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緒論(一)研究背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的教育觀念以及方式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生相應變化。建設智能化校園,統(tǒng)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REF_Ref13266\w\h[1]。如今,人才培養(yǎng)模式發(fā)生了一定變化,我們若需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不僅僅單單只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學習者使用操作技能的能力;不能僅僅著眼于一紙試卷,而要關注學生修身律己。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教學和學習的各個方面現(xiàn)在都有了先進的在線技術的特征。我們應該嘗試在這種情況下發(fā)展高效和有效的學習行為,以便更好地促進在線環(huán)境下的獨立和協(xié)作學習。然而,大量的教育實踐表明,許多的學生學習只是達到了淺層階段,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僅僅也只是停留在表層階段,并沒有實現(xiàn)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意圖。雖然網絡環(huán)境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來源,但也帶來了許多問題。網絡資源所呈現(xiàn)出來的“亂花”現(xiàn)象,的確“迷人眼”,導致學習者在車載斗量的資源當中無法識別網絡的價值,無法在更深層次上處理信息,缺乏有效的互動。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大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深度學習現(xiàn)狀,以確定促進深度學習的關鍵因素,為學習者指明方向與道路,到達學習“內部”,尋求深度學習之途徑。研究現(xiàn)狀1.國外研究現(xiàn)狀國外學者在研究深度學習時,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深度學習的內涵及其特征。二是研究在不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深度學習。在關于深度學習的內涵及其特征研究領域方面,深度學習的概念是由國外學者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首次提出的。20世紀50年代,他們對深度學習方法進行了研究。1976年,兩位學者聯(lián)合出版了《學習、結果和過程的本質區(qū)別》,提出了并詳細闡述了深度學習的內涵及其特征REF_Ref13433\w\h[2]。Houghton在《DeepandsurfaceApproachestoLearning》文章中解釋了深度學習和表面學習的含義,并對它們進行了比較和對照,并強調了評價對于深度有著一定的影響REF_Ref13596\w\h[3]。之后Joshi(2009)和Lynch(2012)都在各自文章中談及了深度學習的內涵及其特征,對于未來開展深度學習提供了一定的幫助REF_Ref13658\w\h[4]。在研究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深度學習領域,Reinhardt等人在《TheUseOfDeepLearningStrategiesInOnlineBusinessCoursesToImpactStudentRetention》一文中提出在網絡課程中通過使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動機REF_Ref13759\w\h[5]。M.BetulYilmaz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的目的不同,深度學習者比淺度學習者更多地使用互聯(lián)網REF_Ref13828\w\h[6]。之后,JosJBeishuizen(1999)、GihanOsman(2007)和MaryWegner(2008)都在各自研究中闡述了技術在促進深度學習中所發(fā)揮的作用REF_Ref13916\w\h[7]。2.國內研究現(xiàn)狀國內有關深度學習的研究起步較晚。根據(jù)中國知網的搜索可知(以“深度學習”為關鍵詞),有關這一領域的發(fā)表文章共3.9萬(截至2023年1月2日)。可以看出,在2017年之前,關于“深度學習”的研究少之又少,從2017年至今,“深度學習”逐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發(fā)表的相關文章也急速增多。通過對大部分文章進行分析,我國對深度學習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關于深度學習理論性研究。吳秀娟、張浩(2012)在《深度學習的內涵及認知理論基礎探析》中談及深度學習是一種主動的、批判性的學習方式,也是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的有效方式,說明了深度學習具有批判理解、信息整合、知識建構、著意遷移運用、直面問題解決以及倡導主動終身的特征REF_Ref13968\w\h[8]。二是有關深度學習的綜合實踐研究,包括人工智能、e-learning等關鍵詞。比如段金菊等人(2013)在《學習科學視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學習研究》中建構了e-learning環(huán)境下深度學習分析模型,繼而以此為據(jù),為深度學習的實踐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支撐REF_Ref14024\w\h[9]。張琪(2015)、黃玲(2018)、代云飛(2018)等人也針對在e-learning環(huán)境背景下深度學習的綜合實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三是有關學生深度學習的現(xiàn)狀調查研究。例如朱徽在其碩士論文《初中生英語課堂深度學習的現(xiàn)狀調查》中運用問卷調查、課堂觀察以及訪談法等方式對初中生英語課堂深度學習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得出初中生整體處于較淺層學習、學優(yōu)生學習質量優(yōu)于學困生、女生的深度學習質量優(yōu)于男生等結論并就此提出了相應的建議REF_Ref14089\w\h[10]?;那啵?017)、柯美玲(2017)等人也對我國初高中生深度學習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現(xiàn)在研究更多關注于普通教育階段,對于大學生的深度學習現(xiàn)狀研究還比較稀缺REF_Ref14138\w\h[11]REF_Ref14144\w\h[12]。四是有關深度學習的策略研究。