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物的繁殖方式
及品種類型第一節(jié)作物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雄配子結合,經(jīng)過受精過程,形成種子繁衍後代的。無性繁殖:凡是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受精過程而繁殖後代的。第一節(jié)作物的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sexualreproduction二.無性繁殖asexualreproduction一.有性繁殖sexualeproduction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傳播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或同株的花粉傳播到同株的雌蕊柱頭上。異花授粉:雌蕊的柱頭接受異株花粉授粉。自花授粉作物一朵花內的花粉傳粉繁殖後代。天然異交率:0-4%作物又分為:常異花授粉作物同時依靠自花授粉和異花授粉繁殖後代。天然異交率5-50%異花授粉作物異株或異花的花粉傳粉繁殖後代。天然異交率50-100%自花授粉作物
self-pollinationcrop主要栽培作物:禾穀類:水稻、小麥、大麥、燕麥豆類:大豆、花生、豌豆、菜豆、綠豆、小豆、豇豆其他作物:芝麻、煙草、馬鈴薯、茄子、辣椒、番茄、胡麻、亞麻2.異花授粉作物
cross-pollinationcrop①雌雄異株(dioecious):菠菜、石刁柏、大麻、蛇麻②雌雄同株異花(monoecious):玉米、黃瓜、甜瓜、南瓜、西瓜、蓖麻③雌雄同花自交不親和(self-incompatibility):黑麥、甘薯白菜、蘿蔔、洋白菜、白菜型油菜④雌雄同花不同熟(dichogamy)或雌雄蕊異長(heterogony):蕎麥、向日葵蔥、洋蔥、芹菜、胡蘿蔔、甜菜、萵苣3.常異花授粉作物
oftencross-pollinationcrop主要栽培作物:高粱、棉花、穀子蠶豆甘藍型油菜、芥菜型油菜自交不親合性和雄性不育性自交不親合性:具有完全花,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結實能力。有性繁殖還包括:雄性不育性:植株花粉敗育,不能產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無性繁殖
asexualreproduction營養(yǎng)體繁殖vegetative:利用植物營養(yǎng)器官繁殖後代無融合生殖apomixes:植物性細胞的雌雄配子,不經(jīng)過正常受精、兩性配子的融合過程,形成種子繁殖後代的方式營養(yǎng)體繁殖vegetative營養(yǎng)繁殖的器官有:根、莖、葉、芽、塊根、塊莖、匍匐莖、球莖、鱗莖等。營養(yǎng)繁殖的作物有:甘薯、馬鈴薯、甘蔗、草莓、洋蔥、大蒜等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有:分根、扡插、壓條、嫁接、組織培養(yǎng)等無融合生殖apomixes1.無孢子生殖2.二倍體孢子生殖3.不定胚生殖4.孤雌生殖5.孤雄生殖6.單倍體無配子生殖
自花授粉(小麥、大麥、燕麥、大豆、花生、芝麻、煙草、馬鈴薯)有性繁殖異花授粉(玉米、向日葵、甘薯、蓖麻、黑麥、白菜型油菜)常異花授粉(棉花、高粱、蠶豆繁殖方式穀子)營養(yǎng)體繁殖(甘薯、馬鈴薯、甘無性繁殖蔗、草莓)
無融合生殖第二節(jié)自交和異交的遺傳效應一.自交的遺傳效應二.異交的遺傳效應一.自交的遺傳效應1.自交使雜合基因型逐漸趨向純合
AaAAAaaa雜合基因型比例1/2AAAaaa雜合基因型比例1/22
純合基因型比例1-1/2r2.自交引起雜合基因型的後代發(fā)生分離,雜合基因型的個體,自交以後,由於等位基因純合,一些隱性基因表現(xiàn)出來。3.自交引起雜合基因型的後代生活力衰退二.異交的遺傳效應1.異交形成雜合基因型2.異交增強後代的生活力第三節(jié)不同繁殖方式作物
群體遺傳特點自花授粉作物群體遺傳特點二.異花授粉作物群體遺傳特點三.常異花授粉作物群體遺傳特點四.無性繁殖作物群體遺傳特點一.自花授粉作物群體遺傳特點
1.基因型純合,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基本一致♀AbcDfE♂AbcDfE2.遺傳性相對穩(wěn)定3.自交不退化AAbbccDDffEE二.異花授粉作物群體遺傳特點1.基因型雜合,表現(xiàn)型多種多樣,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不一致。
對於個體來說,基因型是雜合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不一致。AbcD×aBcDAaBbccDD
對於群體來說,是一個複雜的群體,表現(xiàn)型是多種多樣的。AbcD×aBcDAaBbccDDAbcD×ABCdAABBCcDd2.在沒有其他因素干擾下,可保持群體遺傳平衡。3.自交生活力衰退,雜交產生雜種優(yōu)勢。三.常異花授粉作物群體遺傳特點1.主要性狀是同質結合的,群體多為異質群體。表現(xiàn)型基本一致,但又包含不同比例的變異個體。2.自交後代性狀分離不嚴重。3.自交後代生活力衰退不嚴重。四.無性繁殖作物群體遺傳特點1.無性繁殖的後代,表現(xiàn)型與母體相似,沒有分離。2.同一無性繁殖系內的植株遺傳基礎相同。3.無性繁殖作物,沒有經(jīng)過自交純化,如果來自雜交的後代,個體的基因型是雜合的,若用種子繁殖,後代出現(xiàn)分離。第四節(jié)作物的品種類型
及其特點一.對農作物品種的基本要求二.作物品種類型三.各類品種的育種特點一.對農作物品種的基本要求1.特異性:本品種具有一個或多個不同於其他品種的形態(tài)和生理特性。
2.一致性:同一品種內,植株之間性狀整齊一致。
