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胡克定律及互成角度共點力的合力(解析版)-2024高三物理一輪復習題型歸(新高考專用)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0/3A/wKhkGWYOFaOAUWNrAAH5pYe9U9c517.jpg)
![探究胡克定律及互成角度共點力的合力(解析版)-2024高三物理一輪復習題型歸(新高考專用)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0/3A/wKhkGWYOFaOAUWNrAAH5pYe9U9c5172.jpg)
![探究胡克定律及互成角度共點力的合力(解析版)-2024高三物理一輪復習題型歸(新高考專用)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0/3A/wKhkGWYOFaOAUWNrAAH5pYe9U9c5173.jpg)
![探究胡克定律及互成角度共點力的合力(解析版)-2024高三物理一輪復習題型歸(新高考專用)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0/3A/wKhkGWYOFaOAUWNrAAH5pYe9U9c5174.jpg)
![探究胡克定律及互成角度共點力的合力(解析版)-2024高三物理一輪復習題型歸(新高考專用)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0/3A/wKhkGWYOFaOAUWNrAAH5pYe9U9c517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二章相互作用
實賴:探究翻克定律及互成角度共點力的合力
【考點SK測]
1.探究彈簧彈力大小與彈簧形變量的間的關(guān)系
2.探究互成角度共點力的合力與分力的關(guān)系
【方法技巧與總結(jié)】
探究胡克定律實驗原理
⑴如圖所示,彈簧下端懸掛鉤碼時會伸長,平衡時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與所掛鉤碼的重力大小相等.
T[\m
(2)用刻度尺測出彈簧在不同鉤碼拉力下的伸長量.,建立直角坐標系,以縱坐標表示彈力大小F,以橫坐標表
示彈簧的俚丞量攵,在坐標系中描出實驗所測得的各組Q,F)對應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根據(jù)實驗所
得的圖線,就可探知彈力大小與形變量間的關(guān)系.
探究互成角度共點力的合力實驗原理
(1)等效法: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力用、E的作用效果都是讓同一條一端固定的橡皮條伸長到同一點,
所以一個力尸就是這兩個力用和其的合力,作出力尸的圖示,如圖所示.
(2)平行四邊形定則: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力用和國的合力F的圖示.
(3)驗證:比較F和尸的大小和方向,若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相等,則驗證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題型歸納目錄】
題型一:操究彈簧彈力大小與彈簧形變■:的間的關(guān)系
題型二:操究互成角度共點力的合力與分力的關(guān)系
【題型一】探究彈簧彈力大小與彈簧形變量的間的關(guān)系
【典型例題】
&(2024.廣東惠州.統(tǒng)考一模)某學習小組利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圓形橡皮筋的彈性模量,在彈
性限度內(nèi),橡皮筋像彈簧一樣,彈力大小F與伸長量多成正比,即值與橡皮筋的原長乙、橫截面
積S有關(guān),理論與實踐都表明%=丫字,其中V在材料力學上稱之為彈性模量。
J-J
尸/N
(1)在國際單位制中,彈性模量y的單位應該是。
A.NB.mC.N/mD.N/w?
(2)先利用刻度尺測量圓形橡皮筋的原長L=20.00cm,再利用螺旋測微器測量橡皮筋處于原長時的直徑
。,如圖(b)所示,則。=mm。
(3)作出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與伸長量2的圖像,如圖(c)所示,則該橡皮筋的k值為N/m,由k=
y苧通過計算得出該橡皮筋的彈性模量(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D2.150312.51.7x107Pa
【解析】⑴⑴根據(jù)表達式%=,可得
丫=也
S
已知k的單位是N/m,L的單位砧,S的單位是m2,所以y的單位是N/m2。
故選D。
(2)[2]由圖⑸可知,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為
D=2mm+15.0X0.01mm=2.150mm
則橡皮筋處于原長時的直徑為2.150mmo
(3)[3][4]根據(jù)F=k/可知,圖像的斜率大小等于勁度系數(shù)大小,由圖像求出勁度系數(shù)為
k=N/m=312.57V/m
0.08
根據(jù)¥=歿,可得
丫=迫312.5x0.2D1-n7O
-_--/--0-.0-0-2-1-5--、-2-Pa^1.7x10Pa
sK\2)
濟方法歸納
i.數(shù)據(jù)處理
(1)以彈力F(大小等于所掛鉤碼的重力)為縱坐標,以彈簧的伸長量,為橫坐標,用描點法作圖.用平滑的
曲線連接各點,得出彈力F隨彈簧伸長量,變化的圖線.