合理高效的策略運用是提高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基礎與保障。安富海在《促進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中從教師角度出發(fā),強調為促進深度學習必須確立高階思維發(fā)展的教學目標、整合意義連接的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促進深度學習的真實情境以及選擇持續(xù)關注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深度反思REF_Ref14193\w\h[13]。卜彩麗等人在《深度學習視域下翻轉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得出了深度學習視域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加深了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程度REF_Ref14233\w\h[14]。綜上所述,現(xiàn)目前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對于深度學習的相關研究進入到了成熟化的階段。但是不難看出當前深度學習研究對象更多是關注于中小學生對大學生群體的關注較少。同時,盡管國內有關深度學習的策略研究有著顯著成果,但是策略與建議更多偏向于某一學科或者教師群體,從網絡環(huán)境背景下對促進深度學習的規(guī)劃建議比較缺乏。因此,本研究通過探討在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的現(xiàn)狀提出相應策略與建議,從而彌補這一方面的不足。(三)研究重點與難點本次研究的重點是明確大學生深度學習現(xiàn)狀并基于此現(xiàn)狀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本次研究的難點在于對大學生深度學習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由于需要大量實驗數(shù)據(jù)才能展現(xiàn)出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因此前期的調查以及中期的分析總結是本研究的難點。(四)研究意義1.理論意義雖然當前國內外該領域研究已經不少,但是研究對象依然存在偏向——針對我國中小學開展深度學習探討的研究多于對大學生群體深度學習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有關于大學生深度學習的現(xiàn)狀及其策略的研究也很缺乏。本研究對大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深度學習現(xiàn)狀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以得出相關結論,促進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本次研究豐富了該領域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2.實踐意義對于教師而言,本次研究使得教師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從而更合理地設置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調控教學進度、選擇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實效性。對于學生而言,通過本次研究他們可以明確自己的學習情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感受和計劃,積極進取。對于教育而言,本次研究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進行,能夠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快,努力朝著我國的教育目標而前進。(五)研究目標與內容1.研究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REF_Ref14305\w\h[15]??萍伎咳瞬?,人才靠教育。大學生群體作為現(xiàn)如今社會主義建設的新興力量,搞好大學生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v觀我國對于大學生教育研究領域,了解到深度學習領域依然是許多研究學者所關注的重點。所以,基于中國深度學習研究的現(xiàn)狀和最新趨勢,共同開展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的現(xiàn)狀及其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兩個目標進行:了解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大學生深度學習現(xiàn)狀與問題,發(fā)掘高校進一步推進大學生深度學習的客觀必要性。根據(jù)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現(xiàn)狀的調研分析結果,進一步提出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問題解決方案和策略,助推高校大學生深度學習能力提升。研究內容首先,介紹了研究的目的、內容、研究的主題、國內和國際相關研究的狀況以及研究的相關性和方法,以明確研究的價值。其次,對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并對深度學習和網絡深度學習等相關概念進行定義。再次,制定相關調查問卷,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現(xiàn)狀并得出相關結論。最后,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促進大學生深度學習的相關策略。(六)研究思路與方法1.研究思路第一階段:利用文獻法,搜集并分析截至目前有關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深度學習的相關研究,選擇合適的參考文獻和研究切入點。第二階段:通過問卷調查,科學合理地選取適當?shù)恼{查樣本來展開對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現(xiàn)狀的問卷調查(本次研究以河北師范大學在校生為調查對象)。第三階段: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總結出目前高校大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深度學習的現(xiàn)實狀況。第四階段:針對這一現(xiàn)狀及其問題,進一步制定合理的策略與解決方案。2.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本次研究以“深度學習”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搜索,以獲得相關的國內外文獻,并對于主要觀點進行分析。