3.穩(wěn)定性:繁殖或再組成本品種時,品種的特異性和一致性保持不變。二.作物品種類型1.純系品種(自交系品種)2.雜交種品種3.群體品種4.無性系品種1.純系品種(自交系品種)純系品種:由一個變異單株經(jīng)過多代自交、選擇、育成的品種。純系品種群體的遺傳組成特點:①個體基因型是純合的。②群體同質。③自交不退化。2.雜交種品種在嚴格選擇親本和控制授粉的條件下,產生的各類雜交組合的F1植株群體。雜交種品種群體的遺傳特點:①個體基因型高度雜合,表現(xiàn)出很高的生產力。②群體同質,表現(xiàn)型整齊一致。③近交分離,只利用F1的雜種優(yōu)勢3.群體品種主要包括以下四種:(1)異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種(2)異花授粉作物的綜合品種(3)自花授粉作物的雜交合成群體(4)多系品種(1)異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種遺傳特點:①個體基因型是雜合的。②群體是異質的。(2)異花授粉作物的綜合品種
是由多個自交系,採用人工控制授粉,或在隔離區(qū)多代隨機授粉組成的遺傳平衡群體。遺傳特點:①個體基因型是雜合的。②群體是異質的,但具有一個或多個代表本品種特徵的性狀,以區(qū)別與其它品種。(3)自花授粉作物的雜交合成群體
是由兩個以上的純系品種雜交後,繁殖出的分離的混合群體,把它種植在特別的環(huán)境下,主要靠自然選擇,促使群體發(fā)生遺傳變異,隨著這種變異類型的不斷增加,逐漸形成一個較穩(wěn)定的群體。遺傳特點:①個體基因型純合。②群體是異質的。遺傳特點:①個體基因型純合。②群體是異質的。(4)多系品種
由若干純系品種或品系、近等基因系的種子、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的播種材料。
遺傳特點:①個體基因型純合。②群體是異質的。4.無性系品種
由一個無性系或幾個近似的無性系經(jīng)過營養(yǎng)器官的繁殖而成。由孤雌生殖、孤雄生殖產生的種子,最初繁殖的後代,也屬於無性系品種。遺傳特點:基因型由母體決定,表現(xiàn)型與母體相同。三.各類品種的育種特點1.純系品種的育種特點2.雜交種品種的育種特點3.群體品種的育種特點4.無性系品種的育種特點1.純系品種的育種特點(1)對純系品種的基本要求:①基因型高度純合。②性狀優(yōu)良而且整齊一致。(2)育種特點:①利用自然變異,採取自花授粉和單株選擇相結合的育種方法。②創(chuàng)造豐富的遺傳變異,在性狀分離的大群體中進行單株選擇。2.雜交種品種的育種特點(1)對雜交種品種的基本要求:①基因型高度雜合。②性狀相對一致。③具有較強的雜種優(yōu)勢。(2)育種特點:①選育重點是選擇雜交親本(自交系、三系或兩系)②配合力測定是雜交種品種選育的重點內容。③除了對雜交種品種本身的性狀有一定要求外,對影響親本繁殖、配製雜交種種子的一些性狀也有相應的要求。④要建立相應的種子生產基地和供銷體系3.群體品種的育種特點①創(chuàng)建和保持廣泛的遺傳基礎及基因型的多樣性。②對後代群體一般不進行選擇。③對異花授粉作物群體,要在隔離條件下,多代自由授粉,以打破基因鏈鎖,達到遺傳平衡。4.無性系品種的育種特點①採用有性雜交和無性繁殖相結合的方法,固定優(yōu)良性狀和雜種優(yōu)勢②利用芽變培育新品種。第一節(jié)誘變育種的特點1.提高突變率,擴大突變譜2.有效地改良個別單一性狀3.縮短育種年限4.誘變的方向和性質難以控制5.在一個突變體中,很難出現(xiàn)多個理想性狀的變異。第二節(jié)誘變的方法一.物理誘變
用不同種類的射線處理,引起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1.物理誘變劑的種類和性質2.輻射處理的劑量單位(1)放射強度居裏(Ci):放射性同位素每秒有3.7×1010次核衰變?yōu)?居裏通常用mCi(10-3Ci)μCi(10-8Ci)(2)照射劑量倫琴(R):1g空氣中吸收83爾格(erg)的能量。是X、γ射線的劑量單位。庫侖(Coulomb)/千克(1庫侖/千克=3.876×103R)(3)吸收劑量拉特(Rad)1g受照射物質吸收100爾格的能量戈瑞(Gray)(1戈瑞=100Rad=1焦耳/千克)(4)中子流量每平方釐米的中子數(shù)n/cm2(5)劑量率單位時間內所受的劑量。倫/小時倫/秒(1)測定輻射敏感性的指標:①生長受抑制的程度半致矮劑量(D50)②植株成活率致死劑量(LD100)輻射引起植株全部死亡劑量半致死劑量(LD50)輻射引起50%植株死亡劑量臨界劑量輻射後植株存活40%的劑量3.作物對輻射的敏感性③植株不育程度(不育株%)④幼苗根尖和幼芽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畸變率⑤以細胞分裂間期細胞體積、染色體體積作指標。①不同科、屬、種、品種輻照敏感性不同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②不同倍數(shù)植物輻照敏感性不同二倍體>多倍體③不同器官、組織、細胞、成分輻照敏感性不同植株>種子;根>葉;分生組織>其他組織性細胞>體細胞;卵細胞>花粉細胞;(2)作物對輻射敏感性的差異④不同發(fā)育時期、不同生理狀態(tài)輻照敏感性不同幼齡植株>老齡植株;未成熟種子>成熟種子濕種子>幹種子;萌動芽>休眠芽⑤外界條件無氧空氣中輻照,幼苗損傷和染色體損傷少外照射和內照射。外照射:有機體接受的輻射來自外部的輻射源內照射:將放射性元素引入到植物的組織細胞內進行照射。常用的方法有浸泡法、注射法。放射性元素應用較多的有P32S354.輻射處理的方法1.化學誘變劑的種類和性質常用的化學誘變劑有:①烷化劑具有烷化功能的化合物。它帶有一個或多個烷基,能轉移到其他電子密度較高的分子中,置換堿基中的氫原子。二.化學誘變常用的幾種烷化劑:甲基磺酸乙脂EMS乙烯亞胺EI亞硝基乙基尿烷ENU(NEU)亞硝基乙基脲ENH(NEH)硫酸二乙脂DES②堿基類似物胸腺嘧啶類似物5-溴尿嘧啶(5-BU)
5-溴去氧尿核苷(5-BUDR)腺嘌呤類似物2-氨基嘌呤(2-AP)③疊N化物