(2)以彈簧的伸長量為自變量,寫出圖線所代表的函數(shù)表達式.首先嘗試一次函數(shù),如果不行則考慮二次函
數(shù).
(3)得出彈力和彈簧形變量之間的定量關(guān)系,解釋函數(shù)表達式中常數(shù)的物理意義.
2.注意事項
(1)不要超過彈性限度:實驗中彈簧下端掛的鉤碼不要太多,以免彈簧被過度拉伸,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
(2)盡量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要使用輕質(zhì)彈簧,且要盡量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
(3)觀察所描點的走向:本實驗是探究型實驗,實驗前并不知道其規(guī)律,所以描點以后所作的曲線是試探性
的,只是在分析了點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決定用直線來連接這些點.
(4)統(tǒng)一單位:記錄數(shù)據(jù)時要注意彈力及彈簧伸長量的對應關(guān)系及單位.
1.(2023.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嘉積中學??家荒#┰凇疤骄繌椓εc彈簧伸長量的關(guān)系”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
甲所示,將彈簧的左端固定在刻度尺的“0”刻度線處,實驗時先測出不掛鉤碼時彈簧的自然長度,再將鉤碼
掛在繩子的下端,測量相應的數(shù)據(jù),通過描點法作出為彈簧的拉力,/為彈簧的長度)圖像,如圖乙
所示。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o(填正確答案標號)
A.每次增加的鉤碼數(shù)量必須相等
B.通過實驗可知,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與彈簧的長度成正比
C.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應保證彈簧水平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
D.用幾個不同的彈簧,分別測出幾組拉力與彈簧伸長量,會得出拉力與彈簧伸長量之比相等
(2)根據(jù)乙圖可求得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N/a(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圖像中在小點出現(xiàn)拐點是因
為______。
(3)蒞囊將彈簧水平放置而不是豎直放置,優(yōu)點在于:=
【答案】C25拉力繼續(xù)增大將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避免彈簧自身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解析】A.每次增加的鉤碼數(shù)量不需要相等,故A錯誤;
B.通過實驗可知,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與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故B錯誤;
C.用懸掛鉤碼的方式給彈簧施加拉力,應保證彈簧水平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使彈簧所受拉力的大小等于鉤
碼的重力,故。正確;
D.不同彈簧的彈力與伸長量之比,即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A;不一定相等,故。錯誤。
故選B。
(2)[2][3]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k=--=257V7m
M
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的大小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在4點出現(xiàn)拐點是因為超過了彈簧的彈性限度。
(3)[4]避免彈簧自身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題型二】探究互成角度共點力的合力與分力的關(guān)系
【典型例題】
吼2(2023?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校考二模)某學習小組利用如下方案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
成規(guī)律。如圖(a)所示,豎直木板上固定有白紙,兩個光滑的滑輪a、6固定在木板上同一高度處,三根細
線在。點打結(jié),細線1繞過滑輪a懸掛4個鉤碼,細線2繞過滑輪b懸掛3個鉤碼,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線3
拉結(jié)點O。最后在白紙上畫出力的圖示進行探究,鉤碼均相同。
圖(a)
(1)實驗過程中,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O
A.測量時,彈簧測力計要與細線3處在同一直線上且與木板平行
B.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向下拉細線3
