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1頁
高一期末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2頁
高一期末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3頁
高一期末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4頁
高一期末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積累應用19分1.按要求填空。(6分)(1)_____,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沁園春·長沙》)(2)憂從中來,___________。(《短歌行》)(3)_________,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4)無邊落木蕭蕭下,__________。(《登高》)(5)人生如夢,_____________。(《念奴嬌·赤壁懷古》)(6)_______,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赤壁賦》)2.按要求選擇。(3分)(1)外交部發(fā)言人某次在答記者問時引用古詩指明:中國發(fā)展壯大的步伐并不是少數(shù)西方政客的拙劣表演所能影響的,以下詩句中最適合被其引用的一項是()。(1分)A.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B.車馬紛紛白晝同,萬家燈火暖春風。C.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D.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2)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2分)一些哲學家推斷“我”就是大腦,但也有人認為大腦的許多部分并不是“我”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眾號:語文教與學?!拔摇睉撌侵挥袔装凰局氐?、薄薄的、蜘蛛網(wǎng)一樣的東西。①“我”大概應該完全由神經(jīng)細胞構成②比如細胞核和線柱體的參與看起來只是間接的③比如大腦的血管復好像只是間接地參與“我”的心理活動④并且可能活性神經(jīng)細胞也不是每一部分都會直接參與思維A.②④①③B.③①④②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3.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7分)(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2)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3)圣人無常師(《師說》)(4)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師說》)(5)縱一葦之所如(《赤壁賦》(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赤壁賦》(7)自京師乘風雪(《登泰山記》)4.以下是虛詞“而”的部分義項,請從下列選項中分別為其選擇恰當?shù)睦?。?分)(1)連詞,表并列關系。【例】()(2)連詞,表轉折關系?!纠浚ǎ?)連詞,表承接關系?!纠浚ǎ〢.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赤壁賦》)B.惑而不從師,終不解矣。(《師說》)C.蟹六跪而二整。(《勸學》)D.吾嘗跋而望矣。(《勸學》)二閱讀41分(一)閱讀下文,完成第5—8題。(11分)從飲食真味到文化之“味”①人們夸獎一道菜,常說“色香味”俱全,而不是“味香色”俱全,這種表達順序可能正符合眼、鼻、口感知的特點?!拔丁笔侵袊鴤鹘y(tǒng)烹飪的核心,也是根基。若離開“味”,而在菜名的花哨、擺盤的漂亮等細枝末節(jié)上絞盡腦汁,終歸不是正途。②我國最早烹飪用味只有咸、酸二味,咸取于鹽,酸取于梅子?!渡袝ふf命》:“若作和羹,惟爾鹽梅?!丙}大概是最早的調(diào)味料,凡菜都離不開,可以稱得上百味之王。但鹽只可增加咸味,對于去除食物中的異味,尤其是肉類的腥膻之氣,有些無能為力。公眾號:語文教與學。而梅子含果酸,口感酸甜,可做湯羹的調(diào)味品,又含清香,最利于消除肉的臭、腥、膻等異味。此外,梅子中的果酸還可幫助軟化肉質(zhì)纖維,利于消化,因此是早期烹飪最常用到的。③后來,人們又開發(fā)了辛香類的天然調(diào)味品,比如蔥、姜、蒜、蓼、芥、花椒等。這些調(diào)料的加入,開啟了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第一次“滋味”革命。到秦代,食物烹調(diào)就已有辛、酸、咸、苦、甘五味的說法。秦漢時還發(fā)明了醬、清醬(醬油)及豆豉,這些都是以大豆為原料發(fā)酵而成。