺,走襄陽,秦嶺不提一字,糊涂。(7D.結尾看似批評徐霞客等人,實則用調侃的口吻充分肯定秦嶺的價值,難掩喜愛之情。比對原文,正確。)(

這段聯想到秦嶺的人文歷史。)(選自《白紙的傳奇》,有刪改)8.③歷史人文底蘊深厚。9.③指點江山,臧否人物?,F代文閱讀II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A.開篇先后提到兩個古稱,用“八百里秦川”交待了秦嶺的東西寬度,用“子午線”說明了秦嶺的南北跨度之大。B.因為對楊萬里的詩句過目成誦,所以一走進漫天嵯峨的秦嶺山地,當年的經驗便復活了,作者驀然憶起了這首詩。C.作者登秦嶺的時候,自然地聯想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臥”,然而泰山嵩山他還沒到過,這是讓他至今抱憾的事。D.秦嶺道中多是高山深谷,人煙稀少,出谷后作者看到瘦馬、黃犬、窯洞,才感受到人生活的氣息,內心之苦得以撫慰?!窘馕觥勘绢}考查正確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根據第三段“因為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后來對楊萬里的一首詩過目成誦”,可知B項因果倒置;根據第六段“我起初對山很厭煩,后來生了歡喜心,自然風景是沒有成規(guī)也沒有成見的,看得多了,喜歡那千般顏色,萬種姿態(tài)”“‘泰山如坐,嵩山如臥,華山如立’,泰山嵩山沒到過,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嶺過眼”,可知C項“抱憾”一詞于文無據。全文所寫之景十分美好,表達作者對秦嶺的喜愛之情??芍狣項“內心之苦”無中生有。A項印證第一段內容,所以選A?,F代文閱讀II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A.本文以行蹤為順序,有機穿插了秦嶺的人文歷史和途中的體驗感受,行文靈活自如。B.第五段運用了“守門犬”“讒臣”等一組比喻,描寫出山勢險惡,正如當時的世情險惡。C.峰頂的描寫,簡淡平實,略帶幾分童趣,流露出作者登上峰頂后的新鮮感和成就感。D.結尾看似批評徐霞客等人,實則用調侃的口吻充分肯定秦嶺的價值,難掩喜愛之情?!窘馕觥勘绢}考查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根據第五段“秋山云氣疏薄,山景明凈,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態(tài):有的如老伴互相攙扶,有的如守門犬作勢拒人,有的如讒臣暗暗窺伺古今,找機會中傷無辜”,可知B項“世情險惡”有誤,應是秋山“各有面目神態(tài)”?,F代文閱讀II【文學類文本客觀題常見設誤類型】1.內容陳述混亂2.特點概括不準3.技巧表述不當4.評價理解失當5.文本評價無據【“三步”法快速突破選擇題】1.一標

標注選項敏感點,題干中已經明確選項敏感點(考查點),即“相關內容”“藝術特色”等,快速瀏覽各選項,把與其相關的核心詞語標注出來。2.二找

回歸原文找對應,根據選項內容,回歸原文尋找對應內容。3.三排

排除判斷定答案,根據“知識性錯誤”優(yōu)先的原則,先將有“知識性錯誤”的選項挑選出來,然后考慮賞析不當的選項,最后確定答案?,F代文閱讀II8.文中的秦嶺具有哪幾重特征?請簡要概括。(4分)【參考答案】①雄偉闊大。②姿態(tài)萬千。③文化底蘊深厚。【解析】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第(1)段“八百里秦川”概括出“雄偉闊大”,根據

第(5)段“秋山云氣疏薄,山景明凈,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態(tài)”概括出“姿態(tài)萬千”,根據第(11)段提到的伯夷叔齊、終南山名士和第(14)段提到的徐霞客、韓愈、寒山等人,概括出“文化底蘊深厚”?!狙a充細則】答出1點得1分,答出2點得2分,答出3點得4分?!緲泳硎纠?分:①面積大,綿延百里②山高高低低,一層一層,形態(tài)各異③山上的云很多④人文歷史底蘊豐厚。2分:①秦嶺是一大片山地,范圍很廣②山峰眾多,千奇百怪③自然風景優(yōu)美④人煙稀少。