C.穩(wěn)定后,應在白紙上記錄結(jié)點。的位置、三根細線的方向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2)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6N,三根細線的方向用在白紙上的投影點標記,如圖所示,請選擇合適
的標度,在圖(b)中完成作圖o當彈簧測力計單獨懸掛5個相同的鉤碼時,讀數(shù)為5.0N。
(3)根據(jù)所作的圖,得出的結(jié)論為o
【答案】AC/CA見解析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解析】(1)[1]A.測量時,為了減小誤差,彈簧測力計要與細線3處在同一直線上且與木板平行,故A正
確;
B.本實驗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對力的方向沒有栗求,則測量時,彈簧測力計不需要豎直
向下拉細線3,故B錯誤;
C.穩(wěn)定后,應在白紙上記錄結(jié)點O的位置、三根細線的方向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故。正確。
故選47。
(2)[2]當彈簧測力計單獨懸掛5個相同的鉤碼時,讀數(shù)為5.0N,可知每個鉤碼的重力為LON,則有
用=4.ON,月=3.ON
選擇合適的標度作圖,用的等大反向的力用即為測量出的回、月的合力,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的用、
E的合力的理論值為F,如圖所示
(3)[3]根據(jù)所作的圖,比較歹!和F,得出的結(jié)論為: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方法技巧與總結(jié)】
1.數(shù)據(jù)處理
(1)用鉛筆和刻度尺從結(jié)點。沿兩條細繩方向畫直線,按選定的標度作出這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E和月
的圖示,并以四和E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過。點畫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此對角線即為合力F的圖示.
(2)用刻度尺從。點按同樣的標度沿記錄的方向作出拉力F'的圖示.
(3)比較F與F'是否完全重合或幾乎完全重合,從而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2.注意事項
(1)彈簧相同:使用彈簧測力計前,要先觀察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處,若指針不在零刻度處,要設法調(diào)整指
針,使之指在零刻度處,再將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掛鉤鉤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兩個示數(shù)相同方可使用.
(2)位置不變:在同一次實驗中,使橡皮條拉長時結(jié)點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3)角度合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其夾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
60°?120°之間為宜.
(4)盡量減少誤差: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條彈性限度內(nèi)形變應盡量大一些;細繩套應適當長一些,便
于確定力的方向.
(5)統(tǒng)一標度: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選定的標度要相同,并且要恰當選定標度,使力的圖示稍大一
些.
1.(2023?陜西?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如圖甲所示,其中4為固定橡皮條的圖
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為細繩,圖乙所示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
甲乙
(1)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O
A.理想實驗法B.放大法C.等效替代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圖乙中一定沿AO方向的力是(填"F”或“尸”)。
(3)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
A.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面應平行
B.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角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C.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答案】CF'AD/DA