NaN3(1)誘發(fā)點突變多,染色體畸變少(2)具有遲效作用①潛在損傷②殘留物的後效作用③化學活性基團的再誘變作用(3)處理材料損傷輕,在某種程度上可進行特異性誘變(4)使用方便,經(jīng)濟,不需要特殊設備2.化學誘變劑作用的特點方法有:浸漬法、滴液法、注射法、塗抹法、施入法、薰蒸法。注意:誘變劑濃度、處理時間、溫度、PH、種子含水量。3.化學誘變劑處理的方法第三節(jié)誘變育種的方法與程式一.處理材料的選擇1.綜合性狀良好,只存在個別缺點的品種2.雜交材料3.單倍體4.多倍體1.種子2.綠色植株3.花粉4.子房5.合子6.營養(yǎng)器官7.組織培養(yǎng)物二.處理部位的選擇1.M1的種植與選擇(1)M1的種植按不同處理點播或稀條播如果處理的是種子,多採用密植(2)M1的選擇
M1不選擇三.誘變處理後的選育其原因:①M1存在著生物學損傷,植株生長較差。②突變往往發(fā)生在個別細胞中,植株是由變異和不變異的細胞組成的嵌合體。③突變多是隱性突變,形態(tài)上不易顯露出來。2.M2的種植與選擇(1)M2的種植:根據(jù)收穫種子的方式按處理點播(2)M2的選擇:是選擇的關鍵世代。3.M3及以後世代的種植與選擇(1)種植:入選突變株種成株行(2)選擇:穩(wěn)定的株行可混收分離的株行繼續(xù)選株。第四節(jié)提高誘變育種效率的方法一.衡量誘變效果的指標1.突變率某一突變類型個體數(shù)占調查群體總數(shù)的%M2發(fā)生突變的株數(shù)突變率(%)=—————————×100M2種植的總株數(shù)2.誘變效率突變率誘變效率=———————
生物損傷3.誘變效果突變率誘變效果=———————
誘變劑量4.誘變功效有用突變率誘變功效=——————
誘變劑量1.選擇適宜的育種材料。2.確定適宜的誘變劑和誘變劑量。3.採用適宜的處理時間。4.可採用綜合誘變處理。5.與其它育種方法相結合。二.提高誘變育種效率的方法第一節(jié)雜交育種的意義一、雜交育種的意義雜交育種是通過品種間雜交,創(chuàng)造變異,選育新品種的方法。雜交育種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普遍、最有成效的一種育種方法1.基因重組綜合雙親優(yōu)良性狀早熟不抗病AAbb×晚熟抗病
aaBBAaBbA-B-(AABB)AabbaaBBaabb二、雜交育種的遺傳原理2.基因互作產生新的性狀
感病品種×感病品種
RRssrrSSRrSsR-S-RRssrrSSrrss9抗:7感3.基因積累產生超親性狀
早熟×早熟
AabbaaBBAaBbA-B-AAbbaaBBaabb更早早晚
9:6:1超親育種:將雙親控制同一性狀的不同微效基因積累於同一雜種個體中,形成在該性狀上超過親本的類型。根據(jù)遺傳原則,將雜交育種分為兩類:組合育種:將雙親控制不同性狀的優(yōu)良基因隨機結合,通過定向選擇,育成集雙親優(yōu)良性狀於一體的新品種。遺傳機理:組合育種:基因重組和互作超親育種:基因累加和互作第二節(jié)親本選配一.親本選配工作的重要性親本選配關係到育種工作的成敗。勝利麥×燕大1817農大183華北187石家莊407等13個品種洛夫林10號×矮桿早冀麥10號冀麥18號冀麥25號二.親本選配的一般原則:1.親本優(yōu)點多,缺點少,而且沒有突出的缺點,雙親的優(yōu)缺點能夠互補。2.選用當?shù)赝茝V品種作為親本之一。3.選用生態(tài)類型差異較大,親緣關係較遠的材料作親本。①具有不同的遺傳基礎和優(yōu)缺點,雜交後,分離範圍廣,會出現(xiàn)很多的變異類型或產生超親類型。②雙親產生在不同的生態(tài)條件下,雜交後,容易出現(xiàn)適應性好、適應範圍廣的後代。③有可能引進當?shù)貨]有的新種質,克服當?shù)夭牧系娜秉c。④親本的遺傳差異大,後代的雜種優(yōu)勢就大,出現(xiàn)的變異類型就多,選擇的機會就多。4.選用一般配合力好的材料作親本。一般配合力:一個親本品種與其他若干品種雜交後,雜交後代在某個數(shù)量性狀上表現(xiàn)的平均值。第三節(jié)雜交方式和技術一、雜交方式二、雜交技術一、雜交方式1.單交2.複交3.回交4.多父本授粉1.單交:兩個親本成對雜交。甲×乙甲//乙甲/乙特點:①只進行一次雜交,簡單易行。②分離時間短,穩(wěn)定的快。③雜交的數(shù)量和後代群體規(guī)模小。2.複交:兩個以上的親本先後多次雜交。複交三交(A×B)×CA/B//C雙交(A×B)×(C×D)A/B//C/D
(A×B)×(A×C)A/B//A/C四交[(A×B)×C]×DA/B//C/3/D五交{[(A×B)×C]×D}×EA/B//C/3/D/4/E聚合雜交
[(A×B)×(C×D)]×[(E×F)×(G×H)]複交的特點:①遺傳基礎豐富。②分離早,分離時間長,類型多。③雜交的數(shù)量和後代群體規(guī)模相對大
注意安排親本的組合方式和親本在各次雜交中的先後順序(A×B)×農藝親本(A×農藝親本)×(B×農藝親本)3.回交:兩個親本雜交後,子一代再與雙親之一重複雜交。4.多父本授粉:將二個或兩個以上父本品種的花粉混合起來,給一個母本品種授粉。
A×(B+C+D)A/(B+C+D)二、雜交技術①調節(jié)花期。使父母本花期相遇,對於開花難的無性繁殖作物,要採取措施誘導開花。調節(jié)花期的方法:分期播種對有明顯春化階段的作物,進行春化處理延長或縮短光照地膜覆蓋,剪大蘗等。②控制授粉。使母本接受雜交計畫內親本的花粉。③授粉後的花要掛牌作標記,並注意田間管理。第四節(jié)雜種後代的處理雜種後代的處理方法有:
一.系譜法二.混合法三.派生法一.系譜法1.方法:自雜種第一次分離世代(單交F2複交F1)開始選株,分別種成株行,每株行成為一個系統(tǒng)(株系),以後各世代在優(yōu)良系統(tǒng)中連續(xù)選單株,直到選出優(yōu)良一致系統(tǒng),升級進行產量試驗。在選擇過程中,各世代都給以系統(tǒng)的編號,以便查找系統(tǒng)史和血緣關係。F2
選擇:選擇優(yōu)良單株,淘汰不良組合收穫:分單株收穫,分別脫粒,編號F3