現代文閱讀II【文學類文本閱讀信息檢索策略】摘取法有些信息顯示在重要句子中,概括時可摘錄句子或句子中的重要詞語。

合并法需要概括的內容往往不是一個方面,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有關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分別摘取出來并組合在一起。層析法需要概括的內容,文中無明顯的對應關鍵句時,則可將原文內容分層,層層分析后歸納概括現代文閱讀II9.這篇散文彌漫著作者的“士子習氣”,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參考答案】①諳熟詩書,旁征博引,如引用楊萬里的詩,引用《創(chuàng)世記》。②沉醉自然,耽于幻想,如想象海上仙山,山神問話。③指點江山,臧否人物,如對徐霞客等人的評論?!窘馕觥勘绢}考查理解作者行文特點的能力。首先,從第(10)段中找出關鍵句“讀舊詩沾惹上身的士子習氣彌漫開來”,然后聯系全文作答。根據第(3)段中楊萬里的詩句,第(4)段中提到的《創(chuàng)世紀》,答出第①點。根據第(9)段中“我幻想把祖國的名山像擺在畫廊里那樣一一觀看,我愿意化身千千百百,一動不動留在山前”,第(10)段中“若有山神來問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樣回答才好”答出第②點。根據第(14)段中所提到的徐霞客、韓愈等歷史人物,答出第③點?!狙a充細則】每點2分(需結合文本)現代文閱讀II【樣卷示例】:5分:①幻想把祖國名山一一觀看,是士子習氣彌漫的結果②開篇引用書上的話,文中多有典故和詩文引用,如西北望長安等③文章中多有議論,如結尾對徐霞客等人的評價,也體現了士子習氣。3分:①多引用詩句古文,增添古韻古香。②語言長短句結合,整散結合,富有舊詩的韻味。③想象力豐富,海上仙山、風花雪月都是舊詩中常用的意象。④回憶自己與穿長衫、留長須的老師交往的情形等。2分:①語言簡淡平實,帶有幾分童趣,語言典雅,帶有士子習氣②作者月圓飲酒,肆意灑脫,希望留在山前,是士子行為③思想有世子的浪漫主義,一人看山,流連忘返,見到人煙的歡喜,有士子的情操?,F代文閱讀II【類題鏈接】(2024福建高三一模)8.對折案英而言,“解放”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4分)①處境變化,不再受公公和丈夫的虐待。②形象改變,剪短發(fā),穿著整齊。③認識提高,要和男人一起鬧革命。④身份轉換,由家庭婦女變?yōu)榕r民干部。03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材料出處材料一:節(jié)選自《三國志·蜀書·譙周傳》?!度龂尽罚河晌鲿x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的紀傳體斷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由《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部分組成,共六十五卷。曹丕廢漢薄魏,蜀漢與吳亦相繼稱帝。陳壽從歷史實際出發(fā),用“三國”命名,并分國編纂,記述這一時期的歷史,在紀傳體斷代史中別創(chuàng)一格。《三國志》中,《魏書》居前,魏帝稱“帝”,其傳為“紀”;《蜀書》《吳書》居后,蜀、吳之帝稱“主”,其傳為“傳”。但陳壽又正視三國時期魏、蜀、吳地位等同的歷史事實,蜀、吳之主的傳與魏之帝紀采取相同的記事方法,都采用紀傳體“本紀”編年記事體例?!度龂尽穼嶋H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184年)到三國結束(280年)將近一百年的歷史?!度龂尽飞朴跀⑹?,文筆簡潔,當時人就稱陳壽有良史之才。因此,陳壽撰《三國志》問世后,其他各家記載三國史事的著述相繼銷聲匿跡,獨有它流傳后世。譙周(?-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國(今四川閬中西南)人。自幼喪父,長而好學,精于六經。蜀漢時出仕散官,曾撰《仇國論》勸誡劉禪勤政,后累遷至光祿大夫。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伐蜀,兵臨成都,譙周力勸劉禪降魏。后被魏封為陽城亭侯,入晉又拜騎都尉。晉泰始六年(270年),為散騎常侍,因病不拜,同年去世。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當時諸葛亮已經逝世23年了,姜維為了繼承諸葛亮的遺志,連年發(fā)動對曹魏的北伐戰(zhàn)爭,以圖恢復漢室。針對姜維的窮兵黷武,譙周寫了《仇國論》這篇文章,同時這也被視為益州本土人士對蜀漢外來統(tǒng)治集團的反抗。這篇文章也遭到歷代中國正統(tǒng)儒家學者的強烈批判,認為這是在為投降主義鳴鑼開道,喪失了民族氣節(jié)。文言文閱讀材料出處

材料二: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魏紀十》。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司馬光本人擔任主編,在劉攽、劉恕和范祖禹的協(xié)助下,歷時19年而編撰完成。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遂賜名《資治通鑒》。