【解析】(1)[1]本實驗中兩個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個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學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C正確。
(2)[2]實驗中F是由平行四邊形定則得出的,而嚴是通過實驗方法得出的,尸一定沿AO方向。
(3)[3]4測量力的實驗要求盡量準確,為了減小實驗的誤差,操作中要求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都應
與木板平行,故A正確;
B.拉橡皮條時只要確保拉到同一點即可,橡皮條不一定要在兩細繩夾角的角平分線上,故B錯誤;
C.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不要求兩細繩等長,故。錯誤;
。.為了更加準確地記錄力的方向,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故£>正確。
故選AD。
【過關(guān)蒲試】
一、
1.(2023?河南開封?統(tǒng)考三模)某實驗小組用圖甲所示裝置測量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1)請按合理的操作順序?qū)⒉襟E的序號寫在橫線上。
A.以彈簧長度Z為橫坐標,以鉤碼重力F為縱坐標,標出各組數(shù)據(jù)(Z,F)對應的點,并用平滑的曲線或直線
連接起來;
B.記錄彈簧下端不掛鉤碼時,其下端指針所對刻度尺上的刻度打
C.將鐵架臺固定于桌上,將彈簧一端系于橫梁上,在彈簧附近豎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D.依次在彈簧下端掛上1個、2個、3個、……鉤碼,待鉤碼靜止后,讀出彈簧下端指針指示的刻度并記錄
在表格內(nèi),然后取下鉤碼;
E.由F—Z圖像,進一步確定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2)下表是該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均為館=20g,重力加速度取g=
9.8m/s2o
鉤碼個數(shù)123456
F/N0.1960.3920.5880.7840.9801.176
彈簧長度〃cm15.8221.7227.6033.6139.5645.37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作出彈簧彈力F與彈簧長度,的F-Z圖像,并通過圖線確定該彈簧勁度系
數(shù)為k=N/館(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CBDAE見解析3.3/3.1/3.2/3.4/3.5
【解析】本實驗的操作步驟是:將鐵架臺固定于桌上,將彈簧一端系于橫梁上,在彈簧附近豎直固定
一把刻度尺,記下彈簧下端不掛鉤碼時,其下端指針所對刻度尺上的刻度M依次在彈簧下端掛上1個、2
個、3個、……鉤碼,待鉤碼靜止后,讀出彈簧下端指針指示的刻度記錄在表格內(nèi),然后取下鉤碼,以彈簧長
度I為橫坐標,以F=mg為縱坐標,標出各組數(shù)據(jù)(Z,F)對應的點,并用平滑的曲線或直線連接起來,由F
一/圖像,進一步確定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故步驟順序為CBDAEo
(2)[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作出彈簧彈力F與彈簧長度I的F—1圖像如圖所示
[3]由胡克定律可得
F—k(l—IQ)—kl—kl0
可知圖像斜率為彈簧勁度系數(shù),由圖可得
k=-------------------N/m~3.3N/m
(45.37-10.0)X10-2
2.(2023?海南???海南中學??既#┤鐖D甲所示,用鐵架臺、彈簧和多個已知質(zhì)量且質(zhì)量相等的鉤碼探究
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guān)系。
甲乙
(1)為完成實驗,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O
(2)圖乙是彈簧彈力F與彈簧伸長量x的F-z圖線,由此可求出彈簧的勁系數(shù)為N/m.圖線不過
原點的原因是由于O
【答案】刻度尺200彈簧自身重力的作用
【解析】(1)[1]該實驗還需要刻度尺測量彈簧的伸長量。
(2)[2]由圖像可知彈簧的勁系數(shù)為
6
k=N/m=2OO7V/m
U.UO
[3]圖像橫軸截距的含義是F為零時有伸長量,可知測量原長時彈簧橫放,豎直懸掛后由于自身重力的作
用有了伸長量。
3.(2023?浙江紹興?統(tǒng)考二模)小沈同學按圖丙裝置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guān)系,圖丁是實驗得到的N—2
圖像,其中N是彈簧下端懸掛的鉤碼個數(shù),,是相應的彈簧伸長長度。已知每個鉤碼質(zhì)量為50g。
丙丁
(1)實驗中,測量彈簧原長時應使彈簧保持(選填”豎直自由下垂”或“水平自然伸展”);
(2)根據(jù)圖丁,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N/m(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實驗中彈簧的自重對勁度系數(shù)的測定
有沒有影響?(選填“有”、或“沒有”)
【答案】豎直自由下垂10沒有