種植:按組合排列,入選單株點播株行選擇:鑒定株系,優(yōu)良組合中選優(yōu)良株系,優(yōu)良株系中選優(yōu)良單株收穫:按組合、系統(tǒng)分株收穫,編號F4及以後世代:種植:同F(xiàn)3。來自同一個F3株系的F4株系,稱為系統(tǒng)群或株系群。株系群內的各株系互稱姊妹系。選擇:從優(yōu)良的系統(tǒng)群內選優(yōu)良的株系收穫:穩(wěn)定株系,選幾株,其餘混收,不穩(wěn)定株系,選株,分別收穫二.混合法1.工作要點:在雜種分離世代,按組合代代混合種植,不選擇,直到遺傳性趨於穩(wěn)定,純合個體達80%以上,選擇,下年種成株系,選擇優(yōu)良株系,升級產量比較試驗。2.理論依據(jù):①許多重要性狀是數(shù)量性狀,早代選擇可靠性差。②早代純合個體少,選擇容易丟失好的類型。③不進行人工選擇,但受自然選擇的影響,容易形成較強的適應性。3.混合法和系譜法的比較:①對於品質性狀和簡單遺傳的數(shù)量性狀,系譜法早代選擇,能較早集中精力選擇優(yōu)系?;旌戏ǜ叽x株,選擇數(shù)量大,後期工作量大,需要的年限也較長。②系譜法對家系記載清楚,針對歷史表現(xiàn)評定取捨?;旌戏o法考證歷史,評定取捨比較困難。③系譜法F2起嚴格選株,中選率低,易丟失好類型,混合法在同一個組合內保留多種類型,有更多的機會選到優(yōu)良的株系。④系譜法年年選擇,工作較繁瑣?;旌戏▌t比較簡單。三.派生法1.派生系統(tǒng)法(衍生系統(tǒng)法)2.單粒傳法3.集團混合法1.派生系統(tǒng)法(衍生系統(tǒng)法)(1)方法:在F2或F3進行一次單株選擇,以後各世代均按單株衍生系統(tǒng)種植,淘汰不良系統(tǒng),不再選株,直到有希望系統(tǒng)主要性狀趨於穩(wěn)定時,再選株次年種成株系,選擇優(yōu)良株系進行產量比較試驗。(2)優(yōu)點:①對遺傳力高的性狀進行早代選擇,能較早地掌握優(yōu)良材料;中後期混播,產量性狀又不易受排斥。②在兩次選株之間進行選系,其遺傳力和可靠性高於系譜法的選株,同時,比系譜法工作簡單。③吸取了混合法能保留多樣類型的優(yōu)點,又克服了混合法自然選擇某些性狀被消弱的缺點。④和混合法相比,能集中精力選擇優(yōu)系,可減輕後期大量選株的麻煩,並能提早世代,縮短育種年限。2.單粒傳法
(1)方法:從F2開始,各世代淘汰不良單株,其餘按組合每株採收一?;驇琢7N子,混合繁殖,直到F5或F6代,再選株,下年種成株系,選擇優(yōu)系參加產量比較試驗。(2)優(yōu)缺點:優(yōu)點:①保持組合內株間變異,保留群體豐富遺傳基礎。②各世代從每株採收等量種子,使不同類型在群體中維持穩(wěn)定比例,適應性弱的性狀,不易被自然選擇所淘汰。③每株收一粒種子,種植規(guī)模小,利於溫室異地加代。缺點:①缺乏歷史記載,評定取捨比較困難。②後期進行一次選擇,保留類型多,工作量大。3.集團混合法
方法:在F2選株,每個組合按類型分為若干集團,以後世代按集團混播,待性狀基本穩(wěn)定後,從各集團中選株,下年種成株行(系),以後選優(yōu)系進行產量比較試驗。優(yōu)點:保留豐富的變異類型,減少不同類型間的互相干擾。第五節(jié)雜交育種程式和加速育種進程的方法一.雜交育種程式原始材料圃和親本圃選種圃鑒定圃品系比較試驗圃二.加速育種進程的方法1.加速世代進程2.改進育種程式3.加快種子繁殖第一節(jié).回交育種的意義
及遺傳效應一.回交育種的意義(1)回交和回交育種
回交:兩親本雜交以後,子一代和雙親之一重複雜交。
回交育種:從回交後代中選擇特定的植株,再回交於該親本,如此迴圈進行若干次,再經(jīng)自交,選擇育成品種。(2)輪回親本和非輪回親本輪回親本(受體親本):用於多次回交的親本。非輪回親本(供體親本):只在第一次雜交時應用的親本。(3)回交的表達方式
[(A×B)×A]×A;A3×B;A×3/BBC1
回交一次BC1F1
回交一次的一代
BC2
回交二次BC1F2
回交一次自交一次二代A×B
F1×ABC1F1×A
BC2F1BC2F2二.回交育種的遺傳效應①回交顯著增加輪回親本的基因頻率回交一次輪回親本75
回交二次輪回親本87.5②回交可以控制某種基因型純合率提高
AaAa×aaAAAaaa?Aaaa1/2第二節(jié).回交育種方法A×B
F1×ABC1F1×A
BC2F1×ABC3F1×ABC4F1
(1)輪回親本的選擇①具有良好的農藝性狀,只存在個別缺點②改良後有發(fā)展前途(2)非輪回親本的選擇①具有輪回親本需要的目標性狀②目標性狀要突出③目標性狀遺傳傳遞力強,受少數(shù)基因控制④目標性狀最好是顯性一.親本選擇二.回交育種程式及要點雜交回交自交穩(wěn)定混系比較
性狀優(yōu)良的系統(tǒng)混合,與輪回親本比較。3.混系比較
多數(shù)情況回交4-6次根據(jù)實際情況可靈活掌握:①雙親差異小時,回交的次數(shù)可少些;②目標性狀基因與不良基因連鎖時,增加回交次數(shù);③回交過程中,增加對輪回親本性狀的選擇可減少回交次數(shù)。4.回交次數(shù)5.回交株數(shù)log(1-α)m≧——————log(1-p)m——回交株數(shù)
α——機率平準
p——雜交群體中合乎要求的基因型期望比例需要轉移的基因數(shù)123帶有轉移基因植株的期望比例1/21/41/8機率平準0.954.310.422.40.996.616.034.5三.回交育種的靈活運用1.逐步回交改良法
A×BAB×C
F1×AF1×ABBC1F1×ABC1F1×AB
BC2F1×ABC2F1×ABABABC
A×BF1×ABC1F1×A
BC2F12.回交系譜法A×BA
×C
F1×AF1×ABC1F1×ABC1F1×A
BC2F1×ABC2F1×AAB×AC3.聚合回交法第三節(jié).回交的特點及其應用價值1.回交育種的有利性(1)控制雜種群體按確定的目標方向發(fā)展(2)只要目標性狀可以顯現(xiàn),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可以對目標性狀進行選擇。又由於種植規(guī)模小,為利用溫室、異地、異季加代提供了有利條件。(3)有利於打破目標性狀基因與不良基因連鎖。(4)育成的品種與原輪回親本相近,不必進行繁瑣複雜的產比試驗。(1)只限於改良單一性狀,不能獲得重大突破(2)要求被轉移的性狀受少數(shù)基因控制,屬於數(shù)量遺傳的性狀不易導入。(3)每回交一次需要做大量的雜交工作,工作量大,費時費工。2.回交育種的局限性