在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了解到一些我國深度學習的基本狀況與現(xiàn)狀,為本次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與指明明確方向。問卷調查法:本次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以河北師范大學部分在校生為研究對象,對于大學生深度學習的現(xiàn)狀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到學生現(xiàn)如今在學習方面的現(xiàn)狀以及存在問題,從而對癥下藥,找尋合理的策略方法。二、深度學習相關概念與特征(一)深度學習的內涵如前面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所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F(xiàn)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明確深度學習的概念是通過對大學生閱讀散文文本的不同方式的實驗研究首次提出的。在《論學習的本質與區(qū)別:結果和過程》一文中,Marton和Saljo認為“深度學習不僅具有自發(fā)性、高投入性、理解性和遷移性的特點,而且是一種包括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狀態(tài)”REF_Ref14481\w\h[16]。之后,bigges認為深度學習包含高水平或者主動的認知加工,而淺層學習則是采用低水平的認知加工REF_Ref14425\w\h[17]。Entwistle和Ramsden他們認為,通過在不熟悉的情況下解決問題,新的知識與以前的經驗相聯(lián)系,并通過解決問題和探究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揭示出理解和掌握的深層次。Wegner認為深度學習是指新學習內容、新思想的批判性分析,產生對內容的理解,并能夠有效持久保持,或者利用研究方式來促進知識和元認知的共同發(fā)展REF_Ref14533\w\h[18]。我國關于深度學習的定義也有多種說法:何玲和黎加厚教授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一文中通過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以及與淺層學習的比較,得出了深度學習的概念,即意味著理解與批判、意味著聯(lián)系與建構、意味著遷移與應用REF_Ref14592\w\h[19]。顧小清教授在《超越碎片化學習:語義圖示與深度學習》中提及深度學習最早應用于機器學習領域,在機器學習中,深度學習被定義為“一系列試圖使用多重非線性變換對數(shù)據(jù)進行多層抽象的算法”,屬于機器表征學習中的一類REF_Ref14641\w\h[20]。景洪娜、安富海、康淑敏等學者也在自己的研究論文中闡述了有關深度學習的概念與內涵。綜上所述,本次研究認為深度學習是指學習者能夠批判地將新的學習知識與經驗與學習者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背景相聯(lián)系,從而構建出新的圖式或者知識結構,達到對概念的深層理解,并能運用這些知識作用于生活中的問題情境,提升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與生活應用能力。(二)網絡環(huán)境下深度學習的內涵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網絡進行深度學習。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以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不僅只是我們用來收集與處理信息的途徑與工具,也是影響我們生活的一大重要環(huán)境。學習者能夠在網絡環(huán)境下運用多種多樣的信息資源進行知識的有效整合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深度學習的特征基于對國內外深度學習概念的解讀,筆者認為深度學習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強調批判吸納批判意識與能力是學習者進行深度學習的關鍵因素之一。二十大報告中談到,我們應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來處理和解決問題。借用馬恩所強調的批判思維,筆者認為深度學習就需要學習者能夠打破常規(guī)思維,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對于自己所接觸到的人或者事物保持客觀、中立的態(tài)度,能夠批判地、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并能夠樂于接受他人不同觀點且將其吸納,從而更好理解與運用其知識。2.注重自覺建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傳授知識的引導者,但是并不會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真正的主體應當是學生自身。一個真正懂得深度學習的學生不僅能夠掌握“魚”,而且能打得了“漁”。深度學習強調學習者自身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將所學習的新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的舊觀念相整合,建構形成新的知識框架或結構,為之后解決問題提供渠道與路徑。3.樂于主動應用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深度學習不僅注重學習者主動將新舊知識進行整合更新,更加強調學習者能夠主動地將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難題。如今,我們看到大部分學生在理論識記方面并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在動手實踐方面卻存在嚴重不足。而深度學習就是破除這一困難的關鍵所在。深度學習需要學習者必須面對問題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甚至認為學習者解決問題的困難程度直接與其學習深度狀況有著直接關聯(lián)。4.突出自我反思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者常常自我反思,在總結中不斷改進,在改進中不斷成長。這就是深度學習的重要特征之一——勤于反思。深度學習者樂意對新事物保持傾聽姿態(tài),不斷吸納有用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圖式,在反思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懂得吐舊納新,順應潮流。5.著力提升能力能力提升既是深度學習的出發(fā)點,也是深度學習的落腳點。