[解析](1)[1]實驗中彈簧豎直懸掛,所以測量原長時應使彈簧保持豎直自由下垂。
(2)[2]由圖丁可知
N=6,x=30cm
所以由胡克定律可得
6x0.05x10N=kx0.3m
解得
k=10N/m
[3]彈簧自重會影響彈簧的原長,圖像中c為伸長長度,圖像中斜率代表勁度系數(shù)大小,所以彈簧的自重對
勁度系數(shù)的測定沒有影響。
4.(2023?浙江金華?模擬預測)某小組用力傳感器探究彈簧彈力與伸長量的關(guān)系。如圖甲所示,將輕質(zhì)彈簧上
端固定于鐵架臺上,使標尺的零刻度線與彈簧上端對齊。某同學用力傳感器豎直向下拉彈簧,同時記錄拉
力值F及對應的標尺刻度,(如圖乙所示)-通過描點畫圖得到圖丙的F—/圖像,a、6分別為使用輕彈簧
1、2時所描繪的圖線。彈簧1比彈簧2(填軟或硬)
【答案】硬
【解析】彈簧1、2的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
kr=—―^—N/m=100N/m
0.4—0.2
k2=~^—N/m=50N/m
U.o-U.2
彈簧1的勁度系數(shù)為100N/m,大于彈簧2的勁度系數(shù),彈簧1比彈簧2硬。
5.(2023?四川涼山?統(tǒng)考三模)(1)學生分組實驗中,甲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
律,裝置如圖甲所示。
m/xl03kg
40
012345>X/Cm
甲乙丙
這里采用的實驗方法是O
A.微元法B.理想實驗法C.等效替代法D.控制變量法
(2)乙小組用鐵架臺、刻度尺、彈簧和多個質(zhì)量已知且質(zhì)量相等的鉤碼,做探究“彈簧彈力與彈簧形變量的
關(guān)系”實驗,如圖乙所示。
①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m,圖像,縱軸是鉤碼質(zhì)量小,橫軸是彈簧的形變量2,如圖丙所示。
由圖像可得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N/m(g=9.8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②乙小組將上面彈簧剪斷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取其中一段重復實驗,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在丙中繪制第二條m-
立圖像,該圖像斜率比丙中原圖斜率(選填“大”或“小”)o
【答案】C9.8大
【解析】⑴[1]先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施加一個力把結(jié)點拉至。點,記下這個力。再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
鉤住細繩套仍將結(jié)點拉至。點,記錄下這兩個力。這里采用的實驗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選。。
(2)①[2]以鉤碼為研究對象有
mg—F=kx
解得
k
m=一x
9
結(jié)合772—力圖像有
k40義10—3
lkg/m
94x10-2
解得
k—9.8N/rrt
②[3]彈簧剪斷后勁度系數(shù)增大,圖像的斜率總增大。
9
6.(2023?湖北?模擬預測)如圖a,一彈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頂端,下端懸掛一托盤;一標尺由游標和主尺構(gòu)成,主
尺豎直固定在彈簧左邊;托盤上方固定有一能與游標刻度線準確對齊的裝置,簡化為圖中的指針?,F(xiàn)要測
量圖a中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當托盤內(nèi)沒有祛碼時,移動游標,使其零刻度線對準指針,此時標尺讀數(shù)為
1.950cm;當托盤內(nèi)放有質(zhì)量為0.200kg的祛碼時,移動游標,再次使其零刻度線對準指針,標尺示數(shù)如圖
6所示,其讀數(shù)為cm。當?shù)氐闹亓铀俣却笮?.80m/sz,此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N/m(保
留3位有效數(shù)字)。
20一=
游標區(qū)尺cm
(b)
【答案】3.775107
【解析】[1]實驗所用的游標卡尺精度為0.05mm,游標卡尺上游標第15條刻度線與主尺刻度線對齊,根據(jù)
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規(guī)則,圖6所示的游標卡尺讀數(shù)為
3.7cm+15X0.05mm=3.7cm+0.075cm=3.775cm
[2]托盤中放有質(zhì)量為館=0.200kg的硅碼時,彈簧受到的拉力
F=mg=0.200X9.8^=1.960^
彈簧伸長
x=3.775cm—1.950cm=1.825cm=0.01825m
根據(jù)胡克定律
F—kx
解得此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F1.960
=1077V/m
~x~0.0182
7.(2023.海南.統(tǒng)考模擬預測)一根彈簧被截成相等的兩段后,每段的勁度系數(shù)是否與被截斷前相同?為了弄
清楚這個問題,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們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如圖1所示,將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O