(1)用於改良現(xiàn)有品種(2)用於雄性不育系雜種優(yōu)勢利用(3)用於遠緣雜交(4)培育多系品種
A×BA×CA×DA×EF1×AF1×AF1×AF1×AABACADAE3.回交的用途第一節(jié)種質資源工作的重要性
一.種質資源的概念:具有一定種質或基因的生物類型,稱為種質資源。(基因資源、基因庫、基因銀行)1.種質資源是育種工作的物質基礎。2.育種工作突破性的成就,取決於關鍵性基因資源的發(fā)掘與利用。3.種質資源是不斷發(fā)展新作物的主要來源。4.實現(xiàn)新的育種目標,必須擁有更多的基因資源。5.種質資源是理論研究的重要材料。二.種質資源工作的重要性第二節(jié)作物起源中心學說一、瓦維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學說學說的內容:1.作物起源中心有兩個主要特徵:基因的多樣性和顯性基因頻率高,又名為基因中心或多樣化變異中心。2.最初始的起源地為原生起源中心。瓦維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學說顯性基因變異選擇隱性基因變異二級起源中心原生起源中心(次生起源中心)引出起源中心的標誌原生起源中心次生起源中心①有野生祖先②有原始特有類型③有明顯的遺傳多樣性④有大量的顯性基因①無野生祖先②有新的特有類型③有大量的變異④有大量的隱性基因
瓦維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學說3.在一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間在性狀的遺傳變異上存在一種相似的平行現(xiàn)象。4.根據(jù)馴化的來源,將作物分為兩類,原生作物:人類有目的馴化的植物次生作物:與原生作物伴生的雜草,當有一定的利用價值時,就被人類分離而成為栽培的主體。瓦維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學說1.中國中心。中國中西部山區(qū)及相鄰的低地。
穀、黍、蕎麥、高粱、大豆。2.印度中心。緬甸、印度東部、馬萊西亞群島、菲律賓、印度支那。
水稻、甘蔗、亞洲棉。3.中亞細亞中心。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前蘇聯(lián)的塔吉克、烏茲別克、天山西部
普通小麥、草棉作物起源的八大中心:瓦維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學說4.近東中心。土耳其、伊朗的西北部、外高加索、土庫曼等
一粒小麥、二粒小麥、苜蓿。5.地中海中心。地中海沿岸的南歐和北非地區(qū)。
甜菜、黑麥。6.阿比西尼亞中心。以埃塞俄比亞高原為中心。
小麥、大麥。瓦維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學說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中心
玉米、菜豆、甘薯、陸地棉。8.南美中心。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智利、巴西、巴拉圭等。
煙草、馬鈴薯、花生、海島棉。二.作物起源中心學說的發(fā)展1.哈倫對作物起源中心學說的發(fā)展根據(jù)作物擴散面積的遠近和大小,分為5種類型:①土生型②半土生型③單一型④有次生中心⑤無中心將作物起源中心擴大為12個中心:1.中國—日本中心2.東南亞洲中心3.澳大利亞中心4.印度中心5.中亞細亞中心6.西亞細亞中心7.地中海中心8.非洲中心9.歐洲—西伯利亞中心10.南美中心11.中美和墨西哥中心12.北美中心2.齊文和茹考夫斯基對起源中心學說的發(fā)展第四節(jié)種質資源工作內容一.種質資源的類別和特點二.種質資源的搜集三.收集材料整理四.種質資源的保存五.種質資源的鑒定與研究六.種質資源的利用一.種質資源的類別和特點
種質資源根據(jù)親緣關係進行分類,Harland等,將基因庫分為:初級基因庫:同一種內的材料。次級基因庫:種間材料或近緣野生種、近緣屬植物。三級基因庫:遠緣種屬。雜交不實和雜種不育現(xiàn)象十分嚴重的材料。
按照來源分類,種質資源分為四類:本地種質資源外地種質資源野生種質資源人工創(chuàng)造種質資源
古老的地方品種和當前推廣的改良品種。
特點①對當?shù)刈匀粭l件和生態(tài)特點具有高度適應性。②反映了當?shù)厝嗣裆a和生活的需要。③類型豐富,並具有獨特的優(yōu)良性狀。④古老的地方品種,不耐肥水,產量較低,抗病性較差。(一)本地種質資源由其他國家或地區(qū)引入的作物品種和植物類型。特點:①能反映各自原產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和生產特點②多數(shù)外地種質資源對本地條件適應性差(二)外地種植資源:是指各種作物的近緣野生種和有價值的野生植物。特點:由於它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經(jīng)過長期自然選擇形成的,往往具有栽培作物所不具備的重要性狀。(三)野生種質資源
通過各種途徑(雜交、理化誘變等)產生的各種突變體和中間材料。