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不斷改進自己的知識,并通過獲取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包括基礎學習能力和高階學習能力REF_Ref14834\w\h[21]。而深度學習就是能夠在基礎學習之上引導學生對知識二次加工的高階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學習者通過深度學習,能夠將自我的信息加工能力、知識建構能力、主動運用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等提升一個層次,得到在能力的升華。三、問卷編制與結果分析(一)問卷編制的設計此次研究的調查問卷以研究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現(xiàn)狀為出發(fā)點,基于深度學習科學內涵以及國內外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所編制而成的。其問卷維度包括六大方面:深度學習認識、學習動機、學習資源的利用、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交流溝通能力以及自我監(jiān)控與評價。這六大維度主要基于NSSE學習性投入的五大維度—學業(yè)挑戰(zhàn)度、主動合作學習水平、生師互動水平、教育經驗豐富度以及校園環(huán)境支持度—而形成的REF_Ref14892\w\h[22]。關于問卷維度之下的各個問題,筆者主要依據(jù)國內外有關深度學習研究的文獻資料中相應題目,結合深度學習本身內涵而制作而成的問卷量表。(二)問卷調查過程本次問卷正式發(fā)放前,找尋了導師以及同學對于問卷內容進行了填寫,并結合其意見對于問卷進行了修改。經調整之后開始在河北師范大學進行隨機發(fā)放,共發(fā)放問卷573份,最后有效填寫份數(shù)為523份。問卷回收后通過SPSSStatistics(17.0版)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信效度、描述性以及相關性分析。(三)問卷調查結果分析本次調查研究運用SPSSStatistics(17.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測得其信度為0.969>0.7;KMO為0.976,Bartlett球形檢驗〈0.05。信效度均合格、說明此次問卷調查結果具有有效性。有關深度學習現(xiàn)狀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表1深度學習現(xiàn)狀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變量NM深度學習認識5237.67學習動機5238.00學習資源的利用5235.54交流溝通能力5238.06自我監(jiān)控與評價5238.93通過此表可以看出,網絡環(huán)境之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現(xiàn)狀的各個維度平均值在5.54-8.93之間,大部分的分值集中在“一般”與“不符合”之間。由此可知,從總體上來看,網絡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深度學習情況并不理想。接下來筆者通過對六個維度進行逐個描述性分析,以求更加詳細地了解到當代大學生深度學習認識的情況如何。1.深度學習認識維度的分析筆者通過對“深度學習認識”這一維度之下的三個題項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其結果如表2所示。表2深度學習認識維度結果變量NM你沒有深度學習的意識,只是依靠網絡工具獲取碎片化的零碎知識5232.57你認為深度學習僅僅是在淺層學習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學習高階知識5232.61你認為深度學習是主動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高階思維活動5232.50可以看到,第一題“你沒有深度學習的意識,只是依靠網絡工具獲取碎片化的零碎知識”其得分平均值為2.57,也就是說明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了“一般”“不符合”或者“很不符合”。這說明了當代大學生是具有深度學習的意識。第二題“你認為深度學習僅僅是在淺層學習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學習高階知識”和第三題“你認為深度學習是主動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高階思維活動”中得分平均值分別為2.61和2.50。這說明了多數(shù)大學生能夠了解到深度學習的基本含義,對深度學習具有淺層認識。2.學習動機維度的分析筆者通過對“學習動機”這一維度之下的三個題項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其結果如表3所示。表3深度學習動機維度結果變量NM你認為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之后找到好的工作5232.51你認為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是為了獲得更多人的贊揚與青睞5232.573.你認為學習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與需要,能夠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深度學習5232.93可以看到,在“你認為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之后找到好的工作”和“你認為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是為了獲得更多人的贊揚與青睞”這兩道題的得分平均值均超過了2.5,這說明一部分的大學生能夠具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并不都認為學習僅僅為了自己的外部利益。另一道題“你認為學習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與需要,能夠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深度學習”平均值為2.93,說明了大部分學生學習不能很好地明確學習的意義,無法正確使用網絡資源進行深度學習。3.學習資源的利用維度的分析筆者通過對“學習資源的利用”這一維度之下的兩個題項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其結果如表4所示。變量NM你認為網絡上的資源只是為了娛樂消遣,對學習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5232.58你能根據(jù)自身情況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支撐自我學習5232.95表4學習資源的利用維度結果可以看出,在“你認為網絡資源只是為了娛樂消遣,對學習沒有起到很大作用”這題當中,其平均值為2.58,說明當代大學生能夠意識到網絡資源的重要性,且明確網絡資源對學習起到的作用。