全書分為294卷,約三百多萬字,記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按照時間順序記載了共16朝1362年的歷史?!顿Y治通鑒》中引用的史料極為豐富,除了十七史之外,還有各種雜史、私人撰述等。據《四庫提要》記載,《資治通鑒》引用前人著作322種,可見其取材廣泛,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顿Y治通鑒》自成書以來,一直受到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的追捧,點評批注它的人數不勝數。《資治通鑒》保存了很多現在已經看不到的史料,更重要的是,它對之后的史官創(chuàng)作、中國的歷史編撰、文獻學的發(fā)展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言文閱讀材料一:景耀六年冬,魏大將軍鄧艾克(攻占)江由,長驅而前。而蜀本謂(本來以為)敵不便(馬上,立即)至,不作城守調度(安排,部署)。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分亂,躁動不安的樣子),皆迸(爆發(fā),引申為四散逃竄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會議,計無所出?;蛞詾槭裰c吳,本為和國(盟國),宜可奔吳;或以為南中七郡,阻險斗絕,易以自守,宜可奔南。景耀六年(263)冬,魏國大將軍鄧艾攻占江由,長驅直入。而蜀國本以為敵軍不會馬上攻來,未作守城的準備,等到聽說鄧艾已進入陰平,百姓慌亂騷動,紛紛逃避山林,嚴禁不止。后主劉禪召集群臣討論對策,無人能想出妙計。有人認為蜀國與吳國,本為友盟,可以投靠吳國;有人認為南中七郡,高山險阻,容易守御,可以南奔。文言文閱讀材料一:惟(只有)周(譙周)以為:“自古以來,無寄(寄居)他國為天子者也,今若入吳,固(一定)當臣服。且政理(政治和自然界)不殊(不同),則大能吞小,此數(道理)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則魏能并吳,吳不能并魏明矣。等(同樣)為小稱臣,孰與(與……相比……)為大?再(兩次)辱之恥,何與一辱?且若欲奔南,則當早為之計,然后可果(成功);今大敵以(通“已”,已經)近,禍敗將及,群小之心,無一可保,恐發(fā)足(發(fā)軔,出發(fā))之日,其變不測,何至南之有乎!”

只有譙周認為:“自古以來,沒有寄依別國而作天子的事,現在如果投奔吳國,一定要臣服吳國。而國家的政治和自然界一樣,大的能吞并小的,這是自然規(guī)律。由此可見,魏國能夠吞并吳國,而吳國卻不能吞并魏國,這是很明白的事。同樣是稱臣,向小國稱臣與向大國稱臣相比,哪個更好?兩次受辱與一次受辱,哪一個更恥辱呢?再說如果要投奔南中,應該早作準備,才能成功?,F在大敵當前,滅亡在即,底下的人心,不能保證沒有壞變,恐怕出發(fā)之日,就會發(fā)生不測之變,還能等到您到南中嗎?”文言文閱讀材料一:群臣或難(責難、反詰)周曰:“今艾以不遠,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東吳未賓(歸順、服從),事勢不得不受之,受之后,不得不禮。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劃分疆域)以封陛下者周請身詣(親自前往)京都以古義(古來的道義)爭之?!北娙藷o以易(改變,駁倒)周之理。于是遂從周策。劉氏無虞(憂患,災難),一邦蒙賴(蒙受依靠),周之謀也。(節(jié)選自《三國志·蜀書·譙周傳》)

大臣中有人反詰譙周說:“現在鄧艾已經不遠了,假如他不接受你的投降,怎么辦呢?”譙周說:“如今東吳還沒有歸附魏國,形勢迫使鄧艾不得不受降,受降之后不得不禮遇。如果陛下降魏,魏國不封陛下的爵位土地,譙周自當請命親到魏國首都,用古人的道義為您力爭?!北娙藳]有誰能駁倒譙周的主張。劉氏沒有受到殺害,蜀國也沒有受到屠戮,都得力于譙周的謀劃。文言文閱讀材料二:

魏之伐蜀也,吳人或謂襄陽張悌曰:“司馬氏得政以來,大難(巨大的災難,禍變)屢作(興起),百姓未服,今又勞力遠征,敗于不暇(來不及),何以能克!”悌曰:“不然。曹操雖功蓋(勝過)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懷(感念)其德也。丕、?承之,刑繁役重,東西驅馳,無有寧歲。司馬懿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平正仁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苦,民心歸之亦已久矣。

魏國討伐蜀國的時候,吳國有人對駐守襄陽的張悌說:“司馬氏獲得政權以來,屢次興起災難與禍變,百姓并未歸附,現在又發(fā)動百姓去勞力遠征蜀國,戰(zhàn)敗還來不及,怎么能夠攻克蜀國!”張悌說:“不是這樣。雖然曹操的功績在中原無人能及,但民眾畏懼他的威勢,卻不感念他的恩德。曹丕、曹睿繼承他的政策,刑法苛繁,賦役極重,百姓被驅使東奔西走,一年到頭沒有安寧。司馬懿父子屢次建立大功,蠲除了繁重苛刻的賦役,施與百姓和平與仁惠,成為為他們出謀劃策的人,拯救他們的痛苦,百姓心向司馬氏也已經很久了。文言文閱讀材料二:

故淮南三叛(由于司馬氏奪權專政,使得掌握軍事重鎮(zhèn)壽春的統(tǒng)帥先后發(fā)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而腹心不擾(騷動);曹髦之死,四方不動。任賢使能,各盡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計立矣。今蜀閹宦專朝(專擅朝政),國無政令,而玩戎黷武(輕率無度地使用武力),民勞卒敝(疲敝),競于外利(爭奪對外戰(zhàn)爭的勝利),不修守備。彼強弱不同,智算(謀劃,計謀)亦勝,因(趁著)危而伐,殆(幾乎)無不克。噫!彼之得志,我之憂也。”吳人笑其言,至是乃服。(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魏紀十》)

因此,盡管軍事重鎮(zhèn)淮南發(fā)生了三次叛變,但魏國都城沒有任何騷動;曹髦被弒,魏國四方也安然不動。任用賢能,個個盡心于國政,司馬氏政權的根基是牢固的,他們的奸計是成熟的。現在蜀國宦官專擅朝政,輕率無度地使用武力,百姓勞苦,士卒疲敝,對外爭奪戰(zhàn)爭的勝利,卻不整修邊疆的守備。魏強蜀弱,魏國計謀更高明,趁著蜀國危亡之際討伐它,幾乎沒有不攻克的。哎!魏國得志,我們吳國就憂愁了?!眳菄硕夹υ捤难哉?,到了此時才佩服他的洞見。文言文閱讀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若陛下降A魏B魏不裂土C以封陛下者D周E請身F詣京都G以古義H爭之。答案:BD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叭舯菹陆滴骸焙汀爸苷埳碓劸┒肌笔莾蓚€主謂賓結構的句子,由此斷開。評分細則:每處1分,共3分。文言文閱讀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A.克,攻占。與《諫太宗十思疏》中“克終者蓋寡”的“克”含義不同。B.易,改換。與《種樹郭橐駝傳》中“根拳而土易”的“易”含義相同。C.固,穩(wěn)固。與《阿房宮賦》中“獨夫之心,日益驕固”的“固”含義不同。D.修,整治。與《過秦論》中“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的“修”含義相同。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的能力。A攻克/能夠;B反詰/改換;C牢固/頑固;D整治。文言文閱讀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A.鄧艾大軍長驅直入,百姓驚慌逃跑,蜀國來不及應對,有人建議逃往吳國,也有人建議退守南方。B.譙周獨持己見,他認為吳國還不具備與魏國分庭抗禮的實力,這種情勢之下,不得不接受蜀國降魏。C.吳國有人認為司馬氏當權后,魏國政治動蕩,未能收攏民心,況且伐蜀是勞力遠征,不可能成功。D.張悌從內政角度分析了魏國和蜀國的政治狀況,比較了曹氏和司馬氏執(zhí)政的異同,認為魏國必勝。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內容的能力。根據原文“方今東吳未賓,事勢不得不受之,受之后,不得不禮”可知,鄧艾不得不接受蜀國投降的原因并非吳國無法與魏國分庭抗禮,而是吳國未賓服魏國,鄧艾不得不受蜀降同時禮遇劉禪,以此來柔服吳國。文言文閱讀【樣卷示例】:3分:我們是向小國稱臣,難道不該向大國稱臣?兩次受辱的恥辱,哪里比得上只受辱一次。2分:同樣是以地位低微的身份向他國臣服,誰更大呢?受兩次屈辱的恥恨和受一次屈辱相比,怎么樣呢?1分:我等作為弱小一方稱臣,誰能讓我們作為大國?兩次被羞辱的恥辱,與一次被羞辱比如何?0分:等到我們作為小國稱臣,誰又能做大國?再次被恥辱,又怎么比得上第一次的恥辱?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4分)同樣是稱臣,向小國稱臣與向大國稱臣相比,哪個更好?兩次受辱與一次受辱,哪一個更恥辱呢?【補充細則】“等”“孰與”“再”“何與”各1分。文言文閱讀【樣卷示例】:4分:曹操雖然功績勝于世間,百姓畏懼他的威勢卻不會感念、心懷他的恩德。3分:曹操雖然功績遍布中原華夏,百姓害怕他的武力但不感念他的恩德。2分:曹操雖然功勞蓋世,民眾只是畏懼他的威權卻不顧念他的恩德。0分:曹操即使功績覆蓋整個華夏中原,百姓也只是畏懼他的威嚴而不是內心懷有對他的仁德。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2)曹操雖功蓋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4分)雖然曹操的功績在中原無人能及,但民眾畏懼他的威勢,卻不感念他的恩德?!狙a充細則】“雖”“蓋”“而”“懷”各1分?!吧w”譯為“勝過”“壓倒”,如譯為“功高蓋世”不得分。文言文閱讀14.蜀國傾覆的原因在兩則材料中都有所揭示,請簡要概括其共同點。(3分)答案:①守備不修;②缺乏智謀;③魏蜀兩國強弱懸殊。解析:找準答題區(qū)間,篩選所需信息,整合信息,組織語言表達。補充細則:守備不修,缺乏智謀(國無政令),魏蜀兩國強弱懸殊。每點1分?!緲泳硎纠浚?分:①做城守調度,不修守備。②蜀朝政不行,閹宦專朝。③皇帝無能,聽任官員。④魏蜀國力朝政對比差異大,魏遠勝蜀。2分:①面對敵至,不修守備,不做城守調度。②國無政令,在危機關頭并無良策指引。③宦官專權,后主劉禪不問朝政。1分:①蜀國輕敵,不在是前整治軍隊軍備,敵人攻打來時毫無防備;②百姓不信任,不擁護蜀國統(tǒng)治,沒有收獲民心;③受到小人的計謀,遭到反叛,喪失政權統(tǒng)治,閹官專朝。