于是,“色香味俱全”成為中國式烹飪的一個重要指標。④中國人對于飲食滋味的探究有著濃厚的興趣,對于開發(fā)新的調(diào)味品一直態(tài)度積極。比如西漢時,張騫從西域帶回蒜、芫荽(香菜)等調(diào)味品,這些“胡味”都很特別。大蒜的辛辣自不必說,芫荽更有一種特殊的氣味,至今吃不慣芫荽的人還說有一股臭蟲的味道。即便如此,大多數(shù)中國人也欣然接受,很多人甚至迷戀得很,在北方尤其如此。做湯、涼拌、包水餃,怎么做都覺得好吃,甚至有的如羊湯、魚湯,不放些香菜點綴調(diào)味,仿佛缺了根本。⑤再如胡椒,原產(chǎn)印度西海岸,大概在明代時引種中國,之前主要從中亞、南亞一帶進口,可謂高檔調(diào)味品。物以稀為貴,唐宋時,胡椒堪比黃金,家有胡椒,也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征。⑥此外還有辣椒。公眾號:語文教與學。辣椒原產(chǎn)美洲,明代后期引種中國。講究口味的中國人很快發(fā)現(xiàn)了辣椒的美妙,自此就由“無姜不食”變成了“無辣不食”了,“辣味”也成了川菜、湘菜的主打味道。⑦各種調(diào)味料的加入,使得中國人的口味日漸敏感、細膩、豐富,漸漸走出餐桌飲食的范疇,醞釀出更有意味的文化。中國人最典型的是以“滋味”論詩樂,將品味食物的感觸轉移到思考和評價文學藝術。⑧滋味本是一種由味覺帶來的生理感受,如同耳之于聲、目之于色。但古人認為,飲食的“滋味”卻又不止于酸甜苦辣咸,它們能引起人的愉悅心理,其中包含著美感成分。也就是說,味覺和心理的審美愉悅是可以相通,甚至互相轉換的。⑨《論語·述而》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孔子用肉味來比喻音樂的審美韻味,覺得比起肉食,音樂藝術的滋味更勝一籌,聽樂時,自己在心理上所得到的美感、快感甚至超過鮮美的肉味,由此,他對音樂藝術有如此大的美感效力表示十分驚嘆。到了魏晉六朝時期,這種討論蔚為大觀。陸機《文賦》明確用“滋味”來談論文學藝術感染力;鐘嶸《詩品》更是明確地把有味無味作為詩歌的藝術審美標準。滋味,余味,后人引申為韻味,都是用滋味來表達文學藝術給人們帶來的心理體驗,好似從“食客”的感受著眼,把品味者和品味的對象融為一體,是很有趣的。⑩由飲食口味到滋味,到文學藝術作品的韻味,這就是由小道而見出大道,是將飲食之道和生活旨趣相聯(lián)結。這樣的一種思維習慣,千百年來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話語方式,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陶淵明《飲酒》詩云:“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公眾號:語文教與學。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憋嬍持杏姓嫖?,耐心品味,或能得之。5.第①段中的“正途”在文中具體是指________________。(2分)6.6.下列表述與作者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2分)A.“色香味”中“味”是最重嬰的。B.中國人一直在積極開發(fā)新的調(diào)味品。C.飲食的滋味可以轉化成一種審美體驗。D.以“滋味”論詩樂是中國人最典型的文化。7.能夠依據(jù)文意做出的一項推斷是()。(2分)A.鹽和梅子是最早的調(diào)味料。B.中國人對外來調(diào)味品異常迷戀。C.滋味文化的興起源于調(diào)味品的增多。D.陶淵明在飲酒中悟得了文學的真諦。8.概括本文的寫作思路。(5分)(二)閱讀下文,完成第9—11題。(12分)生活在西湖邊①二十年前,懷著對杏花煙雨、小橋人家的詩意認識,我獨自來到杭州。沒想到,這一來就再也沒有離開。②我家在慶春門內(nèi),步行到西湖只有三十分鐘的距離。我家住三樓,是南北通透的戶型,家里窗子全都打開,就會有風吹進來。被風輕撫著,我會陷入癡想,這風吹濕過白娘子的油紙傘;岳家軍出城時,這風鼓起戰(zhàn)旗獵獵作響;夏季大雨時,這風吹皺過西湖水,讓“市長”蘇東坡寫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的詩句。③風過無痕,可杭州城里賡續(xù)千年的歷史,總有擦不掉的痕跡。我家住在小營社區(qū),在上世紀50年代末,這里可聞名全國。1958年1月5日,毛主席曾親臨小營巷視察愛國衛(wèi)生運動,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從那時起,小營巷成為全國愛國衛(wèi)生運動的榜樣,也被譽為“江南第一名巷”。④和我一樣,很多人會好奇,小營是什么營?其實小營的得名與太平天國有關,《杭州與西湖史話》記載,1861年時,太平天國的聽王陳炳文曾在此扎營。公眾號:語文教與學。這段往事藏在封存的卷宗里,只余小營巷這個看不出悲喜的名字。而今,作為聽王府舊址的小營巷61號靜默在綠樹森然的深巷,呈現(xiàn)一派歲月靜好的悠然。⑤小營社區(qū)還低調(diào)藏著浙江大學的“脫胎”地——求是書院。這里曾是南宋時的普慈寺原址,1897年,杭州知府林啟利在此創(chuàng)辦新型學校,也是浙江省第一所新型高等學府。歲月更迭,時代變遷,這里逐漸孵化出浙江大學的雛形。