但是在“你能根據(jù)自身情況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支撐自我學習”一題中,平均值為2.95,說明了即使在網絡環(huán)境下資源豐富,但大學生很難有效辨認和加以利用。4.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維度的分析筆者通過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這一維度之下的四個題項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其結果如表5所示。表5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維度結果變量NM你能充分理解老師上課講的內容5232.57你能在課下或網上積極主動搜集資料,拓展上課所學知識5233.01你能主動將新學的知識與以往學習內容進行整合,形成知識體系5233.06你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進行知識遷移5232.98可以看出,在“你能充分理解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一題中,均值為2.57,說明一部分大學生能夠明確教師上課所講內容。但是四道邏輯結構正向題平均值得分都在2.5以上,說明了目前大學生知識的理解和建構能力并不是特別理想,需要進一步提高。5.交流溝通能力維度的分析筆者通過對“交流溝通能力”這一維度之下的三個題項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其結果如表6所示。表6交流溝通能力維度結果變量NM你認為網絡交流媒介(如微信、QQ、小紅書)只是用于娛樂,無法運用在學習過程中5232.63你能利用網絡溝通工具與老師和同學進行學習上的交流與溝通5232.46你能運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抖音)與他人進行學習上的交流與溝通5232.97可以看出,“你認為網絡交流媒介(如微信、QQ、小紅書)只是用于娛樂,無法運用在學習過程中”這一題的均值得分為2.63,說明這不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情況,大部分大學生認為這些媒介能夠運用在學習過程中。此外,在“你能利用網絡溝通工具與老師和同學進行學習上的交流與溝通”一題中,平均值小于2.5,說明這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的情況??偠灾軌蚩闯霎敶髮W生在利用網絡媒介進行學習交流的情況是比較理想的。6.自我監(jiān)控與評價維度的分析筆者通過對“自我監(jiān)控與評價”這一維度之下的三個題項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其結果如表7所示。表7自我監(jiān)控與評價維度結果變量NM你能利用網絡平臺(如番茄TODO)對自己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監(jiān)控5232.93你能利用在線練習題以及各種測試題檢測自己學習情況5232.97你能在網絡空間(如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持續(xù)更新自己的學習記錄與反思日記5233.03可以看出,三道邏輯結構正向題目均值得分都在2.9以上,這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很難利用網絡平臺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監(jiān)測和反思,其元認知能力有待培養(yǎng)與提高。7.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現(xiàn)狀的各個維度的相關性分析表8各個維度的相關性分析深度學習認識學習動機學習資源的利用知識的理解和利用交流溝通能力自我監(jiān)控與評價深度學習認識1.00學習動機0.831**1.00學習資源的利用0.832**0.843**1.00知識的理解和利用0.792**0.841**0.861**1.00交流溝通能力0.807**0.832**0.850**0.872**1.00自我監(jiān)控與評價0.762**0.826**0.840**0.900**0.846**1.00如上表所示,專業(yè)類別與深度學習六大維度都具有顯著相關(P均小于0.01);性別與深度學習六大維度也都具有顯著相關;不同年級與學習資源的利用具有顯著相關(P=0.022;)深度學習六大維度彼此之間都具有顯著相關性。綜上所述,根據(jù)本次調查研究結果可知,接受本次問卷調查問卷的大學生其深度學習情況不高。在深度學習認識方面,59.78%的大學生對深度學習有一定認識,但都缺乏對深度學習科學內涵的掌握。在學習動機方面,54.11%的大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動機意識,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但是,79.82%學生缺乏持續(xù)的內部動機,無法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取網絡資源進行深度學習。在學習資源的利用方面,69.21%的大學生明確網絡上資源的豐富多樣性,然而無法正確使用。在知識理解與應用方面,79.21%的大學生缺乏知識建構和理解能力,很難根據(jù)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交流溝通能力方面,50.39%的大學生能夠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交流溝通。在自我監(jiān)控和評價方面,76.77%的學生依然需要培養(yǎng)元認知能力,加強自我監(jiān)測和評價意識與能力。四、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現(xiàn)狀通過前面的調查問卷以及SPSSStatistics分析,我們可知當代大學生深度學習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對深度學習認識淺層化,學習程度不夠深入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本次調查的大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深度學習意識,能夠了解到深度學習的基本內涵,但是很難對深度學習概念進行深度剖析和理解。如今,許多大學生受到網絡媒體“碎片化”信息的影響,對于某一信息或者某一類知識并不想深層了解,僅僅停留在淺層認知階段,更有學生認為淺層認知階段“足矣”,并不需要深層探究其內涵本質。大量短、頻、快且圖文并茂的碎片化信息的流入,嚴重加重了人們的認知負荷REF_Ref14961\w\h[23]。而當代大學生又是最容易受到網絡媒介特征影響的一代人,因此,在這樣的網絡環(huán)境之下,大量無關信息占據(jù)了大學生的頭腦,使其無法也不愿拿出時間認真仔細研究概念背后的原因以及流變。