點處的擋板上,在彈簧的中間位置和另一端分別固定一個用于讀數(shù)的指針a和6,彈簧處于原長狀態(tài)。然
后用細線拴住彈簧右端并繞過光滑定滑輪,細線另一端拴有輕質(zhì)掛鉤。在彈簧下面放一刻度尺,使毫米刻
度尺零刻度線與。點對齊。(已知每個鉤碼的重力均為0.1N。)
I.首先記錄自然狀態(tài)下指針所指的刻度,然后在掛鉤上依次懸掛1個、2個、3個……鉤碼,同時記錄每
次b指針所指的刻度g,并計算出其長度的變化量Ag;
*M
II.在彈簧處于原長狀態(tài)下,在a處將彈簧截成相同的兩段后,以a端作為彈簧的最右端重復上述實驗步
驟,記錄每次a指針所指的刻度4,并計算出其長度的變化量△為;
7G/Na
OS.6
S5
4
OS.3
S2
1
O._|
O24*
68101214Ax/(xl0-2m)
圖2
①以鉤碼重力為縱坐標,Ac為橫坐標建立如圖2所示的坐標系,并根據(jù)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作出了如圖2所示
的兩條圖線。
②根據(jù)圖像可知,Oa段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產(chǎn)N/m,ob段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的=N/m.(結(jié)果
保留1位小數(shù))
③由本實驗可知,一根彈簧被截成相等的兩段后,每段的勁度系數(shù)與沒截斷前相比將o(選填“增
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10.05.0增大
【解析】②[1]根據(jù)胡克定律
F=k-Arc
可得Oa段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ki==―=10.0N/m
△%7x10-2
[2]ob段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k=乎=-—―-N/m=5.0N/m
2△g12x10~
③[3]由以上分析可知,根彈簧被截成相等的兩段后,每段的勁度系數(shù)與沒截斷前相比將增大。
8.(2023?安徽?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彈簧測力計B掛于
豎直木板上的固定點C,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手持彈簧測力計入拉結(jié)點O,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A和
B的示數(shù),并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點的位置和拉力的方向。
甲
(1)下列關(guān)于實驗的要求正確的是(
A.用鉛筆順著細線描出拉力的方向
B.與彈簧測力計相連的細線應盡量長些
C.彈簧測力計外殼與木板之間摩擦力對實驗沒有影響
(2)圖乙是測量時某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其示數(shù)為;
(3)該同學改變兩彈簧測力計的夾角做第二次實驗時,結(jié)點。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與第一次相比兩彈簧測
力計拉力的合力將(填“不變”或“改變”)o
【答案】BC/CB3.80不變
【解析】(1)確定一個拉力的方向時,需要選擇結(jié)點O和相距較遠的一個點,利用刻度尺連結(jié)兩點,
A錯誤;
B.為減小誤差,與彈簧測力計相連的細線應盡量長些,B正確;
C.實驗中拉彈簧秤時,只需讓彈簧與外殼間沒有摩擦,彈簧測力計外殼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對實驗沒有
影響,。正確。
故選BC。
(2)[2]根據(jù)乙圖可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80N。
(3)[3]第二次實驗時重物質(zhì)量沒有改變,結(jié)點位置變化,兩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合力不變,仍等于重物重力
的大小。
9.(2023?海南???海南華僑中學??家荒#﹫D甲、乙、丙、丁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過程。
甲乙丙
①如圖甲所示,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輕質(zhì)小圓環(huán)。在圖乙中,用兩個彈簧測力計通過輕繩共同拉
動小圓環(huán),小圓環(huán)受到拉力樂耳、居的共同作用,靜止于。點。改用一個彈簧測力計單獨拉住小圓環(huán),彈
簧測力計拉力為F,使小圓環(huán)仍靜止于。點,如圖丙所示。則R與月的合力與相等,用、月與
的合力為0。(均選填“F”或“以')
②在圖乙中,用兩只彈簧測力計把小圓環(huán)拉到O點,這時AO.BO間夾角AAOB<90°,如圖丁所示。
現(xiàn)改變彈簧測力計A的拉力方向,使a角減小,但不改變它的拉力大小,那么要使小圓環(huán)仍被拉到。點,需
調(diào)節(jié)彈簧測力計B拉力的大小及B角,在下列調(diào)整方法中,可能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是=
T