特點:人工創(chuàng)造的種質資源是多種多樣的,它的特點隨創(chuàng)造的資源類型有所不同。(四)人工創(chuàng)造種質資源二.種質資源的搜集直接考察收集徵集單位之間彼此交換轉引三.收集材料整理1.及時進行歸類,將同種異名者合併,同名異種者區(qū)分開。並進行統(tǒng)一的編號。2.進行簡單的分類,確定材料的植物學地位、生態(tài)類型、親緣關係和生育特性。四.種質資源的保存1.種植資源保存應掌握一定的原則:①種植資源經(jīng)過保存後,必須保持各樣本的生活力。②保持原有的遺傳變異度。③維持樣本的一定數(shù)量。2.種質資源保存範圍①用於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的種質。②可能滅絕的稀有種和已經(jīng)瀕危的種質,特別是栽培種的野生祖先。③具有經(jīng)濟利用潛力但尚未被利用的種質。④普及教育有用的種質。3.保存的方式(1)種植保存(2)貯藏保存(3)試管保存(離體保存)(4)基因文庫技術(1)種植保存
根據(jù)不同作物種子和營養(yǎng)體生活力的長短,隔一定的時間在田間種植一次。材料多時,可進行輪換種植。種植保存需要注意兩點:①種植條件盡可能與原產地條件相似,以減少由於生態(tài)條件的改變而引起變異。②盡可能避免和減少天然雜交和人為混雜,以保持原品種或類型的遺傳特點和群體結構。(2)貯藏保存
用控制貯藏條件(溫度和濕度)的方法保持種質資源的生活力。溫度30-0℃,每降低5℃,種子的壽命延長1倍。種子含水量14-4%,每減少1%,種子的壽命延長1倍。種質資源的保存資源庫溫度濕度種子貯藏在短期庫10℃50%紙袋中可保存5年。中期庫0~5℃40-50%密閉容器內保存20年。長期庫-10--15℃〈35%真空包裝中保存70年。(3)試管保存(離體保存)
用試管保存植物的組織和細胞的培養(yǎng)物。常用的培養(yǎng)物有:愈傷組織、懸浮細胞、幼芽生長點、花粉、花藥、體細胞、原生質體、幼胚等。利用試管保存的優(yōu)點:①所需空間?、诳梢越鉀Q常規(guī)方法不易保存的種質資源。③繁殖時不受季節(jié)限制,繁殖速度快。④培養(yǎng)物不帶病蟲害,便於種質交流。(4)基因文庫技術從動、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DNA用限制性內切酶切成片段連接到載體轉移到大腸桿菌細胞無性繁殖,產生大量單拷貝基因需要某個基因時,“鉤取”。五.種質資源的鑒定與研究種質資源鑒定和研究的主要內容有:①特徵、特性的觀察與鑒定②性狀遺傳特點研究。六.種質資源的利用1.通過雜交、誘變及其它手段創(chuàng)造新種質2.直接從中選擇優(yōu)良個體培育新品種3.通過雜交、誘變等,從後代中選擇優(yōu)良變異個體,培育成新品種第四節(jié)電子電腦在種質資源
管理中的應用著名的種質資源資料庫:①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共同建立的北歐五國作物種質資源資料庫②前民主德國建立的歐洲大麥資料庫③前聯(lián)邦德國建立的作物品種資源資料庫④前捷克斯洛伐克的作物種質資訊系統(tǒng)⑤前蘇聯(lián)的農作物種質資源資料庫⑥日本農林水產省的作物種質資源資訊系統(tǒng)⑦美國農業(yè)部的作物種質資源資訊網(wǎng)絡系統(tǒng)⑧中國國家作物種質資源資料庫系統(tǒng)⑨菲律賓國際水稻所的國際水稻種質資源資料庫一.種質資源資料庫的目標與功能1.目標:滿足育種家和研究人員對種質資源資訊需求。2.功能:①查詢定向培育的有用基因②查找親本③追蹤品種系譜二.種質資源資料庫的建立數(shù)據(jù)收集數(shù)據(jù)分類和規(guī)範化處理資料庫管理系統(tǒng)設計第一節(jié)抗病蟲育種的意義和特點一.抗病性、抗蟲性的概念二.抗病蟲育種意義與作用三.抗病蟲育種的特點
1.作物的抗病性
廣義的抗病性:某一作物品種不感染或不發(fā)生某一病害,或發(fā)生病害,但程度較輕,或產量損失較小。
狹義的抗病性:當作物遭到病害侵襲後,能夠產生一種能動地反映,去戰(zhàn)勝病原菌,或減輕其為害。一抗病性、抗蟲性的概念2.作物的抗蟲性:寄主植物所具有的能抵禦或減輕某些蟲害侵襲或危害的能力。即某一作物品種在相同蟲口密度下,比其他品種獲得高產優(yōu)質的能力。二.抗病蟲育種意義與作用
選育抗病蟲品種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1.選育和推廣抗病蟲品種,可以起到保產的作用。2.與其它防治措施相比,選育抗病蟲品種經(jīng)濟有效,簡單易行,效果穩(wěn)定,而且不污染環(huán)境,不會造成人、畜中毒。三.抗病蟲育種的特點與高產、優(yōu)質育種相比,具有以下特點:①瞭解作物本身的遺傳特性;②瞭解病原菌或害蟲的遺傳特性;③瞭解作物和寄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④瞭解作物和寄生物對環(huán)境的敏感性。第二節(jié)品種的抗病性及其鑒定一.病原菌致病性的遺傳與變異二.作物抗病性的類別、機制和遺傳三.作物抗病性鑒定一.病原菌致病性的遺傳與變異1.病原菌的致病性:病原菌危害寄主引起寄主病變的能力。在抗病育種中:病原菌侵染某一特定品種,並在其上生長、繁殖的能力。致病性常表現(xiàn)在毒性和侵染力兩個方面毒性:病原菌能克服某一品種的?;共』?,侵染這個品種的能力。侵染力:病原菌在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主中生長繁殖的速度和強度。
植物病理學上,把種內或變種內由一種生物型或一群生物型所有組成的能侵染某個特定作物品種的病原菌群體稱為生理小種。2.病原菌的生理小種(毒性小種)3.生理小種的鑒定與鑒別寄主用一套抗病能力不同的作物品種來區(qū)分,這套品種成為鑒別寄主。
對鑒定寄主的要求:①鑒別力強,②病癥反應穩(wěn)定,③具有不同的抗病基因,④是有代表性的純系品種。
優(yōu)勢小種:小種分化明顯的病原菌群體,它是由若干毒性不同的小種組成,其中比例較大的小種,稱為優(yōu)勢小種。其餘的為次要小種。
小種組成:組成病原菌群體的各個小種的種類和比例。4.生理小種的消長
隨著作物品種、自然、栽培條件而變化。當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某一品種時,就會對當時的病原菌群體產生一種選擇壓力,這種壓力篩選的結果,造成生理小種組成比重發(fā)生變化。優(yōu)勢小種和次要小種的消長