若想讓大學生能夠擁有完整、明確的深度學習概念,必須要從其認知根源和時代背景出發(fā),因時而進,推本溯源。(二)深度學習動力不足,缺乏內在動機內在興趣是打開求知的大門。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將學習者的動機劃分成了三個類型: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以及附屬內驅力。簡單來講,在這三種動機中唯一屬于內在動機,由學生者本身興趣產生,受學習者后天實踐而形成的動機則是認知內驅力。它直接作用于學習本身,不容易為外界因素打擾。認知內驅力也是三種動機中唯一一類能夠伴隨學習者一生的動機,對學習者自身的發(fā)展有著一定的助推作用。根據(jù)調查結果可知,部分大學生(43.4%)能夠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且能夠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深度學習。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36.71%)仍然認為學習僅僅是為了獲取外界利益,而非自己所愿。如果這種觀念沒有得以改變,那么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過分重視外部因素會導致自身學習動機難以保持,產生情緒不穩(wěn)定、厭學等情緒。當然,外部動機與內部動機并非完全對立,在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學習狀況既要受到內部動機影響,也會依賴于一定的外部動機。只是我們在重視外部動機時,應當提高外部學習動機的自主性程度,促進學習投入REF_Ref15026\w\h[24]。(三)學習資源廣泛,卻難以真正加以利用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平臺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學習軟件以及學習資源。一方面,這些平臺為當代大學生拓展了視野,拓寬了學習渠道,獲得了更多豐富自我的機會;但另一方面,網絡上不成體系、未經審核的各種“學習資源”“學習軟件”“學習平臺”也在悄無聲息地進入大學生的視野。以此可知,正處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學生們很難能從“一江春水”中挑選出令人滿意的“一瓢飲”來。根據(jù)調查結果可知,46.65%的大學生很難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有效利用好網絡資源作用于自我學習。改進網絡資源建設時不我待。(四)知識構建需培養(yǎng),遷移能力亟待提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一個盲目非主動性地掌握固定知識的活動過程,而應該是學習者結合個人特點以及自身興趣愛好積極主動的建構認知體系的行為過程REF_Ref15085\w\h[25]。個體通過學習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只是一味地盲目學習而不思考,那么這種學習也沒有任何意義。在這次調查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學生能夠很好理解教師所講內容并能夠在課下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究,拓展自己在這一領域的知識面。但是,同樣我們也看到大部分的學生只是學會了聽課,對所學知識有著簡單了解,對于課下學習并沒有太多熱情,也無法運用所學知識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在交流溝通能力維度下,我們看到大部分的學生意識到了網絡媒介帶來的便利作用,可以利用媒介進行溝通,但是卻不愿意花費時間交流溝通學習上的問題。筆者認為,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應當努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知識構建能力,提升其學習遷移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深度學習習慣化的理念。(五)自我監(jiān)控不足,元認知能力需加以重視自我監(jiān)控屬于個體元認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者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是指學習者在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習的成功,提高學習效果,實現(xiàn)學習目標,作為認識對象,積極有意識地對學習活動進行計劃、監(jiān)控、審查、評價、反饋、修正和修改的過程REF_Ref15134\w\h[26]。有效的自我監(jiān)控能夠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掌握良好的學習目標,抓準學習時機,掌握學習方法,用好學習資源,達到不錯的學習效果,實現(xiàn)質的飛躍。在本次調查研究當中,我們看到將近一半的學生沒有利用網絡資源對自己進行學習上的監(jiān)測。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在學習上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明顯不足,有待提高。筆者認為,如果學習者沒有意識到并接受過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反思的培訓,那么在學習反饋方面就很難呈現(xiàn)出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應加強對大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培養(yǎng),提高元認知能力。五、促進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的相關策略(一)加強頂層設計,為深度學習保駕護航國家相關部門是政策法規(guī)的制定者,是推進各方面建設的領航人。針對當代大學生深度學習所面臨的資源利用問題,相關部門也應當擔好責任,做好保障。1.搞好網絡文明建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REF_Ref15199\w\h[27]。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和整體態(tài)勢。因此,教育部門及其相關單位理應加強網絡建設,營造良好的網絡文明環(huán)境,為學生深度學習奠定優(yōu)良的環(huán)境基礎。一方面,相關部門應當完善網絡監(jiān)管體系,繼續(xù)推進“清朗”運動,對網絡上不良以及不實信息與資源進行有效監(jiān)管,并且對于相關部門進行相應的懲處。另一方面,急需制定相關的政策文件,做好政策保障。政策保障是優(yōu)化網絡資源,搞好網絡環(huán)境的前提與基礎。相關部門應當出臺相應的文件政策,為網絡文明建設開展取得實效保駕護航。