04古代詩歌閱讀古代詩歌閱讀材料出處《寄晉州孫學士》選自《全宋詩》,作者曾鞏?!究疾辄c】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16.古人云:“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本詩哪些地方體現了這種君子之交。(6分)

第15題考查理解鑒賞詩歌的能力,需要細讀詩歌內容。第16題考查

理解評價詩歌觀點的能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寄晉州孫學士曾鞏風標閑淡易為安,晉陜應忘道路難。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常留后世看。自送西舟江上別,孤懷經歲未能寬。

【作者】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中國北宋史學家、政治家。中國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鞏幼年能文,語已驚人,未冠而名聞天下。慶歷元年(1041年)入太學,上書歐陽修,歐陽修甚奇之,并壯其志。后歐陽修出守滁州,曾鞏從之學習古文。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授太平州司法參軍。嘉祐六年(1061年),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熙寧元年(1068年),為《英宗實錄》檢討官,次年起任地方官吏,輾轉越州、齊州、襄州、洪州、明州等地,頗有政績。元豐四年(1081年),得遷史館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元豐五年(1082年)四月,擢中書舍人,九月遭母喪,罷職。元豐六年(1083年)四月,卒于江寧府(今南京)。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寄晉州孫學士曾鞏風標閑淡易為安,晉陜應忘道路難。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常留后世看。自送西舟江上別,孤懷經歲未能寬。

【注釋】

風標:是風度、品格,形容優(yōu)美的姿容神態(tài)。道路難:雙關,既指路途艱險,又指人生艱難。素心:本心、夙愿。新書:新近的來信?!痉g】

孫學士您風度、人品安閑、恬淡,不難于隨遇而安。晉陜之地道路的艱險您應該很容易就忘卻了吧。您的學問汪洋恣肆,像大海兼收天下眾水而成其大。您的品性堅韌不拔,如桂樹耐得住月宮中的寒冷而就其貞。您的本心、夙愿已經很好地體現在新近寄來的書信之中。您的學問、道德會被后世人永遠瞻仰。自從在江邊目送您的小舟西上之后,我孤獨寂寞的心懷一年來未能得到寬慰。古代詩歌閱讀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A.開篇從孫學士的境遇寫起,稱頌他對人生艱難并不在意,“道路難”一語雙關。B.頷聯可謂詩中警句,以大海和月中桂樹為喻,表達了對孫學士為學為人的盛贊。C.詩人寄語孫學士,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一腔心思都已留在新書里,后世可鑒。D.尾聯宕開一筆,回憶江邊送別的場景,從而抒發(fā)對孫學士經年不減的思念之情。答案:C解析:“自己的一腔心思都已留在新書里”錯誤,“素心已向新書見”是指孫學士的本心、夙愿已經很好地體現在新近寄來的書信之中。古代詩歌閱讀【詩歌選擇題三大設誤角度】內容理解有誤寫作技法有誤情感主旨有誤命題者往往故意曲解某個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如望文生義、以今律古等。對此,應在總體把握詩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逐字逐句理解詩句。設誤點1:曲解詞義設誤點2:忽略信息暗示設誤點3:景物特點概括有誤設誤點4:斷章取義,以偏概全。設誤點1:錯判手法命題者設置選項時,常常故意混淆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如把動態(tài)說成靜態(tài),把比喻說成借代,將借景抒情說成直抒胸臆等。有時也把一些常見的詩歌常識弄混來設置錯誤選項。設誤點2:混淆典故用典可分直用、活用和反用。命題者常在直用和反用方面設置錯誤點,故文意把用意說反,迷惑考生。生僻的典故一般有注釋釋。設誤點3:概念顛倒設誤點4:語言風格把握有誤風格就大處而言,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之分。從詩詞曲的總體風