A.增大B的拉力和6角B.增大B的拉力,6角不變
C.增大B的拉力,同時減小6角D.B的拉力大小不變,增大0角
【答案】FF3ABC
【解析】①[1][2]后與月共同作用的效果與F單獨作用的效果相同,則用與鳥的合力與F相等;小圓環(huán)受
到拉力回、月、弱的共同作用,靜止于。點,則用、鳥、鳥的合力為0;
②[3]保持O點位置不動,即合力大小、方向不變,彈簧測力計A的讀數(shù)不變,只要符合該條件而且能夠作
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即可,如圖所示
A.耳如果從1變到4,能夠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故A正確;
B.E如果從1變到3,能夠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故B正確;
C.片如果從1變到2,能夠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故。正確;
D.B的拉力大小不變,增大0角,不能夠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故D錯誤。
故選ABC。
10.(2023?黑龍江哈爾濱?哈師大附中??寄M預測)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
貝I1,該同學的實驗步驟為:
甲乙
①在豎直木板上鋪上白紙,木板上固定兩個光滑的定滑輪,兩個物塊通過輕繩被彈簧測力計拉住而處于靜
止狀態(tài),。為。人、OB、OC三根輕繩的結(jié)點,此時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N;
②此實驗還需記錄的有;
A.兩個物塊的重力B.。4、OB、的方向C.的長度
③由記錄的物理量選擇合適的標度畫平行四邊形來驗證結(jié)論是否成立;
④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格的大小,重復實驗,再次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時,(填“需要”或“不需
要”)保證結(jié)點。的位置與第一次相同。
【答案】4.0AB/BA不需要
【解析】[1]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為4.0N;
[2]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須測量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故選AB;
[3]因為每一次都是獨立的實驗,對繩結(jié)受力平衡即可,故不需要保證結(jié)點。的位置與第一次相同。
U.(2023?山東德州?德州市第一中學統(tǒng)考三模)某實驗小組用橡皮筋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步驟如
下:
①取三條規(guī)格相同的橡皮筋,用刻度尺測量并記錄它們的自然長度;
②用彈簧測力計分別將三條橡皮筋拉至相同的長度,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相同,則繼續(xù)進行后續(xù)實驗;
③將三條橡皮筋的一端系在一起,再將其中兩條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貼有白紙的水平木板上的M、N兩
點,如圖所示;
④將第三條橡皮筋的另一端P系一細繩,用力拉細繩,使三條橡皮筋的結(jié)點靜止在某位置,在白紙上將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代理銷售合同協(xié)議簡單版(4篇)
- 2025年個人軟件合同樣本(2篇)
- 2025年九年級初三第二學期班主任工作小結(jié)模版(二篇)
- 2025年企業(yè)勞資專項法律服務合同經(jīng)典版(2篇)
- 2025年人教版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jié)模版(三篇)
- 2025年二手商鋪租賃合同標準版本(4篇)
- 2025年三方月嫂保姆合同(三篇)
- 辦公室基礎裝修合作協(xié)議
- 液態(tài)堿液罐車配送合同
- 古建筑修繕服務合同
- 2024年數(shù)據(jù)編織價值評估指南白皮書-Aloudata
- 四川省算力基礎設施高質(zhì)量發(fā)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
- 托育園老師培訓
- 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1-10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專項訓練
- 脊柱外科護理進修心得
- 4.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護理工作中的人文關(guān)懷
- 完整液壓系統(tǒng)課件
- 生產(chǎn)制造工藝流程規(guī)范與作業(yè)指導書
- 班級建設方案中等職業(yè)學校班主任能力大賽
- T-TJSG 001-2024 天津市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專業(yè)人員薪酬指導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