在2022年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所出臺的《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為大眾指明了方向,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就。在未來,黨和政府更應當做好頂層設計,統(tǒng)籌全局,為鑄就良好網絡精神家園保駕護航。2.搭建實踐平臺,提升運用知識能力當代大學生深度學習存在問題之一在于無法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很好很快地融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其知識構建和解決問題能力較弱。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當要努力搭建實踐平臺,給予學生實踐機會,培養(yǎng)其知識運用能力。例如,給予高校自主權,發(fā)揮學校在實踐平臺建設中發(fā)揮的主導作用。學??梢愿鶕?jù)自己的學校特色開辦相應的實踐基地。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課程為例,學??梢栽O置理論+實踐“雙拼”課程。學生結束完一節(jié)課理論知識學習后,可以到相應的實踐基地進行教學模擬與應用,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到在實際教學之下面對教學突發(fā)情況應當如何處理,培養(yǎng)學生業(yè)務能力素養(yǎng)。除此之外,相關部門也可以構建“大平臺”,實現(xiàn)校企合作,配置更優(yōu)資源,給予更多機會,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二)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教師是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的主導者。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載體的使用對學生深度學習是否實現(xiàn)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用。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培養(yǎng)學生深度學習能力。1.教授元認知策略,積極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元認知能力的提升對于大學生自身發(fā)展有著顯著影響。研究表明,元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不僅能夠提升個體認知活動的效率和效果,而且也能夠促進個體自主性的發(fā)展。在網絡環(huán)境之下,大學生容易被社會當中所流通的各種思潮迷惑,難以對自我信息加工流程得以很好控制。因此,作為教師,理應幫助如今大學生提升自我的元認知能力,教授相關的元認知知識和策略,促進其能夠對自我的信息加工過程進行有效監(jiān)控和管理,樹立深度學習的意識。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以及調節(jié)策略。所謂計劃策略,其主要作用于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REF_Ref15268\w\h[28]。簡單地說,這意味著個人設定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制定適當?shù)膶W習計劃,然后為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承擔教育任務的各大育人者要幫助大學生合理制定目標以達到最終成果。所謂監(jiān)控策略,主要是對自己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測。教育工作者要指導學生調節(jié)和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尤其是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特點加強不同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例如,筆者在實習期間,曾采用此類方式進行教育教學,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布置相關的作業(yè),深入挖掘學生潛質,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散思想,制作出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謂調節(jié)策略,是指學習者主動檢查學習過程并且修正錯誤,調整自己的認知策略。教育工作者要幫助大學生指出學習計劃和過程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供可供修正的機會,推動大學生積極主動運用元認知策略。2.最優(yōu)化教學資源,構建網上網下協(xié)同育人格局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使得網絡不僅作為了教育教學的工具,更是成為了教育教學新的環(huán)境。然而,網絡上的各種資源魚龍混雜,作為價值觀正在形成關鍵期的大學生們很難抵制到網絡上的各種誘惑,無法辨認哪些資源真正對其有利。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要“伸出援手”,自覺將教學開在網絡,增強陣地意識,加強對網絡背景下大學生學習觀念以及學習能力的更新與提高。比如,大學可以開展“互聯(lián)網+”深度學習網絡培養(yǎng)課程,充分發(fā)揮網絡資源,發(fā)揮泛在學習的優(yōu)勢之處。通過這類課程設置,不僅讓大學生們意識到網絡的重要性,也能使其感受到網絡之下對各種學習資源的利用如此便捷。同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也不能忽視網下活動。構建協(xié)同育人格局,帶頭優(yōu)化網絡資源,這成為了教育工作者急需準備的工作。在未來,為了實現(xiàn)教育強國的目標,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與網絡“握手交友”,主動迎接網絡,利用網絡,積極引導青年一代用好網絡資源,抵制不良誘惑,形成良好習慣。(三)注重自我監(jiān)測,促元認知發(fā)展自己是自我學習的第一負責人。若想實現(xiàn)深度學習不“返貧”,當代大學生理應加強自我監(jiān)控,做好自我督查,提升元認知能力。1.設置合理學習目標,有效運用網絡資源目標設置的合理性程度直接關乎大學生學習過程及其學習結果狀況。如果目標設置不合理,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大學生無法調動更大的積極性,也沒有充足的動機進行高階思維,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所以說,大學生要在充足了解自我情況的基礎之上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達到學習最佳效果,實現(xiàn)深度學習。