格來講有詩莊、詞媚、曲諧(俗)之說,詞又有豪放和婉約之別。高考設誤常將詩歌的語言風格(特點)界定設誤,比如將“清新明快”錯設為“沉郁委婉”等。在解讀作品時,望文生義、斷章取義、浮于表面、主觀臆斷、無中生有、脫離語境任意闡發(fā)、模式化理解,都會使主旨意圖的理解出現偏差。作品的注釋,詩前的小序,甚至標題,都是解讀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認真審讀,仔細分析,不可忽視。古代詩歌閱讀16.古人云:“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本詩哪些地方體現了這種君子之交。(6分)答案:孫學士為學博采眾長,曾鞏與他詩書往還,可見“以文會友”。孫學士風格恬淡,品性堅貞,令人欽佩,可見“以友輔仁”。補充細則:每點3分。孫學士為學博采眾長(1分),曾鞏與他詩書往還(2分),可見“以文會友”。孫學士風格恬淡(1分),品性堅貞(1分),令人欽佩(1分),可見“以友輔仁”。補充翻譯: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呱械娜藨{借文才聚會朋友,憑借朋友輔助仁愛。古代詩歌閱讀【樣卷示例】:6分:①該詩本身就是一首贈詩,是友人之間通信的一種方式,是“以文會友”;②稱贊友人學識廣,同時談論佳作,也是以文會友;③友人情操高尚,為人淡泊,詩人不惜言語贊美,同時以此要求自己,可謂“以友輔仁”。5分:①“素心已向新書見”君子以文會友,告訴朋友自己對于新書的熱愛通過文章與朋友對話;②“學似海收天下水”表達對朋友博覽群書的贊揚,“性如桂奈月中寒”品格高尚的贊揚,以友輔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4分:①曾鞏作詩給友人,體現了以文會友。②作者稱贊友人不在意艱難,學識似海品格如桂,體現其以友輔仁,精進自我。③作者通過新書學習友人的思想知識,以此提升自我。3分:①頸聯寫明自己已經開始期待新書信,大法常給后世看,凸顯與友人常以詩文書信聯系;②頷聯以大海、月中桂樹為喻,對友人為學、為人表示盛贊,暗示自己要向友人學習,以友輔仁;③首聯寫友人境遇,希望友人克服人生艱難,不要過多在意。2分:①首聯:詩人希望孫學士隨遇而安,淡忘現在的艱難。②頷聯“學四海”,“性如桂”詩人對孫學士學識淵博的稱贊和其高潔的品性的贊美。2分:①尾聯回憶江邊送別之景,借詩句抒發(fā)了對孫學士的思念之情;②頷聯寫詩人的一腔心思都在新書里,后世可見,詩人將其告訴友人,表現了自己的仁德仁義;③頷聯首聯中詩人贊揚友人的品質和學識,透露著詩人自己愿向其學習。05名句名篇默寫名句名篇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

”,描寫了山路崎嶇曲折。詩人沉醉其中,不知不覺天色已晚。(2)“微”字有豐富的內涵,有時形容輕微、微小,如《石鐘山記》中“

”;有時形容語言含蓄精微,如《屈原列傳》中“

”;有時表示否定的意思,如《岳陽樓記》中的“微斯人,吾誰與歸”。(3)習總書記在2024年新年致辭中說“黃河九曲、長江奔流,總讓人心潮澎湃、豪情滿懷”,古代詩歌中不乏借黃河或長江抒發(fā)豪情的句子,如“

,

。”(1)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2)微風鼓浪/微波入焉其辭微(3)示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名句名篇默寫【復習建議】1.回歸教材,加強情境訓練。2.縱向復習與橫向復習相結合。3.梳理詩歌中帶有意象、色彩詞語的詩句,分類復習開放性默寫的詩句。06語言文字運用語言文字運用【總體分析】

材料選自央視網公眾號的一篇文章《“貪心者水盡”!小酒杯也講公道》,語言表達簡潔清晰適合作為語言文字運用題的材料。主要考查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聯系上下文補寫語句的能力。