從求是書院出發(fā),步行幾百米,就能抵達“風雨茅廬”。這個藏在大學路的舊居,是愛國作家郁達夫在1933年購置的寓所。這座典型的中式平房別墅,內(nèi)有假山點綴,林木參差,環(huán)境幽雅,被列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紀念郁達夫的一處重要場所。社區(qū)內(nèi)另一處粉墻黛瓦的傳統(tǒng)民宅,曾哺育過“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錢學森。這所三進木結構的傳統(tǒng)民居內(nèi)有個小花園,錢學森在這里度過了3歲之前的幼兒生活。⑥離開小營社區(qū),前往西湖的慶春路上,一路走來,人文淵藪,溢彩流芳,從古至今的繁華地,更盛產(chǎn)激蕩人心的故事。有民間傳說的白蛇許仙、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愛情故事,有岳飛、于謙、張蒼水這樣千古流芳的豪情英雄。公眾號:語文教與學。孤山上半坡梅林讓人想起隱逸在此的“梅妻鶴子”林逋,堤壩名稱也時刻紀念入仕作為的白居易、蘇軾、楊孟瑛、阮元……而巷弄深處,也生活著一代代尋常的百姓人家,素樸的人生足跡同樣書寫著杭州城祥和安樂的內(nèi)蘊。⑦我工作在西湖邊,15樓的位置能飽覽西湖風光。每天上下班,我都會穿越慶春路,路過馬市街臨慶春路的一排店鋪。有戶人家就生活在路邊的風雨連廊下。門左邊是爸爸配鑰匙、補胎的地方,右邊是媽媽的縫紉織補攤位,有個虎頭虎腦的十一二歲的兒子。我每天下班都看得到他家在街邊的連廊里吃晚飯。熱乎乎的天氣里,吃熱乎乎的飯,一臺大功率的舊電扇呼呼吹著熱風。有時是番茄蛋湯,霉干菜燒肉;有時是一大盆冬瓜燉排骨,排骨是肉眼可見的數(shù)量非常多。一家三口,親熱圍坐一處,臨著車水馬龍的慶春路,過著自己的煙火人生。⑧一面明凈湖水,三面蒼翠青山,這鐘靈毓秀的氣韻生出恢宏和散淡之氣。千余載的悠悠歲月,幾多風云變幻,未變的卻是西湖文化的大氣磅礴和婉約浪漫的內(nèi)核。西湖邊的日子,始終是平民百姓有夢想生活,官員才子有情懷有擔當。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杭州,西湖不僅是我等百姓引以為傲的精神符號,也是我們?nèi)粘I畹膶嶓w。這些日子,秋風漸漸爽朗,山嵐沉浮,湖水明凈,又是在平湖秋月看月亮的好時節(jié)了。9.自選角度賞析第②段畫線部分。(3分)10.第⑦段中描寫了風雨連廊下一家人的生活情景,分析其作用。(4分)11.聯(lián)系全文具體分析西湖文化歷經(jīng)千載仍長盛不衰的原因。(5分)(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13題。(6分)村行[宋]王禹偁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1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A.首聯(lián)點題,描寫詩人在山問信馬由婭,興致悠然。B.頸聯(lián)以“胭脂”和“白雪”作喻,色彩絢麗明快。C.尾聯(lián)運用設問,以眼前景致似故鄉(xiāng)而觸發(fā)思鄉(xiāng)情。D.全詩敘事自然,表情達意直白且率真,不假掩飾。13.本詩寫景頗有特色,自選角度對此加以賞析。(4分)(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4—18題。(12分)①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也。時天下擾亂,唯河西獨安,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shù)月輒致豐積。奮在職四年,財產(chǎn)無所增。公眾號:語文教與學。事母孝謹雖為儉約奉養(yǎng)極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時天下未定,士多不修節(jié)操,而奮力行清潔,為眾人所笑,或以為身處脂膏①,不能以自潤,徒益苦辛耳。奮既立節(jié),治貴仁平,太守渠統(tǒng)深相敬待。不以官屬禮之,常迎于大門,引入見母。②隴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財貨連轂②,彌竟川澤,唯奮無資,單車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謂曰:“孔君清廉仁賢,舉縣蒙恩,如何今去,不共報德!”遂相賦斂牛馬器物千萬以上,追送數(shù)百里。奮謝之而矣,一無所受。③時隴西余賊隗茂等夜攻府舍,殘殺郡守,賊畏奮追急,乃執(zhí)其妻子,欲以為質(zhì)。奮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終不顧望,遂窮力討之。吏民感義,莫不倍用命焉。公眾號:語文教與學。賊窘懼逼急,乃推奮妻子以至軍前,冀當退卻,而擊之愈厲,遂禽滅茂等,奮妻子亦為所殺。世祖下詔褒美,拜為武都太守。(節(jié)選自《后漢書·孔奮傳》)【注】①脂膏:比喻富裕之地。②連轂:一車接一車,形容車輛眾多。14.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