網絡時代的到來為當代大學生送來了豐富多樣的可供利用資源。但是,我們知道這些資源并不是都對其產生積極影響。目前,學生可以通過以下渠道獲得有用資源。一是學習軟件App。例如學習強國、慕課MOOC、釘釘、學習通等。這些軟件均可免費使用,幫助大學生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資料與視頻。二是社交平臺。例如微信、QQ、微博、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通過上一章的調查報告可知,很大部分的大學生缺少網絡學習互動能力,很少主動運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學習上的交流互動。水從根處流,人需源頭引。筆者認為,大學生自身要主動利用社交平臺進行學業(yè)求助,積極向有能力的人尋求幫助。2.進行自我反思,推進深度學習吾日三省吾身。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人是具備了批判意識與批判能力的物種。勤于自省約為對鏡自照,在鏡中反復觀看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積極修飾,精準改正而非推諉卸責。自我反思能夠促進學生元認知能力發(fā)展,為其深度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有學者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析撰寫反思日記對大學生元認知能力和學習效果影響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來——撰寫反思日記能夠使學生元認知策略得以充分利用,進而提升大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為實現(xiàn)深度學習打下良好認知基礎REF_Ref15418\w\h[29]。自我反思對深度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六、結論與展望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今天的大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的確“近墨者黑”。探究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現(xiàn)狀及其相關對策,幫助現(xiàn)代大學生了解深度學習的科學內涵以及與自身深度學習相關的問題,從而根據(jù)所提對策進行自我調節(jié),成長為懂得深度學習的新時代青年。深度學習是指學習者能夠批判地將新的學習知識與經驗與學習者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背景相聯(lián)系,從而構建出新的圖式或者知識結構,達到對概念的深層理解,并能運用這些知識作用于生活中的問題情境,提升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與生活應用能力。其特征有強調批判吸納;注重自覺建構;樂于主動應用;突出自我反思;著力提升能力等。本文通過文獻收集法以及問卷調查法對河北師范大學部分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了在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所存在的現(xiàn)狀問題:一是對深度學習有淺層認識,其深入度不夠;二是深度學習動機不足,缺乏內在動機;三是學習資源廣泛卻難以真正加以利用;四是知識構建能力不足需培養(yǎng);五是自我監(jiān)控不足,元認知能力差?;谶@一現(xiàn)狀,筆者從社會、教師以及個體三個層面提出了相關策略: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為深度學習保駕護航;二是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三是注重自我監(jiān)測,促元認知發(fā)展。當然,這幾類策略不能完全解決當代大學生深度學習的問題,只是為后續(xù)研究和實踐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參考文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J].人民教育,2019(05):7-10.唐金娟.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WarrenHoughton.DeepandSurfaceApproachestoLearning[EB/OL].http://www.engsc.ac.uk/er/theory/learning.asJoshiMahesh,BabacanAlperhan.enhancingdeeplearningthroughassessments:aframeworkforaccountingandlawstudents[J].ReviewofBusinessResearch,2009(1):124-131.DeLotellPamJones,MillamLorettaA,ReinhardtMichelleM.TheUseOfDeepLearningtrategiesInOnlineBusinessCoursesToImpactStudentRetention[J].JournalofBusiness&EconomicsResearch,2010(12):49-55.M.BetülY?lmaz,FezaOrhan.TheuseofInternetbyhig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民用航空運輸行業(yè)市場預測與技術演進
- 中班藝術親子活動策劃方案三篇
- 資信評估合同
- 酒店客房合同書
- 國內工業(yè)研發(fā)設計軟件市場現(xiàn)狀
- 粉刷承包合同
- 部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1.1.2少年有夢》聽課評課記錄
- 個人黑色奔馳出租合同
- 廚房設備購銷合同書
- 農業(yè)種植項目投資合同
- 2024年新華文軒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菊衅腹P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課件:曝光三要素
- 春節(jié)文化研究手冊
- 小學綜合實踐《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說課稿
- 《鋁及鋁合金產品殘余應力評價方法》
- IATF-16949:2016質量管理體系培訓講義
- 記賬憑證封面直接打印模板
- 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全冊完整課件
- 北京房地產典當合同
- 檔案工作管理情況自查表
- 畢業(yè)論文-基于51單片機的智能LED照明燈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