依文命題,設題靈活,有利于考查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俗話說“小酌怡情,大飲傷身”,如何掌握好度?一起來看古人能控制酒量的“智能杯”——公道杯。公道杯整體釉色青翠,由杯和托兩部分組成,杯與杯托的外腹部均刻有劃花菊瓣紋,雞籠式杯座凸印纏枝蓮紋,寓意“清廉”。這只杯子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杯中有一位老人(即“公道佬”),這也是公道杯得名的原因。與其他杯子不同,①:當向杯中注酒時,如果只有八分滿,即可品嘗到美酒;但若酒高過“公道佬”的胸部,杯中之酒則迅速從杯內泄光,流到下面承接的杯托之中。原來,“公道佬”體內有一根倒U形管,②。低的一端是出水口,穿過杯底與杯外的大氣連通;高的一端是進水口,通過暗口與杯中的美酒相連。當公道杯內液體高過倒U形管的頂端時,容器內的液體會持續(xù)通過倒U形管,從充滿液體的高的進水口一端向低的出水口流出。蘊含物理原理的公道杯也就因此被用來講述“(▲)”的道理。③,酒里彰顯中庸。小小的杯子,集科學、哲理與情趣于一身,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18.將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括號內,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CA.有若無,實若虛B.其進也銳,其退也速C.滿招損,謙受益D.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解析】本題考查填寫詞語的能力。根據語境“從充滿液體的高的進水口一端向低的出水口流出”,可知水過于滿的不利之處,由此可以想到“自滿行不通,謙虛使人受益”的道理。所對應的選項是C。語言文字運用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答案】①公道杯永遠倒不滿②開口一端高一端低③杯中詮釋公道【解析】本題考查補寫語句的能力。根據“如果只有八分滿,即可品嘗到美酒”可以填寫第①句;根據“低的一端是出水口”“高的一端是進水口”,可以寫出第②句;根據“公道杯”一詞可以寫出第③句。補充細則:①公道杯/這種杯子/它(1分),倒不滿/注不滿(1分);②開口(1分),高低(1分);③句式對仗(1分),杯中+詮釋/蘊含+道理/智慧(等)(1分)語言文字運用【總體分析】

本則材料內容屬于科普說明文,寫了太陽光和激光的特點,并把激光的強度和太陽光的強度進行比較,重在突出激光的用途。

文章內容涉及生活常識,難度不大,語言通俗易懂,幽默有趣。語言文字運用(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生活中最常見的光是太陽光,它是一種由多種波長的光組成的混合光。當太陽光照射到地球時,其實已經在大氣中衰減了,所以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陽光并沒有那么強烈。

但是激光不同,激光只能輸出一個顏色的光波,顏色非常純凈。①激光的能量很強,②從起始點出發(fā),如果傳輸過程中沒有遮擋就不會停止;③且其方向性明確,光源不會在傳播過程中出現散射的情況,準直性高。④

你可能不敢相信,激光的亮度可能比太陽光的亮度還要強。(A)直射人的眼睛可能會使視網膜被損壞,如果長時間被激光照射還可能造成失明。

對于參加演唱會的粉絲們來說,現場動聽的歌聲讓人▲,不少人想通過拍照或錄像的方式記錄精彩時刻。(B)與此同時,一些場館為了防止版權不受侵害,會在演出開始前使用激光照射現場以示警。在其他場景下,鏡頭也有可能受到激光照射而損壞。比如夜間的燈光秀、激光筆等等,都可能是讓鏡頭損壞的“▲”。20.“這就導致受到激光照射的地方光照強度很高?!边@句話出現的位置,最恰當的是(3分)D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解析】本題考查續(xù)寫語句的能力。根據“激光的亮度可能比太陽光的亮度還要強”,可知“這就導致受到激光照射的地方光照強度很高”一句與下文相銜接,所以填在第④處。語言文字運用21.請在文中畫橫線的兩處填入恰當的成語。(4分)【答案】示例:流連忘返/戀戀不舍/心潮澎湃/意猶未盡

罪魁禍首【解析】

本題考查填寫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形容歌聲動聽,根據提示“不少人想通過拍照或錄像的方式記錄精彩時刻”,可填“流連忘返/戀戀不舍/心潮澎湃/意猶未盡”。

第二空根據“鏡頭也有可能受到激光照射而損壞”,可知填的是貶義詞,“比如夜間的燈光秀、激光筆等等”一句提示我們,它們是鏡頭受損的源頭,所以可填“罪魁禍首”。語言文字運用22.文中畫波浪線的AB兩句表述不當,請作修改。(4分)【答案】A后一分句改為“眼睛如果長時間被激光照射還可能失明”,或“長時間照射還可能造成失明的后果”。