感染這個品種的生理小種就逐漸繁殖,積累,傳播,數(shù)量逐漸增大,成為優(yōu)勢小種,因此,這個品種就成為這個生理小種的哺育品種。而原來的優(yōu)勢小種,由於失去了最優(yōu)的寄主條件,就轉為次要小種。當感染哺育品種的小種上升到絕對優(yōu)勢時,這個品種就會喪失抗病性。5.致病性的遺傳
對真菌病害的遺傳研究認為,毒性為單基因隱性遺傳。侵染力是多基因遺傳。6.致病性變異致病性變異的原因:①突變②有性雜交③體細胞重組④適應性變異二.作物抗病性的類別、機制和遺傳1.作物抗病性的類別
全生育期抗病性從抗性的表現(xiàn)時期苗期抗病性成株期抗病性
生物學抗病性從抗性機能形態(tài)和組織結構抗病性生理生化抗病性避病耐病從表現(xiàn)形式抗病感病
免疫高抗從抗性程度中抗中感高感從抗性的遺傳主效基因(單基因、寡基因)抗性微效基因(多基因)抗性從病原菌小種專化性或特異性小種?;钥剐孕》N非?;钥剐源怪笨剐詮募闹髋c小種的關係水準抗性(1)避病感病品種由於某些原因不能受到病原菌的侵襲,未發(fā)病。(2)抗病①抗侵入當病原菌侵入寄主前,寄主可以憑藉某種障礙,阻止病原菌侵入,或侵入後難以建立寄主關係。2.抗病性的機制②抗擴展當病原菌侵入寄主體內後,會遇到寄主的抑制,難以擴展。主要表現(xiàn):潛育期長,病斑少而小,病斑擴展慢,產孢量低。
抗擴展的機制:﹡厚壁細胞組織,木栓化組織,膠質層等﹡產生植物保衛(wèi)素,或者鈍化病原菌外酶,或中和致病毒素﹡過敏性壞死(3)耐?。╰olerance)當一個品種對某一病害充分感染時,產量損失較小。耐病性不會因小種變異而喪失,但種植耐病品種,會繁殖出大量菌源,對鄰近地區(qū)會造成一定威脅。(1)抗性的特點
垂直抗病性(小種特異性抗病性,小種?;钥共⌒裕簩赌承┥硇》N高度抵抗,對另一些生理小種高度感染。即同一寄主品種對同一病菌的不同生理小種具有“特異”反應或“?;狈磻?。3.垂直抗病性和水準抗病性
水準抗病性(小種非特異性抗病性,小種非?;钥共⌒裕簩Σ煌硇》N沒有?;磻蛱禺惙磻?,對各種生理小種的反應大體在一個水準上波動。(2)抗性的表現(xiàn)形式
垂直抗病性:往往是過敏性壞死型,反應表現(xiàn)明顯,易於識別。
水準抗病性:過敏性壞死以外的多種抗性,表現(xiàn)不突出,大多為中度水準。(3)抗性的作用
垂直抗病性:使病原菌無法寄生或發(fā)展。
水準抗病性:減緩病害發(fā)展速度,推遲發(fā)病高峰來臨的時間。(4)抗性的遺傳
垂直抗病性:單基因或少數(shù)基因決定品質遺傳。
水準抗病性:受微效多基因決定的數(shù)量遺傳。(5)抗性的利用
垂直抗病性:易於識別利用,但容易喪失抗性。
水準抗病性:不易識別利用,但抗性穩(wěn)定。5.抗病性的遺傳
抗病性遺傳的研究方法(1)遺傳行為觀察與基因分析觀察F1、F2、F3及回交後代抗病性的分離比率。
針對寄主方面,每一個垂直抗病基因,在病原菌方面或早或遲也會發(fā)現(xiàn)一個相對應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相對應的抗性基因而產生毒性效應。在寄主—寄生物系統(tǒng)中,任何一方的上述基因,都只有在對方相對應基因的存在下,才能被鑒別出來。(3)“基因對基因”學說(Flor1956)三.
作物抗病性鑒定1.控制發(fā)病條件①
利用自然病圃②
建立人工病圃,人工接種誘發(fā)①
田間鑒定和溫室鑒定②
成株鑒定和苗期鑒定③
離體鑒定2.鑒定的方法3.鑒定標準和記載方法反應型:根據(jù)侵染點及周圍枯死反應的有無或強弱、病斑大小、色澤、產孢量的多少,把病斑分為免疫、高抗至高感等。普遍率:局部病害侵染植株或葉片的百分率。嚴重度:平均每一病葉或每一病株上的病斑面積占表面積的百分數(shù)。
ΣXaX1a1+X2a2+……Xnan病情指數(shù)=———=————————————×100nΣ
XnTX0X1…..Xn普遍率a0a1……an病情等級0不發(fā)病n最高級T調查總數(shù)第三節(jié)品種的抗蟲性及其鑒定一.抗蟲性的類別、機制和遺傳二.抗蟲性的鑒定一.抗蟲性的類別、機制和遺傳
1.抗蟲性的類別免疫按抗蟲性的程度分為高抗低抗易感高感
寄主避免按抗蟲性的機能分誘導抗蟲性逃避
寄主避免寄主以相當快的生長發(fā)育速度,渡過最易被害蟲侵害的時期,避免受害。誘導抗蟲性通過專門措施,改變土壤水分和肥力水準,使植株暫時增加抗性。逃避寄主具備短暫的條件,偶然無害蟲棲息。
不選擇性按抗蟲性的機制分抗生性耐害性
不選擇性作物品種本身具有某些形態(tài)或生理特徵特性,表現(xiàn)出對某些害蟲具有拒降落、拒取食、拒產卵和棲息的特性。
抗生性寄主作物體內含有毒素或抑制劑;或缺乏昆蟲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致使昆蟲取食後幼蟲死亡;或發(fā)育和繁殖受到影響。
耐害性一些作物品種遭受蟲害後,仍然能夠正常生長發(fā)育,在個體或群體水準上表現(xiàn)出一定的再生或補償能力,不至於大幅度減產。按寄主害蟲的?;院头菍;苑执怪笨剐运疁士剐跃C合抗性和多抗性按不同生育時期的表現(xiàn)分苗期抗性成株期抗性(1)植物形態(tài)學抗蟲性棉花莖葉上有毛和多毛的品種抗棉蚜、紅蜘蛛、薊馬;光葉無毛的品種抗棉鈴蟲、紅齡蟲。2.抗蟲性的機制(2)植物解剖學抗蟲性細胞壁厚、木質化程度高、組織堅硬的害蟲難以侵入或取食。(3)植物生理生化特性抗蟲性棉株中的棉酚含量高,抗棉鈴蟲、紅齡蟲、蚜蟲。3.抗蟲性的遺傳
單基因抗性少基因抗性多基因抗性細胞質抗性二.
抗蟲性的鑒定鑒定方法:1.田間鑒定①在大面積感蟲作物中設置試驗②在測試材料中,套種感蟲品種③種植誘蟲田,利用引誘作物或誘蟲劑,把害蟲引進鑒定試驗。④用特殊的殺蟲劑,控制其他害蟲或天敵,而不殺害測試昆蟲,維持適當害蟲群體。2.室內鑒定:溫室、實驗室、生長箱第四節(jié)抗病蟲品種的選育一.抗源收集二.抗病品種選育方法三.抗病育種中的若干問題一.
抗源收集1.從本地區(qū)、本國生產上用過的品種或正在推廣的品種中收集。2.從作物起源中心及病害常發(fā)區(qū)去收集,從抗病育種工作較好國家或地區(qū)去收集。3.從育種的後代材料篩選鑒定。4.從近緣種屬植物中去收集二.
