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顯示技術_第1頁
視網膜顯示技術_第2頁
視網膜顯示技術_第3頁
視網膜顯示技術_第4頁
視網膜顯示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視網膜顯示技術視網膜成像顯示技術:RetinaDisplay:來源于蘋果,是一個針對消費者的營銷術語,代表著一種擁有超高像素密度的顯示方法。Retina

Scanning

Display:利用人的視覺暫留原理,讓激光快速地按指定順序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循環(huán)掃描,撞擊視網膜的一小塊區(qū)域使其產生光感,人們就感覺到圖像的存在。第2頁,共1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iPhone4的近距離拍照效果iPhone3GS的近距離拍照效果右圖有明顯顆粒感,而左圖則沒有。這要歸功于RetinaDisplay顯示屏是一種具備超高像素密度的顯示屏第3頁,共1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原理:我們都知道,使用圖片查看器看圖片時,如果將圖片無限放大,最后就容易看到一個個小方格,而這些小方格就是人們常說的像素。在顯示器中顯示的各種目標,都是由大量不同像素點構成的。在同等大小面積中,顯示的像素越多,畫面自然就會越清晰。人們規(guī)定,在1英寸面積內顯示的像素數目用PPI來代表(也就是像素密度)。而人類肉眼所能識別的最高像素密度為300PPI,如果素密度超過300PPI,人類肉眼就無法區(qū)分出單個的像素了。那么視網膜顯示技術是如何將圖片在高像素下顯示得更清晰的呢?視頻膜顯示讓圖片更清晰采用了視網膜顯示技術的iPhone4顯示屏,就是一種具備超高像素密度的液晶顯示屏,它可以將960×640的分辨率壓縮到一個3.5英寸的顯示屏內。由于屏幕大小沒有變化,還是3.5英寸,分辨率的提升將iPhone4的顯示分辨率提升至iPhone3GS的四倍。

視頻第4頁,共1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RetinaDisplay技術難點:為何視網膜屏幕難以制造

視屏里介紹了LCD像素的結構LCD的像素實際上是人為劃分的,每個像素就好比一個個方格子,一個方格子中又包含紅、綠、藍三個小格。屏幕的分辨率越高,容納的格子數量就越多,每個格子的尺寸就越微小,這應該很容易理解。那么,這種“格子”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知道,LCD本身是不發(fā)光的,它只能在電壓的作用下,打開或者關閉,讓光線投射或者不透射。為了控制每個一格子,這些格子都必須對應獨立的控制電路——紅、綠、藍小格各自都擁有一個控制器?,F行的LCD都采用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場效應晶體管)技術,顯示器上的每一液晶象素點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電極進行控制。然而,薄膜電極本身必須占據一定的面積,而它又會對光線起到遮擋作用,如果在一個像素點中,薄膜電極占據的面積越大,能透過的光線比例就越低,對應來講就是屏幕越暗。另一方面,像素點越小,每個薄膜電極與信號線的距離就越近,很容易產生各種型號干擾問題。因此,像素點的尺寸,不可能無限制的縮小,受到制造工藝的制約,薄膜電極的尺寸在過去這些年都沒有太大的改觀。

第5頁,共1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Retina

Scanning

Display(RSD):視網膜掃描顯示技術系統(tǒng)工作原理圖:第6頁,共1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Google公司公布的Project

Glass用到的的LCOS芯片投射技術:LCOS芯片投射技術第7頁,共1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這種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完全不用擔心顯示的亮度、可視角等問題,因為可以直接調節(jié)進入眼球內的光強,在光源有足夠色域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非常出色的顯示效果。而最大的障礙就在于光源的小型化,因為這仍然是一種主動式發(fā)光技術。GoogleGlass3D透視圖GoogleGlass鏡頭工作原理圖具體可參考:/question/20276179第8頁,共1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視網膜掃描顯示器的關鍵技術:與RSD相關的設計和制造技術涵蓋了光學工程、光學材料、光學涂層、電子制造技術和用戶交互界面設計等多個研究領域。這里簡要地從光學工程的角度描述RSD設計中的關鍵技術。1、光源

HMD中采用的微型圖像源大都是平板顯示器,圖像受到光能利用率的限制其亮度通常很低而且無法調節(jié),很難在復雜光照環(huán)境下滿足使用要求。RSD中采用亮度可調的半導體激光器作為光源。能夠滿足晝夜不同光照條件的特殊使用要求。

光源模塊是RSD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夠顯示圖像。必須對光束的強度進行調制。

,調制方式可分為內調制和外調制兩種。如果調制帶寬足夠,應優(yōu)先考慮內調制以降低系統(tǒng)的復雜性。

按照經典的顏色疊加理論,任意的顏色都可以采用不同權重的三原色進行表示。當系統(tǒng)需要實現彩色顯示時,光源可由三個不同基色的發(fā)光元件構成.可采用二向色鏡進行色光合成,將合成后的單束光作為一個像素通過掃描裝置進行掃描,通過投影光學系統(tǒng)和人眼成像在視網膜上完成圖像顯示。第9頁,共1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投影光學系統(tǒng)

投影光學系統(tǒng)用于將顯示圖像成像到用戶視網膜上,其結構根據不同的應用具有不同的形式??稍O計成完全沉浸型或交互顯示型。

完全沉浸型,目鏡設計較為簡單.觀察者通過目鏡觀察圖像,但無法觀察外部真實場景。交互顯示型,光束通過投影光學系統(tǒng)后用戶可以通過眼睛觀察掃描圖像,如右圖所示第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