B改為“因此,一些場館為了防止版權受侵害”?!窘馕觥勘绢}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處“如果長時間被激光照射還可能造成失明”缺主語。B處不合邏輯,“與此同時”表并列,“防止……不”雙重否定表肯定?!狙a充細則】A句,如在句首加上“激光”也不算錯,但后半句必須準確訂正。語言文字運用【樣卷示例】2分:人的眼睛被直射,視網膜可能會被損壞,如果長時間被激光照射,人還可能失明。1分:激光直射人的眼睛可能會使視網膜被破壞,如果眼睛長時間被照射甚至可能造成失明。1分:激光直射人的眼睛可能會使視網膜被損壞,如果長時間被照射還可能造成失明的后果。語言文字運用【常見病句類型】07寫作寫作【作文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立)如圖所示,甲骨文中的“立”字,是一個四肢舒展的人直立于大地之上的形象?!傲ⅰ弊衷疽布嬗小拔弧钡囊馑?,“人”下面的一條橫線,標記了所處的位置。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寫作【試題解讀】作為世界上沿用至今的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字系統(tǒng),漢字體現了先民的智慧,也承載了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傳統(tǒng)文化。本次作文材料圍繞漢字“立”的甲骨文字形,闡發(fā)了“立”字的造型特點和意義內涵。材料包含兩句話。第一句說明“立”字的造型,是“一個四肢舒展的人直立于大地之上的形象”,而“立”字的本義“站立”“直立”也通過這一形象直接體現出來。第二句借“立”字形體結構中下面的一橫,說明“立”字原本兼有“位”的意思,凸顯出位置之于“立”的重要意義。兩句話,借由一個漢字的形體,標示出“立”與“位”兩個核心概念,啟發(fā)考生思考兩個概念各自的意義內涵,也提示考生思考兩者之間的關聯。“立”字本義為“站立”“直立”,可進一步引申出“獨立”“成人自立”“立身處世”等意義?!拔弧弊直局溉苏玖⒌奶幩恢?,“人”下的一橫本就是腳下的大地,參考“立”的引申義,由虛入實,可以引申出“根本”“基礎”“立場”“原則”“底線”“定位”等意義。2024屆考生參加本次模擬考試的時候正值年滿十八歲履行成人禮之際。在這個人生成長的關節(jié)點,本次作文題啟發(fā)考生思考何為立何以立的人生問題,也切合了德智兼重引領學生精神成長的教育主題。寫作【構思立意】本次作文題核心概念中的“立”字意義指向較為明確;而“位”字,由于沒有具體情境的提示與限制,所包蘊的內涵則較為豐富,可以指相對具體的崗位角色或職業(yè)身份,也可理解為相對抽象的立身之根本、成長之基石、為人之原則、處世之立場、行為之底線、自我之定位等,立意空間更大。本次作文題有著多元開放的立意空間??忌梢跃筒牧系牡谝痪湓挘瑖@“立”字的形象特征——四肢舒展、身姿挺拔、腳踩大地——來構思立意;也可以就著材料的第二句話,集中討論“位置”的意義價值;還可以整合材料中的兩句話,將“位置”與“立”(自立、獨立)相勾連,思考位置之于成人自立、立身處世的意義。合適恰當的位置之于人之成立,或可奠定基礎,或可引領方向,或可激發(fā)動力,或可實現價值,或可堅定操守,或可寄托精神,意義非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寫作【構思立意】基于對“立”與“位”的特征表現意義內涵的認識理解,考生可以取材生活,敘寫人生成長關乎自立自強或自我定位的故事;可以結合自身體驗,夾敘夾議,抒寫人生感懷;更可以發(fā)表議論,圍繞“何為立”“何以立”“位的意義價值”“位與立的關系”等問題交流自己的認識與思考。不同時代不同的思想者對于人之立與人之位會有不同的思考認識。21世紀成長起來的青少年,面臨成人的關節(jié)點,也到了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應該能得出自己現階段的認識。對于本題所包蘊的一系列子問題,現象分析(是什么),意義分析和原由分析(為什么),行動分析(怎么做),這幾個大方向上都有較大的討論空間,關鍵在于考生能否聚焦問題,選準角度,聯系現實,深入思考,明確中心,理清思路,充分論說,個性表達。寫作【評分說明】(一)整體要求1.評價標準:文風端正,文脈清晰,文氣順暢。思想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切合題意,符合試題的材料、情境與任務要求;觀點明確,邏輯嚴密,結構嚴謹,論證充分,思考具有獨立性;表達準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