抗病品種選育方法1.引種2.選擇育種3.雜交育種
抗病育種親本選配(1)在利用垂直抗性的抗源時,一般力求選用抗病程度最高的作為抗病親本。(2)抗病親本的抗性穩(wěn)定,能抗較多的生理小種。(3)抗病性受少數(shù)基因控制,最好選用與當時推廣品種抗源不同的品種。(4)在優(yōu)良抗源中,優(yōu)先使用農藝性狀好的品種,避免有害性狀的鏈鎖。(5)為了綜合多個不同的主效抗性基因於一體,實現(xiàn)多項育種目標要求,可采用複合雜交方法。
雜交後代的選擇(1)使用抗病性遺傳複雜的親本時,雜種群體要大。(2)因抗病性有顯隱性之分,在F1不要輕易淘汰組合。4.回交法5.輪回選擇及雙列選擇交配法選育由多基因控制的、抗多種病害的品種異花授粉作物可採用輪回選擇法。自花授粉作物可採用雙列選擇交配法。輪回選擇法①選用若干個具有水準抗性的親本系,隨機互交,混合授粉,繁殖成綜合品種群體。②從中選出若干優(yōu)株自交。③自交後代按病害類別分成幾份,分別種植,接種鑒定,從中再選擇具有多抗性的10~20個優(yōu)系,再互交,混合授粉,組成第一輪改良的多抗群體。④在第一輪的基礎上,按上述程式進行第2、
3...輪的選擇。雙列選擇交配法①將一系列中度抗性親本進行各種可能的雙列雜交。②將所得到的F1再進行所有可能的雙列雜交。③在雙交F1後代中,選擇抗性高於各親本的植株,再彼此間雜交,如此雜交、選擇、再雜交,一直進行若干輪回,直到把不同來源的微效抗性基因積累起來。6.遠緣雜交7.誘變育種8.生物技術三.抗病育種中的若干問題1.品種抗病性與豐產優(yōu)質的結合問題2.主要病害與次要病害的兼抗問題3.品種抗性的保持問題品種抗性喪失的原因:①病原菌發(fā)生變異②品種抗性基因使用不當如何保持品種抗性穩(wěn)定與持久(1)抗源的合理利用①抗源輪換②抗源多樣化③抗源合理佈局第一節(jié)群體改良的意義
一.概念群體改良:從改良原始群體入手,使原始群體具有豐富的遺傳基礎,擴大原始群體的變異範圍,使它能連續(xù)不斷地提供新種質,從中不斷地分離出新類型。
二.意義:保持後代遺傳基礎廣泛注重基礎群體的改良,使它常用常新。
1.創(chuàng)造新的種質資源
2.選育優(yōu)良的綜合品種
3.改良外來種質的適應性
三.群體改良的途徑:輪回選擇利用雄性不育性形成不同的變異類型群體第二節(jié)群體改良的原理一.群體的概念遺傳學上的群體:群體內個體間隨機交配形成的遺傳平衡群體。二.群體遺傳學基因平衡定律
——Hardy-Weinberg定律
1.在一個完全隨機交配群體內,如果沒有其他因素干擾,則各世代的基因和基因型頻率保持不變。
2.在任何一個大群體內,不論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如何,只要一代的隨機交配,這個群體就可達到平衡。3.一個群體在平衡狀態(tài)時,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關係是
D=p2,H=2pq,R=q2二倍體隨機交配群體基因Aa頻率pq基因型AAAaaa頻率p22pqq2
三.群體改良的原理:利用群體進化的法則,通過異源種質的合成,自由交配、鑒定選擇等手段,促進基因重組,不斷打破優(yōu)良基因與不良基因的連鎖,提高群體優(yōu)良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提高育種效率和育種水準。第三節(jié)基礎群體的建立一.基礎群體的選擇二.基礎群體的合成一.基礎群體的選擇開放授粉品種
包括:地方品種和外來品種復合品種
復合雜交品種綜合品種
二.基礎群體的合成
1.合成群體的方法:①一父多母或一母多父授粉法
②雙列雜交法
③等量種子混合種植2.自花和常異花作物基礎群體的建立要導入雄性核不育基因建立異交群體做法:雜交回交導入不育基因到每個品系等量種子混合種植第四節(jié)輪回選擇法一.輪回選擇的意義1.概念輪回選擇:迴圈式的選擇、雜交、再選擇、再雜交,將所需要的基因集中起來,形成一個新群體的育種方法。輪回選擇的基本方法包括三個階段:①從原始群體中產生後代系②根據(jù)有重複的社區(qū)試驗評價後代系③選擇最優(yōu)後代系進行相互雜交,通過重組形成新群體。這是一個輪回,如此迴圈進行,直到群體的目標性狀達到預期的水準。成功地輪回選擇應達到的要求:①原始群體得到改良,其平均表現(xiàn)超過原始群體。②改良後的群體的遺傳變異範圍並不減低。2.意義:①改良後的群體,可作為栽培品種直接用於生產②作為雜交育種的親本③作為培育自交系、純系、無性系和合成品系的優(yōu)良個體來源二.輪回選擇的作用1.提高群體內數(shù)量性狀有利基因頻率。2.打破不利基因鏈鎖,增加有利基因間重組的機會。3.使群體不斷得到改良,並保持較高的遺傳變異水準,增強適應性。4.作為育種工作的戰(zhàn)略思想,把短期的、中期的和長期的育種目標結合起來。三.基礎群體的培育對基礎群體的要求:1.親本性狀優(yōu)良,親本間具有不同的親緣關係2.組成基礎群體的親本數(shù)目要適當3.親本互交的世代數(shù)視實際情況而定四.輪回選擇的方法
群體內改良:改良單一群體,目的為了培育新品種,供生產直接應用或作為雜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習領會《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權益協(xié)商指引》心得體會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編譯原理》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發(fā)現(xiàn)問題說課稿
- 陽春市河朗鎮(zhèn)飲用水供水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珍珠鳥》說課稿
- 南京工業(yè)大學浦江學院《工程地質》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工業(yè)大學《自動控制原理》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工業(yè)大學《藥物新劑型與新技術課程設計》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工業(yè)大學《水文學與水文地質學》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課件動畫模板教學課件
- 聽神經(jīng)瘤講課課件
- 2023年食品安全糧食類理論知識考試題庫(含答案)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可能性》作業(yè)設計
- 學校建設工程項目自查報告
- 混凝土結構理論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jié)測試2023年華南理工大學
- 土地整理項目結算審計方案及提供資料清單
- 某文化博物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二年級語文質量分析ppt課件精選ppt
- JJF 1272-2011阻容法露點濕度計校準規(guī)范
- GB/T 39517.2-2020農林拖拉機和機械農用定位與導航系統(tǒng)測試規(guī)程第2部分:在直線和水平運行狀態(tài)下衛(wèi)星自動導航系統(tǒng)的測試
- 高中生學法指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